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教师教案

合集下载

部分响应系统

部分响应系统
Ⅳ、Ⅴ类,其定义、波形、频谱及加权系数示于表5-2。 注意:尾巴衰减;带宽。 Ⅰ、Ⅴ 。
通信原理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作业: P177习题6-14 。
通信原理
2Baud/Hz;但冲击响应尾巴衰减慢,对定时要求严格。
●等效理想低通传输特性,例如采用升余弦频率特性时,特点:冲
击响应的“尾巴”尾巴衰减快,对定时要求可放松;但所需要频
带宽,达不到2Baud/Hz的速率(升余弦特性时为1 Baud/Hz),
即降低了系统的频带利用率。
可见,高的频带利用率与“尾巴”衰减大、收敛快是相互矛盾的,
ak ck ak 1
通信原理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5.6.2 一种实用的部分响应系统
下面介绍一种比较实用的部分响应系统。
特点:无须预先已知前一码元的判定值,而且也不存在误码
传播现象。仍然以上面的例子来说明。
首先,将发送端的绝对码ak变换为相对码bk,其规则为
也即
bk ak bk1 (5.6.7) ak bk bk1 (5.6.8)
1
(4t
2
/ Tb ) / Tb2 )
可见,除了在相邻t=±Tb/2的取样时刻g(t)=1外,其余的取样 时刻上, g(t)具有等间隔零点。
通信原理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对g(t)进行傅氏变换,可得频谱函数
G( )
2Tb
cos
Tb
2
0
Tb
Tb
G( ) 2Tb
/ Tb
0
/ Tb
显然, g(t)的频谱G(ω)限制在(-π/Tb ,π/Tb)内,且呈缓变的半 余弦滤波特性。
可按1/Tb传输速率传送码元。

《电声像技术》教案(hwq)

《电声像技术》教案(hwq)

《电声像技术》教案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视节目制作前、后期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能够较熟练地掌握电视节目制作前、后期设备的操作使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模拟电视系统和数字电视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基本概念。

2、了解彩色电视摄像机原理,组成结构,视、音频信号与接口。

3、较熟练地掌握电视设录像机的操控和维护保养。

4、了解编辑录像机的原理,格式和性能指标,视音频信号与接口,维护保养。

5、掌握编辑录像机的“组合编辑”和“插入编辑”等操作。

6、掌握非线性编辑软件的使用。

教师:黄文强广东海洋大学教案教学过程:第一章概述介绍本课程学习的目的,电视节目制作设备和操作技术与电视节目制作的关系。

强调学习中实践的重要性,使学生学会各类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控。

从学生目前关注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电视节目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对电视节目制作手段、方法及其流程的兴趣。

播放二部DV短片,供学生观看,以便引起学生对电视制作技术的浓厚兴趣。

第一节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发展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数字化和网络化只是工具,信息化才是目的。

信息业务的三大媒体通信、广播和计算机正因为广播电视数字化而最终融合。

广播电视中心的数字化进展飞速,数字摄录、编辑设备,非线性编辑系统,硬盘存储节目的全自动播出系统,自动播控系统广泛采用;数字演播室、虚拟演播室、数字节目制作岛、数字音频工作站、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等技术也逐步应用,随着数字广播电视标准的确定,将会有许多新的广播电视业务。

介绍电视诞生初期电视节目制作的设备、材料、手段和方法。

按历史进程时序介绍历次因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升级换代,而引起的电视节目制作方法和手段的演进和发展。

课件:介绍观电视节目制作设备和手段、方法发展的历史纪录片片断1.尼普可夫圆盘;2.阴极摄像管;3.贝尔德——电视的发明;以具体的历史画面进一步引起学生注意,加深学习印象。

教学大纲-广东海洋大学

教学大纲-广东海洋大学

附件2:GDOU-B-11-213研究生高级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研究生)广东海洋大学实验教学部2011年6月研究生《高级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况课程简介本课程以如下几个专题来展开:第一专题蛋白质的化学以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为主线,论述蛋白质结构的层次体系,结构分类以及结构测定。

蛋白质折叠研究进展与分子伴侣的功能、分类。

介绍蛋白质组学及其研究进展,包含蛋白质组学的含义、研究的内容和手段、蛋白质组信息学以及差异蛋白质组学等内容。

介绍抗体酶的概念、催化作用机理及其制备技术。

第二专题核酸的化学以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为主线,论述核酸的各级结构、原核生物基因组与真核生物基因组之异同。

介绍snRNA的发现、类别及其功能。

介绍核酶的发现、种类与功能,介绍基因直接进化研究进展和人类基因组计划。

第三专题糖的化学以糖的结构与功能为主线,论述糖类的结构特征和分类、多糖以及复合多糖的重要生物学功能。

介绍医学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第四专题生物化学技术原理与应用以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为主线,论述生化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实验注意事项。

介绍相关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的最新进展。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高级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设立是为系统培养学生在生物化学领域掌握基本技术和技能而开设,通过学生的系统实践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已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先修了基础生物化学等学科。

通过学习,对生物大分子的生物学功能有更进一步认识,同时对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最新进展有所了解,理解自己所学专业对生化知识的需求以及生化技术在本专业中的作用。

三、面向专业:研究生各专业四、先修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要求学生在修读本课程前学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以及普通生物化学,并对化学实验操作技术有一定的掌握。

学完本科程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论文。

《海洋》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海洋》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海洋》优质公开课教案一海洋优质公开课教案一一、教学目标- 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重要性- 探索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培养学生对海洋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二、教学内容1. 海洋的定义和特点- 介绍海洋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包括面积广阔、深度变化、水温变化等。

-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海洋的壮丽景观,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海洋资源的种类和重要性- 介绍海洋资源的种类,包括鱼类、贝类、石油、天然气等。

- 分析海洋资源对人类经济、食物供应和能源需求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同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3. 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探索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介绍不同的海洋生物类型和特点。

- 讨论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依存关系。

- 强调海洋生物的重要性,如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对全球氧气产生的贡献等。

4. 海洋保护与责任感培养- 引导学生反思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如污染、过度捕捞等。

- 探讨海洋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海洋的意识和责任感。

- 提倡珍惜资源、节约能源、减少塑料污染等具体行动。

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海洋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 介绍海洋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 解释海洋的含义和基本特点,让学生对海洋有一个初步了解。

3. 讨论海洋资源的种类和重要性(15分钟)- 分组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不同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对人类的重要性。

4. 探索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20分钟)- 利用图片、视频和实物样本展示不同的海洋生物类型和生态系统。

-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并讨论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关系。

5. 引导学生思考海洋保护与责任感培养(15分钟)- 分组展开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和应该采取的保护措施。

6.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收获,强调海洋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行动起来。

海洋研究教案探究海洋的未知领域,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

海洋研究教案探究海洋的未知领域,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

海洋,作为地球上占据面积的70%以上的水域,一直是科学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但是,海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仍然有很多未知领域。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探究海洋这一主题,本文将带领大家探究海洋研究教案的设计和实施。

一、探究海洋的未知领域1.海洋生态系统从海洋生态系统的角度看,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和科学家们的努力,我们已经更好地了解了一些海洋生物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但是仍然有很多种类的海洋生物没有被发现或者了解。

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海洋资源,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护生态平衡,是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海洋化学从海洋化学的角度看,海洋里有很多未知的物质和化学反应,这些物质的性质和反应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近年来,人类的污染和过度捕捞已经给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如何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是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3.海洋地质从海洋地质的角度看,海洋底层深处的岩石和沉积物中有很多宝贵的地质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也会对人类的工程建设和资源探测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们对于海洋底层的了解还非常有限,所以有必要加强海洋地质的研究,探索更多的未知领域。

二、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1.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对于以上提到的问题和领域,我们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去解决。

例如,海洋生态系统需要生物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知识;海洋化学需要化学、物理等学科的知识;海洋地质需要地质学、物理学等学科的知识。

因此,在进行海洋研究教育时,我们应该尽可能把这些学科知识融合起来,给学生呈现一个更完整的海洋研究画面。

2.实践和研究的结合除了学科知识之外,实践和研究的结合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

例如,通过实地考察和采集数据,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海洋环境和生物;通过自主研究一个特定的海洋问题,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利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开展海洋科技创新实践,学生还可以学习到如何将多学科的知识融合和运用。

关于海洋教案范文

关于海洋教案范文

关于海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对海洋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海洋的基本概念:海洋的定义、海洋的面积和体积。

2. 海洋的特点:海洋的温度、盐度、密度和潮汐。

3. 海洋的作用:海洋对气候的影响、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海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

2. 教学难点:海洋的特点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海洋的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海洋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海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海洋的特点和作用。

2. 讲解:介绍海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海洋的重要性。

3. 实践: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图书资料,搜集有关海洋的知识,分享给其他同学。

4. 讨论:分组讨论海洋的保护和利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海洋的探究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索。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海洋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探究题目,评估他们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海洋馆或进行海洋环境调查,加深他们对海洋的认识。

2. 开展海洋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海洋知识的兴趣。

3. 邀请海洋科学家或从业者进行讲座,分享海洋研究的最新成果。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九、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海洋图片、视频、动画等,用于辅助教学。

广东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专业0701班、0801班 第五、六学期面授课程表 (海洋局)

广东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专业0701班、0801班 第五、六学期面授课程表 (海洋局)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0701班、0801班第五、六学期面授课程表(海洋局)
一、上课教室:(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26号海洋雅苑环测楼6楼。

在中大正门(南门)旁边)。

二、课程表:(51人) 2009年6月30日~7月11日
注意:1、请各位任课教师于2009年6月20日前,出好考试题,请各位任课教师到教务科领教材。

2、课时数:刘彤专业英语12节;李晓莉环境科学概论 12节;
陈海健海洋环境工程学12节;黄海伟海洋地质学12节;
林桂炽水污染控制工程12节;林美金海洋环境管理与规划12节;
孔韶锋环境信息系统 12节;
3、监考:黄淑丽、罗炎标
广东海洋大学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0701班第五、六学期面授课程表(海洋局)
一、上课教室:(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26号海洋雅苑环测楼6楼。

在中大正门(南门)旁边)。

二、课程表:(48人) 2009年7月14日~7月23日
注意:1、请各位任课教师于2009年6月20日前,出好考试题,请各位任课教师到教务科领教材。

2、课时数:林桂炽空气污染气象学12节;林美金环境污染与生态学12节;
黄海伟环境土壤学12节;李志明环境质量及评价12节;
陈海健环境监测 12节;陈海健环境工程学12节
3、监考:黄淑丽、罗炎标。

海洋课程课题实施方案

海洋课程课题实施方案

海洋课程课题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

海洋是地球上最神秘、最广阔的领域之一,而对海洋的探索和研究也是人类长期以来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海洋科学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而海洋课程的开设和实施也成为了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课程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培养对海洋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的海洋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海洋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课程内容。

1. 海洋生物学,介绍海洋中的各种生物,包括海洋植物、海洋动物等,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2. 海洋地质学,介绍海洋地质的基本知识,包括海底地形、海底地貌等,让学生了解海洋地质的形成和演变;3. 海洋环境保护,介绍海洋环境问题,包括海洋污染、海洋生态平衡等,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4. 海洋资源利用,介绍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海洋能源、海洋矿产等,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丰富性和开发利用的现状。

四、课程实施方案。

1.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实地考察等,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实验设备等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展示海洋的神奇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课外拓展,组织学生参加海洋科普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拓展学生的海洋视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4.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海洋实践活动,如海洋科考、海洋保护实践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海洋的魅力和神秘,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五、课程评估。

1. 考核方式,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包括笔试、实验报告、课堂展示等,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综合能力;2. 效果评估,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海洋知识竞赛、科普宣传等活动,评估课程的实际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态度;3. 教学反馈,定期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实效性。

浪花课堂教案设计

浪花课堂教案设计

浪花课堂教案设计一、第一章:认识海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海洋的分布、类型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海洋的定义和特点2. 海洋的分布和类型3. 海洋的重要性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海洋的意义。

2. 讲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使用PPT或教案资料,详细讲解海洋的定义和特点。

3. 介绍海洋的分布和类型: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海洋的分布和不同类型的海洋。

4. 强调海洋的重要性:讲解海洋对地球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二、第二章:海洋生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生态习性。

教学内容:1.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2. 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3. 海洋生物的生态习性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让学生对海洋生物产生兴趣。

2. 讲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使用PPT或教案资料,展示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特点。

3. 介绍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讲解海洋生物的分类体系和不同类群的特点。

4. 讲解海洋生物的生态习性:介绍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和生态关系。

三、第三章:海洋环境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环境的问题和影响。

2. 使学生掌握海洋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教学内容:1. 海洋环境的问题和影响2. 海洋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让学生关注海洋环境问题。

2. 讲解海洋环境的问题和影响:使用PPT或教案资料,展示海洋环境的问题和其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3. 介绍海洋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讲解保护海洋环境的方法和措施,如减少污染、保护珊瑚礁等。

四、第四章:海洋资源利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

2. 使学生掌握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教学内容:1. 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2.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方式。

海洋五大领域课程设计

海洋五大领域课程设计

海洋五大领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海洋五大领域的概念、范围及特点,掌握各领域的生物、地理及环境知识。

2. 掌握海洋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基本原则,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现状及政策。

3. 了解海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海洋数据收集、分析的基本技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生物等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调查、数据分析等。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 增强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海洋事业的情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地理、生物等多学科知识,以项目式学习为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发现,对实践活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设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海洋领域的概念与划分- 了解海洋领域的定义,掌握五大领域(沿岸带、大陆架、公海、深海和极地)的特点及范围。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海洋与海洋领域2. 海洋生物多样性- 学习海洋生物的分类、分布及生态习性。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海洋生物多样性3. 海洋资源利用与保护- 掌握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方式,了解海洋资源保护的原则和措施。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4. 海洋环境问题及治理- 分析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了解国内外海洋治理的政策和措施。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海洋环境问题及其治理5. 海洋科学研究方法- 学习海洋科学调查、观测和实验方法,掌握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的基本技能。

- 教材章节:第五章 海洋科学研究方法6. 海洋科学项目实践- 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浪花课堂教案设计

浪花课堂教案设计

浪花课堂教案设计一、第一章:认识海洋教学目标:1. 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掌握海洋的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激发他们对海洋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海洋的定义和分类2. 海洋的特点和作用3. 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海洋的美丽景色,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对海洋的了解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

4.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海洋与人类的关系。

二、第二章:海洋生物教学目标:1. 了解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掌握一些常见的海洋生物。

2. 培养学生的海洋生物知识,增强他们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

教学内容:1. 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2. 常见的海洋生物及其生活习性3. 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海洋生物的分类、特点和常见海洋生物。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对海洋生物的了解,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4.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海洋生物的保护意义。

三、第三章:海洋资源教学目标:1. 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开发利用,掌握我国海洋资源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海洋资源知识,提高他们对海洋资源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开发利用2. 我国海洋资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3. 海洋资源的保护意义和措施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海洋资源的丰富性,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开发利用和我国海洋资源的特点。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对海洋资源的了解,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海洋资源的保护意义和措施。

4.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四、第四章:海洋环境问题教学目标:1. 了解海洋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掌握我国海洋环境问题的现状。

海洋五大领域课程设计

海洋五大领域课程设计

海洋五大领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海洋的五大领域,包括海洋生物、海洋地质、海洋气象、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五大领域的主要内容,并理解各个领域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海洋环境污染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认识到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海洋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五大领域:海洋生物、海洋地质、海洋气象、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

教学大纲将按照这五大领域进行安排,每个领域包括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应用实例等内容。

例如,在海洋生物领域,我们将介绍海洋生物的分类、生态特点和保护措施。

在海洋地质领域,我们将讲解海底地形、板块构造和海洋资源的形成。

在海洋气象领域,我们将探讨海洋气候、风暴潮等现象。

在海洋环境领域,我们将分析海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在海洋资源领域,我们将介绍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验法则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将是课程的主要资源,我们将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知识。

参考书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多媒体资料将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实验设备则将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将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和纪律等方面,占总评的20%。

第17讲 多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第17讲 多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相加 电路
s(t)
b
相乘 电路
图7-37 第一种QPSK信号产生方法
通信原理
第6章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码元串并变换: 0
0 1
1 2 3 4 (a) 输入基带码元
2 4 (b) 并行支路a码元
5
t t t
3 5 (c) 并行支路b码元 图7-38 码元串/并变换
通信原理
第6章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矢量图:
f1 00
f2 01
f3 10
f4 11
(b) 4FSK信号的取值
通信原理
第6章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 MFSK信号的带宽: B = fM - f1 + f 式中, f1 - 最低载频 fM - 最高载频 f - 单个码元的带宽
通信原理
第6章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 MFSK非相干解调器的原理方框图:
通信原理
第6章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 正交相移键控(QPSK) • 4PSK常称为正交相移键控(QPSK) • 格雷(Gray)码 – 4PSK信号每个码元含有2 比特的信息,现用ab代表 这两个比特。 – 两个比特有4种组合,即00、01、10和11。它们和 相位k之间的关系通常都按格雷码的规律安排,如 下表所示。 QPSK信号的编码: a 0 0 1 1 b 0 1 1 0
01 10 11 11
10
01 00 00
10 t
0
(c) 基带多电平双极性不归零信号
11 01 00 00 11
01
10
10
10
0
t
(d) 抑制载波MASK信号
通信原理
第6章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6.5.2 多进制频移键控(MFSK)

海洋教学板书设计方案

海洋教学板书设计方案

一、设计理念本设计方案旨在通过直观、生动、富有创意的板书设计,激发学生对海洋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海洋科学的相关知识。

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 科学性:确保板书内容准确、严谨,符合海洋科学的基本原理。

2. 生动性:运用多种视觉元素,使板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3. 互动性:设计易于学生参与和互动的板书,提高课堂氛围。

4. 系统性:将海洋知识体系化,使学生对海洋科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板书内容1. 标题:海洋科学概述2. 板书结构:(1)海洋概况- 海洋面积、深度、温度、盐度等基本特征- 海洋生态系统组成(2)海洋地质- 海底地形、地貌- 海洋地质作用(3)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分类- 海洋生物的生理生态特点(4)海洋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能源资源- 海洋矿产资源(5)海洋环境与保护- 海洋污染- 海洋生态保护三、板书设计要点1. 标题设计:采用大号字体,醒目突出,体现海洋科学的主题。

2. 板书布局:采用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的布局方式,使板书整体结构美观。

3. 文字内容:-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

- 突出重点内容,如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海洋地质作用等。

- 运用图表、符号等视觉元素,使文字内容更加直观易懂。

4. 画面设计:- 采用海洋元素,如海浪、珊瑚、海洋生物等,营造海洋氛围。

- 运用色彩搭配,使板书更具视觉冲击力。

- 创意设计,如将海洋生物分类图设计成卡通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互动环节:- 设置问题引导,让学生在板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讨论。

-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海洋相关视频、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海洋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对海洋知识的兴趣。

2. 课堂讲解:按照板书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3. 互动环节:针对板书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4. 总结: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海洋科学的认识。

5. 布置作业:布置与板书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大海课程设计意图

大海课程设计意图

大海课程设计意图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海洋的基本知识,包括海洋的形成、结构、生物、资源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海洋的基本特征和形成过程。

2.识别和解释海洋的主要生物和生态系统。

3.描述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

4.分析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在技能方面,学生将能够:1.使用相关工具和仪器进行海洋观察和实验。

2.分析和处理海洋数据,如潮汐、海流等。

3.运用地图和图表展示海洋信息。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将能够:1.认识到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理解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3.培养对海洋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海洋概述:海洋的形成、分布、结构等基本知识。

2.海洋生物:海洋生物的分类、特点、生态系统等。

3.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非生物资源及利用方式。

4.海洋环境:海洋环境变化、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等。

5.海洋科技:海洋观测、勘探、保护等技术。

教学大纲将根据以上内容进行详细安排,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海洋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2.讨论法:分组讨论海洋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海洋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实验法:进行海洋观测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海洋科学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海洋科学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和收集海洋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海洋现象。

4.实验设备:配置必要的海洋观测和实验设备,如显微镜、海流计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陈国辉会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陈国辉会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陈国辉会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陈国辉会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会计学原理实训教程》更正处:1、59页,36笔业务产品装箱机每台4376元更正为4367元。

2、205页,26笔业务累计已提折旧46280元更正为182500元。

3、229页,44笔业务预付费⽤摊销明细表中“⼚房租⾦”更正为“车间保险费”。

4、231页,46笔和47笔业务的原始凭证互换。

5、231页的48笔序号更正为50笔,233页的49笔更正为48笔、50笔更正为49笔。

上篇会计分录答案下篇会计分录答案⼴东海洋⼤学教师教案(xx ~xx学年第2学期)课程名称:英⽂名称:总学时:48会计学原理Fundamental Aounting 理论学时: 48 实验学时: 0授课班级:会计、经济使⽤教材:任课教师:会计学原理(陈国辉主编)王秋⾹第⼀章【新课导⼊】什么是会计?请同学们从⾃⾝的理解发表⼀下看法。

本章我们学习总论这⼀章,将对会计的基础理论进⾏阐述,从⽽让⼤家从感性上对会计有⼀个基本的认识。

“会计”这个词,⼤家应该都不陌⽣。

可以说各⾏各业,每个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员。

我们每个⼈都或多或少的要和会计打交道。

⽐如,在座的每位同学开学时要到学校财务部门交学费,单位职⼯每⽉要在本单位财务部门领取⼯资,职⼯的医药费等有关开⽀需要在会计那报销等等。

⼤家可以想想财务部门的这些会计⼈员到底在从事什么样的⼯作呢?⼀、什么是会计?在⽇常⽣活中,会计确实有多种不同的含义。

甲、⼄、丙、丁四个⼈的看法都说明了会计含义的⼀部分,但⼜都不全⾯。

我们说会计主要还是指会计⼯作和会计学。

会计是⼀项经济管理⼯作,⼀项为⽣产经营活动服务的社会实践,这就是说,认为会计是指会计⼯作。

同时,⼜认为,既然有会计⼯作的实践,就势必有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就有会计的理论,就有会计⼯作赖以进⾏的指导思想。

会计是解释和指导会计实践的知识体系,是⼀门学科。

也就是说,会计是指会计学。

可见,会计既指会计学,也指会计⼯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海洋大学教师教案
(2006~2007 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运筹学
英文名称:Operations Research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学分: 3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 6 授课班级:信计1031、1032
使用教材:运筹学教程(第二版)
任课教师:岳中亮职称: 教授
所在单位:理学院院系(部处) 数学与信息系
教务处制
教案填写说明
教案按每一大节课进行编写,其进度应与授课计划相同。

教案可以是打印稿也可以是手写稿。

有关部分填写要求如下:
1、课程类别(封面):包括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专业任选课、公选课。

2、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本大节课(本次课)的教学目的及要求。

3、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确定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这是整个教案的主体部分,既体现出教学活动的逻辑程序,又要划分出若干环节或步骤,并考虑到它们的时间分配、具体方法的应用,相互间的衔接、过渡,以及教学过程与板书的协调等等,充分反映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

5、教学方法及手段:指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6、课后作业与思考题:指本大节课(本次课)结束后需要布置的作业与思考题。

7、课后小结: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是对课程教学中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及教学效果等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与参考。

第 1 次课 2 学时
教师教案
教师教案
教师教案
教师教案
教师教案
教师教案
教师教案
教师教案
教师教案
教师教案
教师教案
教师教案
教师教案
教师教案
教师教案
教师教案
教师教案
教师教案
第 19 次课 2 学时
教师教案
教师教案
教师教案
教师教案
教师教案
教师教案
教师教案
教师教案
教师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