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空间几何学课程教学思考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探索篇誗课改论坛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石守娟(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甘肃卓尼)数学是一门非常核心且基础的课程,并且在整个高中阶段占比也很大。
但在新课改日益推进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不断加强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创新,以便寻找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对高中数学的正确认知现如今,新课改步伐不断加快,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也如火如荼。
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对数学教学的认知不清。
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一部分教师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并排斥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革新。
数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应该明确高中数学的特点,并紧跟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作为核心目标,只有这样,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才会整体提高。
此外,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学习成绩才是教师的关注点,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会过分重视数学知识的教授,侧重于学生数学解题思维的培养和解题速度的训练,无形中忽略了对学生其他数学素养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单一,得不到全面发展。
(二)教师忽视新课改背景下创新教学方法新课改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之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但是在现如今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新课改仍处于初级实施阶段,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不足。
例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依旧没有重视学生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并且教师在教学时仍然将这种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堂活动中,从而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学习地位。
在这一背景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受到抑制,久而久之,就会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抵触心理。
(三)新课改教学改革的整体贯彻力度较小教育部门之所以要进行新课改,就是因为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诸多弊端,为了切实提高高中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应该严格遵守新课改教学的要求。
空间解析几何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探索
空间解析几何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探索空间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解析几何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坐标系和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关于空间解析几何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探索也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等方面对空间解析几何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探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课程内容的改革与探索1. 传统课程内容的弊端传统的空间解析几何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点、直线、平面的方程、二次曲面的方程、空间曲线与曲面等内容。
这些内容较为抽象,缺乏具体的几何图形和实际问题的引入,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学习感觉,从而降低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2. 课程内容的改革方向在课程内容的改革方面,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入更多的几何图形和实际问题,使抽象的数学理论和实际问题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
比如在点、直线、平面的方程的学习中,可以引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方程的建立和求解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性的认识。
在二次曲面的方程、空间曲线与曲面等内容的学习中,可以引入一些立体图形和空间结构,让学生通过建立方程来描述和分析其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空间解析几何的理论知识。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1. 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传统的空间解析几何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和课后习题的训练,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厌倦和学习焦虑,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应该注重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比如可以采用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一些实际项目让学生运用空间解析几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还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具、数学建模软件等来展示几何图形和解题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感受。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新课改理念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
如何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让高中数学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在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了许多深刻的思考。
一、新课改理念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单纯地进行知识传授,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数学的魅力,在解决问题中提高数学能力。
同时,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价值。
数学不再是抽象的符号和公式,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此外,新课改还倡导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不再仅仅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表现。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尝试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引入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函数的概念时,我以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函数的本质。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激发,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数学问题。
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我让小组合作绘制函数图像,观察图像的特点,总结函数的性质。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3、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数学软件等工具,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
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时,通过三维动画展示几何体的结构,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空间关系。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思考分析
探索篇•课改论坛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思考分析刘阳(长春市第六中学)现在中国教育正面临着改革大潮,在这个新课程全面实施的今天,尤其是在数学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但也是数学老师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
在这个全面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历史遗留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难题。
一、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1.在数学老师的教学中,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
但有些数学老师在新课程改革中不知道如何去做,更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在长期教学中一直是个优秀的教师,在学生教育上也得到了同行的赞赏,同时也让学生和家长感到自己碰到了一位好老师,感到自己在教学上很有经验,认为新课程改革没那个必要。
特别在典型示范教学基地的学校,有很多数学老师都认为教学改革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并没有任何的好处。
在这其中并不缺乏优秀的、高级的数学老师,他们并不认同新课程改革会给自己的教学带来任何用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教学改革遗留下的历史问题,那就是学生的成绩成为教学好坏的标准。
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甚至是从事教学工作者都这么认为学生的成绩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
这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大难题。
2.在教学改革期间,一些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在思想上并不认同其改革带来的好处。
在我国,教育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最大主力军,中国也大力提倡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但在教育实践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国家要想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就得在教学上进行重新规划改革。
要想在教学上进行改革,就必须在思想上进行优化,尤其是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更应该在思想上去接受这种改革,让他们了解新课程改革的优缺点。
这样教学改革才能正常地进行下去。
3.教学工作者在传授教学的时候,也存在着许多无法避免的问题,特别在学生培养上,教师发现有些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能力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尤其是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个别学生存在着逻辑性的差异,这给从事高中数学的教师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空间及图形教学Word版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一、新课标下空间与图形的特点1.培养空间概念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为了切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新教材采取了一些措施。
首先,提供了丰富的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和素材。
其次,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经验活动,注意到创作对发展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设计“拼图”、“花边设计”、“搭积木”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创造,相互欣赏,感受图形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使空间观念得到逐步的发展。
2.培养创新精神,关注情感体验数学在涉及情感和表达方面与艺术有许多相同之处,同数学教学一样,艺术教学中过分强调技艺的学习而忽视情感的作用同样会使艺术变得枯燥无味。
因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新教材里得到了重视。
如让学生通过找生活中见过的其他平行四边形,在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也教育学生要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3.突出空间与图形的文化内涵我国传统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非常少,教师也不注意适当培养。
纵观国外,日本小学四年级数学课本中“测量”单元,却有中国“曹冲称象”的故事。
这些内容在中国教材却十分少见。
学习几何的价值不仅在于训练思维和它的实际应用,也在于它所蕴涵的文化因素揭示了几何的内在魅力,这也是几何吸引学生的实质。
教材以连环画的形式介绍数学文化,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空间与图形”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其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
4.逐步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依据“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的课程理念,新教材结合相关知识内容,把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方法采用早期孕育、逐步渗透、层层深化的方式进行编排,使重要的数学原理和数学思想逐步让学生认识。
5.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加强多感官参与新教材“空间与图形”中的很多素材都取自生活中的原型,力求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方向与位置、旋转与平移、图形的认识等内容。
浅谈几何入门的教学
新课改下几何课程的教与学
→
使 f ( v) =
Av ,则 || Av ||
新 课 改 下 几 何 课 程 的 教 与 学
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 学学院 王孝振
f 是
到
的连续映射 Av0 = v0 || Av0 ||
根据 Brouwer 不动点定理 ,存在 v0 ∈ 使 得 f ( v0 ) = 曾 几何时 , 几何 课程在大学特别 是师院 院校占有重要的地位 , 不管是旧三高 ( 高等代 数 , 高等几何 , 高等分析 ), 还是新三高 ( 抽象代 数 , 泛函分析 , 代数拓扑 ), 几何都占有一定的份 量 . 而如今由于师资等各方面的原因 , 很多大 学都将部分几何课程取消 ,甚至在中学“新课 标”里连“平面几何”这个词都不见了 ,取而 代之的是“空间与图形” .可见如今几何课程 已到非常薄弱的程度 . 作为一种直观 , 形象化 的数学模型 , 几何是不可替代的 . 由图形带来 的直觉 , 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 激发他们 的创造能力 . 特别是随着可视技术的应用 , 几 何直观的作用越来越大. 但是, 随着“新课标” 的实行 , 几何课程得到削弱, 甚至连“平面几 何”这个词都不见了 , 只许说“空间与图形”. 那么 , 处于新课程改革的大背 景下的数学教 育专 业的几何课程如何上 , 学 生又应该怎样 学习呢?现在大学普遍上开设的几何课程是 解析几何 , 点集拓扑和微分几何 , 笔者结合自 己所教两门课程点集拓扑和微分几何提出几 点建议 : 首 先要激发学生的 好奇心 . 为了 使学生 对一 门课程感兴趣 , 必需在学 期开始时提供 一些 意想不到的例子 , 让学生 感到学你这门 课程 会为他学习其他课程有所帮助 , 比如在 上点集拓扑时, 先为学生设置如下问题: 设 A = ( a ij ) 3× 0 , 且 det A ≠ 0 ,证 3 , 其中 a ij ≥ 明 A 必有一个特征值 λ> 0 . 这个问题在代数上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 问题. 然后告诉学生在学完拓扑的不动点定理 后 , 用这个定理证明这个命题 将是非常的简 单 , 一下子就提高了学生学习拓扑的积极性 . 还可 以跟学生开玩笑 , 学完拓扑 后回去考代 数老师 . 证明 考虑球面的一部分 D 2 : x2 + y2 + z 2 = 1( x ≥ 0, y ≥0, z ≥ 0) .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的几点尝试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的几点尝试摘要:首先分析了立体几何课的特点,说明学生为什么得分低的原因;进而“对症下药”,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提出了一些怎样去提高立体几何课的教学效果的尝试。
关键词:立体几何;新课改;教学效果;尝试高中立体几何课很难提高教学效果,这是我区的一个普遍现象。
立体几何题历来是高考的一个重点,每年必有一道解答题和若干填空题、选择题,可能是因为学生比较难于理解,也可能与学生的初中平面几何基础有一定的关系,导致学生立体几何题在高考中得分偏低。
因此,运用新课程理念上好立体几何课,提高立体几何课的教学效果,是学生提高高考解题成功率的必然之路。
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谈一谈自己在课堂中的做法和尝试。
一、为什么立体几何题得分率低——学科特点1.画在纸上的立体几何直观图不能像平面几何的图那样给我们提供全真的视觉信息:两条看似不平行的直线,放在空中,可能平行、相交或异面;两条看似相交成锐角的直线,其实是互相垂直的异面或者成钝角的直线;两个看似没有公共点的平面,延展之后其实是相交的。
这些情况,对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立体几何涉及的关系、概念、定理比较多,这些关系之间的转化又很灵活,线线之间、线面之间、面面之间以及垂直与平行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由众多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这就给知识的记忆、识别与应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有了上述两点理由,一道在命题者看来绝对难度中等的题目,就会包含很多的知识点在里面,加之图形的立体性,面对多而杂的条件,学生很难进行灵活而严谨的推理,从而使得分率低。
二、怎样提高立体几何课的效果,从而提高得分率总的来说就是在新授课时,运用新课改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上课时轻注入、重引导;既看重数学结论,又注重知识发生过程;既重教学进度,又注重学生反馈;既重技能技巧,又注重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概括;使学生头脑里形成良好的立体几何认知结构。
1.打好初中平面几何基础。
新 课 改 下 的 几 何 教 学
新课改下的几何教学新课改下的数学中的几何与老教材中的几何差别甚大,这值得我们数学老师关注。
因它给几何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适应变化、应对挑战,按照新课标的培养目标,正确的组织教学是推进数学课程改革健康发展的关键。
下面谈谈我的一点看法:首先,新课改下的几何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的过程,关注数学的数学思考和情感投入,提倡积极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而老教材强调介绍知识,并通过教学获取方法和发展能力,显示出传授知识、接受方法上的关注。
换言之,有效的接受式学习至今还是一种有用的学习方式,问题在于如果有意无意地过于追求这种学习方式,甚至成为唯一的学习方式,那么它就会在教育人的方面出现偏差,背离教育的最终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新课改下的几何就达到了这一点,从方式方法的选择上,期待于方式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过程方面的定位。
因此,在新课改下的几何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对几何的教育价值有一比较清醒的认识,从老教材价值的基础上拓展,不仅要将原来的知识、能力、方法等的传统优势继承下来,而且要开拓创新,不断探索,以适应新的变化。
其次,新课改下的几何鲜明的提出:在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中,学习合情推理,在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再展开演绎推理的学习,老教材没有这样的要求。
新课改下的几何明确的规定: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不得追求证明的数量和技巧,老教材没有这样的要求。
根据这些情况,作为数学教师应有意识的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
一是对待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教学,要根据教材的编排,组织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并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到位。
二是对证明的难度不得加大,对证明题的数量不宜无限的扩充,特别是对那些不要求证明的,教师不应该随意的加以证明,不要认为多多宜善。
第三,由于公理体系的不同,新课改下的几何与老教材的演绎推理的内容有较大的差别。
从数量上看,新课改下的几何不可能象老教材一样将所有的定理都证明,未证明的定理主要通过合情推理的方式来解决。
新课程理念下“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第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新课程理念下“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一、“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种国际趋势。
作为《标准》的四个领域之一,“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空间与图形”课程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空间与图形的课程目标:(1)获得必需的知识与技能;(2)培养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觉;(3)在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举例说明如何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测、建立数学模型等数学活动.并指出正确认识空间与图形的课程目标,能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自主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生存空间.1、“空间与图形”描述定义对空间与图形的活动化教学,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
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新课标修订版指出:几何教学关注的是实验几何,经验几何,直观几何,要让学生感受几何直观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例谈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例谈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摘要: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初中是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阶段,初中数学大致分为代数和几何两部分,其中几何部分的难度系数较高,需要学生具有高度抽象的空间想象能力。
部分学生在几何学习时常常陷入困境,学生认为几何知识比较难,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在数学课堂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例谈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引言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方法、手段变得越来越丰富。
既要提升学习兴趣,又要提升学科素养,无不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智慧。
章建跃博士指出:“数学课改的核心任务是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有具体措施,要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在数学教育的各个环节。
”不管我们的教学形式如何变化,都应该坚持一个原则,即注重数学本质的呈现,这是数学教学的立足之本。
1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分析目前看来,中学生大脑皮层发育速度快,记忆能力强,对课堂中学过的知识内容,往往能够产生长时间的记忆。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使用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维给予一定的拓展,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事半功倍地完成学习。
此外,初中生思维的敏锐性,除记忆力强之外,还体现在他们思维角度的新颖性上,也就是说这一阶段内,他们的思维尚未固化,因此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故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一方面提升学生学习几何证明的效率,另一方面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初中数学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有了明显的变化,但目前看来,仍然有很多教师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位于时代前沿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缺乏了解,习惯使用一系列应试教育下的方式、方法,为学生传授枯燥乏味的知识,造成课堂学习氛围较为沉闷,学生的学习生活十分单调,久而久之甚至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举例而言,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全等三角形”占据了较大的篇幅,属于重难点知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成长,以及后续的数学学习有着极为突出的影响力,但目前看来,很多教师在教到这部分知识内容时,常会使用一系列“照本宣科”的方式,给予学生枯燥乏味的教学,要求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教材中涉及的概念,忽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针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展开思索,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而限制了学生几何证明思维的发展。
教师个人课改总结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教师个人课改总结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教学的唯一标准。
从课程改革一开始就感到这一工作的迷惘,面对新的主题活动真感到无从下手。
几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基本定型,真要跨出这一步,还真有点力不从心。
通过与其她老师们的切磋、讨论和自己的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借鉴陈鹤琴先生的课程思想,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有益的实践:
陈鹤琴先生很早就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的教育观念。
当今社会已越来越向着社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这也给我们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学校的教育决不仅仅在学校。
周围生活中有着广泛又有利的诸多教育因素、教育资源,将学校的教育真正尝试与家庭、社区整合起来,充分利用周围有利环境,整合我们的课程,将对学校教育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对于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的教学,都采取了用于实际,让孩子们亲身体会,正如我们一直所说的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是巨大,但反过来一想,人的知识经验的获得也很容易受到环境的限制。
山区的孩子不走出大山,他们的知识获得和想象力的发展也走不出山的包围,而如果我们的孩子始终坐在教室里,接受被动的知识灌输,思想也同样是狭隘的,和山区的孩子又有什么区别呢?现在,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孩子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的机会。
新课标视角下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探究
新课标视角下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探究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中数学的教学改革也迎来了新的变化与挑战。
其中,“空间与图形”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需要从新课标视角下进行重新探究。
一、新课标对“空间与图形”教学的要求和挑战新课标中,对“空间与图形”教学提出了诸多新要求和挑战。
首先,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因此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推理能力。
其次,新课标中强调数学教学应该具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因此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学设备和资源,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和技能。
最后,新课标还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因此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和发展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应该如何优化和拓展“空间与图形”教学?以下是一些思路和建议:1. 引导学生形成空间概念在初中数学中,“空间与图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内容。
只有在形成了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几何知识和技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模型展示和图形变换等方式形成空间概念,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对于“空间与图形”教学来说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网络教育平台、电子图书等多种教育资源,从而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课间辅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发挥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潜能发挥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潜能也是“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一大亮点。
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情境模拟、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特长。
新教材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探讨
新教材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探讨摘要:在我国新课改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提高。
近年来,对于碎片化有效课堂教学内容体系的知识,开发“大单元”高中数学学科课程,构建数学学习活动与实践平台,通过教学实践探索高中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发现本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教材的结构和能力,有利于教师从更深层次思考教学内容,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培养认知能力,这对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笔者基于新教材内容,进行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相关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教材;大单元教学引言在教学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数学的学科特性、学生的心理特征、不同层次、不同体验、不同兴趣的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其所反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今后的发展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造开放性教学氛围教学理念对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互动式教学方法为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一教育理念强调师生互动、师生交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此,数学老师要及时改变老旧的教学理念,积极学习并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到数学教学中去。
要使学生具有主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新知识。
在高中数学教育中,教师是课堂的向导,而非课堂的主体,指导学生积极学习,增强学生参与数学课程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氛围在数学课堂中也非常重要,教学环境舒适,能唤起大家学习的热情。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为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营造开放性的教学气氛,可以利用其他对象进行教学。
2充分利用好教材在大单元教学中,多以课本中的一个章节为依据。
不管是在备课阶段还是教学阶段,老师都要从总体上进行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指导。
新课标视角下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探究
新课标视角下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探究
空间与图形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模块,主要涉及到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知识。
在新课标的视角下,初中数学中的空间与图形强调学生积极思维、探究发现、兴趣驱动、情感体验等方面的素养。
对于平面几何来说,新课标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强调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传统的平面几何讲究几何证明和定理运用,而新课标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使他们在解决几何问题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整合信息、提炼规律的能力。
在研究平行线与平面几何关系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组有关平行线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过程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并提炼出相关定理。
除了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外,新课标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情感体验。
通过选取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思想、展示成果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新课标视角下的初中数学中的空间与图形强调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有趣的问题和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若干探讨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若干探讨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空间思维能力,构成了多元智能的重要单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一个空间范围内即兴抽象认知、形象观察、分析和思考的必备能力。
数学学科中,图表教学,几何解析问题以及立体图形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等都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作为基础。
因此,综合来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思维极为迫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空间思维;新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8-146-01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相比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逻辑性比较强,是初中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科目,也是最受教育部门关注的教学科目。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形象性,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是有效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呢?一、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空间思维是由逻辑思维、几何知识和相关技能经验结合而形成的,空间思维的重要基础就是空间想象能力,并且它是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核心部分,所以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但有些中学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理念会影响学生识图、画图等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无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良好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进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有效培养的策略1.创设情境,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思维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变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多数选择灌输形式进行教学,方式相对比较单一、枯燥,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选用一样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看见更大的世界,遇见更好的课程——“三新”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思考
让学生看见更大的世界,遇见更好的课程——“三新〞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思考“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就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
各个学科总体要求是“一核四层四翼〞,一核是考查目的,答复“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是考查内容,答复“考什么〞的问题,四翼是考查要求,答复“怎么考〞的问题。
具体的内容我在这里就不详细解释了,因为各个学科在培训是都有学习。
总而言之,就是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首先要弄清新课标怎么要求,新教材学什么,新高考考什么?下面我谈一下数学学科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思考:数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数学育人〞。
如何把这个要求在数学教育中落实下来,抓手在哪里?的顶层设计,数学学科的“立德树人〞是“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纲〞。
数学课改的核心任务是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有具体措施,要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在数学教育的各个环节。
一、数学是什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基于抽象结构,通过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本质、关系与规律。
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我断言在任何一门自然科学中,只有数学是完全由纯粹真理构成的,当然,构建这种建立在纯粹理性之上的知识体系是非常难的,因为他和我们主观的凭借直觉的思维方法相违背。
为什么数学要那么严格?为什么数学中的定理不能有任何的例外?更不能特别情况特别处理呢?因为数学中的每一个定理都是一块基石,后人需要在此根底上往前走,尝试搭建一块新的基石,然后数学的大厦就一点一点建成了,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有丝毫的缺陷,一旦出现缺陷,整个数学大厦就轰然倒塌了。
二、数学教什么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学习课程理念,理解课程目标,研究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四基即根底知识、根本技能、根本思想方法和根本活动经验;四能即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言语表达现实世界。
新课标视角下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探究
新课标视角下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探究新课标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观点,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空间与图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对“空间与图形”的探究,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几何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新课标下,“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
几何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几何学问题中应用几何学知识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给学生展示一个正方体和一个球体,让他们分析两个图形的特点和区别。
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将这个正方体放进球体内部?这个问题既能让学生运用几何学知识进行思考,又能帮助他们培养几何思维能力。
新课标还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想象是指学生通过感知、思维和操作来对物体和其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进行立体思考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给学生一些小模型或者积木,让他们根据提示进行拼装。
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空间想象,进而培养出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新课标还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这个内容中,学生需要将具体的图形抽象成为符号或者表达式,再进行分析和推理。
通过这样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给学生一个例子:A、B和C三个点,在一张纸上画出三条直线与三个点相交,其中两条直线没有交于一点。
现在让学生思考这样的现象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应该如何画出来。
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新课标视角下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探究
新课标视角下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探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标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
在数学教学领域,新课标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信念和数学情感。
在初中数学中,空间与图形是一个重要的板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
如何在新课标视角下探究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全新的机遇。
新课标提出了数学学习的基本原则和数学学习的核心素养,对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也有着明确的要求。
在新课标中,空间与图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其中包括了三维图形的认识与展开、平面镶嵌、立体镶嵌等内容。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图形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测和证明的能力,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1. 注重启发式教学在新课标视角下,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或者故事引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通过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注重课堂互动在新课标视角下,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需要注重课堂互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学生展示、学生演示等,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注重实践体验1. 三维图形的认识与展开在新课标视角下,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三维图形的认识与展开。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和实际的故事来引发学生对三维图形的兴趣,通过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三维图形的展开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体验三维图形的展开过程,从而深入理解三维图形的本质。
2. 平面镶嵌与立体镶嵌在新课标视角下,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的评价方法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背景下空间几何学课程教学思考
【摘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形成空间概念,从而掌握空间几何学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反思动手操作
课改的春风飘然而至,对于工作了十几年的我,本不该有什么担忧与害怕,但是刚开始还是有些忐忑不安,焦急得有些时候睡不好觉。
后来经过参加新课改培训学习,新课改中的许多理念重新武装了我。
经过一年多的新教材教学实践,从中摸索到了一些经验,现就笔者在《空间几何体》教学中取得的一些体会供大家分享。
一、空间几何学课程内容
以往的教学中重视思维和运算能力的培养,淡化或忽视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片面提高思维和运算能力的地位。
新课标下《空间几何体》加强了空间观念教学,增加了三视图、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等知识,它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空间图形,通过三视图以及空间几何体与其三视图的互相转化,对空间图形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更全面地把握空间几何体。
还增加了知名科学家的知识背景简介、阅读材料、插图等,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同时也给教师教学带来方便。
二、新课改背景下空间几何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
1. 几何学课程教学要求
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学科。
人们通常采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维辩证、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
三维空间是人类生存的现实空间,认识空间图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一定的推理论证能力是高中阶段数学必修课程的一个基本要求。
在本章,学生将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要求教师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让学生参与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通过自己的实践与体验,发现空间几何中的一些主要的结论,并能运用这些思想方法与得到的结论解释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 几何学课程学习目标
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能画简单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单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材料制作模型,并会用斜二测画出它们的直观图;通过观察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这两种方法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完成实习作业,如画出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三、新课程背景下空间几何学课程的教学策略
1.抓住学生动手能力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所以高一学生空间观念、几何变换能力都比课改前的学生占有很大优势,动手能力也很强,在空间几何体教学时没有那么费力。
而且现在的学生个性比较张扬,动手能力强。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正是符合新课标所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实验过程,从中获取数学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但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而且学校条件有限,不具备多媒体辅助教学,大部分学生学习起来还是比较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想利用计算机绘制生动、形象的立体图形进行多媒体教学是不可能的,要使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形进行透彻地观察、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老师必须得花心思创设环境,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在“多面体与旋转体的体积”这一章中,主要内容是柱、锥、台、球四种表面积公式的推导,关键是对立体图形的分析与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在观察图形的
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笔者在上课前,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以彩纸做柱体、锥体和台体模型,然后在课堂上由学生演示实验,并把立体模型展开,得到对应的平面图形——展开图,笔者与学生一起根据展开图,探究它们的侧面积,运用初中学过的平面几何的面积公式,从而得到这些立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如,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45页的探究活动:
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如果将它还原为正方体,那么AB,CD,EF,GH这四条线段所在直线是异面直线的有_____对。
笔者在教学时不直接参与学生活动,而是负责监督与引导,由学生自己去探究答案。
学生纷纷拿出纸来剪,先按图剪出平面图形,然后再翻折,还原成正方体,这么一来,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
类似于这样的题型,课外练习本还有更多的题目,笔者都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找”答案。
学生每次做完习题后都感到非常自豪,这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些例子告诉我,虽然我们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优势,完全能把“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化的教学教得好,并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
2.利用课堂引导学生随时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桂林参加广西骨干教师培训时,张思明老师说:“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我探索、体验和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的
给予,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
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并做到: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自己能通过探究得到的,教师不要提示;学生能通过交流讨论而得到的教师就尽量少说。
”本着这一原则,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时,笔者是这样教学的。
先让学生读题:
过三角形ABC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折痕AD与桌面垂直吗?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所在平面垂直?
有的同学马上说“只要将三角形AB,AC对折就可以了”,而那些养成动手习惯的学生,他们不直接回答,自觉地拿出纸片做实验。
实验之后有的同学说“对折后AD与桌面不垂直”,有的说“对折后AD与桌面垂直”,只有少部分同学说“只要折痕AD是三角形的高时,AD 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就垂直”。
课堂里争论很激烈,笔者感觉学生讨论得差不多了,适时地叫他们安静下来,引导学生说,把三角形的边AB,AC对折的同学比较一下三角形纸片,找出得不同答案的原因,他们比较后发现,等腰三角形对折就可以得到垂直,不是等腰三角形的就不行,同时还发现等腰三角形对折的折痕AD垂直BC,而一般三角形却不是;一般三角形只要折痕AD垂直BC时,AD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就垂直。
学生自己概括归纳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这样每个同学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得出结
论,亲自体会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归纳总结出一般性结论,效果非常好。
学生养成了动手习惯,对知识的渴望得到增强。
由此也发现,学生大多都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表现自我,有创新的冲动。
可见,积极创设能激起学生回答欲望、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的问题,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注重教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但是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师要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背景下,有条件的大部分地区的教师都能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更直观,如立体几何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图形,学生就更好理解,教与学也较轻松,但是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学校来说,没有多媒体设备,无法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像比较抽象的几何模型,只能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实物制作(比如用铁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以此来观察立方体各要素的空间位置关系,如正立方体各棱与各个侧面的对角线所成的角度,线与面所成的角等。
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学校教学条件简陋,教师要排除困难,灵活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此外,还可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
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