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4 .外国诗两首 祖国》研讨课教案_10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4 .外国诗两首 祖国》研讨课教案_24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4 .外国诗两首  祖国》研讨课教案_24

<祖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莱蒙托夫的经历及其创作,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2、体会诗歌平实中见真情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重点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借此书法的思想感情。

难点克服文化背景的不同,准确的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爱国主义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在我国的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柜优秀诗歌中有不乏其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祖国》,去聆听莱蒙托夫的吟唱。

二、作者简介莱蒙托夫,19世纪俄罗斯伟大诗人,被公认为普希金当之无愧的继承者。

他很早就表现出艺术才华,为人正直、善良,虽为贵族出身,在思想上却同革命的十二月党人站在一起,对黑暗的农奴制社会发出愤怒的抗议。

正因为如此,生前尝尽颠簸流放的辛苦,最终死于沙皇党羽阴谋策划的决斗中。

莱蒙托夫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三、深情朗读,整体感知。

四、诗歌赏析1.统摄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2.奇异表现在何处?“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几个表示让步的句子,强调诗人对祖国的这种“爱情”是无以替代的。

“但我爱──我不知道为什么──”,转折词“但”和接连的两个破折号,表明“爱”是强烈的、不可动摇的。

但是我爱——我不知道为什么——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它那大海似地汹涌的河水的奔腾,我爱乘着马车奔上那村落间的小路,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惦念着自己夜间的宿地,迎接着道路旁荒村中那点点微微颤动的灯火。

诗人所选意象,有什么特点?诗人截取的几幅祖国的土地上常见的、令他感动的画面。

正是这些寻常景物,在日厮夜守中,唤起了诗人对祖国的“爱情”。

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草房,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在那醉酒的农人笑谈中,看着那伴着口哨的舞蹈,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4 .外国诗两首 祖国》研讨课教案_25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4 .外国诗两首  祖国》研讨课教案_25

第四课外国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莱蒙托夫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力目标1.能够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能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能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情感目标培养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重点难点】1.重点:(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2. 难点: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

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

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

(二)预习展示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

诗人继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诗人的传统,把热爱祖国和歌颂自由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其风格沉郁中有刚劲,手法上既能出色地运用浪漫主义,又擅长现实主义的描写。

2.《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

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4 .外国诗两首 祖国》研讨课教案_16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4 .外国诗两首  祖国》研讨课教案_16
四、朗读诗歌
1、读得正确流利
要求有两点:第一,要求人人出声,读得沸沸扬扬;第二,要求读准字音,断句正确,不漏字,不加字。学生自由朗读两遍以后,我将以“读得正确流利”为要求,指导学生齐读一遍。
2、读得情感充沛
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说说朗读技巧或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品析诗歌语言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有什么作用?
明确:“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明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伟大坚强精神的发祥地;黄河天险在地理位置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明确: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拟人句,把黄河当作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锐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斗志。
三、联读黄河颂歌
1.阅读丛书二《倾听黄河》《黄河源头》两文,结合文中语句说说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
明确: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
4.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4 .外国诗两首 祖国》研讨课教案_28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4 .外国诗两首  祖国》研讨课教案_28

写给母亲①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

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三周年了。

②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

③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十四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

每日在老家挂上液体了,她也清楚每一瓶液体完了,儿女们会换上另一瓶液体的,所以便放心地闭了眼躺着。

④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是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还是认为她在挂液体了,没有意识到从此再不醒来,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了枕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代任何后事啊。

⑤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

⑥我妈在牵挂着我,她并不以为她已经死了,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

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

⑦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嘛。

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是房间里什么也没有,我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

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⑧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因为所有的母亲,儿女们都认为是伟大又善良,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

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外国诗两首》祖国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外国诗两首》祖国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祖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莱蒙托夫的人生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过程与方法: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其形式特点。

2.合作研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及示范朗诵带教学过程:了解诗人简历及写作背景,诵读、研讨、理解诗歌内容。

一、导语设计(投影演示莱蒙托夫的画像)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

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

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祖国》,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的吟唱。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投影: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

诗人继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诗人的传统,把热爱祖国和歌颂自由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其风格沉郁中有刚劲,手法上既能出色地运用浪漫主义,又擅长现实主义的描写。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

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第4课《外国诗两首-祖国》教学设

第4课《外国诗两首-祖国》教学设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4 《祖国》课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字词及了解作者的经历。

2.理解诗中的意象及诗人抒发的思想情感。

3.深入领会爱国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
三、诵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听读诗歌,读准节奏
1.听范读(注意节奏、重音)。

2.自由朗读。

3.指名读,评价读。

(二)再读诗歌感知内容
思考:
1.统摄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
2.奇异表现在何处?
(三)研读诗歌把握形象
反复读诗歌,小组合作并思考:
1.诗人是借什么来抒情的?为什么?
2.诗人为什么将爱国之情比作了“奇异的爱情”?
(四)品读诗歌体会诗情
品读诗歌,并思考:诗人是如何抒发爱国情感的?
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五)再读诗歌感受诗情
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感受诗人浓浓的爱国之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六、当堂检测
七、作业
1.搜集有关“爱国”的诗文,与大家分享。

2.预习诗歌《黑人谈河流》。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4 .外国诗两首 祖国》研讨课教案_9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4 .外国诗两首  祖国》研讨课教案_9

《祖国》教案知识目标1.了解莱蒙托夫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力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平实的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感情,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其形式特点。

2.欣赏法:通过多种直观的反映与感官的触动,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特殊的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一、新课导入:我们都爱自己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不少爱国的诗人写下了歌颂祖国的诗篇。

像陆游的《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都是被人们传诵的名句名篇。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俄国作家莱蒙托夫的《祖国》,看看作者在里面寄托了怎样的爱国之情。

(幻灯片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感受诗中艺术形象,体会诗人传达的情感。

2、熟读成颂,体会诗歌平实见真情的特点。

二、作者介绍:(幻灯片出示莱蒙托夫肖像。

)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被誉为“民族诗人”(别林期基语)的天才作家之一。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终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还有剧本和小说。

三、整体感知:1、视频欣赏:诗歌朗诵《祖国》。

请你说说欣赏了视频后的感受。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四、诵读鉴赏:(幻灯片展示)(一)鉴赏第一节。

1、自由朗读第一节,并思考:①诗人为什么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呢?②为什么说作者的爱国是“奇异”的?这种奇异与什么区别开来?(引出写作背景)2、介绍作者写作的背景:《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文》杂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莱蒙托夫的经历及其创作,
3.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4.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
1.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研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
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

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祖国》,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的吟唱。

(板书文题、作者)
边听边想,进入情景
二、资料助读
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
伟大诗人。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注意听讲,了解作者及作品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

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了解作品写作背景,帮助理解诗歌深刻内涵
三、研读《祖国》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教师提示:诗句"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是解读诗意的关键,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统摄全诗。

认真听读录音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诵读,认真领会诗句、诗段所表达的意思,思考: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自由诵读,认真领会诗意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诗人没有用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英雄业绩,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川,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

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的
"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各抒己见,互相补充
3.思考:《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

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画?
思考讨论
学生归结体会,教师明确: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

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远近相映、声色兼备,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画面。

打谷场丘堆满丰收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恰似一幅绝妙的民俗图,洋溢着俄罗斯的生活气息。

认真发言
4.合作研讨: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比勃罗留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积极发言
5.学生熟读全诗。

认真朗读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爱国,是一面飘扬在世界各国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帜。

莱蒙托夫的《祖国》他们的心声是和我们相通的。

那种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都是令人荡气回肠的。

掩卷遐思,备感肩上使命崇高,恰如一代伟人毛泽东吟唱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愿我们能挂帆济海,谱写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磅礴诗章。

谈谈体会和收获
五、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什么是牵挂?牵挂是一种思念,牵挂是一种情怀。

牵挂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线绳,牵挂有如皿豆的藤蔓缠绕着篱笆。

仔细审题,完成短文
请以"牵挂"为话题写一篇抒怀短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