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郑州市人民政府二○一○年三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 (2)一、郑州市概况 (2)二、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3)三、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5)四、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7)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9)一、指导思想 (9)二、基本原则 (9)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11)一、战略定位 (11)二、土地利用总体战略 (11)三、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2)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14)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4)二、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15)第五章区域土地利用调控 (21)一、明确区域土地利用调控方向 (21)二、强化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2)三、加强县(市)级土地利用调控 (25)第六章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27)一、严格保护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27)二、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28)三、合理利用和保护其他农用地 (29)第七章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31)一、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31)二、优化配置城镇建设用地 (32)三、合理安排农村建设用地 (33)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35)一、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 (35)二、合理确定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 (35)三、中心城区布局安排 (35)四、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外土地利用控制 (38)第九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和保护 (39)一、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39)二、加强土地生态建设和保护 (40)第十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安排 (42)一、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42)二、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安排 (44)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8)一、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 (48)二、强化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手段 (48)三、完善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 (49)四、扩大规划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 (49)附表 (51)附图 (60)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总体要求及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整体安排部署,结合郑州市实际,郑州市人民政府编制了《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

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

《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草案)》:两核六城十组团2011-08-30 10:29《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草案)》正式发布:功能定位为核心增长极总体布局由两核六城十组团中原经济区新闻网8月30日消息:郑州新区被定位为郑州都市区的核心增长极,其规模将和中心城区相同,也就是说将来郑州都市区的核心区域将由两个规模相同的城市组成。

郑州新区将重点推动七组团,即CBD、龙湖区、郑州东站地区、国际物流园区、龙子湖高校内区、白沙——绿博园组团、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

到2020年郑州新区的建成区面积达到40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达到400万,GDP占全市比重30%以上。

假如中原经济区是一部“大片儿”,那么郑州都市区就是这部片子的“领衔主演”。

从郑州都市区概念提出至今,这位领衔主演尚未全面展示过自己,大多数市民对其了解,仅限于媒体对它的“零星”报道。

作为昨日开幕的中国共产党郑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的一项重要议题,《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草案)》昨日正式发布并于今日进行探讨审议。

A城市化目标:建成区超1000平方公里,人口1500万以上郑州都市区的功能定位包括:全国物流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会展中心、信息中心、创新中心、服务外包基地、装备制造基地、电子信息基地、汽车生产基地、国际陆港和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2020年,郑州都市区总人口将达到1500万以上。

建成区面积达到1000平方公里以上,其中主城区建成区面积800平方公里左右;城镇化率达到80%。

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20标台,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35%;城市人均道路铺装面积10平方米,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人均拥有停车位面积1平方米;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5%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40%;全年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保持320天以上。

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左右(2010年为4040.9亿),占全省1/4以上,人均GDP 达到14万元左右,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排名前移1至2位(2010年排名16位);B区域中心目标:3个小时可到京、沪、汉、宁、西安2020年,郑州都市区要实现通达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南京、天津的3小时铁路客运交通圈,建成以郑州为核心“30、60、120、150”分钟的中原经济区交通辐射圈,形成直飞世界部分主要城市、营运业务覆盖国内主要城市的现代化国际空港。

郑州市总体规划.pdf

郑州市总体规划.pdf

《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主要内容(一)指导思想、期限与城市规划区界定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根据《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和《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突出郑州在中部崛起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和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带动作用;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健康、区域统筹、城乡协调、社会和谐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注重以人为本,强化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本次规划划分为两个规划层次,即市域和中心城区。

市域规划范围为郑州市域行政辖区,包括金水、管城、二七、中原、惠济、上街六区和荥阳、巩义、新郑、新密、登封、中牟五市一县所辖范围,总面积为7446.2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市区行政辖区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的城区范围。

(二)城市发展目标1、总体发展目标到2020年,把郑州建成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的商贸城市和枢纽城市;建成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富有中原城市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的、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有较强经济竞争力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的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

2、经济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左右。

3、社会发展目标加强城市公共安全,促进城市人口的适度稳定,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保障基本居住需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障社会民生。

到202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万元;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达到50个;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数量达到1300所;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人;人均文化设施用地面积达到0.8—1平方米/人。

4、环境友好目标形成以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和生态环境良好为标准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地区性可利用水资源27.9亿立方米;万元GDP耗水量较2006年减少40%;单位GDP 能耗水平控制为0.84吨标煤/万元GDP;基本农田控制为28.29万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小于等于100平方米/人;森林覆盖率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等于14平方米/人;污水处理率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大气SO2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15%。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规划主要内容(一)城市发展目标把郑州建设成为彰显中华文化传统和中原城市特色、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

1.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化金融、物流、商贸、信息、旅游等区域功能,建设国家重要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现代化城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社会事业建设,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富裕。

3.国际化城市:发挥交通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强化产业支撑,逐步形成国际性贸易城市、文化旅游城市的基本框架。

4.信息化城市: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社会领域信息化,建成高度完善的城市信息化体系。

5.生态型城市:保护生态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加强绿化建设;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与绿色消费,构筑完善的城乡生态格局;优化绿地与其他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结构;向外围疏解老城区人口,控制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创建宜人的城市环境。

6.创新型城市:大力发展教育、科研事业,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科技、文化、管理等多方位、多层次创新。

(二)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郑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7446平方千米。

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郑州市行政辖区。

中心城区范围:郑州市区行政辖区内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面积990平方千米。

(三)城市性质河南省省会,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通讯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四)城市规模与人口素质1.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至2020年,市域总人口1100万人,城镇人口880万人,城镇化水平80%左右;中心城区城市人口450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至2020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836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95平方米以内;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00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89平方米以内。

(整理)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整理)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完成郑州市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图【核心提示】《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经过3年多时间的精心编制,目前报批成果已完成。

昨日,郑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9次会议对《总规》进行审议。

据介绍,《总规》编制、报批工作即将进入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联合审查阶段。

本规划共分为两个层次:市域和中心城区。

市域规划范围为郑州市域行政辖区,包括金水、管城、二七、中原、惠济、上街六区和荥阳、巩义、新郑、新密、登封、中牟五市一县所辖范围,总面积为7446.2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市区行政辖区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的城区范围。

发展目标咋确定?2020年,市域总人口约1000万《总规》首先确定了城市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到2020年,郑州将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的商贸城市和枢纽城市;建成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

预计到2010年,郑州市域总人口约为80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约为538万人;2020年,市域总人口约为100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约为789万人,全市生产总值1万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10万元左右。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人;人均文化设施用地面积0.8~1平方米/人。

照此规划,再有12年,郑州市域人口每人一间35平方米的房子,如果是3口之家,就是一套105平方米的房子。

中心城区如何布局?两轴一带,七片多中心《总规》对中心城区这样规划,两轴,东西向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

南北向是城市中心和外部区域的主要联系轴带。

一带:以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改线工程、四港大道、高铁客运枢纽站、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干线公路物流港和新郑国际机场等为依托,形成一个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发展带。

七片:根据主要交通走廊和自然绿化的分隔,中心城区形成七大功能片区。

多中心:优化和分解城市中心职能,形成区域级--城市级--片区级三个层次的多中心体系。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6.19•【字号】郑政〔2023〕14号•【施行日期】2023.06.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郑政〔2023〕14号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现将《郑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郑州市人民政府2023年6月19日目录第一章现状与形势第二章指导思想与目标第三章矿产勘查开发与保护布局第四章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第五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第六章砂石土类矿产资源开发第七章绿色矿业第八章规划保障措施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郑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第一章现状与形势一、上轮规划实施成效郑州市是河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非金属和能源开发生产基地,主要矿产品产量和产值居河南省前列。

《郑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实施以来,地质找矿成果突出,资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矿业结构与布局不断优化,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矿山地质环境明显好转,绿色矿山建设成效显著,矿产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为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地质找矿成果突出。

积极实施整装勘查系列找矿工作,主要矿产资源量显著提高。

期间新查明矿产地6个,其中大型3个、中型2个、小型1个。

主要矿产新增查明资源量:煤炭11.8亿吨,铝土矿1.5亿吨,耐火粘土0.6亿吨,水泥用灰岩4.8亿吨,玻璃用石英岩1.1亿吨。

矿业结构与布局不断优化。

开展了化解产能过剩、矿产资源整合、露天矿山综合整治等一系列工作,成效显著。

采矿权数量由423个减少到170个,减少了60%,大中型矿山规模比例逐渐趋于合理,提高到29%,矿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矿业结构不断优化。

郑东新区总体规划

郑东新区总体规划

郑东新区总体规划调研报告小组成员:陈家宁 130910101吴艳莹 130910128周源 130910141陈亭亭 130910201一、规划背景按照1998年国务院批复的《郑州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10年)》的要求,郑州市区人口发展长远目标为500—600万,城市化水平达70—80%。

郑州中心城区规模偏小,而且受陇海、京广铁路交叉分割,拓展空间受到制约,与近亿人口大省省会城市的地位和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远不相适应,因而必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按照21世纪国际现代化城市的功能要求对省会郑州总体规划进行完善、修编,这是规划郑东新区的主要背景。

二、规划理念规划引入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风格独特,靓点突出。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回廊,并将龙湖生物圈与嵩山生物圈、黄河生物圈有机相连,形成生态城市。

2和CBD副中心的环形建筑群形成了一个独具魅力的环形城市。

3调和保持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延续性,体现了新区与老城、传统与现代、城市与自然、人与其他生物的和谐共生。

4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新陈代谢的理念。

5色,根据龙的传说及湖的形态,把规划中的人工湖取名为龙湖;CBD和CBD副中心两个环形城市,通过运河连结,构成象征吉祥和谐的巨型“如意”;六棱塔形的会展宾馆及引入我国传统的“四合院”、“九宫格”式建筑理念的商住建设等,彰显出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鲜明的城市个性和独特的城市空间形象。

三、区位分析郑东新区位于郑州市区东部,是郑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为实施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战略而投资开发建设的新城区。

该区以迁建的原郑州机场为起步区,以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产业支撑,西起107国道,东至京珠高速公路,南自机场高速公路,北至连霍高速公路,远期规划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截至2015年底,建成区面积达到115平方公里,入住人口达到115万人。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性质、职能与发展目标 (3)第三章城市规模 (5)第四章空间管制 (5)第五章空间发展与建设用地规划布局 (7)第六章非建设用地总体布局 (10)第七章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11)第八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7)第九章文化特色与遗产保护 (20)第十章生态建设与绿地系统规划 (24)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29)第十二章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31)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7)第十四章分阶段发展指引 (47)第十五章近期行动计划 (47)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 (52)第十七章附则 (53)附表 (54)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中原经济区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引导城乡持续、健康发展,构建生态都市,郑州市政府组织进行了《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方案征集。

发展战略规划对郑州都市区的发展定位、战略目标、发展策略、空间结构以及近远期发展指引等方面均作了详尽的研究。

为进一步探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大都市发展模式,优化郑州都市区空间格局,深化完善《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指导郑州都市区的规划建设,引导都市区功能分区、交通导向、产业布局、人口分布、生态环境保护等协调发展。

2012年4月,郑州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

第二条指导思想贯彻十八大“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确定本次规划的三大指导思想:1.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探索“两不三新”协调发展之路,突出“三化”协调发展,构建郑州都市区现代城镇体系。

2.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突出全域规划理念,整合都市区内部发展要素,完善城市功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都市区内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的全面均衡发展。

3.强化规定性和控制性内容,注重规划的实施性和可操作性,预留弹性发展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期规划
规划建设时序分近期、远期和远景三个阶段。其中近期为2009—2010 年;远期为2011—2020年;远景为2020—2050年。
至2010年,基本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城市综合实力和服务功能全面提 升,城市建设特别是郑东新区发展实现新跨越,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居 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市面貌有较大改观,发挥在中部崛起和中原城 市群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成为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在积极推进老城区更新改造的同 时,重点加快以郑东新区为主的新区建设。 近期建设总体策略是加快新区发展,积极保护改造老城区。
规划实施策略
统一组织实施 完善编制体系 严格规划制度 加强区域协调 合理调整区划 强化社会监督 规划变更
the end
《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纲要》 《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
其中:近期为2009-2010年;
远期为2011-2020年。
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外围组团和中等城市为次中心,以重点镇为节点,一 般建制镇为基点,依托快速交通体系,构筑网络化的城镇空间体系骨架。
城区空间管制
规划对市区行政 范围内整体进行 用地空间管制。 根据用地发展的 适应性评价和土 地的资源条件特 性,确定市区内 发展的已建区、 适建区、限建区 和禁建区。
道路交通
中心城区依托各种 交通设施形成完善 的客货运交通枢纽 体系,市域城镇应 依托铁路(含客运 专线)车站、城际 轨道交通车站、公 路客货运站建立县 (市)级客货运交 通枢纽。
城市水系规划
郑州位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郑平 均降水量为633毫米。郑州市过境水资源丰富,尤其是黄河水源相对 稳定,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地下水的形成受地质、地貌、水文、气候以及河流补给条件的影响, 总的分布是西南深、东北浅、南部深、北部浅。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划分为两个规划 层次,即市域和中心城区。
市域:郑州市域行政辖区。 包括金水、管城、二七、 中原、惠济、上街六区和 荥阳、巩义、新郑、新密、 登封、中牟五市一县所辖 范围,总面积为 7446.2 平 方千米。 中心城区:市区行政辖区 的中原、金水、二七、管 城、惠济五区范围,面积 为 989.6 平方千米,等同 于郑州市市区。
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关于同意对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批复》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 《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 《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9—2020年)》 《郑州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
城市现状条件
2008年末,郑州市域常住人口为743.6 万人,城镇人口463.5 万人,城市化水 平62.3%,人口密度为998.6人/平方千米。 市域城镇分布相对均衡,城镇体系格局基本成形。城镇等级规模序列呈“金 字塔”型结构,但等级规模序列不够完善。受自然、历史、经济等多方面因 素影响,城镇人口和用地规模差异较大。城镇沿交通干线分布特征突出。城 镇职能呈现西工东农、资源和比较优势成为城镇职能的基础。 郑州市市域初步形成了西部石质山区水源涵养林、中部平原农田保护林、东 部防风固沙林、北部防风滞尘风景林和城镇绿化为主的大绿化生态基本格局。
市域基础设施
信息工程规划
电力工程规划
供热规划
燃气规划
社会服务设施
理清服务等级,构筑完整的 社会服务设施网络。 重点与均衡相结合,完善基 本功能,培育特色区域 统筹安排,共建共享,高效 利用,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 浪费 城乡共享,发挥最大规模效 应,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 伸。
防灾体系规划
全市范 围内 现 有大中 型水库 13 座,小型水 库139座,市区内除尖 岗 、常 庄水 库 为中型 水库外 ,其 他 均为小 型水库 。建 成 防洪堤 840多千米。
建立安全、可靠、高效的交通、水、电、气、热、通信等城市生命线 系统,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城市生 命线运行监控系统,提高科技含量,加强政府管理。加强城市生命线 系统设施和应急体系建设,增强城市承载能力。 整合各类防灾减灾资源,加强政府对城市安全的综合协调、社会管理 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长效机制,建设现代化的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 系。加强组织领导机构建设,统一组织、协调、指挥全市防灾减灾工 作。
市域空间结构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是:“一心四城、两轴一带”,网络化的城镇空间发展格 局。一心:包括中心城区及三个外围组团(郑汴—中牟组团、航空港组团和 上街—荥阳组团),是市域空间结构的核心地区。指巩义市区、新郑市区、 新密市区、登封市区4个中等城市,是市域空间结构中的二级中心城市。东西 向沿连霍高速公路、陇海铁路等交通干线上的郑州市中心城区、郑汴 —中牟 组团、上街— 荥阳组团、巩义市区及沿线城镇所构成的城镇发展轴,是市域 经济联系和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轴线。南北向沿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广铁路等 交通干线上的郑州市中心城区、航空港组团、新郑市区等城镇所构成的城镇 发展轴。发展轴线共同构筑中原城市群“十”字形空间骨架的核心区域。市 域南部依托省级交通干线由登封市区、新密市区和新郑市区等城镇构成东西 向发展带。
城市性质定位
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也是国 家开放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是中原城市群“大十字”形骨架的核心城市。
是推动中部崛起的核心城市之一。 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和铁路枢纽城市。 是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 新基地。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8-2020)
城市规划 1202B 陆留炯 1237150224 2015.01.13
汇报内容
城市概况 规划编制的背景和依据 规划编制的期限和范围
现状条件和性质定位
空间结构和空间管制 道路交通和绿地水系 市政设施和综合防灾 近期规划和规划实施
规划编制背景
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促进社会和谐。
中部崛起战略是我国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 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的又一重大决策。
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快速发展,成为继广东、山东、江苏、浙江之后 全国第五个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的省份。 郑州历来是河南乃至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郑州市是国家公路运 输枢纽城市之一,铁道部将郑州列为全国 8 大铁路枢纽之一,郑州新 郑国际机场是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确定的区域干线机场,在中部崛 起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郑州上版城市总体规划部分目标的提前实现。
概况分析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东经 112°42'~114°14',北纬34°16'~34°58',北临黄 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由于地处 中原腹地,“雄峙中枢,控御险要”。因此,郑州 历来为全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新亚欧大陆桥 上的重要城市,也是国家开放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郑州是河南省和中原城市群首位城市,具有优越而 重要的区位条件。 郑州市总面积 7446.2 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 1057.2平方千米,辖6个市辖区(中原区、二七区、 管城区、金水区、惠济区、上街区,其中上街区为 飞地), 1 个县(中牟县),代管 5 个县级市(巩 义市、荥阳市、新郑市、新密市、登封市);全市 共有74个街道办事处、72个镇、22个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