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整理从“治大国若烹小鲜”看“无为而治”的管理艺术

合集下载

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正确解释

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正确解释

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正确解释
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正确解释
治大国如烹小鲜,是一句出自《道德经》的名言,意味着治理一个大国和烹饪小鲜的原理是相似的。

这句话可以被理解为,治理一个大国需要像烹饪小鲜一样,注重细节、灵活变通和合理运用资源,以获得最佳结果。

首先,治理一个大国需要注重细节。

就像烹饪一道美味的小鲜菜一样,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心照料。

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领导者需要细致入微地管理各个领域,像是经济、教育、环境等。

只有关注每个细节,才能确保整个国家的健康发展。

其次,治理一个大国需要灵活变通。

烹饪小鲜时,厨师可能会根据食材的质量和口感调整配料和烹饪方法,以使最终菜品更加美味。

同样,领导者在治理国家时也需要灵活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他们需要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政策和战略,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最后,治理一个大国需要合理运用资源。

烹饪一道小鲜菜需要选取合适的食材,并合理利用烹饪工具和调料。

同样,治理国家也需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如财政、人力和自然资源等。

领导者需要制定
明智的政策,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以实现国家发展的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正确解释是指治理一个大国需要注重细节、灵活变通和合理运用资源。

领导者需要像烹饪一道美味的小鲜菜一样,经过精心的照料和调整,才能使国家健康、稳定地发展。

这句名言提醒我们,在治理国家时要注重细节,灵活应对和合理利用资源,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如何理解治大国若烹小鲜

如何理解治大国若烹小鲜

如何理解“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大国,若烹小鲜。

”语出老子《道德经》。

老子看出了事物存在相通性,国家管理之道与烹调一样,其组合法则是一样的。

1、首先须确定最终目标,对于一道菜来讲是色香味营养俱全;对于国家来讲须国富国强、民富、公平、民主、自由、法制、幸福和安康等。

2、在先材(才)上,须有包容性2.1用人之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

在材(才)上,都会存在问题(金无足金,人无完人,无万能的事物),但是可以通过竞争优选,消除问题,取可用之处或通过炮制达到所需要求。

2.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通过不断学习、培训、提高、改正、锻炼和磨炼,培养出合格人才。

3、在一个整体中存在主次之分,从属之分,参与和微量之分,不能喧宾夺主(如果是青椒炒肉,肉最多,青椒次之,调味品适量),也不能忽视微量事物的作用——调味品的作用。

4、存在工艺、程序、秩序、层次、能级、规范、标准和规定等。

5、构建构成的事物(一道菜、一个国家)必须是和谐体和超级循环体(构建构成强大生态链、可持续和可复制等)。

5.1菜是色香味营养俱全,并且与客人的品味高度一致。

5.2对于国家来讲是政府、社会、团体、人民和企业高度协调一致性,已经融合有机整体。

6、要构建构成最终目标,其子事物须齐全,联系结构功能符合要求,为此,可进行竞争和优选。

7、其子事物须匹配共轭、相辅相成、和而不同、定量定性。

8、其子事物间,子事物与最终事物有构建构成恰当的联系功能结构。

9、所需要的系统须齐全、完善、足够大和符合标准。

10、最终目标是有理、有节、有标准、逐步、逐渐构建构成的,可以一气呵成,但是不能一蹴而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有的须构建构成中间事物,条件成熟再构建构成最终事物。

11、在万事万物的组合中仍然须关注“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禁忌和定量定性;仍然存在君臣佐使(主要的、次要的、参与的和微量的);仍然要求其联系功能结构须达到和谐,其组合是“和合”的而不是对立的;须掌握火候和分寸,不能不足、过度和偏激。

治班,若烹小鲜——由《老子》“无为而治”谈班级管理

治班,若烹小鲜——由《老子》“无为而治”谈班级管理

除 了常规班会之外 ,我们还会定期召开具 有 自我发展教育意 义的主题班会 ,从主题 的确 定 、采用的形式和手段到班会的展开都是 由承 担班会的小组组员们完成的 。从学年或 学期初 的主题班会计划公布 了以后 ,组员们就会开始 构思他们的作品 ,然后大概会用一两周 的时间 精心制作 。 各小组会根据统 自己的兴趣特长 、 班 级中一些值得他们探究的思想、 行为等 , 采用高 qt 生喜爱的表达方式如话剧 、 小品等 , 为同学们 献 上一台他们认为近乎完美 的主题班会 。整个 主题班会从构思、 筹备到最后展示的全 过程 , 其 表达的教育思想是深刻的 , 教育意义是深 远的 , 效果是一般的班主任思想 】作所 不及的。 : 旦班级管理形成 自动化 ,班 主任工作就 很轻松 了 , 此 的老师就可 以“ 无为” 少 为” 或“ 了, 从而真正达到 了“ 治班 , 若烹小鲜” 的最 高境
汤 ” 。
处, 学会做人。除此之外 , 教室的布置也是 班级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我们在布置教室时 , 要注重审美的要求 , 比如说墙壁报 的设 计, 在 形式 上注意与教室环境的相配, 注重 映 衬 美 。 二 要精 心选择内容 ,如在教室的两边 张贴名人名 言, 激励学生 求知 , 张贴 班训 , 让全班学 生学有 目 ; 挂国旗增 强爱国情感 , 标 悬 办黑板报一展学 生之 长, 设读 书一 角 , 增 一 营造读书氛 围。班级文 化建 设水平 愈高 , 班级 向心力 、 凝聚力和群体意 识 就 会 得 到 不 断加 强 。 3自我教育 的班会 我们 的班会分 常规班会 与主题班会 。班级 是大家 的, 人人都应该为班集体 出谋 划策。 班会 的主角应该足 学生 ,所 以经 过不断 的改进 、 完 善, 形成 了我们 的常规 班会模 式 :.、 aJ , 组讨论 , 这周班 里发生 了哪些好 人好事 与不 良倾 向 , 讨 论不忌讳点名批评 , 形成 民主 的风气 . 、 / 组派 J 代表上来发言 , 将小组发言概括总结。c . 主持人 对好人好事与不 良倾 向进行总结 ,并让这些被 点名 的人发 言,谈 自己对大家 对他评价的是指班级文化建 煲 就

从“治大国若烹小鲜”看“无为而治”的管理艺术

从“治大国若烹小鲜”看“无为而治”的管理艺术

道家鼻祖老子用毕生心血著成《老子》一书,在该书第16章有句“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名言。

对这句话,在蒋锡昌先生的《老子校沽》中这样解释:“烹小鱼者不可挠,挠之则鱼碎;治大国者当无为,为之则民伤。

”其中包涵着“无为而治”的哲学道理。

中国资深管理教育专家赵文家认为,所谓“无为”,是指不妄为,即不用强制性的人为力量去干涉和主宰事物发展的客观、自然进程。

据说,美国前总统里根在1987年的国情咨文中引用这句话,顿使《老子》一书在美国身价倍增。

中国资深管理教育专家赵文家认为,道家“无为而治”的理论,对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一些有益的启示。

它要求企业管理者适当采取一种“无为”的态度来治理企业。

日本企业界十分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并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去。

他们称老子的“自然”、“无为”、“以柔克刚”为管理之金言,认为老子的管理艺术是一种“软管理”。

某些企业家把“无为而治”理解为领导者“无为”,而被领导者“有为”。

不少企业家运用“无为而治”的理论管理企业而取得成功。

他们做到了当好的导演但不代替演员演戏。

所以,中国资深管理教育专家赵文家认为,企业家应超脱繁杂的具体事务,在宏观管理上对企业起一种指导作用,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拿出更多的精力给下属搭起实现成功的舞台,自己少些“为”(少干预),让下属多些“为”(勤做事),这样才能避免领导者瞎指挥之弊,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企业焕发生机和活力。

四川恩威公司总经理薛永新,深谙道家文化要义,他认为“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所做的一切都要顺乎“自然”。

他利用这种思想管理企业,介入市场,象疏导流水那样,调谐员工的智慧和能力,从”85年开始创业,短短七八年时间,使仅有二三十人的恩威化工厂,以飞跃的速度发展成为员工二千余人,自有资产逾4亿元的现代化集团公司。

著名的美国贝尔实验室负责人陈煜耀博士把他的管理之道概括为“无为而治”,他把写有这四个字的条幅挂在办公室的墙上,并附上英文注释:“最好的领导者是帮助人,又让人感到不需要他。

《道德经》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

《道德经》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

《道德经》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道德经》是一部谈天道之书,结合天道而谈人事,大至国家治理,小至个人修养,无不一针见血。

今天要解读的,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结合秦亡汉兴的历史,谈谈本人对这句话的理解。

“治大国,若烹小鲜”出自《道德经》第六十章,字面意思很简单,是说治理大的国家,要像烹制小鱼一样。

这句话谈的是一种高超的治国理念,对此,自古以来就有各种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第一种认为,烹制小鱼需要加倍精心,均匀搅腾,才能保证入味。

引申到治国,意思是大国情况复杂,治理人民要有更细致的政策,保证照顾到不同的阶层。

第二种流传更广泛,说的是烹制小鱼,不要开膛破肚,也不要来回搅腾,否则食材很容易碎,这道菜就给做废掉了。

引申到治国,就是说治理大国手段要尽量简洁,不宜动辄扰民。

从《道德经》一书的主旨来看,第二种可能更符合老子原意。

河上公注:“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

”有烹调经验的朋友,应该理解这种说法,做小鱼一般用煎法、炸法,就是为了减少翻动的次数,保证小鱼的完整。

所谓“无为而无不为”,用于治国,也就是要少折腾百姓,任其自化。

“治大国,若烹小鲜”,在历史上有个非常典型的反例——秦朝。

秦朝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折腾,修长城、修陵墓、修宫殿、开发岭南……哪一件不是大工程,不得投入几十万、上百万人力,以及无数的金钱?再加上秦始皇喜欢求仙、巡游,到哪里地方上不都得忙个人仰马翻?一句话,秦始皇把他的帝国“翻动”得太厉害了!难道他没听过“治大国,若烹小鲜”?肯定听过!但看来他是当第一种理解的。

从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来看,秦法堪称世界上最完备的法律,对老百姓的生活规定得细致入微,几乎照顾到了国家的每一个人,真正做到了“国无弃人”。

但结果呢,人民很快抛弃了这个强大的帝国。

从刘邦入关宣布“约法三章”开始,他和他的智囊张良、萧何就充分吸取了秦朝的教训,汉初以道家思想治国,休养生息,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老子的治国之道: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的治国之道: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的治国之道:治大国若烹小鲜……美国总统里根跟美国人说,里面就用到老子的话,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二天看报纸,说《老子》的英文翻译本又卖了好几万本,这些书是没有版权的,是人类共同的智慧财产。

那这到底是在讲什么呢?我们看《老子》的第六十章,讲整段话,内容相当复杂,我们先把他的原文稍微说一下。

老子说,治理大国要像烹调小鱼,用道来领导天下人,鬼就失去神妙作用;不但鬼失去神妙作用,神也不会干扰人;不但神不会干扰人,圣人也不会干扰人;神与圣人都不干扰人,所有的禀赋都得以保存。

听到这段白话,就觉得奇怪,怎么忽然出现鬼啊、神啊、圣人三种。

那么你光讲前面治理大国若烹小鲜,本来很容易,我们在家里面煎过鱼,都知道,你如果要煎鱼的话,鱼那么薄,你只要油到一个热度,鱼放下去很快就熟了,你不用多做事。

你说我煎鱼很认真,拼命努力的煎鱼,最后变鱼松了,那怎么吃得到鱼呢?所以像这个就是老子提醒我们,叫做治理大的国家,最好是无为而治,或说你做的愈少愈好。

所以美国人他比较喜欢一种政府不太去干涉你的一种情况,我在美国念书遇到好多教授,跟他们谈到美国的政治的时候,他们都很喜欢强调一点,他说我们美国的念书人,比较能欣赏的是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那不是乱掉了吗?事实上他们所想的跟老子的想法有一点接近,就说政府最好能够不要管太多,你把政策做好,你把所有的税收用在正当的地方,老百姓他自己选择他的生活方式,他是这样一种想法。

如果说用道来领导天下,什么意思呢?老子里面最难懂的就是这个字,叫做道。

所以你就要怎么去想,这个道代表一切的根源,你如果要领导天下人的话,你为什么不要作为呢?因为你作为的时候你去思考,怎么样做才有利,你及时达到那个目的,你可能带来其他方面的后遗症。

现在很多人比较熟悉的是蝴蝶效应,电影拍了好几集。

蝴蝶效应就是说,今天这个结果不好,早知道我过去有一件事情我就不同的做法,或者早知道我过去就多说几句话,来避免这个后果产生。

他电影里面所演的就是这个,好,真的给你机会,可以把过去某些说法、做法调整,调整的时候所造成的后果绝对比你现在看到的更可怕。

治大国如烹小鲜

治大国如烹小鲜

治大国如烹小鲜导语:老子创作的《道德经》不止研究了个人修行的相关道理,也阐述了一些治国的方法,如“治大国若烹小鲜”,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治大国若烹小鲜,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小鲜,指的是小鱼,烹小鲜就是烹饪小鱼,鱼肉是很松软的,如果在烹调小鱼的时候,老是翻来翻去的,鱼就碎了,所以烹调小鱼的`时候,不要频繁地翻动。

再引申一点,我们烹调小鱼要掌握火候。

小鲜是各种烹饪材料中最为娇嫩的,要细心烹调。

治国的最高境界,就是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油盐酱醋各种调料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也不能不到位。

《诗经·桧·匪风》毛传也说:“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

《老子·第六十章》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韩非子曾作《解老》、《喻老》,他在《解老》篇中对这句话的解释是:“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

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意思是治理国家,法令政策不能朝令夕改,那样民众就会无所适从。

这也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地表现,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不要过多干预国民的正常活动。

《淮南子·齐俗训》说:“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为宽裕者,曰勿数挠,为刻削者,曰致其咸酸而已。

’”魏晋时期的玄学家王弼在他的《老子注》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不挠也,躁而多害,静则全真。

故其国弥大,而其主弥静,然后乃能广的众心矣”。

唐玄宗注:“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伤人,挠则鱼烂矣……此喻说也。

小鲜,小鱼也,言烹小鲜不可挠,挠则鱼溃,喻理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乱,皆须用道,所以成功尔”。

宋徽宗注说:“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溃,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惑……”。

治大国如烹小鲜-K

治大国如烹小鲜-K

治大国如烹小鲜之企业管理篇老子在道德经里,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治大国如烹小鲜”。

上千年来,解释很多。

道德经本来就是道家奉为经典的名篇,其博大精深,其探幽寻微之处总不被大多数人所能明白。

说法一:治理大国就好像烹调小鱼,油盐酱醋料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也不能缺味。

说法二:治理大国应该像烧菜一样难,应该像烧菜一样精心,两者都要掌握火候,都要注意佐料。

治大国如烹小鲜,治理企业何偿不是如此?首先,我们可以有这样的一层理解,治大国,治企业,与烹小鲜都是同一个道理,里面有规律,有方法,企业的规模无论如何,相对于治理国家来说都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我们在企业运行时,有时候在千头万绪中往往会抓不住根本,整天忙忙忙碌碌,但成效不大,究其原因是不是与我们不能综观全局,条分缕析有关呢。

所以我们要理解,治大国,治大企,其实一如烹小鲜,管理企业既要有治大国的胸怀与气势,也要有烹小鲜的细致与完备。

其次,我们知道,烹小鲜,必须要有各种物料。

正如常言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我们治国也好,治企也好,必须具备诸多条件,在条件不成熟或者根本没有条件的情况下,也不益强做强为,否则会适得其反。

很多企业在有了一定的规模以后贪大求全,盲目的追求多元化经营,涉及自己不熟悉的业务领域,什么钱都想赚,结果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定位,反而丢失了主业优势,导致企业走向下坡路。

如烹小鲜,如是佐料不全,主料不够,再精明的厨师也无法做出可口饭菜。

企业的发展都有一个原始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是漫长而艰辛的,正如我们去捕鱼或者获去烹饪的原料一样,要做许多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要有明确的发展纲领,这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不能只顾及眼前利益什么赚钱做什么,而是要像国家五年、十年规划一样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近期和远景目标;(举例:我们国内的大多数中小企业,企业构造比较简单,由几个主要管理者共同构建,几乎只有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进货与销售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与外界相通,和其它企业相比,这类企业对资本、人才、技术、产品没有储备,仅相当于一个生产车间,没有决策、规划、计划等组织,一旦市场行情发生突变,便有可能因找不到方向而逐步走向消亡。

浅谈《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浅谈《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浅谈《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

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道德经》上一篇解读了:浅谈《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

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道法自然,万法归宗。

回归本然,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老子以一个“啬”字为例,以最基本的农耕为例,来列举治国、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做人做事,回归根本,不以结果反推应该采取什么行为,自然而然的遵守自然法则,自然与道合体,这就是天人合一。

接上一篇,本篇解读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大国难治吗?治人事天,莫若啬。

回归根本,以道为国之母,道法自然,管理国家,只要顺应自然法则,无为而治,就能民安。

这和烹小鲜是一个道理,越简单越好,不去肠,不去鳞,烹饪出来的小鱼依然非常鲜美自然。

治大国如烹小鲜,那就是无为而治,不能过多人为干涉。

如果大小事都要过问,那就是:“其政察察,其邦缺缺。

”而是应该:“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圣人以道治天下,顺其自然、清静无为,天下一片和谐美好。

神也是道,鬼也是道。

这就叫“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

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

天地间一切事物由道生之、德蓄之。

鬼神看作是阴阳,鬼是阴,则神是阳。

阴阳各安其分,各守其道,阴阳自然平衡,则可利天下万物,不因其失衡而为害天下。

天地自然平衡,各归其道,守阴存阳,则阴(鬼)不伤人,阳(神)亦不伤人,圣人更不伤人。

圣人尊守自然法则,行无为之事,自然会国泰民安,民自安居乐业。

鬼也罢,神也罢,圣人也罢。

只要是以道治天下,都会各行其道,鬼也是神,神就是圣人,圣人也是鬼。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阴阳自然平衡,和平相处,各行其道,互为一体两面。

阴也是阳,鬼也是神。

只要自然平衡不被打破,就会和平相处,一旦被打破,则会鬼神当道,伤痕累累。

因此要以道为母,重积德。

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大国若烹小鲜
有古代学者认为,此句名言在流传过程中,丢了一个者字。
原文内容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 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选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
词语出处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中云:“治大国,若烹小鲜”。
名家解释
《诗经·桧·匪风》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P246)
列代帝王也是如此注解。
唐玄宗注:“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伤人,挠则鱼烂矣……此喻说也。小鲜,小鱼也, 言烹小鲜不可挠,挠则鱼溃,喻理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乱,皆须用道,所以成功尔”。
当代辨析
做事都有共同之处,但是仅仅说治国就像做菜又不去具体说明它们的共同之处在哪里,那么让任何人都无法 理解,老子作为东周的文化大师,竟然写出这种不能准确表达其意思的文字,还能算是文化大师吗?
河上注:“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p224-225)
《韩非子·解老》篇:“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 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p103)
《淮南子·齐俗训》说:“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为宽裕者,曰勿数挠,为刻削者,曰致其咸酸而已。 '(p183)
伊尹建议商汤停止向夏桀进贡,看夏桀如何动作,以探测夏桀的实力。夏桀果然非常愤怒,征调九夷的兵力, 要来伐商。伊尹当即劝商汤说:夏桀还能调动兵力,我们伐他的时机还未成熟。于是,商汤又向夏桀进贡。当伊 尹看到时机成熟时,又一次停止向夏桀进贡,但因为夏桀的暴行,这次,他未能调动军队了,于是伊尹就向商汤 建议起兵。商汤很快就打败了夏桀的军队,把夏桀流放到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诸侯一举拥戴贤德的商汤为 「天子」建立「商朝」。商汤的力量开始壮大,又听到各个诸侯王都在咒骂夏桀(这从其它的史料可以证实), 就认为夏桀与大家离心离德,是进攻他的时候了。这对一般人来说毫无疑问都会这么认为,但是诸侯王咒骂归咒 骂,只要在心目中还承认夏桀是天下的天子。就会听他的调遣。

治大国若烹小鲜 小中见大的管理智慧

治大国若烹小鲜 小中见大的管理智慧

治大国若烹小鲜小中见大的管理智慧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一直在探索管理大国之道。

在他们的著作中,发现了一个古老的谚语:“治大国若烹小鲜”,即“从小出发去面对大的问题”。

这句谚语提示我们政治家和管理者们要以小中
见大、以小去解决大的问题。

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说,在治理一个大国时,只有先把小事办好了,然后才能轻松地解决大问题。

实际上,小中见大也可以指在宏观上控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总体发展,以便在实现“大国之道”的基础上,更好地解决整体的问题。

“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智慧不仅层面上的,更是深刻的。

其真正的含义,是提倡管理者们应该把普通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统治者的权利放在第二位。

任何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应该立足于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任何一个统治者的利益。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一智慧,也能实际反映在当今新时期的科学管理活动中。

首先,要在政治权力和物质权力之间建立敏锐的平衡,只有当物质权力的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紧密地与政治权力协调一致,才能够实现政治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

其次,要加强对民众的培育和引导,使民众能够正确理解国家利益,协助统治者正确处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还要注重科学管理的责任,落实一切政策和规定,实施一切发展计划,并确保其可持续实施。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了解大国的核心和特征,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从而使大国的持久性
更加可靠。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政治家和思想家已经明白,治大国若烹小鲜既是一种认知又是一种智慧,是实现政治的幸福的基础。

只有用这种智慧去管理大国,今后中华民族才能快乐无病,安定稳固。

无为而治的管理艺术

无为而治的管理艺术

无为而治的管理艺术无为是人生观的至高境界,也是管理的最高层次。

师法自然、顺应客观的管理需要一定的条件,需要相应的整体素质。

无为而治的实质是大有为而小无为、貌似无为实则有为、眼下无为而长远有为的一种企业管理与经营的策略。

无为的管理艺术一、无为并非不为顺应客观,无为而治,并非是让企业听天由命、任人摆布,而是在顺应客观的同时,主动地、策略地、乐观地、自觉地去驾驭企业在现实环境中所遇到的矛盾,并制定合理的方针、策略。

俗话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有时候,人在许多场合并不需要太多的言行表现,只要默默无言,就足以使对方慑服了。

就像诸葛亮布下空城计,看上去空空荡荡,反而给敌人一种受到包围的不祥预感,只得夹着尾巴溜走了。

“欲擒故纵”、“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其意思是遇事不慌,镇定自若,挥洒自如。

这是在个人为人处世和企业经营或谈判技巧中都可运用的高招,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无为而治”的最终目的是得到大治和大发展。

“无为”表明的是管理者不必事必躬亲、巨细皆涉。

如果这样,管理者自身就会陷入细末琐事,而忽略了企业“大政方针”的筹划和把握;反之,员工的创造性也极大地受到抑制。

因此,“无为而治”的根本内容则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得以“解放”各自不同的智慧能量。

对上司之言千万不可囫囵吞枣,把发挥部下的能力和独创精神看得高于一切。

无为的管理艺术二、实现“无为”向“有为”的转化“无为”是手段,是“末”;“有为”是目的,是“本”。

一味地放任,不讲原则、制度、纪律,这样的无为肯定会造成胡为、乱为、无所作为。

从放到收,实现“无为”向“有为”转化,才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无为”管理是对传统管理的反叛,其区别有三点:第一,领导者应尽量少施行命令或指示。

第二,不要实行使下属负担过重的政策。

第三,对下属的各种活动尽量避免介入或干涉。

那么,这是不是说领导者对一切都不管,而无所事事呢?事实绝非如此,聪明的领导者要随时留心下属的动向。

但是,若因此而日出怨言或是发牢骚,那么这样的领导者并不称职。

从"治大国,若烹小鲜"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管理

从"治大国,若烹小鲜"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管理

作为激励机制的前提。 目团队的建设 是项 目成功 的前提。 目 项 项 团队是 由少数技能互补的人组成 的, 他们是一个共同协作的整体 , 每一个人对


问题 的提 出
绩效管理起源于 2 0世纪 7 O年代的美国, 9 在 O年代传人 中国。 它以 完善 的体系 、 流程和持续改进 的良l 生循环深得管理者们 的喜欢, 被管理 学家誉为管理的“ 圣杯”】 口 。近年来 , 绩效管理作为基础管理的一项 重要 内容 , 来越 受 到 企业 的重 视 。 效 管 理 在人 力 资 源管 理 中处 于 核心 地 越 绩 位, 研究 如何做好绩效管理 , 不仅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 , 也有助于提 高 员 工 的能 力 。 二、 绩效管理的基本 内涵 绩效是 指人们为达成 目标而进行 的一 系列活动 的最终效果 和效 率。 管理是指通过计划 、 、 实施 检查 、 调整来促成 目 的达成。 标 因此 , 绩效 管理 就是通过绩效 计划 、 绩效辅导 、 绩效 考核 、 反馈 与激励 四个环 绩效 节, 持续改善组织和个人的绩效 , 最终实现企业战略 目标的完整管理过
程。
须 详细 说 明分 数 计 算方 法 及 规 则 。 定 目标 的过 程 , 上下 级 进 行面 对 确 是 面 沟通 , 某 项 工 作 如 何 开 展 、 么 时 间进 展 到 什 么程 度 , 成 共 识 的 就 什 达
过程 。只有科学合理的量度方法, 才能让员工相信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和
绩效反馈阶段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主要是通过考 核者与被考核者之 间的沟通 ,就被考核者在考核周期内的绩效情况进 行面谈 ,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出工作 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绩效管理 找 的核心 目标就是通过了解 和检验员工绩效及组织绩效 ,及时进行结果 反馈 , 最终实现员工绩效和企业整体绩效的共同提升 。良好 的沟通首先 应建立并维护彼此的信赖 。考核结果出来后, 针对绩效结果差的员工 , 上级不能 因员工的低绩效 而指责他 ,要与其共 同探讨绩效结果差 的原 因及改进 的方法 , 为其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帮助。 绩效管理是 以人为本的 管理, 在管理实践 中要让员工参与管理, 尊重员工 , 爱护员 工 , 帮助其发 展技能 , 给予其应得 的报酬。只有这样 , 工的绩效才能在考核 中不断 员 提高, 员工 才 会 从 内心 接 受绩 效 考 核 。 激励机制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 的重要组成 部分 , 要 与人力资源管理 的其他环节相互联结 、 相互促进。 以鼓励共同承担责任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故事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故事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故事“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老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治理一个大的国家就像烹饪一道美味的菜肴,需要细心、耐心和技巧。

在古代的中国,烹饪被视为一种艺术,一道美味的菜肴需要经过精细的烹调才能呈现出它的最佳味道。

老子作为一个有名的哲学家,非常喜欢用烹饪来比喻治理国家的过程。

他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就像烹饪一道菜肴,需要细心、耐心和技巧。

如果一个厨师想要烹饪出一道美味的菜肴,他需要了解食材的特点,掌握火候、烹调时间等技巧,并且要不断地调整味道,才能让菜肴达到最佳的口感。

同样,治理一个国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并且要不断地调整政策,以适应国家的发展和变化。

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老子认为领导者应该注重道德修养,以德治国。

他认为,一个有道德的领导者能够赢得人民的信任和尊重,从而让人民更加愿意听从他的领导。

同时,老子也强调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要过分干预国家的自然发展过程。

他认为,过度的干预只会让国家的发展变得更加混乱和不稳定。

除了注重道德修养和尊重自然规律外,老子还强调要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他认为,过多的干预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和混乱,而让事情自然发展则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因此,他主张领导者应该尽量减少对国家事务的干预,让人民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事业。

总之,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名言表达了他对于治理国家的看法和理念。

他认为,治理一个国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并且要注重道德修养、尊重自然规律和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这些理念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和治国方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对于现代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老子的治国理念强调了领导者的道德修养和人民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有道德的领导者能够赢得人民的信任和尊重,从而让人民更加愿意听从他的领导。

这种思想与中国古代的“民为邦本”理念相呼应,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思想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领导能力,同时也应该关注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平稳发展。

浅议“治大国如烹小鲜”

浅议“治大国如烹小鲜”

浅议“治大国如烹小鲜”作者:方绍平来源:《祖国》2018年第20期摘要: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章中提出“治大国如烹小鲜”论述,引发了后世诸多研究与讨论。

后世对“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理解中有四种主要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治理国家如同烹调小菜一样简单,无需技巧和智慧;第二种观点认为如同烹制小鱼时需掌握好火候和对调料的精细控制才能实现味道鲜美,治理国家需掌握推行政策的时机和程度;第三种观点认为如同在烹制小鱼时油盐酱醋必不可少,治理国家也要顾全大局;第四种观点认为小鱼肉质细嫩、骨头酥软,烹制时不能经常翻动,治理国家也是如此,不能朝令夕改、过度干预、自我消耗。

通过对这四种观点的分析与探究,总结出老子“中庸适度,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关键词:老子治大国烹小鲜一、“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出处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是道家代表人物之一,被道家后人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老子的名句“治大国如烹小鲜”出自《道德经》第六十章,原文记载为:“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此段可以大致释义为:治理大国,就像烹调小鱼一样,不要随意经常翻动他,顺其自然,即遵循大道,治理天下。

这样能使神鬼不灵、妖孽不伤,并不是鬼不显灵,即使是显灵,也不会伤害人。

不但鬼失去神妙灵验的作用,神也不会伤害人。

不但神不会伤害人,圣人以道莅临天下,也不会伤害人。

神鬼与圣人这两者都不会伤害人,他们的天性禀赋都可以得到保存,他们的恩德都将归于民众。

[1]二、后世对“治大国如烹小鲜”讨论后世对于“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丰富,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出了其中四种主要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治大国如烹小鲜”意在表明治理国家就像烹饪小菜一样简单,无需太多智慧与技巧。

这种理解主要形成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形成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对“小鲜”的理解不够准确,认为“小鲜”即简单的菜肴。

《治大国如烹小鲜》

《治大国如烹小鲜》

《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名言。

小鲜,有说是小菜的,但更多说是指小鱼小虾之类海鲜的。

从小在黄土高原长大的我,没怎么吃过海鲜,更没有烹饪过海鲜,不能从直观上感受“治大国”与“烹小鲜”之间的契合处,只能从书上看看。

老子说的就那么简单,历来的注释大同小异,如:“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

”“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

”“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

”“治大国若烹小鲜,为宽裕者,曰勿数挠,为刻削者,曰致其咸酸而已。

”“治大国若烹小鲜,不挠也,躁而多害,静则全真。

故其国弥大,而其主弥静,然后乃能广得众心矣。

”“夫烹小鳞者不可挠,挠之则鱼烂。

治大国者当无为,为之则民伤。

”“烹小鲜者,不可挠。

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伤人,挠则鱼烂矣。

”“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惑。

”……大体上,就是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最常见的注释是“不挠”,也就是不搅动、不翻腾。

此外,还有两层意思值得注意:一是“致咸酸而已”,也即把握好佐料;二是“不去肠”,也即顺应人性,不要强行禁锢七情六欲,推行过高的道德标准。

这些年,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随着对社会和历史的认识渐深,我对“治大国若烹小鲜”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切身的体会,总的来说与前辈们所言大致相同,但也有些微自我的见解。

一是治大国要顺其自然。

这个自然就是人性的自然、社会的规律、世界的客观,不要强行去改变和扭转,不要以强行提高为崇高目的。

人性就是善恶兼备的、时善时恶、可善可恶的,要引导,要教育,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也要有惩戒机制,但不必以完全的尺度要求之,约束之,要留有人性活动的空间,水至清则无鱼。

社会是以阶层、分工、流动为存在基础的,要承认、尊重、畅通之,而不必讳言,不必虚饰,不必强平之。

世界的客观,包括丛林法则在世界大同之前的不可改变,现实利益与理想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应然与实然之间的选择等,这些如果得不到基本的认识,也就难以准确地把握治国理政的方略。

道德经《把复杂的管理简单化:治大国若烹小鲜》原文及鉴赏

道德经《把复杂的管理简单化:治大国若烹小鲜》原文及鉴赏

道德经《把复杂的管理简单化:治大国若烹小鲜》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道德经《把复杂的管理简单化:治大国若烹小鲜》原文及鉴赏【导语】:把复杂的管理简单化:治大国若烹小鲜原典治大国,若烹小鲜。

道德经丨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道德经丨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道德经丨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大国,若烹小鲜。

上一章讲了如果统治者,如果能够禁绝妄施妄为,修道德于天下,那么天下就能够长治久安,万世太平。

于是,国家就会繁荣,百姓就会富裕,国家就会变得强盛起来,就会成为一个大国。

成为一个大国之后,要怎么治理大国,才能保持长久的昌盛呢。

本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道德经中,关于政治行为的对象,有三个,一个是天下,一个是大国,还有一个是小国。

天下是所有国家的总和,大国是国与国之间秩序的主导者,小国是小国寡民的那一套。

治天下的道理,是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治大国的道理就是本章所讲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小国,就是要让他们的国家,弄的越小越好,让他们的百姓,天真淳朴,每天吃好喝好自足自乐,不同国家之间的百姓,互相也不要有来往。

老子认为,天下如果全是这种小国寡民的小国家,都没有能力发起战争,中央由一个大国来主导天下秩序,这就是完美的天下。

治大国,若烹小鲜。

烹饪小鱼,一是不能火大,二是不能频频翻炒。

如果火太大,还不停的翻炒,很快鱼就要弄碎了。

意思是说,统治者治理一个大国家,一定要慎之又慎,不可以以妄为常,乱捣腾。

否则,大国就会被弄碎,国家乱了,最后就会四分五裂。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要国君忍住不乱翻炒,不乱折腾,他会手痒怎么办呢。

没关系,本句就是治手痒的。

以道蒞天下,手痒是因为“轻失其根,躁失其君。

”这时候,要治好这忍不住手痒的毛病,就要以“静胜躁寒胜热”来克服火大过躁的状况。

致虚极守静笃,行不离道,燥热自散。

寒胜热,降火;静胜躁,治心痒手痒。

火小了,心不痒了,手不痒了,那么国家也就会自然复归于正。

正则奇不出,善则妖不为。

其鬼不神,这句里面,讲到了鬼神。

下面先把中国文化的鬼神观,在这里交代一下。

在中国文化中,鬼神通常有如下几种含义。

一、天地之良能曰神,造化之隐迹曰鬼。

二、指祭祀之鬼神,主要是自然神和祖先神。

三、淫祀之鬼神,指迷信活动中的鬼神。

四、指精怪之鬼神,狐狸精蛇精等等之类的妖精。

因势利导,治大国若烹小鲜

因势利导,治大国若烹小鲜

因势利导,治大国若烹小鲜2016-10-26 11:35:47 佳梦书屋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智慧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

老子说:“不尚贤,使民无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老子认为,不推崇贤能以免人们争功邀名,不看重宝物以免人们竞相为盗,不炫耀可以引起欲望的东西以免人们心思惑乱。

老子的智慧体现在遵循自然之理,顺势以举事,而不能妄因己见,为所欲为。

因此,他数有“为无为”、“无为无不为”之说。

对这种无为而治的领导智慧,老子有一种形象的比喻,就是“治大国若烹小鲜”。

鲜者,鱼也,烹小鱼无须翻挠,待时可成;治大国同样不必兴作,顺势便能收到功效。

对于为什么要无为的问题,老子从无为的最终有为和有为的最终无为两方面做了论证。

对于前者,他主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上德无为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对于后者,他则主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那么如何才算无为呢?老子认为应当是“去甚、去奢、去泰”,即因势利导,舍弃一切过度的措施,取消一切不适当的政举,去除奢费行径。

老子激烈地斥责了统治者的“有为”,他把人民的饥饿、贫困归因于统治者的贪婪和有为,可谓一语中的。

老子无为而治的智慧是一种别出心裁的理论。

老子所主张的无为并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要求乘时顺势而动,不违背自然和社会法则去恣意妄为。

恣意妄为只会事与愿违,顺应自然才能建功立业。

正因为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命意在此,所以它才可能被后世一些有头脑的统治者所采用,才会在后人中产生历久不衰的影响。

今天,不尊重客观规律,凭着个人的冲动和喜好办事的还不乏其人,对这些人来说,应当认真学习一下老子的智慧。

老子认为,世界的生成模式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里的“一”,指阴阳未分前,宇宙混沌一体;“二”,指宇宙分为阴阳;“三”,即阴、阳、和;所谓“三生万物”,即通过阴阳对立、和合,生成新的统一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整理从“治大国若烹小鲜”看“无为而治”的管理艺术
此文是从网络收集而来,在此平台分享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使用,并且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大家需要此文档,请点击下载即可,谢谢!
道家鼻祖老子用毕生心血著成《老子》一书,在该书第16章有句“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名言。

对这句话,在蒋锡昌先生的《老子校沽》中这样解释:“烹小鱼者不可挠,挠之则鱼碎;治大国者当无为,为之则民伤。

”其中包涵着“无为而治”的哲学道理。

中国资深管理教育专家赵文家认为,所谓“无为”,是指不妄为,即不用强制性的人为力量去干涉和主宰事物发展的客观、自然进程。

据说,美国前总统里根在1987年的国情咨文中引用这句话,顿使《老子》一书在美国身价倍增。

中国资深管理教育专家赵文家认为,道家“无为而治”的理论,对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一些有益的启示。

它要求企业管理者适当采取一种“无为”的态度来治理企业。

日本企业界十分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并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去。

他们称老子的“自然”、“无为”、“以柔克刚”为管理之金言,认为老子的管理艺术是一种“软管理”。

某些企业家把“无为而治”理解为领导者“无为”,而被领导者“有为”。

不少企业家运用“无为而治”的理论管理企业而
取得成功。

他们做到了当好的导演但不代替演员演戏。

所以,中国资深管理教育专家赵文家认为,企业家应超脱繁杂的具体事务,在宏观管理上对企业起一种指导作用,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拿出更多的精力给下属搭起实现成功的舞台,自己少些“为”(少干预),让下属多些“为”(勤做事),这样才能避免领导者瞎指挥之弊,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企业焕发生机和活力。

四川恩威公司总经理薛永新,深谙道家文化要义,他认为“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所做的一切都要顺乎“自然”。

他利用这种思想管理企业,介入市场,象疏导流水那样,调谐员工的智慧和能力,从”85年开始创业,短短七八年时间,使仅有二三十人的恩威化工厂,以飞跃的速度发展成为员工二千余人,自有资产逾4亿元的现代化集团公司。

著名的美国贝尔实验室负责人陈煜耀博士把他的管理之道概括为“无为而治”,他把写有这四个字的条幅挂在办公室的墙上,并附上英文注释:“最好的领导者是帮助人,又让人感到不需要他。

”他还对访问者说:“领导人的责任要做到你在领导,又要让别人并不认为你在干预他。

”这便是贝尔实验室的成功之道。

中国资深管理教育专家赵文家通过对国内外企业管理
实践的研究,认为,有些企业负责人没有领会透“无为”的奥妙,整天忙的团团转,干着本该由下属干的事,越俎代庖,看似十分勤奋,实则挫伤了下属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也有不少企业,通过不同的管理方式取得成功。

但相对而言,实行“无为而治”的管理艺术,则显得更富有色彩和魅力。

被誉为日本现代企业“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说:“我虽然是经理,但我并不是站在前头拼命工作,而是站在后面由各从业人员来替我做事。

”正因为松下幸之助抓住了“无为而治”的管理精髓,才使松下公司雄霸世界,松下产品誉满全球。

鉴于此,中国资深管理教育专家赵文家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顺应市场经济规律,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才是“无为而治”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内在要求。

此文是从网络收集而来,在此平台分享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使用,并且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大家需要此文档,请点击下载即可,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