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pdf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pdf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整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整数乘除法运算2. 乘除法竖式计算3. 乘除法应用题4.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运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采用练习法,加强学生对乘除法的训练,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 结合实际生活,设计有趣的应用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 整数乘除法运算(1)导入新课:复习整数加减法,引导学生发现乘除法运算的规律。

(2)讲解乘除法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练习乘除法运算: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2. 乘除法竖式计算(1)讲解竖式计算方法:以实例讲解乘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2)演示竖式计算过程: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操作。

(3)练习竖式计算: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3. 乘除法应用题(1)讲解应用题解题方法:以实例讲解如何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演示应用题解题过程: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操作。

(3)练习应用题: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解决实际问题(1)设计实际问题:结合生活场景,设计有趣的实际问题。

(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分享成果:各组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互相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意识。

2. 练习成绩:评估学生在乘除法运算和应用题方面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六、教学总结本单元主要学习了整数乘除法的运算和应用,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技巧。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目录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小数与分数互化) (2)第二课时小数的意义(单位换算) (4)第三课时小数的意义(小数数位、计数单位) (6)第四课时试一试(小数的性质) (8)第五课时比大小(小数大小比较) (10)第六课时买菜(小数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12)第七课时比身高(小数进位、退位加减法) (14)第八课时试一试(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 (16)第九课时歌手大赛(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18)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第一课时图形的分类(四边形和三角形) (20)第二课时三角形的分类 (22)第三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 (24)第四课时三角形边的关系 (26)第五课时四边形的分类 (28)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第一课时买文具(小数乘整数) (30)第二课时小数点搬家(小数点位置移动) (32)第三课时试一试(小数点移动) (34)第四课时街心广场(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 (36)第五课时包装(小数乘法竖式) (38)第六课时蚕丝(小数乘整十数、整百数) (40)第七课时手拉手(小数混合运算) (4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看一看(辨认不同方向的物体) (44)第二课时我说你搭 (46)第三课时搭一搭 (48)第五单元认识方程第一课时字母表示数 (50)第二课时试一试(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52)第三课时等量关系 (54)第四课时方程 (56)第五课时解方程(等式性质一) (58)第六课时解方程(等式性质二) (60)第七课时猜数游戏 (62)数学好玩第一课时密铺 (64)第二课时奥运中的数学 (66)第三课时优化 (68)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第一课时生日(条形统计图) (70)第二课时栽蒜苗(条形统计图) (72)第三课时试一试(条形统计图) (74)第四课时载蒜苗(单式折线统计图) (76)第五课时平均数 (78)第六课时试一试(平均数) (80)精选范本精选范本第一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第一课时 小数的意义(小数与分数互化)【知识目标】1.结合人民币及米尺体会小数的意义。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图形分类(对所学图形进行分类)》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图形分类(对所学图形进行分类)》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教师活动 3 1、 课前指导学生做一个三
角形和四边形框架,再 动手拉一拉。 2、 准备一些利用三角形稳 定性的实物图片,引导 学生观察。 3、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出自
己的想法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制作实物,具体操作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环节四:联系生活实际,探讨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性的用途。(指向目标 1,2)
学生活动 1
教师活动 1
任务一:说一说,分一分 活动 1: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图形呢?
活动 2:你能给图形分分类吗?
(1)独立分一分。
(2)同桌说一说:
我把图形分成了
类。
我是按
标准分类的。
1、回顾所学图形,引导学生 自己描述所学图形的特点。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分类标 准独立分类整理,引导学生 说清楚自己的分类标准。
请你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四边形
教师活动 4
的特征?
1、 出示实物图片:高压线
铁架、活动门、货架、
活动衣架等。
2、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四边
形与三角形的特征塔
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
趣。
活动意图说明:在实践探索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图形的全面、深入认识;为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培
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习 目标
想方法。 (2)在操作、探索、表达、交流中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习 准备所学图形实物图片;三角形和四边形实物框架。
资源
随堂记录
一、 自主探索(分一分) 任务一:说一说,分一分 活动 1: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图形呢?
4. 课时学生实际水平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县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一单元,要让学生从三个方向(前面、上面、左面)观察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物体的范围变化。

由于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在生活中,常会遇到一此堆放在一起的规则物体,可能其中的一部分被挡住了。

如果空间想象力不强,就很难搞清真实数量,本单元内容就是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解决这些问题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目标:1、通过对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摆成的物体的观察,正确选择或描述相应的视图。

2、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知道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空间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难点:会画出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课时安排:观察物体(二)2课时第1课时观察物体(二)(1)一、基础训练1、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个面。

2、视察左图,从________面、________面和________面都可以看到。

二、提高训练1、()个()个()个()个第2课时观察物体(二)(2)展示交流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

全班交流互动评价(8分钟)点拨激疑1、从不同方向进行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图形有时是不同的,有时是相同的。

2、从同一方向进行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图形有时是不同的,有时是相同的。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推荐文档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推荐文档

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一、指导思想:课标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

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精习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导学案

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第三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目标】1.通过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重点)2.通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进行探究实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难点)【新课导入】一个三角形,每()条边所夹的角就是内角。

三角形有()个内角。

【合作探究】1.观察教材主题图,你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2.动手操作:量一量,填一填。

【自主尝试】拼一拼,折一折。

1.拿起手上的三角形,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我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2.拿起另一个三角形,把三个角折在一起,我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小组讨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吗?【精要点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思路分析】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标上1、2、3,把角1向下折叠,折痕与底边平行,使角1的顶点落在对边上,再折叠角2、角3,折痕与底边上的高平行,使角2、角3的顶点都和角1的顶点重合,这时我们会发现三个内角正好也组成一个平角,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方法宝典】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当堂检测】一、判断题。

1.一个三角形中可以有两个直角。

()2.将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其中一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90度。

()()3.用一个放大1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度。

二、填空题。

1.等边三角形的的一个内角是()。

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三、算一算。

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是30度,另一个内角是多少度?。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探索的乐趣》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探索的乐趣》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探索的乐趣》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探索的定义和意义;
2. 通过实例感受探索的乐趣;
3. 学会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探索并总结经验。

二、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探索。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
1. 导入(5分钟)
- 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探索,为什么探索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2. 正文(40分钟)
- 展示一些与探索相关的实例,如发明家、科学家、探险家等,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探索经历和成就。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自愿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探索,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探索,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的规律和解决
问题的思路。

- 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探索经验,并与同伴分享。

3. 小结(10分钟)
- 综合总结探索的定义和意义,以及探索的乐趣。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情况,评价他们的探索意识和探索
能力的发展情况。

2. 收集学生分享的探索经验和总结,评价他们对探索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
1. 实例图片和资料;
2. 小组活动指导表。

六、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团队合作活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编(五四制)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1——4章全单元导学案设计(含单元测试题)

精编(五四制)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1——4章全单元导学案设计(含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1——4全单元单元导学案目录:第一章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全单元导学案设计(5课时含单元测试题)第二章生活中的多边形全单元导学案设计(5课时含单元检测)第三章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全单元导学案设计(4课时含单元检测卷)第四章中国的热极—认识负数导学案设计含单元测试卷一、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1、方程的意义学习寄语:快乐学习,自由展现。

【学习内容】信息窗1 (2-3页)【学习目标】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会判断什么是方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快快行动起来吧!加油!1、省略乘号,写出式子。

+2=⨯5am3t⨯5=⨯na=⨯+x46=⨯y=⨯+⨯nm5-6-⨯⨯38a=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1)a与18的积 (2)50减去b的2倍(3)a与b和的3倍 (4)比x的5倍多5的数二、预习导航探究新知:★要用心呀!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1、观察信息窗。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问题:米粉重多少千克?2、看图写出式子20+x 50 20+x 10020+x 70像20+x=70、2x=150、3x+10=100……这样()的等式,叫方程。

看图列方程:( ) ( )三、学习体会:★相信自己,你会做得更好!一个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四、达标检测:★挑战自我,向前冲!(20分)1、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填序号)(8分)(1)x+30=100 (2)7+x (3)9-x<4 (4)16-5=11(5)8a>45 (6)10x=80 (7)5×8=40 (8)35÷b=7等式:( ) 方程:( ) 2、根据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列方程。

(7分)3、判断(5分)(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2)方程是等式,等式也是方程( )(3)3χ=0是方程( )(4)4χ+20含有未知数,所以它是方程( )(5)x=3不是方程()五、巩固练习(50分)1、下面哪些是方程,在括号里打上√.(16分)(1)x÷3=10 ( ) (2)5+X>78 ( ) (3)8-3x ( ) (4)15÷X=1 ( ) (5)X+45=70 ( ) (6)8X=0 ( )(7)X=5 ( ) (8)A+4=56 ( )2、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主要涉及的内容是“认识小数”,包括对小数的认识、小数的比较大小以及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能准确地进行小数的读写,并能熟练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生活情境引入小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小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加减运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如购物时的价格标签等,引出小数的概念。

2. 讲解新知:通过实例,讲解小数的意义,如何读写小数,以及小数的加减运算。

3. 练习巩固: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的知识。

4.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小数的学习要点。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关于小数的习题,以检验学生对小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反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小数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检查: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小数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测试评估:通过定期的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小数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一、教材知识系统及结构分析: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1、用字母表示数2、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3、用字母表示公式4、加法运算律5、简算第二单元:高速山东——乘法运算律1、乘法运算律2、简算第三单元:繁忙的工作——角与三角形的认识1、了解平角和周角,系统认识角2、角的大小比较3、角的度量和分类4、画角5、三角形的认识6、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7、三角形的分类8、三角形的内角和第四单元:蛋的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小数的意义和2、小数的大小比较3、小数的性质及应用4、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第五单元:走进商场——观察物体第六单元:奇异的克隆牛——小数的剑法和减法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七单元:小篮球队——统计1、平均数的意义几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2、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3、复式分段统计表二、本册总的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会根据条件写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使学生理解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他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4、培养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5、学习统计,能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6、使学生掌握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7、引导学生做好实践操作题。

培养学生养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乘法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及应用。

教学难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应用题。

三、教材编写特点:1、选取具有一定科学性和时代性的素材,引导学生了解生活、认识社会。

2、优化单元知识结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体现知识的生成性,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提示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概念教学要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问题解决2》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问题解决2》导学案
一是看完成任务的时间是否( )规定的时间,
二是看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任务量是否( )规定的任务量。
自检互评
1、
(1)
(2)
2、
拓展训练
教学反思:
2.6问题解决(2)导学案
科目
数学
年级
四年级下册
课题
问题解决(2)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人
班级
学生
一、学习目标
1.经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具有相遇问题特征的数学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在于他人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二、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具有相遇问题特征的数学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形成解决这类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
合作探究
自主解决:1.一个修路队每天能修路50m,工作6天结束时他们修路多少米?
算式:,基本数量关系是:。
2.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客车平均速度是每时55km,货车平均速度是每时45km。两车开出后5小时相遇,两城市相距多少千米?
算式:,基本数量关系是:。
3.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相距450km的两地相对开出,客车平均速度是每时50km,货车平均速度是每时40km。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
(2)比时间:先算两队合修每天修多少米?列式为:,再算两队合修这段公路需要多少天?列式为:,再判断。列综合算式:。
比较一下,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相同点?
二、改问题,再分析(20页算一算)
如果按计划修完这条路,甲队比乙队多修了多少米?
独立思考,列出算式。说一说:,基本数量关系是:。
一、探究:工程问题(例2)
1、观察图片,理解信息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学习目标】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连加计算中的应用。

【学习难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连加计算中的应用。

基础部分(学习程序:课前独立完成基础部分,上课后同桌对学,组内群学,交流注意点。

然后组间展示,通过对学的学习方式,时间5分钟。

)1、口算。

36+64= 29+571= 483+1517= 72+()=1002、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么表示:要点部分我尝试:(学习程序:课内先独学要点部分尝试内容,后组内探讨,对学补充,然后组内交流、展示,及时辅导本组有错误的同学,时间5分钟。

)1、根据线段图编写应用题115千米132千米118千米85千米2、列式计算:3、你是怎样计算的?你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学习程序:课内仔细观察算式,独学完成练习,然后围绕以下问题组内群学交流: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可以考虑用哪种方法来计算?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后全班展示,组员可以补充,可以展示不同的算法,时间13分钟。

)1.下面等式符合哪些运算定律。

18+a+=a+18a+(20+9)=(a+20)+9( 10+20 )+30+40=10+ ( 20 +30 )+402.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58+144)+56=258+(□+□) 355+236+145=(□+□)+□拓展部分(学习程序:课内先独学完成拓展部分第一题,组内校对,并交流运算规律特点,时间3分钟。

)1、巧算下面各题。

42+39+58 274+135+326+265 548+52+468135+39+65+11 13+46+55+54+87 5+137+45+63+502、请用2种以上的方法巧算986+238。

3、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1+2+3+……+50的和?4、明光小学篮球队队员的身高分别是:172厘米、165厘米、153厘米、158厘米、167厘米。

第二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导学案

第二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导学案
4、完成数学书第39页的第3题.
五、主动展示,张扬个性
大展示:
1、各小组采取恰当的方式,对本组领取的任务进行大展示。
2、组间进行补充、建议或质疑对抗、点评。
3、如果还有不懂的问题,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可以引导点拨。
4、师生小结量角的方法。
六、及时测评,促进发展
1、完成数学书第39页的第4题.
三、同伴互助,交流分享
1、向学习对子提出自己独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寻求同伴的帮助。
2、对子相互交流、补充、建议或提出质疑独学部分,并运用双色笔相互批改,然后各自再修改、完善导学案。
3、提出对学后仍不能解决的疑问。
四、大显身手,尝试练习
1、数学书38页做一做第1题。
2、数学书38页做一做第2题。
3、数学书38页做一做第3题。
2、完成数学书第40页的第5题.
3、完成数学书第40页的第6题.
4、完成数学书第40页的第7题.
5、完成数学书第40页的第8题.
七、运用双色笔,整理导学案。
1、对照学习目标,把自己已经完成的学习目标后面画个笑脸。
2、把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或提醒自己的话用红笔写在右面栏里。
温馨提示: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180°。
学习过程
师生笔记
一、点燃激情,导入新课
1、我们带的红领巾上有几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你是怎么知道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2、明确学习目标。二、独立探 Nhomakorabea,学海探秘
1、自学:数学书P37—38。
2、我知道量角的大小要用();角的计量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數學教案設計一、教案主题: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四位数的加减法。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四位数的加法2. 四位数的减法3. 实际问题的应用四、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回顾上一单元的内容,引出本单元的主题——四位数的加减法。

例如:“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位数的加减法,那么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四位数的加减法。

”(二)新课讲解:1. 四位数的加法:首先,教师需要解释什么是四位数,并举例说明。

然后,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四位数的加法运算规则,如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相加等。

2. 四位数的减法:在讲解四位数的减法时,教师同样需要先解释什么是四位数,然后再讲解减法的运算规则,如相同数位对齐、借位等。

(三)课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四位数加减法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以此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

(四)应用实践: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数等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六、家庭作业: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以便学生在课后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能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

以上就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二》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二》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二》教学设计课时主题练习二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课时学习目标(1)加深对三角形和四边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2)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不同的分类方法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体会三角形有关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感受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与挑战性。

2.课时评价任务(1)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知识进行整理与回顾。

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2)学生通过同桌合作、集体交流,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

(3)学生通过深层次练一练,检验目标1、2的达成情况。

3.课时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练习二”,通过知识整理与回顾,完成对应练习。

4. 课时学生实际水平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个单元之后,进行的整理与复习。

5.学习过程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自主学习(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1、知识回顾:图形的分类及完成对应练习学生活动22、知识回顾: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相关知识点及完成对应练习教师活动11、师引导学生独立尝试将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

2、根据所整理的知识,进行对应练习。

学生活动33、知识回顾:四边形的分类及完成对应练习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回顾,将知识进行结构化梳理与记忆,并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环节二:交流汇报(指向目标2)学生活动41、小组合作交流(1)看一看小组内自己的知识点是否完善。

(2)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完成的。

(3)相互补充。

2、全班汇报(1)小组内分好工、一个同学讲解、一个同学展示、一个同学检验、一个同学补充。

(2)补充说明。

(3)提炼、总结重要知识点。

教师活动21、指导小组合作交流的要求。

2、指导学生认真倾听。

3、指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1、指导学生合作和汇报。

2、引导学生补充和提炼三角形分类的依据。

3、及时板书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补充。

环节三:深化认识(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5拓展练习1、如下图,∠1是多少度?2、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45°,另一个角是它的2倍,第三个角是()°,这是一个()三角形。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导学案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导学案

学习导学案
学校:班级:姓名: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用字母表示数》第1课时
2.达成目标: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会用字母表示数及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二、学习任务
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任务1、看到这些信息,你想说点什么?
任务2、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时间的节水量。

(每分钟节水10毫升)任务3、尝试练习
任务4、
三、困惑与建议
课后作业
1、怎样成为节约小能手?写下来,落实到行动中。

2、课本P9-11自主练习。

四下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

四下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

2.1 位置与方向(一)一自主学习(一)目标导学学习目标:1、我会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我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学会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自学课本第17、18页的内容,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针对自主学习中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总结规律方法。

知识链接:“定向运动”是一种借助地图和指北针9﹙罗盘﹚按规定方向行进的体育运动,辨别方向和使用地图的能力是参与定向运动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二)展示质疑1、自我小测你已经知道哪些方向?2、以你的学校为观测点,口头说说在它的各个方向上分别有哪些标志物?3、自学课本17页的情境图,口头说一说图中讲述的是什么事?并结合定向运动图描述一下比赛的路线,二合作学习(三)合作探究1、从起点出发,第一段赛程是要到达( )检查点?要知道这个点的哪个位置上,应该在( )建立方向标进行观察。

2、观察18页的坐标图,1号点与正东方形成了( )角,可以说成1号检查点在东偏( )( )的方向上。

1号点与正北方形成了( )度的角,可以说成1号检查点在北偏( ) ( )的方向上。

温馨提示:生活中描述方向时,一般选择角度比较小的方向说,所以1号检查点的方向一般说成”东偏北“30°”。

3、要想准确的说出一号点的位置,还需要知道起点到1号点的什么?有多远?小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知道( )和( )。

4、独立完成课本18页的”做一做”,再在小组里交流.。

(四)精讲精导1、如何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2、你能非常准确地告诉老师从O点到A点怎么走吗?三、用中学习(五)过关检测1、观察填空注意:选择夹角小的来量角度、注意单位长度。

还要注意量角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都是以小明家为中心,如果是从小明先到书店再到邮局呢?应该怎么确定位置?位置与方向(二)一自主学习(一)目标导学学习目标:1、我会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四下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数学教案设计

四下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数学教案设计

四下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數學教案設計一、教学主题:位置与方向二、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三、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熟练掌握“上、下、左、右”等基本的方向词汇。

2. 学生能够在平面图中准确地表示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认识基本的方向词汇(上、下、左、右)。

2. 学习如何在平面图中表示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游戏,例如让学生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如“向右转”、“向前走”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位置与方向。

第二步:教授新知1. 教授基本的方向词汇。

通过实物演示或动画视频,使学生直观理解“上、下、左、右”的含义。

2. 教授如何在平面图中表示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首先,介绍坐标系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实例演示如何使用坐标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最后,讲解如何使用方向词描述两个点之间的相对位置。

第三步: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课堂练习,如画图题、填空题等,以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四步:应用拓展布置一些实践活动,如制作校园地图、设计迷宫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对位置与方向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家庭作业: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如绘制家庭平面图、描述物体的位置等,让学生在家也能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单元 认识整万数(导学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二单元 认识整万数(导学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二单元认识整万数(导学案)一、知识导入•教师出示一个三位数,询问学生该数是不是“整千数”。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今天的课题——认识整万数。

二、学习内容1. 什么是整万数•整万数的定义:一个数是整万数,当且仅当它以万为单位时,个位、十位、百位上都是0。

•例子:1万、2万、24000 都是整万数,而 35500、7600 不是整万数。

2. 计数单位和位数•计数单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般采用十进制计数。

我们对数字的计数,是从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开始的。

•位数:表示数的位数又称位数。

例如 24568 的位数就是 5。

•位置表示法:我们把数字 24568 的个位数 8 称为这个数字的个位,我们把它的百位数 5 称为百位,因为它代表了 100 的数量,而不是 5。

同样的标准适用于其他位。

这就是将数置于一串位置和权重下的标准方法,这种位置和权重的方法常称为“位置表示法”。

3. 认识和写出整万数•我们可以用单位万的形式书写一个整万数。

•例如:20000 就是一个整万数,我们也可以写成 2 万。

4.整万数的快速判断•当数字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是0时,这个数就是一个整万数。

•例如:20000 中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是0,所以 20000 是一个整万数。

三、学习任务•小组讨论:请大家组成一个小组,一起讨论下列问题:1.如何判断一个数是整万数?2.整万数有哪些特点?3.能否用单位万的方式书写所有整万数?•汇报:请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

四、实践练习•练习 1:判断下列数是否是整万数:1.100002.200103.280004.300095.40000•练习 2:写出下列数的整万数:1.270002.180003.350004.240005.90000五、拓展练习•练习 1:计算下列式子的结果:1.4万 + 2千 =2.7万-3千 =3.3万 + 2百 =4.5万 - 1千=5.9万 - 3百 =6.8万 + 4千 =7.6万 + 2千 - 3万 + 5千 =8.8万 - 2千 + 3万 - 5千9.4万 + 6千 + 2百 =10.9万 + 7千 - 6千 + 3百 =•练习 2:用意大利面为单位来计算下列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导学案
大庄学区四年级数学科下册导学案
大庄学区四年级数学科下册导学案
大庄学区四年级数学科下册导学案
大庄学区四年级数学科下册导学案
大庄学区四年级数学科下册导学案
大庄学区四年级数学科下册导学案
大庄学区四年级数学科下册导学案
大庄学区四年级数学科下册导学案
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21分)
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划分为三角形、三角形和三
角形。

2、平行的叫做梯形。

3、三角形具有性,平行四边行具有的特性。

4、指出下面各图形的名称。

5、在直角梯形中,有个直角。

6、、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7、指出下面各三角形的名称。

8、指出下面各梯形的名称。

二、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2分,共10分)
1、梯形是()。

A、三边形
B、四边形
C、五边形
2、在梯形里,较长的底叫()。

A、上底
B、下底
3、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60°,另一个锐角是()。

A、30°
B、45°
C、60°
4、用一个60倍的放大镜看2度的角,这个角是()。

A、2°
B、60°
C、120°
5、一个三角形其中的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5厘米,那么第三条边
的长度可能是()。

A、2厘米
B、4厘米
C、8厘米
D、9厘米
三、列竖式计算。

(共8分)
0.697+0.723 21.05-7.3
10-0.87 1.3-0.506
四、画一画。

(每题5分,共15分)
1、画出下边各图形边a上的高。

2、画一个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3.5厘米,高是3厘米的梯形。

3、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4厘米和5厘米,夹角是30°,画出这个三角
形。

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它的第三条边长是多少厘米?
五、计算角的度数。

(每题5分,共10分)
1、在三角中,已知∠1 = 55°,∠2 = 60°,求∠3的度数。

2、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6°,求另一个锐角的度数。

六、脱式计算。

(共8分)
3.64+9.76+6.36 10.1-0.12-8.8
4.14+
5.86-1.11 5-0.05+4.95
七、想一想,下面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为什么?(每题5分,共10分)
八、数一数。

(每题6分,共18分)
1、下图中,你能数出个梯形。

2、若在图形的A、B两点连一条直线,那么连线图形比连线前的
图形多个三角形,多个长方形。

3、给下面的梯形加上一条线段,使这个梯形分别有4个、5个、6个直角,
请大胆画一画,你一定能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