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让世界充满爱——第二课时
第7单元 让世界充满爱
第七单元让世界充满爱一、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2、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3、补充欣赏歌曲:翁倩玉《爱的奉献》二、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学唱及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深入感受“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
2、能够以柔和、统一、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
并通过分析、实践,处理歌曲;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3、了解《让世界充满爱》《我们同属一个世界》两部作品的曲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三、教学重点:用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四、教学思路本课以“爱”为线索,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与心灵的沟通;在学唱歌曲的过程通过分析,讨论,体验,使学生意识到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内在感情上的作用,在以后地歌唱中,对音乐要素能自己进行分析,合理地处理歌曲。
五、教材简析1、《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部由著名音乐人郭峰作曲的,献给1986年“国际和平年”的组歌,由四部分组成,教材中选用了第二部分,其音乐为典型的ABA 三部曲,A部温馨抒情,B部在调性,音乐情绪上皆与A 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四个乐句完全再现A部。
2、“组歌”多乐章的声乐套曲。
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等形式,常用乐队伴奏。
注重充分发挥各乐章的特点,因此各段更具有独立的意义。
3、《同属一个世界》(WE ARE THE WORLD)1984年为非洲难民而作的作品,由杰克逊和里奇共同创作。
歌曲主要由三部分构成,A部分为叙述式的温情,曲调柔缓;B部曲调是呐喊式的,慷慨,激昂;C部分有一个明显的从大调转关系小调的过程——无奈、忧伤转到坚定、积极。
整首歌曲曲调流畅,是典型的摇滚乐的演唱风格,是摇滚歌曲中的不朽经典。
4、迈克.杰克逊(Micheal Jackson)是20世纪这100年间极具代表意义的摇滚歌手。
1958年8月29日,Micheal Jackson出生于美国印地安那州。
湘艺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七单元让世界充满爱教案
5.趣味性:通过趣味性的词句和图片,如“音乐之旅”、“音符的舞蹈”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互动性:在板书中留出互动空间,如提问、思考题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反思与改进
2.制定改进措施:根据教学效果和自我反思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例如,如果发现学生在某些知识点上掌握得不够扎实,可以考虑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相应的练习和讲解。
1.审美能力:通过学习歌曲《让世界充满爱》,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2.实践能力: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提高音准、节奏、音色等方面的表现力。
3.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创新性地演绎歌曲,培养创新精神。
4.团队协作: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
(1)歌曲的高音部分和低音部分的转换。
(2)歌曲中的情感传达和感染力。
解决办法:
(1)对于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和节奏,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
(2)对于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演绎,通过分组练习和示范演唱,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对于歌曲的高音部分和低音部分的转换,通过个别辅导和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湘艺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七单元让世界充满爱教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湘艺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七单元《让世界充满爱》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4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初中音乐_演唱 让世界充满爱 欢乐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让世界充满爱》由青年歌手郭峰和陈哲等人于1986年为“世界和平年”而作,原是一部小型声乐套曲,包括序曲和三首既相互关联又可独立演唱的歌曲。
本单元选择的是其中的第二首。
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普遍真理: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关爱,才能生活得更加美好。
因而,该曲从问世起便受到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喜爱。
歌曲为G大调、四四拍,曲式结构为带再现的ABA’三段体。
全曲音域仅为七度,正如歌曲本身“不需要更多的语言”所描述,歌词清新,突显了仁爱主题;旋律优美、流畅、规整,音域适中而便于不同人群演唱。
这一切为作品近三十年的流行、流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自己聆听、感受、体验与合作,去感受这首歌的情绪与意义。
2、通过分析、比较、体验、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欣赏,了解掌握速度、旋律、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对表达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性。
3、能够用柔美、和谐的声音演唱《让世界充满爱》,特别是二声部合唱部分能够做到声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够把握好二声部的合唱,做好声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难点:能够用柔美、和谐的声音演唱《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哪次天灾让你痛彻心扉?生答。
师: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多媒体展示图片,师介绍。
师小结:这些天灾人祸让我们一次次见证着生离死别,但同学们想过没,比天灾更让人恐惧的师人祸、恐怖袭击、战争无时无刻不在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并不太平,于是,无数热爱和平的人走到一起呼唤出人类共同的心声——让世界充满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
二、学习新课1、聆听第一遍感受歌曲速度、音乐情绪。
2、聆听第二遍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演唱顺序。
讲解反复记号。
3、跟琴学唱旋律。
师弹单音,一句一句学唱。
知识:弱起小节、全音符、附点节奏(多媒体)4、加入歌词跟琴学唱。
5、给歌曲划分段落ABA’,每段要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第一段:温馨、亲切的第二段:热切、激情的第三段:抒情、如歌的6、跟歌曲原唱完整唱一遍7、跟伴奏完整唱一遍,师指出唱的不到位的地方8、学唱二声部⑴学唱旋律⑵加入歌词⑶二声部配合,直到熟练9、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22.让世界充满爱(第二课时)
二、品读赏析,感悟体验。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检查学生生字认读情况,要求:读得正确、熟练。
3.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指名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好好体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请同学朗读,谈自己的体会。
3.指导感情朗读。
四、拓展延伸,运用体验。
1.总结全文:同学们,我们在奥运赛场上,传递着一种和平、团
结、协作的奥运精神,传递着人类和谐。让我们将爱融入到我们的歌声中。
2.学唱《手拉手》。
个性化备课:
板书设计:
22歌词两首
手拉手
友好、欢畅、和平、友谊
教案
备课人:(五年级)李美芬授课时间:2013年月日
课题:22、让世界充满爱
第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教学总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追求世界和平友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歌词的意境和内涵,从中揣摩作者的情感,领悟表达的方法,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品读关键词句,体味歌词的节奏美、情韵美。
6.全班反馈。
三、激情总结,写话体验。
1.自由朗读,交流学习:
(1)说说这首歌词主要写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歌词中的“我们”指的是什么?
(3)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2.读下面的诗句,体会加点的词语所表达的情感。
(1)出示句子:
推倒一切障碍,让理解的歌声永远飞扬。
《让世界充满爱》教案
《让世界充满爱》教案《让世界充满爱》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让世界充满爱》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让世界充满爱》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本单元文章中对人物的生动刻画描写,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2.能力目标:确立正确立意,并能围绕中心选材的能力,以及自主收集组织材料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
3.德育目标: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更加深刻的体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确立正确的写作角度,根据生活实际来组织写作材料,运用生动的描写语言以及写作手法,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人物描写后加强记叙文和人物描写的写作能力,同时能体会人类之间的关爱。
学会与周围的人沟通,以及对弱者的关爱,从而陶冶自我的情操。
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1材料准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爱的奉献》《烛光里的妈妈》诗歌:《致橡树》小故事:《天堂与地狱》《孟母三迁》2小组准备:分组收集周围人的关于“爱”的小故事。
(要求:故事内容真实,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关于爱心,同情心,或者互相帮助等围绕“爱”而发生的小故事,每组至少准备二个或者以上的故事,经过讨论,组织讲述。
)教学方法:1,回顾分析:首先带领学生回味本单元文章内容,概述文章的情感:第一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讲述了“我”与保姆阿长之间的感情,是一种关怀和依赖的关系,“我”幼年的时候依赖着长妈妈,而她也是十分的关爱我。
而《背影》《台阶》均是讲了儿子与父亲之间的情感,有“父爱如山”的亲情,也有儿子对父亲的理解。
最后《老王》《信客》则是对周围人物的描写。
回顾课文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
2,讲授法:通过老师的直接传授,让学生品味这些小的故事其中的情感,老师予以正确评价和分析,学生能快速准确的理解其内容与人物描写中的技巧,以及记叙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课例《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B 讲故事主题“爱心”,故事必须是真实的,要有连贯
性,富于吸引力,能感染人;
C 小制作群策群力做一个爱心礼物(可延伸到课外,仅
说设计就行)
D 演唱组用多种演唱形式动情演唱全曲
2、才艺展示
展示小组作品,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充分发挥想
象力,创造力。)
六聆听爱——欣赏《爱的奉献》
1、介绍作者及相关知识 导语:刚才我们观赏的画面的背景音乐,是著名的音乐 人郭峰为 1986 年世界和平年 作的一首组歌 (课件出示:郭峰图片及生平介绍) (课件出示《让世界充满爱》曲谱) 2、多媒体播放《让世界充满爱》,学生整体感受全曲。 思考:A 歌曲是几拍子的? B 曲式结构如何? 3、复听全曲思考:(媒体显示)演唱情绪,力度,音色 如何? 讨论,处理歌曲(情绪,力度,音色) 师:歌曲三部分在力度上是怎么变化的?情绪上有什么 对比?我们分别用什么样的音色来演唱这三部分? 讨论与归纳:(媒体显示) 力度:A 段 mp——B 段 mf——A(再现)段 mp 情绪:A 段:温馨、亲切 B 段:热切、真挚、充满期待 A(再现)段:是第一段的再现,抒情地,如歌地 音色:A 段:轻柔的,深情的 B 段:坚定的,热情的 A(再现)段:轻柔的,深情的
曲美的内涵,注意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以发展
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使他们能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思想感
情。”歌曲美的内涵,往往从歌曲的旋律、节奏、音乐 形象等方面体现出来。只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体会 理解歌曲中优美的旋律、节奏、音乐形象才能在感情上 和作者产生共鸣,表达出歌曲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无论多么科学、艺术、周全的预设,总 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产生“插曲”,学生的思维总会 与教师的思绪产生火花。面对这样的“插曲”,教师懊 恼还是高兴?否定还是接受?听之任之还是科学引 导?教师就在这样的选择中不断地成长、成熟。我想: 科学的预设+弹性的生成+实际的教学经验=快乐的音乐 课。
《让世界充满爱》音乐教案
《让世界充满爱》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2.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爱心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 通过对歌曲的学唱,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歌词及其意义。
2. 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技巧。
3. 合唱部分的协调和配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学唱和理解。
2. 教学难点:合唱部分的协调和配合。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跟学。
2. 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意义、旋律、节奏等。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合作法:学生合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创作背景及意义。
3.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节奏。
4. 合唱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 学生能熟练地唱出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理解其意义。
2. 学生能够在合唱中做到音准、节奏准确,和谐统一。
3. 学生通过学习,展现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爱心的认同。
七、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音频文件。
2. 乐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乐谱。
3. 教学设备:音响、话筒、投影仪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学唱歌曲。
2. 第二课时:合唱练习,分组练习。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爱心主题活动,如爱心传递、爱心志愿服务等。
2. 引导学生收集其他关于爱心的歌曲,进行欣赏和学唱。
3.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共同见证学生的学习成果。
十、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提升。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合唱中能够更好地协调配合。
让世界充满爱教案设计
让世界充满爱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让世界充满爱》。
课文通过描绘一个充满爱的世界,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的力量,学会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爱的力量,学会关爱他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图片等。
2. 学具:课文文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充满爱的世界,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爱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爱的力量,学会关爱他人。
4. 例题讲解(10分钟)利用课文中的例子,讲解如何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谈论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每组选出一个最感人的例子,进行分享。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让世界充满爱爱——> 关爱他人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课文中的例子,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作文。
2. 课下阅读一篇关于爱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爱的力量的体会都比较深刻。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意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更好地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爱的故事,下一节课进行分享,进一步体会爱的力量。
语文七上写作《让世界充满爱》课件(2)
在一个柔和的午后,我享受着难得的宁静。阳光泻满了一地, 我舒适地在床上伸了伸懒腰,翻身又睡了过去。突然,我感到房门 被轻轻地推开了。不用看,一定是妈妈。过了好一会儿,四周寂静 无比,直觉告诉我,妈妈还在。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不要转身,不 要睁开眼睛。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实在无法忍受这种无比的寂静。越来 越强烈的好奇心使我在睁开眼睛的同时猛然一个转身。我的目光正 好撞上了妈妈的目光,只见那一道慈爱、满足的目光陡然消失,变 得慌张无措,像一只突然撞到玻璃窗上的小鸟,来不及回头躲避。 妈妈一边退到门口,一边嘴里小声地说着:“哦,吵醒你了吧,我 是想进来找点东西。”那一刹那,我突然感到自己的心很痛,有一 种说不出的难受。
分类归纳
“爱”确实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很多很多, 下面作一个简单的分类归纳。
(一)爱的范围篇。1、亲情之爱;2、友情 之爱;3、师生之爱;4、社会之爱
(二)爱的对象篇。1、人与人之间的爱;2、 人与动物之间的爱;3、人与环境之间的爱。
(三)爱的时空篇。古今中外的爱 。
四、感受爱
1、老师讲述歌曲《天亮了》的故事并演唱。
五、它山之石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 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 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 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 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1、《背影》一文选材的角度如何? 感人的细节在哪里?
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 车突然坠毁。就在悲剧发生的瞬间,一对年轻的夫妇, 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这 对年轻的父母却失去了生命。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七单元《让世界充满爱》课件2 湘艺版
让世界充满 爱
看看,你知道吗?
1986年新春,郭峰谱出一首题为《寻找明天》 的歌曲,这是后来组歌《让世界充满爱》的雏形。 这是一首献给“世界和平年”的公益歌曲,旋律 优美、亲切、质朴、简洁,既富有东方民族的神 韵,又饱含时代的情感和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与 期盼。
音乐界、舆论界对这部作品赞誉有加:“它 是一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闪耀着时代光彩的通 俗歌”,“应该看作是对通俗音乐的重大突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首歌是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 里程碑。
歌曲创作背景
《让世界充满爱》由器乐引子和三个部 分的歌曲构成,是一部规模不大,但寓意深 刻且气势宏大的作品。它的音调、节奏在保 持民族性语言的同时,又向国际流行乐坛进 行了借鉴。
作者介绍
认一认,唱一唱
找一找 说一说
爱பைடு நூலகம்
爱是什么? 你的身边有哪些地方充满爱? 是什么样的爱?
爱在伸手一瞬间!!
爱就是不懈努力!
八年级语文让世界充满爱2-P
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学唱歌曲。 2:对学生进行“爱”的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
每个学生对歌曲,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不 同,要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 动。
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学生共同的参与、合作、探究, 在学生自主发展的形式下,激发学习兴趣, 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随着自 己的意愿,随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尽情发挥自己,展示自己,并在良好的学 习氛围下,共同感受、共同学习、共同进 步。
享学习体会。
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思想 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改变,音乐多 元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包括:创造性审美发展 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他们互相 联系,互相渗透。
教材分析:
《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部献给1986年“国 际和平年”的组歌,他由序曲和三首歌曲组成, 教材中选用的第二首歌曲洋溢着时代的朝气,倾 诉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憧憬。
《让世界充满爱》说课稿
教学内容: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让世界充满爱》。欣赏
学习并感受这首歌。
教育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以真诚热烈的情感及自己所喜欢的方式
演唱《让世界充满爱》。 2:知道音乐艺术在关注人类生存发展等方面
的巨大作用,进一步增强对人类生存发展的责任 感。 过程与方法: 1:体验音乐表现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憧憬。
【标题音乐】biāotíyīnyuè用题目标明中心内容的器乐曲。 结晶而成。③动想吃(某种食物):~荔枝。评~。 颈很长,抑止:~制|制~|独~。 ②动把分散的事物按照一定的条理组织起来或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组|~队|~号。满一定期限才外出。很~。【不着边际】bùzhuóbiānjì形容
《让世界充满爱》课件(第二课时)
【怎样写】材料选好后,安排好材料是关键。 首先,写作文不可没有一个好题目。作文题目拟得巧妙新颖就 如同一位少女长着一双顾盼生辉的美目,让人过目不忘。给作文拟 一个好题目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可以运用比喻拟题目,运用比喻可 以使题目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籍。巴金的《灯》,李乐薇的 《我的空中楼阁》,一个是写心中的希望,一个写理想的生活环境, 内容不同,但题目都给人一种意味无穷的感觉。 其次,写好文章的开头是创作成功的一半。清代学者唐彪说过: “通篇之纲在首一段,首段得势,则通篇皆佳。”文章开头是全文 的一道眉眼,在短短的几行文字中要吊起读者的胃口,就必须苦心 经营,全力打造,切不可忽视。 再其次,文章主体部分更要精思巧构新设计。先写什么后写什 么、哪些该详写哪些该略写心中一定要有数。还可以前有伏笔,后 有照应;层层设悬,逐步解疑;抑扬结合,一波三折等。这样就避 免了记叙文的平淡直述。最后,结尾一定要和开头呼应。另外,根 据表达的需要可以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 式,用恰当的语言,切实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来。
母爱
凌晨一点,我的胃痛有疼痛难忍,刚一张口,一股恶物喷涌而出。我 艰难地喘息着,大滴大滴泪水顺着脸颊流下来。这时,一只温暖的大手搭 在我的额头上,朦胧中,一双焦虑的眼睛正望着我。无边黑暗夹杂着风声、 雨声扑面而来,妈妈背着我,一步三滑地向医院走去。妈妈的背是那样温 暖,她的头,发上、脸上却挂满雨滴。 我哭了。我想起了一首诗:“啊!母亲,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 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 啊!母爱是闪耀着生命之光的一株灵芝草,母爱的芬芳让我的痛苦顿 时消融。
第2课时 悟
书写“爱”的感
写作指导
当“让世界充满爱”的话题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会有怎样 的思考和感悟呢? 思考之一:让世界充满爱,就是让爱心作主来关注身边每一位需要 关注的人,歌颂充满爱心的人物,呼唤奉献爱心的行为。确立了这样的中 心,作文时就不会偏题离题。 思考之二:下笔之前,围绕中心从多方面作广泛的思考,以便打开 思路。一方面,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助人为乐者有之,慷慨 解囊者有之,见义勇为者有之,为民请愿者有之,无私奉献者有之 ……选 择这样的事例诉诸笔端,歌颂他们爱心的博大,感动自己和读者。另一方 面,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可有些人的爱心却渐趋泯灭。“学雷锋” 走过场的多了,扒手猖狂作案众人视而不见司空见惯的多了,英雄流血又 流泪也时有发生了,……当我们耳闻目睹类似的情形,也可将这些内容来 个“笔伐”,像当年鲁迅先生一样大声呐喊——“救救爱心!” 思考之三:用恰当的方法表达。1、以小见大。写作时,我们可以让 “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于半瓣花上道爱心,于小事情上看大问题。 “以点带面”,反映现实,观照人生。2、细节点化。“于细微处最见精 神”,真实、典型、有表现力的细节最能刻画形象,表现主题,产生感人 至深的效果。如一声轻轻的问候,一次及时的搀扶,一个鄙视的眼神,等 等。
第二课:《让世界充满爱》(第2课时)
第二课:《让世界充满爱》(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典乐派和现代乐派的作品的聆听,知道古典乐派和现代乐派的作品的区别,并能够产生对现代音乐的表现方式进行探讨的愿望。
2、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感受以歌唱的方式援助受灾者的激情。
再次感受爱的主题。
3、通过讨论的方式了解爵士乐、摇滚乐在音乐上的基本特点,以及对社会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教学过程:一、欣赏《祭献之舞》
1、聆听《祭献之舞》,让学生说对音乐初步印象。
2、再听,思考以下问题:音乐的节奏是规整的还是复杂的?
和声是和谐的还是不和谐的?速度是舒缓的还是急促的?
力度是微弱的还是强劲的?旋律是清晰的还是混乱的?情
绪是稳重、平和的还是兴奋、不安的?。
3、介绍作品背景及作者
4、讨论:作曲家使用异常猛烈的节奏,大胆的和声,浓重的
配器,目的是为表现什么主题?你是否喜欢这种音乐?为
什么?
二、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1、聆听歌曲,说说为什么这首歌曲曾经震撼过许多人?——
深化爱的主题。
2、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及作曲和演唱者。
3、唱B段副歌,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
4、结合所听的音乐讨论:爵士乐与摇滚乐的特点,对社会的
积极与消极作用。
学生讨论后教师做总结。
三、课后作业:查一查关于20世纪现代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的资料,和同学互相交流。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教案《让世界充满爱》
第二课时《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贝多芬以及他的音乐。
2、通过欣赏《欢乐颂》让学生体会到追求快乐和平是人类共同愿望,我们拒绝战争祈求和平。
3、希望同学们能够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今后的困难和挫折。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两个声部合唱的形式来演唱《欢乐颂》,并且通过欣赏和演唱来进一步分析和体会其中的含义。
教学方法:引导法、启发法、互动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欣赏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在伴随着上课的铃声响起的时候,《欢乐颂》那欢快的旋律在教室上空响起。
我们今天的课就在这欢快的音乐声中开始了。
(欣赏《欢乐颂》)
一、讲人物
老师: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是…
学生:《欢乐颂》。
老师:好,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
同学们请看!我会
给出不同的条件,我们就根据这不同的条件来猜猜看。
(可以抢答)
第一个条件:他是一位音乐家,出生于1770年12月16日。
在1782——1792年是他的创作的丰硕时期。
有六首歌曲,三首前奏曲和钢琴奏鸣曲。
两首小提琴曲,一首小步舞曲,一部康塔塔。
第二个条件:他出版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在1781——1787年谱写成的的三首钢琴奏鸣曲。
老师:有没有同学猜到?那好咱们继续看第三个条件。
第三个条件:在1787年的时候他访问维也纳,莫扎特听到他的即兴奏说:“有一天他将名噪全世界。
”1792年他定居在维也纳。
第四个条件:他曾先后师从于莫扎特、海顿、阿尔布雷希茨贝格和舒彭齐格等几位音乐大师。
老师:同学们知道了么?
学生:肖邦、李斯特、施特劳斯。
老师:同学们知道的音乐家还真不少。
你们再仔细想想。
第五个条件:他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
爷爷是是男低音歌手,歌剧作曲家和指挥家,父亲是男高音歌手。
他曾因恋爱失意而烦恼,影响到肝脏,致使听觉失聪。
1802年他意识到耳病无法治愈时,曾经打算自杀,但是由于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终于克服了精神危机,写出了明朗的《第二交响
曲》。
学生:贝多芬。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
他的作品追求“自由、平等、博爱”。
他就是《欢乐颂》的作者贝多芬。
老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猜到了贝多芬,也欣赏了《欢乐颂》,下面来演唱《欢乐颂》。
二、演唱
老师:我给同学们弹琴,男生演唱低音声部旋律,女生唱高音声部旋律。
学生:实践。
老师:在上节课的时候我们学过的最富有的表现力音的频率是什么?
学生:65.4HZ----1046.4HZ
老师:对,同学们歌唱的声音就在这个范围,所以你们歌唱的声音是最富有表现力。
也是最动听迷人的。
下面你们就用你们最动听,最迷人的声音来演唱《欢乐颂》。
学生:实践。
三、分析作品
老师:首先,来看一下它的节奏是怎样的?
学生:欢快的,高兴的。
老师:很好。
它是个快板,全曲都体现了“欢乐”的主题。
那么乐曲是什么调的?
学生:G大调的。
老师:音乐风格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通俗易懂,节奏欢快流畅。
老师:《欢乐颂》具有民族和通俗歌曲的特点,它既朴素又平凡。
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通俗易懂,节奏欢快流畅。
下面我们就用欢快的节奏来演唱《欢乐颂》。
四、二声部合唱
老师:我来弹琴,你们唱各自的声部。
(唱歌词)
学生:实践。
五、谈体会
我感觉到今天快乐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
学生乙:我以后会用这种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困难。
六、总结
老师:刚才两名同学说的很好。
在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我希望大家都像刚才那位同学那样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今后的挑战!追求快乐、和平的幸福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愿望。
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快乐时光,美好的生活是靠我们大家共同维护的。
我们要珍爱我们的地球,拒绝战争期盼和平。
把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的更辉煌灿烂!
课后反思
1、学生对贝多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学生能够用两个声部很好的演唱《欢乐颂》。
3、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有能力自己分析作品。
4、通过上课,应该让学生更明白自主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