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木桶飞翔——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思考和建议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八《骑桶者》PPT课件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八《骑桶者》PPT课件

• 在我的眼里世界就分成三个部分。我,是 个奴隶,生活在其中的一个世界,受着种
种法律的约束,这些法律是单为我发明的。
而我,不知为什么,却始终不能完全守法。
然后就是第二个世界,它离我的世界无限
遥远,这就是您的世界,您行使着统治权,
发号施令并且还因您的命令得不到执行烦
恼生气。……

——卡夫卡
• 母亲对我的爱正如她对我的不理解一样深, 这种不理解融进了她的爱之中,因而,她 也许就更加无所顾忌,这是我目前所不能 理解的。
• 看过很多类似的文章都以一个角度写出人 民的困苦,进而引出对封建啊、贵族之类 的批判,这篇文章以独特的想象写法,好 像写的是这样,又好像不是,因为文中的 煤店老板与女主人也不是贪图享乐的权贵, 他们也是为生活的生意人,文中也没有剥 削这一层含义,所以这只单单是为了体现 人与人之间缺少关爱而已吗?(傅俊洁)
的谎言
• “我看不见,我听不见。” • 看不见的是心底的一点怜悯 • 听不见的是冰山升起的声音 • (赵炫)
• 骑桶者和他一直空空无物的煤桶,虚幻却 带着浓浓的悲伤。冰冷的煤炉冻僵的人们, 带给他们温度的,不只要乌黑的煤,还要 一颗颗不再冷酷的心。(陈恺)
• 感觉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相似的悲剧,煤店 老板娘的谎言让人很愤懑,实在难以忍受 这个金钱至上的冷酷无情的非人间。(王 璐)

6.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 的人, 先要治 理好自 己的国 家。要 想治理 好自己 国家的 人,先 要使家 族中的 各种关 系整齐 有序。 要想使 家族中 的各种 关系整 齐有序 的人, 先要修 养好自 身的德 行。

7.此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小说的艺术 手法, 来把握 人物的 性格特 点,这 是欣赏 文学作 品的重 要途径 。可以 先细读 课文, 找出有 关的段 落,仔 细分析 两个人 物的言 行与心 理活动 ,进而 理解他 们各自 不同的 性格特 征。

骑着木桶飞翔——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思考和建议ppt实用课件

骑着木桶飞翔——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思考和建议ppt实用课件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4)在小说评论和创作方面,既考察学生的参 与态度,也评价其成果的水平。
谢谢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3.加强对文本概念的理解。要有文本意识, 能够把握文本特点,区分实用类和文学类、 虚构和写实类文本。认识到小说可以建立在 事实的基础上,也可以建立在虚构的基础上。 培养分析虚构类小说的能力, 学会从文化背
景以及与其他作品的关系方面分析虚构类的 小说。
深入了解不同小说类型的知识和它们各
自的特征。能运用不同方法阅读和阐释这类 小说;学会探究小说学习中遇到的必要的知 识,并且能够使用相关的知识概念。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
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抛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
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
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小说欣赏》)ppt教学课件:《骑桶者》 (共53张)

(小说欣赏》)ppt教学课件:《骑桶者》 (共53张)

2019/12/4
卡夫卡短暂的一生给后人留下的主 要是三部未写完的长篇小说《美国》 (1912—1914)《审判》(1914— 1918)《城堡》(1922)和以《变 形记》《判决》《饥饿的艺术家》 为代表的几十部中短篇小说以及大 量的私人信件、日记。
卡夫卡一般是和乔伊斯、普鲁斯特、 福克纳、贝克特等人一起被人们谈 论的,他们都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
“异化”等)。
2019/12/4
卡夫卡(1883~1924) 奥地利小说家
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商 人家庭,曾获得布拉格大学的法 学博士学位,毕业后长期担任公 司职员。他的作品都是在业余时 间完成的,他写作勤奋,但并不 以发表、成名为目的。工作之余 写东西是他解决心灵苦闷的手段。 许多作品随意写来,并无结尾。 他对自己的作品也多为不满,临 终前让挚友布洛德全部烧毁。布 洛德出于友谊与崇敬之情,违背 了卡夫卡的遗愿,整理出版了 《卡夫卡全集》共九卷。其中八 卷中的作品是首次刊出的,引起 文坛轰动,在西方掀起了一阵 “卡夫卡热”。
的奠基人。
卡夫卡(1883~1924) 奥地利小说家
2019/12/4
卡夫卡(1883~1924) 奥地利小说家
2019/12/4
现代派文学发端于19世纪晚期, 兴盛于20世纪前期,是西方继古 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之 后的又一重要文学形态,多用变 形、扭曲、实验性的手段来表达 人类的现代性困境,分支流派有 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 意识流、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 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等。卡夫卡 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他的作品的 色调似乎总是灰色的,揭示出人 类普遍的孤立和疏离,展示人如 何在世界的迷宫中找不到出路, 只剩下迷惘、绝望以及屈从。
煤店老板、老板娘的狠心? “我”借煤的方式有问题? “我”交流方式的不恰当 ? “我”自身的性格弱点 ?

第八单元 骑桶者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二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八单元 骑桶者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二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作品内涵单一,情节也趋于平淡,人 物个体化(现实主义)
骑着桶
作品内涵丰富,情节生动,人物类型化 (表现主义)
虚构使我们富有
虚构中的“真实”
环境与心理的真实 人物语言的真实 反映的人的心灵的真实
“卡夫卡的作品的整体上的荒谬和荒诞是 以细节描写的现实主义基础为前提的。”
卢卡契(匈牙利)
虚构——
编织真实的谎言 追求心灵的真实
而且经常提心吊胆,唯恐失去他们可怜的一点
点收入。
——爱因斯坦
卡夫卡为什 么一而再,再 而三地表现人 物的困境呢?
卡夫卡(1883~1924),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波希米亚 (今捷克)的布拉格.父亲海尔曼原为乡下屠夫的儿子,依靠艰苦 创业,白手起家,成为一个百货批发商。他由于未受过良好的文化 教育,因而知识贫乏、头脑简单而务实,并且为人偏执、专横粗暴, 在家庭中对妻子和孩子实行家长式专制统治。卡夫卡一直生活在 “专制犹如暴君”般的“父亲的阴影”中,使他觉得同父亲的斗争, 仿佛就是其全部的生活,便是其生活的全部意义。他在36岁那年, 曾战战兢兢地给父亲写过一封长信,典型地流露出对父亲的极端恐 惧感。母亲是位犹太教牧师的女儿,生性怯懦、软弱,气质忧郁、 耽于幻想。这种性格对卡夫卡有深刻影响。卡夫卡自幼喜爱文学, 中学毕业后进入布拉格日尔曼大学专攻德国文学,后迫于父命而改 修法律,获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在法院及律师事务所见习一年, 翌年在一家半官方的工伤保险公司作小职员。因肺结核病情严重而 辞职疗养,1924年病逝,亨年41年。
小人物。
揭示贫困者的窘状和有产者的自私无情; 表现人民生活的艰难和社会的冷酷。
小说传达出怎样一个主题?
小说中的“我”自卑、畏缩、惶恐, 对整个世界充满畏惧和误解。在他看来, 世界充满了灰色和冷酷,人与人之间是 难以交流的。作者用幽默的、自我解嘲 的方式,传达出这样一个主题: 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

语文《骑桶者》(1)(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PPT课件

语文《骑桶者》(1)(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PPT课件
与课文不同之 处已用红笔标 上,相同之处可 以快速带过.
10
天太冷了,我独自一人坐在屋子里。
窗外树木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面银
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我的
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得去煤店里“买”
一点煤回来,否则,我将冻死在家里。
我拎/提(哪个更好?)着桶走出家门,一
路是泥泞,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犹如
5
作为犹太人,他在基督徒中不是自己人; 作为漠不关心的犹太人,他在犹太人中不是自己人; 作为说德语的人,他在捷克人中不是自己人; 作为波希米亚人,他不完全是奥地利人; 作为保险公司的雇员,他不完全属于资产阶级; 作为中产阶级的儿子,他又不完全属于工人; 在职务上他也不是全心全意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作家; 但是他连作家也不是,因为他把全部精力献给家庭; 而‘在自己的家庭里,我比最陌生的人还要陌生’。
煤贩把手拢在耳朵边,“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身 问他妻子,她正坐在炉边长凳上织毛衣,“我听得对吗? 有一个买主。”
“我什么都没有听到。”那妇人说,她织着毛衣, 平静地喘着气,惬意地背靠着炉子取暖。
“噢,是的,”我喊道,“是我,一个老主顾,忠 诚老实,只是当下没有法子了。”
“老婆,”煤贩子说,“是有一个人,我不会弄错 的;一个老主顾,肯定是一个老主顾,说话才这么中
骑 桶 者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一我切将障摧碍毁正一在切摧障毁碍我! !己的祖 国、自己的宗教,没有家庭的温暖、爱情的甜 蜜,甚至在职业上他也是一个介于职员与作家
21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课件:骑桶者(共24张PPT)优秀课件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课件:骑桶者(共24张PPT)优秀课件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辨用法 (1)驱赶 驱使 ①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良种坐骑所具有的一切优点;但它没有 抵抗力;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 ②利益的驱使让这些商贩不顾后果,想尽一切办法谋求低成本。
提示“驱赶”:①驾驭;②驱逐。“驱使”:①强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 动;②推动。
1.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煤铲也没有用了;火炉里透出寒气,灌 得满屋冰凉……
……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而煤店老 板正在这地窖里伏在小桌上写字;为了把多余的热气排出去,地窖 的门是开着的。
点评:骑桶者与煤店老板处境的不同,在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是作者在揭示这些时,叙而不议,含而不露,只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去评说。卡夫卡在叙述主人公的悲惨遭遇时,常常采用客观平稳的 笔调,不动声色,不带感情,不发议论,表现出一种令人可怕的镇静。 而读者却从他那读来平淡的叙述中,强烈地感受到人物心灵深处的 感情波澜,从而做出自己的审美评价。
有两种方法能使世界变大:登上山峰远眺,闭上眼睛沉思。它们 与语言无关。由此看来,世界不是语言描绘大的。想必人也合于此 理,智者无言。
品读提示如何让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可以用语言打动对方,有 人说:“灯不挑不亮,话不说不明。”也有人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哪一种更有冲击力?本文便给我们以很好的回答:后者。喧嚣的巨 浪给人力量,暗流涌动的海底更是神秘莫测,魅力无穷。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主人公骑桶者像卡夫卡小说中惯常的主人公一样,是个小人物。 他战战兢兢,自怨自艾,面对一个强大的世界全然无力对抗。他选 择飞翔这种方式,是因为他害怕失败,所以他飞着去,并且随时准备 撤走,而且他的要求是最卑微的(“一铲最次的煤也行”“如果你们给 我两铲,那我就喜出望外了”)。实际上,他根本没有和煤店的人发生 任何实质性的接触,整个赊煤事件显得很不真实,仿佛是赊煤者本 人的一次妄想症发作的结果。

【名师推荐】外国小说欣赏《第8单元 骑桶者》公开课(19张PPT)

【名师推荐】外国小说欣赏《第8单元  骑桶者》公开课(19张PPT)

1.为什么“我”以“骑桶” 的方式去找煤?
2.为什么“我”会时常被升 到二层楼那么高,但从未下 降到其房屋大门那么低?
3.煤店老板娘有没有听到 (看到)“我”的求助?
我浮升到冰山区域
4.怎样理解“我浮升到冰山 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 见”?
——困境,紧急、窘迫、无力改变的困境
——漂泊,漂如浮萍的无所依托,悬在空中的游离感
追寻虚构——小说艺术的本质意义 到底岸上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还是水里的白杨树才
是唯一的现实?在生活里,我们通常只活在一个现实里头,就是 岸上的白杨树那个层面,手可以摸到、眼睛可以看到的层面, 而往往忽略了水里头那个“空”的,那个随时千变万化的,那 个与我们的心灵直接观照的倒影的层面。
文学,只不过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有另 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存在,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
——畏惧,人对现实的恐 惧,害怕失败
……
木 “我”我的 状态
——阻隔,与希望之间 有巨大的障碍,再急切 的呼告都被阻隔了
——匮乏,人空无一 物、一无所有的匮乏 之感 ——希冀,飞翔起来 去寻找希望的急切
空桶
骑桶者 老板娘
——无法沟通 人与人之间无法 理解、无法沟通
——追寻,有飞翔的 空桶就不曾停止追寻
文学提供了一种“空”的可能,空,是另一种现实。我们 平常看不见的、更贴近存在本质的现实。
——龙应台《文学——白杨树的湖中倒影》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而这种高 于生活就是文学艺术的再加工,这其中就包括虚 构、变形、夸张。
请用简练的语言试着去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虚构
我骑着桶去借煤,极 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空中。 为了引起老板娘的注意, “我”在高空中呐喊。结果 老板娘不但没有借给我煤, 反而用围裙把我扇到了冰 山区域。

2020-2021学年人教高中语文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八单元《骑桶者》课件(14张PPT)

2020-2021学年人教高中语文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八单元《骑桶者》课件(14张PPT)
*骑桶者
※小说阅读:主人公(“我”)
处境 物资缺乏(煤、钱) 天寒地冻、生命困境(冻死)
设想 行动 结局
像一个乞丐、饥饿难当、倒毙在门槛上、 老板生气但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煤桶、 老板娘因此把咖啡倒给我
借煤
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
※小说阅读:主要情节——借煤
煤店老板夫妇
借煤的过程(四次“喊话”) 的反应?
种精神食粮。
——波德莱尔
一个男人死后……
有个男人,他勤奋、善 良,终于打拼出一片天地, 让家人过上了好日子。他是 一个孝顺体贴的好男人,一 个称职的好丈夫,一个关爱
孩子的好父亲。
然而,三十多岁的他死 了……
男人想,我生前积德行,
死后应去极乐世界,可是却 被接到了阎王爷主管的十八 层地狱。他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向阎王爷告假,去天庭
致的吗?
—— 北大文学博士胡少卿 (《人与世界的不可通融性——卡夫卡<骑桶者>》)
※一家之言:虚构的作用
虚构:想像、夸张、荒诞
☆ 趣味性、可读性 ☆?
①揭示人物内心的真实世界 ②丰富小说的多重意义
整个可见的宇宙不过是个形象和符 号的仓库,想象力给予它们位置和相应 的价值;想象力应该消化和改变的是某
第四次 衷心地向你问好;我只要一铲子煤;……
一铲子最次的煤也行;钱我当然是要全数 照付的,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
…… …… ……
……
※聆听先哲
19世纪沉睡中的幻想被弗兰兹·卡夫卡突然唤醒了。 卡夫卡取得了后来超现实主义者提倡但他们自己从未真正
取得过的成就:梦幻和真实的融合。
—— 米兰·Leabharlann 德拉虚构:想像、夸张、荒诞 ☆ 趣味性、可读性 ☆?

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PPT完整版

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PPT完整版
• 《城堡》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 权力或无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欲 进不能、欲退不得,看得到城堡却 永远到不了城堡,只能坐以待毙。
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
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
•《审判》借银行职员约瑟夫·K莫 明其妙被“捕”又莫明其妙被杀害 的荒诞事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司 法制度腐败及其反人民的本质。 •《地洞》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 战心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 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和在充满 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的情绪。
明天,哦,不,今晚,我该如何独自抵挡黑夜与寒 冷?
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
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
请同学们比较两个版本。讨论虽然都没 有借到煤,但原因是否一样呢? “我”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困潦 倒的小人物。 揭示贫困者的窘状和有产者的自私无情; 表现人民生活的艰难和社会的冷酷。
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
听到看到:小说中说“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 “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 从中可见,老板娘看到了“我”。
没有听到看到:
①“我”是骑着木桶去的,人在空中;“我”从未下降到齐 房屋大门那么低; ②文中三次强调没有听到,“外面什么也没有,我什么也 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也就是“我”与老板娘没 有真正接触过; ③ “我”的畏惧心理使“我”的话与教堂尖塔上的晚钟声 响混合在一起,让人产生了错觉。
——【德】安得特斯
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
他是一个没有归所的作家,他没有自己的祖 国、自己的宗教,没有家庭的温暖、爱情的甜 蜜,甚至在职业上他也是一个介于职员与作家
之间的 “边缘人”。
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 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 困境。
—— 美国诗人奥登
在战争时代,应用科学给了人们相互毒害和 相互残杀的手段。在和平时期,科学使我们生活 匆忙和不安定。它没有使我们从必须完成的单调 的劳动中得到多大程度的解放,反而使人成为机 器的奴隶;人们绝大多数是一天到晚地厌倦地工 作着,他们无法享受劳动的乐趣,而且经常提心 吊胆,唯恐失去他们可怜的一点点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论水平考试还是选拔性考试的 试题都不当问什么是叙述,什么 是场景,场景的功能有哪些,什 么是情节,情节运行的方式有哪 些,结构有哪些类型,情感有哪 些作用,什么是虚构。课堂教学 的问题要指向“这个”,研究这 个人物这个情节这个场景。
作家的态度
• 雨果:美与恶共存,光明与黑暗相伴。对照 • 海明威:冰山理论。7/8在海水的下面。简洁 • 马尔克斯 :一切从意象开始。 • 辛格:故事,故事,还是故事 • 卡尔维诺:轻逸、迅速、确切、易见、繁复 • 博尔赫斯: 再现现实复杂性——魔幻现实主义

小说的基本元素来区分单元,分 为“叙述”、“场景”、“主 题”、“人物”、“情节”、 “结构”、“情感”、“虚构” 等八大单元。按他本人的说法是 “引入较新的学术成果,清洗关 于文学、小说的一些陈旧认识”。
比如,谈“主题”,提出“小说忌 讳主题鲜明,主题鲜明对小说很难 说是一个优点”。谈“人物”,引 入英国小说家福斯特的“圆形人物” 与“扁平人物”的概念。在谈“虚 构”时,区分“事实”与“真实”, 明确指出“呈现事实不是小说的目 的,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 实”。等等。
6.加强分析性地和批判性地阅 读小说的能力。运用各种策略对 具有多重含义的小说进行细致而 带有批判性的评价。学生学会对 阅读进行反思,能公正而个性化 地对小说做出批判性的反应;教 师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技巧对小说 作出批判性的理解。
• 尊重教材 • 尊重文本 • 尊重作者
小说是什么?
小说是作家凭借想像虚构的 一个世界。在这个虚构的世界里, 我们可以自由的去听去看去想去 感觉,也可以一点感觉也没有, 在这个过程里,我们汲取生命的 活力。
3.加强对文本概念的理解。要有文本意识, 能够把握文本特点,区分实用类和文学类、 虚构和写实类文本。认识到小说可以建立在 事实的基础上,也可以建立在虚构的基础上。 培养分析虚构类小说的能力, 学会从文化背
景以及与其他作品的关系方面分析虚构类的 小说。
深入了解不同小说类型的知识和它们各
自的特征。能运用不同方法阅读和阐释这类 小说;学会探究小说学习中遇到的必要的知 识,并且能够使用相关的知识概念。
防止狭隘地理解知识,不能为 了知识(概念)而讲知识。知 识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提供 一个交流的范畴,具体的说是 确定概念,便于交流,是帮助 阅读欣赏的方法手段。使我们 有更多的方法解读小说。
找到阅读“这一篇”作品的要 津,架设桥梁,到达文学的彼岸。 把文学和人生经验联系起来,了解 作者的思想心理图式,还原作者和 作品的背景,以作者的人生经验来 帮助理解作品;重视读者(学生) 的生活经验,读者(学生)是以自 己的经验和作品对话、作者交流。
4.能够分析代表不同时期和不 同风格的小说,尤其从文化背景 的角度来审视作品。分析小说对 一些问题的表述,这些问题包括 人性、世界观、价值观和意识形 态,它们在当时的和当今的文化 背景中表述出来的不同意义。
5.学会把小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 析;能有意识利用有助于理解小说 意义的因素,用来分析各种不同的 小说;认识到正确的认识可能不只 一种,学会理解形象和意义可以多 元阐释的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 发展他们从不同的层面、用不同的 视角研究小说的能力。
问题设计——文本内
• 作者写作的目的:结构上,人物上,细节上,环 境上,情节上。比如,结构上为什么这样安排, 为故事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 作者的写作技巧,比如,作者是怎样使一桩明显 荒诞的事件变得像是真实可信的?
• 小说的表现手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 以小说为例分析手法,如“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
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抛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
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
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 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 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2.想像推销员的形象,说说作者的模 糊描述推销员的意图。
3.根据这一部分内容,概括“我”对 “沙之书”的感情变化。
(从有关情节看,“我”对“沙之书” 的感情前后发生了怎样截然相反的变 化?)
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作者采用哪些手 法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的?
• 叙述者的分析,不同的叙述者文化背景性 格有何不同。
• 他所选择的赖以生存的价值是如何塑造他 这种人的
• 人物行为目的,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那 样?
• 人物之间的关系,不同人物对事件的反应。 • 人物明白了什么?对人对事?对社会? • 什么什么暗示了什么?有什么言外之意? • 作用是什么?含义是什么?
• 有哪些讽刺幽默的成分,它们的目的 是什么?
• 怎样阅读这样的小说?看作寓言?民 间传说?幻想的故事?象征手法?
• 主题可以识别吗?你认为这篇有哪些 主题?
• 读者在哪些方面比小说中的人物知道 得更加多?
• 推动这篇小说情节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矛盾 冲突是什么?突发事件,情感道德。
• 阅读小说中写教员的片断,参考以下解释,简 要回答后面的问题。
骑着木桶飞翔 ——《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思考和建议
目标和任务
1.加深对小说文化意义的理解。 能学到中国传统文化之外的其他的 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 尊重、理解外国小说所体现的不同 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 文化。
2.理解小说所展示的人类生活 的永恒问题以及作者或作品所表 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并能够作出自己的恰当评价。在 这个过程中促进个性和创造性思 维的发展。
• 名伶云右卫门,是一个表演歌颂武士道浪花节 演员。新地,是指花街柳巷。修身课,是讲授 道德伦理的课程,后来发展到主要向学生灌输 军国主义思想,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取消。
(1)简要说出教员的主要爱好。
(2)这个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或者说说这个 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1.“沙之书”是推销员从哪里买来的? 为什么作者将“沙之书”的来源设定 为那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