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浅谈普通话推广与方言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普通话推广与方言的关系
摘要: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贯彻落实国家推广普通话政策,而普通话的推广必然会对当地的方言产生影响。

针对推普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好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通过阐述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来为推广普通话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关系
作者简介:景彦博,男,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晁晚霏,女,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翟圣楠,女,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

一、方言到普通话的发展历程
“山东普通话”、“河南普通话”、“甘肃普通话”……,原本是外地人嘲笑方言音比较重的人说普通话时说得很不好而用的代名词。

随着普通话教育在全社会、尤其在学校里全面推广,这些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普通话水平已大有长进。

另一方面,现在不少孩子在讲本地话时不时要掺杂进大量普通话,才能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成了“普通山东话”、“普通河南话”、“普通甘肃话”……,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在推行普通话的同时,怎样保持方言的传承问题。

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而其中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中国元朝、明朝、清朝历时几百年逐渐形成的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更不是最早的北京地方话。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

而国家为了进一步明确普通话的概念,又采用规定应该以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2005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作为普通话的语音标准与读字读音的主要依据。

国家之所以专门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来确立普通话在我国“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就是要增强人们对普通话和规范文字的重视程度。

从中华文化对世界的重要性来看,中国是文明古国,又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普通话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联合国文件的中文文本用的是包括简化字在内的规范汉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和文化、教育、科技的交流不断扩展和增多,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汉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

因此,提高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愿望,也是世界人民的愿望。

早在1958年周恩来总理就说过:“我们推广普通话,为的是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

……方言是会长期存在的。

方言不能用行政命令来禁止,也不能用人为的办法来消灭。

” 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社论也指出:“普通话是为全民服务的,方言是为一个地区的人民服务的,推行普通话并不意味着人为地消灭方言,只是逐步地缩小方言的使用范围,而这是符合社会进步的客观法则的。

方言可以而且必然会同普通话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存……”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政策,不仅当今适用,而且将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适用。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是由社会群体的不同性质而形成的语言变体,它是由不同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或由这些因素构成的社区交际习惯所形成语言差异。

现代汉语各方言大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而逐渐形成的。

形成汉语方言的要素很多,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的迁移,山川地理的阻隔等;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要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语言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等。

二、方言、普通话的现状
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它们分布的区域很广。

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

根据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方言进行划分。

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

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我国是一个多人口、多民族、多文化的庞大国家,然而,众多的民族语言和众多的地域方言必然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例如,在当今社会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们的旅游、求学、出差……都会涉及到另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

然而,当我们到达另外一个陌生的地方时,我们必定会觉得内心有一种失落感。

而此时在吃、住或作短暂休息时,却因为东西南北各个地域、各个民族方言的差异,导致人们根本无法通顺的用简单的语言来进行交流,甚至还需要用书写来代替简单的口头交流,这就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因此,我们必须在汉语的基础上,规定一种打破地域间隔阂的交流方式,而这种交流方式就是今天的普通话。

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虽是北方方言,但它同时从其他方言吸取营养(从方言中吸收词汇、语法甚至语音的个别成分)来充实自己。

民族共同语总有一系列规范化、标准化的研究和措施相伴随,所以,它比之任何方言(包括北方话)更加丰富,更加具有规范性、公众性。

民族共同语这种既植根于方言,又高于方言的特性决定了它为全民族服务的性质,而方言则是汉语的地域分支,为某一个地域的人群服务。

正因为此,民族共同语必然对方言产生巨大影响,对方言起制约作用,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

随着社会统一和对外交往的日益发展,人们文明水准的日益提高和语言文字工作的日益法制化,更要求大力推行民族共同语,在正式场合和公众场合使用具全民性和较强规范性的普通话。

然而,方言的地域性和亲情特点也决定了方言在局部地域存在的必要性和它自身的使用价值。

三、“双语”结合,互促发展。

我国推广普通话的政策一再表明,推广普通话并不禁止说方言,更不是要消灭方言。

因为,方言是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经过长期生活、学习而积累的一种自己民族、自己地域特有的一种语言交流形式。

这不仅代表着一个民族自己的特色所在,更重要的是,方言的出现是一个民族、地区人民长期生活、学习经历的一种见证。

今天的我们,不是不允许说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国家民族的主体性语言——普通话。

当然,我们不能由此产生方言优越的错觉,更不应该拒绝学习和使用普通话。

必须不断扩大普通话的应用范围,但又不能限制方言的使用范围。

率先使普通话成为国家机关的公务用语,学校的教学用语,广播、电视的播音用语,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用语。

同时,也必须规范人们说标准的普通话。

要尽可能的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这不仅仅有利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人与人越来越密切的交流,更重要的是,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在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方言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方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无数的劳动人民经过千百年历史锤炼而遗留的一种劳动成果。

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和辽阔土地的一种见证,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无数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汗水的积淀。

因此,要想发扬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方言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在甘肃省平凉市的《平凉日报》第三版就专门设立了《乡言俚语,百姓话题》栏目。

这个栏目就是当地的记者用当地的方言对人们日常关注的话题的讨论,这个栏目的设立正是对平凉当地方言的一种发扬和传承,也是人们了解平凉当地风土人情的一个明亮的“窗口”,更好地体现出了平凉当地特色。

21世纪的科技日益发达,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我们要想打破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最基础的隔阂,就是要用同样的语言去进行交流,只有这样才可以更为通畅、方便的交往。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丢弃祖先们传给我们的这一民族、地域特色——方言。

因此,我们必须在学习比较标准的普通话的同时,也要不断努力的发扬我们本民族、本地域的方言,只有“双语”结合,才可以让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魅力更加丰富,更加富有吸引力,才能使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更加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2】闫传辉,赵永刚,朱云涛.《浅谈普通话的推广与方言的并存》.《科技向导》2010年第六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