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内能和热量 教案 (7) (教科版 九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内能和热量内能》优秀教学案例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内能和热量内能》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以生动的语言、简洁的板书,系统地阐述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内能与热量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体验热传递过程,理解热传递的原理。
3.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比热容,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4.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讲解内能和热量在实际中的应用,如节能减排、热机效率等。
3.提醒学生做好课后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优秀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1.生活实例与科学的完美结合:本节课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如烧水、烧菜等,引导学生关注热量与内能的变化关系。这种结合使得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具体而有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实验与观察的互动体验:通过设计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热传递过程,理解热传递的原理。这种互动体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如“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水的比热容是否大于砂石的比热容”。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节能方案、评估热效率等。
(四)总结归纳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反思,总结实验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什么是内能?”,“内能与热量有什么关系?”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如“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水的比热容是否大于砂石的比热容”,激发学生的思考。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节能方案、评估热效率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九年级物理上册1.2内能和热量教案新版教科版20180611346-精选教育文档

九年级物理上册1.2内能和热量教案新版教科版20180611346-精选教育文档

1.2内能和热量学点 1 温度与热运动观察如图1-2-1所示的实验。

图1-2-1思考:问题1:温度表示物体的__冷热__程度。

物体的温度越高,扩散越__快__,说明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__剧烈__。

问题2: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__热运动__。

学点 2 物体的内能阅读教材P8第1、2、3段。

思考:问题1:物体内所有分子的__动能__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__势能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问题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__内能__。

问题3: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__越大__。

内能还和物体内部__分子的多少__、分子的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

问题4:根据内能的知识,分析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

①__d__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__水的质量最大、温度最高__。

②__a、b__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__a杯中水的温度高,b杯中水的质量大__。

学点 3 改变内能的方式(1)阅读教材P9第1段。

思考:问题1: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__热传递__和__做功__。

内能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直接传递叫__热传递__;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内能或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叫__做功__。

问题2: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__等效的__,但它们的本质不同。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能量的__转化__;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内能的__转移__。

问题3: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到暖和;用嘴对着双手“呵气”,手也会感到暖和。

前者是利用__做功__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__热传递__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2)阅读教材P9第1段、P11最后一段。

思考:问题1:在热传递过程中,__转移内能__的多少叫热量。

问题2:热量用字母__Q __表示,其单位是__焦耳__,简称:__焦__,符号是__J__。

问题3:请将下列“热”字的含义填入空内。

①今天天气很热的“热”指的是__温度__。

1.2《内能和热量》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

1.2《内能和热量》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

1.2《内能和热量》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2节《内能和热量》。

本节课主要介绍内能的概念、内能与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具体内容包括:1.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热量的概念: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3.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内能发生变化。

4.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能描述内能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热量的概念,能解释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3. 让学生了解内能与热量的关系,能分析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时内能的变化。

4. 让学生掌握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热量的关系、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热量的关系,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讨论冬天搓手取暖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热量和内能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内能的概念,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内能的含义。

讲解热量的概念,强调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

讲解内能与热量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时内能的变化。

讲解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两种方式的实质。

3. 例题讲解:讲解课本上的例题,让学生通过例题加深对内能、热量以及改变内能方式的理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内能的概念2. 热量的概念3.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4.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热传递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题(1)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内能和热量内能》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内能和热量内能》教学设计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天中温度变化对周围物体内能的影响,例如家中热水壶的温度变化、冰箱内食物的温度变化等。
-提交一份观察报告,描述温度变化对物体内能的具体影响。
-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3.分小组进行课题研究,选择一个与内能和热量相关的主题,如“太阳能的利用与转化”、“家用电器中的能量转化”等,进行深入探究。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巩固内能和热量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
-重点练习内能的计算题,以及热量传递的案例分析题。
-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发散性思维。
c.推荐相关书籍和网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5.教学拓展:
a.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热能发电站、研究太阳能利用等,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b.开展课题研究,鼓励学生针对内能和热量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c.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实验:将热水倒入透明玻璃杯中,观察杯中水的温度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热量是如何传递的。
2.教学策略:
a.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b.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c.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d.注重知识的应用,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教学评价:
a.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小测验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2内能和热量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2内能和热量

第2节内能和热量【仪器材料】蓝墨水、冷、热清水和烧杯一.教学目标要求1.知道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2.了解热量的概念;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演示实验或自主实验探究,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类比已经认识到的宏观能量(机械能),认识物体内的微观能量---内能---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

3.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内能是一种重要的能量形式。

4.用能量的观点认识燃料这一人类目前利用得最广泛、最重要的能源。

从能的转化角度认识燃料的燃烧过程。

5.通过实例认识做功过程、热传递过程都是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

三.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是:认识到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认识到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

本节的难点是:温度、内能、热量三个基本热学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学过程本节包括三个教学板块。

(1)温度与热运动。

突出温度的微观实质----反映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2)物体的内能。

强调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是能量的一种重要形式,改变和得用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3)燃烧:放出热量。

从能量观点认识燃料和燃烧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1)温度与热运动为了使学生感悟温度这一宏观可测量与微观世界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关系,应着意做好温度对扩散的影响这一对比演示实验。

为了使实验效果明显,需要冷热水的温差大一些。

要使学生首先明确:观察的是两杯水各滴入一滴蓝(红)墨水后两杯水呈现均匀蓝(红)色的过程。

哪杯水先变得均匀,说明哪杯水扩散得快。

这个实验一般在2~3min内即可完成,实验中要适时组织讨论交流。

墨水在冷水和热水中扩散的快慢不同,说明扩散的快慢跟温度有关。

既然扩散现象是分子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那么扩散进行得快,则是由于分子运动得快;扩散进行得慢,则是由于分子运动得慢。

实验中,热水温度高,扩散进行得快,说明温度高时分子运动得快;冷水温度低,扩散进行得慢,说明温度低时分子运动得慢。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2内能和热量教案(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2内能和热量教案(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2内能和热量教案(新版)教科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பைடு நூலக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2内能和热量教案(新版)教科版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的第二个知识点“内能和热量”。具体内容包括:
5.学生可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内能与热量的科普文章或研究报告。
6.学生可利用课后时间,参与内能与热量相关的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2.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数学计算等方法分析内能和热量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内能和热量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科学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1.内能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的计算:引导学生利用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计算公式,计算简单物体的内能。
3.热量的传递:介绍热量在物体间的传递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热量传递的条件。
4.热量公式:讲解热量公式Q=cmΔt,使学生掌握热量计算的方法。
2.讨论法:在讲解内能的计算方法和热量公式的应用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在讲解分子动理论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如分子运动实验,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内能的关系。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内能和热量--内能》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内能和热量--内能》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内能和热量内能》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内能和热量内能》。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单位、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和改变方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单位、内能的改变方式。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玻璃球、铁块。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内能现象,如烧水、做饭等,引导学生关注内能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介绍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讲解内能的单位:焦耳(J)。

(3)阐述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内能的改变方式,如物体受热膨胀、物体被压缩等。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内能的改变现象,如热水降温、冰块融化等。

5.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讲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强调内能是物体内部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外部能量。

6. 作业布置:(1)请解释内能的概念及其单位。

(2)举例说明内能的改变方式。

(3)阐述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六、板书设计: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单位:焦耳(J)。

3.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热传递。

4.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能量,机械能是物体外部能量。

七、作业设计:1. 解释内能的概念及其单位。

答案: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单位是焦耳(J)。

2. 举例说明内能的改变方式。

答案:内能的改变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例如,物体受热膨胀、物体被压缩等。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内能和热量》教案 (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内能和热量》教案 (新版)教科版

《内能和热量》【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3、了解热量概念、符号、单位知道燃料热值的概念及单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掌握使用方法;2、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3、通过信息处理认识燃料热值的含义,了解常用燃料的热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摩擦盛有乙醚的铁管的实验。

【教学难点】气体压缩做功,电锯锯木头,拖拉机打火、行驶。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热水、冷水、烧杯、红墨水、压缩空气引火器一、新课引入:思考往暖水瓶倒开水,盖上瓶塞,有时瓶塞会弹起,推动塞子的能量来自哪里?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那么分子的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是否也具有动能?拉伸和压缩的弹簧由于发生形变而具有势能,那么物体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也具有势能?二、新课讲解:(一)温度与热运动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表明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温度反映了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

2、热运动物体内部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

(二)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单位焦耳(J)。

内能是存储在物体内部的能量分子动能温度是分子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但并不是所有分子动能都增大,个别分子动能还有可能减小.分子势能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的一种能量,与分子间距离有关,整体上表现出与物体体积有关.例1、相同质量的0℃水与0℃的冰相比较()A、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相等B、水的分子势能比冰的分子势能大C、水的分子势能比冰的分子势能小D、水的内能比冰的内能多答案:ABD(评析:质量相同的水和冰,它们的分子个数相等;温度相等,所以分子平均动能相等,因此它们总的分子动能相等.由水结成冰,需要释放能量,所以相同质量、温度的水比冰内能多,由于它们总的分子动能相等,所以水比冰的分子势能大.本题很容易误认为水结成冰,体积增大,所以内能增大.)机械能与内能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同一物体,机械能是由其宏观运动速度和相对高度决定的,而内能是由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和聚集状态决定.例如放在桌面上静止的木块温度升高,其机械能不变,而内能发生了改变.例2:下面有关机械能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也大。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2内能和热量优秀教学案例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2内能和热量优秀教学案例
4.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探讨内能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什么是内能?内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影响内能的因素。
3.引导学生围绕实验结果展开讨论,探讨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具体关系。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设计热传递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热量传递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影响内能的因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综合运用讲授法、提问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内能和热量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提出问题:“热量是如何传递的?有哪些传递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热量传递的原理。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实例,探讨内能和热量的相关知识。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完成讨论任务。
3.组织小组汇报,让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实例,探讨内能和热量的相关知识。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2 内能和热量 教案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2 内能和热量 教案
课题
2.内能与热量
教案设计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执教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知道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4).能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
(5).知道热量及热值的概念、单位并能掌握有关热值的计算。
1、(1)演示实验:压缩空气引火实验。出示压缩空气引火器,简单介绍它的构造。取绿豆粒大小的一块干燥硝化棉,用镊子把棉花拉得疏松一些,放入玻璃筒底。将活塞涂上少许蓖麻油(起润滑和密封作用),放入玻璃筒的上口。此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筒内的棉花。迅速地压下活塞,可看到硝化棉燃烧发出的火光。
(2)分析现象:组织学生议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起棉花燃烧。
同学们所举的事例都是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做功能不能使物体的内能减小呢?
2.物体对外做功时,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1)演示实验:气体膨胀温度降低的实验。
课前在用橡皮塞塞住瓶口的烧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实验时告诉学生,由于水的蒸发,瓶内存在水蒸气。由于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瓶塞跳起时容器中有什么现象。
2、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
3.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______从____物体转移到____物体的过程。
4、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0 ℃的冰块的内能为零
B.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多

2017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2 内能和热量 教案

2017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2 内能和热量 教案

2017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2 内能和热量教案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单位:焦耳(J)。

3. 热量的概念: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量。

4.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5.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2. 掌握热量的概念,了解热传递的条件。

3. 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内能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单位和影响因素;热量的概念和热传递的条件。

难点:内能与热量之间的联系;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内能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内能和热量的实际例子,如烧水时水温升高,询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的单位:焦耳(J)。

(3)热量的概念: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量。

(4)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5)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例题讲解:举例解释内能和热量的概念,如烧水时,水温升高,内能增加;把热水倒进冷水中,热量从热水传递到冷水中。

4. 随堂练习:(1)填空题: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____。

(2)选择题: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内能单位?A. 千瓦时(kW·h)B. 焦耳(J)C. 牛顿(N)5. 知识巩固: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内能:概念、单位、影响因素。

2. 热量:概念、热传递条件。

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热传递。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____。

1.2内能和热量(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教科版)

1.2内能和热量(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教科版)

教案:1.2 内能和热量学年:20232024学年学期:九年级上学期教材:物理(教科版)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介绍内能的定义,内能与物体分子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

2. 热量的概念:解释热量的含义,热量是能量的一种传递方式,表示能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

3. 内能的改变:讲解内能的增加和减少,包括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

4. 热量传递的规律:介绍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规律,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5. 热量计算公式:学习热量计算公式Q=cmΔt,其中Q表示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能够解释内能的含义及其与物体分子运动的关系。

2. 掌握热量的定义,了解热量是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

3. 学会计算热量,能够运用热量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4. 能够分析热量传递的规律,解释热量如何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验观察热量传递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热量计算公式的运用,热量传递规律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热量传递的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水瓶、热水、冰块、温度计、实验器材一套。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热水瓶,让学生观察热水瓶内水的温度变化,引发学生对内能和热量的思考。

2. 内能的概念:讲解内能的定义,用具体例子解释内能与物体分子运动的关系。

3. 热量的概念:解释热量的含义,通过实验观察热量传递的现象,让学生理解热量是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

4. 内能的改变:讲解内能的增加和减少,通过实验演示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对内能的影响。

5. 热量传递的规律:介绍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规律,通过实验观察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6. 热量计算公式:学习热量计算公式Q=cmΔt,通过例题讲解公式的运用。

2019年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2内能和热量

2019年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2内能和热量

2019年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2 内能和热量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有着丰富的经验。

在本次课程中,我将以《我的家庭》为主题,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小朋友们了解和熟悉自己的家庭,培养他们的亲情和家庭观念。

一、设计意图本次课程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小朋友们了解和熟悉自己的家庭,培养他们的亲情和家庭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小朋友们能够通过自我表达和互动交流,了解家庭的组成和亲情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让小朋友们能够了解家庭的组成,熟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培养亲情和家庭观念,提高自我表达和互动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小朋友们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是让小朋友们能够通过自我表达和互动交流,了解家庭的组成和亲情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家庭角色扮演卡、家庭图片、亲情树等,学具包括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播放家庭视频,让小朋友们了解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

2. 家庭角色扮演:让小朋友们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家庭角色扮演,通过扮演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让小朋友们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3. 家庭图片分享:让小朋友们带来家庭照片,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家庭,让小朋友们了解不同家庭的特点和亲情的重要性。

4. 亲情树制作:让小朋友们用彩纸和剪刀制作亲情树,通过制作过程,让小朋友们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培养亲情和家庭观念。

5. 自我表达:让小朋友们用画笔和彩纸表达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通过自我表达,提高小朋友们的自我表达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难点是让小朋友们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活动的重点是让小朋友们能够通过自我表达和互动交流,了解家庭的组成和亲情的意义。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小朋友们是否掌握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能够通过自我表达和互动交流,了解家庭的组成和亲情的意义。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 内能与热量 学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 内能与热量  学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2 内能与热量学案单县实验中学初三物理学案第一章第二节内能和热量主备人:鹿时魁审核人:初三物理组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3.知道人类改变和利用内能的两种方式。

4.了解热量概念5.通过对比演示或自主实验探究,知道物体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课前学习一、复习回顾1.温度表示物体的。

2.分子动理论:物体是由大量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分子间存在着。

完成)二、尝试学习(看书P6—81.通过做P6图书馆1-2-2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什么叫热运动?2.叫物体的内能,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怎样?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和,你(依据是什么?)进一步分析得出:内能是储存在物体内部的能量,一切物体都有,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越,分子动能越,内能也越。

[及时练习2]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0o C的冰块内能为零 B.温度低的物体一定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小C.运动的物体一定比静止的物体内能大 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2.改变内能的方式交流讨论:怎样让笔杆热起?、等等。

归纳总结:改变内能的方式有:、。

交流讨论:看书P8图1-2-7,分别是怎样改变和利用物体的内能?[及时练习3]下例事例分别是用什么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飞船返回舱和大气剧烈摩擦,把烧烛层“烧”得通红。

②通过炼钢炉加热,使铁熔化。

③在古代,人类学会了钻木取火。

补充实验:压缩空气做功:观察教师演示,分析可知,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温度。

即: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温度。

补充实验:气体对外做功:观察教师演示,分析可知:雾是由于瓶内的空气推动活塞做功时,内能,温度,使水蒸气成小水滴而形成的;由此可得出: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温度。

三、热量的定义:。

热量的单位:。

[及时练习4]内能和热量的区别和联系?当堂检测1.将一壶水置于炉火上加热,水的温度会升高,它的内能将,这是通过的方法改变水的内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列举事例说明热传递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概括热传递共同特点:
(1)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直到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
(2)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
(3)归纳:热传递现象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即是内能的转移)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
冷水
一、温度与运动
1、演示实验:
实验表明什么(教师作适当启发)。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
2、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
二、物体的内能
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分子种类、数量、结构、、状态
3.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______从____物体转移到____物体的过程。
4、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冰块的内能为零
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多
C.物体的温度降低,则物体的内能减少
D.体积大的物体的内能一定比体积小的物体内能
5、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教案
课题
第一章第二节内能与热量
教案设计
九年级物理备课组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执教
吴成渝陈安治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知道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4).能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
(5).知道热量及热值的概念、单位并能掌握有关热值的计算。
A.跟物体的温度有关B.跟物体做机械运动的速度有关C.跟物体内含有的热量有关D.跟物体做机械运动时上升的高度有关
6、完全燃烧50千克焦炭,能够放出多少焦耳的热量?
三、讲评预习作业(略)
独立思考
积极发言
引入
新课
1.机械能分哪些?
2.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3.扩散现象表明了什么?
认真思考






热水
温水
3.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例子:锯条温度上升了)
4.热量的单位:焦(j)
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可用物体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来量度。热量和功都可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单位也应该相同,都是焦耳
(2)分析现象:组织学生议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起棉花燃烧。
(3)生活事例:实际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也遇到过。例如,在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打气筒也会变热,这也是由于压缩空气的缘故。用其他的方法对物体做功,也能使物体内能增加,摩擦生热就是一个例子。让学生解释课本图2-9、图2-11的事例,并列举其他事例。
重点
内能的概念和其与温度的关系,改变内能的方式,热值的概念
难点
内能,物体的内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能;
用做功和内能改水、红墨水等。压缩空气引火器,机械能转化热能演示器,无色玻璃瓶,橡胶瓶塞,打气筒等多媒体播放设备、课件等




本节教材探究温度对扩散现象的影响实验进入,然后提出热运动的概念,在讲述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及改变内能的方式,再介绍热量的概念及内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最后介绍热值的概念。我认为老师可以补充介绍关于热值的有关计算,在此过程中强调一下热量的单位与能量的单位是一致的,因为热量事实上就是被转移的那部分内能。关于温度的概念在八年级已经给学生讲述过,此处主要运用复习手段即行。
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让学生讨论,并归纳回答,教师作启发诱导)
——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是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三、改变内能大小的方式
(一)做功改变内能:
1、(1)演示实验:压缩空气引火实验。出示压缩空气引火器,简单介绍它的构造。取绿豆粒大小的一块干燥硝化棉,用镊子把棉花拉得疏松一些,放入玻璃筒底。将活塞涂上少许蓖麻油(起润滑和密封作用),放入玻璃筒的上口。此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筒内的棉花。迅速地压下活塞,可看到硝化棉燃烧发出的火光。
(4)归纳学生所举事例,得出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就会增大。
同学们所举的事例都是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做功能不能使物体的内能减小呢?
2.物体对外做功时,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1)演示实验:气体膨胀温度降低的实验。
课前在用橡皮塞塞住瓶口的烧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实验时告诉学生,由于水的蒸发,瓶内存在水蒸气。由于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瓶塞跳起时容器中有什么现象。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之间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
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3)体会透过众多的物理现象分析和归纳出本质的认识论的观点。
(4)体会物理就在身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展示本堂教学目标:
二、预习作业:
1、内能是指物体内部_______做______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____的总和。因为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并且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运动,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和____,因此可以肯定,一切物体都具有____。
2、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
(2)分析现象:瓶塞跳起是水蒸汽对瓶塞做功,那么水蒸气的内能就减小,温度就降低,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有雾的产生。
3.内能的改变可用做功来量度。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是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4.小结: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