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2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礼拜二午睡时刻一、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各种描写手法分析人物形象二、教学难点:理解细节描写展示不动声色之下的人物的波澜壮阔的情感,领略作者的内敛的功夫三、教学过程:1.导语:今天是4月25日礼拜二,离午睡时刻还有一段时间。
趁这一美好的空闲,我们一起去看看遥远的拉丁美洲的8月一个礼拜二发生的事情。
先请一位同学来简单介绍故事情节。
(老师概括:礼拜二,母亲和女儿去拜祭上周被打死的小偷儿子)板书:母亲儿子小偷2.《礼拜二》一文并不以情节曲折取胜,而以人物的情感动人。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停)——母亲。
本堂课的重点就在于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为提高效率,可以将课文分为两部分——进镇前后3分析人物形象自读课文第一部分(2~3分钟),圈划词句来分析母亲形象特点预想:穷、瘦、矮、弱、老严厉、自尊(板书,成心形雏形)②进镇前,母亲仅仅是一个平凡的母亲,身上带着疑问的女人,后文苏浙母亲身份的进一步明朗,她又为我们展现怎样的形象?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饰演神父、妹妹、母亲、女儿,5~8分钟准备时间,道具自备。
③邀请表演,并要求其他同学参照文本,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预想:平静、温和、固执、坚强、勇敢、爱儿子④母亲的叙述大都是平静、温和,看来不合常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你能看出情感火山即将喷发的裂缝吗?明确:“胡乱地签上名字”师:看似镇定,实则痛苦。
虽然痛苦,极力克制⑤继续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胡乱地签上名字”,还有没有其他的行为也是母亲的盾牌来掩饰痛苦的?明确:“两手按着膝盖上的一个漆皮剥落的皮包”紧紧抓住皮包“”把皮包夹在腋下“Ppt:余华:当他不断地展示细部的时候,他也在不断的隐藏什么,被隐藏的总是更加令人着迷。
师:这就是细节描写的动人之处,小细节,大用处。
⑥小结:小说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尤其是细节描写来为我们展示一位面对儿子是小偷这样非正常情况下的母亲的坚强、自尊、隐忍,也同时展示了这位母亲无惧压力,敢于承认小偷是儿子,丝毫不掩饰对他的爱。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 第七单元《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感受伟大真挚的母爱;学习本文的情感处理方法——节制胜于纵欲;理解小说的思想价值和多义主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文字与封面比较、画时间轴等活动,概括小说故事情节,关注小说的人物、环境;通过细节分析,让学生参与并直接认知“节制”与“放纵”的表达,深入探讨“节制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苦难中的同类,关怀和同情弱者。
教学重点感受文章“镇定安详、坚强伟大、超越道德宗教”的母爱;探讨情感的处理方法——节制胜于纵欲。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手法中节制的力量;理解“悲悯”情感;理解小说主题的多义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识记作家作品法国谚语说“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马尔克斯的《礼拜二午睡时刻》正如一部短小的黑白电影,在平静的、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展现了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二、文画比较,把握叙述节奏1.出示中文版小说封面,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比较中文版封面与小说有关情节是否吻合。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小说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讲述了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女儿(人)在礼拜二午睡时刻(时)来到一个小镇(地)去祭奠被当做“小偷”打死的儿子(事)的故事。
学会概括方法,注意“人时地事”在概括中的重要性。
3.比较中文版封面与小说有关描写吻合吗?⑴母女形象比较原文:母女二人都穿着褴褛的丧服。
那位妇女眼皮上青筋暴露,身材矮小孱弱,身上没有一点儿线条,穿的衣服像件法袍。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中午休息时间的选择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呢?本文将会分享一份《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教案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健康午休。
一、教学目标1.了解午间恰当休息的重要性。
2.能够根据个人的情况安排适合的午休方式和时间。
3.能够做出更好的午休决策,提高效率和学习成绩。
二、教学重点1.了解午间恰当休息的重要性。
2.掌握午休方式和时间的设定。
三、教学方式1.讲授。
2.小组讨论。
3.实践。
四、教学内容1.活动开始:首先,向学生询问他们在中午休息时通常做什么,然后引导他们思考休息的目的。
2.讲解知识点:向学生讲解午间恰当休息的重要性,包括身体散发出的“瞌睡”信号、大脑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午休对于记忆力和注意力的重要性等等。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为小组,探讨他们在午间休息时的个人选择和习惯,然后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思考和体验。
4.实践:在了解了各自的习惯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合理安排午间休息时间和方式,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门课程,学生们将会掌握更好的午休知识和相关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同时,进行课后反思和总结,加强思考和实践,不断完善和改善自己的午间休息方式和时间。
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午间休息情况,帮助他们改善不良习惯,养成健康的午休习惯总之,合理的午间休息对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非常重要,学生们应该了解并掌握适合自己的午休方式和时间。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小组讨论和实践,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午间休息的作用,并能够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午休计划。
教师也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午间休息情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休息习惯,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做出积极的贡献《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教案教学设计2教案教学设计《礼拜二午睡时刻》一、教学目标:1.了解午睡的益处和必要性,养成午睡的好习惯。
2020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3课礼拜二午睡时刻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13课 礼拜二午睡时刻作品导读 小说叙述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女儿坐火车去拜祭误当“小偷”而被打死的儿子的故事。
在一个礼拜一的凌晨三点,那是个细雨淅沥的清晨,寡妇雷薇卡太太听见有人在外边撬门,慌乱中,她拿出了一支老式手枪,黑暗中她举起了手枪,猛扣扳机,一个“小偷”倒下了。
几天之后,“小偷”的母亲坐着破旧的火车,经过一个又一个一样的镇,来到这里祭拜自己的儿子。
文章通过这对母女去祭拜被当作小偷打死的亲人的经过,向我们展示了母爱的执着以及神父的宽容,进一步揭示了人性中那固有的真爱。
课前自主学习1.记字音(1)隧.道(suì) (2)窒.息(zhì) (3)褴褛..(lán _lǚ) (4)墁.地(màn ) (5)蘸.水(zhàn ) (6)淅.沥(xī) (7)呻吟..(shēn _yín ) (8)剥.落(bō) (9)一模.一样(mú) (10)龟.裂(jūn ) (11)执拗.(niù) (12)钥匙..(yào _shi) 2.识字形(1)⎩⎪⎨⎪⎧ chǒu 瞅了一眼qiǎo 愀然 (2)⎩⎪⎨⎪⎧ 两眼发l èng 愣léng 棱角(3)⎩⎪⎨⎪⎧ dì谛听dì缔造 (4)⎩⎪⎨⎪⎧ tā趿拉jí jí汲汲于富贵 (5)⎩⎪⎨⎪⎧ suì隧道深suì邃 (6)⎩⎪⎨⎪⎧ chán 孱弱chán 潺湲(7)⎩⎪⎨⎪⎧ qún 麇集mí麋鹿山lù麓(8)⎩⎪⎨⎪⎧ 手pà帕bó铂金船bó舶 (9)⎩⎪⎨⎪⎧qiān 签字jiàn 鉴赏 (10)⎩⎪⎨⎪⎧ kāi 揩拭和xié谐 (11)⎩⎪⎨⎪⎧ 中sh ǔ暑shǔ署名3.辨词语(1)瞅 瞧 盯 凝视 瞥①小女孩用湿漉漉的报纸把鲜花包好,稍微离开窗子远一些,目不转睛地 着母亲。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理解并体会小说传达的超越道德、世俗、宗教的无所畏惧的母爱情感和悲悯情怀(二)体会小说中母亲的象征意义二、教学重点: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三、教学难点:理解“悲悯”情感和母亲的象征意义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阎维文的《母亲》每当听到这首歌,我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汶川地震中那个双膝跪地,用匍匐的身躯为自己还在襁褓中的孩子撑起一片生存空间的母亲,以及那句“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下去,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的手机遗言,这是一个典型场景下母爱的彰显。
今天我们也要接触一个有关“母亲”的话题,可这位母亲却没有刚才提到的那般悲壮,但读来同样深沉,她就是马尔克斯笔下的母亲,让我们一起走近她。
二、整体感知1、初步交流感受:小说场景描写弥漫着怎样的氛围?2、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内容。
三、探究人物形象1、小说涉及哪些人物?请简要概括这些人物的形象。
神父,是一个教堂的负责人。
神父除了要主持弥撒及婚礼外,为垂危者祈祷、告解、临终圣事甚至驱魔也是神父的职务。
教徒们认为神父是教会内有神权的人,是他们灵魂上的父亲,可以代表天主“赦他们的罪”。
神父的职权是管理本堂所辖区教徒,进行传教活动。
他代表着至高无上的道德力量。
2、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有观点认为小说刻画了最具震撼力的超越凡常“无处不在的母爱”的母亲与有着“人类普遍的同情心”的高尚情怀的神父,你同意这个观点吗?或者你还有其它的解读?要求:分小组讨论,请抓住细节描写深层次解读人物形象对小说主旨的揭示。
分角色朗读34—42段、59-70段,分析神父的三次劝告,体会劝告背后蕴涵的人道主义精神。
明确:母亲:面对死去的小偷儿子细节:叫小女孩不要喝水、不准哭,坐的笔直母亲不远千里、风尘仆仆,安贫若素而来,带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撕裂人心的悲伤而来,挺直的背影彰显着内心的强大。
面对小镇人们细节:当众人围观的时候,她“夺”过女儿手中的鲜花。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教材分析《礼拜二午睡时刻》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外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的一篇小说,本单元的话题是情感,而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小说中表现情感的方式是节制、内敛的,是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表现出来的,人物的心理让人物自己表现,读者通过自主的阅读去感受人物的内心。
正如余华所说“显示一个优秀作家内敛的功夫”。
情感的表达是本文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难点。
同时小说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与道德之间的纠结,也是非常值得学生思考和体会的地方。
一位母亲能够冲破道德的谴责,这种感情超越了时空,一个被人唾弃的小偷,在他的母亲那找到了尊严,只有漫无边际的母爱才能使她面对道德舆论的时候依然一如既往的表现自己的母爱。
神父在这位坚强隐忍的母亲面前也汗颜了,他的同情与关切也展示了普通人之间的悲悯情怀。
这种情感与道德的选择让人动容,也能够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针对的学生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欣赏小说的能力,并且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可以在老师的问题启发和提示下,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有效地对小说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虽然小说中情感的理解和感悟是小说阅读中的一个难点,但高二的学生也具备了攻克难关的能力了,所以基于这一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情感”上。
同时讲授本课的时间恰逢母亲节前,现在的学生对于情感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所欠缺,常常会忽视平凡生活中一些细小的情感表达,忽视在平静表面下所包含的浓郁的深情。
而这篇小说中的母亲确实这样的隐忍而伟大,学生通过阅读欣赏本文,把握母亲的形象,感悟母亲的情感,自己或多或少也会有所收获和启发。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既是知识的传授也是情感的启发。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
2.体会文章传达情感的方式,把握小说的内容与主题。
3理解细节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本文蕴涵的人道主义精神,感受伟大的母爱重难点重点体会文章传达情感的方式,把握小说的内容与主题理解细节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难点理解本文蕴涵的人道主义精神,感受伟大的母爱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体会文章传达情感的方式,把握小说的内容与主题。
高二语文《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高二语文《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礼拜二午睡时刻》中的背景与文化内涵;2.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与人物关系;3.能够运用相关的文学知识进行分析与解读;4.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对《礼拜二午睡时刻》的主题进行深入理解;2.掌握小说中的重要情节与人物形象。
三、教学内容1.《礼拜二午睡时刻》概述;2.人物关系与角色分析;3.情节展开与发展。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午睡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午睡对人体和心理的影响。
步骤二:讲解《礼拜二午睡时刻》概述1.介绍作者、作品背景与文化内涵;2.解读作品名称的寓意。
步骤三:人物关系与角色分析1.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关系;2.引导学生理解人物行为与心理的原因。
步骤四:情节展开与发展1.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与事件;2.分析情节发展的逻辑与关联。
步骤五:阅读与讨论1.学生独立阅读《礼拜二午睡时刻》;2.学生组织小组讨论作品中的重要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对作品的理解。
步骤六:文学知识与写作任务1.讲解与《礼拜二午睡时刻》相关的文学知识,如叙事手法、语言表达等;2.给学生布置与作品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读后感、自由创作等。
步骤七:总结与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点评;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礼拜二午睡时刻》小说文本;2.图片、视频等导入教学材料。
六、教学评估1.学生参与讨论的质量与积极度;2.学生写作成果的质量与创意。
七、拓展延伸1.邀请作家或文化名人进行讲座或交流活动;2.通过观看相关电影、纪录片等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针对高二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以《礼拜二午睡时刻》为文本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和拓展活动,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礼拜二午睡时刻》是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中“情感”话题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不同处理,考察小说的情感元素及其与作品内容、题旨的关系,了解现代小说的情感状况。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小说通过描写一位母亲带着女儿拜祭被打死的儿子的故事,呈现的是拉美这块土地和生存在上的贫穷者的苦难,流露的是作者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小说采用“节制胜于放纵”这一情感处理方式,达到了看似平静,地底下却是情感的熔岩崩突的效果。
《礼拜二午睡时刻》这篇小说由于情感上的特殊处理使得学生在理解外国小说主旨时还存在难度,许多学生读了几遍之后感觉还是不太懂。
所以要体会到作品中的情感以及认识到小说情感处理的方式还有比较大的困难。
在这一点上,还需要教师适当引导。
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把握小说的内容,体悟人物的情感,理解小说的主旨;②提高学生品评小说人物和情感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细节描写品析,体悟母亲的情感和神父的温情,进而领会小说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母亲的苦难,同情关怀生活中的弱者,激发悲悯情怀。
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从简洁的文字中体会理解母亲这个苦难者的情感,教学的难点在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即理解文章的主旨。
4 教学思路直接导入,亮出话题,明确本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概括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以主问题“从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体味母亲的内心世界”,感知母亲的情感,理解母亲的苦难及其母爱的伟大;通过小镇的人对母亲的态度和神父对母亲的情感变化,对比体悟神父温情的可贵;从对上述三者情感的体悟中理解文字背后作者的悲天悯人;最后,总结提升感悟。
5 教学设计5.1 导入。
一篇给人留下难以磨灭印象的小说,其情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体味《礼拜二午睡时刻》中的情感的魅力。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教案标题: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午睡的好处和重要性。
2. 掌握正确的午睡方法。
3. 培养形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午睡的好处和重要性。
2. 示范正确的午睡姿势和呼吸方法。
3. 介绍午睡的时间和时长。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午睡的好处和重要性,例如:午睡可以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改善记忆力、缓解疲劳等。
2. 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正确的午睡姿势和呼吸方法,例如:平躺在床上,用深呼吸的方式放松身体和大脑。
3. 示范(10分钟):教师示范正确的午睡姿势和呼吸方法,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4. 介绍午睡时间和时长(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午睡的最佳时间和时长,例如:最好在午饭后的30分钟内进行午睡,时长不宜超过30分钟。
5. 练习(15分钟):学生进行午睡练习,每人有10分钟的时间进行午睡。
6. 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讨论午睡的感受和体会,总结正确的午睡方法和习惯。
四、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午睡方法和习惯。
五、拓展延伸:1. 带领学生进行一段冥想或深度放松练习,增强休息和放松的效果。
2. 探究不同午睡时间或时长对身体和大脑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午睡的好处和重要性:- 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改善记忆力- 缓解疲劳正确的午睡方法:- 平躺在床上- 深呼吸放松身体和大脑午睡的时间和时长:- 最佳时间:午饭后的30分钟内- 时长不宜超过30分钟。
礼拜二午睡时刻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听力:学习有关午睡的英语表达,并能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内容2.口语:通过课堂练习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3.阅读:通过阅读学习有关午睡的文化背景和习俗4.写作:了解有关午睡的统计数据和科学研究,并就此展开讨论和写作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有关午睡的英语表达2.阅读并理解有关午睡的文化背景和习俗3.了解有关午睡的统计数据和科学研究,并就此展开讨论和写作三、教学过程1.导入1)询问学生是否喜欢午睡2)简单讲述有关午睡的文化背景和习俗2.听力1)朗读课文,学生根据语音节奏和脉络理解文章内容2)学生跟读课文,模仿语音和intonation3)老师播放听力录音,学生在课本上做完填空题4)学生互相检查答案,老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3.口语1)分成小组,进行有关午睡的角色扮演2)讲述自己的午睡经历,分享午睡的好处和坏处3)进行口语练习,如听说训练、汇报等4.阅读1)学生阅读课本上有关午睡的文章2)学生分组,讨论有关午睡的文化背景和习俗3)学生回答问题,展开讨论5.写作1)老师给出有关午睡的统计数据和科学研究2)鼓励学生就相关议题进行写作3)学生按照老师设置的要求,互相修改作文4)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点评四、结束语本节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有关午睡的英语表达,并了解有关午睡的文化背景、习俗、统计数据和科学研究,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随时随地注意保持好的作息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有关午睡的文化背景、习俗、统计数据和科学研究,以及午睡对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好处和坏处。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午睡成为了一种舒缓压力的方式,但同时也需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礼拜二午睡时刻》精品教学设计
《礼拜二午睡时刻》精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礼拜二午睡时刻的生活场景和习俗,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描述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情景。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午睡习俗,培养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介绍礼拜二午睡时刻的生活场景和习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难点:让学生能够用中文描述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情景,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图片或视频展示礼拜二午睡时刻的生活场景,相关词汇和句型的板书或PPT。
2.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教学板书、课本。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猜测图中人们在干什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学习新知识(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礼拜二午睡时刻的生活场景,向学生介绍相关的习俗和传统。
学生观看后,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讨论。
3.词汇学习(20分钟)教师逐个介绍礼拜二午睡时刻的相关词汇,如“午睡”、“睡觉”、“安静”、“窗户”等,让学生理解词义并进行朗读练习。
4.句型学习(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礼拜二午睡时刻的相关句型,如“在礼拜二的午睡时刻,人们在家里安静地睡觉”等,让学生掌握句型结构并进行模仿练习。
5.情景表达(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通过对话的方式描述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6.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午睡习俗,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传承,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七、总结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礼拜二午睡时刻的生活场景和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词汇和句型,并通过角色扮演和口语表达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新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教案:礼拜二午睡时刻
外国小说欣赏教案集《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教学设想很多人都领略过《百年孤独》中加西亚•马尔克斯异想天开,汪洋恣肆的放浪笔调,而这部短篇小说,则是“显示一个优秀作家内敛的功夫(余华语)”通过学习本文体会文章传达情感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
因此需设置多种朗读来品味理解本文蕴涵的人道主义精神,感受伟大的母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2.体会文章传达情感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3理解细节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分析母亲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本文蕴涵的人道主义精神,感受伟大的母爱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题旨2理解细节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传达情感的方式教学时间2课时组长签字年月日课前准备: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一)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记者。
生于马格达莱纳省阿拉卡塔卡镇。
据说,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父亲是非婚生子,因不愿袭用其父本姓马丁内斯,而改用其母姓加西亚。
父亲是个电报报务员兼顺势疗法医生。
他自小在外祖父家中长大。
外祖父当过上校军官,性格善良、倔强,思想比较激进;外祖母博古通今,善讲神话传说及鬼怪故事,这对作家日后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13岁时,他迁居首都波哥大,就读于教会学校。
18岁进国立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井加入自由党。
1948年,哥伦比亚发生内战,保守党与自由党互相残杀,全国大乱,马尔克斯中途辍学。
不久,他进入报界,任《观察家报》记者,同时从事文学创作。
1954年起,任该报驻欧洲记者。
1961年起,任古巴拉丁社记者。
1961年至1967年侨居墨西哥,从事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
197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称号,1972年获拉美文学最高奖——委内瑞拉加列戈斯文学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和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马尔克斯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审视人生和世界。
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礼拜二午睡时刻》课堂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其作品;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题。
2、能力目标:分析小说的细节描写,品味爱的情感。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应该拥有一种博大的爱:关注那些苦难中的同类,关怀和同情弱者。
教学重点: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不同处理。
教学难点:理解“悲悯”情感和分析小说手法中节制的力量。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传授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学中提升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问:读了这篇小说,说说你们的感觉?通过让学生谈预习后的读后感,提出阅读中产生的疑问:看不懂,母亲为什么叫她女儿不要哭?她儿子有没有偷?母亲怎么这么镇定?母亲为什么不号啕大哭呢?神父为什么会不安和脸红?镇上的人为什么围在这里……(带着疑问去学习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又使他们有较为明确的阅读目的。
)二、介绍作者及相关资料1、作者简介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授奖词为:他把渊博的、几乎是势不可当的叙事天才与清醒的、训练有素的、拥有广泛读者的语言艺术家的娴熟技巧结合起来。
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
据悉,马尔克斯已罹患老年痴呆症,今后可能无法再从事创作活动。
2、《百年孤独》的影响在《百年孤独》发表之前,马尔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坛之外并不广为人知。
《百年孤独》一面世即震惊拉丁美洲文坛及整个西班牙语世界,并很快被翻译为多种语言。
马尔克斯也一跃成为蜚声文坛的世界级作家。
《百年孤独》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马孔多镇(马尔克斯称威廉·福克纳为导师,显然深受其影响),描述了布恩蒂亚家族百年七代的兴衰、荣辱、爱恨、福祸,和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目标:1、领会小说的内容与题旨2、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节制处理3、了解马尔克斯和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教学重点与难点:母亲的形象把握,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节制处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小说的基本元素——情感开始说起。
情感与思想是小说乃至文学创作的终极目标,那么,情感在小说中具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许多经典作品能跨越时空,经久传诵不衰?不能不说是取决于思想情感的魅力。
小说《山羊兹拉特》向读者展示了一种超越了人畜之间界限的恒久和谐的情感,《礼》又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二、学生疑难探讨:在自读中你是否碰到了什么难题?三、自读材料补充:1、关于作者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生于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
1982年,他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评语:“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揉混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2、代表作品《百年孤独》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
3、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发轫于20世纪30年代,突出特点:“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其代表作品常通过塑造非凡超常的人物形象,描写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运用奇异多彩的表现手法,将现实与非现实融为一体,反映拉丁美洲的现实生活,使人获得一种极其强烈的既荒诞又真实的感觉。
4、其他作品1955年 - 《枯枝败叶(La hojarasca)》1961年 - 《没有人写信给上校(El coronel no tiene quien le escriba)》1962年–《格兰德大妈的葬礼(Los funerales de la Mamá Grande)》1962年 - 《恶时辰(La mala hora)》1967年 - 《百年孤独(Cien años de soledad)》1975年 - 《家长的没落(El otoño del patriarca)》1970年 - 《落难海员的故事(Relato de un náufrago)》1978年 - 《难以置信的悲惨故事——纯真的埃伦蒂拉和残忍的祖母(La increíble y triste historia de la cándida Eréndira y de su abuela desalmada)》1981年 - 《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Crónica de una muerte anunciada)》1985年 - 《霍乱时期的爱情(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l cólera)》1989年 - 《迷宫里的将军(El general en su laberinto)》1992年 - 《奇怪的朝圣者(Doce cuentos peregrinos)》1994年 - 《关于爱和其它恶魔(Del amor y otros demonios)》1996年 - 《绑架(Noticia de un secuestro)》二、初读小说,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叙述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女儿坐火车去拜祭误当“小偷”而被打死的儿子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定课题
人教版
外国小说鉴赏
《礼拜二午睡时刻》
教材分析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人教版高中课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的课文,之前的一篇是美国犹太裔小说家艾萨克·什维斯·辛格的《山羊兹拉特》。本单元根据小说的“情感”元素选编这两篇文章,中心话题是“情感”。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不同处理,考察小说的情感元素及其与作品内容、题旨的关系,了解现代小说的情感状况。在情感特点上,《山羊兹拉特》清淡自然,传达的是一种超越人畜界限的美丽情感,《礼拜二午睡时刻》悒郁压抑,传达的是伟大与执著的母爱与悲悯情感;在情感处理上,这两篇文章也各有侧重点,前者大多在张扬情感,后者表现出处处节制情感。
围绕目标达成的课堂检测为,这篇小说的题目“礼拜二午睡时刻”,表面上看,只是陈述了故事发生的一个主要时间段,对表现文中的人物形象似乎没有什么作用。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母亲,不如直接以“母亲”为题更能突出主题。你认为这一观点合适吗?说说理由。
学生甲:1.合适。题目“礼拜二午睡时刻”,除了点明了故事发生的一个主要时间段,很难再看出其他的信息,这对表现小说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没有任何帮助。如果以“母亲”为题,小说的主人公不言自明,读者阅读就有了明确的重点和方向,对小说主题的把握也不容易产生偏差。
教师:本文中,母亲这种坚韧内敛的表现打动别人了吗?
学生明确:打动了。神父和他的妹妹。体谅母亲,让等一会儿再走、最好从院子的门出去、借给阳伞等等。
教师:大家有没有想过,神父在社会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学生明确:神父代表着道德规范,代表着社会公理。
教师:神父被母亲打动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母爱的伟大。母爱是超越道德的爱;是超越世俗的爱;
目标二:理解并体会小说传达的超越道德、世俗、宗教的无所畏惧的母爱情感;
本题是上一题的升格要求,需要学生结合其他人物分析,深入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小说主旨的把握。
目标三:体会本单元要求情感处理之节制胜于放纵
此题属于单元要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小说中情感处理的理解,进而增强学生小说阅读能力。
围绕目标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阅读文本,通过圈点勾画的方式,找出关键词句,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流程三:体会小说传达的超越道德、世俗、宗教的无所畏惧的母爱情感
但是我们要知道,她是一个刚刚失去孩子的母亲啊,大家想一想一般失去孩子的母亲是怎样的形象?(ppt演示图片)
教师:由此可见,无论中外,无关年龄,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悲痛欲绝的脸,文中的母亲与之相比,是不是表现的太过冷静,难道她不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死不感到伤心吗?她的爱体现在哪里?又是如何表现的?
女:好。既然你说我无情我残酷我无理取闹,我就无情给你看残酷给你看无理取闹给你看!
男:看吧!还说你不无情不残酷不无理取闹,现在完全展现你无情残酷无理取闹的一面了吧!
对于道家,节制就是大道至简,大音希声;对于兵家而言,节制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对于儒家,节制就是儒家认为的君子之道:温良恭俭让。
拓宽学生的视野,不仅仅局限于本篇文章,更能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增强鉴赏评价文学乃至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重难点分析
1.理解并体会小说传达的超越道德、世俗、宗教的无所畏惧的母爱情感;
2.体会本单元要求情感处理之节制胜于放纵
拟定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目标设定解说
目标一:找出文中关于描写母亲形象的语段,勾勒出母亲的人物形象
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的人物形象,历来是小说阅读的重点。本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塑造人物的一般方法
神态描写:镇定安详;固执,执拗;不动神色;忍住悲痛,两眼直直地盯着;神色自如
2.明确母亲人物形象
学生小组讨论后明确: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身材矮小孱弱,形容憔悴,生活贫穷,但有着生命尊严,极为坚韧的人,其中对小女孩在火车上的安排(穿鞋、梳头、“往后就是渴死了,你也别喝水。尤其不许哭”),我们可以看出她倔强、好胜的一面;求见神父时的语言和神态(不动神色、忍住悲痛、两眼直直地盯着),则向我们展示出她的不屈和刚强;而当谈到自己的儿子时的自信以及在午睡时刻去墓地的决绝(他是个很好的人、把鲜花夺过来),也让人深深感动。
礼拜二午睡时刻
学科
核心
素养
1、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
2、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3、能将文学作品中对于情感处理的手法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升审美能力。
选定研究篇目
教材版本
男:我哪里无情!?哪里残酷!?哪里无理取闹!?
女:你哪里不无情!?哪里不残酷!?哪里不无理取闹!?
男:我就算再怎么无情再怎么残酷再怎么无理取闹,也不会比你更无情更残酷更无理取闹!
女:我会比你无情!?比你残酷!?比你无理取闹!?你才是我见过最无情最残酷最无理取闹的人!
男:哼!我绝对没你无情没你残酷没你无理取闹!
课堂实践反馈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哥伦比亚著名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是被许多作家最看好的作品,也是后来许多作家、评论家津津乐道的作品。但这并不是中学生看好的小说。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去体验小说中的情感,学生从不喜欢到喜欢,认识有了提高,精神得到充实,情感逐步完善。教学《礼拜二午睡时刻》,以“情感”作为核心内容,让学生贴切地体会到小说传达的不一般的母爱情感,领会小说节制情感的处理方式,最后是反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去处理情感。
动作描写: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擦干脸上的汗水,又用手抹去脸上的油污;
语言描写:把鞋穿上;梳梳头;你要是还有什么事,现在赶快做好!往后就是渴死了,你也别喝水。尤其不许哭;我有急事;火车三点半就要开了;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那时候,我每吃一口饭,都好像看到礼拜六晚上他们打我儿子的那个样子…….声调很平静;声音压得低低地
学生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充分理解了文本,可为后期解读作品打好基础。
流程二:勾勒人物形象
教师:小说三要素是小说的核心,这节课,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本文的中心人物—-母亲这一人物形象。请大家从文中找出描写母亲形象的句子,来说一下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1.找出文中描写母亲的句子
肖像描写:眼皮上青筋暴露,身材矮小孱弱,身上没有一点儿线条,穿的衣服像件法袍;一个漆皮剥落的皮包
是超越宗教的爱;是无所畏惧的爱;是无所不在的爱;表现出母性特有的光辉;
对于小说的主旨,不是按照传统认识的一种肤浅的概括,而是能够通过对比、联系实际等方法,探究更深层次的东西。培养学生的敢于想象、大胆创新的意识。
流程四:体会本单元要求情感处理之节制胜于放纵
教师:母亲这一形象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坚强、坚韧、冷静)那么母亲为什么没有像我们之前看到的图片中的母亲一样去表达自己的悲痛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①通过对比反衬来表现。家庭的极端贫困、天气的极其炎热、环境的极其恶劣、路途的极其遥远、周围人的极其冷漠嘲讽,这些都没能阻挡住母亲来到公墓看望儿子,这就有力地反衬出母爱的伟大。②通过正面描写来表现。给儿子带来鲜花,执拗地要求见神父,坦诚地承认自己是被打死的小偷卡洛斯·森特诺的母亲,给神父说自己的儿子是个好人,讲她儿子当拳击手时的感受,执意冒烈日到儿子的坟墓上去等。(2)最感人的地方是不怕众人的歧视,承认自己是被打死的小偷的母亲,且说自己的儿子是个好人。
2.不合适。标题“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意义在于揭示了小说故事情节发展过程和人物活动的时间,表现了母亲想避开众人给儿子上坟的那种未能免俗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小镇人思想上“午睡”的不满和批评,而且“午睡时刻”的寂静也为“情感抒发节制”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
本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小说三要素及主题联系在一起综合思考。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养成规范的答题方式。
学生分析
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能从小说要素“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和“结构”等方面对外国小说进行阅读欣赏。学生掌握一定阅读方法并阅读一定数量的外国小说之后,对外国小说产生比较浓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小说的另一要素“情感”。但是,《礼拜二午睡时刻》这篇小说由于情感上的特殊处理使得学生在理解外国小说主旨时还存在难度,许多学生读了几遍之后感觉还是不太懂。所以要体会到作品中的情感以及认识到小说情感处理的方式还有比较大的困难。在这一点上,还需要教师适当引导。
教学流程对核心素养目标的体现
流程一:复述故事情节
导语:上节课我们梳理了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现在我们简单概括一下,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一个贫穷的母亲带着女儿和鲜花,在一个礼拜二的午睡时刻,来到一个荒凉的小镇给儿子上坟--她的儿子因为在那个镇上偷东西被人打死,被匆匆埋葬在那里的公墓中。母亲从神父那里拿到公墓的钥匙,谢绝了神父要借给伞的好意,在小镇人的注视下平静地向墓地走去。
明确:因为她的孩子被人认为是一个小偷。如果母亲以一种悲痛万分,痛哭流涕的方式进入小镇,不仅不会捍卫孩子的名誉,反而可能受到人们的鄙视。母亲的坚韧与冷静,不怕众人的歧视,恰恰是对已死去的孩子最大的保护和爱。而这种冷静与坚韧也是我们本单元所学习的重点--情感的处理之节制胜于放纵(ppt显示)
节制是什么?节制是沉默的火山,静默中孕育着巨大的力量:节制是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海水掩盖着它伟岸的身躯。古井无波,静水流深。节制就是母亲直挺挺的腰,节制就是母亲固执的话,节制就是母亲直盯着的眼神,节制就是母亲生硬的动作,节制就是母亲那张平静的脸。采用内敛、节制的方式处理情感,有时比外向、放纵的方式更能打动人心。(大家联系生活,自己听到过的或看到过的这种节制与放纵的对比。)
(ppt显示)有一种人,已接近神的境界。因为他已无情。
有一种剑法,是没有人能够看得到的。因为曾经有幸目睹的人都已入土。
有一种寂寞,是无法描述的。因为它源自灵魂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