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第1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练习 人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专题四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人民版必修二).

高中历史:专题四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人民版必修二).












改良后的旗袍











列宁装












布拉吉


物 质 生 活 和 社 会 习 俗 的 变 迁 毛式中山装
物 质 生 活 和 社 会 习 俗 的 变 迁 毛式中山装
物 质 生 活 和 社 会 习 俗 的 文革时期的 变 军服、干部服 迁








和 社
合 院













和 社
库 门







质 生 活 和 社
上 海 石 库 门











社 会
现代居室





物 四、习俗风尚
质 生 1、变化原因
活 和
2、婚姻风俗的变迁
社 3、丧葬礼俗的变化
会 习 4、其它社会风俗




物 质 生 活 和 社 会 习 俗 的 变 迁








孙中山穿过的中山装
中山装

2018-2019届高三政治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4第1单元第1课

2018-2019届高三政治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4第1单元第1课

2.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 具体科学

研究 对象
整个世界
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事物
区 别
揭示整个世界的 揭示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 任务 最一般的本质和 律 最普遍的规律 为人们认识世界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和改造世界提供 作用 提供具体知识和具体方法指 世界观和方法论 导 指导 哲学受具体科学的进步的推动,是对具体科 联系 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反过来哲学又为具体 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考点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含 义 区 别 形 成 过 程
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 问,哲学是对自然、社会 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一门专门的学问, 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才能 掌握它
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 个世界的总的看法 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
(4)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应寻找光明,在人类 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 (5)从哲学的功能看,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 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真题演练 1.(2015· 广东)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 受我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 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 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C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 ④世界 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图示如下:
哲学
世界观
①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 现。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一

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基本版05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基本版05 Word版含解析

【考向解读】1、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发展与更新的过程3、大众传媒的发展【思维导图】【复习指导】1、在复习时要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注意总结导致变迁的因素。

2、复习时要注意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与当时世界形势的联系。

3、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会站在发展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思考问题,要学会用不同的史观来解读这些历史现象。

知识点1: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典例分析】许金城《民国野史》记载:“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辫子。

”据此可见(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革新与传统思想并存C.西式生活方式影响广泛D.汉族的传统思想复兴【考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B项正确;“剪除辫子”表明社会风俗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材料中不能表明“影响广泛”,故C项错误;材料中“选择吉日祭拜祖先”一直存在,并非“复兴”故D项错误。

【答案】B【迁移训练】1.《大公报》记者撰文:“今年之新年,只可谓官国二年,不当谓民国二年”,”然以各人心理中观之,民国一新年,国民一新年,彼此各一心理,彼此各一新年,则固未尝有两也”。

这体现了( )A.民主共和名存实亡B.农耕文明影响深远C.迷信思想根深蒂固D.官民冲突不可调和【考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解析】1915年袁世凯称帝意味着中华民国民主共和名存实亡,“民国二年”为1913年,故A项错误;中国传统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导,传统社会农业发展靠天吃饭,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及君主的指导和维护,材料中“只可谓官国二年”正体现了农耕文明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到迷信思想,故C项错误;“官国二年”“民国二年”只涉及民国建立在人们心目中的观念,并未涉及官民冲突,故D项错误。

【答案】B2.中国社会传统的习俗是女子婚前梳辫,婚后梳髻。

清末民初广东顺德、中山、南海等地,盛行女子在未婚的情况下自行易辫为髻以立志独身不嫁的风俗,这些女子称为自梳女。

2019高中历史 专题四 第1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 人民版必修2

2019高中历史 专题四  第1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 人民版必修2

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

3.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学习目标]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1)男子服饰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

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

辛亥革命后,中山装成为中国男子的标准服装。

(2)女子服饰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

经过改革与创新后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3)特征:中西合璧。

3.中国现代服饰的变化(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

(2)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受政治的影响,盛行军装和“干部服”。

(3)改革开放后: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

[思维点拨]1.中山装和旗袍是服饰中西合璧特征的典型体现。

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到学习西方、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渐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

[归纳总结] 近现代男女服饰变化的主要特征(1)近代特征:中西合璧、新旧并存。

(2)改革开放前的特征:政治性、保守性明显,朴素单一。

(3)改革开放后的特征:新颖款式层出不穷,与国际接轨。

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2.西餐传入:19世纪40年代起,西餐传入中国,中西餐并行于世。

3.重要影响(1)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

(2)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居室建筑的演进1.传统住宅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中历史《专题四: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

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中历史《专题四: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

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中历史《专题四: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精品教案人民版必修2通史概要:物质生活与风俗习惯的变迁,涉及到近代和现代两个阶段,包括衣、食、住、及风俗习惯等几个方面。

关于衣的变化,近代受西方的影响,由传统的长袍马褂到接触西装,后有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女子则是旗袍;新中国成立后,从学苏联的列宁装和连衣裙,到国防军绿装;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服饰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关于食的变化,中国有四大菜系,在近代西方的影响下,西餐也逐渐被国人所接受。

关于住的变化,中国传统民居里北方有四合院,受西方建筑的影响主要在租界,尤其是上海。

关于风俗的变化,近现代的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近现代中国交通工具的发展,涉及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电车、火车、轮船、飞机等。

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是轿子与马车,民国时期人力车是有钱人常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普通百姓也无力购买,电车、吃车与人力车曾长期共存。

新中国成立后自行车才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代步工具,电车与汽车才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运输工具。

中国近代轮船业是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得以发端的,中国的铁路建设在近代的收回利权运动中获得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机会,中国的民航业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初。

此外,邮政通信业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大众传媒主要包括报刊、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其中报刊在近代就已出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均有重要报刊,并且极大地推动了这些历史事件的进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报刊业的发展非常迅速。

在电视普及之前,广播与老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

中国电影至今也走过了百年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电视事业发展迅速,人们的需要和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互联网以其特殊的功效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成才之路》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专题6 第2课 罗斯福新政

《成才之路》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专题6 第2课 罗斯福新政

专题六 第2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民版 ·历史 ·必修2
(2) 把一大批有志于改革的人士安置在政府各个部门中 新政 进行________ 的试验。
(3)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和调节,支持他改 革经济运行机制。

炉边谈话 (4) 用“ ________” 的形式向人民解释新政,争取人民的 支持。
(2)第二阶段:1935~1939年,主要目的是巩固和发展已
取得的成就。
专题六 第2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民版 ·历史 ·必修2
罗斯福新政的前期着重于调整与复兴经济,后期着重于
改革,而救济贯穿于两个阶段的始终,从而使美国走上了现 代福利国家的道路。
专题六 第2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民版 ·历史 ·必修2
专题六 第2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民版 ·历史 ·必修2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1935年,通过《社会保障法》; 到1939年,全国性的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 ________初步形 成。 3.特点
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4.影响 (1)新政成为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2)对战后美国政府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 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1
情 境 导 入
2
整 体 感 知
5
拓 展 深 化
3
知 识 梳 理
6
随 堂 演 练
4
合 作 探 究
7
课 时 作 业
专题六 第2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民版 ·历史 ·必修2
情境导入
专题六 第2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民版 ·历史 ·必修2

《成才之路》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专题整合

《成才之路》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专题整合

②亚非拉广大国家和地区遭到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沦为
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日益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专题五 专题整合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民版 ·历史 ·必修2
(2015· 四川资阳月考 )“19 世纪中期,一个统一的世界
市场形成了,在这个市场里,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 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渡过大海,越过高山,冲破一个个封 闭的国界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17890439
一步步加深,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中国长期贫困落
后。 ②中国人民英勇抗争:两次鸦片战争中,爱国官兵和中 国人民不断抗争,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
专题五 专题整合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民版 ·历史 ·必修2
③中国新思想萌发:魏源、林则徐等地主阶级开明知识 分子,开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 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的新思潮。 ④中国近代化起步: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
专题五 专题整合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民版 ·历史 ·必修2
(3)特点: ①从空间上看:以欧洲为中心,不断地辐射和带动其他 地区加入这个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市场。 ②从构成上看: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也有相对独立
性。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市场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市
场。
专题五 专题整合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民版 ·历史 ·必修2
的扩展,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资本主义各国为夺取原料
产地和商品市场,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世界。1857年第一次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由于当时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二4.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共35张PPT)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二4.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共35张PPT)
根据材料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8 分)
由单一服饰到多元化服饰。 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 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
考点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饮食变化
变化表现: (1)中餐——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 扬菜)(2)西餐: 19世纪40年代传入,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 的餐桌庆卷)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 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 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 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 世纪80 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 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 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 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点拨
中西方建筑的特点,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演进特点? 建筑特点:中国传统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 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 ;具有内向性和封闭性。 西方建筑文化以外向和开放著称 演进特点:(1)城市比较显著,农村比较迟缓;城市上层和富 贵人家变化突出(2)西化趋向明显,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3)居室建筑的变化带动了家具陈设的变化
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与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社会生
活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受到政治文化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深刻反映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
4.史观分析:用社会史观分析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从现代化史 观和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各种现象反映的趋势。
考点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近现代服饰变迁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服饰及婚姻礼俗的变化。由婚礼中蒋介石的穿着可判断当 时已开始穿西装礼服,由婚礼仪式可知这是西化的‚文明婚礼‛,①②正确。 ③错在‚彻底‛摒弃上,④中的‚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在图中得不到体现。

《成才之路》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专题6 第3课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成才之路》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专题6 第3课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专题六 第3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民版 ·历史 ·必修2
4.影响 (1) 伴随政府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美国快速完成了从 战时 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 ________
(2) 从 20 世 纪 50 年 代 起 , 美 国 经 济 进 入 高 速 发 展 的 黄金时代 “____________ ”。
一、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形成的条件 (1)二战期间美国建立起庞大的 ________ 经济调节机构统管经济, 并投资兴建了大批企业,其调节和管理职能深入到各主要经
济部门。
(2) 二战结束时,美国 经济实力 ________ 在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 势。 科技革命的推动。 (3)第三次________
专题六 第3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民版 ·历史 ·必修2
3.评价 (1)积极方面:创造了经济扩张的奇迹。 (2)局限性:
克松、艾森豪威尔和老布什。这个排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
国独立以来,尤其是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变化。 你知道《福布斯》杂志“战后美国总统经济成就”排名 克林顿排名首位的原因吗?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 展又有哪些新变化?
专题六 第3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民版 ·历史 ·必修2
整体感知
专题六 第3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民版 ·历史 ·必修2
2.表现 (1)政府运用财政和________ 金融 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 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2)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
(3)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 ________政策。
专题六 第3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民版 ·历史 ·必修2

【成才之路】高中历史 专题4 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 人民版必修2

【成才之路】高中历史 专题4 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 人民版必修2

辛亥革命前后,民主、共和、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点头
鞠躬取代了跪拜作揖,握手成为社交的常见礼节,既体现了社 会生活的近代化趋势,也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秩序的进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革命意义。
在近代新潮冲击下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碰 撞的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追求民主、进步、文明的过程,实 质上是社会生活近代化的过程。 受教育权利 的同时,开始走出家庭,步 ④女子在获得______________
较为深入。
(2)这些地区在历史上商品经济比较繁荣,人民的思想比较 开放,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较小,而封建统治基础相对较为薄 弱。 (3)这些地区人员混杂、流动性特别强,家庭宗族的血缘关 系受到严重冲击,个性比较自由。
三、居室建筑的演进 1.传统民居: 文化内涵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 (1)地位:蕴涵着深刻的__________ 体。 四合院 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2)代表:__________
入社会。
变化 男子服饰 女子服饰 长袍马褂 是近代 晚清女子的着装宽松肥大, 传统 ________________ 服饰 男子的通常服饰 遮盖了女性的曲线
西装 传 (1)开始向合身适体、短袍窄 (1)鸦片战争后,______
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 袖的方向发展,_______ 旗袍 是 新式 开来 服饰 (2)辛亥革命后,_______ 中山装 喜欢的标准服装 这方面的典范 (2)20世纪20年代后,经过改 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渡。
新中国成立后,受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民 众服饰和人们生活的变化呈现阶段性特点。
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鲁菜 1 .中餐:有 __________ 、粤菜、川菜、淮扬菜四大传统 菜系,到清朝末年特色更加鲜明。 2.西餐: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 4.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 4.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三民 主义
五权宪法 五族共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义 礼

1、鸦片战争后——新中国的建立前:
(1)男子服饰的变化: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近代中国男子服饰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 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 。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 材料四: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服制》,规定: 男子礼服分大礼服、常礼服二种,昼用大礼服为 西式大氅式,晚用大礼服似燕尾服而后摆呈圆形, 裤用西式长裤。常礼服二种,一为西式,一为袍 褂式。 根据材料说明近代男子服饰变化的原因。
土 洋 并 存 , 中 西 合 璧
1、鸦片战争后——新中国的建立前:
(1)男子服饰的变化 (2)女子服饰的变化 (3)服饰特点:
中西并存和中西合璧、不土不洋; 从保守、呆板向适体、方便过渡。
(4)时代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服饰小结:
服饰的变化
男子:长袍马褂到 西装到中山装(中 西合璧、土洋并存) 女子:传统旗袍到 改良旗袍(宽松肥 大到称身适体、短 袍窄袖)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四个阶段: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 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其变化的因素.
一、男女服饰 二、饮食变迁
三、居室建筑
四、习俗风尚
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分为三大阶段:
1、鸦片战争后——新中国的建立前: 2、新中国建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 3、改革开放后:
反映的时代特征
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特征
变化的原因
受西方文化、革命 思潮的影响,人民 审美观念、思想观 念发生了变化
阮 玲 玉

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第1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 人民版必修2

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第1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 人民版必修2

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

由于外来文化的介入以及崇洋习气的熏染,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突出特征。

2.20世纪50年代以后,民众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了政治生活的严重影响。

3.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学习目标]一、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1.变化总体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近代男装变化(1)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

(2)西装在鸦片战争以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以后流行开来。

(3)中山装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设计的,成为当时中国男子的标准服装。

3.近代女装变化由宽松肥大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

如改良后的旗袍。

4.新中国成立后变化(1)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山装、列宁装、连衣裙盛行。

(2)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军装、“干部服”盛行。

(3)改革开放后,服装走向开放并与国际接轨。

[思维点拨]1.中山装和旗袍是服饰中西合璧特征的典型体现。

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到学习西方、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渐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

3.中国近现代,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人们的社会生活近代化程度较高,但在偏远农村和内陆地区却变化不大。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西方外来文明影响深刻,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

[易混易错]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传统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二、近代以来中国习俗风尚的变革1.原因(1)外因:西方列强入侵,工业文明冲击,外来文化影响。

(2)内因:受政治、经济、思想变化影响(如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与苏联建交、新文化运动、改革开放等)。

2.表现(1)婚姻风俗①古代:缔结婚约凭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成才之路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4课 第1框 世界的物质性

成才之路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4课 第1框 世界的物质性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1框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政治 ·必修4
导学线索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1框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1框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政治 ·必修4
主干知识梳理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1框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1框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政治 ·必修4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_物__质__世__界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__客__观__的__物__质__体__系___,构成 社 会 物 质 生 活 条 件 的 基 本 要 素 是 __地__理__环__境__ 、 __人__口__因__素___ 和__生__产__方__式___。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 的___客__观__性_____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1框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政治 ·必修4
学海导航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1框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政治 ·必修4
1.识记物质的概念 知识与技能 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归纳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1.联系自然界中的事物并分析其客观性,从 过程与方法 而认识自然界的物质性 2.联系社会事例,分析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意识也依赖 情感、态度 于物质,这就是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据此, 与价值观 我们应该反对神创论,自觉坚持无神论思想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1框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政治 ·必修4

成才之路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课 第1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

成才之路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课 第1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第1框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政治 ·必修4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第1框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政治 ·必修4
探究提示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第1框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政治 ·必修4
1.教材P86“探究问题” 提示:(1)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同社会历史这个特殊的 认识对象有关,历史是由有动机、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构成 的;二是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生产规模的狭小、社会发展 的缓慢,都影响了人们对社会规律的把握;三是剥削阶级的 偏见经常歪曲历史,夸大精神活动的作用。
1.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2.分析我国现阶段仍旧存在落后、腐朽思想的原 因 3.用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分析我国现阶段改革的 必要性
1.自觉树立改革、创新的思想,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2.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历史信念 3.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第1框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政治 ·必修4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第1框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政治 ·必修4
3.教材P88“探究问题1” 提示:(1)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社会意识和社 会存在具有不同步性。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之间并不是亦步 亦趋、绝对统一的关系。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 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 阶段,生产力水平和文明进步程度还没有达到理想程度,在 这一基础上产生的落后、腐朽的思想还会存在,有其现实基 础,二是落后、腐朽思想还会通过各种途径影响人们,这正 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一种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选择题
1.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崇尚红色而忌讳白色,但是清末民初以后“通都大邑之女子,无不穿一套缟素(白色)衣裳矣。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受( )
A.经济水平的影响B.民族危亡的影响
C.民族工业的影响D.西洋风尚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服饰的变迁。

西方人视白色为纯洁高贵,中国传统文化中视白色为不祥(死亡)。

由“清末民初”“大邑”(大城市)的中国女子开始穿白色服饰可知,因受西方文明影响,传统观念有所转变。

故选D。

2.下列近代中国的几种人最先穿上西装的应该为( )
A.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B.内地高校里的生员
C.乡下的土财主D.洋行里的职员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能力。

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最先出现在通商口岸及与外国人联系密切的人群中,据此综合分析,洋行里的职员应最先穿上西装。

3.(2015·福建南平)19世纪60年代末,某地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开始变为“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

该地最有可能是( )
A.厦门的租界B.杭州的断桥
C.北京的街头D.重庆的学堂
【答案】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讲的是19世纪60年代末中国社会服饰的变化,也就是这个时候开放的通商口岸,即厦门。

所以答案选A。

4.近代人民的饮食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为( )
①西餐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②西餐逐渐由通商口岸流入市镇,由沿海进入内地
③日常西式食品成为普通百姓的生活必需品
④酒、茶、烟等日常食品逐渐西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近代西风东渐,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①②④均反映了这一时代特点。

但受自然物质条件和生活习惯影响,饮食文化变迁速度较慢。

故③结论不符合史实。

5.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婚姻自主是近代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

这种变化开始于( )
A.清道光年间B.清末民初
C.20世纪30年代D.新中国成立后
【答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清末民初,一批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

6.在中国封建社会,女子应恪守“三从四德”。

但到清末和民国初年,女子却享有六种权利:(一)入学之权利;(二)交友之权利;(三)营业之权利;(四)掌握财产之权利;(五)出入自由之权利;(六)婚姻自由之权利。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B.辛亥革命的推动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从题干来看,清末和民国初年,女子享有六项权利,说明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结合时间信息,排除C。

A、B也是影响因素,但最根本的是妇女经济地位独立性的形成,由此判断D正确。

7.中国传统民居特别重视墙高、门窗严实等条件,而现代居室则注重方便、采光、采暖、通风等要素。

下列与这一变化无关的是( )
A.自我封闭意识被打破
B.科技水平提高
C.社会治安改善
D.传统审美标准被彻底抛弃
【答案】 D
【解析】住房的变化离不开时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D项错在“被彻底抛弃”中的“彻底”太过绝对。

8.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

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

”该诗反映了当时( )
A.服饰的西化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答案】 C
【解析】本题是不完整式选择题,考查提取有效信息、论从史出的能力。

注意全面理解材料的含义,A、C两项仅反映了一个方面的现象,材料的本意在后一句“碧眼(西方人的眼)生成学不来”,意在讽喻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9.(2015·湖北省蕲春一中期中)下图是于江西某古代民居中拍摄到的“裹脚凳”。

凳子最上方横梁为3寸,中间横梁用于缠布,最下方的盒子用于放置药物和香料。

女子缠足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畸形,更是心理的禁锢。

最初以法令形式明确禁止此陋习的政府是( )
A.晚清政府B.湖北军政府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答案】 C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故选C项。

10.下表来自“千龙网”: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近代部分)
此表反映出近代中国(
①女子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②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深刻影响
③封建礼教进一步受到冲击
④女子与男子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及原因。

注意从表格中抽取信息解答。

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可以看出女子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从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中西合璧的名女人等,可以分析其受到西方文明的深刻影响,封建礼教进一步受到冲击,而女子与男子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不能从表格中得出。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二与图一的着装有何不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图三与图一、二相比有何不同?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三幅图片说明什么问题?
【答案】(1)图一穿长衫,图二青年着西装。

主要原因是受西方思潮的影响。

(2)着装从单一色彩走向五彩缤纷,款式从单一走向多样化。

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的解放。

(3)说明近代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被称为“有学问的革命家”的章太炎,在报刊上登载征婚广告,所列三条“特征”条件包括:文
理通顺可以写短文章;大家闺秀,不染自由之气;有服从性质。

辛亥老人回忆湖南的情况时说,“革命后,男女交际自由,结婚自由和男女平权的呼声很高”“湖南女子开始冲破旧礼教的封锁线”“要有选择配偶的自由”“自由结婚也不是家长阻止的了”。

材料二1897年10月,梁启超应邀任湖南时务学堂总教习,在当地提倡不缠足,按察使黄遵宪马上予以支持。

黄遵宪首先列名不缠足活动发起人,接着亲撰布告,劝告人民不要缠足:天地生人,本无生女悲惨之意,父母爱子,时仅生疾毁伤之忧。

故圆颅方趾,麻木偏枯则为疾,属毛离里,疾痛弱化之谓慈。

自薄俗流传,公理蒙晦,求工纤趾,肆彼忍心,毒螯千年,波靡四域,肢体因而脆弱,民气以之凋残,几使天下有识者伤心,贻后世无穷之唾骂。

材料三据统计,仅湖南一地列名《湘报》的不缠足会员就达1060人,如果加上为不缠足会捐款的人,将达1132人之多。

然而,列名该组织的无一女子,不缠足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男人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民国时期湖南社会习俗发生的变化。

并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材料一中章太炎的征婚条件,从根本上说明了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不缠足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男人运动’”的原因。

【答案】(1)变化:婚姻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男女交际自由、婚姻自由;废止缠足。

原因: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对旧思想的打击;近代教育的发展。

(2)封建思想仍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3)女子缠足是为了迎合男人的审美观,因此,女子要放足,就必须先解放男人的思想。

缠足的女子多数足不出户,难以接触和接受新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