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革命发生与否的范式论分析

合集下载

“革命”到“革命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革命话语传统

“革命”到“革命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革命话语传统

“革命”到“革命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命话语传统“革命”到“革命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革命话语传统石佳摘要:革命是一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制等方面的全方位的变革运动。

对于20世纪的中国社会与文艺领域而言,“革命”所起到的深刻影响和革新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一个世纪以来,“革命”一词在这百年中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与文学的底色,也构成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话语传统。

本文试图从“革命”一词出发,探究“革命”作为一种话语形式自身的演变,以及在这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对“革命”一词的,进而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的样貌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革命;革命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文学传统对于21世纪的中国乃至整个世界而言,“革命”一词似乎已经不再那样频繁地出现在学界的讨论话语之中了;但对于刚刚过去不久的20世纪而言,“革命”一词却如一场暴风骤雨席卷了整个世纪的人类命运与历史进程。

革命,给20世纪带来的是断裂、摧毁和覆灭,、蒙和新。

作为一种具有全方位革性质的社运动+现的“革命”于方世界,方全传,了东西方世界的性质、之间的关联+地人类现的传统了现代性的话语。

一、“革命”概念的来源与流变革命是一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制等方的全方位的革运,到,革命的方方的话语掌控权力。

+“革命话语”对于革命的实现而言至的.话语方于,与的J.革命的话语自然是革命意识与的集中体现,地革命运动的论与。

随着革命步伐的不i 进,在革命激情与理想的下,求建立全新的话语体系和理论范式,并且逐步推动革命话语占领主流话语中心地位。

而类似者种在革命中以推翻与变革为目标的、在社会各个方面求重建的全新的话语体系和论,某种的“革命话语”,那后者“革命话语”为武器的主流话语运看一种“话语革命”。

从词源学角度来看,在最初阶段,西方语境下的"革命"(Revolution)天文用语,用来描述天体的循环运动,后来引申为一种周而复始的运动状态。

直至17到18世纪时期,欧洲频繁地出现了起、暴动和更迭现象,“革命”一词的含周而复始的循环性运演化成了断裂性和前进性的政治变革。

试论库恩的科学革命模式

试论库恩的科学革命模式

试论库恩的科学革命模式摘要:关键词:范式,模式,科学革命科学理论被确立后,它是如何发展的,成为科学观的一个重大问题。

科学发展模式针对科学发展的规律性、主要特征和内在机理做了概括和描述。

其中它所回答的重要问题是科学是怎样发展的,科学的一般形式是什么,等等。

在科学哲学的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不同学派的科学哲学家,他们经过长期争论,提出了一些较有影响的科学发展模式,主要有逻辑实证主义的累积式模式、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库恩的科学革命模式和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

本文试图通过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及相关著作,梳理、表述库恩的科学革命模式。

一.范式的重要性范式是英文Paradigm的中译,英文这个词来自希腊文,表示语法中的词形变化的意思。

如名词变格和动词变位的规则。

原来包含“共同显示”的意思,由此引申出模式、模型、范例等义。

库恩之所以选择用这个词,是因为他觉得科学发展的模式与语法中语汇变化的模式极其相似。

它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核心概念。

1977年在《必要的张力》出版时,他对范式一词作了明确的表述:“范式一词无论实际上还是逻辑上,都很接近于‘科学共同体’这个词”。

概括起来,一个科学范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科学共同体成员共有的“看问题的方式”,这牵涉到他们共同的世界观、科学方法论、信仰和价值取向。

(2)科学共同体成员共同接受的基本理论和定律,共同承认的重要科学成就,共同使用的一套用于逻辑推理和数学演算的符号系统。

(3)科学共同体共同信任的仪器和试验方法。

(4)科学共同体共同认可的范例,即典型事例,它提供了解决具体问题的典型方式。

具体来讲,一个范式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东西,而反过来,一个科学共同体由共有一个范式的人组成。

据此,一个科学共同体由同一个科学专业领域中的工作者组成。

他们都受过近似的教育和专业训练;他们都钻研过相同的技术文献,并从中获取许多同样的教益。

每个科学共同体一般有一个它自己的主题。

“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的萌生

“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的萌生

龚云:“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的萌生作者:文章来源:团结报点击数:854 更新时间:2014年04月03日“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的演变”系列文章之一:“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的萌生编者按:伴随着20世纪中国政治主题的变迁,对近代中国历史主题的不同判断和研究主体的现实政治诉求,形成了主导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两种研究范式——“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

可以说,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史,就是“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萌生、形成、发展的演变史。

本文作者以“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为中心,将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的演变做了深入的分析。

1、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的演变1840—1949年的中国历史,学术界通称为中国近代史。

近代中国历史是自1840年起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最终赢得翻身、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历史。

从另一个意义说,也是中国由被动到主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

“中国向何处去”是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的主旋律。

对“中国向何处去”这一百年中国主题的回答,是先现代化,还是先革命,不仅决定于近代中国的客观进程,也与对近代中国的客观进程的历史考察相关。

中国近代史研究是直接为了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的主题而产生的。

作为中国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继承了传统中国史学为现实政治服务的传统——“资治”。

从其一开始产生,就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学术,而且深受现实中国政治语境的影响,占主导地位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被纳入现实主流意识形态中,为现实的统治阶级提供合法性依据。

在民族、阶级斗争紧张、激烈的时代里,近代史研究者集学者和政治代理人两任于一身,将学术研究当作救国和政治斗争的工具。

他们借中国近代史研究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他们构筑的近代史研究范式,折射了当时中国政治主题;他们的政治理念,深深地渗透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术文本中。

史学研究范式例述

史学研究范式例述

不同史学研究范式例述史学研究范式,是史学家在解构历史过程中所采用的理论研究模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史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史观的考查成为近年来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

当前,史学研究范式呈现出多元并存的格局,主要有现代化史观(也称近代化史观)、整体史观(也称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和唯物史观、革命史观(也称阶级斗争史观)等。

新的史观,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不同史观概述1.现代化史观(即近代化史观)现代化史观强调以下几点:①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②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人类实现现代化的两种基本途径,走什么样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由各国具体国情决定;③实现民族独立和实现现代化是落后国家和地区面临的双重任务,实现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实现民族独立后应尽快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2.整体史观(即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认为,1500年新航路开辟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

该史观侧重关注世界的横向联系,以人类社会整体发展进程为叙述对象,超越了以国家为单位的叙事传统,有助于弥补国别史的缺陷。

但不能取代国别史,且仅适用于研究1500以来的世界历史,无法涵盖古代历史。

整体史观要求我们:把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放在整体世界发展进程中去认识。

3.社会史观社会史观主张从社会的角度考察历史,倡导“眼光朝下”的研究方法,着重关注普通民众生活变迁,涵盖衣食住行、家庭婚姻、社会保障、教育环保、语言习俗、思想观念等诸多社会层面。

该史观突破了传统英雄史观的狭隘视野,也称新文化史观。

4.文明史观文明史观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史本质上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文明史观几乎涵盖古今中外所有历史,它囊括了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和社会史观,其中,现代化史观所涵盖的内容不过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一个阶段,整体史观所涵盖的内容不过是不同文明单位横向交流的一个方面,社会史观所涵盖的内容不过是不同时期文明发展的一个领域。

第五章:档案学

第五章:档案学

档案学:1、目前各国档案史料中报道的最早的档案学专著是:1571年,德国档案学家亚克伯·冯·拉明根在海德堡出版的《综合报告——怎样才算—个完美的登记室》和《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等两部专著。

2、档案学作为一门学科概念的提出,是在19世纪。

3、正式提出“档案学”概念是:1804年,德国档案学家约瑟夫·奥格著《一种档案学理论思想》。

4、首次提出档案学是一门独立科学的见解是:1885年,法国历史学家郎格鲁在巴黎出版的《国际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档案馆的科学》一文。

5、欧洲档案学的萌芽是在:16—18世纪。

条件:一是社会制度的变革;二是档案工作的发展。

6、欧洲早期的档案学理论研究所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档案的分类、档案馆的性质和地位、档案价值和档案人员知识结构要求等。

7、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的档案工作改革,使世界档案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主要标志是档案工作改革中提出并实践了具有近现代意义的三种思想,即:A、组建近现代意义的国家档案馆;B、档案事业实行集中管理的原则;C、档案馆实行向社会开放的原则。

8、标志着世界范围内档案馆事业的开始:1790年,法国在原国民会议档案馆的基础上,成立法国国家档案馆。

法国档案工作改革的意义:使世界上有了第一个近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档案馆;使中央和地方档案馆形成网络,有了真正的国家档案馆事业;档案馆馆藏来源由单一性变成了多样性。

9、1794年6月25日,法国颁布《穑月七日档案法令》,规定国家档案馆是中央级档案馆,地方档案馆作为国家档案馆设在地方的分馆,接受地方政权和国家档案馆的双重领导,这就使档案集中管理原则包含了档案事业集中管理的内容。

档案集中管理原则的确立,是档案学产生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10、档案开放原则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档案馆性质的根本变化,档案馆由对社会封闭的机构变成了向社会开放的机构。

法国的档案开放原则受到各国的重视,被誉为“档案的人权宣言”。

《档案事业概论》(五)

《档案事业概论》(五)

2世纪 的前3年 , 洲档案 学的第一 个 繁荣发展 时期 。 0 O 是欧
( ) 二 前苏 联档案 学 从 11年 到2世纪 3年代 末期 ,苏 联档 案 工作 以列 宁 “ 97 0 0 六一
2 1 年第5 《 00 期 浙江档案 》 41
T u hW i r sr o sl o c t G a so t 基层连线 h
案管 理 、历史档 案整理 等方面 。
( 艄 案学 的重构与渐 进发展 阶段(0 二 2世纪5— 0 0 6年代 )
档案计算机管理技术 、档案信息化和数字档案馆技术等科 目组
学建 设 的 特点 是 :第 一 ,档 案学 有 了 明确 的 指导 思想 ,并构 建 了一 个初 步的学 科体 系 ;第二 ,档案学 开始 以 国家 规模 的档案 事业建 设为研 究对 象 ,而不 是局 限于档案 室 ;第 三 ,档案学建设 借鉴 了当时苏联 档案工作 的理论 。 ( )档案 学 的完 善 与 繁荣 发展 阶 段 ( 0 三 2 世纪 7 年代 末 以 O
来)
档案学 与其他 学科 之间 的交 叉与边 缘性研 究 ,有 比较 明确边 界 的分 支学科是 信息资 源管理 学 、政务信 息管理 。
三、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了解档 案学 与马克 思主义哲 学 、管 理科学 、历史学 、图书馆 学和情 报学 、 书学 、 秘 文书学 、 以及和某 些 自然科学关 系 。
三新职能鉴定理论阶段20世纪8o年代以来二来源原则的形成与发展主要表现是德国档案学家汉斯布姆斯的社会分析和职1841年法国内政部发布了关于各部和各地区档案整理与能鉴定论加拿大国家档案馆1989年后实行的新宏观鉴定接分类的指示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档案整理原则尊重全收战略以及加拿大档案学者特里库克的观点

范式来源简评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范式来源简评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范式来源简评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近期推送“范式”,今日主题“革命史范式”欢迎各位师友一起交流~”《科学革命的结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托马斯·库恩(ThomasS.Kuhn)。

该书是现代思想文库中的经典名著,作者从科学史的视角探讨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的本质,第一次提出了范式理论以及不可通约性、学术共同体、常态、危机等概念,提出了革命是世界观的转变的观点,深刻揭示了科学革命的结构,开创了科学哲学的新时期。

常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当中看到范式一词,那么范式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本文旨在探讨自然科学中范式的概念。

最早提出自然科学提出范式一词的人是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Kunn) 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中系统阐述的,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

通俗的讲,就是一群科学团体所遵循的一个基本思路,什么是已知的,什么是被理解的,仍需进一步深入认识的是什么?在库恩看来,科学史就是一系列范式所构成的历史图景,库恩关于一门科学如何进步的图景可以概括为下列开放的图式: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新的常规科学——新的危机一、前科学时代:在这个时期学派林立,百家争鸣,没有统一的科学共同体,没有公认的范式。

经过长期的争论,才逐渐形成统一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即“范式”,由此前科学时期进入了科学时期。

比如化学和炼金术、天文学和占星术不分彼此的时代。

二、常规科学时代:在研究过程中,大部分科学家对于共同的范式坚信不疑。

常规研究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现象上都很少要求创造性的东西,他们的任务是搜集观察和实验的资料,进行一般理论性研究即解难题或释疑。

三、科学危机时代:原有的范式不能解释新出现的问题,即使在原有的理论上修修补补也无济于事,由此科学家对原来的范式产生了怀疑,提出新理论,由此引发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的结构

科学革命的结构

科学革命的结构——夏佩尔一、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回顾1、“范式”理论:范式理论是库恩哲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本质内容。

总的来说,“范式”就是指某一科学家集团围绕某一学科或专业所具有的共同信念。

这种共同信念规定他们有共同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科学传统,规定共同的发展方向,限制共同的研究范围。

2、科学革命:科学革命实质上就是指范式的转化和更替。

科学的发生和发展要经历如下几个阶段:(1)前科学时期: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共同体和一个公认的范式,存在许多竞争的学派。

(2)常规科学时期:有了公认的范式,科学共同体就在范式的支配下进行研究,常规科学时期就开始了。

“常规科学”就是按照常规或者说按范式进行研究的科学。

“常规科学不能改变范式”,常规科学研究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现象上都很少要求创造性的东西。

其任务主要是搜集观察和实验资料,进行一般的理论性研究,即解难题或释疑。

所谓难题是范式可以规定肯定有解的问题。

在此阶段,科学家的任务不是检查范式、批判或改变范式,而是坚守范式,坚定不移地用范式去解决科学研究中的问题。

当“范式”遇到反常时,他会调整理论,吸收反常,直到使反常成为预期的结果为之。

(3)科学危机时期:当反常愈积愈多并深入到范式的核心,理论的调整和修补无济于事,使常规科学陷入困境和迷途时,科学就进入了一个显著不稳定的时期——危机时期。

这时人们对范式的信念开始动摇,涌现各种竞争的理论,集体成员因失去共同的信念而分裂,引起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

(4)科学革命时期:所谓革命实质上就是新旧范式的替换,即科学共同体除去那些顽固不化的反常、重新概念化的过程。

科学危机在这时结束。

库恩认为由于范式不是认识而是信念,因而从旧范式到新范式的代换不是科学共同体的认识的深化,而是信念的改变。

(5)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整个科学史遵循着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反常和危机时期—科学革命时期—新的常规科学时期的周期运动规律向前发展。

论谢伦伯格的“文件双重价值论”思想

论谢伦伯格的“文件双重价值论”思想
事实证明前者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文书等机关由于政府利益自身职责等方面的限制在鉴定文件的从属价值时往往带有主观性很难站在客观的角度而档案工作者则不同他们只关心保存全部重要的证据至于这些证据对某一机关是否有利是不予考虑的这样才能更好地鉴定档案的价值
论谢伦伯பைடு நூலகம்的
兰台沦口辽宁大学历史学院于玲摘要谢伦伯格是美国着名的档案学家和现代档案学派的代表人物,其理论”文件双重价值论”不仅成为指导当时档案工作的主要思想,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关键词谢伦伯格鉴定双重价值谢伦伯格在其着作《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一书中说:”成为公共档案的文件有两种类型的价值:对原机构的原始价值,对其他机构和非政府使用者的从属价值.”接着又在第十二章中说:”公共文件有两种价值,即证据性价值和情报性价值”,并且指出了证据性价值和情报性价值的含义,”我这里所说的’证据性’价值,不是…我所指的是由被证明事物即文件产生机构的组织和职能的重要性所决定的价值”,”‘情报’价值通常被称为研究价值,即公共文件由于含有对各种研究工作有用的情报资料而固有的价值”【1l.这就是所说的”文件双重价值论”,即一种是对原产生机关的原始价值,或叫第一价值;另一种是对其他机关和私人利用者的从属价值,或叫第二价值,而从属价值又包括证据性价值和情报性价值.一,证据性价值是”文件双重价值论”的核心谢伦伯格认为:”要判断文件的证据}生价值,一个档案工作者应知道:(一)每个机关在所属机构行政等级系统中的位置;(二)每个机关的职能;(三)每个机关在执行职能时所进行的各种行动.”日谢伦伯格的鉴定思想强调”依据文件产生机关的组织和职能的重要性决定文件证据性价值,并把它(证据}生价值)作为评估档案价值的首要因素”H,着眼于文件的整体性,从机关地位,职能,活动三个层次分析,弄清文件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这是对卡林斯基”职能鉴定论”的继承和发展,避免了”职能鉴定论”中出现以机关的职能大小和地位高低作为价值判定的第一标准所造成的偏颇.在谈到证据性价值是”文件双重价值论”的核屯埘,我想起在E京档案》上曾读到过林清澄先生的一篇名为《正确认识谢伦伯格的档案价值理论》的论文,文中指出谢伦伯格的档案价值理论”没有揭示档案价值的内涵,对档案价值缺乏从总体上进行把握”H.我并不同意林先生的这一观点.在考汪这个问题时人为应当考虑”文件双重价值论”产生的背景,如前所说”二战期间,美国各种战时机构增多,联邦机构产生的文件数量越来越多,国家档案馆的馆藏数量猛增”日.面对文件的洪流,谢伦伯格的档案价值理论着眼于实际,重点强调文件的从属价值并做了精辟的阐述和说明,便于档案工作者在现实工作中利用,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谢伦伯格的贡献正是体现在他的理论能一直密切联系实际,如果此时他对档案的价值给予高吱抽象的哲学概括,使档案工作者没有明确的鉴定标准作为指导巴想,那么档案工作将会被文件的洪流所淹没.二,倡导主动的鉴定思想.要求档案人员积极参与鉴定工作谢伦伯格打破古典理论的束缚,创造性地提出了档案工作者应积极参与档案鉴定.首先,他明确了档案工作者在鉴定中的职囵兽露责:”文件原始价值的评定应由文书工作者和其他的机关官员负主要责任”,”文书工作者应该在鉴定文件的从属价值方面同档案工作者合作”,”档案工作者应该为鉴定文件的从属价值承担最终的责任”;从另一个角立看这也是”根据文件利用者和利用类型区分了文件的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为确定文件不同价值的鉴定主体提供了依据”[61.其次,谢伦伯格认为档案工作者应起媒介的作用,主动调查各类学者的兴趣,弄清楚文件中可供利用的形式,已利用的程度和用于其他地方的可能性,积极地与档案利用者沟通才能更好地为其服务.第三,谢伦伯格认为档案工作者应起调节的作用,对档案进行鉴定,保存有价值的去掉无价值的,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为利用者查找档案提供便利,从而在鉴定过程中发挥积极的意义.这一观点与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詹金逊截然相反,詹金逊排斥档案人员介入鉴定,他始终”坚持档案人员在文件形成和鉴定中扮演被动角色,与形成者以及鉴定活动保持一定的距离”.事实证明,前者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文书等机关由于政府利益,自身职责等方面的限制,在鉴定文件的从属价值时往往带有主观l生,很难站在客观的角度,而档案工作者则不同,他们只关心保存全部重要的证据,至于这些证据对某一机关是否有利是不予考虑的,这样才能更好地鉴定档案的价值.三,”文件双重价值论”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思想有三方面:(1)文件从其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过程;(2)对这个完整的过程依据文件的不同价值及其作用形式可划分为不同的阶段;(3)不同阶段的文件根据其内在价值和功用,存放于与之相适应的保管场所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形式.首先,谢伦伯格认为”应该把一个机关的文件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以确定文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任何一个文件组合在整个文献证据系统中的意义;而不应该在单件材料的基础上或在机关内个别单位的基础上进行评价”181,这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强调文件运动的整体性相一致.其次,”文件双重价值论”即文件有原始价值和从属价值,其中从属价值包括证据性价值和情报性价值,这是依据不同价值和不同作用形式划分的,为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不同区分及实际管理奠定了基础.综上可以看出,谢伦伯格的”文件双重价值论”不但解决了当时档案数量激增的问题,还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正是由于在档案鉴定理论上的突出贡献,谢伦伯格被誉为”美国档案鉴定理论之父”.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我们在看到“文件双重价值论”闪光点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它的局限性.兰台沦坛口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金凡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档案信息网站的建设现状及服务功能,并对基于服务功能的档案信息网站的定位与规划作了探讨.关键词服务功能网站定位网站规划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传输网络高速发展的数字环境下,档案法规等方面.我国档案信息网站的服务功能设置和服务效果还不信息网站以其独特的功能实现着传统档案机构所不能实现的作理想.服务功能的设置主要体现在在线检索,在线阅览,在线咨询用.档案信息网站要实现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就应该以及网站的相关资源链接与导航上.以服务于信息用户为中心,并基于这一服务功能,做好档案信息服进行在线调查时,发现一些档案信息网站服务功能设置不合务网站的定位与规划.理:检索功能欠缺,很少提供全文检索服务;没有提供在线咨询服一,档案信息网站建设与服务功能分析务,不便于同用户的直接沟通;不能提供在线阅览;没有开展在线“档案网站是档案机构在互联网上建立的站点,是发布各类档展览等.下表是我国部分档案信息网站的服务功能设置(表格中的案信息并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构成信息网络的一个节点.”借助于数据统计时间是2007年5月3日;”,/”是指提供此种服务,”X”指档案网站,档案信息用户数量大大增加,据2007年5月3日统计,没有提供此种服务).匕海档案信息网的访问人次为4350425,浙江档案网的访I,口]人次为—————一1466214,河南档案信息网l口]人次为149104,从这些统计数字l\网站llllI弱.I可以看出,社会对档案信息网站的关注程度很高,档案网站能够为I功能\Idahtt.pbj:t.c/nw/Dww跏.t.y瓣httphiv:llw.sllw’.c,vn.//webwww/llhladattp:圆ttDvww.cwn/http.:govttwcn/ww’}社会公众提供便捷,广泛的信息服务.图—_■—_1_■■]—■——_r_一_■—广——]据不完全统计,到2(Jn5年6月,我国绝大部分的省,市,自冶l——_—1__—1————r■■—广—__1区已经建立和开通了档案信息网站,大部分档案局(馆)已建立了甄———-__f——_..寸_————■—___——基于其馆藏的档案信息数据库.不少档案信息网站已经开设了特垄LIIl.J色档案信息服务栏目.同时,很多档案信息网站的建设也很有特匿—_—土—,_==]————士_———,_二二1色,能够在网站建设的总体设计,功能等方面体现和突出档案工作I塑差童...L.Ill}的信息服务目标,便于档案信息用户在线获取档案信息.我国部分档案信息网站的服务功能统计表总体来说,我国档案信息上网还比较缓慢,档案网站建设还不从上面的统计表可以看出,我国档案信息网站建设已经起步规范,档案网站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内容,技术和并实现了诸多服务功能的网络化,尤其在拓展服务对象,开展多渠谢伦伯格的”文件双重价值论”只限于政府机构形成的文件,并公务文件,但其闪光点证据『生价值对解决文件洪流仍有一定的实际未涉及到企事业单位及私人文件.因而他的档案价值理论只注重文意义,所以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以证据『生价值为核心,将件对政府职能运行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利用价值,没有将档案的价档案鉴定的着眼点放在反映社会重大活动,组织职能的证据『生价值值放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脱离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这可能也有部上,使档案的价值成为社会自身价值的一种反映.由此看来,在当今分时代的限制因素,因为当时急剧增多的大多是政府文件.但我们不社会,谢伦伯格的”文件双重价值论”对档案鉴定工作仍有积极意义,能就此否认谢伦伯格和他的”文件双重价值论”对档案界的突出贡毕竟后人的研究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完成的.献.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的,档案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档案鉴定工作中也会产生新的而档案所体现出的价值更是不能和社会相分离的.但由于社会客观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与解决,人类对档案鉴定的探索将会不条件的制约和人类自身认知能力的有限,不同历史时期的档案鉴定断加深,完善,势必会开创出档案鉴定的新局面._理沦苎:谢伦1自格|黄坤坊等译.现代档案一原则与技术【M】.档案出GT<fZ仅是信息爆炸带来的文件数量的急剧增长,电子文件的大量18苎:50.54::3l8:.一…~……一….…一一出现,社会组织机构复杂,职能重叠所造成的文件大量重复现象”,薯要;器代档案——原则与技术的理论与思想?上海都使得传统的档案价值鉴定理论难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和发[4】林清澄.正确认识谢伦伯格的档案价值理论[J].北京档案.2001(10).展.那么,我们此时是否就要否认”文件双重价值论”呢?如上文中提誊翥:妻垒善嚣耋管筹喜量响到的谢伦伯格的”文件双重价值论”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只针对政府档案学通讯.2004(5).鞭黼豳隧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学术范式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学术范式
“范式”(paradigm)的概念和理论,首先是美国著名科 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Kunn) 最早提出,并在1962年 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一书中系统阐述的。范式,指的是“一个共同体 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通俗地讲,范 式就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 方式。库恩指出:“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 或模式。”“我采用这个术语是想说明,在科学实际活动中某 些被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统统 在内的范例——为某种科学研究传统的出现提供了模型。”在 库恩看来,范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 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禹、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 和,
补充材料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学术范式
3、“现代化”范式
现代化的内容: (1)经济自由化或者混合经济,其中包括工业化、城市化、 市场经济制度等。 (2)政治民主化,按西方的经验就是民主政治,包括公平公 开选举、多党轮替执政、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地方自治、法 律监督、公务员制度等。前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 式与此不同。 (3)社会关系方面,充分保障人权,包括人的生命权、自由 迁徙权、财产权、经济自由权、政治自由权、思想言论自由权 等。 (4)思想文化方面,按西方经验就是多元价值观、学术独立、 教育与政治分离、宗教与政治分离、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社 会主义国家主要讲思想一元化。 (5)军事方面,按西方经验就是军队于政治中立,军队国
补充材料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学术范式
3、“现代化”范式
所谓“现代化”范式,就是以“现代化”作为观察和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的视角与标准,以“走向现代化”作为中国近现 代史的主要发展线索,以“是否有利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作为 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最高的和根本的标准的一种学术话 语体系。 要了解“现代化范式”,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是“现代化”。 “现代化”一词在英语里是一个动态的名词:modernization, 意为“成为现代的”之义。英语里还有一个词:modern times。这个词是指从公元1500年左右以后一直到今天的历史 时期。这就是说,“现代”一词的历史时限拉得很长,达三四 百年之久,而且伸缩性很大,没有明确的下限。这是近代西方 史学观点的反映。近代西方史学界对人类文明史最粗略的基本 分期法,是三段式的:古代的、中世纪的、现代的。由于“现 代”这段时间很长,西方历史著作中又把距离我们生活时代最 近时期的历史划成一个时段,称为“当代”。从西方史学观点

“革命史范式”与“现代化范式”

“革命史范式”与“现代化范式”

龙源期刊网 “革命史范式”与“现代化范式”作者: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15年第05期“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之间的争论,就“范式”竞争而言,形成交锋的主要有两点:第一,中国近代史是“一场革命史”还是“一场现代化史”;第二,应当以“革命包容现代化”还是以“现代化包括革命”。

以此为主要坐标,双方对于中国近代史的评价发生重大分歧,在“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民族独立与近代化的关系”“改良与革命的关系”等重大问题上均曾引起激烈争论。

关于近代史“范式”的争论,是198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史学界持续时间漫长而且关注度颇高的学术争论,这一争论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视,它对于史学领域的拓展、史学内容的丰富、史学解释的多元,尤其是对于“现代化范式”的“脱敏”,产生了积极影响。

虽然不能把新开拓的领域所取得的成就都直接归功于现代化范式的采用,但现代化范式所起到的“破除”和“解放”作用,确实有助于这些成果的获得。

而革命史范式,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议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近年来,“新革命史”研究成果丰硕,对“革命”的关注重新返回近代史研究的中心视野。

事实上,离开“革命”,便无法全面贯通地阐述中国近代史。

还有学者注意到,“革命史范式”自身的内涵已经悄然变化,最引人注目的是“革命”叙事中的阶级观点、阶级分析事实上被弱化甚至被放弃,“阶级叙事”逐渐向“民族革命叙事”转移,而“民族革命”叙事对于统治阶级的种种“现代化”努力能予以理性看待,与“现代化”叙事并不排斥,甚而可以兼容互通。

事实证明,这两种曾经相互对立的“范式”,具有通过彼此竞争相互扩展边界、相互接纳以丰富历史研究的内容和解释能力的弹性和空间,更有积极意义的是,融合两种范式的重要学术研究成果正在相继呈现。

我们也应该注意,除了“革命”和“现代化”这两种范式,中国近代史还存在从更多的侧面解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摘编自徐秀丽《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范式”问题》,《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革命史范式名词解释

革命史范式名词解释

革命史范式名词解释
革命史范式是历史学领域中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将革命视为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和转折点,并强调阶级斗争和政治变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这种范式特别关注被压迫阶级的反抗和斗争,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政治变革。

在革命史范式下,历史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揭示革命的必然性,分析革命的动力和进程,评估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革命史范式的特点是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而革命则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同时,它也强调历史的规律性和必然性,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而革命则是这个规律的重要表现形式。

然而,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多元化,革命史范式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

例如,它过于强调政治和经济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而忽视了文化、社会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它也过于强调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性,而忽视了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偶然性。

因此,在新的历史学研究中,革命史范式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研究方法,而是与其他方法一起,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体系。

革命史范式

革命史范式

革命史范式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民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和追求自由、平等、正义的行动。

革命的历史长河充满了血与火、牺牲与痛苦,但也孕育了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和希望。

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历史中,革命经历了多种形式和范式,每一种革命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范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世纪中期欧洲最重要的社会革命之一,它的发生和胜利标志着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兴起。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式是以民主为基础,以自由和平等为目标,以资产阶级为领导力量,以国家权力的转移和限制为手段的一种革命形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君主专制、宗教压迫和封建剥削,争取民主自由和平等权利。

这场革命的领导者是英国资产阶级,他们代表了新兴的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利益,反对了封建贵族和君主专制的统治。

在这场革命中,英国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合法手段,逐步取得了国家权力的控制,确立了宪政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英国的现代化和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二、法国大革命范式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欧洲最伟大的社会革命之一,它的发生和胜利标志着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

法国大革命的范式是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基础,以人民为主体,以暴力革命和恐怖统治为手段的一种革命形式。

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特权、贵族专制和教会压迫,争取人民的自由、平等和民主权利。

这场革命的领导者是法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他们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反对了封建贵族和教会的统治。

在这场革命中,法国人民通过暴力革命和恐怖统治,推翻了封建贵族和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宪政共和国,为法国的现代化和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三、俄国十月革命范式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革命之一,它的发生和胜利标志着俄国封建制度的终结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的范式是以无产阶级为主体,以暴力革命和全面改造为手段,以建设社会主义为目标的一种革命形式。

革命史观名词解释

革命史观名词解释

革命史观名词解释“革命史观”(Revolutionary Historiography)是指从反对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至共产主义社会过程中,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书写模式。

它是“建立共产主义,改变世界的历史运动和实践的理论研究”。

“革命史观”的诞生在20世纪初,是社会主义革命思想在历史学上的体现。

在20世纪初,社会主义斗争者们仔细观察当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他们逐步发现,历史的发展有着客观的规律,而其中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革命”。

他们开始奠定“革命史观”的先河。

“革命史观”的核心是建立一种新的历史书写模式,强调以革命史、社会变革史和经济斗争史为主要内容,评价历史的维度也要从斗争的角度出发,来揭示对抗的内容、实质和结果,从而更加清楚准确地描述历史事件。

此外,革命史观也反映了时代特色,通过蕴藏在史学研究中的历史发展原理,不断深化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变革的思想,深刻反映革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践视角。

“革命史观”受到广泛关注,备受赞誉,它的理论创新和历史的现实性,为当时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更加清楚准确地表征了社会发展的实践方向。

为了坚定社会主义的建设信心,社会主义革命的革命史观也在不断强化,从“古典革命史观”到“现新革命史观”,一路开拓,至今为止,“革命史观”始终是历史发展、学术研究及社会实践中,一项持续及甚么坚实的理论研究。

“革命史观”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代史学的重要学术流派。

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市民几乎应景地把class struggle视为驱动历史发展的最核心的力量,也正是因为这种意识,20世纪末国外史学界对“革命史观”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并为学界带来了振奋激动的力量,这反映出“革命史观”已经成为一种引领今天历史学术发展的宝贵财富。

“革命史观”自诞生以来,就开始在历史学界有重要的影响力。

以往的历史学基本以封建主义为准则,革命史观的发展,让历史书写更加贴近对抗的社会实践,也更符合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践,它实践了将在史学研究中增强驱动历史发展的经济斗争的思想认知,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拓宽了新的路径。

论档案记忆研究思维的当代转变

论档案记忆研究思维的当代转变

8档案与建设ARCHIVES & CONSTRUCTION2023年 第7期论档案记忆研究思维的当代转变*丁华东(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上海,20044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如果不能及时研究、提出、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理论就会苍白无力,哲学社会科学就会‘肌无力’。

”[1]经过多年探索,档案记忆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已成为档案学的新范式和理论增长点,但仍存在一些观念、思想、认识上的阈限,需要进一步强化档案记忆本体论思维和实践转向,拓展理论空间,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记忆理论体系,推动档案记忆研究走向新境界。

一、 从“记忆载体”向“记忆体”转变从认识发生论角度看,档案记忆研究初期,人们更多地将档案理解为“社会记忆的载体”,是“最典型的记忆工具”。

如“档案是社会记忆构建的载体”;“档案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记录和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档案是固化的历史信息,是一种记忆载体和工具”等等,这些表达都体现出“记忆载体论”思维。

这种思维连绵不绝,至今依然存在。

仅就“记忆载体”视为社会记忆的“承载体”“承载物”而言,对档案与记忆关系的概括似乎并不错,而且作为初始直观或感性的表达,也容易为普通读者所理解;但如果因此得出结论说“档案是一种社会(或历史、集体)记忆的载体(或工具)”,“档案具有记忆属性,不等于档案就是‘记忆’本身”,那么这种思维未免有些狭隘了。

它不仅忽视了承载体所承载的“内容”,造成“档案”与“记忆”的割裂,使记忆成为外在于档案的东西;也未认识到社会记忆形态的多样性。

档案作为记忆的承载体(载体),不能等同于“媒介”。

虽然记忆需要依赖某种媒介来保存、强化或重温,但档案是承载着记忆内容的“实体”,是物质媒介与记忆内容的统一体,而非仅仅是物质媒介/媒体。

杯子是水的载体,但说“一杯茶”“一瓶酒”时,人们已超越了对茶、酒所承载的物质媒介的关注,直接指向了其承载物。

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_革命史范式_与_现代化范式_

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_革命史范式_与_现代化范式_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5月/30日/第007版理论月刊・特稿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革命史范式”与“现代化范式”徐秀丽学术研究与现实需要的高度契合,是中国近代史学科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有学者指出,这门学科从20世纪初一开始就是为了满足当时的救亡需要而出现的,是直接为了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的主题而产生的。

因此,虽然早在这门学科形成之初就存在着两种解释体系,即将中国近代史视为在西方冲击下走向近代化历史的“近代化(现代化)体系”,和将中国近代史视为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过程的“革命史体系”。

由于其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合拍、对近代史事的高度解释能力以及针对性极强的资治功能,“革命史范式”在长时期中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唯一范式。

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了实质性的社会转型,“此时的‘时代精神’已由激烈的‘革命’‘斗争’转向现代化追求……这就为从‘现代化’的角度来重新认识百年中国的‘新范式’的出现和影响的不断扩大提供了先决条件”。

这种从现代化的角度重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研究趋向,在80年代初就已出现,后逐渐扩大影响,并从理论上加以系统化,形成学派。

从90年代中期开始,“革命史范式”(旧范式、革命史取向、革命史观)和“现代化范式”(新范式、现代化取向、现代化史观)的论辩反复展开,是近年来近代史学界少有的针对性强并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学术争论之一。

笔者认为,两种范式的讨论对于拓展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对于近代史研究中理论思维的深入,对于不同学术流派发现和纠正自身及对方的偏颇和不足,对于推动学术界的思想解放,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革命史范式”“革命史范式”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第三讲两大范式革命史与现代化

第三讲两大范式革命史与现代化

2. 近代中国的要紧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 三次革命高潮 列强五次侵华战争
3.代表性著作: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篇 郭沫假设主编《中国史稿》第四册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第四册 胡绳编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二】现代化范式
要紧观点:现代化进程一般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 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 转变的历史过程,要紧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 方面的发展和转变。
王韬《法国志略》(1890年)第一次使用现代语义的 “革命”、“法国革命”。王韬的用法取自日本人冈千 仞的《法兰西志》和冈本监辅的《万国史志》。
(二)关于“革命”: 非马克思主义观点:
1.革命是一种实现正义和恢复秩序 的行为。
古罗马李维《罗马史》 爱德华·海德 2.革命是一种权力转移的方法。 美国政治家杰克•A戈德斯通 3.革命是一种发泄不满和改变现状
(三)革命史观
时间:20世纪50-80年代, 革命史范式在中国近 代史学界确立了一统天下的强势理论话语地位
1.“革命史范式”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 社会差不多矛盾的学说。依照这一学说,在阶 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 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差不多矛盾,考察和 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差不多矛盾的运动发展, 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 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的途径。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马基雅维里《君主论》 4. 革命是一种实现社会变革的历史过
程。 古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阿
• 马克思主义 观点:
• 第一,革命是 阶级矛盾和社 会矛盾激化的 产物。
• 第二,革命是 一个阶级推翻 另一个阶级的 暴力行动。

论马克思主义的档案管理思想

论马克思主义的档案管理思想

论马克思主义的档案管理思想黄宝春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其他学科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的档案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档案收集、档案鉴别、档案保存和档案利用四个方面,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指引下,社会主义档案学理论发展迅速,并表现出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档案学理论的自身特色。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档案学档案管理Comment On the Thoughts of Marxism File ManagementHuang Baochun(archives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Abstract: As a scientific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The Marxism has direct sense on other disciplines development. Marxism file management thoughts are mainly included four aspects, how to collect the archives, identify the archives, save the archives and use the archiv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socialist theory of archives i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showing itself feature that is different from western capitalist theory. Key words: Marxism; archives; file management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①。

档案学的论文

档案学的论文

档案学的论文档案继承了文件原始记录性,具有历史再现性,所以档案才具有凭证价值的重要属性,并以此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和文物。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档案学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档案学的论文篇1谈电子档案的保存与利用前言伴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被高科技的产物所慢慢渗透着,他们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但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与此同时,他们的存在又为我们带来了难题,例如在办公方面,我们进入了无纸办公,电子化商业的时代,但是,当我们在享受这些便利的同时,我们还要解决由于办公电子化留给我们的大量的电子信息与电子档案,对于档案管理者来说,这是他们必须面对的一大新的难题。

1.影响电子档案的保存与利用的因素1.1电子档案依赖于设备对电子档案的保存与利用的影响电子档案是以一种数字化的信息在计算机中生成并存在的,是通过电子软件进行一系列的编辑,识别运行存在的,他依赖于电子如见的存在与否,好坏与否,依赖于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电子档案的一系列特性导致其与其它环境具有不兼容性,只能在固定的软件上识别,编辑与运行,不能单独存在,现代科技技术发展的又特别快,尤其是计算机、软件系统等更是日益更新,这样对于长时间的档案保存更是不利的,对于时间越久远的档案来说,他们对于设备的依赖性就越是高,也就不利于档案管理这对具有时间段的电子档案进行整理与利用,所以说,电子档案对于设备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是影响电子档案的保存与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1]1.2电子档案便于改动对电子档案的保存与利用的影响由于电子档案是数据化的信息,在软件与家算计上很容易更改,并且没有更改的痕迹,很难区分哪些是更改的部分,哪些是原件。

其次,现代科技技术发展的又特别快,尤其是计算机、软件系统等更是日益更新,这样对于电子软件之间的传递是非常不利的,很有可能因为新旧软件的识别问题导致传递后的电子档案出现串码、缺字等现象,导致产地过来的信息不全或错误以至于不能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档案学革命发生与否的范式论分析陈祖芬2012-12-23 20:57:40 来源:《档案学研究》(京)2009年1期【英文标题】Whether Revolution of Archive Science Happens or not: A Paradigm Analysis【作者简介】陈祖芬,莆田学院中文系。

(福建 351100)【内容提要】档案学革命是否已经发生?档案学界分歧的焦点是档案学正处于常规科学时期,还是科学革命时期?运用范式论分析并质疑了“现阶段档案学已经完成了科学革命”的观点,指出当前档案学正处于常规科学向科学革命转变的时期。

Has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in archival science taken place?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rchivists focus on: is archival science at the stage of normal science or at the stag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 The article analyzed and questioned the view that archival science has complete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now according to archival science paradigm theory. And it pointed out current archival science is being in the stage of normal science to scientific revolution.【关键词】档案学革命/范式/常规科学/托马斯·库恩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in archival science/Paradigm/Normal science/Thomas S. Kuhn美国科学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以范式转变与否为判断依据,得到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与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档案学已进入到常规科学时期,档案学界在档案学革命发生与否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下文将从范式论的角度对此分析。

一、分歧:是常规科学时期,还是科学革命时期?前国际档案理事会秘书长法国档案学家查尔斯·凯斯凯姆蒂先生曾谈到“19世纪式的档案革命(即创建档案体系)和20世纪和档案革命(适应大规模的文件生成和进入电子时代)”[1],他所说的“档案革命”是不是范式论意义上的档案学革命呢?在档案学发生与否的问题上,学界的分歧主要在于:档案学常规科学阶段是否已经被超越?观点一:现阶段档案学正处于常规科学时期。

绍兴文理学院的潘连根认为,“我国档案学已是一门常规科学,其研究已由前科学阶段的现象描述为主转入常规科学阶段的理论本质研究为主。

”[2]李珍,丁华东也认为,“可以断定,我国档案学正处于常规科学阶段。

”[3]观点二:现阶段档案学已处于科学革命时期。

这种观点是在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产生的,有一定代表性,以国外学者为主。

如埃里克·凯特拉、弗里那达·瑞贝热、布鲁诺·德尔摩斯等(具体观点下文展示)。

国内学者中明确撰文支持极少,但在非正式场合有支持者。

二、存疑:现阶段档案学已经完成了科学革命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斯威特兰蒂博士谈到,“档案学共同体在过去的200年内已经走过了很长的一段路,他们经历了来自官僚结构、协作程序以及日益迅速发展的长久保存和复制技术的挑战,档案范式已经发展为基于证据目标的信息管理上的一种完善可信的结合体”,“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美国档案学共同体激烈地讨论了档案学原理与实践”,在这场讨论中,学者们谈到了“档案学术研究的新模式”,也“引出了对档案学核心原理与实践重构与扩展的讨论”。

[4]于是有学者认为,这段时间档案学已经发生了科学革命。

(一)观点展示在档案学领域首先提出“范式转换”的是加拿大档案学者休·泰勒。

他在谈到技术变革和电子文件的出现时,提到了“范式转换”,他“宣称并预言了范式转换”[5]。

此后有不少学者支持档案学革命已经发生的观点,且不约而同地以20世纪中期以后信息技术进步对档案学的影响作为范式转变的标志。

泰·托马斯认为,“档案学常规科学阶段”是“欧洲的革命”(19世纪以后);“第二次科学革命起源于的美国,但具有全球特征”(20世纪中期以后),他称之为“后现代范式”。

[6]埃里克·凯特拉在《未来在过去中:21世纪的档案学》一文谈到:“数字化:档案学的范式转换”[7]布鲁诺·德尔摩斯也认为信息社会的档案学范式发生了转变。

[8]“后现代”对档案学范式也是一种冲击。

[9]“这种新范式从荷兰学者提出的保管和管理的概念模式转变为一种‘后保管’模式”。

[10](二)观点质疑以上观点给出了档案学范式转换和档案学革命的图景。

区分概念、理论和方法的革命性是他们通用的论证方法,但他们所认为的“范式转换”的“革命性”值得商榷,以下试举两例说明。

1.关于变化后的文件、档案概念的性质泰·托马斯认为,“档案学革命真正是指档案学第二次革命,他用一些篇幅描述“档案学范式转换的革命性特点”和“档案学新范式的特点”,但是仍然不是很清晰。

他强调,“新范式引进新概念(背景、记录、文件保存系统、文件连续体)或者将旧的概念重新定义(例如:文件或者来源),这些变化是如此根本以至于前后两种范式无法合理地沟通:他们就像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

”埃里克·凯特拉认为,“当今时代档案学范式已经发生转变的原因是:在数字时代‘从原始状态消失’使得档案学走向主导范式的转换。

”他还进一步解释到:“21世纪的档案学将学习那些看起来像传统事实和事件的现象,甚至支持传统标签,但是这些在概念上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原始’不是原始,‘文件’不是文件,‘保管’、‘获取’和‘利用’不是我们从前认识的保管、获取和利用。

”[11]以上两位学者虽然谈到了一些核心概念的变化,但他并没有认真地去分析数字文件(或者说电子文件)管理中的概念、理论等一系列变化的实质。

档案学范式根本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是理论层的根本变化。

从传统以纸质文件为主向电子文件转变是信息技术进步的结果,从而引起了档案学理论层的一系列变化,当前电子文件正处于“双套制”管理阶段。

这是不是范式理论层的根本转变?电子文件进入到档案家族使档案的外延扩大了,这是表面现象,透过这个现象能否得到档案本质属性发生变化的结论呢?在电子文件的性质上:泰·托马斯认为“要重新定义文件或者来源”;埃里克·凯特拉认为“原始”已不是以前的“原始”,“文件”已不是原来的“文件”。

他们认为这些都是一种变化。

然而,这种变化并不是根本变化。

档案学共同体内,有学者对电子文件的原始性和来源的可靠性质疑过,但他们的目的并不是要否认其原始性,而是要研究如何从管理上、技术上维护原始性和来源的可靠性。

近些年的电子文件全程管理研究、前端控制思想研究、电子文件真实性研究、保证电子文件长期存取策略研究、元数据研究等等无不与此相关。

所以,文件的形式是在变——从纸质到电子、原始性,来源原则的体现形式也在变——从关注实体到关注背景,但是这些熟悉的概念并不像泰·托马斯所言根本到“前后两种范式无法合理地沟通”,“就像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

新旧概念是可以通约的,而且指导思想一致,新旧经验、理论更多地是常规科学阶段“解谜”式的、累积式的发展。

2.关于“后保管”的性质“后保管”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在档案学研究中的运用。

由此派生出“新来源观”、文件连续体理论、宏观鉴定理论等重要理论。

在今天,“后保管”似乎深入到了档案学研究的方方面面。

然而“后保管”究竟是什么呢?就当前档案学研究来看,“后保管”后面的中心词是多变的:“范式”、“模式”、“方法”、“思想”、“理论”常常混用,不同研究人员对它的性质有不同的定位。

那么,它是否已经成为本文所谈论的“学科范式”呢?后保管概念最早是由F·杰拉尔德·汉姆提出的,他的《后保管时代的档案战略》原文刊登在《美国档案工作者》第44卷1981年夏季刊上,这篇文章阐明了新技术给档案学研究带来的困境与思考,认为这是一个“后保管时代”。

[12]特里·库克在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主报告《1998年荷兰手册出版以来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的结论部分是“后保管时代的档案学范式”,他详细地论述了后保管的涵义并把后保管认定为新的档案学范式,并把这一思想传播到国际档案界。

他认为,“后保管范式(原译文为‘范例’,笔者改译为‘范式’)将传统理论对实体保管对象——实态文件的关注,转变成对文件、文件形成者及其形成过程的有机联系、目的、意图、相互关系、职能和可靠性的关注”。

[13]“纸质文件的观念是现代的,电子文件的观念是后现代的”。

[14]以F·杰拉尔德·汉姆、特里·库克、弗兰克·厄普沃德等为代表一些国外学者认为当前的档案学正用后现代的观念引领学科研究,他们将这个时代称为“后保管时代”。

因此,“所谓‘后保管模式’就是针对档案工作长期以来以实体管理为中心的”保管模式而发展变革来的,它是将传统理论中对实体对象实态文件的关注转变为对文件、文件形成者及其过程的有机联系、目的、意图、相互关系、职能和可靠性的关注,它是一种以来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管理。

”[15]从学者们的论述看,“后保管”的确不仅是管理方式的转变、也是管理观念上的转变,“后保管”也因此被定位为“范式”。

的确,“后保管”是档案学共同体思想的一种转变,但是,值得深思的是:在常规科学时期,它是不是已经帮助档案学完成了范式的转变?根据库恩关于新旧范式更迭的原理,答案是否定的。

只有旧范式各层次的核心内容发生根本转变,并且带动了整个学科其它子范式的转变才可以说新的核心范式产生了。

而当前所处的后保管时代只是在后现代思想指导下对旧范式的重新思考,其间产生的新经验、新理论、新方法、新观念都是还在旧范式的框架下,这样的转变总的来讲还是对原有范式的补充和延伸。

目前它在档案学研究中的性质还不太确定,如果说它是一种新档案管理模式将来可能发展为新的学科范式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说已经是一种新的学科范式,就有些欠考虑。

当然,随着档案学研究的深入,后现代思想深入到档案学的经验、理论、方法论及世界观时,它就可能成为引领档案学的学科革命的重要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