从住宅产品的准公共物品属性看我国经济适用房的供给

合集下载

经济适用房综合调研分析

经济适用房综合调研分析

经济适用房综合调研分析一、背景介绍经济适用房是我国城市住房保障的一种形式,旨在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经济适用房在我国的需求越来越大。

本文将对经济适用房进行综合调研分析,从政策、供需、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二、政策分析经济适用房的政策主要包括供应政策、购买条件和价格政策等。

供应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土地供应、开发建设等方式提供经济适用房的数量。

购买条件是指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条件,通常是针对低收入人群或特定群体进行限制。

价格政策是指经济适用房的价格制定与调控。

三、供需状况分析经济适用房的供需状况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我国经济适用房的供应量逐年增加,但仍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需求方面,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大和收入差距的扩大,低收入群体对经济适用房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四、管理模式分析经济适用房的管理模式主要分为政府管理、物业公司管理和社区自治管理等。

政府管理模式由政府负责整体规划和管理,物业公司管理模式将经济适用房的管理交由专业物业公司负责,社区自治管理模式则通过居民委员会等组织居民自主管理。

各种管理模式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

五、问题与挑战经济适用房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是供应不足问题,经济适用房供应量不足,无法满足需求。

其次是购买条件过于严格,使得一些符合购买经济适用房条件的人无法享受到这一政策的好处。

此外,管理不规范、居民维权意识不强等问题也需要解决。

六、对策与建议为了解决经济适用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下面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首先,应加大经济适用房的供应力度,提高供应量,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购买条件,降低购买门槛,使更多低收入群体能够购买到经济适用房。

此外,还需要加强经济适用房的管理和社区自治,提高居民维权意识,保障购房者的权益。

七、总结经济适用房是我国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发展经济适用房有利于缩小城市收入差距,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城镇经济适用房政策与供给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城镇经济适用房政策与供给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城镇经济适用房政策与供给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谋求生活和工作。

然而,在城市中居住成本高企的情况下,许多人很难负担得起高昂的房价,导致住房问题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一大瓶颈。

为应对住房问题,中国政府已经实施了一系列住房政策,其中经济适用房政策是其中之一。

针对经济适用房的供给和政策,目前尚未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中国城镇经济适用房政策与供给状况,并对该政策在解决住房问题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分析,为我国居民在城市中的住房问题提供参考和帮助,为政府制定更为完善的住房政策提供建议。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经济适用房政策研究与经济适用房供给研究。

1.经济适用房政策研究:主要通过查阅文献和政策法规,分析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实施情况,包括政策的背景、制定目的、政策的基本内容、政策实施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2.经济适用房供给研究:通过对各个城市的经济适用房供给进行调查和比较分析,探讨经济适用房的供给状况、地区差异性、建筑类型、品质等方面的内容。

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并结合实地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三、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本研究的目标是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深入探究中国城镇经济适用房政策与供给,并进一步探讨该政策在解决住房问题中所起到的作用。

此外,本研究还有以下几点意义:
(1)为政府在拟定住房政策时提供参考和建议。

(2)为经济适用房的供给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3)为住房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建议。

(4)为未来类似问题研究提供基础和借鉴。

保障性住房的供给

保障性住房的供给

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倪红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第二个层面是在政府提供保障性住房的前提下,各级政府的职责划分。

在这两个层面基础上,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有5方面的具体问题。

一、保障性住房的准公共物品的性质保障性住房并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而是准公共物品。

保障性住房不可能全部由政府承担供给的责任,应该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相结合的混合供给,由此产生了供给机制的复杂性。

这种政府与市场的结合在大量的准公共物品方面都没有解决好机制的问题。

复合型的供给方式根据的不同公共物品有不同的特点。

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的交替、配合就变得十分复杂。

这种复杂的方式在理论上找不着现成的模式或者规律的东西,在实践中也是不断地探索,出现很多问题,包括最近发生的美国的次贷危机。

从金融上来讲,次贷危机是监管问题,但是从住房供给的角度来分析,次贷危机是过度运用了市场方式。

因此准公共物品的机制异常复杂,保障性住房和低收入住房问题的解决和制度设计是长期的历史问题,这不仅是中国性难题,也是世界性难题。

二、准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政府与市场的分工与结合纯粹公共品的供给机制相对比较简单,而准公共品的供给机制是政府与市场供给机制的组合,而两种机制的组合又会因为准公共品的多样化,组合的方式也呈现多种类型。

在各国的实践中,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从事的社会事业往往就是提供大量的准公共物品。

从理论上如何分析和概括这些供给机制,国内的研究也比较滞后,也很少有其它国家的研究成果引入到中国。

政府应该谨慎地对待提供保障性住房的职责,把握好尺度,既不能“缺位”,也要防止“越位”。

在目前缺乏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实践的探索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国际经验和教训仅仅是为我国探索解决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方式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信息,我们只有结合中国的特有国情,在把握基本原理和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探索和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机制和理论。

经济适用住房的发展工作意见

经济适用住房的发展工作意见

经济适用住房的发展工作意见经济适用住房是我国为了满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而推出的一种政策产品。

它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住房问题的紧张局面,让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自己的住房。

随着经济适用住房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制定更为完善的政策,以更好地推进其发展。

一、发展海拔过程中需关注的问题经济适用住房是我国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的住房保障措施,应当着眼于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房源供应问题我国经济适用房的供应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在一些城市,经济适用房供不应求,难以满足广大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

为此,应当加大土地、资金等资源的供应力度,提高房屋建设效率,增加房源数量,以满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

2.房屋质量问题经济适用房的房屋质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

因此,在开发经济适用房时,应当注重房屋质量,并严格执行建筑标准和相关规定。

3.公共服务问题经济适用房的共用设施和配套服务如停车场、儿童游乐场、健身房等的建设和管理是其发展过程中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由于资金紧缺,经济适用房的公共服务经常面临着缺乏投入或维护不到位的情况,导致居民的生活质量下降。

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经济适用房的公共服务建设和管理。

4.使用管理问题经济适用房的购房资格、房屋使用标准、管理规定等都需要明确,以防止朝令夕改、管理混乱等问题的发生。

同时,应加强对经济适用房的管理和监管,严格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住房购房人的权益。

二、促进经济适用住房的发展措施为了完善我国经济适用住房的发展,政府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增加土地供应政府应当增加土地供应,并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开发商投入经济适用住房领域,并扩大经济适用住房的投资规模。

同时,还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管理。

2.提高房屋质量政府可以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的监管,严格执行建筑标准和相关规定,确保经济适用住房的房屋质量。

关于我国经济适用房供给体系的研究

关于我国经济适用房供给体系的研究

行 的 收入 再 分 配 , 为 了保 障 中 低 收 入 家 庭 居 民的 住 房 公 平 而 是
实施 的 , 只是 这 种 再 分 配 不是 直接 的 . 是 附加 在 住 房 上 的 。同 而
21 政 府政 策制 约 , 业 积 极 参 与 建设 。 这 种 方 式 能极 大 的 ._ 3 企
济 的 发 展其 弊 病 日益 明显 。
211 政 府 和 企 业 合 作 进 行 建 设 。这 种 模 式 的 优 势 在 于政 府 政 .. 策 倾 斜 照 顾 , 业 出 资 出 力 , 且有 保 障 的 获 得 ~ 定 的 利润 , 企 并 形 成 一 个 双 赢 局 面 . 大 限 度 的 发 挥 了政 府 的 铺 路 作 用 和 企 业 的 最 资 金 优 势 作 用 。例 如 : 东 惠 东 和 内蒙 古 自治 区 满 洲 里 市 就 与 广
碧 桂 园达 成 过 经 济 适 用 房项 目的 合 作 意 向 , 目前 项 目 已顺 利 展
开 。事 实 上 , 于 房 地 产 开 发 企 业 而 言 , 济 适 用 房也 是 一 个 发 对 经 展 契 机 。经 济适 用 房 不 怎 么受 市 场 变 动 影 响 , 险 低 , 风 有助 于分 散 其 产 品 单 一 的 投 资 风 险 , 能 快 速 回笼 资金 , 然 利 润 率 限 并 虽 制 在 3 。 由 于 其 资 金 的 回 笼 速 度 快 , 利 润率 依 然 可 以达 到 % 但 年
发 挥 了政 府 在 经 济 适 用 房 建设 的 过 程 中宏 观 调 控 的 作 用 , 经 使
时 我 国经 济 适 用 房 政 策 兼 有 调 节 住 房 资 源 分 配 、 节 住 房 供 需 调
展 . 反 则会 带 来各 种 不 稳 定 因素 。 过去 1 相 在 0年 的 发展 过 程 中 , 国的 经 济体 制 的 改 革取 得 了 巨 大成 就 , 仍 然存 在 一 我 但 些 问题 描 述 了我 国 经 济适 用 房供 给 体 系的 现状 , 分析 了供 给 方 面存 在 的 问题 , 在 此基 础 上 提 出 了相 应 的对 策 建议 。 并

关于经济适用房的经济学思考

关于经济适用房的经济学思考

关于经济适用房的经济学思考作者:吴晓君张兆同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第11期摘要:随着房产新政的深入,经济适用房已经成为合理分配房产资源的主要渠道之一。

本文在经济适用房的产品属性和经济适用房的出现所带来的一系列外部性问题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经济适用房;外部性;市场失灵引言。

经济适用房是我国进行房改过程中,为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形势,由政府扶持的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社会保障住房。

经济性是指住房价格相对市场价而言是适中的,能够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适用性是指在住房设计及其建设标准上强调住房的使用效果,而不是降低建筑标准。

对经济适用房项目,政府免收土地出让金,其他应征收的各项收费减免50%,并对成交价格、购买对象、面积和开发建设单位的利润进行限制。

1 经济适用房的产品属性现在普遍认为产品属性的划分应该从产品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这两方面来分析。

而在这一点上,经济适用房有它的特殊性。

所谓竞争性是指对某一物品或服务,某人的消费会影响或减少另外一人对此的消费。

所谓排他性是指对某一物品或服务,某人消费时同时排斥其他人的消费,而且排斥的成本或代价不会高到让人得不偿失。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根据政府所划定的资格,经济适用房的需求主体过大,而政府所能提供的产品数量相比之下则显的十分有限,因此可以说目前的经济适用房是具有竞争性的;然而从政府制订这项政策的本意来看,经济适用房的供给最终是应该能满足所有中低收入家庭需求的,从这点来看,经济适用房又应该是具有非竞争性的。

而由于住宅的特殊性,经济适用房做为个人住宅来说具有排他性。

综合以上情况,可以把经济适用房看做是在拥挤时具有竞争性,在非拥挤情况下具有非竞争性的俱乐部产品。

2 经济适用房带来的外部性外部性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

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从房地产的属性评价中国房地产政策——从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分析

从房地产的属性评价中国房地产政策——从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分析

从房地产的属性评价中国房地产政策——以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为例住房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住房商品是现代社会中居民个人和家庭维持正常生活的必需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住房无疑是一种商品,并且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具有位置固定、生产成本高、价值量大、生产和使用周期长等特点。

住房的商品性主要体现在既有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使用价值,又有建造住房所花费的社会劳动凝结而成的价值,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房地产具有两重性:有一般商品和社会保障品的特性,兼有个人和社会问题的双重属性,因此房地产既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又是特殊的社会保障品。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住房商品的特性使住房可以买卖,实现利润,决定了它的经济地位,住房成为商品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大规模的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未来将是世界上住房消费的最大市场,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大规模进城人员对住房需求不断升级,加速了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中国城市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由于房地产属于特殊的商品,具有独特的属性,这就决定了房地产企业的行为、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房地产业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机理和特殊性。

房地产的不可移动性形成了自然垄断,由此削弱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土地的稀缺性意味着土地的供给是固定的,房地产的价格随着需求的变化而涨落;竞争性的市场经济无法生产并满足社会对住房保障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加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

一国家关于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政策从1998年开始国家发布的纲领性保障性住房政策主要有:199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标志着福利住房转向了住房商品化,确立了以经济适用性房为主的多层城镇住房供应体系200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确立了房地产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使普通商品房成为市场的供应主体2007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建议,标志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困难的政策体系的开始,房地产政策重回保障房截止日前,2010年最新的政策主要有:二国家加快加强推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原因1.房地产的高价值性目前中国的国力和贫富差距的实情,所有的人或绝大部分人都有理想的“产权房”是不现实的。

我国保障性住房供求分析

我国保障性住房供求分析

我国保障性住房供求分析第一章保障性住房的概述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提供的,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具有保障性质的住房。

它就有较强的公共性,是一种准公共产品。

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房相对的一个概念,它不是完全按经济支付能力,按市场价格取得的,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体系。

保障性住房具体包括社会保障型商品房(含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社会保障性租赁房(廉租房﹑普通租赁房﹑租赁公寓)﹑安置房(含拆迁安置房﹑解危安置房、落实乔房政策安置房)等。

由于安置房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性,理应由政府供给,现实中也不存争议,本文讨论的保障性住房仅限于前两类,安置性住房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在保障性住房体系共建中有若干理论问题急需解决,本文下面将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保障性住房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是准公共产品。

住房从经济的意义上讲是可以实现安排他的,具有竞争性,因此,符合古典经济学私人消费品的定义。

但住房与其他一般的消费品不一样,它的特点是价格高,初次投资大,经久耐用,如果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办法来配置资源,其结果很可能是富人住很好的住房,而穷人则住不起。

由于住房也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从社会伦理和人权的角度看,人人都有居住权,当按市场原则个人无法取得基本的住房权时,政府有义务提供最基本的居住场所。

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是社会住房体系两大组成部分,各有不同的分工作用。

保障性住房提供的唯一的功能是保障基本居住权实现。

而商品房则具有多样化的功能,包括更高要求的居住权﹑投资增值﹑积累财富﹑炫耀等。

第二章保障性住房的供求现状及其原因分析(一)保障性住房供求现状保障性住房供求失衡,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保障性住房供给严重不足。

以廉租房为例,1998 年至今,我国所有城市新提供的廉租房占住房总数不到 1% 。

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 GDP 的政绩观没有根本转变,保障性住房供给数量不足成为落实城市廉租住房制度的“拦路虎”。

近几年,由于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存在,我国普通百姓生活质量受到影响,不断上涨的商品房价使得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更加突出。

浅谈中国城市经济适用房的供给制度

浅谈中国城市经济适用房的供给制度

浅谈中国城市经济适用房的供给制度----基于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摘要本文从经济适用房的准公共品属性出发,介绍了研究经济适用房有效供给的理论基础。

同时结合实际,在交代我国经适房供应现状后,指出了我国经济房供给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

关键词:经济适用房准公共品政府有效供给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各地房价也随之不断攀高。

人们在充分享受城市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深深被日益严重的住房问题等困扰。

居者有其屋,是我国亘古至今的价值标准。

而如今,高企的房价是社会最敏感话题之一,老百姓买不起房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基于此,国家推出了政策性保障住房政策:其中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

保障性住房具有准公共品的特征,在推行之后也取得了较大发展和作用。

但随着开着奔驰买经适房、经适房被投机者用来倒卖等丑闻的爆出,经济适用房的供给是否真的达到了预期效果,应该怎样有效地供给经适房,也成了人们愈加关注度的话题。

一对经适房性质的界定--准公共品公共品是指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要而提供的产品,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与之相对应的是具有完全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私人产品的概念。

但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纯公共品并不很多,多数公共品处在公共品与私人产品的中间地带,这就是混合产品,即准公共品。

它们具有不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从定义上出发,经济适用房政策是国家为照顾中低收入居民购房而实施的优惠措施。

建造经济适用房所用的土地是国家以划拨方式无偿供给给开发商使用的。

并且经济适用房只销售不出租,实行政府指导价格制度,其售价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成本价等几项因素综合确定,严禁提价。

(这就是经济适用房价格低的主要原因。

)这样的操作方式,决定了经济适用房准公共品的属性。

一方面,国家免除了它的土地使用费,相当于国家为居民的土地使用权买单,属于国家供给的一种方式。

它针对中低收入家庭,在理论情况下,凡是符合这个收入标准的家庭都可以享受到经适房。

我国保障住房供给问题的研究

我国保障住房供给问题的研究

我国保障住房供给问题的研究我国保障住房供给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住房问题日益凸显。

保障住房供给是一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从层面、市场层面和社会层面三个方面对我国保障住房供给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从层面来看,我国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保障住房供给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

首先是加大相关部门投入力度。

近年来,和地方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发展的文件和措施,并将大量财力投入到了这个领域。

其次是加强土地供应管理。

土地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资源,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需求,各级相关部门积极出台土地供应计划,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优先供应土地、减免土地出让金等,以降低住房成本。

此外,相关部门还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发放贷款等方式支持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购买。

其次,从市场层面来看,我国保障住房供给问题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市场调控不力。

尽管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来调控市场,如限购、限售等措施,但是在一些热点城市和地区仍然存在着投资投机和炒房现象。

这些现象导致了住房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中低收入群体难以负担购买自己的住房。

其次是供需矛盾突出。

虽然我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是城镇化进程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许多人涌入大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导致了城市人口过多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中,并给这些城市带来了巨大的住房压力。

再次是住房结构不合理。

我国住房供给结构主要以商品房为主,而保障性住房的供给相对不足。

这使得一些中低收入群体难以享受到保障性住房带来的实惠。

最后,从社会层面来看,我国保障住房供给问题也受到了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收入分配不均。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高收入群体占据了较大的资源份额,而中低收入群体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

中国经济适用房综合调研分析讲义

中国经济适用房综合调研分析讲义

中国经济适用房综合调研分析讲义中国经济适用房综合调研分析讲义一、引言经济适用房是指为了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而建造的一类保障性住房。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庞大的低收入人群,因此经济适用房建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中国经济适用房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展开综合分析。

二、经济适用房的现状1. 调研数据显示,中国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目前已有数百万套经济适用房投入使用。

然而,与低收入人群的需求相比,经济适用房供应仍然不足。

2. 经济适用房的分配问题也值得关注。

在一些地方,经济适用房的分配方式不够公平合理,容易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并引发社会不满情绪。

3. 某些地区的经济适用房质量存在较大问题,包括建筑质量不达标、配套设施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和居住质量。

三、经济适用房面临的问题1. 建设和运营成本高。

由于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符合保障性住房标准,往往需要更高的建设和维护投入,这给政府财政带来一定压力。

2. 分配方式不合理。

某些地方对于经济适用房的分配存在糟糕的现象,例如关系户优先、非本地户籍优先等,导致一些低收入家庭无法享受到应有的住房保障。

3. 质量监督不到位。

目前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大多由政府牵头,但是质量监督不到位,导致建筑质量和生活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四、对策与建议1. 加大经济适用房的供给。

政府应审时度势,根据低收入人群的实际需求,积极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并加大投入。

同时,支持发展多元化的住房保障模式,包括租赁市场等。

2. 改变分配方式。

政府应制定明确的经济适用房分配政策,保证住房保障的公平合理。

对于那些在住房分配中存在问题的地方,应加大监督力度,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3. 加强质量监管。

政府应建立健全经济适用房建设和运营的质量监管体系,从根源上解决质量问题。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增加公众参与度,促进透明度和公正性。

4. 提高低收入人群的购房能力。

中国经济适用房综合调研分析讲义

中国经济适用房综合调研分析讲义

中国经济适用房综合调研分析讲义中国经济适用房综合调研分析讲义一、引言经济适用房是指根据国家政策,在城市居民住房困难群体中,针对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的具备基本居住条件并享受一定优惠政策的住房。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成为保障低收入家庭基本居住权益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经济适用房的综合调研和分析,探讨其在当前社会经济背景下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二、中国经济适用房的现状1. 基本情况(1)数量不足:尽管经济适用房建设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但由于建设成本高昂和社会资源的不足,使得经济适用房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2)地域差异:经济适用房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存在差异,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适用房供应较为充足,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适用房供应相对偏少。

(3)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部分经济适用房存在质量问题,影响了居民的居住体验。

2. 政策利好(1)购房优惠:经济适用房购房价格较为低廉,支付方式相对灵活,且可以享受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政策。

(2)居住保障:购房的经济适用房居民享受稳定的住房权益,有助于解决低收入家庭居住问题。

三、中国经济适用房的问题与挑战1. 定价问题经济适用房的定价一直是一个争议话题,既要保证住房需求群体的购房能力,又要保证供应商的利益,需要在立法和政策制定方面找到一个平衡点。

2. 建设质量问题一些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存在质量问题,导致居民居住体验差,甚至出现安全隐患。

需要加强监管和质量控制,确保经济适用房建设质量。

3. 地域分布不均问题经济适用房的地域分布不均导致了城乡居民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政府需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支持力度,降低低收入家庭的居住压力。

四、中国经济适用房的发展趋势1. 多样化供应方式除传统的开发商建设方式外,政府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和非政府机构参与经济适用房建设,通过多样化供应方式满足不同需求群体的住房需求。

2. 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对经济适用房建设过程的监管,提高建设质量标准,确保居民的住房安全和居住体验。

经济适用房建设思考着力调整住房供给结构

经济适用房建设思考着力调整住房供给结构

经济适用房建设思考着力调整住房供给结构在当今社会,住房问题一直是关系到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住房需求不断攀升,而房价的高涨也让许多中低收入家庭望房兴叹。

经济适用房作为一种保障性住房,对于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调整住房供给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旨在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价格相对较低、质量有保障的住房,以满足他们的基本居住需求。

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土地供应是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关键环节。

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如何合理规划和分配土地用于经济适用房建设成为了一个难题。

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过程中,更倾向于将土地用于商业开发,以获取更高的土地出让金,从而导致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不足。

此外,土地的选址也存在问题,一些经济适用房项目被安排在城市偏远地区,交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不完善,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其次,资金问题也是制约经济适用房建设的重要因素。

经济适用房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地购置、房屋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等。

政府财政资金有限,难以完全承担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所有费用。

而社会资本参与经济适用房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因为经济适用房的利润空间相对较小,投资回报周期长。

因此,如何拓宽资金渠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经济适用房建设,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再者,经济适用房的分配和管理也存在一些漏洞。

在分配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审核机制和监管手段,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家庭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了经济适用房,而真正有需要的家庭却无法得到保障。

同时,在经济适用房的后续管理方面,也存在着违规出租、出售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为了解决经济适用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着力调整住房供给结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土地供应管理。

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供应计划,优先保障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的供应。

住房部门的住房供给保障措施

住房部门的住房供给保障措施

住房部门的住房供给保障措施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住房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住房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为了解决住房问题,住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住房供给保障措施,以确保人民群众的合理住房需求得到满足。

一、经济适用房政策经济适用房是指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而建设的、价格适中的房屋。

住房部门通过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规划和建设了大量的经济适用房。

这些房屋主要面向中低收入群体销售,价格相对较低,帮助他们实现了安居梦想。

二、公租房政策公租房是指政府通过购建、租赁等方式,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提供长期住房的一种住房形式。

住房部门在城市规划中,按照一定比例规划建设了公租房。

通过政府购租和租赁市场等方式,将这些房屋出租给低收入家庭,以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

三、廉租房政策廉租房是指政府通过自主建设或者从房屋市场购买的一种低价出租住房形式。

住房部门推行廉租房政策,以满足低收入家庭和困难群体的住房需求。

通过政府购房和租赁市场等方式,提供价格较低的住房资源,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了廉租住房的选择。

四、住房补贴政策住房部门还采取了住房补贴政策,通过给予低收入家庭一定的住房补贴来解决其住房问题。

这些补贴可以用于租金的支付、购房贷款的偿还等。

住房补贴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减轻了低收入家庭的经济负担,使他们更轻松地解决了住房问题。

五、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在农村地区,住房部门还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政策。

这项政策主要针对农村地区存在的危房问题,通过提供一定的资金补贴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改造危房,提升住房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这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也提升了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住房部门的住房供给保障措施涵盖了经济适用房政策、公租房政策、廉租房政策、住房补贴政策以及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等多个方面。

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多样化的住房选择,并有效解决了低收入家庭和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

供给侧视角下保障性住房供给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

供给侧视角下保障性住房供给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

供给侧视角下保障性住房供给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住房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的问题愈发突出。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贫困和低收入群体提供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住房,是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基本住房权益的重要手段。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保障性住房供给,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供给侧视角出发,探讨保障性住房供给问题以及解决路径。

一、保障性住房供给问题1. 供给不足问题当前保障性住房供给依然存在严重的不足现象。

财政公共支出主要用于企事业单位职工住房、保障性住房困难群体、城乡居民住房保障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性建设项目,而且地方政府在低收入家庭住房支持上的投入不足,导致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2. 城乡差距问题在保障性住房供给方面,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

大部分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供给相对充裕,而在农村地区,由于土地供给受限、农民收入较低等因素,导致保障性住房供给明显短缺。

3. 市场机制不完善在保障性住房供给方面,市场机制不够完善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住房需求不断增加,而市场供给机制相对滞后,导致市场调控手段不完善,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供给模式成为市场主导模式的替补。

二、解决路径1. 推动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在供给侧视角下解决保障性住房供给问题,首先应该加强住房租赁市场建设,降低住房租赁市场的准入门槛,推动住房租赁市场规范发展。

可以通过加大土地供应力度,推动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住房租赁市场,从而提升住房租赁市场的供给能力,缓解住房供给不足问题。

2. 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是指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向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购买符合一定标准的保障性住房服务。

应该通过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引导多元主体参与保障性住房供给,推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在保障性住房领域的应用,提高保障性住房供给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住宅产品的准公共物品属性看我国经济适用房的供给摘要:经济适用住房政策作为我国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一直受到政府和各界的关注。

从经济适用住房的准公共产品属性来看,这种类型的住宅只能由政府提供,由政府选择合理的供给制度进行生产,并且由政府对其生产和销售进行严格管制。

本文试图从住宅产品的准公共物品属性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经济适用房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住宅;准公共物品;经济适用住房一、住宅产品的准公共物品属性1、准公共物品的属性及分类准公共物品的概念源自于新制度经济学中产权理论。

经济社会提供两种产品供人们消费: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和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公共物品的概念最初是由林达尔提出。

1954年萨缪尔森(P.A.Samuelson)给公共物品下了一个严格的定义:“每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造成任何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的物品。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两个判断标准为:物品是否具有消费的排他性(exclusive)和竞争性(rivial)。

如果一种物品同时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和竞争性,这种物品就是私人物品;一种物品同时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则就是纯公共物品(pure public goods)。

事实上,同时具备这两个特性的物品在现实经济中并不多,许多物品只具有两个特性之一,或具有部分的排他性,或仅具有部分的竞争性。

所谓的准公共物品(quasi public goods)就是指不能同时满足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特性的物品。

准公共物品的特性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在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任何组合。

在现实中,它有3种形态的中间性物品的表现形式:(1)不存在消费的竞争性,但存在消费的排他性的俱乐部物品。

通过限定消费资格,使该物品的受益成员限定在特定的消费群体,将非成员排除在外,即对外是排他的,但在内部成员之间可以共享,一个成员对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另外成员对该物品的消费。

(2)存在消费的竞争性,但不存在消费的排他性的可拥挤物品。

对这种物品进行消费的限定条件不能确定,或者即使能确定却很难实施,且一个人对物品的消费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也就是说会产生拥挤问题,因此,这种准公共物品又被称为“可拥挤物品”。

(3)存在消费的竞争性,但排他性不完全的可拥挤俱乐部型物品。

在此情形下,一个物品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排他性却不完全,在内部是共享的,对外是排他的。

此时,可拥挤物品与俱乐部物品特性相交叉,从而形成“可拥挤的俱乐部型物品”。

现实经济生活中严格意义上的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很少,大多数物品为准公共物品。

根据物品的消费排他性的强弱、竞争性的强弱,可将准公共物品进一步细分为一般准公共物品、俱乐部物品、可拥挤物品和可拥挤的俱乐部型物品4种形式。

一般准公共物品具有较弱的竞争性和排他性,或者说具有较强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俱乐部物品具有较强的排他性但竞争性较弱;可拥挤物品则具有较弱的排他性和较强的竞争性;而可拥挤的俱乐部物品的排他性和竞争性都相对较强,更接近私人物品的特性。

2、住宅产品的准公共品属性住宅产品具有准公共物品的属性,表现在具有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外部性的特点。

排他性是私人品的性质,非竞争性是公共品的性质。

由于住宅产品的特性之一就是高价值性,也就是说住房的价值高于一般商品或财产的价值,同时住宅又是生活的必需品。

在以住宅市场为基础的住房分配和供应体系中,人们对于住房质量和数量的满足程度取决于对住房的支付能力。

但是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总有一部分居民的住房消费支付能力不足,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中低收入这样的弱势家庭。

这部分人的居住问题解决得好,社会稳定、政治安定,人们安居乐业,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否则,无家可归者大量出现,就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也就是住宅产品负外部性的表现。

对于这部分中低收入者而言,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从住宅市场中购得住宅,住宅的市场价格机制不能发挥作用,市场出现失灵。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经济的理由之一。

对于住宅这样高价值的必需品,在市场不能发挥作用的时候,有必要由政府出面解决。

《住宅人权宣言》(伦敦,1981)提出:“有良好环境适宜人的住处,是所有居民的基本人权。

”同时住宅又是排他性的私人消费物品和私人财产。

住宅既具有私人产品的特点,又具有公共产品特点,属于准公共产品。

竞争性的市场经济无法生产并满足社会对这类准公共产品的需求。

如果准公共产品完全由市场供给,就会产生消费不足的问题,也就是上面所说的贫民窟和露宿街头的情况。

我国学者刘小兵采用实验经济学(Experimental Economics)的研究方法,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方法,观察被实验者的行为和分析实验结果,对市场提供公共品的可能性进行细致的实验研究。

通过分析研究,得出在公共物品市场提供导致效率损失为既定的条件下,公共物品的政府提供存在一个效率改进的空间。

即只要控制好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时产生的征收成本和超额负担,公共物品由政府来提供将获得比市场提供时更高的效率。

因此,像住宅产品这样既具有私人产品的特点,又具有公共产品特点的准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只不过不能与纯公共产品一样免费使用,而是要适当收费。

在解决住房问题时,居民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与家庭收入息息相关。

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对市场的依赖程度就越高,住房就越接近于私人物品;反之,依靠政府优惠、政府扶持的程度就越高,住房就越接近于公共物品。

显然,我国现阶段,大部分住宅介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更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特征。

正是因为住宅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所以世界各国都建立了住房保障制度,制定了相应的住房政策。

国外一些国家的公共住宅也正是上述原因产生的。

所谓的公共住宅是由政府直接投资建造或由政府以一定方式对建房机构提高补助、由建房机构建设,并以较低价格或租金向中低收入家庭进行出售或出租的住房。

许多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地区)还是发展中国家(地区),都有公共住房的建设。

如英国,由地方政府投资建设、主要针对工人阶级的市(郡)议会住房以及住房协会投资建造并接受政府补贴的合作住房;美国联邦政府建造的公营住房和公团住房;瑞典政府建造的公共住房和合作住房;日本政府建造的公营住房和公团住房;新加坡住房发展局建造的公共组屋以及中国香港房屋委员会建造的公屋(包括廉租屋和房屋),等等。

二、我国经济适用住房的供给现状及原因分析1、我国经济适用房供给存在的问题经济适用住房作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自1994年12月我国发布的第一部《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以来,先后颁布了6个专门的有关经济适用住房的法律法规。

虽然我国政府一直很注重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但事实上我国的经济适用住房无论从总量的供给上还是从销售价格上并没有发挥住房保障的应有的功能。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适用住房占全部住宅的比重偏低,而且投资总额的增长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2005年住宅投资总额为10768亿元,比2004年回落6.8个百分点;2005年住宅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为68.3%,比2004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但是,2004年全国经济适用房投资比上年下降2.5%,2005年经济适用房投资额为565亿元,比2004年同期减少6.8%。

而1996年我国经济适用住房占全国房地产的比重还为16.6%。

从表1-1可以看出,2001年下降为9.5%,2003年锐减至6.1%,到了2005年只有3.6%,同不断增长的房地产投资和住宅投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经济适用住房不经济,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与普通商品房之间的差价越来越小,经济适用住房也日益商品化。

北京市的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比同地段商品房的价格每平方米普遍只低600元,一般相差约15%。

而在美国,中档房屋的价格与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相比大约相差12倍左右;台湾地区,由政府组织建设的国民住宅(相当于经济适用住房)比市价低一半多。

(3)经济适用住房并没有全部销售给真正的中低收入家庭。

虽然国家在《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中对经济适用住房的销售对象有严格规定和审批程序,各地也根据《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制定了本地详细的对经济适用住房的管理规定,但是在一些城市,搭便车现象很严重。

一些本来不属于中低收入阶层的人也能够凭借虚假证明购买到经济适用住房,反倒是急需住房的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得不到保障。

2、原因分析(1)没有真正认识到住宅产品的准公共品的特性,以至于经济适用住房的准公共品的性质被扭曲。

普通住宅同商业性用房有不同的地方。

普通住宅是作为人们的生活资料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而商业性用房实际上已经体现不同于生活资料的用途,纯粹是作为生产资料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住宅具有准公共品的特性,这一点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公认的。

而我国政府所提出的经济适用住房的初衷是为了体现住宅的准公共品特性,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居民的住房问题。

而实际上在后来的发展中,我国无论从政策上还是从理论上都过分强调住房的商品化、货币化和私有化,而忽视了住房的社会属性和准公共品属性。

以至于很多人认为经济适用住房只是过渡性的住房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会逐步淡出的错觉。

住宅的准公共品属性是住宅产品的本质属性,不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消失。

即使在很多发达国家他们也依然承认住宅的准公共品特性,同时建立了同住宅准公共品性相应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

(2)在经济适用住房的供给上,政府没有发挥应有的管制职能。

从理论上讲,经济适用房作为准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也就是财政提供补贴,政府选择合理的供给制度和生产方式进行生产,政府应该对经济适用住房的生产和销售进行严格管制,这样才能体现住宅的准公共品属性和经济适用住房的社会保障性质。

但是在我国,政府却把提供准公共产品过度市场化,把准公共产品更多地推向市场,结果使现行的经济适用房难以实现其住房保障政策的功能。

(3)“富人”进入经济适用住房市场主要有3种途径:一是资格审查把关不严,导致部分高收入者进入。

二是我国居民收入申报工作不健全,部分高收入者隐形收入未统计,仍以中低收入者身份进入市场。

三是中等收入者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后,随着收入的增加,进入高收入行列。

“富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现象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各地政府也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杜绝。

但是对于已入住的、目前仍占用经济适用住房的高收入者如何对待,政策却没有明确规定。

虽然政府对于经济适用房也进行了管制和干预,但是由于管制机构和开发企业之间、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管制的失效;同时很多管制官员本身与被管制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会使管制失效,出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经济适用房不经济等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