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教学设计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4)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
(2)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简洁明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价值方面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思考,主动自觉。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
●教学难点
主动运输。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生物,人教版,教案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演示实验:向一杯清水中加入某种棕色液体,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学生:整杯清水颜色变成棕色
教师:这是什么现象?
学生:扩散
教师: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的现象。通过扩散整杯清水中都有了
棕色物质分子的存在。我们怎样判断出这是什么物质呢?
学生:可以闻气味,鉴定化学性质等。(前面同学已经闻到气味,请一位后排
同学验证)
教师:我们可以闻出这是醋的味道。说明醋分子除了在水中扩散,还进入了我
们的肺泡,进入我们的嗅觉细胞。
那么这些分子是怎样进入我们的人体细胞的?会遇到什么障碍吗?
学生:物质进出细胞需要通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
【回顾旧知】
复习: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
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与蛋白质可以(运动),故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
教师:生物学基本的观点是: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问题就是:物质怎样进行跨膜运输来出入细胞?
【师生互动】
教师:细胞一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在实际的探究中,显微镜的操作比较复杂。所以我们可以尝试用模型来探究。
出示人工合成脂双层膜对不同的物质的通透性
学生活动:用人工合成的磷脂双层膜模拟生物膜,观察它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哪些分子可以通过脂双层膜,他们有什么特点?[来源:学科网]
2.哪些分子不可以通过脂双层膜,他们有什么特点?
3.不能通过脂双层膜的物质,细胞需要吗?如果需要他怎样才能进入细胞呢?
学生回答:1.水、O2、CO2、甘油、尿素等物质可以通过脂双层膜;这
是一些小分子和
气体物质等。
2.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各种离子不能通过脂双层膜。这些物质分子量
比较大,离子带有电荷。
3.不能通过脂双层膜的物质,细胞也需要。比如葡萄糖可以提供能量,缺钙
会容易骨折等。推测这些物质进入细胞可能与蛋白质有关。
(一)自由扩散:
教师:能够通过脂双层膜的物质中,我们已知水进入细胞的方式是渗透作用,是顺相对浓度梯度的。其他物质也都是以这种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入细
胞膜的,把这种方式叫做自由扩散。
出示动画,学生观察,总结自由扩散特点。
师生:自由扩散中,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从浓度高的向浓度低的运输。物质运输
的动力是浓度差。以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通常是一些小分子物质,气体
或是脂溶性物质。
教师:通过前面的分析,不能通过脂双层膜,但细胞又需要的物质,比如葡萄
糖怎样进入细胞?
学生活动:根据前面的推测,设计实验探究葡萄糖等物质怎样进入细胞。
(二)协助扩散
出示资料:实验表明,葡萄糖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
中加入某种蛋白质,葡萄糖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扩散。
该实验说明什么?
学生分析资料,得出结论:说明葡萄糖可以借助载体通过脂双层。
出示动画,学生观察,总结自由扩散概念及特点。
师生: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从
浓度高的向浓度低,需要载体协助。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教师: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都是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浓度差是运输动力,物质总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吗?
(三)主动运输
出示资料:
1、人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Na+的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细胞却仍在“吸K+排Na+”。
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取碘的能力。血液中碘的
质量浓度为250mg/L,而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的浓度比血液高20—25倍。
3、丽藻的细胞液与池水的多种离子浓度比(表格出示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由丽藻仍然可以从池水中获得各种离子的现象,有何
疑问?
学生分析资料,提出问题
学生:物质并不总是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有时可以逆浓度运输,那么物质
怎样逆浓度运输呢?
学生活动:设计实验探究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的条件(能量及载体)
出示资料: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
入少量的缬氨酸霉素(一种蛋白类抗生素),以及可以提供能量的物质后,K+则
可以通过膜从低浓度处向高浓度扩散.
该实验说明什么?
学生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及能量。[来源:学_科_网]
出示动画,学生观察,总结主动运输概念及特点。
师生: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
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如葡萄糖、氨
基酸、核苷酸及各种离子出入细胞。
教师:主动运输的动力是细胞提供的能量,相对而言,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需
要借助浓度差来运输,把它们叫做被动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