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历史故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成语故事探究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探究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探究教学设计一、引言成语是汉语特有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深受人们的喜爱。

教学中,通过讲解成语的故事背景和含义,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升语文水平。

本文旨在探究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以提供一种全面有效的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设计步骤1. 目标通过成语故事探究教学,使学生能够:- 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运用成语进行情境交际;- 提升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2. 设计步骤(1)导入成语故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成语故事开始。

通过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形象、情节转折等,引导学生进入成语的世界。

(2)学习成语的字义和用法在故事导入后,引导学生观察成语的字义,推导其用法。

通过造句、翻译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成语的理解。

(3)分析成语的来源与背景选取一些常用成语,向学生介绍其源起和背景故事,通过解读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成语。

(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选择一个熟知/不熟知的成语进行深入研究与讨论。

鼓励他们探索成语的历史渊源、变体、使用场景等,形成小组汇报。

(5)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教师时刻引导学生思考,促进他们对成语的多角度理解。

(6)情境运用设置情境,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成语进行情景表演或写作。

通过实际操作,促使学生熟练掌握成语运用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1. 故事导入策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成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合作学习方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互动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意识。

3. 情景模拟教学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真实的交流环境中与成语互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成语。

四、课堂实施过程1. 教师介绍成语故事,并引导学生观察成语中的字义和用法。

2. 教师详细解释各个成语的来源和背景,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 学生分组进行深入研究,选择一个成语进行成语词源、解释及应用方面的探究。

《有故事的成语》教学设计

《有故事的成语》教学设计

02
成语故事解析
精卫填海
总结词
不屈不挠、持之以恒
详细描述
精卫填海的故事讲述了一只小鸟坚定不移地填平大海的决心。这个故事传达了 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精神,告诉我们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再大的困难也能够 克服。
叶公好龙
总结词
表里不一、虚有其表
详细描述
叶公好龙的故事讲述了一个表面上喜欢龙的人,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龙迷。这个故事揭示了表里不一 、虚有其表的本质,提醒我们要真诚待人,不要只是做表面功夫。
引导学生回忆每个成 语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
总结成语故事的寓意和教育意义
分析每个成语故事的寓意和教 育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层 含义。
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思考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成 语故事,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 为习惯。
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 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反思与改进
教学方法
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方法,思考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助于学生理 解成语故事。针对不足之处,调整教学方法,如引入更多互动环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
学等。
教学内容
重新审视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检查是否涵盖了所有重要的知识点,是否符合学生的学 习需求。针对遗漏或不足之处,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或调整,确保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
习兴趣和参与度。
THANKS
感谢观看
画蛇添足
总结词
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详细描述
画蛇添足的故事讲述了一群人在比赛画蛇时,为了显示自己 的技巧而画蛇添足,结果反而弄巧成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做事要恰到好处,不要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狐假虎威
总结词
仗势欺人、欺软怕硬

《成语故事三则》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三则》教学设计
总结词
精选典型、寓意深远
详细描述
选择三则具有深远寓意的成语故事,如"亡羊补牢"、"画蛇添足"和"掩耳盗铃", 这些故事能够启迪学生思考,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
故事背景介绍
总结词
背景详实、时代感强
详细描述
对每个成语故事的背景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增 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知。
感谢观看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选择
01
02
03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 进入成语故事的情节中, 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 记忆。
互动教学法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引 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任务驱动法
布置具体任务,让学生通 过完成任务来学习成语故 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和合作精神。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选择
过程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 表现、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 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总结性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通过考试、作品 评定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 习成果,为教学质量提供反馈。
反馈机制建立
及时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 时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 明确改进方向。
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 ,运用三则成语进行语言实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通过归纳总结,形成对三则成语 的系统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人生观,增强文化自信。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 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三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故事阅读》

三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故事阅读》

三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故事阅读》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一些常见的成语,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故事背景和含义,培养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能力。

2. 难点:引导学生从成语故事中领悟其中的道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好相关的成语故事教材,如《三字经》、《弟子规》等。

2. 工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等。

3. 教具:PPT、录音机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成语故事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好奇心。

2. 学习成语:选择几个常见的成语,如“井井有条”、“画蛇添足”等,向学生介绍成语的来源和含义,让学生熟悉这些成语。

3.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成语故事进行阅读,理解故事背景和内涵,并向全班汇报。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就成语故事中的道理展开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对成语的理解和感悟。

5. 创作成语故事:让学生自行创作一个成语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 温故知新:通过复习之前学过的成语故事,巩固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7.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成语和成语故事,形成学习成果。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成语,还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运用成语,提高语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册上关于成语故事的习题。

2. 每天背诵一个成语,并写一段小故事配合这个成语。

3. 收集身边常见的成语,了解其来源和含义。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成语故事的阅读,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三年级语文《成语故事》优秀教案模板

小学三年级语文《成语故事》优秀教案模板

小学三年级语文《成语故事》优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了解成语的含义和成语故事背后蕴含的道理;2.学会使用成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成语故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阅读理解成语故事,分析故事背后的道理;3.语言运用:运用所学成语进行段落写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认知成语(1)老师拿出一些成语的图片,让学生认识这些成语,例如:一举两得、金玉满堂、步步高升等;(2)让学生自由联想所学成语的含义,并配以图片,让学生加深对成语的印象。

2.故事阅读与讲解(1)通过朗读故事、现场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及其含义。

(2)针对每一个成语故事,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例如“桃花运”这个成语故事,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时来运转、人事无常”等道理。

3.语言运用(1)引导学生使用所学成语进行段落写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用“一鸣惊人”这个成语,写一篇有关成绩提高的段落。

(2)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展示段落,并通过互相分享、点评的方式,提高语言运用水平。

四、教学评价1.结合学生的口头表达、段落写作等方面,进行教学评价,从而了解学生在语言运用、阅读理解等方面的掌握情况,进一步优化教学实施方式。

2.快乐学生学语文,进行学情反馈。

通过对学生调查问卷和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成效,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学质量。

五、教学建议1.温馨教学氛围:注重教学氛围的营造,提供富有创意的成语故事,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优秀的成语故事、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吸收所学知识。

3.温馨家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建立温馨的家园,让孩子们得到更多关爱,发挥出个人的优势,在成功的鼓舞下成为更好的人。

六、总结《成语故事》是小学三年级语文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语文阅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课程。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十个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龙点睛、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亡羊补牢。

2. 成语故事及寓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十个成语的掌握及运用。

2. 难点:成语背后的故事寓意及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解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情景教学: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成语故事背后的寓意,促进学生思考。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成语的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成语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学习成语:让学生自主学习“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成语,并讲解其故事。

3. 情景练习: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成语。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成语故事背后的寓意,引导学生思考。

6. 课后作业:布置运用所学成语进行写作的作业,巩固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组织一个小测试,检验学生对成语故事及其寓意的记忆和理解。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或电子资料。

2. 教学PPT或幻灯片。

3. 白板和记号笔。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学习成语“画龙点睛”和“掩耳盗铃”。

2. 第3-4周:学习成语“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

3. 第5-6周:学习成语“亡羊补牢”和其他相关成语。

4. 每周安排1-2课时进行成语故事的学习和讨论。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了解成语故事的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成语寓意。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和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大班成语故事教案

大班成语故事教案

大班成语故事教案成语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富有教育意义,又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在大班教学中,通过成语故事的讲解,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本教案将围绕大班成语故事教学展开,旨在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成语故事,能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简单地讲述成语故事。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从成语故事中领悟其中的道理和哲理。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相关的成语故事,并对故事内容进行简单概括。

2. 教师准备好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PPT等,以便于教学展示。

3. 教师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活动,如成语故事讲解、成语接龙游戏等。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成语故事。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故事情节等方式,引入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 讲解成语故事。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成语故事,如《鸡犬不宁》、《亡羊补牢》等,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和寓意,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3. 学生讲述成语故事。

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成语故事进行讲述,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成语接龙游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成语,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5. 总结归纳。

教师可以对本节课所学的成语故事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对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常见的成语故事,能够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学生参与度不高、表达能力有限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五、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 学习常用的成语及其含义;3. 掌握运用成语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 常用的成语及其含义;3. 成语故事的阅读与解析;4. 成语故事的编写与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并举例说明。

2. 成语的认识与学习(15分钟)教师给学生播放成语学习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应用场景。

然后,教师分发成语学习手册,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并回答相关问题。

3. 常用成语学习(20分钟)教师精心挑选一些常用的成语,通过图片与例句的呈现,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境,并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成语进行语境运用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所学成语,让学生进行查字典或问同学解释含义。

4. 阅读与解析成语故事(25分钟)教师分发几篇成语故事给学生,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并尝试解析故事中的成语含义。

学生可以在阅读完毕后,与同桌分享自己的理解,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5. 成语故事的编写与创作(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成语故事的编写与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已学的成语,构思并编写一个与之相关的故事。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增加故事的趣味性与情节转折,并要求学生能够在故事中正确使用成语,突出成语的含义。

6. 总结与展示(5分钟)学生逐个展示自己编写的成语故事,并互相分享。

教师总结全堂,回顾课堂所学的成语,并再次强调成语的应用与运用。

四、教学评价与布置作业:1. 教师可根据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故事编写的能力,进行课堂表现和作业评价。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刚刚编写的成语故事为基础,深化发挥,进行文学创作,写成一篇短篇小说或寓言故事。

五、教学资源准备:1. 成语学习手册;2. 成语学习视频;3. 成语故事资料。

六、教学延伸:1. 拓展成语学习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充成语词汇量,提高成语的运用能力;2. 融入成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成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成语,培养成语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案二十一小学五年级语文认识成语故事

教案二十一小学五年级语文认识成语故事

教案二十一小学五年级语文认识成语故事教案二十一小学五年级语文:认识成语故事【导言】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成语,通过成语故事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成语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在讲解成语故事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年龄特点的经典成语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成语。

【教学目标】1. 掌握5-7个常见的成语,并能正确理解其意义。

2. 能运用所学成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教学重点】1. 学习并理解成语的意义。

2. 锻炼运用成语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成语故事教材或故事绘本3. 教学素材:成语卡片,课堂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插画或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猜测成语的意思,并与同桌讨论。

2. 部分学生发表自己的猜测。

二、探究成语(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图片,引出一个常见的成语,并与学生一起理解并讨论其意义。

2. 教师通过成语故事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成语的理解。

故事中可以穿插一些情节,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成语的具体应用场景。

3. 随后,教师可以选择2-3个相关的成语,重复上述步骤,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成语。

三、巩固训练(20分钟)1. 教师分发成语卡片,让学生准备进行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从卡片中随机选取一个成语,团队合作,编写一个小故事,展示成果。

2.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并合理运用成语进行故事讲解。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句子,让学生判断句子中是否使用了成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2.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讨论,解释为什么这些句子是错误的。

3. 教师进行梳理和整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简要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学生掌握的成果和进步。

2.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对成语的疑问或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成语的意义和使用方法,并能初步运用成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会教案(5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会教案(5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会教案(5篇)成语故事形式短小、内容浅显,孩子们一读就懂,但如何让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些事例,来印证这三则故事的寓意,则不是件易事。

在于把学生的视线引入到成语的大观园中,让学生产生对成语背后故事的探究,让学生去读成语故事,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相似的情景进行运用,那么目的就达成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会教案1第一课时一、教学要求1.积累成语故事,加深对成语意思的理解。

2.能用自己的话讲成语故事、写成语故事。

3.能在平时说话、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成语。

4.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1.用自己的话写成语故事。

2.在成语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再创作。

三、教学准备:1.收集故事性比较强的成语。

2.阅读、熟记并练说成语故事。

3.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猜一猜,激发兴趣:1.出示多媒体课件,看图猜成语。

2.复习。

出示学习单:我读的故事是:我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我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是:我知道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是:我还知道哪些情况下可以用这个成语:3.小结:成语是我国汉语语言文化宝库中的奇葩,它言简意赅,含义深刻,其背后的有趣故事常常令人发省。

过渡:今天,我们就召开一个别开生面的成语故事会,学习把我们所熟悉的成语故事讲出来、写下来。

(板书:成语故事会)(二)讲一讲,编剧表演:1.学讲清楚。

(1)多媒体演示一个成语(Flash),学生边看边思考怎样讲成语故事。

(2)师生讨论,归纳。

讲成语故事要讲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结局),还可以讲讲故事给人们的启示。

(师相机板书)2.学讲具体。

(1)教师示范讲述一个成语故事。

(2)学生听后思考:讲成语故事还要注意哪些方面?(声音响亮、举止大方、文明礼貌、绘声绘色)(3)绘声绘色就是要像演剧本一样,活灵活现地模仿故事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再现故事的经过。

三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教案分享

三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教案分享

本文将分享一份三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教案。

该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

以下是详细内容。

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本上的十个成语及其出处、含义和用法。

2.通过阅读成语故事,增强学生的语感、阅读理解技能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课本上学过的十个成语,并介绍它们的出处、含义和用法。

2.教师讲解成语故事的概念,并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上的成语故事,学习成语的来源及其形成的文化背景。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成语故事,探索成语和故事之间的联系和特点。

4.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表达,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发挥创意,展示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教师巩固本课的内容,可设计小组比赛、成语接龙等游戏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教师可通过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课本上的十个成语,并提出问题,检测学生对成语的基本掌握情况。

如:(1)请问成语是什么?(2)我们学过哪些成语?(3)成语有什么用?2、阅读成语故事(30分钟)教师给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和成语含义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理解成语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3、分组探究成语故事(20分钟)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表达,探索成语故事背后文化的含义和历史渊源,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和理解成语,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小组比赛和游戏(20分钟)为了增加学生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教师设计小组比赛、成语接龙等游戏环节,让学生进行口语交流、文化知识竞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5、总结(5分钟)教师可结合学生表现,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回顾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运用,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中华传统文化。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核心在于让学生了解成语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成语故事二则》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下册)

《成语故事二则》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下册)
展示作品
鼓励学生将学习成果以手抄报、思维导图、PPT等形式进 行展示,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让其他学生 更加直观地了解学习成果。
05
教师指导策略
启发引导,激发兴趣
1 2
创设情境
通过讲述与成语相关的故事或情境,将学生带入 到成语所表达的世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引导
针对故事情节或成语含义,提出具有引导性的问 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展示表演
每个小组轮流上台表演,其他小组观看并评价。通过角色扮演的方 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和寓意。
分享交流学习成果
分享感受
让学生分享在学习成语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可以是对某 个成语的深入理解,也可以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总 结。
交流方法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成语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记忆成 语、如何运用成语等,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成语故事二则》教学设计(三年 级语文下册)
汇报人:
2024-01-03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学生活动设计 • 教师指导策略 • 教学评价与反思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三年级语文教学要求
01
02
03
04
识字与写字
学生需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汉 字,能够正确书写并理解其含
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0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回顾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
特点,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02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改进
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
探究,以及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成语故事教学表演教案

成语故事教学表演教案

成语故事教学表演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表演成语故事的方式理解并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成语的内涵,并通过表演形式生动地呈现出来。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准备一些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准备相关的道具和服装。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相应的角色扮演服装,准备好表演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愚公移山》、《亡羊补牢》等。

2. 学习成语(10分钟)。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常用的成语,通过故事或情境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成语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内涵。

3. 角色分配(10分钟)。

根据成语故事的情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兴趣,分配角色,并进行角色扮演的训练和指导。

4. 组织排练(20分钟)。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成语故事的排练,包括角色的表演、台词的表达、动作的配合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表演中来。

5. 表演呈现(30分钟)。

学生们进行成语故事的表演,老师可以适当给予一些指导和鼓励,让学生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

6. 总结反思(10分钟)。

在表演结束后,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总结,让学生们自我反思,提出改进意见,以便下次表演更加出色。

五、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教学表演教案是一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表演成语故事,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还能够深入感受成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是一种很好的语言教学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继续探索这种教学方式,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成语故事课程纲要及教学方案

成语故事课程纲要及教学方案
3.第二章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故事
第一节卧薪尝胆……………………………………………1课时
第二节南柯一梦……………………………………………1课时
4.第三章与学习有关的成语故事
第一节凿壁偷光……………………………………………1课时
第二节悬梁刺股……………………………………………1课时
5.第四章与意志有关的成语故事
2、了解两个成语故事的背景,叙述成语故事的内容。
3、小组合作,说出自己的感想。
4、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学习方面的成语故事?
三、明确作业,完成创作
作业:自己讲一个关于学习方面的成语故事
要求:大胆表现,语言流畅有感情
四、展示评价
把自己的关于学习方面的成语故事讲出来,小组评价,全班评价。
备注
《闻鸡起舞、锲而不舍》教学方案
4、通过成语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搜索积累知识的能力,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学习主题/活动安排
1.前言……………………………………………………………1课时
2.第一章源于神话传说的成语故事
第一节精卫填海………………………………………………1课时
第二节夸父逐日……………………………………………1课时
《刎颈之交、义结金兰》教学方案
单元
《刎颈之交、义结金兰》创作
单元课时
2
总课时
15
主题
关于友情的成语故事
设计者
吕春苗
背景分析
友情,它是一种只有付出了同样一份这样的东西,才可以得到这种东西。它和亲情、爱情一样,是一种抽象的、令人捉摸不透的东西,但却要比它们更值得我们去珍惜。友情不要求什么,但是,它有一种温暖,是我们都能体会到的。本课通过两个成语的学习,培养学生们珍惜朋友之间的珍贵友情。

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破釜沉舟教案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破釜沉舟教案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破釜沉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成语“破釜沉舟”的故事背景和含义。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激发幼儿对于勇敢拼搏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准备1. 《三字经》中关于“破釜沉舟”的原文。

2. 插图或图片,用以辅助讲述成语的故事背景。

3. 提前准备好相关故事道具,如船模型、釜模型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用图片展示或实物道具的方式引入成语“破釜沉舟”,向幼儿介绍这个成语的由来和含义,让幼儿对故事产生好奇。

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破釜沉舟”背后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勇气,并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做对比。

3. 互动问答教师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涵,鼓励幼儿就故事的情节和教育意义进行思考和表达。

4. 创作活动让幼儿联想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场景,从他们的角度出发,鼓励他们进行绘画、手工或者角色扮演等创作活动来表达他们对于“破釜沉舟”故事的感悟。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当天所学内容,加深对成语“破釜沉舟”故事的理解,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勇敢拼搏,树立信心。

四、教学反思教师应针对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使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并在玩中获得成长。

以上所述内容为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破釜沉舟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敬爱的各位家长和老师:在上述教案的基础上,我将进一步扩展和续写内容,以更好地帮助孩子们理解并运用“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并将其内涵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多媒体手段,比如幻灯片、视瓶等形式,向孩子们展示“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的来源及相关故事情节。

通过生动形象的插图或视瓶,可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容易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教师还可以结合声音效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更加深入地体会故事的情节和内涵。

进行互动问答环节时,老师可以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孩子们深入思考。

初中历史社团成语故事教案

初中历史社团成语故事教案

初中历史社团成语故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一些与历史相关的成语,并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语言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意欲不轻:讲述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叫叔向的人,他一心想要联合其他国家一起对抗强
盛的晋国,但是被晋国的官员发现,最终失败。

2. 闭门思过:讲述秦国的孟子因为得罪了权臣,被贬谪到了边远地方,他在那里闭门思过,反思自己的错误。

3. 谈虎色变:讲述三国时期,曹操和曹丕曾经去往张绣的地盘拜访,张绣在听说曹操的名
声后,谈虎色变,非常害怕。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简单的动画视频或图片展示来引入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故事讲解:老师讲述故事,并引导学生一起讨论故事的含义和警示。

3. 情景表演:分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故事情节,加深理解。

4. 练习与运用:给学生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运用成语进行造句或者完形填空。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当天学习的成语故事,反思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四、教学资源:
1. 动画视频或图片展示
2. 故事讲解PPT
3. 各种历史故事成语卡片
4. 练习题目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历史故事中的成语。

2. 学生能够在日常交流中灵活运用历史成语,增加语言表达能力。

3. 学生对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兴趣。

中学教学设计教案:杞人忧天

中学教学设计教案:杞人忧天

中学教学设计教案:杞人忧天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成语“杞人忧天”的含义及其来源。

(2)学会通过成语故事来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成语“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盲目跟风,理性看待问题。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成语“杞人忧天”的含义及来源。

(2)通过成语故事,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成语故事中的道理。

(2)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成语“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成语“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成语的起源和发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成语故事。

(2)分享成语“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小组合作,讨论成语故事中的道理和历史文化背景。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成语“杞人忧天”的含义及来源。

(2)引导学生分析成语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现实生活。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表演成语故事,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成语“杞人忧天”的含义和用法。

2. 结合个人兴趣,选择一个成语故事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练习,评估他们对成语“杞人忧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成语故事的教案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的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2. 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90分钟)3. 适用年级:五年级4.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成语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成语概述1. 成语的定义:四字短语,具有一定的语义和修辞功能。

2. 成语的来源:古代文学、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

3. 成语的作用:丰富语言表达,增强语言魅力。

第二章:成语故事的基本结构1. 故事背景:介绍成语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2. 主人公:成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3. 事件发展:描述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

4. 成语出现:在故事中自然引出成语。

5. 成语解释:解释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第三章:成语故事的教学方法1. 直接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2.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4. 造句练习:让学生运用成语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程的学习目标,确保学生掌握成语的基本知识。

2. 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3.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成语故事的教学实践1. 课堂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

3.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 造句练习:让学生现场造句,检验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成语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六、成语故事的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进行案例分析。

2. 教学目标: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教学过程:详细描述案例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

4. 教学反思:对案例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成语历史故事教学设计

成语历史故事教学设计

4、成语历史故事教学设计第25课成语历史故事教学设计长海县第五中学刘影活动目标:1、巩固学习成果,丰富历史知识。

2、利用所学知识,正确理解成语典故。

3、培养有序竞争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认识到交流、合作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

4、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自身审美情趣。

活动准备:1、教师要通过有关途径查阅资料,搜集有关成语习题。

2、事先向学生介绍查阅资料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如利用教科书、课外历史读物、工具书等来收集有关成语。

3、全班学生可分为四组,每组利用本组的序号说一个成语做为本组的名字。

4、准备好竞赛用的物品;制定好竞赛规则和评分标准。

活动过程一、主持人首先说明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后来人们把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加以锤炼,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这些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有的庄重严肃,有的机智幽默,往往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和聪颖的智慧。

熟悉这些成语历史知识,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我们阅读历史读物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增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

二、竞赛说明 1、分四个小组一鸣惊人组两全其美组三思而行组事事如意组 2、奖励比赛结束后,评出最佳合作奖一个小组,评出最佳表现奖四人三、比赛项目本次比赛分为四个板块 1、必答题规则:每题10分,每个小组的成员共同完成,若回答不全或不会回答,可请本组第二个人补充,但只能第二个人补充,答对加10分。

答错或答不全不加分,本板块不倒扣分,共进行两轮。

在参与答题的过程中,每答对一人次,送粘贴一个。

第一轮:①成语”三顾茅庐”与哪个历史时期,哪两们历史人物有关 (答案:三国时期,刘备,诸葛亮)②成语”负荆请罪”与哪个历史时期,哪两位历史人物有关 (答案:战国,廉颇,蔺相如)③秦朝末年项羽为解巨鹿之围,带领一支义军渡过河后,凿沉船只,打破饭锅,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终于打败秦军.后人从中概括出哪个成语,这个成语蕴含什么道理 (答案: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一拼到底)④前秦符坚在淝水遭到晋军的英勇抗击,屡战屡败,于心虚,一日见山上随风摇动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军的伏兵,更加惊恐,以至大败。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史记》中成语“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典故;2.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了解历史事件中涉及到的权力斗争;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并训练学生撰写历史分析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了解典故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2.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信陵君、赵国和秦国之间的权力因素,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典故背后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引入《史记》中成语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2.课堂讲解法:引导学生用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典故中所产生的权力因素;3.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典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问题老师会先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你是否知道“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个典故?•你们怎么理解这个故事?然后请学生提前准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以及相应的理由。

2. 板书老师会将典故相关的词语和关键词进行板书:•信陵君•符•救赵•秦国•赵国•权力3. 解释典故通过讲解《史记》中的故事,老师会将整个故事解释给学生听,并让学生发表对于历史事件的个人看法或者观点。

4. 分组讨论老师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信陵君窃符的原因以及赵国和秦国之间的权力斗争。

学生可以结合历史事件和个人经验来发表自己对这个典故的看法。

5. 课堂回顾老师会请一些学生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展示不同的观点。

老师也会在课堂上解释关键问题并给学生以反馈。

6. 升华思考老师会推荐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文章来分析《史记》中的典故故事背后所隐含的权力斗争和文化因素。

五、教学评估老师会根据以下评估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1.学生的口头表述和讨论情况;2.学生的课堂作业(对于故事的分析以及历史文化方面的书面作业);3.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六、总结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将学会如何阅读和分析历史故事,并能够理解有些历史事件背后存在的文化与权力斗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成语历史故事教学设计
第25课成语历史故事教学设计
长海县第五中学刘影
活动目标:1、巩固学习成果,丰富历史知识。

2、利用所学知识,正确理解成语典故。

3、培养有序竞争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认识到交流、合作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

4、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自身审美情趣。

活动准备:1、教师要通过有关途径查阅资料,搜集有关成语习题。

2、事先向学生介绍查阅资料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如利用教科书、课外历史读物、工具书
等来收集有关成语。

3、全班学生可分为四组,每组利用本组的序号说一个成语做为本组的名字。

4、准备好竞赛用的物品;制定好竞赛规则和评分标准。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首先说明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后来人们把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加以锤炼,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这些成语是
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有的庄重严肃,有的机智幽默,往往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和聪颖的智慧。

熟悉这些成语历史知识,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我们阅读历史读物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增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

二、竞赛说明 1、分四个小组
一鸣惊人组两全其美组三思而行组事事如意组 2、奖励
比赛结束后,评出最佳合作奖一个小组,评出最佳表现奖四人三、比赛项目
本次比赛分为四个板块 1、必答题
规则:每题10分,每个小组的成员共同完成,若回答不全或不会回答,可请本组第二个人补充,但只能第二个人补充,答对加10分。

答错或答不全不加分,本板块不倒扣分,共进行两轮。

在参与答题的过程中,每答对一人次,送粘贴一个。

第一轮:
①成语”三顾茅庐”与哪个历史时期,哪两们历史人物有关 (答案:三国时期,刘备,诸葛亮)
②成语”负荆请罪”与哪个历史时期,哪两位历史人物有关 (答案:战国,廉颇,蔺相如)
③秦朝末年项羽为解巨鹿之围,带领一支义军渡过河后,凿沉船只,打破饭锅,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终于打败秦军.后人从中概括出哪个成语,这个成语蕴含什么
道理 (答案: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一拼到底)
④前秦符坚在淝水遭到晋军的英勇抗击,屡战屡败,于心虚,一日见山上随风摇动的草木,以为都
是晋军的伏兵,更加惊恐,以至大败。

后人从中概括出哪个成语?这个成语蕴含什么道理?第二轮:
①三国时期曹植的《七步诗》,请说出其中的两句或全诗,或者说出曹植写这首诗的原因。

②教育家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无比巨大的影响。

请选出下列成语中哪些与孔子有关: 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三人行必有吾师C.望洋兴叹D.因材施教
③项羽是历史上一位带有浓厚悲剧色彩的英雄,和项羽有关的成语很多.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哪些与项羽有关:A.无颜见江东父老B.纸上谈兵C.四面楚歌D.破釜沉舟
④古人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产生了一些形容他们精神的成语,请你举出至少两个 2、抢答题
规则:必须等主持人读完题并说开始后才可以抢答.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回答.如果本题犯规,那么该小组下一题将失去一次抢答的机会.每题10分,不倒扣分.①秋战国时期,生产力飞速发展,不同政治思想派别提出不同的见解②晋国和楚国交战时,在城濮相遇
③在合纵连横的斗争中,东部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时
而追随秦,时而追随楚④春秋战国时期,形容齐国和赵国的关系
⑤北魏孝文帝迁都,到达洛阳时,正赶上秋雨连绵,群臣们的态度⑥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来形容他的精神
⑦陈胜武广起义得出的一个成语
⑧道家学派庄子的主张,提倡顺其自然
⑨楚庄王不理正事,大臣向他提建议时,他的回答⑩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包围,项羽大势己去 3、表演题规则:一共有四组题,各小组可任选其中一组,不能重复。

每组题有三个成语,一个人表演(不准用语言来形容),该组的同学猜,猜对一个成语加10分.
①呼风唤雨纸上谈兵毛遂自荐②负荆请罪投笔从戎卧薪尝胆③闻鸡起舞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④揭竿而起破釜沉舟高瞻远瞩4、风险题
规则:我们设置了20分和30分两种分值的题型供大家选择,每小组仍然可以合作完成,一个同学回答不完整,可以有第二个同学进行补充,有时间限制。

正确加相应分,本小组其他一位同学补充回答
正确加一半分,回答不完全或不正确,本题倒扣相应分. 20分题:
①我们的祖先发现用坚硬的物体不断地摩擦木头会发
出火花,于是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请用一个成语来表述这种方法,并指出火的使用对人类的生存进化有什么作用?
②指鹿为马
③曹操带兵来到一个没水的地方,士兵都说渴,曹操骗他们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又大又甜,士兵听了直流口水,忘了口渴.后人此得来一个成语来形容用空想安慰自己.请说出这个成语,并再说出与此类似的一个成语.
⑤左思是晋朝的著名文学家,他曾写了一篇文章,抢着抄写的人极多,以至洛阳的纸都涨价了.请你说出这个成语. 30分题:
①汉代大将李陵迎战匈奴,寡不敌众被迫投降,汉武帝下令抄斩李陵全家,司马迁为其求情激怒汉武帝,被处宫刑,精神和肉体受到极大折磨,本想一死了之,可转念又想,假如就这样死去,对于统治者来说,就像是九头牛身上少了一根毛,微不足道.于他顽强的活了下来,发愤著述,终于完成了哪一本书?此书被我国的一位大文豪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请说出与司马迁想法的转变密切相关的一个成语,并回答出这个大文豪是谁?②请说出下列成语的年代和人物怒发冲冠 (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 ③入木三分
④填出下表的空白处,使之横竖都是成语(空格里只给出了红色的字) 朝三暮四面秦顾暮茅楚歌功
颂德小结: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通过几个回合的角逐,终于分出了胜负,成绩最高的小组我给他们颁发了“最佳合作奖”,表现突出的同学,我给他们颁发了“最佳表现奖”。

通过这次活动,又一次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楚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