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

合集下载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一、背景介绍在社会交往中,人民事务的处理需要有一套相应的责任能力制度来规范行为的主体,确保个体在承担责任时能够受到相应的法律约束和保护。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就是为了明确自然人在民事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个人的行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制度。

二、自然人的民事能力2.1 定义和特点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的基础是自然人的民事能力。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指的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从事各种民事活动的能力,包括订立合同、起诉、举证等。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的制定目的就是要保障自然人的民事能力,使其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2.2 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取得与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一个自然人根据自己的真实意思进行民事活动的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具有普遍性和不可剥夺性的特点。

一个自然人从出生之日起就拥有民事行为能力,但在法律上规定了少年、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等特殊情况。

民事行为能力的取得与丧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未成年人在达到法定年龄后可以完全行使民事行为能力。

而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则是因为患有精神疾病、障碍等情况而导致的。

这样的规定可以保护个人在特殊情况下的权益。

2.3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辅助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院根据某些特定情况裁定限制自然人民事行为自由的权利。

这样的限制是为了保护自然人的利益,防止其因为缺乏判断能力而陷入损失。

辅助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某一类人在特定情况下需要由他人代为行使民事行为权利的情况,比如未成年人。

三、自然人民事责任的界定与承担3.1 自然人民事责任的界定自然人民事责任是指自然人在民事活动中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自然人民事责任的界定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违反法律法规造成的损害责任、合同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等。

不同的行为对应着不同的责任承担方式和后果。

3.2 自然人承担责任的方式和途径自然人承担责任的方式和途径有多种形式,包括赔偿责任、清偿义务、追究刑事责任等。

浅谈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

浅谈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

浅谈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摘要】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是指个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承担自己行为后果的能力。

本文从构成要素、限制条件、适用范围、与法律责任的关系和提升途径等方面探讨了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

通过加强责任能力教育和不断完善责任能力,可以提高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推动社会秩序向更加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

未来需要在教育、法律制度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持续努力,为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保障和支持。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不仅关乎个人的权益和责任,更关系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法治建设,值得我们足够重视和关注。

【关键词】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构成要素、限制条件、适用范围、法律责任、提升途径、教育、完善、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什么是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是指一个自然人在法律范围内享有作为法律主体所应具备的能力,即具备进行法律行为的能力和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

简单来说,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能够独立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法律赋予每个自然人的一种基本权利和义务,也是现代社会法治的基础之一。

没有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一个人就无法正常参与社会生活,无法享受自己的权利,也无法承担自己的义务。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在法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一个自然人才能够真正地成为一个合格的法律主体,才能够在社会中正常地行使自己的权利,承担自己的义务。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和内涵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也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1.2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重要性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重要性,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是人们在进行社会交往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素养和能力,它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社会行为和社会责任的承担。

一个具有良好的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个体,在面对各种社会责任和义务时能够按照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主动承担,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发展。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
定义
具有完全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享有完全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法律地位
完全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责任,包括侵权责任和合同责任等。
责任范围
定义
限制民事责任能力是指自然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具有一定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责任能力,但对其行为所生之债只能在其具有清偿能的财产范围内承担责任的民事法律地位。
要点一
要点二
保护措施
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法律主要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一般情况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从事与其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但法律也规定了一些限制,如不得进行重大交易、不得超出其财产范围等。此外,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也有一定的职责和义务,如监督其行为、防止其做出不适当的行为等。
分析
VS
李某,不满1周岁,因保姆疏忽导致从婴儿车中跌落受伤。李某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分析
根据《民法典》规定,不满1周岁的婴儿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李某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保姆作为看护人应对其疏忽导致的损失承担全部责任。
案例
06
CHAPTER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未来展望
明确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界定标准,使其更加科学、规范。
定义
民事责任能力是民事行为能力的下位概念,是法律赋予自然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条件。
性质
具备民事责任能力,意味着自然人能够自主地参与民事活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自然人实施了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时,具备民事责任能力意味着可以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追究法律责任
保护合法权益
完全民事责任能力
指自然人能够完全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具有完全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可以参与各种民事活动。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2021/7/9
19
三、监护人的设定
• (一)法定监护
• 1、未成年人监护人的设定
• 未成年人监护人的设定包括法定监护和指 定监护。 所谓法定监护指监护人是由法律 直接规定而设置的监护。所谓指定监护指 没有法定监护人,或者对担任监护人有争 议的,监护人由有关部门或人民法院指定 而设置的监护。
• 2、 精神病人监护人的设定
1
第一节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一、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 • (一)概念 •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
予自然人得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 义务的资格。
2021/7/9
2
(二)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的区别
• 1、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是自然人取得 民事权利的前提.
• 2、民事权利能力不仅指享有民事权利的资 格,还指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 3、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和范围是直接由法 律确定的,民事权利的内容和范围可以直接 取决于民事主体的意志,也可以取决于法律 的规定.
• 4、民事权利能力与自然/9
3
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
(一) 普遍性与平等性 (二)不可转让性
三、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
《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 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 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 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 自然人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 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但住医院治病的 除外。
2021/7/9
28
第五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 一、宣告失踪 • (一)宣告失踪的概念和条件 • 1、概念:宣告失踪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
2021/7/9

浅谈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

浅谈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

浅谈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摘要:民事责任能力制度存在于过错责任制度之中,是适用过错责任制度的逻辑结果,是认定过错的逻辑前提。

所以只要有过错责任制度的存在就有民事责任能力制度的存在。

民事责任能力是行为人对自己的过失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资格。

目前我国民法的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在制度设计、体系结构和规范形式上均存在明显的缺失。

在举国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制定之际,为完善我国的民事立法,我们应认真检讨现行的民事责任能力制度,不失时机地探讨对该项制度的重构。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含义和性质;第二部分主要讨论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的基础和价值;第三部分是关于我国民法典中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的设计构想。

关键词:民事责任;责任能力;过错责任;民事法律主体一、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一)关于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含义的不同界定1.不法行为能力说。

持此学说的学者认为“然人对其实施的不法行为承担民韦责任的资格或能力、违约责任能力和其他责任能力。

”2.意思能力说。

该认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是其能够理解自己的行为并且预见其违法行为结果的心理能力,亦即关于违法行为的意思能力。

3.识别能力说。

认为民事责任能力是“足以辨识自己的行为结果的精神能力”。

4.广义民韦行为能力说。

“通说为,自然人的民韦行为能力是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行使民韦权利和设定民韦义务,并且能够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

”(二)作者的观点本文认为,责任能力的概念应界定为:行为人对自己的过失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资格。

这一概念界定包含两层含义:其一、责任能力的适用对象是过失行为,这体现了过错责任主义,无过失责任及公平责任并不适用责任能力制度;其二、责任能力是行为人承担责任的法律资格,有责任能力就应承担民事责任,否则行为人则可免责。

其实卡尔·拉伦茨在其着作《德国民法通论》中就已有相似的论述:“不法行为能力或过失责任能力是指对自己的过失行为能承担责任的能力。

试论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试论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论文摘要自然人是基于自然生理而产生的人。

自然人是相对法人而言的法律概念。

自然人的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一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法律资格。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自然人,都是我国的公民。

《民法通则》在第二章的标题中使用了“公民(自然人)”的表述,给人的感觉是二者相等。

实质上“公民”和“自然人”是两个概念。

在西方“公民”作为民事主体是前苏联的首创,国家的民法中,民事主体只有自然人和法人两种形式。

并为我国所沿袭。

从前面二者的定义中可以看出,自然人的范围比公民要大,他不仅包括本国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民法通则》之所以使用这两个概念,其原因有二:首先,在我国的民事主体中,不仅仅是我国的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依法也可以从事民事活动,成为我国的民事主体。

因此,在规定公民是民事主体的同时,需要使用“自然人”的概念,赋予外国人和无国籍人依法成为民事主体的资格。

所以《民法通则》在第8条第2款中规定:“本法关于公民的规定,使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同时,这项规定也体现了在国际私法上使用解决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冲突规范时所普遍承认的两项原则:“国民待遇原则”和“对等原则”。

国民待遇原则,是指一国的民事法律赋予外国人和本国人相同的民事主体资格的原则;对等原则,是指两国在处理两国公民在对方国家的民事主体资格问题时,彼此给予相同的待遇的原则。

其次,我国自从继受前苏联在民事上的公民概念后,就一直使用它,而很少使用“自然人”这一概念。

人们已经习惯并能正确理解“公民”在民法中的含义,不但要尊重传统民法的做法,还要与国际社会接轨。

所以就有了“公民(自然人)这样的规定。

关键词: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责任权利法律确定自然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当事人必须具有通过一定的行为使其变为现实的资格,这种资格就是民事行为能力,它是法律赋予的。

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

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

2006.11法制与社会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汪闻敏吴红艳(安徽大学法学院安徽合肥230039)摘要本文对传统的关于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性质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独立性地位。

通过比较相关国家的立法例与我国现行立法关于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标准,提出区分民事责任的形式、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判断标准的二元双重结构。

关键词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性质判断标准中图分类号:C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6)11-003-02一、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涵义及性质的界定(一)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涵义的确立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在德国法上称为不法行为能力或过失责任能力,指对自己的过失行为能承担责任的能力。

①而我国台湾有学者称因自然人的行为不适法而产生的责任。

包括侵权行为能力和债务不履行的能力。

②在我国大陆学者的著述中,民事责任主要指违反法定或约定义务的后果,包括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以及法律的特殊规定而产生的责任,如因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而产生的财产返还责任等。

拒此,笔者认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指因自然人的不法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特殊行为所要承担的民事责任的资格和能力。

(二)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性质之争议关于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的性质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各家学说不一,主要有:第一,民事行为能力包容说。

③该说认为:“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是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一个方面,有民事行为能力就有民事责任能力。

”此说一直被传统的民法学界所支持,国内大多数学者持此说。

第二,侵权行为能力说。

④该说将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与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相联系,认为只要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就有完全民事责任能力,而限制行为能力人在实施加害行为时不具有识别责任能力所必要的理解力时,则无民事责任能力。

反之,则有民事责任能力。

第三,财产独立说。

⑤该说认为:“自然人都有民事责任能力,但不同的民事主体的民事责任能力不同,有独立的财产者,有完全的民事责任能力,没有独立的财产者,不具有完全的民事责任能力。

论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论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论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论文摘要: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以自己的行为设定民事权利义务的资格,即自然人依法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

自然人自出生日起便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并不是每个自然人都生来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通常以达到一定的年龄标准并具备正常的精神状态为前提。

虽然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但二者又是密切相关的。

自然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

下面我就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和特征、划分、监护、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的宣告等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监护导论: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获得参与民事活动的资格,但能不能运用这一资格,还受自然人的理智、认识能力等主观条件的制约。

具备民事行为能力者通常在事实上就有相应的正确识别事物、判断事物的能力,即有相应的意思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都是由法律规定的,非依法律不得限制和剥夺。

我国民法对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有较为具体的规定,详细介绍了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一些特征及内容。

本文仅从几个方面粗略介绍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且受认识能力的局限,也许会存在漏洞和不足,请大家指正。

本论:一、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和特征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简单的说,是指自然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能力或资格。

广义的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实施一切行为的资格,兼指合法行为能力和违法行为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是自然人的一项重要权利,但自然人并非自出生时就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受年龄、身体条件、精神状态等所限,许多人不具有正确识别事务或判断事物的能力。

因此,法律设置了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规定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不发生法律后果,同时也设定了判断自然人是否具有民事权利的标准,这样既保障了公民的个人利益,又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浅谈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

浅谈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

浅谈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摘要】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是指一个人在民事法律范围内,依法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法律制度的形成。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内涵包括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完全民事责任能力。

其条件包括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体。

标准则是根据法律规定来界定。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也存在一定的限制,比如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等。

保护和完善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加强教育和宣传,使人们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可以有效保护和完善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

【关键词】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起源、内涵、条件、标准、限制、重要性、保护、完善。

1. 引言1.1 什么是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是指自然人在生活中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并可能因此产生民事责任。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他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和赔偿的能力。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是现代法律制度的基础,是保障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重要一环。

它不仅是个体行为的外在表现,更是法律规范的具体实现。

在法律面前,每个人都应当具备一定的民事责任能力,以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

民事责任能力的构建涉及法律、道德、社会等多个方面,需要个体具备相关的认知能力、操纵能力、判断能力和意志能力。

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够在社会生活中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是现代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尊重个体权利的基础。

它需要个体不断学习、提升,保持自身的法律意识和道德品质,以确保自己在社会中的合法权益和责任得到有效保护和实现。

2. 正文2.1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起源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是指自然人对于其行为产生的民事后果承担责任的能力。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法律文明的发展。

在古代社会,人们生活在一个自然法则支配的世界中,个体行为和社会秩序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一、民事责任概述民事责任,对民事法律责任的简称,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因实施了民事违法行为,根据民法所承担的对其不利的民事法律后果或者基于法律特别规定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属于法律责任的一种,是保障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实现的重要措施。

是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它主要是一种民事救济手段,旨在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权益得以恢复。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自然人或法人因违反法律或合同规定的民事义务,从而侵害了他人的财产或人身权利时,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因而导致承担的民事责任有:①违约责任,即不履行、不适当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中规定的义务的民事责任。

②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③不履行法定义务(如扶养)的民事责任。

在刑事诉讼中如果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则犯罪人除服刑外,还要承担民事责任。

承担民事责任一般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要有民事违法行为的存在。

违法行为人要有过错,包括故意与过失。

但是,随着工业交通事业中具有高度危险性的技术,的使用日益增多,经济交往的情况日益复杂,工业污染日益普遍,公害日益严重,为了维护受害人的利益,立法原则上相应地提出了无过错责任原则,在英美法中也称作结果责任原则,即只要有损害结果,就要负民事责任。

中国《民法通则》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这一规定的实施在交通事故等民事案件中占有重要地位。

民事责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免除:①不可抗力。

即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地震、水灾、战祸等。

②正当防卫。

即为了保护国家、集体、他人或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违法行为的侵害,对侵害人进行必要限度的反击行为。

③紧急避险。

即在发生了某种紧急危险时,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害和人身伤害而不得不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造成一定的损害(见自力救助)。

民事责任是对违反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或法人提出的必须履行其民事义务的行为要求,具有国家强制性。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精品课件
1
第六章 国际私法关系的主体
第一节 自然人 第二节 法人
精品课件
2
第一节 自然人
一、自然人的国籍 二、自然人的住所 三、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精品课件
3
一、自然人的国籍
(一)自然人的国籍及其冲突 1.国籍在国际私法中的意义
国籍是指自然人属于某一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法律资格。 在国际私法中,国籍既是属人法中的一个重要连结点,又 是国家行使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的一种重要根据。
(2)住所冲突的产生原因
1)各国有关住所的法律规定的不同;
2)事实认定的不同。
2.自然人住所的识别依据
对于国际私法上的住所究竟如何认定,曾有各种
不同主张,但大多数学者的主张及法院的实践是
采用法院地法说,即主张依照法院的住所概念去
认定当事人的住所究竟在何处。
精品课件
10
二、自然人的住所
3.自然人住所冲突的解决
【案例】一个住所在法国的法国妇女与一个住 所在英国的英国男子非法同居,生下一个没有生 命力的婴儿并很快死去,但他的父亲却死于他死 之前,并在死前留下一个遗嘱把他的财产遗赠这 个即将出生的婴儿。如果依《法国民法典》第 906条第3款,可以否定这个婴儿取得这笔财产的 权利,但是如果依英国法,由于英国法无此种限 制,他则可以取得这笔财产。
西和莫里斯论冲突法》一书指出:惯常居所意味着“必须
持续某段时间的一种经常的身体出现” 。
精品课件
9二、自然人的住所源自(三)自然人住所的法律冲突及其解决
1.住所的积极冲突和消极冲突的含义与产生原因
(1)住所的积极冲突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住所;而一个人同时无任何法律意 义上的住所,则称住所的消极冲突。

民事主体——公民(自然人)

民事主体——公民(自然人)
A、范围 年龄:18-10周岁未成年人 智力状况: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B、能力表现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A、范围 年龄:不满10周岁未成年人 智力状况: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B、能力表现
案例分析:
原告:张小玲,8岁。诉讼代理人王荣(原告之母)被告:王甲、王乙(为王荣兄长) 案情:原告自幼受其外祖母王氏疼爱。其上学以后,王氏对原告说:你好好学习,我给你1万元,将来上大学用。其后王氏以原告的名义将1万元存入银行,并将该事告之原告和其母亲。第二年,王氏病故。在分割遗产时,王荣认为这1万元不是王氏的遗产,不应进行分割。被告认为,虽然存折上写的是原告的名字,但当时原告不足10岁,为无行为能力人,不能实施民事行为,因此该赠与行为无效,1万元为遗产,应当在继承人间分割。王荣与被告发生争执,最后起诉到法院。 针对上述案情,结合民法理论请分析,本案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
案例分析:
甲父母双亡,由哥嫂抚养成人。后甲与乙结婚生育一子。6年前甲与同村两个青年一起去西藏挣钱谋生,第一年春节时,甲的一个同伴回来,给乙带回3千元钱和一封信,从此甲音讯全无。一连几年甲无任何消息,乙痛苦不堪,遂向法院申请宣告甲死亡。法院依据程序受理,最终宣告甲死亡,甲的遗产由乙和儿子继承。后乙带儿子改嫁到邻村。在乙改嫁后1年,与乙一起去西藏的另一个伙伴回来了,说甲2个月前在西藏得了重病,医治无效死亡。他带回甲临终时写的自书遗嘱:将其遗产一半给哥嫂,以抱答养育之恩,另一半由乙和儿子继承。甲的哥嫂依据遗嘱找到乙要求继承遗产。乙认为,这份遗嘱是甲在两个月前写的。而这时他已经被宣告死亡,因此拒绝了甲哥嫂的要求。 问:应当如何认定本案中甲所立遗嘱的效力?甲的哥嫂是否可以继承甲的遗产?
第五节: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一、宣告失踪 (一)含义 (二)适用条件: 1、出现法定的适用情况: 自然人下落不明满2年 2、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 利害关系人:与下落不明的自然人存在人身关系或民事财产关系的人

论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

论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

担 民事责任 , 也可能是有 民事责任能力但一般侵权
行 为承 担 民事 责任 需加 害人 有过 错 而无 民事行 为 能 力人 和 限制 民事 行 为 能 力 人 主 观 上 没 有过 错 所 致 , 还有 可 能是 有 民事 责任 能力但 因为免 责 而不承 担 民
事 责任 。本 文就 无 民事行 为 能力 人 、 制 民 事行 为 限
含在 民事权利 能力之 中 , 它是公权 关系下的公权 意志的体现 , 是与私权 关系下的民事权 利能力相平行 的一个概 念。
关键词 : 民事责任 能力 ; 民事行 为能力 ; 民事权利 能力 ; 民事责任
中图分类号 : 9 3 D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0— 4 7 20 )3—00 0 10 54 (0 9 0 15— 4
充 当责 任人 。这 意 味 着 侵 权 的无 民事 行 为 能力 人 、
作者简介: 宁新海(96 , 青海乐都人, 16 一) 男, 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民事诉讼法学。
1 05
第3 5卷
宁新海 : 自然人 民事责任能力 论
限制 民事行为 能力 人 一旦 涉及 民 事诉 讼 , 不应 当 也 作 为案件 中的被告 , 哪怕是 形式 上 的被 告 , 即使 其有 足够 的财 产 , 护 人 的替 代 责 任 也 是 无 从 产 生 的。 监
自然人 的民事 责 任 能 力 是 民 法 的基 本 理 论 , 其 与 自然 人 的 民事 权 利 能 力 、 民事 行 为 能 力 构 成 了最 基 本 的 民事 能力 。从 比较 法 的 角度 来 看 , 于 自然 关
担 民事 责 任 , 可能 是 没 有 民事 责 任 能力 而 绝 对 不 承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新论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新论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4期 8
Vo . 8 12
No. 4
广西 大学 学 报 (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哲
J u na o a g i iest ( i s p y a d S ca ce c ) or l f Gu n x Unv riy Phl 0 h n o il in e 0 S
害赔 偿 义务 的能 力 ’ 具体 包 括 侵 权责 任能 力 、 约 , 违 责任 能力 和其 他 责 任 能 力” I ( ) ;] - 3 2 民事 主 体 “ 能
够理 解 自己的行 为 并且预 见其 违法 行为结 果 的心理
3 本 文对 民事 责任 能 力 的定 义 。本文 作 如下定 . 义: 民事 责任 能 力 是指 民事 主 体 因其 违 反 法 定或 约 定 的 义务 而承担 民事责任 的法 律 资格 。应 从如 下几 方 面 理解 民事 责任 能力概 念 : ( )定 义 中 的 “ 1 民事 责任 ”不特 指具 体 的责任
力。
任 能 力限定 于 负赔偿 或损 害赔 偿 义务 的能 力或 承担 财产 责任 的资格 , 际缩 小 了 民事 责任 能力 的范围 。 实 此 外 , 义 务 ” 同 于 “ 任 ” 前 者 体 现 为 法 的“ “ 不 责 , 当 为 ” 后 者体 现法 的“ 为 ” 这 一 问题 还 涉 及 对“ ” , 必 ( 债 的本 质 及 范 围的 认识 , 体 而 言 是侵 权 行 为 是 否为 具
20 0 6年 8月
A ug.. 06 20
自然人 民事责任 能力新论
巩 姗 姗 陈 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1 广西 政法 管理 干部 学 院 , 广西 南 宁 5 0 2 ;. 3 0 3 2 广西 区人 口计 生委 , 广西 南 宁 5 0 2 ) 3 0 2 [ 摘 要]民事责任 能 力在 自然人 民事 主体 能 力制 度 中 占有重要 地 位 , 与 民事权 利 能力共 同体现 它 了 自然人 民 事主体 的平 等性 ; 民事责任 能 力也 是 民事责 任 制度 的理论 前提 , 它体 现和 贯彻 了 自己行 为、 自己责任 原 则 ; 它不 囿于侵权 行 为法领 域 , 因合 同、 当得 利 、 因管理 引起 的 民事 责任 制 度 在 不 无 中也 同样适 用 。民事 责任 能力 的理念是 通过 自己责任 实现人 格 独 立 。 [ 关键词 ] 民事 责任 能力 ; 民事责任 ; 自己责任 ; 格独 立 人 [ 图分 类号 ] D 2 . 中 93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18 8 (O 6 0 —0 70 1 0 — 1 2 2 O ) 40 6— 5

民法论文题目

民法论文题目

三、民法论文题目1、论合伙的法律地位2、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3、论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4、论我国宣告失踪制度的完善5、论一般人格权6、论财团法人制度的完善7、论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8、论我国的民事主体制度9、论诚实信用原则 10、论法人制度对于我国企业改革的理论与制度意义11、论合伙财产的法律性质 12、论法人内部治理制度13、论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 14、论有限合伙15、论隐名合伙 16、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17、论意思表示 18、论表见代理19、论代理中的连带责任 20、论代理权的取得与行使21、论无权代理 22、论民事权利体系23、论人身权体系 24、论商法与民法的关系25、论侵害法人人格权的民事责任 26、论损害赔偿范围与因果关系27、论商法的独立性 28. 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29、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30、论取得时效31、论占有 32、论善意取得33、论质权 34、论物权行为的独立性35、论所有权的取得方式 36、论我国农业土地物权制度的完善37、论地役权 38、论我国典权制度39、论抵押权的设定与效力 40、论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比较41、论共有 42、论占有制度的意义43、论物权的效力 44、论物权的支配效力45、论物权的追及效力 46、论物上请求权47、论物权法定原则 48、论一物一权原则49、论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 50、论债的相对性51、论债权的相对性 52、论债权的效力53、论债权的履行原则 54、论债的转移制度55、论债权人的代位权 56、论债权人的撤销权57、论不安抗辩权 #/ 论同时履行抗辩权#/ 论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范围 58、论合同自由原则59、论缔约过失责任 60、论违约责任制度的特征与功能61、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62、论继续履行63、论情势变更原则 64、论合同中的第三人65、论合同的解释 66、论预期违约67、论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 论违约损害赔偿范围68、从责任保险看侵权法之嬗变内 #/ 论合同履行中的诚信义务69、论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方式 70、医疗事故赔偿问题研究71、惩罚性损害赔偿与消费者保护 72、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73、论连带侵权责任与内部求偿关系 74、过错责任与过错推定75、公平原则与自愿原则 76、论特殊侵权责任77、侵权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78、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婚姻家庭与继承法1、论婚姻损害赔偿制度2、论我国婚姻法律中的经济补偿制度3、完善我国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构想4、浅析我国婚姻法中的损害赔偿制度5、代位继承比较研究(转继承比较研究)6、夫妻财产制与立法思考7、论婚姻家庭法与民法的关系 8、论当代夫妻财产制发展的趋势及原因9、论违反婚姻家庭法的法律责任 10.论保护儿童最大利益原则11、论对重婚的认定和处理 12、非婚生子女保护制度评析13、人工生殖法律问题研究 14、论遗嘱自由的限制15、配偶权探析 16、大陆法系亲权制度与英美法系监护制度之比较17、建立我国亲权制度的必要性 18、关于遗产税的法律思考19、论遗赠扶养协议 20、论夫妻财产制21、人工生育方式的法律思考 22、论亲权与监护23、论公民的生育权 24、论夫妻约定财产制25、论婚姻法对家庭暴力的规制 26、论无效婚姻制度27、论探视权 28、论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知识产权法部分1、论反不正当竞争与保护知识产权的关系2、论著作权的合理使用3、商标淡化问题研究4、论新技术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挑战5、论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6、论TRIPs协议的缺陷与修正7.、论作品的构成要件 8、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9、论我国著作权法中的法定许可制度10、论商标的显著性 11、论申请在先原则12、论商标权的内容 13、论商标的许可使用14、论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15、论商标权与商号权的关系16、论不受专利法保护的客体 17、浅析我国专利法中的职务发明18、论专利权的内容 19、论专利法中的先用权20、论专利权强制许可制度 21、论域名的法律保护22、论地理标记的法律保护 23、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24、论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 25、 WTO与中国知识产权法的新发展26、论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 27、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反向工程"问题28、“域名抢注”与商标权问题 29、浅谈我国的商标代理制度30、论知识产权保护与国家创新机制31、论知识产权法上的权利穷竭原则 32、论未注册商标的保护33、论商标权的无效制度 34、论知识产权的平行进口35、论知识产权的地域性 36、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37、大学在线教育中的版权法定许可 38、私权保护的削弱还是加强?――网络版权保护思考39、论著作权的限制 40、著作权的集体管理制度41、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比较研究 42、论专利权的无效制度43、域名争议的解决机制 44、论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45、论域名权与商标权的冲突 46、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47、在先权利与商标保护 48、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保护49、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 50、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对著作权的影响51、专利制度与市场经济 52、论域名的法律保护53、论知识产权与人权的法律冲突 53、论知识产权与环境保护公司法论文题1、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2、公司法人财产权性质研究3、论股权4、关于完善我国公司监督机制的法律思考5、国有独资公司法律问题研究6、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立法研究7、论董事的义务与责任 8、论监事的义务与责任9、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法律思考 10、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及民事责任制度研究11、论公司债权人的法律保护 12、论公司董事的竞业禁止义务13、论上市公司的监管制度的完善 14、论上市公司的收购15、论法定代表人 16、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17、论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18、论股东代表诉讼19、论一人公司 20、论公司解散21、伦公司僵局与司法解散国际私法1、论我国区际法律冲突的解决3、论最密切联系原则5、论区际冲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7、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研究9、论意思自治原则的新发展11、论法院地法的适用13、论公共秩序保留15、识别问题研究17、论国际私法的范围和体系19、论国际私法中时际法律冲突的解决21、涉外继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23、论国际私法的趋同化走势2、论外国法的查明及其适用4、物权法律适用问题研究6、论涉外合同之债的法律适用8、涉外侵权之债法律适用问题研究10、产品责任法律适用问题研究12、论反致制度的存亡14、论国际私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16、冲突法对互联网的回应与变革18、论跨国破产的法律适用20、跨国并购法律适用问题研究22、论冲突规范的软化处理24、论国际私法中的自由裁量权国际经济法1、国外新型贸易壁垒比较研究2、论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国民待遇制度3、论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4、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主权理论的新发展5、BOT法律问题研究6、国际货物买卖法中货物品质担保问题研究7、平行进口法律问题研究8、我国对外反倾销的实践及应对策略9、论外国对华反倾销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10、论国际货物买卖风险转移制度11、WTO环境下贸易与劳工标准问题研究 12、国际保理法律问题研究13、国际投资自由化法律问题研究 14、提单法律适用问题研究15、论国际税法的基本原则 16、论居民税收管辖权17、论国际避税的性质及法律规制 18、论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19、论国际重复征税的解决方法 20、非关税壁垒法律问题研究21、论税收无差别待遇 22、论关税制度在当今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23、论原产地规则的滥用及其防范 24、论知识产权保护和自由贸易的关系25、绿色贸易壁垒法律问题研究 26、限制性商业做法及其法律管制若干问题研究27、论公平互利原则 28、论税收饶让制度的地位和作用29、论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 30、论信用证独立原则环境法学1、论环境法律关系2、论环境权的法律属性3、论环境法的价值4、论环境物权5、论环境刑事责任6、论环境侵权责任。

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

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


任 。确 认完全 民事行 为能 力人具 有民事 责任 能力 、 自担 民事 责任 , 是现代 法 上的意思 自治 与 自己责任原 则的直接 体现 ,也是 各国立 法 上的通制 。至于 完全 民事行 为能力 人的财 产状况 如何 ,并不影 响其 民事责任 能力 的确定 。最高 人民法 院《 关于 贯彻执 行 ( 民法通 则) 若干 问题 的意见 ( 试行 ) 以下简称 《 》( 贯彻 民法 通则 意见》 第 ) 1 1 第 2 明确规 定: 为人致 人损害 时年满十八 周岁 的, 6条 款 吁 应当
解 释 中,也未有 完全 民事行 为能 力人处 于一 时无意 识状态 时其行 为能力 既归于丧 失或 受限制 的规定 , 更无此 种情况 下的免责 规定 。 理 论上 的通说 与实践 中的通 行做 法是 : 于有 行为 能力的人 在神 对 志 不清 的状态 下致人 损害 , 其本 人有过 错 ( 如 如过量饮 酒 、 服用 麻 醉 品等) 自亦应 由其本人承担 责任 ; , 如其 本人 并无过错 ( 系梦游 、 如 偶 发癫痫 病或其 他导致 意识丧 失的 突然疾病 等情况 )也并 不能免 , 除 责任 , 得适用 《 惟 民法 通则》 12 公平责任 的规 定 , 第 3条 由均 无过 错 的致害 人与 受害人 分担损 失 。 公平 原则只 是侵权 责任 中的一 而 种特 殊归 责原则 , 它并不涉 及行 为能 力与责任 能力 的确定 问题 , 故 此 ,不能 因公平 责任 的适用而 认为 完全 民事行 为能力 人在一 时丧 失意 志的情 况下其 行为 能力 、 责任 能力 也受到 了限制或 归于丧 失 。 我 国法律 上的这 种做法 , 较允 妥 , 予坚 持。 应 ( ) 三 限制行 为能力 人 的责任能 力状 况及 其 责任承担 我 国现 行法上对 限制 民事行 为能力 人的责任 能力状 况并无 明 确规 定 , 对其 民事 责任 的承担 则是与 无 民事行为 能力人致 害责任 的承 担一 并规定 而未予 区别 ( 民法通 则》 1 3条) 理 论上对 限 《 第 3 。 制 民事行 为能力人 的 民事责任 能力 如何 , 有深入 的讨 论。但有 未 学者 认为 限制 民事 行 为能力人 应有 与其年龄 、智 力或精神 健康状 况相适 应 的责任 能力 ,即有 限制 民事责 任能 力 。我 们赞 同这种主 张 。 由主要 是 : 先, 理 首 法律 既 已肯定 限制 民事 行为 能 力人 可 以进 行与其年 龄 、 力或精 神健康 状况相 适应 的民事行 为 , 智 自亦 应肯定 其应对此 类 行为 的后 果 负相应 的责任 。如若一 方面认 定其有 限制 民事行 为能 力,另方 面却又 认 为其 无须 对行 为能力 范围 内的行为 负责 , 法律逻 辑上 难 以解释 。其次 , 最高 人 民法 院 《 在 依 贯彻 民法 通 则意见 》 1 8 的规 定 , 唆、 第 4 条 教 帮助 无 民事 行为 能力人 与教唆 、 帮助 限制 民事 行为能 力人 实施侵 权行 为 , 在侵 权人 的确定及 责任 承 担上有 所 区别 。该项 规定 也 已体 现 出了限制 民事行 为能力 人与 无民事行 为 能力人在 责任 能力上 的差别 。第三 , 限制 行为 能力人 有 一定 的认识 能力与 判断 能力 , 其侵 害他人 的人身权 利 的行为 对 所 发生 的停止侵 害 、 恢复名誉 、 除影 响、 消 赔礼道 歉等 非财产 性责 任, 完全 可 以而 且应 当责令其 承担 。而对无 民事 行为能 力人 , 此类 责任 则不 必 由其 本人承 担 。 参考 文献 : [] 1曹诗权 : 未 成法 大学 出版 社 ; 中 [】 玉、 2刘保 秦伟 :论 自然人 的民事 责任能力” 《 ” , 法学研究) O 1 ) O 2 年第 2 ; 期 【 田土城 :论 民事责任 能力》 载 中 困人 民大学书报 资料 中心 3 】 《 , 《 民商法学) 0 1 ) 0 年第 4期 : 2 [ 余 延满 、 4 ] 吴德 桥 : 自然人 民事 责任能 力的若干 问题》 载 《 《 , 法 学研 究) O 1 ) O 年第 6 ; 2 期 [ 彭 诚信 : 民事 责任现 代归 责原则 的确立 》载 《 5 】 《 , 法制 与社会 发展》 0 1 第 2期 ; 20 年 [ 丁海 俊 : 民事责任 的预防功 能》 载 《 代法学) O 1 第 2 6 】 《 , 现 ) O年 2

自然人的行为能力、意思能力、责任能力辨析

自然人的行为能力、意思能力、责任能力辨析

自然人的行为能力、意思能力、责任能力辨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自然人的行为能力、意思能力以及责任能力这三个法律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相互关系。

通过辨析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自然人在法律上的地位与权利,以及他们在实施法律行为时应承担的责任。

文章将从定义、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对这三种能力进行逐一分析,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揭示它们在实际法律操作中的应用。

文章还将对如何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保障自然人的合法权益进行探讨。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视角,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重要的法律概念。

二、行为能力行为能力是法律上用来评价自然人能否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和能力。

它与自然人的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行为能力决定了自然人能否有效地参与民事活动,如签订合同、拥有财产、提起诉讼等。

在大多数法律体系中,行为能力通常被划分为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和无行为能力三类。

完全行为能力通常指达到法定年龄的成年人,他们具备完全的自主决策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限制行为能力则适用于未成年人或精神状况部分受限的成年人,他们在法律上享有一定的权利,但也需要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的协助和监督。

无行为能力人,如未满法定年龄的未成年人或完全丧失认知能力的精神病人,他们在法律上无法独立进行民事活动,需要由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民事权利。

行为能力的确定不仅关系到自然人在民事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法律手段。

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行为能力的评估和判断需要依据法律规定,并充分考虑自然人的实际情况和利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对于行为能力的认识和理解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深化。

三、意思能力意思能力,又称意思表示能力,是指行为人能够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并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独立作出意思表示的能力。

它是行为人进行民事活动的主观条件,也是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观条件。

民法典对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律责任

民法典对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律责任

民法典对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律责任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具有一定经济能力、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以及能够行使民事权益的自然人。

在日常生活中,民事行为能力人频繁参与各种合同、交易及其他法律关系,因此他们在行使民事权益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民法典正式实施以来,为了保护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明确规定了其法律责任,下面将逐一介绍。

首先,在民法典中,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律责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违反合同约定的法律责任,二是侵权行为产生的法律责任。

在进行合同交易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履行合同义务,并且合同的内容和规定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如果民事行为能力人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就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包括违约金、赔偿损失等经济赔偿责任。

同时,民法典也规定了一些无效合同的情形,例如欺诈、重大误解等,一旦发现合同存在上述情形,合同将被宣告无效,民事行为能力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其次,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在行为中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就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侵权行为包括损害他人生命健康、财产以及其他人格权益等,例如人身伤害、侵占财物、侵犯名誉、隐私等。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权行为分为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

过错责任是指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侵权行为存在过错,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无过错责任是指侵权行为由本人直接负责,无需证明过错,如驾驶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驾驶人将直接承担法律责任。

无论是过错责任还是无过错责任,都需要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此外,在民法典实施中,对于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律责任也有一些具体的规定。

比如,对于某些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但受到监护人制度限制的人,他们在进行某些法律行为时需要经过监护人同意或者得到法院的批准。

如果未经监护人同意或者法院批准进行相应法律行为,将承担法律责任,并且该法律行为无效。

此外,在特殊情况下,民事行为能力人可能会因精神疾病或者其他原因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此时他们无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需要由其他人代理或者由法院指定监护人代理。

论民事责任的特征与功能

论民事责任的特征与功能

论民事责任的特征与功能民事责任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违约行为而产生的责任。

它是一种法律责任,是个人或组织承担的一种法律后果,其特征和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事责任的特征1.性质民事责任是属于民事法律关系范畴的一种责任,其特点是需要民事关系的主体通过诉讼程序去解决。

与刑事责任等其他责任相比,民事责任更加注重赔偿损失。

2.来源民事责任的来源主要包括两种行为,一种是侵权行为,另一种是违约行为。

侵权行为是指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包括民事侵权行为和刑事侵权行为。

违约行为是指一方当事人未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违反合同约定的内容。

3.对象民事责任的对象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在履行民事责任时,要求被追究民事责任的当事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即能够独立地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4.方式民事责任的履行方式主要包括经济赔偿和实物赔偿。

经济赔偿是通过给予货币赔偿来弥补受害方的损失。

实物赔偿是通过提供相应物品或物品的等价物来履行民事责任。

5.原则民事责任的履行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施行原则。

主要包括依法合理、公平合理、保护权益、责任自负、尽责原则等,旨在保障受害方的合法权益。

二、民事责任的功能民事责任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

1.保护权益民事责任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通过赔偿方式等补偿因违约或侵权行为所受到的损失,使被侵权方或受损害方得到合法权益的保护。

2.维护社会秩序民事责任的存在和实施,可以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对于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可以通过民事责任的追究,形成对社会的震慑,有效维护社会秩序。

3.调整社会关系民事责任是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的手段,可以促进社会关系的协调和平衡发展。

通过民事责任的履行,可以促进当事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化解不当行为和损害,维护和推进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

4.激励行为民事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励被追究责任的个人或组织行为负责,促进他们遵守合同、尊重法律、维护公共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
作者:徐芳芳
来源:《商情》2017年第38期
[摘要]自然人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过错、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归责过程中,坚持的是过错责任原则,主要责任形式包括损害赔偿,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停止侵害和赔礼道歉。

本文主要就自然人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归责原则和法律形式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自然人;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归责原则;法律形式
引言
自然人民事责任不仅是整个民法研究体系的基础理论,同时还与当事人具体的法律责任,受害人赔偿请求权实现有密切联系。

因此,为深化对民法基本理论的认识,更好维护当事人权益,避免当事人合法的民事权益受到损害,加强自然人民事责任研究和分析是必要的。

但目前在研究过程中,一些研究人员对它的构成要件、归责原则、法律责任形式缺乏详细了解,对实际工作开展也带来不利影响,需要采取完善和改进措施。

一、自然人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为正确把握自然人民事责任的相关内容,为研究和分析工作奠定基础,首先就应该对它的构成要件有详细了解。

具体来说,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四项。

(一)行为
这里所说的行为是指,自然人实施的侵犯他人权利或合法权益的行为本身。

行为在民事责任构成中占据主导地位,只有实施侵权行为,才有可能损害他人正当权益,才有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旦自然人没有实施侵权行为,所谓的民事法律责任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行为在整个构成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是民事法律责任构成要件的核心与关键内容。

(二)过错
过错是指自然人应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观状态,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情况。

每个自然人都享有民法赋予的民事权利,但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人的正当权益可能受到损害。

一些自然人可能会由于故意或过失侵害他人正当权益,进而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故意是指侵权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损害他们正当权益,但仍然放任此结果发生。

过失是指侵权人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侵害他人权益,但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最终导致此类结果发生。

总之,不管是故意还是过失,行为人只要存在侵权行为,对他人正当权益造成不必要损害,就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损害事实
损害事实是指由于侵权人的行为,而导致他人正当权益受损,并造成精神损害、财产利益减少或灭失的情况。

常见损害包括财产损害、人身损害和精神损害。

财产损害表现为财物的减少或丢失。

人身损害是指由于他人的侵权行为,进而导致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益受损的情况发生。

精神损害是指由于侵权行为发生,导致被害人精神遭到损害,出现肉体疼痛或精神反常现象。

不管是哪种损害,只有损害事实存在,自然人才有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指侵权行为与它所造成的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自然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必要构成条件。

只有存在先行后续、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自然人才有可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在具体的判定过程中,需要对此进行深入全面了解,准确把握因果关系,为研究分析奠定基础。

二、自然人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除了对构成要件有基本了解和掌握之外,接下来的重要工作是掌握归责原则,进而更为有效的对自然人民事责任有详细和全面了解。

(一)过错责任原则
归责是对自然人违法或违约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进行认定、追究及免除的活动。

为确保归责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需要严格按相关原则进行。

归责原则是处理自然人民事责任的基本准则,对各项活动开展产生积极指导作用。

目前在归责过程中,应该坚持过错责任原则。

(二)具体规定
根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公民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损害他人财产或人身权益,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由此可见,在归责过程中,过错是前提和基础,是在实际工作必须把握的内容。

在对自然人民事法律责任进行归责时,应该善于把握要点,遵循民法的相关规定和原则,促进工作水平提升,更好维护当事人正当权益。

三、自然人民事责任的法律形式
在明确归责原则的前提下,接下来要掌握的是具体的民事法律责任形式。

具体来说,主要法律责任形式包括以下几项。

(一)损害赔偿
具体是指由于侵害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发生,需要进行损害赔偿。

一般分为财产、人身和精神损害赔偿,每种赔偿形式适用不同情形,研究过程中需要把握工作要点,确保赔偿内容合理,维护当事人正当权益。

(二)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自然人侵权行为可能损害他人名誉,在承担具体法律责任时,需要采取措施消除影响,帮助他人恢复名誉。

一般来说,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受到侵害时,应该采取这种形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避免他们的正当权益受损。

(三)停止侵害
要求自然人在实施侵权行为时,停止侵权行为。

当事人发现自己权益受损时,也可以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行为,避免正当权益受到更大损害,这对维护自身正当民事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四)赔礼道歉
采取适当方式向权利人表示歉意,常用于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受到侵害的情形。

四、结束语
总之,自然人民事责任是指由于自然人的过错而带来一定后果,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我们在研究和分析过程中,除了要对自然人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归责原则、法律形式等进行详细全面了解之外,还要考虑自然人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分析他们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对未成年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应该进行综合考虑,正确进行归责。

从而对民事责任有深入全面了解,准确把握相关内容,更为有效的指导日常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