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误差的概念
矩阵与数值分析学习指导和典型例题分析
第一章 误差分析与向量与矩阵的范数一、内容提要本章要求掌握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有效数字、误差限 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 数 值稳定性 的概念、设计函数计算时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误差分析 ;熟练掌握向量和矩阵范数 的 定义及其性质。
1 .误差的基本概念和有效数字 1)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的基本概念设实数x 为某个精确值,a 为它的一个近似值,则 称x a 为近似值a 的绝对误差,简称x a为误差.当x 0时,=称为a 的相对误差.在实际运算中,精确值 x 往往是未知的,所x a以常把—匚作为a 的相对误差.2) .绝对误差界和相对误差界 的基本概念设实数x 为某个精确值,a 为它的一个近似值,如果有常数 e a ,使得此例计算中不难发现,绝对误差界和相对误差界并不是唯一的, 但是它们越小,说明a近似x 的程度越好,即a 的精度越好.3) .有效数字设实数x 为某个精确值,a 为它的一个近似值,写成ka 10 O.a i a 2 a n其中a i (i 1,2,)是0,1, ,9中的一个数字,q 0,k 为整数.如果x a - 10kn2则称a为x的具有n位有效数字的近似值.4) .函数计算的误差估计 如果yf(x 1,x 2, ,x n )为n 元函数,自变量*,X 2, ,X n 的近似值分别为a 1,a 2, ,a n ,称e a为a的绝对误差界或简称为误差界.称a是a的相对误差界它可以是有限或无限小数的形式, 如果a 有n 位有效数字,则a 的相对误差界满足:x a l a l1 2a 1101其中 丄_f(a 1,a 2, ,a n ),所以可以估计到函数值的误差界,近似地有Xk aXknf(X i ,X 2, ,X n ) f(a i ,a 2, ,a n ) e a取y f(x,x 2)为X i , X 2之间的四则运算,则它们的误差估计为,数相加或减时,其运算结果的精度不会比原始数据的任何一个精度高.如果x i 和X 2是两个十分接近的数,即 a i 和a 2两个数十分接近,上式表明计算的相对误差会很大,导致计算值 a i a 2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将会很少。
误差理论
当数字末端的0不作为不效数 字时,要改写成用10n来表示
• 例:24600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应表 示为: • 2.46×104
• 分析化学中还经常遇到PH,logK等对 分析化学中还经常遇到PH,logK等对 PH 数值, 数值,其有效数字的位数取决于小数部 分数字的位数, 分数字的位数,因整数部分中说明该数 的方次。 PH值为12.68, 值为12.68 的方次。如PH值为12.68,即 [H+]=2.1× M,有效数字是两位 有效数字是两位, [H+]=2.1×10-13M,有效数字是两位, 而不是四位。 而不是四位。
误差和偏差
• 由于“真实值”无法准知道,因 由于“真实值”无法准确知道, 此无法计算误差。在实际工作中, 此无法计算误差。在实际工作中, 通常是计算偏差( 平均值代替真 通常是计算偏差(用平均值代替真 实值计算误差,其结果是偏差) 实值计算误差,其结果是偏差)
四、精密度和偏差
• 1.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定 1.精密度 结果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精密度用偏差表 结果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精密度用偏差表 示) • 2.偏差 系指测得的结果与平均值之差。 2.偏差 系指测得的结果与平均值之差。 • 偏差越小,说明分析结果的精密度越高。所以 偏差越小,说明分析结果的精密度越高。 偏差的大小是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高低的尺 偏差常用绝对偏差 相对偏差、 绝对偏差、 度。偏差常用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平均偏差 表示。 和相对平均偏差表示 和相对平均偏差表示。
南通大学《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复习要点
南通⼤学《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复习要点《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复习要点第⼀章误差分析⼀、真值与平均值1、真值:指在某⼀时刻和某⼀状态下,某量的客观值或实际值。
2、平均值(1)算术平均值:x =x1+x2+?+x nn =x in同样试验条件下,多次试验值服从正态分布,算术平均值是这组等精度试验值中的最佳值或最可信赖值。
(2)加权平均值:x w=w1x1+w2x2+?+w n x nw1+w2+?+w n =w i x iw i(3)对数平均值:x L=x1?x2ln x12=x2?x1ln x21,试验数据的分布曲线具有对称性(4)⼏何平均值:lg x G=lg x in(5)调和平均值:H=n1i⼆、误差的基本概念1、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结果可正可负。
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绝对误差/测得值,结果可正可负。
3、算术平均误差?=x i?xn4、标准误差(1)样本标准差s=(x i?x )2n?1=x i2?x i2/nn?1(2)总体标准差σ=(x i?x )2n =x i2?x i2/nn三、误差来源及分类根据误差的性质或产⽣原因,可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过失)误差。
1、随机误差:在⼀定试验条件下,以不可预知的规律变化着的误差;2、系统误差:在⼀定试验条件下,由某个或某些因素按照某⼀确定的规律起作⽤⽽形成的误差;3、粗⼤(过失)误差:⼀种显然与事实不符的误差。
四、试验数据的精准度1、精密度:反映随机误差⼤⼩的程度,是指在⼀定的试验条件下,多次试验值的彼此符合程度或⼀致程度;2、正确度:指⼤量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与真值或接受参照值之间的⼀致程度,反映了系统误差的⼤⼩,是指在⼀定的试验条件下,所有系统误差的综合;3、准确度:反映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表⽰了试验结果与真值或标准值的⼀致程度。
五、试验数据误差的统计检验1、随机误差的检验随机误差的⼤⼩可⽤试验数据的精密程度来反映,⽽精密度的好坏⼜可⽤⽅差来度量,所以对测试结果进⾏⽅差检验,即可判断随机误差之间的关系。
检测基础知识-误差-有效数字-修约-计数规则-离群检验等
检测实验室检测技术人员培训-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有效数字和数值计算可疑数据的取舍主要内容010203检测培训-第一部分基础知识04检测结果的统计检验主要内容本次培训参考资料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620-2011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写1、《化验员读本》化学工业出版社,刘珍主编4、《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81705、《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 正态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GB/T48836、《环境监测 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 16801误差和名词解释Overview主要内容真值(真实值)和误差真值(真实值)物质中各组分的实际含量为真实值,它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可能完全准确的测量。
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又称可测误差或恒定误差,是由测量过程中的恒定因素造成的,有重复性表现,增加测量次数不能减少系统误差。
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恒定的个人误差恒定的环境误差进行仪器校准进行空白试验进行对照分析(标准样品和分析方法)进行回收试验又称偶然误差或不可测误差,是由测量过程中各种随机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又称粗差。
这类错误明显的歪曲测量结果,是由测量过程中犯了不应有的错误造成。
无规律由能够影响测量结果的许多不可控制或未加控制的因素的微小波动引起,如环境温度的波动随机误差遵从正太分布,可用增加测量次数的办法减小随机误差。
始于粗心不认真:如器皿不清洁、加错试剂、错用样品、计数错误、记录错误、计分析人员必须养成专心、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理论和操作技术水平。
含有过失误差的测量数据经常表现为离群数据,主要内容绝对误差绝对偏差相对偏差是测量值(单一测量值或多次测量平均值)与真值之差,当测量结果大于真值时,误差为正,反之为负。
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值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常以百分数表示,有正负)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某一测量值x i 与多次测量均值x 之差,以d i表示。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件(很实用)
报告审核与修改
对报告进行同行评审或专家审核,根据反馈 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
案例一:医学数据处理
总结词
医学数据处理是误差理论应用的重要领域,涉及临床 试验、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
详细描述
医学数据处理中,误差的来源包括测量误差、随机误 差和系统误差等。这些误差可能导致数据失真,影响 医学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医学数据处理需 要遵循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如临床试验数据管理规范 、医疗器械检测标准等。同时,医学数据处理也需要 采用各种误差处理技术,如数据清洗、数据变换、数 据筛选等,以减小误差对数据的影响。
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组和编码等操作,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 准确和一致的数据集。
03
误差的识别与控制
系统误差的识别与控制
系统误差的识别
系统误差通常表现为数据呈现一定的 规律性偏差,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数据 与理论值、检查实验装置和环境条件 等方式进行识别。
系统误差的控制
控制系统误差的方法包括改进实验装 置、优化实验环境、采用标准仪器和 设备、定期校准和检测等措施,以减 小系统误差对数据的影响。
先滞后关系。
时间序列平稳性
检验时间序列数据的平 稳性,以确定是否适合
进行时间序列分析。
05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实验设计原则
01
02
03
04
科学性原则
实验设计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实 践经验,确保实验的合理性和
可行性。
随机性原则
实验对象的分配应随机化,以 减少系统误稳定性和可靠性
案例二:金融数据分析
总结词
金融数据分析中,误差的来源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 理和数据分析等多个环节。
长度测量 误差
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常常要比较物体的长短、大小、轻重、冷热、运动的快慢等,这就离不开测量。
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测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一、测量
单靠我们的感觉器官来判断和比较事物之间的差异不一定可靠、准确。
要做出准确的判断,要得到精确的数据,就要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二、误差概念
由于测量工具不可能制作得绝对准确,测量环境和测量者的不同等对测量都会有影响,使得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中读数可能偏大,可能偏小,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不遵守测量规则,违背规律造成的,是不应该发生的。
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应在测量中尽量减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
任何物理量都有单位。
长度的单位有米、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等。
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已知的长度,可以做为我们估测长度的参考“标准”。
二、长度的测量工具
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较大长度用钢卷尺或皮尺。
测量的精确程度较高时,可用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也叫千分尺)。
三、正确使用刻度尺
刻度尺是最简单的长度测量工具。
使用刻度尺之前,先观察你使用的刻度尺,首先明确
①它的零刻度线和最大刻度线的位置。
②量程与最小刻度各是多少?
怎样使用刻度尺呢?
02avi_01
四、实验:!ExecProgram(`Xue_09.exe', `',0)用刻度尺测长度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宽;测量细铜丝和硬币的直径。
误差传递的计算方式课件
实际应用中的误差传递实例通过具体 的应用场景和案例分析,强调了误差 传递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实 际意义。
05 误差传递的预防与控制
提高测量精度与准确度
选用高精度测量设备
规范操作
采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可以减少测 量误差,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测量,避免因 操作不当导致测量误差。
。
进行误差传递分析
分析误差来源
对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进行详细分析,找出误差 的来源和传递途径。
建立误差传递模型
根据误差来源和传递途径 ,建立误差传递模型,为 制定误差控制策略提供依 据。
预测误差影响
根据建立的误差传递模型 ,预测误差对最终结果的 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措 施进行控制。
制定误差控制策略
定期校准设备
定期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确保设备 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提高测量数据 的可靠性。
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与方法
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
01
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数学模型,使误差传递最小
化。
优化算法
02
采用优化算法,提高计算精度和效率,减少误差传递。
验证模型与方法
03
对所选择的数学模型和方法进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详细描述
二阶误差传递公式是一阶误差传递公式的扩展,它考虑了两个输入变量的变化对 输出变量的影响。二阶误差传递公式通常用于分析非线性系统的误差传播。
高阶误差传递公式
总结词
描述误差传递的数学模型中的高阶误 差传递公式。
详细描述
高阶误差传递公式是更高阶的误差传 递公式,它考虑了多个输入变量的变 化对输出变量的影响。高阶误差传递 公式通常用于分析复杂系统的误差传 播。
误差传播定律
应用误差步骤
1.列出观测值函数的表达式 Z=f(x1,x2,...xn) 2.对函数Z进行全微分 Δz=(əf/əx1)Δx1+(əf/əx2)Δx2+...+(əf/əxn)Δxn 3.写出函数中误差与观测值中误差之间的关系式 mz^2=(əf/əX1)^2m1^2+(əf/əX2)^2m2^2+...+(əf/əXn)^2mn^2 4.计算观测值函数中误差
当只有一个独立的观测值时,和函数与倍数函数运用误差传播定律不会出现悖论;如果在测量工作中有多余的 直接观测值,就需用平差后的间接观测值按协方差传播律来计算,这样数学中相等的函数关系才能得到同样的函数 中误差结果 。
测量学误差
测量学误差传播定律是测绘科学基本的、简单的定律,但作用较大,比如测量规范中,水平角观测的限差确 定,导线闭合差的限差确定,水准测量线路的限差确定,等等,都可以利用误差传播定律做到。此外,研究误差 传播定律,还可以较好地解决一些测绘问题或解决较难的测绘问题,丰富和发展测量学教材误差理论,因此,尽 管我们在误差传播定律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倍数函数:Z=KX 则有: 观测值与常数乘积的中误差,等于观测值中误差乘常数。 和(差)函数的中误差 和(差)函数:Z=X1±X2且X1、X2独立,则有mz^2=mx1^2+mx2^2 两观测值代数和的中误差平方,等于两观测值中误差的平方和。 当Z是一组观测值X1、X2……Xn代数和(差)的函数时,即Z=X1±X2±...±Xn Z的中误差的平方为mz^2=mx1^2+mx2^2+...+mxn^2 n个观测值代数和(差)的中误差平方,等于n个观测值中误差平方之和。 在同精度观测时,观测值代数和(差)的中误差,与观测值个数n的平方根成正比,即mz=m·(n)^1/2
计算方法 01第一章 误差理论
第一章
误差理论
§1.1 引言 一、为什么要研究误差理论 二、误差的来源 1. 模型误差 2. 测量误差 3. 截断误差(计算方法得到的近似解与数学问题 的准确解之间的误差)
x3 x5 sin x = x − + − ...... , 3! 5! x3 x5 sin x − ( x − ) = − ...... 3! 5!
右端是截断误差。
6
4. 舍入误差。计算机字长有限,一般实数不能精确 存储,于是产生舍入误差。例如:在10位十进 制数限制下: 1 ÷ 3 = 0 . 3333333333 (本应1 ÷ 3 = 0.33333333333L)
(1.000002) 2 = 1.000004 = 0
2 (本应( 1 .000002 ) − 1 .000004
x*
准确值 近似值
称 E ( x ) = x − x∗ 为 x∗ 的绝对误差,简称误差。 由于 x 无法得到, E ( x ) 也无法得到。 若已知 E( x) = x−x∗ ≤ ∆ 则称 ∆ 为 x∗ 的绝对误差限。
9
例1 则 例2
π = 3.1415926…… π ∗ = 3.14159
E (π ) ≤ 0.000003
x = x* ± ∆
如 π = 3.14159 ± 0.000003 绝对误差限不能完全反映近似值近似程度的好坏。 如
1. x = 10 ± 1 2. y = 1000 ± 5
11
称 R( x) =
E ( x ) x − x* = * x x*
为近似数
x
*
的相对误差。
E ( x) 若 R( x) = * ≤ δ x
10 8 + 0.04 = 10 9 × 0.1 + 10 9 × 0.00000000004 = 10 8 则
大学物理误差理论
多源误差综合
研究多源误差的综合影响和作用机制, 提高系统误差的评估和控制水平。
智能化误差处理
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方法,实现 误差的智能化识别、评估和补偿。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产生原因
随机误差的产生通常与测量条件、环 境因素、测量者的操作习惯等偶然因 素有关。
减小方法
可以通过增加测量次数,取多次测量 的平均值来减小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
定义
产生原因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系统本身的不完善、 测量设备的不准确、测量方法的局限性等 因素引起的测量结果偏差。
系统误差的产生通常与测量设备、测量方 法、环境条件等有关,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和重复性。
特性
粗大误差具有明显性和不可预 测性,通常表现为异常值或离 群值。
减小方法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识别并 剔除粗大误差,通过加强操作 规范和数据审核来避免粗大误
差的出现。
误差的传递与合成
误差传递
误差的传递是指一个测量结果中包含的各个误差分量对最终 结果的影响。通过误差传递公式,可以计算出各个误差分量 对最终结果的贡献。
特性
减小方法
系统误差具有重复性、规律性和可预测性 ,即多次测量的结果呈现相同或相似的偏 差,可以通过校准和修正来减小。
可以通过校准测量设备、改进测量方法、 控制环境条件等方法来减小系统误差。
粗大误差
定义
粗大误差是由于测量过程中出 现异常情况或人为错误引起的
明显偏差。
产生原因
粗大误差的产生通常与测量者 的疏忽、操作错误、记录错误 等有关。
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包括A类和B类两种,A类方法基于多 次测量结果,B类方法基于经验和标准。
数值计算中的误差课件
截断误差
01
02
03
04
截断误差是由于对无限循环小 数或无穷级数进行截断而产生
的误差。
当我们使用有限项来近似表示 一个无限循环小数或无穷级数
时,就会产生截断误差。
截断误差的特点是它是一个无 界误差,可能会随着近似项的 增加而逐渐减小,但永远不会
VS
结论
根据误差分析报告,得出关于模型准确性 的结论。例如,如果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模 型预测结果不够准确,那么需要进一步改 进模型或调整模型参数。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类型
选择适当的数据类型可以减少计算过程中的误差。例如,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 计算,应使用浮点数;对于范围较大的数值,应使用定点数。
利用数值稳定性技巧
舍入策略
采用适当的舍入策略可以减少误差。例如,四舍五入或向上取整可以减少舍入误 差。
迭代收敛
通过迭代法求解方程时,应选择收敛速度较快的算法以减少误差。例如,梯度下 降法和牛顿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能。
03
算法误差分析
迭代法与收敛性
迭代法
迭代法是一种通过不断逼近解来 求解方程的方法。常见的迭代法 有Jacobi迭代法、Gauss-Seidel
迭代法等。
收敛性
收敛性是指迭代法是否能得到准确 解的过程。一般来说,收敛速度越 快,误差越小。
误差分析
对于不同的迭代法,需要进行误差 分析,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最小二乘法与回归分析
数据拟合
最小二乘法可以找到最佳 拟合数据的数据集,但可 能存在过拟合现象。
病态性
当数据集具有病态性时, 使用最小二乘法可能导致 误差增大。
数值计算方法第01章误差
1.2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有效数字
绝对误差/* Absolute error */
定义1. 设x为准确值 , x*为x的一个近似值 , 称 e(x*) x* x
为近似值x*的绝对误差 ,简称误差 ,可简记为E.
因为准确值 x 往往是未知甚至是无法 知道的
因此 E(x* ) x* x 往往也无法求出
例:计算
In
1 e
1 xne xdx ,
0
n 0,1, 2, ......
公式一:In 1 n In1
I0
1 e
1 e xdx
0
1
1 e
0.63212056
记为
I
* 0
则初始误差 E0 I0 I0* 0.5108
注意此公式精确成 立
1
e
1 0
x1=0.0315 x2=0.3015 x3=31.50 x4=5000
1.2.2 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是近似值的一种表示法。它既能表示近似值的大小,又能表示其精确程度。
若x*作为x的近似值, 其绝对误差的绝对值不 超过某一位数字的半个单位, 而该位数字到 x*的第 一位非零数字共有n位, 则称用x*近似x时具有n位 有效数字, 简称x*有n位有效数字.
1.3数值计算中误差的传播
1.3.1 基本运算中的误差估计 在数值运算中,参加运算的数若有误差,那
么一定会影响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例、设y=xn,求y的相对误差与x的相对误差之间的关 系。
1.3.2 算法的数值稳定性
计算一个数学问题,需要预先设计好由已知 数据计算问题结果的运算顺序,这就是算法。
且 x* x x* 准确值 x 的范围
分析化学及实验:误差的类型与来源
影响
准确度
精密度
消除或减 小的方法
校正
增加测定的次数
过失误差
加错 试剂
读错 数
漏液
..
... ...
......
不按 操作 规程
谢 谢 大 家!
误差的类型与来源
CONTENTS 目 录 01 误差产生的原因
02 误 差 的 类 型
一、误差产生的原因
测量(分析)是人类认知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
测量需要工具 测量需要方法 测量需要试剂 测量需要操作者
误差是客观 存在的,不 可避免的
二、误差的类型
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性质不同,可将误差分为:
系统误差
12 3
过失误差
随机误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系统误差
方法:
溶解损失、 终点误差
操作: 颜色观察
试剂:
不纯
仪器:
砝码磨损、 刻度不准
特点 单向性 重现性 可测性
偶然误差(随机误差)
??? 偶然误差
(不确定的因素引起)
不具 单向性
服从统计 学规律
不可消除
偶然误差
▲ 特征:不恒定,可大可小,时正时负,难以预料和控制。
但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多次(大量)测 定,则偶 然误差的分布
符合统计规律。
(1)大小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2)小误差出现的几率大,大误差出现的 几率小,特别大的误差出现的几率更小。
y
1 2> 1
2
x
0
x-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比较
项目
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产生原因
固定的因素
不定的因素
分
类
测量误差及指标
统计规律性:大量测量结果的平均值趋 近于真值。
随机性:每次测量结果不同,没有确定 值。
产生原因与消除方法
产生原因 测量工具或仪器的精度限制。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的变化。
产生原因与消除方法
消除方法
被测对象的不稳定。
测量者的感官器官的分辨能力限 制。
01
03 02
产生原因与消除方法
01
02
感谢您的观看
计算方法
分辨率通常用最小刻度、 最小读数或量程等来表示。
提高分辨率的方法
选择高灵敏度的测量设备、 进行校准和维护等。
其他指标
线性
表示测量设备在量程范围内的响应是否与输入量呈线性关系。
重复性
表示同一操作人员多次测量同一对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比较性
表示不同测量设备或方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测量误差及指
contents
目录
• 测量误差概述 • 系统误差 • 随机误差 • 过失误差 • 测量指标
01 测量误差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异。
分类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
误差来源与影响
测量设备误差
设备精度不足或老化,导致测量结果偏离真 值。
测量方法与操作
系统误差的估计与检验
估计
通过多次测量同一量,计算平均值与 标准差,从而估计系统误差的大小。
检验
通过对比不同测量方法或使用标准量 具进行对比测量,检验是否存在系统 误差。
03 随机误差
定义与特点
无法准确预测或消除。
定义:随机误差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 值之差,具有随机性,每次测量的结果 可能不同。
误差分类与处理方法
1.3 误差处理
2)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真值的比值,常用百分数表示,即
x 100% x0
相对误差比绝对误差能更好地说明测量的精确程度。
在上面的例子中
0.001 1 100% 0.01% 10
显然,后一种长度测量仪表更精确。
0.01 2 100% 0.005% 200
x (n ) a
1.3 误差处理
6)粗大误差
定义: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等精度测量时,有个别测量结果
的误差远远大于规定条件下的预计值。这类误差一般由于测量者粗心大意或
测量仪器突然出现故障等造成,称之为粗大误差。 消除方法:消除方法:凡粗大误差应予以剔除。
THANK YOU
按照表示方法分类
相对误差 引用误差 随机误差
按照误差性质分类
系统误差
粗大误差
课程内容 Course Contents
1.1 误差概念
1.2 误差分类
1.3 误差处理
1.3 误差处理
1)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约定真值所得的差值。绝对误差有符号 和单位,它的单位与被测量相同。
x x x0
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的方法。
1.3 误差处理
5)系统误差
定义:分析过程中某些确定的、经常性的因素引起的误差。 特点: (1)重现性 (2)单向性 (3)可测性 即重复测定重复出现 即误差或大、或小、或正、或负 即误差恒定,可以校正
计算:在重复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减 去真值
误差分类与处理方法
Error classification and processing method
大物实验误差理论
04
过失误差
过失误差的产生原因
01
02
03
实验操作失误
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 或疏忽,导致测量结果偏 离真实值。
仪器设备故障
实验设备出现故障或误差, 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环境干扰
实验环境中的温度、湿度、 电磁干扰等因素影响测量 结果。
过失误差的特点与消除方法
特点
通常具有突然性和偶然性,与测量条 件和操作过程密切相关。
误差的合成方法
算术平均法
将多个测量值相加或相减,然后取平均值,以减 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贝塞尔公式法
根据测量值的方差和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计算出 最终测量结果的误差。
蒙特卡洛模拟法
通过模拟大量可能的测量结果,计算出最终测量 结果的误差。
误差传递与合成的实例分析
单摆实验误差分析
在单摆实验中,通过测量摆长、周期和重力加速度等参数,计算单摆的周期公式中的常数g。分析这些参数的误 差如何通过公式传递并合成,得到最终测量结果的误差。
环境因素影响
如温度、湿度、压力等环境因素波动对实验结果产生 影响。
系统误差的特点与消除方法
特点
具有规律性和可预测性,往往对所有测量值产生相同或相似 的偏差。
消除方法
通过校准测量仪器、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控制实验环境条件 等方法减小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实例分析 Nhomakorabea01
实例1
使用未经校准的砝码测量质量, 导致所有测量值都偏大相同的数 值。
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分析
在打点计时器实验中,通过测量纸带上点的间距和时间间隔,计算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测量值的误差如何 通过公式传递并合成,得到最终测量结果的误差。
THANKS
误差物理定义
误差物理定义
误差是测量测得的量值减去参考量值。
测得的量值简称测得值,代表测量结果的量值。
而所谓参考量值,一般由量的真值或约定量值来表示。
对于测量而言,人们往往把一个量在被观测时,其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大小认为是被测量的真值。
实际上,它是一个理想的概念。
因为只有“当某量被完善地确定并能排除所有测量上的缺陷时,通过测量所得到的量值”才是量的真值。
从测量的角度来说,难以做到这一点。
因此,一般说来,真值不可能确切获知。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通常是由于某些不可控制的因素而造成的。
误差可以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于偶然的因素而引起的误差,如测量时环境的微小变化、仪器的微小波动等。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设备、方法或环境的缺陷或限制而引起的误差,如测量仪器的精度不足、测量环境的不稳定等。
在物理学中,误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它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减小误差,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或者采用更精确的测量方法和更高精度的测量仪器。
同时,也需要了解误差的性质和来源,并进行误差分析和误差补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 测试的根本——误差的概念
1.1 误差理论的常用术语P7
1.真值:被测量的真实数值。
真值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可测量。
真值的确定有以下几种情况:
(1)理论真值:如:1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三角形内角和180°。
(2)约定真值:如:米,千克,安培等的定义。
(3)相对真值:高一基准可以成为低一基准的相对真值。
2.标称值:测量器具上标注的量值(如标准砝码上标出的1kg )。
标称值不是真值,通常在给出标称值的同时也应给出它的误差范围或精度等级。
3.示值:测量值。
4.精确度(精度):测量误差的综合评价,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由于真值的“不可知性”,所以它只是一个定性概念,不能用于定量表达。
定量表达则用“测量不确定度”。
5.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连续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6.误差公理:一切测量都具有误差,误差自始至终存在于所有测量过程中。
1.2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P7
1.绝对误差x Δ:测量值与真值的差值:0x x x −=Δ
式中,x 为测量值;0x 为真值。
绝对误差的数值不确定,不可预计。
它既包括随机的因素,也包括系统的因素,还包括人为的因素和意外的因素等。
绝对误差的负值称为修正值,也叫补值:x C Δ−=。
测量仪器的修正值或修正曲线一般由计量部门检定给出。
2.相对误差:用来表示测量精度的高低
%100%1000
000×−=×Δ=x x x x x r x 称为实际相对误差 实际上使用下面的公式:
%100×Δ=x
x r x 称为示值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 说明:1°今后提到相对误差,即指示值相对误差。
2°可见,在小信号测量时相对误差较大,因此希望被测量接近量程的2/3处。
3.引用误差(满度相对误差)
%100×Δ=m
n X x r 式中,m X 为仪器满刻度值,即量程。
引用误差是为评价测量仪表精确度等级而引入的,以客观正确地反映测量仪表的精确度高低。
表明测量仪表的精确度等级的指标是最大引用误差:
%100×Δ=m m
nm X x r
国标规定,电测仪表的精确度等级指数分为:0.1,0.2,0.5,1.0,1.5,2.5,5.0共7级。
它们的基本误差(最大引用误差)不能超过仪表精确度等级指数的百分数,即%α≤nm r ,α为仪表精确度等级指数(Index of Class )。
电测仪表在使用中所产生的最大可能误差可估计如下
%α×±=Δm m X x ;%α×±=x
X r m x 4.容许误差:测量仪器在使用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最大误差范围。
说明:容许误差是衡量仪器的最重要的指标,仪器的准确度、稳定度等指标可用容许误差来表征。
5.有效数字:让数据本身表示数据的误差范围,这种表示方法的优点是便于计算。
测量结果(或读数)的有效位数应由该测量的不确定度来确定,测量结果与其误差应具有相同的不确定度,例如,20℃±1℃是正确的表示方法,而20℃±0.1℃,20.5℃±1℃,20.5℃±10%均属不正确的表示方法。
在单位变换时,不能随意改变数据的不确定度,例如,19.0in (英寸)的长度(1 in =25.4mm )不能转换为482.6mm ,因为原数据表示误差为±0.05 in ,而转换后的数字为±0.05mm ,故结果应表示为4.8×102mm (482.6mm ±0.05×25.4mm =482.6mm ±1.27mm )。
1.3 测量误差的分类P9
1.按误差出现的规律分: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1)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其固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测量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说明:1°估算:无限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减去该被测量的真值。
实际应用中,用约定真值或相对真值来代替,故系统误差只能是近似估计。
2°系统误差的来源有:测量设备的基本误差;偏离额定工作条件所产生的附加误差;测量方法、理论不完善所带来的方法误差;试验人员主观原因产生的误差等。
系统误差分为:
恒值系差:数值恒定不变,用ε表示,在误差处理中可被修正;
变值系差:其误差值按一定规律变化,其数值应能预先估计,但在实际测量中
往往不容易预先估计,因此在误差估计时可归结为系统不确定度,用e 表示。
(2)随机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作多次重复测量时,受偶然因素影响而出现的没有一定规律的测量误差。
说明:1°估算:测量示值减去在重复条件下同一被测量无限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2°随机误差服从统计规律。
引起随机误差的因素往往较多,且无法控制,因而只能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估算。
3°随机误差具有下列特性:
1)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误差在多次重复测量中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2)在一定测量条件下,随机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出某一限度;
3)绝对值小的随机误差比绝对值大的随机误差在多次重复测量中出现的机会多;
4)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测量次数的增加而趋于零。
(3)粗大误差:在测量结果中有明显错误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简称粗差。
粗差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
原因有读错或记错数据、使用有缺陷的计量器具、实验条件的突变等。
含粗差的测量值是对被测量的歪曲,应从测量数据中剔除。
在测量中,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三者同时存在,但它们对测量过程及结果的影响不同。
对这三类误差的定义是科学而严谨的,不能混淆。
但在测量实践中,对测量误差的划分是人为的,有条件的。
不同测量场合、不同测量条件,误差之间可相互转化。
例如指示仪表的刻度误差,对制造厂同型号的一批表来说具有随机性,故属随机误差。
而对用户的特定的一块表来说,该误差是固定不变的,故属系统误差。
2.按使用条件分:基本误差、附加误差
(1)基本误差:在标准条件下使用时所产生的误差
(2)附加误差:使用条件偏离标准条件所超出的误差(温度、频率等)例:温度每偏差10℃附加0.1%的误差(注:这里的0.1%一般指最大引用误差)。
3.按被测量变化速度分:静态误差、动态误差
(1)静态误差:被测量不随时间变化或达到稳态时的误差。
(2)动态误差:被测量随时间变化,所产生的附加误差称为动态误差。
4.按叠加方式分:相加误差、相乘误差、整量化误差
(1)相加误差(定值误差)例:零位误差
(2)相乘误差(累积误差)例:灵敏度误差
(3)整量化误差(量化误差):将被测量取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