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语文第课《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 北京课改版
看看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
《看看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方案一一课时。
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2.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
3.搜集有关地球及其能源的开发利用的资料,以便了解科学的飞速发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激励学生对未来的探索。
教学重难点把握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了解又有多少呢?展示搜集的有关地球及其能源的开发利用的资料和图片,激发学生读课文的欲望。
二 分析课文1.请学生读课文,并思考:从文中你了解到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2.提问:地球由哪几部分组成?课文主要介绍的是哪部分?明确:地球由气圈、水圈、石圈组成。
主要介绍了主体石圈。
3.提问: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明确:课文从石圈的位置、性质、形成以及人类对石圈的探索及开发利用等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
文章先由地球的气圈、水圈引出课文的说明对象——石圈,接着介绍石圈的位置、性质及形成;由石圈的形成,引出人们从古到今对石圈的最上层的开发利用由此又引出如何解决石圈最上层可利用的各种矿物质资源日渐减少的问题;由解决的办法又引出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由此又引出如何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由此又引出要揭开有关地球起源之谜,最后,展望开发利用其他天体的美好前景。
4.提问: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又该怎样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怎样才能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明确:作者认为要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资源日渐减少的问题有两种办法:(1)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和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合作者们共同努力,往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资源。
(2)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物质和动力来源,热就是便于利用的动力根源。
作者认为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的办法是:(1)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对地球的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9统筹方法
10奇妙的克隆
11向沙漠进军
12看看我们的地球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了解事理说明文的一般特点。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理解常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体会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统筹方法
教学目标:
1、懂得什幺是事理说明文。
2、理解统筹方法的一般原理及其应用价值。
3、了解本文通俗易懂的说明语言。
4、掌握本文运用下定义、举例子、列图表、做比较的说明方法。
5、能运用统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了解什幺是事理说明文及其一般特点。
2、掌握本文下定义、举例子、列图表、做比较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说明方法的合理运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
《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
《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况,如地球的大小、形状、构造等。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生态系统等。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片、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运用地图、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相关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地球概述1. 地球的大小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半径、表面积、平均海拔等基本数据。
2. 地球的形状让学生掌握地球的椭球形状,并通过模型演示地球的形状。
3. 地球的构造介绍地球的地壳、地幔、地核等组成部分,并讲解各层的特点。
第二章:地球气候1. 气候类型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2. 气候的形成因素讲解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 气候变化与人类生活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等。
第三章:地球地形1. 地形的分类介绍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基本地形类型。
2.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地形对农业、城市规划、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3. 地形的变化讲解地壳运动、流水侵蚀等地形变化的原因。
第四章:地球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及其功能。
2. 生态系统的类型介绍森林、草原、湿地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3. 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如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
第五章:地球资源与开发1. 地球资源概述让学生了解地球资源的种类,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2. 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讲解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重要性,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
3. 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使学生认识到资源保护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新北京课改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第12课《看看我们的地球课件》(31张PPT)
2、举例子: 比如,能够分裂并大量放热的放射性矿物,如 铀、钍等类,我们已经能够利用,例如用来 开动机器、促进庄稼生长、治疗难治的疾病 等等。”运用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最近几十 年来,从石圈中不断发现了各种具有新的用 途的原料。
3、列数字: 在这层下面,就是有些地方是由岩石组成造成 的大陆,大致占地球总面积的十分之三,也 就是石圈的表面。其余的十分之七都是海洋, 称为水圈。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加增高, 大约每下降33米,温度就升高摄氏一度
怎样才能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 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1)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对地球的 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 (2)发射火箭到其他天体和通过远距离自 动控制仪器的记录等,得到有关那个天体 内部结构的资料来进行比较研究,间接地 了解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二·互助探究
找出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 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字仲揆,湖北 黄岗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 亥革命。于本世纪20年代创立了地 质力学,为地质理论作出了巨大贡 献。他运用力学观点来研究地壳运 动现象,将各种构造形迹看作地应 力活动的结果,建立了“构造体系” 这一地质力学的基本概念,为探索 地质自然现象提供了新方法,为研 究地壳运动规律开辟了新途径,开 创了地质科学的新局面,在国际上 享有崇高声誉。
分析课文(第6——13段)内容。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 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质资源日 益减少的问题?
作者认为要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资 源日渐减少的问题有两种办法: (1)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 矿和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合作者们共同努 力,往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 (2)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物质和动力来 源,热就是便于利用的动力根源。
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
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特征;2.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3.理解地球的气候和环境变化;4.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行动。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构造和特征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的内部结构;3.地球的表面特征。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1.地球的自转运动;2.地球的公转运动;3.地球的日照和季节变化。
3. 地球的气候和环境变化1.地球的气候类型和分布;2.地球的气候变化和原因;3.地球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
4. 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行动1.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感受;2.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意义和方法;3.学生制定个人环保计划。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特征、自转和公转运动、气候和环境变化等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和变化规律。
2.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日照和季节变化等现象,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班级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交流对地球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行动。
四、教学过程1. 地球的基本构造和特征1.讲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介绍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和平均半径等基本参数;2.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介绍地球的地核、地幔和地壳等层次结构;3.讲解地球的表面特征,介绍地球的陆地、海洋和大气等基本特征。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1.实验观察地球的自转运动,让学生通过旋转地球仪等实验器材,观察地球的自转运动;2.实验观察地球的公转运动,让学生通过模拟太阳系等实验器材,观察地球的公转运动;3.讲解地球的日照和季节变化,介绍地球公转轨道和倾斜角度等因素对日照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3. 地球的气候和环境变化1.讲解地球的气候类型和分布,介绍热带、温带和寒带等气候类型和分布规律;2.讲解地球的气候变化和原因,介绍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原因和影响;3.讲解地球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介绍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
《看看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部编版
《看看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部编版XXX《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1.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2.研讨本文的说明方法。
3.搜集有关地球及其能源的开发利用的资料,以便了解科学的飞速发展,激励学生努力研究,激励学生对未来的探索。
教学重点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教学难点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教学课类型自读课教学方法提示简评法主要教具电脑、电视学法指导阅读讨论法板书设计气圈看看水圈我们石圈:位置的性质地形成球探索开发课后反思时间阶段目标1.补充、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读课文的欲望。
2.了解课文内容。
3.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4.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5.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6.理解运用多种申明办法申明事理。
教学内容1.导入:(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了解又有多少呢?(2)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有关知识,就清仔细阅读地质学家XXX先生的《看看我们的地球》一文。
2.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并思考:从文中你了解到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3.提示:地球有哪些部分组成?课文主要介绍的是哪部分?明确:地球有气圈、水圈、石圈组成。
主要介绍了主体石圈。
4.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明确:课文从石圈的位置、性质、形成以及人类对石圈的探索及开辟利用等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
文章先由地球的气圈、水圈引出课文的申明工具——石圈,接着介绍石圈的位置、性质及形成;有石圈的形成,引出人们从古到今对石圈的最上层的开辟利用;由此又引出若何解决石圈最上层可利用的各种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由解决的办法又引出对地热资源的开辟利用;由此又引出若何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由此又引出要揭开有关地球起源之谜,最后,展望开辟利用其他天体的美好前景。
5.考虑:作者认为我们应当如何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又该如何开辟利用地热资源?如何才能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明确:作者认为要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资源日渐减少的问题有两种办法:(1)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和各种新技术部分的协作者们共同努力,往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
看看我们的地球导读课教案
看看我们的地球导读课教案主题:《看看我们的地球》导读课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掌握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关系,并认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一、课前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视频、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自己了解地球的基本形态和组成,激发对地球的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40分钟)1. 地球的基本情况(10分钟)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是太阳系中第三颗行星。
它的直径约为12800公里,质量为5.98×10²⁴千克。
地球有一个天然的卫星——月球。
地球表面分为陆地和海洋,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占71%。
2. 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关系(20分钟)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是指地球上的生命体系与非生命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气候变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现象导致的,这些变化将影响地球的生态环境。
气候变化对地球上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气候变暖加剧了洪水、干旱、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灾害,对植物和动物的生存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3. 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10分钟)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保护地球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三、课堂练习(10分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分析气候变化对地球环境造成的影响,并讨论保护地球环境的措施。
四、作业布置(5分钟)作业: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就如何保护地球环境写一篇300字的短文。
五、总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地球的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提高了环保意识。
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
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1115
一、教学基本情况
二、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4.教师小结面环节做好铺垫。
(资源
匮乏,不断提升自己完善
自己才能更好地爱护地
球)
(3)展示矿藏石油资源
图片,并讲述现如今资源
匮乏的问题,引导学生来
叙述如何保护地球(教学
难点)
(4)展示低碳环保的新
能源汽车图片,结合汽修
专业来引导学生应该努
力学习,提升自己专业技
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才能更好的利用石圈上
的资源来保护地球。
同学们,石圈上的资源是
有限的,社会需要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努
力学习完善自己,都应该
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术业有专攻个,发挥自身
的专业特长,我们才能够
更好地探索石圈更多的
原料,才能研发出更多新
的能源物质来代替石圈
上日益减少的原料,最大
限度的利用石圈的资源
来造福人类社会。
共同创
造美好的生活,共筑美丽
的中国,美丽的地球。
2.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
物质和动力来源,热
就是便于利用的根源
(3)解决问题
生答:
植树造林、爱护动物、低
碳生活、垃圾分类。
总结回顾,加强
学生对本节课
知识的理解,引
导树立爱护地
球意识,并且明
白提升自身的
重要性。
三、板书设计
看看我们的地球
李四光
资源日益减少
四、教学效果反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1)北京课改版
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这两段文字选自________的《________》。
2.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黄发垂髫()3.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2)落英缤纷缤纷:(3)复前行,欲穷其林复:穷:(4)初极狭,才通人初:才:(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俨然:(6)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外人: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二、课外阅读题下面是从陶渊明《桃花源诗》中节录的诗句,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③。
路荒暖交通④,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⑤,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和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注释:①肆:致力。
②艺:种植。
③靡:没有。
④暖:遮蔽。
⑤俎豆:祭器。
)1.这些诗句和《桃花源记》中哪些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2.这些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景?三、作文假如在21世纪的今天,一位桃花源中的人猛然来到外面的世界,面对今天的人类富足而幸福人生,他将会怎样?请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练习题答案及点拨一、所考知识点:1.文学常识,生字注音 2.实词的翻译 3.译句。
点拨:要熟记文学常识,牢固掌握文释。
答案:1.陶渊明《桃花源记》 2.hu^ y3n qi1n m^ ti2o3.(1)沿着(2)繁多交杂的样子(3)又走到……的尽头(4)刚,仅(5)整齐的样子(6)桃花源以外的世人4.(1)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其中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缤纷。
《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
《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和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并理解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使学生了解地球上的大洲、大洋、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地球的意识。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地球的面貌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 地壳、地幔、地核的结构3. 地球的磁场第二课时: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自转2. 地球的公转3.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第三课时:地球上的大洲1. 亚洲2. 欧洲3. 非洲4. 北美洲5. 南美洲6. 大洋洲7. 南极洲第四课时:地球上的大洋1. 太平洋2. 大西洋3. 印度洋4. 南极洋5. 北冰洋第五课时:地球上的山脉和河流1.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2.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3. 亚洲的河流和山脉4. 欧洲的河流和山脉5. 非洲的河流和山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基本面貌、地球的运动、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
2. 教学难点:地球的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世界主要山脉和河流的分布。
1. 观察法:观察地球仪和地图,了解地球的形状、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2. 讨论法:小组讨论地球的运动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 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世界主要山脉和河流的分布。
五、教学准备:1. 地球仪、地图、教学课件。
2. 学生分组,准备讨论和探究活动。
六、教学内容:第六课时:地球上的气候和自然环境1. 气候类型的分布2.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 地球上的自然环境第七课时:地球上的人类文明1. 古代文明2. 中世纪文明3. 近现代文明4. 地球上的宗教和文化第八课时:地球的资源与环境保护1.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2. 资源的开采与利用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4.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地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
《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况,如地球的大小、形状、地理位置等;(2)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利用地图,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2)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地理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球的基本概况;(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及产生的地理现象;(3)地图的阅读与运用。
2. 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2)地球形状的认识;(3)地图的绘制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地球仪、地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型;2. 教学素材:相关图片、视频;3. 课堂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理位置;(2)提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什么?它们有什么意义?2. 教学新课:(1)讲解地球的基本概况,如地球的大小、形状、地理位置等;(2)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3)运用地图,让学生掌握读图、用图的方法。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互相交流答案,讨论解题过程。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地球的基本概况、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及地图的阅读与运用;(2)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地球仪,标注出地球的基本概况;2. 观察周围的环境,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在生活中的体现;3. 收集有关地图的资料,了解地图的发展历程。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态过程,增强直观感受;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4.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 北京课改版
《看看我们的地球》教学目标1.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2.研讨本文的说明方法。
3.搜集有关地球及其能源的开发利用的资料,以便了解科学的飞速发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激励学生对未来的探索。
教学重点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教学难点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教学课类型自读课教学方法提示简评法主要教具电脑、电视学法指导阅读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了解又有多少呢?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有关知识,就清仔细阅读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的《看看我们的地球》一文。
2.作者介绍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
字仲揆,湖北黄岗人。
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
于本世纪20年代创立了地质力学,为地质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运用力学观点来研究地壳运动现象,将各种构造形迹看作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建立了“构造体系”这一地质力学的基本概念,为探索地质自然现象提供了新方法,为研究地壳运动规律开辟了新途径,开创了地质科学的新局面,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
他的理论为我国石油勘探作出巨大贡献。
例如他运用地质力学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地质构造特点,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三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从理论上否定了“中国贫油”论。
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的相继发现证实了他的科学预见。
在地震地质工作方面,他强调在研究地质构造活动性的基础上,观察地应力的变化,为实现地震预报指出了方向。
李四光曾留学日本、英国,曾前往法国、德国和瑞士等地考察。
1949年以前曾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等职。
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古生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地质部部长等职,并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李四光长期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在鉴定古生物蜒科化石、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和创立地质力学诸多方面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
《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况,如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等;(2)使学生掌握地球上的重要地理概念,如经纬度、时区、半球等;(3)培养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模型,让学生感知地球的形状;(2)利用地图和地球仪,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和理解地理信息;(3)运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地球的意识;(2)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3)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第1课:地球的形状1. 让学生观察地球模型,了解地球的球形;2. 讲解地球的赤道、南北极等基本概念;3.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的真实面貌。
第2课:地球的大小1. 介绍地球的直径、半径等尺寸;2. 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积、平均海拔等数据;3. 分析地球大小的意义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3课:地球的构造1. 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如地壳、地幔、地核等;2. 介绍地壳板块构造理论;3. 探讨地球构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4课:地球的运动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 讲解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3. 分析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5课:地球上的重要地理概念1. 介绍经纬度、时区、半球等地理概念;2. 讲解经纬网的作用和如何使用经纬网;3. 引导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位置。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地球模型,加深对地球形状的认识;2. 讲解法:结合地图和地球仪,讲解地球的大小、构造和运动;3. 实践活动法:分组进行地球模型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4.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地球形状、大小、构造和运动等知识的掌握;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4. 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地球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
《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况,如地球的大小、形状、地理位置等;(2)使学生掌握地球上的重要地理概念,如纬度、经度、时区等;(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利用互联网和图书资源,学会搜集和处理地理信息;(3)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3)树立学生正确的地理观念,增进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地球概述1. 地球的大小与形状2. 地球的位置与结构3. 地球的运动第二章:地理坐标与导航1. 经纬网的构成与作用2. 经纬度的计算与应用3. 导航技术与方法第三章:世界时区与分区1. 时区的划分与标准2. 世界分区及其特征3. 我国地理位置与分区第四章:地图的阅读与制作1. 地图的种类与作用2. 地图的阅读方法3. 地图的制作技巧第五章:地理信息系统(GIS)1. GIS的概念与发展2. GIS的应用领域3. GIS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三、教学资源1. 地球仪、地图、教科书;2. 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3. 互联网资源、图书资料。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2. 地图绘制、GIS应用实践;3. 学生地理知识测试。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直观教学,利用地球仪、地图等教具,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2.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3.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 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会学生搜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方法;5. 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六、教学时间1. 第一章:地球概述(2课时)2. 第二章:地理坐标与导航(2课时)3. 第三章:世界时区与分区(2课时)4. 第四章:地图的阅读与制作(2课时)5. 第五章:地理信息系统(GIS)(2课时)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理坐标、世界时区与分区等知识;2. 演示法:展示地球仪、地图,操作GIS软件,让学生直观了解地理信息;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4. 实践活动法:动手绘制地图、制作GIS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
《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1.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2.研讨本文的说明方法。
3.搜集有关地球及其能源的开发利用的资料,以便了解科学的飞速发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激励学生对未来的探索。
教学重点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教学难点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教学课类型自读课教学方法提示简评法主要教具电脑、电视学法指导阅读讨论法板书设计气圈看看水圈我们石圈:位置的性质地形成球探索开发课后反思时间阶段目标1.补充、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读课文的欲望。
2.了解课文内容。
3.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4.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5.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6.理解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理。
教学内容1.导入:(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了解又有多少呢?(2)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有关知识,就清仔细阅读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的《看看我们的地球》一文。
2.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并思考:从文中你了解到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3.提示:地球有哪些部分组成?课文主要介绍的是哪部分?明确:地球有气圈、水圈、石圈组成。
主要介绍了主体石圈。
4.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明确:课文从石圈的位置、性质、形成以及人类对石圈的探索及开发利用等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
文章先由地球的气圈、水圈引出课文的说明对象——石圈,接着介绍石圈的位置、性质及形成;有石圈的形成,引出人们从古到今对石圈的最上层的开发利用;由此又引出如何解决石圈最上层可利用的各种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由解决的办法又引出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由此又引出如何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由此又引出要揭开有关地球起源之谜,最后,展望开发利用其他天体的美好前景。
5.思考: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又该怎样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怎样才能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明确:作者认为要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资源日渐减少的问题有两种办法:(1)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和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合作者们共同努力,往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
《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
《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等。
2. 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并非完美的球体,而是一个略微扁平的椭球体。
2. 地球的大小:介绍地球的直径、体积、表面积等基本数据。
3. 地球的构造: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
4. 地球的地理特点:介绍地球上的重要地理概念,如纬度、经度、时区等。
5. 地球的自然环境: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气候、地形、生物等自然环境特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等图像资料。
2. 结合地理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理概念。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球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地球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地理模型。
2.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和讨论话题。
3. 准备地球知识测试题,用于课堂反馈。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讲解地球的形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地理模型,讲解地球的椭球体形状。
3. 讲解地球的大小:介绍地球的直径、体积、表面积等基本数据。
4. 讲解地球的构造:详细讲解地壳、地幔、地核等内部结构。
5. 讲解地球的地理特点:介绍纬度、经度、时区等地理概念。
6. 讲解地球的自然环境:讲解气候、地形、生物等自然环境特点。
7.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球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8.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地球的了解和认识。
9. 课堂反馈:发放地球知识测试题,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10. 总结新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的重要性和保护地球的意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讨论和测试题,评估学生对地球形状、大小、构造和地理特点的理解程度。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 北京课改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北京课改版教学目标1.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2.研讨本文的说明方法。
3.搜集有关地球及其能源的开发利用的资料,以便了解科学的飞速发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激励学生对未来的探索。
教学重点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教学难点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教学课类型自读课教学方法提示简评法主要教具电脑、电视学法指导阅读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了解又有多少呢?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有关知识,就清仔细阅读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的《看看我们的地球》一文。
2.作者介绍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
字仲揆,湖北黄岗人。
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
于本世纪20年代创立了地质力学,为地质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运用力学观点来研究地壳运动现象,将各种构造形迹看作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建立了“构造体系”这一地质力学的基本概念,为探索地质自然现象提供了新方法,为研究地壳运动规律开辟了新途径,开创了地质科学的新局面,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
他的理论为我国石油勘探作出巨大贡献。
例如他运用地质力学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地质构造特点,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三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从理论上否定了“中国贫油”论。
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的相继发现证实了他的科学预见。
在地震地质工作方面,他强调在研究地质构造活动性的基础上,观察地应力的变化,为实现地震预报指出了方向。
李四光曾留学日本、英国,曾前往法国、德国和瑞士等地考察。
1949年以前曾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等职。
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古生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地质部部长等职,并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
《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球的大小、形状、地理位置等。
2. 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概况地球的大小:半径、表面积、质量等。
地球的形状:椭球体、赤道膨胀等。
地球的地理位置:太阳系中的位置、自转和公转等。
2. 地球的自然环境气候:热带、温带、寒带等。
地貌:高山、平原、沙漠等。
生物:动植物多样性。
3. 地球的资源矿产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可再生资源:水、土地、森林等。
非可再生资源:矿产、化石能源等。
4. 环保意识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污染、气候变化等。
环保措施:减少排放、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
5. 爱地球、保护地球地球日的由来和意义。
青少年如何参与保护地球:垃圾分类、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美妙和神奇。
2. 讲解地球的基本概况,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大小、形状和地理位置。
3. 讲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资源,让学生认识到地球的丰富和脆弱。
4. 讲解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和环保的重要性。
5. 讲解如何爱地球、保护地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地球的基本概况。
2. 学生能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性。
3. 学生能提出环保措施,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4. 学生能表达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地球的决心。
六、教学内容6. 地球的保护与未来国际环保合作: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我国环保政策: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等。
未来地球面临的挑战:人口增长、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
6、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
明确:随着对地球内部构造的探索,地球起源之谜也会逐渐解开。到现在为止,关于地球的起源,主要的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地球是从太阳分裂出来的,原先它是一团灼热的熔体,后来经过长期的冷缩,固结成了现今具有坚硬外壳的地球。
另一种说法,地球是由小粒的灰尘逐渐聚合固结起来形成的……
2、课文第13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号召青少年,燃起对科学研究的热情。
三、回顾、梳理说明顺序
让我们在回过头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引导我们一步步认识地球的。
明确:文章先由地球的气圈、水圈引出课文的说明对象——石圈,接着介绍石圈的位置、性质及形成;由石圈的形成,引出人们从古到今对石圈的最上层的开发利用;由此又引出如何解决石圈最上层可利用的各种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由解决的办法又引出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由此又引出如何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由此又引出要揭开有关地球起源之谜,最后,展望开发利用其他天体的美好前景。
四、了解说明方法
1、你还记得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吗?让我们来看一看
明确: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作诠释、打比方、下定义、作引用、摹状貌。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1)举例子:比如,能够分裂并大量放热的放射性矿物,如铀、钍等类,我们已经能够利用,例如用来开动机器、促进庄稼生长、治疗难治的疾病等等。”运用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最近几十年来,从石圈中不断发现了各种具有新的用途的原料。
三、学习课文
1、学生阅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主要讲的是哪部分?
2、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学生讨论后归纳:地球由气圈、水圈、石圈组成。主要介绍了主体石圈。
3、阅读1—2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找到原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八年级语文第12课《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北京课改版教学目标
1.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2.研讨本文的说明方法。
3.搜集有关地球及其能源的开发利用的资料,以便了解科学的飞速发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激励学生对未来的探索。
教学重点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教学难点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教学课类型自读课教学方法提示简评法主要教具电脑、电视
学法指导阅读讨论法
板书设计气圈看看水圈我们石圈:位置的
性质地形成球探索开发
课后反思
时间阶段目标
1.补充、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读课文的欲望。
2.了解课文内容。
3.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
4.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5.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6.理解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理。
教学内容
1.导入: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了解又有多少呢?
(2)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有关知识,就清仔细阅读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的《看看我们的地球》一文。
2.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并思考:从文中你了解到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3.提示:地球有哪些部分组成?课文主要介绍的是哪部分?明确:地球有气圈、水圈、石圈组成。
主要介绍了主体石圈。
4.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
明确:课文从石圈的位置、性质、形成以及人类对石圈的探索及开发利用等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
文章先由地球的气圈、水圈引出课文的说明对象——石圈,接着介绍石圈的位置、性质及形成;有石圈的形成,引出人们从古到今对石圈的最上层的开发利用;由此又引出如何解决石圈最上层可利用的各种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由解决的办法又引出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由此又引出如何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由此又引出要揭开有关地球起源之谜,最后,展望开发利用其他天体的美好前景。
5.思考: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
题?又该怎样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怎样才能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明确:作者认为要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资源日渐减少的问题有两种办法:(1)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和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合作者们共同努力,往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
(2)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物质和动力来源,热就是便于利用的动力根源。
作者认为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的办法是:
(1)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对地球的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
[来源:Z#xx#k]
(2)发射火箭到其他天体和通过远距离自动控制仪器的记录等,得到有关那个天体内部结构的资料来进行比较研究,间接地了解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6.提问: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明确:
(1)举例子:“比如,能够分裂并大量放热的放射性矿物,如铀、钍等类,我们已经能够利用,例如用来开动机器、促进庄稼生长、治疗难治的疾病等等。
”运用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最近几十年来,从石圈中不断发现了各种具有新的用途的原料。
”……
(2)列数字:“大约每往下降33米,温度就升高1℃。
”通过数字准确地说明了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加增高。
(3)作比较:“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眼睛所能钻进石圈的深度,顶多也不过十几公里。
而地球的直径却有着12,000多公里呢!”通过列数字、作比较说明当时我们对地球的了解非常有限。
7.总结:
8.交流现代人们对地球的开发资料。
教师活动
1.说导语
2.(1)听读评读(2)评价答案的优劣。
3.提示思考角度
4.(1)提出思考的问题(2)归纳总结
5.提问,巡视。
学生活动
1.介绍知道的地球知识。
2.(1)个别分段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2)回答问题
3.思考回答
4.阅读讨论概括回答
5.阅读课文筛选答案
6.理解阅读,讨论回答。
圈点答案。
d+21862 5566 啦;21500 53FC 叼25880 6518 攘27751 6C67 汧I40615 9EA7 麧x39191 9917 餗l38829 97AD 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