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4)
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第四章感觉一、感觉概述1、含义: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作用:①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②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感觉剥夺实验)③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2、种类(1)外部感觉与内部感觉(2)近刺激(主观的反应)与远刺激(物体本身的物理性质)3、感觉测量(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3)韦伯定律:K= I/I,只适用中等强度的刺激。
(4)费希纳对数定律:P=KlgI(5)斯蒂文斯幂定律:P=KI4、感觉现象(1)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2)感觉后像;(看灯光,闭上眼后还会感觉到灯光)(3)感觉对比;(4)感觉相互作用;(感冒了没食欲)(5)感觉补偿;(盲人的听觉、触觉特别灵敏)(6)联觉。
(甜蜜的嗓音、温暖的色彩)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人眼对可见光的感觉。
波长为780-380nm的光波是视觉的适宜刺激(红橙黄绿蓝靛紫)。
2、视觉的生理基础(1)折光机制:眼球(2)换能机制:视网膜(视野)(把物理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①棒夜感明暗,锥昼视细颜。
②锥体细胞对长波敏感,棒体细胞对短波敏感。
③网膜中央窝只有椎体,对光最敏感。
(3)传导通路:视网膜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外侧膝状(4)中枢机制:枕叶纹状区3、视觉现象(1)色觉三种属性①色调:主要取决于占优势的波长。
②明度:取决于照明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③饱和度:指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
(2)视觉现象①普肯耶现象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亮度感受性不同。
椎体细胞对长波敏感,棒体细胞对短波敏感。
当人们从椎体视觉(昼视觉)向棒体视觉(夜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的变化。
在太阳照射下,可能红花(长波)和蓝花(短波)显得一样亮,但是到了夜晚蓝花似乎显得更亮些,这是因为人们从昼视觉向夜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的最大敏感性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缘故。
心理学基础 4第四章 注意
二、注意的神经机制
(三)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作用: 调节皮层的紧张性,对新旧刺激作出选择
轻度受损 “注意神经元” 严重损伤
高度分心 精神错乱和虚构,意识 的组织性和选择性丧失
二、注意的神经机制
(三)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大脑皮层: 产生注意的最高部位 作用: 不仅对皮层下组织起调节、控制的作用,而且是主 动地调节行动、对信息进行选择的重要器官
二、分类
(二)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2.持续性注意(sustained attention) 注意动摇的原因:
注意动摇是由于感觉器官的局部适应,使对 物体的感受性交替而短暂地下降;
有机体的一系列机能活动都具有节律性,注 意动摇是由这种节律性活动引起的。
二、分类
(二)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第四章
注意
武 萌 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 基础心理学教研室
授课大纲
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
基本概念
分类
注意的含义 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注意的外部表现 注意的功能
不随意注意、随意 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选择性注意、持续 性注意和分配性注 意
一、基本概念
(一)注意的含义
注意(attention):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特点:
一、注意的认知理论
(一)注意的选择功能
2.衰减理论 特瑞斯曼 主要观点: 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 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 全消失。 不同的刺激也都有着不同的激活阈限, 对人有重要意义的刺激激活阈限较低,容易 被激活,如果这些刺激出现在非追随的感觉 通道,就容易被人接受。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知觉的整体性
梦露还是爱因斯坦? ——知觉识别中的整体优先效应
A
B
C
D
闭合原则
闭合原则:客观缺失的东西主观上进行补充
❖ 知觉的选择性:对客观刺激 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 行加工。表现为对象和背景 的关系。
❖ 知觉过程是从背景分出对象 的过程。知觉的对象和背景 可以相互转换。
❖ 符合“良好图形”原则更容 易被知觉。
测验是在缺乏其他参照线索的情景下,让被试面 对一个倾斜的方框(图A),框内有一根倾斜的直棒, 要求被试仅凭知觉把框内的直棒调节垂直。
A
B
C
结果发现,被试有两类反应:一类反应是不受周围方 框的影响,把直棒调节成与地面相垂直(图B);另 一类是以方框为依据,把直棒调节成与方框边沿相垂 直(图C)。分别被称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研究发 现,具有这两种不同方向知觉特点的人,其性格特征 也不尽相同。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213:57: 3813:5 7Dec-20 12-Dec-20
•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13:57:3 813:57: 3813:5 7Saturday, December 12, 2020
•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12.1 220.12. 1213:5 7:3813: 57:38D ecembe r 12, 2020
•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12月12 日星期 六下午 1时57 分38秒1 3:57:38 20.12.1 2
•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12 月下午 1时57 分20.12. 1213:5 7December 12, 2020
普通心理学心理学考研名词解释(4)
反应时ABC(ABC of reaction time):亦称“减数法”。
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提出的反应时理论。
唐德斯在人差方程式的启发下,以简单反应时为基础,用减数法来获得不同心理反应所需的时间。
A为简单反应,只有基线时间,B为选择反应,包括基线时间、辨别时间和选择时间,C为辨别反应,包括基线时间和辨别时间。
三种反应所需的时间分别称为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其中B最长,C次之,A最短,C减去A得到辨别时间,B减去C得到选择时间。
简单反应时(simple reaction time):亦称“唐德斯A反应时”、“基线时间”。
反应时的一种。
在简单反应时实验中,仅呈现一个刺激,要求被试对其立即作出反应所花费的时间。
由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首先提出。
这个时间包括刺激输入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整合刺激,以及将神经冲动传到相应的肌肉群所需的时间。
是组成复杂反应时的基线时间。
刺激因素、练习次数、动机等因素会影响简单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choice reaction time):亦称“唐德斯B反应时”、“复杂反应时”。
反应时的一种。
在选择反应时实验中,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刺激,被试被要求分别对每一种刺激作出不同反应所花费的时间。
是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提出的三种反应时中最长的一种。
由基线时间、辨别时间和选择时间组成。
辨别反应时(discriminative reaction time):亦称“唐德斯C反应时”。
反应时的一种。
从刺激呈现到刺激得以确认并作出反应之间心理操作耗费的时间。
由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首先提出。
在辨别反应时实验中,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刺激,但是只要求被试对其中一个刺激作出反应,对其他刺激则不作反应。
包括刺激确认时间和简单反应时间,即刺激辨别时间和基线时间。
刺激的相似性和数量会影响辨别反应时。
斯特鲁普效应(Stroop effect):干扰因素影响反应时的现象。
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斯特鲁普(John Ridley Stroop,1897—1973)设计了一个实验。
程正方《心理学》第4章-记忆
三、再认和回忆
Ø 再认是指经验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感到熟悉并能识
别确认的过程。
Ø 回忆是指过去经验的事物不在眼前,能在头脑中重
新呈现并加以确认的记忆过程。
第三节 良好记忆品质的培养
一、记忆类型及品质的个别差异
(一)记忆类型的差异 (二)记忆品质的差异
回忆的平均数 4.47
15个由三个字母组成 孤立的英文单词
9.95
15个彼此意义相关联的 英文单词
13.55
一、识记过程
(三)良好识记依赖的条件
活动任务 材料数量和性质 不同分析器 主观心理条件
二、保持和遗忘
(一)保持及其特点
概念: 人们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在大脑中巩固的过程。
信息储存的动态变化 (1)量的方面:储存信息的数量随时间的迁移而逐渐下降; (2)质的方面:①内容简略和概括;
②内容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 ③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或夸张。
二、保持和遗忘
(二)遗忘及其种类、规律与原因
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过去记住的事物不 能正确回忆或再认,或是错误地再认或回忆。
认与回忆。
遗忘的进程
遗忘的规律
是先快后慢 表明人类的遗忘不是均
速进行的,刚学过以后 在短时间内的遗忘比较 快,量也比较多 随着时间的消逝,遗忘 逐渐缓慢下来,到了一 定时间,几乎就不再遗 忘了
影响遗忘的因素
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②学习的程度(过度学习>低度学习) ③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④识记者的态度
第四章 记忆
记扑克牌世界冠军贝拉 日前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记扑克牌大赛中,该项赛事的 世界冠军贝拉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在57秒的时间里记住了 一副扑克牌的顺序,并准确地把它们重新排列起来。
心理学第四章 人格
抑郁质
弱。感受
性高,耐 受性低。 极端内向, 多疑多虑, 敏感,孤 僻。
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稳定性与可塑性 没有好坏之分 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 作效率。 影响性格形成的难易,影响对环境适应 的难易。 影响健康
三、性格
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 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父母的态度对孩子人格的影响
父母的态度 支配的 干涉的 孩子的人格
消极的、缺乏自主性、依赖 的、顺从的
臆病、神经质、被动的、幼 稚的
娇宠的 拒绝的
不关心的 专横的 民主的
任性、放肆、幼稚、神经质、 温和 自我显示、冷淡、乱暴的
攻击的、情绪不安定的、冷 酷的、自立的 反抗的、情绪不安定的、依 赖的、服从的 合作的、独立的、坦率的、 社交的等
二、动机的定义
(一)动机的定义
是指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 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调节与维持功能
三、动机的产生
内部的需要;外部的诱因。
四、动机的种类
(一)性质: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1、生理性动机 也称驱力,以个体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 2、社会性动机 是人类所特有的,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主要观点:
– ①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效果越好。
– ②具体活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
种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 于任务的完成。
– ③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
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变化。较容易的任务中, 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 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心理学名词解释 (4)
1、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2、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心理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3、意志过程: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4、主观能动的反映: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6、屏息:在注意紧张时,会出现心跳加速、牙关紧闭、握紧拳头等,甚至出现呼吸暂时停歇的现象,即所谓屏息。
7、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8、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9、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有意注意在认识地位、作用逐渐提高和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
10、注意的广度: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11、注意的稳定性: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上时间的长短。
12、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在进行某种活动的时候,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动作。
13、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1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16、知觉的选择性: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则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知觉的选择性。
17、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
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
18、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标示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叫知觉的理解性。
心理学作业4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四)参考答案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一、填空1、根据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不同,区分出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与之相对应的四种典型气质类型是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2、有研究表明,当识记大量有意义材料时神经系统弱型的人记忆效果较好,当识记大量无意义材料时神经系统强型的人记忆效果较好;在当动觉记忆方面,对于不复杂任务时神经系统弱型的人记忆效果较好,而在复杂情境中,神经系统强型的人记忆效果较好。
3、在研究性格的理论中,有特质论和类型论两大类主要的性格理论。
4、斯普兰格所提出的六种性格类型是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和宗教型。
5、弗洛姆将习惯个划分为两种类型:生产性倾向和非生产性倾向。
其中,生产性倾向的人一种理想境界。
6、霍兰的类型论将认得性格划分为社会型的人、理智型的人、现实型的人、文艺型的人、贸易型的人和传统型的人。
二、选择题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AD )A兴奋过程 B输入过程 C输出过程 D抑制过程2、高级神经活动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ABC )A神经过程的平衡性 B神经过程的强度C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D神经过程的指向性3、感受性低而难受性高,不随意反应和情绪兴奋性低,明显外向,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而具有稳定性,是(C )气质类型的特征。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4、艾森克以( CD )为纬,( AB )为经,得出4个组合类型:稳定外向型,稳定内向型,不稳定外向型,不稳定内向型。
A 稳定 B不稳定 C内向 D外向5、性格的特征由( ABCD )组成。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理智特征 D 情绪特征6、弗洛姆理论中生产性倾向可以划分为( ABCD )A接受倾向 B剥削倾向 C贮藏倾向 D 市场倾向7、奥尔波特把特质分为( A )和( B ),其中( B )又可以分为( C )、( D)和(E )A共同特质 B个人特质 C首要特质 D中央特质 E次要特质8、卡特尔将认得个人特质分为( DE )A首要特质 B中央特质 C次要特质 D表面特质 E根源特质9、社会心理的基本特征有( ABC )A内在性和外显性 B互动性和冲击性 C实用性和迎合性 D经济性与社会性10、社会心理的内在心理过程包括( BC )A社会认知 B社会态度 C社会情感 D社会动机 E社会行为11、个体社会化经过社会教育和个体内化实现,其具体途径有( ABCDE )A社会文化 B家庭 C学校 D同辈 E大众传媒12、社会认知效应表现在( ABC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 晕轮效应13、影响社会助长作用的因素有( AB )A活动内容的难易 B个性因素的影响 C小群体的信息压力 D小群体的规范压力14、产生从众行为小群体压力有( ABCD )A信息压力 B个性特点 C规范压力 D群体本身的特点15、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有( ABCDE )A交谈规则 B语义差别 C面部表情 D目光接触 E人际距离16、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 ABC )A个人的一般品质 B相似性因素 C需要的互补 D共同的活动17、心理咨询的内容有( ABCDE )A宣泄疏导来访者情绪情感压力 B改善来访者认知结构C帮助来访者重建和谐人际关系 D培养来访者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行为习惯E指导来访者实行心理卫生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18、心理咨询的模式有( AD )A教育模式 B改善模式 C激励模式 D发展模式19、心理咨询的形式有( ABCD )A门诊心理咨询 B通讯心理咨询 C专栏心理咨询 D电话心理咨询三、名词解释1、气质P2762、性格P3093、社会化P3634、社会认知P3675、归因P3746、社会态度P3777、从众P3868、人际关系P4009、人际交往P38910、激励P40511、心理卫生P41612、心理咨询P438四、简答题1、简述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心理学第4讲
第4讲:情绪
心理学:第四讲
1. 情绪及其分类
1.1 情绪的含义
情绪: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1)情绪在本质上是人的主观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 (2)情绪依赖并产生于人的认识过程;并且,情绪反作用于人的认识过程, 它既可以推动也可以阻碍认识过程的发展 。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动机性功能 信号性功能 感染性功能 情感: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即情绪的感受方面。
自动评估体系群 起于认知评估,止于自动评估 对过去情绪经历的回顾 想象 谈论过去的经历 体会别人的情绪 别人教给我们何时应该情绪化 违反社会规范
主动做出某种表情
心理学:第四讲
1. 情绪及其分类
1.4 情绪的分类
从情绪的时间序列性或刺激物属性的角度分类(5类) (1)情调:伴随感觉而产生的情感 (2)激情:一种持续时间短,表现强烈、失去自我控制力的情绪 (3)心境: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
(4)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5)情操:人对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东西所怀有的复杂情感
心理学:第四讲
1. 情绪及其分类
1.2 情绪的特征
主观体验 生理唤醒 外在行为
心理学:第四讲
1. 情绪及其分类
1.3 情绪理论
理论名称
机体知觉理论
主要人物
詹姆斯 兰格 巴甫洛夫 坎农 巴德 沙赫特 阿诺德 拉扎鲁斯
研究对象
情绪对机体的作用
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 动与情绪的关系 情绪与丘脑的关系 情绪与生理反应以及情 绪与认知的关系 情绪与认知评价的关系
成功感与失败感、骄傲与羞耻、内疚与悔恨
(4)与别人有关的情绪:爱与恨 (5)与欣赏有关的情绪:惊奇、敬畏、美感、幽默感 (6)心境——最为持久的情绪状态
格式塔心理学(四)知觉理论
格式塔⼼理学(四)知觉理论1、图形与背景⼈的知觉系统的最基本能⼒就是在图形与背景之间做出区分。
⼀般来说,视觉图形是由轮廓以及与背景有关的不同亮度和颜⾊的间隔所决定的,图形与背景的区别越⼤图形就越有可能成为知觉的对象。
有时,知觉情景中的图形与背景是模棱两可的,此时知觉的主体可以⽤⼀种⽅式感觉,也可以⽤另外⼀种⽅式感觉。
这说明我们的知觉是积极的、主动的组织过程,我们并⾮被动的接受感觉刺激。
2、接近原则在⼀个知觉领域,彼此邻近的各个部分容易组合形成⼀个整体,⽆论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两个成分越近,就越是可能被感知成为⼀个整体。
3、类似原则⼈们倾向于把形状、颜⾊、结构等特征类似的部分组合成为⼀个整体。
4、包含原则当被知觉的图形是个复杂图形的时候,我们更倾向于知觉到那个包含其他图形的图形,⽽忽略被包含的图形。
军事伪装往往运⽤了这⼀原则。
5、客观定势原则假如我们观察到的某种图形,且对这种图形形成⼀种定势,那么即使这⼀图形产⽣⼀些微⼩的变化,我们任然倾向于以原有的⽅式去知觉它。
6、闭合原则我们的知觉对不完全的图形或残缺的图形有⼀种使其完全的倾向。
若⼀个图形应该是封闭的却没有闭合,我们的知觉就倾向于把它组合成为⼀个封闭的完形。
之所以具有闭合的倾向,是因为知觉的⼼理活动与⼤脑的⽣理活动同型的缘故。
尽管刺激是残缺的,但⼤脑⽣理活动的整体属性吧刺激组织成完善的图形。
7、简单性原则若不受其他元素的影响,⼈们在知觉时倾向于把知觉到的东西看成是简单的规则图形。
8、完形趋向性或良好完形原则这是⼀条最重要的原则。
其他原则都是它的不同表现形式。
依据这⼀原则,知觉的组织作⽤总是趋向完善或完形,它使我们把不完全的图形知觉为完全的图形,把⽆意义的图形看成有意义的图形,把模拟两可的图形知觉成明确的图形。
其他各原则都是这条总原则的特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隐记忆(I)
内隐记忆
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
也可称为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对比
加工深度对两者的影响不同
加工深度不影响内隐记忆效果,却影响外显记忆效果
两者的保持时间不同
内隐记忆随时间延长而发生的消退比外显记忆慢得多
内隐记忆(II)
长时记忆(X)
动机性遗忘说(压抑说)
认为遗忘是由于某种动机的压抑所致
个体会把一些痛苦经历压抑到潜意识领域里而导致
遗忘 遗忘是维护自我、自信的动态过程,以避免生活中 的痛苦记忆而引起焦虑、羞耻感或不安等 但通过某种方式,例如催眠或自由联想等,能够恢 复被压抑的记忆 如果能消除人为的压抑,消除记忆材料与消极情绪 之间的联系,那么遗忘现象就可能被克服
信息存储的条件 组织有效的复习
复习要及时;正确分配复习时间;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 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 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长时记忆(III)
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再认
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和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
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从学习到再认的间隔时间越长,效果越差
长时记忆的特点
长时记忆的容量无限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长久 储存有高度的编码组织,以意义编码为主
长时记忆(II)
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信息存储的动态变化 存储信息的数量随时间的迁移而逐渐下降 内容简略和概括,不重要的细节将逐渐趋于消失 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 内容变得更加具体
记忆机能定位观点
在大脑中存在着视觉记忆的中枢、听觉记忆的中枢
、语言记忆的中枢和运动记忆的中枢
记忆机能整体观点
记忆在大脑中是整体活动
突触生长观点
当刺激持续作用就会使神经元的突触发生变化
记忆分子观点
记忆经验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借助核糖核酸(RNA)
来传递遗传信息
感觉记忆
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把它们加以确
认是已识记过的事物的过程
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们在人脑中重新
呈现出来的过程
记忆概述(IV)
记忆的作用
记忆是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与其他心理活动密切
相关
记忆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
记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
也称为工作记忆
是信息在感觉记忆之后的高一级加工水平阶段
短时记忆的特点
短时记忆中信息的保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一
般只有5~20秒,最长也不超过1分钟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人类记忆广度为7±2,即5— 9个组块,其平均数为7
将若干单位联合成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信息加工的记忆单
记忆概述(V)
记忆的分类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 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方式不同 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 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 形象记忆、情境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它刺激干扰的结果 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 干扰抑制理论与记忆衰退理论的不同点在于记忆痕 迹并没有从头脑中消失,只是由于相互抑制而造成 了遗忘 干扰抑制分为两类: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长时记忆(IX)
干扰抑制说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
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干扰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 料的干扰作用 先、后学习的两种材料越相近,干扰或抑制作用越 大 对于不同内容材料的学习要进行合理安排,以减少 彼此之间的干扰 同样在学习某一种材料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前摄抑制 干扰和倒摄抑制干扰
时间因素
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动作、形象材料、有意义材料遗忘得慢 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 学习的程度 过度学习比低度学习遗忘得慢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近因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遗忘最少 首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遗忘较少保持) Hold in memory
记忆概述(II)
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人类记忆的模型
记忆概述(III)
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信息编码: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
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 存储: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 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 头脑中 提取: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对比
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两者产生的影响不同
记忆负荷量对内隐记忆的影响比外显记忆小得多
呈现方式的改变对两者的影响不同
感觉通道效应
干扰因素对两者的影响不同
外显记忆容易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内隐记忆不易
受到干扰
个体知识经验对组块的影响
蔡斯和西蒙(Chase & Simon 1973)对象棋大师、一级棋手和业余 新手的棋局记忆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对一个随机设置的 棋局,大师、一级棋手和业余新手的回忆正确率没有差别;而对 一个真实的棋局,大师的记忆准确性为64%,一级棋手为34%,业 余新手只有18%。研究者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差别是因为在真 实的棋局中,高水平的大师和一级棋手可以利用丰富的经验发现 和建立棋子之间的关系,形成组块,而在随机摆放的棋局中,大 师和一级棋手的经验就很难发挥作用了。
元 组块是短时记忆的单位,是加工处理信息材料的意义单元
测试你的短期记忆容量 7458 36218 479103 2384971 36891756 747210324 8230138476
请用几秒钟迅速记忆下面的这一串字符
I B M U F O F B I C I A
长时记忆(I)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人脑中长久保 持的记忆,又称为永久性记忆 长时记忆就像一个巨大的图书馆,保存着个体将来 可以运用的各种事实、表象和知识
遗忘的原因
记忆痕迹衰退说
强调生理活动过程对记忆痕迹的影响 遗忘是因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衰退以至
消失 这种说法接近于常识,容易为人们接受,因为某些物理 的、化学的痕迹有随时间而衰退甚至消失的现象
长时记忆(VIII)
干扰抑制说
遗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了其
长时记忆(V)
遗忘的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
对人类记忆和遗忘规律进行 了实验研究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表明人类的遗忘不是均速进行
的,刚学过以后在短时间内的 遗忘比较快,量也比较多 随着时间的消逝,遗忘逐渐缓 慢下来,到了一定时间,几乎 就不再遗忘了
长时记忆(VI)
遗忘的影响因素
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又称感觉登记
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映象的
记忆
感觉记忆的特点
进入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完全依据它所具有的物理特
征编码,并以感知的顺序被登记,具有鲜明的形象 性
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暂。图像记忆保
持的时间约1秒左右,声像记忆虽超过1秒,但不长 于4秒 感觉记忆的记忆有较大的容量,只有一部分信息由 于注意而得到进一步加工,进入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XI)
提取失败
遗忘不是由于痕迹的消退,而是因为检索线索困难
所致 图尔文(E.Tulving)将线索依赖性遗忘和痕迹消 退说做了重要的区分 遗忘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消 失了,这是痕迹消退说的观点 另一种可能是信息仍存储在记忆系统里,但一时不 能被提取出来,这是线索依赖性遗忘
闪光灯效应
闪光灯效应(flashbulb effect)是指人们对引人震撼的事件记忆 深刻的现象。在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被刺身亡后的33年,心理学 家(Colegrove, 1982)曾对179位中年以上的人进行调查,考察人们 对这一瞬间发生的震撼事件的记忆效应。调查发现,有71%的人 能准确回答出林肯遇刺的时间、地点以及凶手的姓名,说明人们 对对此事记忆深刻。在闪光灯效应影响下所产生的深刻记忆,称 为闪光灯记忆(flashbulb memory)。闪光灯记忆所涉及的内容 多是与个人有关的重要事件。
第六章 记忆
内容提要 记忆概述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内隐记忆
记忆概述(I)
什么是记忆
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
程
编码(识记) Put into memory 提取(回忆或再认) Recover from memory
每个人都患有的遗忘症-幼年记忆失忆症
你还记得三岁之前的事情吗?多半人都不能清楚地记得三岁之前 的事情了。即使有人认为自己记得,也是长大后从年长的亲人那 里听说的。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三岁以前 的幼儿,对什么都好奇,事事都要问个为什么,是一生中学习效 率最高与学习事物最多的时期。然而到长大成人之后,我们三岁 之前的记忆却莫名其妙的消失了。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儿童三岁 之前的记忆并没有消失,而是由于三岁之前没有完全掌握语言, 不能将信息同言语联系起来记忆,所以在成年之后无法利用言语 信息将其提取出来。
回忆
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在头脑中重新出
现的过程
两者没有本质的差别 再认比回忆简单、容易 从个体心理发展来看,再认比回忆出现得较早
长时记忆(IV)
遗忘
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再认
与回忆 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说,遗忘就是信息提取不出来 或提取出现错误 遗忘可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暂时性遗忘是指已转入长时记忆中的内容一时不能 被提取,但在适宜条件下还可恢复 永久性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经过重新学习则 不能再行恢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