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欧洲的宗教改革

欧洲的宗教改革

• (2)主张
• (3)影响
• 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 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 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 2.扩展
• (1)加尔文宗教改革 • (2)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 三.宗教改革的历史影响
• 1. 实质
• 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一次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皇神拳统治的政 治运动
• 2.作用
• (1)中世纪的西欧各国,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 人们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会发生密切的联系,他 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 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 封建主义 •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 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 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 等到18世纪,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便抛开宗 教的外衣,打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旗号,掀 起了宣传资产阶级理想的启蒙运动。 • (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加尔文教否定 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 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 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1.背景
• (1)受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 (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 (3)深入研究《圣经》宣传宗教改革。
• 2.内容
(1)加尔文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 教仪式; (2)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宗教精神; (3)加尔文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 (4)加尔文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要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 等高尚美德。 (5)加尔文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欧洲的宗教改革
课标: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 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 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 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案最全版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案最全版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课标解读】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本部分内容共计分为三块:第一部分是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这种地位用一句话概括: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其威势一度超过世俗王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一点,一是它控制了中世纪欧洲的文化知识教育,宣传忍耐、顺从的思想,大搞蒙昧主义,维护封建剥削;二是它占有西欧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拥有较为完备的组织、司法、财政、税收体系,俨然一个国家组织。

15世纪下半叶,欧洲资本主义开始发展,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和适合本阶级需要的、世俗化的文化体系,而教会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肆意阻挠欧洲各国的统一,残酷迫害异教徒和其他先进人士,天主教已经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绊脚石,一场针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必要性的分析、掌握,我们可以认识到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认识到思想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培养学习吸收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领袖,其核心思想就是“因信称义”,意为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受到严重打击;路德进一步解释了何为“善功”,指出生活中的一切正当手艺和职业都是善功,天主教所主张的善功是信仰上帝、鄙视尘世生活、遵守宗教戒律、履行宗教义务,从而满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马克斯·维伯称新教伦理催生了西方资本主义,这句话虽不完全正确,却揭示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从马丁路德的教义可以体会到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进一步理解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特殊关系。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这一部分我们应该了解德国之外发生的宗教改革的概貌,在瑞士日内瓦,宗教改革家加尔文创立了加尔文教,建立起神权合一的国家;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创立英国国教,英王取代教皇为英国宗教的最高代表;荷兰新兴资产阶级高举宗教改革的大旗,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起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第五章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五章   欧洲的宗教改革

主备:侯丙锋审核:李英授课时间:学案编号:36 班级:姓名(小组):第五章欧洲的宗教改革§课程标准: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考纲要求:欧洲的宗教改革§复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西欧向近代过渡。

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加尔文宗教改革。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评价(2)难点: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实质。

加尔文宗教改革。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评价【问题导读单】一、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①产生:公元1世纪左右,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为下层人民所接受;①发展:公元4世纪初,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实力大增;公元476年后,在日耳曼封建王权下得到继续发展。

③分裂:△公元11世纪第一次分裂:天主教(罗马为中心,领袖是教皇)和东正教(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公元16世纪第二次分裂:天主教、东正教与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2)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西欧)①原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势;△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了“十字军东征”,进一步扩展了教会势力;△中世纪时,欧洲割据严重,封建王权衰弱,天主教趁虚而入;△生产力水平低,人们认识有限,教义具有麻醉性。

②表现△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

(11世纪德皇亨利四世“卡诺莎之辱”)罗马教皇鼓吹教权高于王权,他不仅掌握着教会的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还可以裁决各国俗界的纠纷,任意废止各国的世俗法律,而且还凌驾于王权之上,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1/3,收取什一税、出售赎罪券△思想文化上:教会实行精神独裁。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优质课教案_0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优质课教案_0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一)德国宗教改革原因及“九十五条论纲”的提出1、德国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①经济:德国经济发展需要打破天主教会控制局面,自由发展资本主义②现实因素:天主教会长期对德国进行搜刮与控制,德意志成为“教皇的奶牛”经济上,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全德三分之一的土地,许多高级教士本身就是拥有领地的封建贵族。

教皇利用德意志的分裂和软弱,加强了对德意志的掠夺。

这一时期德意志的白银产量很高,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货币单位),相当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每年税收额的20倍。

德意志也成了被教会榨取最严重的地区,素有“教皇的乳牛”之称。

这种搜刮,既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也不利于封建统治的财政收入。

而教廷从德意志榨取的财富,归根到底都来自广大劳动人民的血汗,所以更恶化了广大人民的经济生活。

政治上,德意志除了七大选侯之外,还有十几个大诸侯、二百多个小诸侯、上千个帝国的骑士,交通不便,关卡林立,币制庞杂,局面混乱。

罗马教廷为了控制德意志的政治,竭力维持其分裂割据局面。

因此,经济的分散性不利于政治统一,而政治不统一又影响经济发展。

德意志的社会矛盾十分复杂,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宗教矛盾交织在一起,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德意志和罗马教廷的矛盾成为一切矛盾的焦点, 天主教会引起了各阶层人民的普遍憎恨。

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成为德意志各阶层的共同要求,也是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③个人因素:马丁•路德受人文主义影响,立志改革人物春秋:父母原是勤俭的务农人家,但当时因社会商业方面开始发达了,并带动了工业的发展,故其父亲转而成为矿工,在当时以矿工当职业的人口并不多,算是新兴的行业,在父亲的积极努力下竟也自行当起了一个小矿主,后来上升为城市的议会会员。

路德是九个孩子中的第八个。

严格而充满爱心的父亲,要他接受时尚的启蒙教育。

父亲非常积极培育路德的教育,故送他到大城市就学。

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第2课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讲义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第2课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讲义人民版选修1

第2课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目标导航] 1.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重点) 2.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难点) 3.理解卡尔文的先定论和其思想的激进性以及亨利八世改革的性质与特点。

(难点) 4.认识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重点)一、“奶牛”的愤怒——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背景(1)德国政治上的四分五裂为教会的盘剥提供了极大方便。

(2)天主教会利用各种手段阻挠德国的统一,引起德国各个阶层对教会的普遍不满。

(3)1517年,受教皇委派的特使在德国以各种卑劣手段兜售赎罪券。

思维点拨天主教会对西欧人的精神控制、政治迫害与经济掠夺,充分证明它已成为西欧社会发展的障碍,宗教改革在所难免。

2.概况(1)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主要反对推销赎罪券,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个人信仰是崇拜《圣经》和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3)马丁·路德提出了“信徒皆为祭司”的思想,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

(4)提出要建立一个廉俭教会,简化教会仪式。

(5)主张建立民族教会,把德国教会置于一位德国总主教的管理之下,由世俗当局主持召开宗教会议。

3.影响(1)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烈焰。

(2)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签订,确立了路德教的合法地位。

深度点拨马丁·路德代表了德意志民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一方面反对罗马教皇,有利于唤醒德国的民族意识,另一方面又能激发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志。

所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并产生了广泛影响。

同时“因信称义”的主张又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二、日内瓦的“教皇”——卡尔文宗教改革1.概况(1)卡尔文信奉“因信称义”的思想,提出先定论。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高二科目:历史授课人:课题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第38课时三维目标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重点了解马丁·路德、卡尔文和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中心发言人杨利婷难点理解马丁·路德、卡尔文的宗教主张;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

教具多媒体、教材、学案课型多媒体课课时安排__课时教法讲授法、引导法学法合作探究个人主页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回顾上节所学内容。

【讲授新课】:一、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一)德意志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根本原因:政治上四分五裂局面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主要原因:天主教会利用各种手段阻挠德国统一。

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国兜售“赎罪券”2、开始: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从而揭开了改革的序幕。

3、主要主张:“因信称义”即信仰得救;《圣经》是人们信仰唯一的神圣权威,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主张建立本民族教会;主张简化教仪教规,建立廉俭教会;主张僧侣可以还俗婚配等。

4、影响:严重冲击了罗马教廷的神权统治,基督教世界出现了分裂,出现了更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新教,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在德国点燃了人民反对教会的火焰。

5、合法地位的确立:1555年,德国皇帝签署了《奥格斯堡和约》,承认路德教的合法地位。

(二)日内瓦的卡尔文改革1、主要主张:信奉“因信称义”的思想;提出“先定论”思想,认为事业成功与否,是上帝事先安排的,成功者是上帝的“选民”,反之就是“弃民”,这为资产阶级剥削提供了理论辩护;主张彻底改组教会,建立民主教会;主张简化教仪,建立更加廉俭的教会。

2、建立政权:1541年,他在日内瓦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实行严格的思想控制,卡尔文被称为“新教的教皇”,日内瓦被称为“新教的罗马”,但卡尔文教更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地区得到广泛传播。

第三单元-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

第三单元-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 信息。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 “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 处理”进行概括;第二小问从内在原因(公开书的内容)和外 在原因(技术因素)分析。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马丁·路德 的初衷与最终的影响角度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二、加尔文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异同点是 什么?
1.相同点 (1)都主张“信仰得救”,否定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2)都主张《圣经》是基督教徒信仰的惟一根据和权威 ,人人都可以通过《圣经》直接与上帝联系、交流,不需要 教会的中介。 (3)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2.不同点 (1)加尔文的基本思想与马丁·路德相似,主张“信仰 得救”,但他比马丁·路德更进一步,提出“先定论”的 神学学说。他认为人“得救”与否,都是上帝预先决定的 。上帝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这是人一生无法改变的,而 一个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否是他是否是上帝“选民”的体现 ,从而鼓舞了资产阶级的积极进取精神。
(2)主张神职人员要由信徒选举产生,建立政教合一 的神权共和国。成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
(3)鼓励人们大胆地追求财富与成功,更加符合资产阶 级的利益。所以,加尔文的思想主张更激进,更符合新兴 资产阶级的意志。
2.加尔文宗教改革和路德宗教改革的重要相同点是 ( )
①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 ②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2.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 14、15世纪,欧洲近代 资本主义因素 产生,却受到天 主教会的阻碍。
3.天主教会的腐朽堕落 从西欧各国搜刮巨额财富,并建立 宗教裁判所 ,残酷 迫害进步人士和对教会不满的人。
4.德国社会矛盾的焦点 德国 是受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称为“ 教皇 的奶牛 ”,天主教会成为德国社会矛盾的焦点。

欧洲宗教改革教案

欧洲宗教改革教案

选修一《专题五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第一部分 专题概述一、专题综述本专题讲述了14—16世纪,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和人文主义的复兴,天主教神权受到有力的挑战。

以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冲破封建神学的思想束缚,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君主也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实现教会的民族化,欧洲宗教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欧洲宗教改革前后持续近一个世纪。

这场改革从表面上看反对的是罗马教皇、天主教会,实际上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是在新的规模上、以新的形式展开的资产阶级文化革命。

与文艺复兴运动不同的是,宗教改革不纯粹是一场文化运动,还是一场社会运动,其形式更为激进,其影响也更为深远。

16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巨大障碍,欧洲各国相继爆发了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其中以德国的改革影响最大。

欧洲的宗教改革提出了以“因信称义”为中心的新的宗教思想,要求建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服从于国家主权的民族教会。

宗教改革推翻了罗马教皇在新教国家宗教生活中的至上权威,大大削弱了教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课标要求: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加尔文、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探究和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感悟改革家敢为天下先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到欧洲发生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3.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1.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2.理解宗教改革的有关主张。

三、专题教学建议适度回归单元,做好知识整合, 形成较为完整的时空框架;认真梳理知识结构,打牢知识基础;扣准重点、解析难点,实现知识掌握的螺旋上升。

第9课 欧洲宗教改革(郭慧敏)

第9课 欧洲宗教改革(郭慧敏)

单元(章)教学设计
太原市进山中学郭慧敏授课时间:2010年月日至月日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1 页(总页)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试用)
太原市进山中学郭慧敏授课时间:年月日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2 页(总页)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第 3 页(总页)
第 4 页(总页)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第5 页(总页)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第6 页(总页)
第7 页(总页)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第8 页(总页)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第9 页(总页)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第10 页(总页)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第11 页(总页)
第12 页(总页)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测的目标与用时
预设与达标效果
第14页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试用)
第15 页(总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优质课教案_31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优质课教案_31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1915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1524年德国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教随国定”的原则通过后,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2)通过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背景的分析,理解其必要性;(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冲击和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影响巨大;2、过程与方法:(1)问题探究:指导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规律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2)历史比较:辅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比较马丁·路德思想同天主教会说教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2)通过对马丁·路德大无畏、勇为天下者先的战斗精神和品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难点: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16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改革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和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他的改革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由于本课涉及的宗教问题理论性较强,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建议教师精讲一些概念,如赎罪券、“因信称义”、“教随国定”、新教等,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逐步深入探究宗教改革的实质,为下一课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法来导入:师:中世纪西欧天主教的地位如何?生:凌驾于王权之上。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之小船创作一、加尔文宗教改革1.背景(1)受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2)加尔文发表了《基督教原理》等论著,提出了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张。

(3)1541年,日内瓦政权邀请加尔文主持宗教改革。

2.内容(1)宗教仪式: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2)宗教思想:思想核心是“先定论”。

(3)宗教精神:认为财富是成功的标志,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成功。

(4)教会组织: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

3.影响(1)讲道和阅读《圣经》成为日内瓦人的日常宗教活动。

(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被称为“新教的罗马”。

加尔文宗教改革进步性的表现加尔文教相对于路德教,对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影响极大,主要表现在:(1)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2)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和一些高尚品德,引起社会风气的变化,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3)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和政教合一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形式,对后来的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1.背景(1)经济:16世纪初,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开始崛起。

(2)政治:日益集权的英国君主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控制。

(3)思想: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社会各阶层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4)导火线:亨利八世离婚案。

2.内容(1)1529年的改革法令①教会立法须经国王批准方可生效。

②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的年贡改交国库。

③取消教皇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和教皇任命英国主教等神职人员的权力,任命改革派教士领导英国教会。

(2)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①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召开教会、审查教规的权力。

②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③没收修道院的财产归王室所有。

3.影响(1)确立了改革后的英国基督教为英国国教。

(2)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1)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高中历史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第1课 “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高中历史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第1课 “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之小船创作[课标要求]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第1课“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目标导航] 1.了解天主教会在西欧强大的统治势力。

(重点) 2.理解教义教规是天主教会控制人们思想的主要手段,教会的专制与堕落是其内部危机的主要表现。

(难点) 3.认识宗教改革的必然性。

(难点)一、权倾欧洲的教皇国1.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1)产生: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

(2)发展①公元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后因罗马教区的声誉,其主教获得了“教皇”称号。

②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西部的天主教和东部的东正教。

2.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竭力提高教会的地位①先提出“双剑说”,声称王权来自教会;后提出“太阳月亮说”,认为国王的权力来自教皇。

②11世纪末,建立了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教皇选举制度,12世纪初又获得对欧洲各地主教的任免权。

(2)加强对西欧的政治控制①12世纪末,教皇利用开除教籍、挑拨离间等手段迫使英、法、德等国的统治者臣服于教会的权威。

②借组织十字军东侵之机,进一步增强教皇的实力,提高了罗马教廷的威望。

(3)教会疯狂敛财:控制欧洲大约三分之一的土地,向所有的信徒征收“什一税”,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概念阐释中世纪: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

这一时期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基督教对人民思想的禁锢,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痛苦。

传统上认为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二、天主教会的落后、专制、堕落和野蛮1.落后(1)思想基础:信仰高于理性,信仰的内容主要来自《圣经》。

(2)教义教规:一神说和创世说、原罪说、末日审判说、禁欲说。

2.专制(1)教会加紧了对人们思想信仰的控制。

专题五 欧洲的宗教改革

专题五 欧洲的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运动需要一个天才去发动,需 要另一个天才去结束;路德,这个煽动家, 推动了宗教改革的滚石;加尔文,这个组织 家,则在滚石粉碎之前使它停止。对于宗教, 路德就其实践来说,更多是一个摧毁者,而 加尔文则更多是一个建造者。
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二 )日内瓦的“教皇”
——改革的深入
日内瓦大学 1559年,卡尔文创办了日内瓦学院(即后来 的日内瓦大学),学院训练出来的传道人分布于 欧洲一些国家,其影响力遍及欧洲各国。在17世 纪前,日内瓦大学只是一个拥有神学院和人类学 学院的小学校。到了18世纪,医学院和自然科学 院相继成立。19世纪中期,政治学院和社会学学 院也加入到其中。现为瑞士第二大公立大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新 ____教
东正 _____教
路德 加尔文 英国国 ①______教(宗)②________教③________教
【概念阐释】中世纪
中世纪:史学上通常指封建时代,即介于 古代奴隶社会与近代资本主义之间的时代。 这一名词主要适用于欧洲。
13世纪初基督教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出售赎罪券
十字军东征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权倾欧洲的教皇国
思考:以下新闻反映了什么现象?
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 保罗二世 (John Paul II)于当地 时间2005年4月2日21时37分 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终年84岁。 约翰· 保罗二世是波兰籍人,1978年 10月当选,在位近27年。4月8日, 宗教(天主教)在欧洲甚至 梵蒂冈教廷在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举行 了追思弥撒和葬礼。300多万人涌入 世界各地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罗马送别教皇。来自教皇家乡波兰的 人就达百万之众。由于圣彼得广场只 能容纳30万人,葬礼通过27个巨大的屏幕向全罗马市主要 的集会地点现场转播。200多名世界各国政要及宗教领袖出 席了弥撒及葬礼,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总统布什、 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等。德国红衣主教拉青 格主持葬礼。他称颂教皇保罗二世以其一生奉献于上帝、 教会和人类大家庭。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第二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案 新选修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第二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案 新选修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二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课标要求及其解读1.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本质。

2.解读本课教材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16世纪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改革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和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

由于本课世纪的宗教问题理论性强,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必修三的内容,重点理解几个比较核心的历史概念,比方赎罪券,“因信称义〞,“教随国定〞,新教,路德派等,并逐步讨论宗教改革的本质,为下一节课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打下根底。

学法建议1.理论引领法: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宗教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由一定的经济根底决定,所以说是资本主义开展的必然结果,这样就可以准确的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史料学习法: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是他宗教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高考中的考试频点,课本上罗列性质的引了主要几条,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碍把它作为几那么材料阅读,培养史料研读才能。

同时,进一步增强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感性认识。

历史名词释疑“因信称义〞基督教用语。

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是指信仰是得到救赎和在上帝面前得到义的必要条件。

狭义是指路德派如何得救的教义。

详细解释见知识梳理。

赎罪券天主教认为,世人“犯罪〞后,就失去了上帝的宠爱,要想获得免罪,必须做忏悔和蔼功;还认为每个人的才能有限,靠耶稣救赎之功,所以每个人要缴纳一定的钱币才能得到“大赦〞。

14世纪以来,这类“免罪罚〞的方式,逐渐演变成出售赎罪券的方式来进展,这成了16世纪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根底知识大梳理一,“九十五条论纲〞1.背景(1)四分五裂的政治场面严重阻碍德国经济的开展〔根本原因〕(2)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3)马丁路德立志改革〔个人原因〕(4)教皇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直接原因〕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1520年马丁路德连续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一系列文章,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宗教改革的主张。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学习目标本课主要介绍加尔文宗教改革、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和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1.加尔文宗教改革是宗教改革在瑞士扩展的表现。

2.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是宗教改革在英国扩展的表现。

3.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P50(1)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3)加尔文发表《基督教原理》,提出宗教改革主张。

(4)1541年,日内瓦政权邀请加尔文主持宗教改革。

2.内容(1)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2)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

(3)思想核心是“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

主张选民应有奋斗精神,具有节制、忍耐等美德。

(4)废除天主教的主教制和烦琐的宗教仪式,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3.影响(1)讲道和阅读《圣经》成为日内瓦人的日常宗教活动。

(2)镇压了其他信仰的教派与个人。

(3)改革主张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为“新教的罗马”。

[深化认知]加尔文宗教改革显得比较激进,具体表现为建立民主教会,严厉排斥异己,主张国家的民主化和共和化,这彻底否定了罗马和天主教会教皇的作用。

(1)新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开始崛起。

(2)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特别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3)日益集权的英国君主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神权的桎梏。

(4)导火线:亨利八世离婚案。

2.内容(1)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2)通过“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拥有巨大权力。

(3)没收修道院一切财产,转归王室所有。

3.结果(1)改革后的英国基督教称为英国国教。

(2)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深化认知]英国宗教改革有其特殊性。

改革由国王为首的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进行,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有权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

5-宗教改革

5-宗教改革

至尊法案(1534年): 首脑: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 最高首脑。 会议:教会召开宗教会议, 事先必须经过国王的同意。 教规:现行教规须经国王指 定人员审查。 法庭:教会法庭的职权移交 国王法庭。 保留:保留天主教主教制、 基本教义和仪式。 财产:没收修道院的房屋、 土地、贵重物品及其他一切 财产,转归王室所有。
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小结
改革 人物 马 丁· 路德 加尔 文 新教 派别 路德 教 核心教义 其它主张 影响 地域
①“因信称义”②全体 简化仪式\ 德国 信徒皆教士③信仰的唯 神甫娶妻\ 北欧 一根据是《圣经》 蔑视权威
加尔 文教
亨利 八世
英国 国教
①《圣经》权威至高无 简化仪式\ 法国 上;②主张信仰得救, 选举神职\ 英国 即先定论 生活节俭 等 ①《至尊法案》规定英 ①基本保 王为教会首脑②神职人 留原教义 员须效忠英王③信仰得 和仪式② 英国 救,《圣经》为惟一标 解散修道
(一)、结合教材归纳:宗教改革首 先出现在德国的原因?
1、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 的地区; 2、城乡各阶层人民都反对罗马教皇的贪婪 和巧取豪夺。 3、直接原因: “赎罪券”的兜售成为宗教改革运动爆发 的导火线。
“教皇的奶牛”
1075年1月,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 大利北部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据说亨利四世身 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 教皇的赦免。
〖问题引领〗
(一)、天主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地位如何?结合 教材思考其地位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 方面各有何具体表现? (二)、 14,15世纪欧洲世俗社会的重大变化?
(三)、这一时期天主教会与社会发展产生了哪 些矛盾? (四)、归纳总结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宗教改革可以上的简单我们一线老师在上《欧洲宗教改革》这课时都感觉比较困难,很难把握。

原因有三,一宗教改革发生的时间离我们比较远。

二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

三课本内容多,概念多,不易处理。

那么如何处理好这三个困难,让学生很好的把握这课呢,我认为老师们应该一深入浅出二化繁为简。

我是这么处理的。

我的总体思路是:欧洲为什么会发生宗教改革?宗教改革都改了什么?宗教改革的意义何在?第一部分:欧洲为什么发生宗教改革?在备这部分的时候我思考了这么几个问题。

一:教材为什么要阐述基督教的信仰核心“原罪”和“救赎”,这和宗教改革有什么关系?在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没有处理好这地方.二怎样处理宗教改革的原因学生会更容易把握呢?第一个问题十分关键,因为它和教皇宣扬的两个主张“因行称义”和“购买赎罪券”有关联。

根据基督教的教义,人有罪但人类无法自救,为此天主教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要因行称义,要以教会为中介,履行圣礼赎罪。

从而树立教皇的权威。

为了聚敛钱财,教会发明了出售“赎罪券”的方法。

而宗教改革者们对“因行称义”和“赎罪券”是怀疑的。

第二个问题,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把握宗教改革的背景?我的立足点是突破中世纪天主教会的腐朽上,结合14、15世纪欧洲的发展,从中找出蕴含的四对矛盾。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摘自《西方宗教史》展示材料:材料一:教会的大肆搜刮。

1,中世纪西欧天主教会是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它拥有大量的地产,它向农民收取高额的封建地租。

教会又向广大居民征收什一税。

此外还有其他的苛捐,如赦罪费、法庭诉讼费等等。

2,出售赎罪券。

(教师在此可以简单穿插“原罪”和“救赎”的知识)3,鬻卖神职,行贿受贿。

材料二:生活上腐化。

作为教士本应该遵守独身的规定,但是教皇英诺森八世据说就有八个私生子。

瑞士教会的一个主教把他管辖下的一个修女院修女变为自己的情妇。

巴黎圣母院的教士甚至把自己的住所变成了赌场。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教学要求】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特殊地位以及天主教对欧洲民众生活产生的影响。

2.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3.探究“异端”一词的内涵,理解宽容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1.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理清基督教产生、发展的线索(产生、分裂、罗马教廷)。

2.教学中应着重分析罗马教会与世俗政权之间的关系,指明罗马教会封建神权统治的表现。

3. 要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从宗教斗争(“异端”与宗教裁判所)与政治变革(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文艺复兴的影响)两个层面认识改革的必要性。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1.认识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

2.知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因信称义” 、“人人皆祭司”等。

3.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1.结合德意志政治上四分五裂的状态和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劵”等史实,说明宗教改革率先在德意志发生的原因。

2.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改革主张在必修三的相关专题中已有讲授,可将重点放在对其实质的认识之上。

3.教师教学的另一重点是对马丁·路德“因信称义”、“人人皆祭司”等宗教主张内涵、意义的分析。

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1.理解卡尔文“先定论”宗教思想;了解卡尔文的日内瓦教会改革。

2.了解英国宗教改革的内容:“至尊法案” 《三十九条信纲》。

3.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1.指导学生列表比较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特点,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新教“新”在何处。

2. 结合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分析宗教改革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也可以从反封建和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史论共享】1.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宗教改革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尽管新教不可避免地带有宗教的局限性,但它对天主教权威的否定,提出信徒自己阅读《圣经》,无疑有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课标解读】.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本部分内容共计分为三块:第一部分是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这种地位用一句话概括: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其威势一度超过世俗王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一点,一是它控制了中世纪欧洲的文化知识教育,宣传忍耐、顺从的思想,大搞蒙昧主义,维护封建剥削;二是它占有西欧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拥有较为完备的组织、司法、财政、税收体系,俨然一个国家组织。

15世纪下半叶,欧洲资本主义开始发展,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和适合本阶级需要的、世俗化的文化体系,而教会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肆意阻挠欧洲各国的统一,残酷迫害异教徒和其他先进人士,天主教已经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绊脚石,一场针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必要性的分析、掌握,我们可以认识到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认识到思想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培养学习吸收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领袖,其核心思想就是“因信称义”,意为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受到严重打击;路德进一步解释了何为“善功”,指出生活中的一切正当手艺和职业都是善功,天主教所主张的善功是信仰上帝、鄙视尘世生活、遵守宗教戒律、履行宗教义务,从而满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马克斯•维伯称新教伦理催生了西方资本主义,这句话虽不完全正确,却揭示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从马丁路德的教义可以体会到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进一步理解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特殊关系。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这一部分我们应该了解德国之外发生的宗教改革的概貌,在瑞士日内瓦,宗教改革家加尔文创立了加尔文教,建立起神权合一的国家;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创立英国国教,英王取代教皇为英国宗教的最高代表;荷兰新兴资产阶级高举宗教改革的大旗,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起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此外,新教在法国、苏格兰、瑞典、挪威等国广为流行。

在了解了以上内容后,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产生的重要影响。

首先它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打击了教会权威,声张了人的价值。

其次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

再次新教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最后为帮助新教徒阅读《圣经》,发展本民族文化,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这些措施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通过分析使学生对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整合】一、中世纪的天主教.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大约公元1世纪左右,基督教产生于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随即在罗马帝国境内传播。

4世纪初,基督教由最初的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会托庇于日尔曼封建王权,得以继续发展。

11世纪时,基督教会以君士坦丁堡和罗马为中心,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来分别称东正教和天主教。

活动范围分别主要在欧洲东部和西部地区。

天主教领袖是罗马的主教,后来称教皇。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大一统神权统治。

2.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获取大量的封建地产收入,并向民众征收“什一税”。

教会还通过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括钱财。

政治上:罗马教廷的教权高于王权,各国统治者昕命于教廷,甚至向教皇称臣纳贡。

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垄断了文化和学校教育,宗教神学是学校的主修科目。

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3.“异端”运动中世纪时,人们在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常常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群众,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异端”运动。

二、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4~16世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日益拓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兴起,他们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

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3.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家们批判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个人的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念,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三、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改革的背景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宗教改革前夕,德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使天主教会有很大的影响力。

教会不仅控制德意志人的精神世界,还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全德三分之一的土地。

教会不仅征收什一税,还经常通过出售赎罪券和教会职务等方式,搜刮了大量财富。

2.改革的主要内容发表“九十五条论纲”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维登堡教堂门口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

指出销售赎罪券是荒谬无耻的。

他认为赎罪券不能赦免罪过,因为教皇无权赦免,只有上帝才拥有免罪权,人们依靠内心的虔诚忏悔就能够获得上帝的赦免。

这一论纲的发表,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简化宗教仪式;提出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坚持《圣经》是人们惟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强调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3.改革的影响不少宗教团体陆续接受了路德新教的宗教思想。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也掀起了反对罗马教延的风潮,推动了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1555年,德意志的新旧诸侯签订和约,规定“教随国定”的原则。

从此,路德派取得合法的地位。

通过宗教改革,出现了新的基督教派,称为新教。

四、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加尔文宗教改革内容:①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强调教会要按《圣经》传播上帝旨意;个人通过《圣经》能够与上帝对话,不需要教会的中介;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

②宗教改革的思想核心是“先定论”。

宣扬选民或弃民;认为财富是蒙上帝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③废除天主教的主教制度和烦琐的宗教仪式,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建立起政教合一政权。

影响:①引起了日内瓦社会风气的变化,不良的社会风气被取缔。

②改革使日内瓦成为宗教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被称为“新教的罗马”。

2.亨利八世宗教改革背景:①16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崛起,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

但罗马教廷仍然控制英国教会,并不断从英国攫取大量钱财和干预英国的世俗事务。

②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教会的情绪高涨,日益集权的英国君主也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神权的桎梏,建立为自己服务的本国教会。

③教皇在国际事务中偏袒英国的对手,还干涉英国内政。

内容:①从1529年起,亨利八世颁布一系列改革教会的法令。

规定教会立法必须经国王批准;禁止向罗马教廷缴纳年贡;取消教皇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和任命英国主教等神职人员的权力。

②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

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教皇无权干涉英国教会事务;宗教会议和教规必须经过国王的同意和审查;教会法庭的职权移交国王法庭;规定了保留天主教的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从此,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

③亨利八世下令封闭修道院,没收其一切财产,转归王室所有。

结果:改革后的英国基督教称为英国国教。

英国国教会是英国民族教会,必须服从国王的意志和国家的法令,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五、宗教改革的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

2.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3.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宗教改革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重难点突破】.欧洲宗教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社会根源:14~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当时西欧所发生的社会变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第二,政治上,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开始形成,反对封建贵族的特权与分裂割据;第三,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权的文艺复兴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构成了对天主教神权的巨大冲击。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都把矛头对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思想渊源:宗教改革固然是社会现实变革的产物,但其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市民的宗教“异端”思想之中。

中世纪的城市在11、12世纪兴起后,为了抵制封建贵族与教会的掠夺与控制,城市从经济、政治上支持王权,王权则赐给城市以自由贸易乃至自治的特权。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也逐渐兴起,对教会的大一统神权与正统神学的统治极其不满,于是酝酿出反教会的市民“异端”思想。

这种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神权的合法权威,反映了市民阶级建立“民族教会”或“廉价教会”的愿望,为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历史遗产。

2.宗教“异端”运动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宗教“异端”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哪些?原因:①从经济上看,欧洲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从阶级上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力量壮大,特别是14~15世纪,资产阶级兴起。

②从天主教方面看,天主教垄断欧洲的统治,教会奢侈、腐败,教阶制度等级森严,这一切表明天主教的神权统治阻碍了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此外,一大批“异端”思想杰出代表人物的宣传和鼓动。

共同之处:都揭露了天主教会的奢侈、虚伪和腐化,都主张取消教会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

3.促进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4~16世纪,资产阶级开始兴起,封建地主阶级的一部分人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

他们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参与海外竞争。

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削弱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他们得到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支持,建立中央集权统治,推行以增加本国财富为目的的重商主义政策,加强对宗教的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