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高中历史第三四单元检测岳麓版必修1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模块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
这种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袭制解析:B 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2.“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 )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c.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解析:A 从“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而是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项正确。
3.比较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图到乙图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央官吏日益增多B.以分权实现集权c.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权力分到兵部解析:B 甲图反映的是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乙图反映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很大,威胁皇权;而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相权一分为三,从而保障了皇权的独尊,故B项正确。
4.《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
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 )A.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B.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c.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D.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解析:A 材料“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表明科举制使士人的心理发生扭曲,人性得不到应有的伸张,故A项正确。
5.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
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这说明( )A.英国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B.中国的行政主权遭到破坏c.清政府失去了外交自主权D.清朝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解析:D 材料规定突出的是中英来往时人员的平等,打破了清朝的朝贡体系和天朝上国观念,故D项正确。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单元检测试卷(共7套有解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单元检测试卷(共7套有解析)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1、2、3 4、5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6、7、8 9、10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11、13、14 12、15、16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17、18 19、20 综合 21、2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 ) A.建立大宗小宗体系 B.拱卫王室统治 C.明确宗室血缘亲疏 D.扩大统治范围解析:B 由“以亲屏周”可知其目的在于拱卫王室统治。
2.《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 )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解析:B “庶出,不得立”“虽幼,以嫡立”反映的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地位间的关系,体现了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3.《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
”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察举制 D.世袭制解析:B 从材料“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可以看出材料中的问题是权力分配的问题,宗法制的核心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由此解决了权力继承纷争的问题,故选B。
4.(2017•山东潍坊期末)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
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 ) A.浓厚的宗族色彩 B.强烈的等级意识 C.浓重的神权色彩 D.发达的礼乐制度解析:B 周代礼制的“亲亲”和“尊尊”意为要亲近应该亲近的人,尊重应该尊重的人。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1-3单元测试题
翠园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 —3 单元测试题第I卷(60分)1.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
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内外服制2.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内外朝制3. 《荀子•效儒》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从史料看西周分封的主体是A. 王族B. 功臣C. 先代贵族D. 姻亲4.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
”材料中“规范”是指A.分封制度B.世袭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D.宗法制度5. 右图是秦朝琅琊石刻拓本。
记录了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上了琅琊山(今胶南县)。
内容有:“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功盖五帝,泽及牛马。
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表明秦始皇登山的最主要用意在于A.加强对地方控制 B.炫耀文治武功C.宣示皇权至上 D.祈求国泰民安6.与秦汉丞相制度相比,隋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主要在于A.通过分散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 B.用六部牵制宰相的权力C.通过加强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 D.取消宰相,加强皇帝权力7.为了监察地方官吏,北宋政府设置了A.刺史 B.通判 C.知州 D.三司使8.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9.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实行郡国并行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明朝废除丞相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由于其出身草莽,自小颠沛流离,且又当过和尚,即位后且残杀功臣,其长相如何在民间有多重版本,而大体可分为两类:①宫廷版:方面大脸,慈眉善目②民间版:五官不正,相貌丑陋(见下图),符合朱元璋真相的是A.图① B.图② C.图①图②都是 D.有待考证11.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A.康熙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而设B.最初的职能主要是处理军务和其他政务C.军机大臣由朝中重臣推举任用D.办事效率较高,但决策封闭的特征更明显12.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有一段这样的表述:“……(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1—4单元测试
历史1——4单元 综合练习(一)1、费孝通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而是像水 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 ( ) A.“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 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 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 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段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 和民治三大阶段。
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B. 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C. 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 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3、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据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 贡楚国2次。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 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B. 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C. 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D. 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4、“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 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 .皇帝制度B .郡县制度C .官僚制度D .朝议制度5、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 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6、秦统一全国后采取的措施中被称为“非常有效且持久的国家统一的粘合剂”的是 A .确立皇帝制度 B .统一货币 C .统一度量衡 D .统一文字7、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 功伐之患。
”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A .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 .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C .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 .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8、唐朝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 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同步检测卷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同步检测卷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21·三亚高一联考)军机处刚成立,雍正皇帝就规则,不论有多少公文,必需在当天完成。
即使一天的奏折多达几百件,也必需连夜处置终了。
其所反映特点与如下军机处所为相分歧的是()A.不识字小太监任效劳人员B.大臣职务由皇帝暂时交办C.章京年终一也须当差入值D.大臣膝处用圆布中置棉絮为衬答案C2.(2021·寿光一中检测)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那么疑其无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那么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最能表达此治国战略的朝代是()A.唐朝B.北宋C.元朝D.明朝答案B3.胡惟庸之子因在大街上纵马奔车掉下摔死,胡未禀报皇帝就将车夫杀死。
皇帝大怒,让胡做出补偿,胡央求用金钱补偿,遭到贬低。
尔后末尾了一系列的整治胡党举动。
这反映了()A.胡惟庸打压内阁B.胡惟庸家藏万金C.相权阻碍了皇权D.中央集权亟待增强答案C4.(2021·青岛胶南一中竞赛)元代推行行省制,设河南江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阔地域,但在黄河下游那么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将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治所在南昌;将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治所设于武昌。
这一规划和设置()A.表达了〝山河形便〞的习气做法B.有助于增强中央对中央的控制C.保证了蒙古族贵族的统治特权D.是对南宋统治区实施的特殊政策答案B5.(2021·枣庄三中学情调查)据载,长翅帽的发明者是宋太祖。
有一次,在听取大臣奏章时,他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交头接耳,心里十分不直爽。
之后,他传旨在官帽后两侧区分加上长翅(以后越来越长)。
从此大臣上朝,只能面对面交谈了。
这一改动有助于()A.添加决策透明度B.提高议事效率C.紧张大臣间矛盾D.增强民主皇权答案D6.唐代宰相会议在最后决策时,通常采取协商分歧经过的方式,宰相必需在议决后上报皇帝的奏章结合署名,如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那么此状即成为废状。
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第三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 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A. 英王与法官的恩怨B .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 .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2. 《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对这一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A.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 B .国王与议会共商国是成为一种制度C.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 D .议会权力超过国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3. 17 、18世纪,英国的重要制度创新主要有①责任内阁制②君主立宪制③两党制④共和制⑤代议制A.①②④⑤B. ②③④⑤C. ①③④⑤D. ①②③⑤4. 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
”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
”汤因比评价的是A.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 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C.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D. 近代德国宪法与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5. 历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
这是因为A.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席位B. 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选举权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D. 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长期稳定6.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
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
上述规定体现了A.权益平衡思想 B .民主共和思想 C .民族平等思想 D .主权在民思想7.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
高中历史 单元质量评估(四)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单元质量评估(四)第四单元(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4·某某高一检测)“它表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表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解析】选A。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侵略与对抗、中西社会冲突的帷幕,中国自此被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开始有了世界的概念,萌发了“师夷”即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变化。
故选A。
2.“对一个民族来说,更重要的是从民族灾难中获得新生。
”下列说法符合该观点的是( )A.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了半殖民地化B.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C.太平天国运动形式上仍是旧式农民运动D.义和团运动是两种文明的碰撞【解析】选B。
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务运动标志着经济工业化的开始,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开启了政治某某化的进程,从民族灾难中获得新生。
其他几项都没有体现重获新生。
3.下图是19世纪末一次战争的真实记载,此次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拓展了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的途径D.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解析】选C。
结合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末”和图片中的“北洋海军”,判断出是中日甲午战争,C正确。
A是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B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排除;D是指抗日战争,排除。
4.(2014·东营高一检测)菲利浦·约瑟夫在《列强对华外交》中写道:“它揭开了(英国)对华事务的新纪元,它标志着中国闭关锁国的破产……”它当指( ) A.《某某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条约》【解析】选A。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4岳麓版选修1
单元综合测评 ( 四)( 时间: 60 分钟 分值: 90 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6 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 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 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
……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材料二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 遂其志,人心不倦;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这就是日 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1) 根据材料一、 二和所学知识, 分析俄、日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侧重点的不同。
(7 分)(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日两国的改革在核心主张、改革方式和局限性上的相同之 处。
(8 分)解析】 第(1) 问,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材料一反映的是俄国进行自上而下的农奴 制改革, 以便解决危机; 材料二反映的是“求知识于世界”的明治维新。
危机的途径不同来分析其侧重点。
第 (2) 问,俄、日两国改革后,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故其改革的核心可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分析。
由“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限性进行分析。
答案】 (1) 不同:俄国侧重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日本侧重向西方学习,引 进西方文明来改造社会。
(2) 相同:核心主张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现富国强兵;改革方式都是自上而下。
局 限性: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穆罕默德•阿里对欧洲文明所带来的福泽看来非常羡慕, 国家的生产力增加的希望。
模仿欧洲建立的第一所学校是一个采用英国教学方法的算术学 校。
但是在其他方面, 法国人在宫廷中占有优势。
除了一些真正关心国家情况有所改进的人 们之外,他花了钱上了一大群骗子的当之后,才能找到一个有足够能力安装工厂设备的人。
尽管他的自私自利的政策造成了许多错误, 在使这个国家接受欧洲文明的影响这件事上应当 归功于穆罕默德•阿里。
2017届岳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2017届高三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综合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述古代某一制度时说“自经此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制度是指九品中正制 B.该制度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该制度下选官重视品行 D.该制度促进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的转变2.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是指()A.废除宗法制 B.采取郡国并行制C.加强皇帝制 D.实行三公九卿制3. 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结构从秦朝一直沿用,直到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中央官制三级制度才算寿终正寝。
“寿终正寝”的标志性事件是()A.汉代设中朝 B.唐代设三省C.宋代设副相 D.明代废丞相4.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5. 罗马帝国统治前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法学家。
法学家的学术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提供咨询的活动都是自由的,法学家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万民法需要权威人士的解读B.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需要C.帝国境内自由民人数的增多D.帝国疆域不断扩大和事务的繁多6. 公元前594年,鲁国推行“初税亩”,同一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对这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A.都推动了两国社会形态的更替 B.都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C.都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力量发展 D.都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融合7. 罗马法学家认为,在适用于特定民族的市民法和适用于全人类的万民法之外,还有“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律”——自然法,“而奴役是违背一切人都是生而自由的自然法的”。
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3岳麓版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 )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C.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D.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解析】1688年之后,英国通过渐进式的改革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君主立宪制,为英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这一特点的只有C项。
【答案】 C2.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英国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英国( )【导学号:24940062】A.实行责任内阁制B.确立君主立宪制C.颁布《权利法案》D.进行殖民扩张【解析】汤因比把英国实行的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比喻为新酒,而保留英王比喻为是旧瓶子,说明英国的君主立宪政治具有一定的保守和妥协性。
【答案】 B3.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巴林顿·摩尔指出:“没有新的原则在17世纪的成功实施,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这里“新的原则”是指( ) A.议会至上B.和平渐进C.自由平等D.分权制衡【解析】英国在17世纪颁布的最主要法律是《权利法案》,它限制了君主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新原则。
【答案】 A4.有人说19世纪初的英国,“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权利法案》的颁布B.责任内阁制的确立C.1832年议会改革D.工业革命的进行【解析】“万锭纱爵爷”是指工业资产阶级,“万亩田爵爷”是指封建贵族,他们“平起平坐”的情况应出现在1832年议会改革以后。
【答案】 C5.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①④的表述符合1787年宪法的特点,入选;1787年宪法未满足黑人奴隶的权益要求,故②错误;美国是总统共和制,不是责任内阁制,故③错误;B项符合题意。
2017秋高中历史单元检测卷一岳麓版必修320170920046
单元检测卷一(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
孔子的下列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 A.“为政以德”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因民之所利而利之”D.“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解析:从材料可知,孔子生活的时代周王室衰微,而孔子依然坚持恢复西周的礼制,说明其是周朝的“捍卫者”,故D项正确。
A、B、C三项都体现出重民思想,在当时以及后世具有积极的影响,与维护周制不符合,均排除。
答案:D2.“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为政以德B.刑德并用C.小国寡民D.无为而治解析:材料意思是最好的统治是百姓不知道统治者的存在,执政的人要悠然恬静,不要轻易发号施令,干扰百姓的生活,要给百姓以自由。
这反映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答案:D3.某文学家把孔子的时代描述为“中国正处于愁闷时期”,“急于求变的她愿意抛弃一切曾经优良的传统与制度,允许有志之士从事变革”。
对上述描述解读正确的是() A.“愁闷时期”具有礼崩乐坏的特点B.“曾经优良”的制度包含郡县制C.“急于求变”是指要求尽快建立中央集权D.“变革”的典范是商鞅变法解析: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大变革时代,孔子关于回到西周的等级秩序中去的思想,不能得到诸侯的认可,因此其到处碰壁,故选A。
B、C项错误,郡县制和中央集权是在秦朝时期确立的;D项错误,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进行的。
答案:A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解析:根据材料中“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指的人的本性是善的,故选A。
2017年高一历史上册岳麓版必修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同步测试 无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选择题1、汉族自古以来就有“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传统。
这一传统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有直接的联系。
以下关于宗法制的评述,正确的有()⑴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⑵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⑷有利于强化皇权A、⑵⑶⑷、B、⑴⑶⑷、C、⑴⑵⑶、D、⑴⑵⑶⑷2、我国古代文献中有“百世不迁之宗”的说明,这是指()A、大宗的嫡长子B、大宗的庶子C、小宗的长子D、小宗的次子3、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4、史学家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文中的“制度”包括()⑴内外服制⑵分封制⑶宗法制⑷礼乐制A、⑴⑵⑶B、⑵⑶⑷C、⑴⑵⑷D、⑴⑵⑶⑷5、“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
”这套“制度”包括()⑴行省制⑵皇帝制度⑶郡县制度⑷三公九卿制度A、⑴⑵⑶B、⑵⑶⑷C、⑴⑵D、⑴⑵⑶⑷6、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A、分封制的实行B、郡县制度的实行C、察举制的实行D、科举制度的实行7、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度B、中外朝制度C、刺史制度D、郡县制8、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一方面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宰相的权利。
下列与之有关的措施是()⑴西汉设置“中朝”⑵唐朝实行三省制⑶明朝设立内阁⑷清朝设置军机处A、⑵B、⑴⑵C、⑴⑵⑶D、⑶⑷9、“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A、封建社会地方建制逐渐完善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10、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四单元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国王詹姆士二世矛盾激化,为此,英国议会发动政变,驱逐了詹姆士二世,迎立信仰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史称“不流血的革命”或“光荣革命”。
尤其要注意,议会在迎立威廉的同时,还拥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议会这样做是为这场政变,即“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选D项。
A、B、C三项不能体现议会的真实目的。
2.(2016课标全国Ⅰ)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
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英国女王干预议会中两党的权力安排,这说明女王还有一定的权力,而非“统而不治”,因此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故选B项。
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排除A项;英国内阁制度于1721年后开始逐渐形成,排除C项;《权利法案》并没有剥夺国王的行政权,因此女王的做法没有违背该法案,排除D 项。
3.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它赞美的是( )A.联邦体制B.分权制衡原则C.共和制度D.主权在民原则年联邦宪法规定实行联邦政体,即独立时的十三个州组成统一的联邦国家,也就是材料中的“联合船主”“十三包”,“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寓指联邦政体消除了“地方偏见”与各州“不和”,因此,报纸赞美的是联邦政体,选A项。
分权制衡体制、共和制度、主权在民原则材料信息无法体现,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4.“1787年9月,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制定出来,交给公众审查。
‘出身低微者’觉得,共和国的总统不过是另一个君主。
”针对“出身低微者”的顾虑,假如你是宪法的制定者,你可以做出的合理解释是( )A.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B.美国实行联邦制C.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通过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D.美国总统拥有行政权,不对国会负责要体现美国总统与君主的区别,即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权力受到限制,所以绝非“另一个君主”,故选A项。
5.(2016课标全国Ⅲ)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
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1875年法国确立共和制之后,政局动荡频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汲取历史教训,赋予了总统更多的权力,从而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故A项正确。
1875年宪法就已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故B项错误。
议会的主要权力是立法权,法国政体的演变并没有剥夺议会的立法权,故C 项错误。
法国实行多党制,不是两党制,故D项错误。
6.19世纪晚期,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军官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被称为“绵羊脑袋”,德意志皇帝发出的第一道法令就是“致我的军队”。
这一切表明( )A.德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B.德国政治生活中存在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C.德国出现了历史的倒退D.议会民主政治在德国没有发挥出任何有益的作用治生活中存在着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故选B项。
7.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
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
”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 )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英国迫切要求重庆通商,但李鸿章却认为“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实际上是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选D项。
A、B、C三项明显不符合材料信息。
8.(2015重庆文综)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极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
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
”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仍B.社会治安混乱C.土地兼并严重D.官吏贪暴腐败一朝夕之故矣”,可知曾国藩认为出现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是地方官吏欺压剥削百姓,而上级官吏又闲谈不问政事,故D项符合题意。
材料并未涉及自然灾害与土地兼并问题,地方官欺压百姓也不属于社会治安问题,所以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9.“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
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既成”是指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开设银行等,反映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经济侵略的表现,故选D项。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均是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此时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商品输出,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B、C三项均可排除。
10.(2016课标全国Ⅲ)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主要目的在于防止这些新名词代表的新思想对清朝的统治产生冲击,也就是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故D项正确。
维新思想伴随着1898年戊戌变法的失败已不再占据进步思潮的主流,根据题干时间“1903年”可知,此时张之洞借此抵制的应该是革命思想,故A项错误。
题干中新名词虽为外来词,但不足以冲击民族语言,且民族语言应具有包容性,故B项错误。
张之洞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故C项错误。
11.(2015北京文综)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
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
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提倡“剪辫蓄发”主要是出于反清的需要,而不是与西方文明相对接,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仍然是一个封建性质的政权,故C项“提倡民主自由思想”错误;辛亥革命期间的“剪辫易服”与“宗教信仰”无关,故D项错误。
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与革命党人的“剪辫易服”均带有项。
反清政治革命色彩,故选B12.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比较的角度(切入点)是两者的规模和影响,求答角度是造成两者差别的“主要原因”。
其次结合选项进行分析以选择正确答案。
“公车上书”是1895年康有为等举人联名上书皇帝,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可见两者的群众基础差别很大,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程度也有很大不同,依据上述分析选,即四个选项中A项属于“主要原因”。
择A项。
另外,本题也属于程度型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2016课标全国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
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
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0分)14.对于辛亥革命的意义,众说纷纭。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辛亥革命后,士绅在城市的势力迅速式微,但在农村,“绅权”依然得以延续。
不过,“绅”的构成、职责、权力来源、权力组织等以及官绅关系、军绅关系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也许,农民在辛亥革命中只是失去一条辫子,士绅失去的东西却要多得多。
——《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村与农民研究的新问题》材料二1915年6月,陈独秀从日本回国到了上海,他的朋友亚东图书馆经理汪孟邹为他设宴洗尘。
在筵席上,他对汪孟邹说:“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不过是一块招牌而已,现在袁世凯连这块招牌也不要了。
……中国要进行政治革命须从思想革命开始,首先要革中国人思想的命。
”——摘编自《陈独秀传》材料三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请完成:(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主要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面貌。
(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的主要观点及其理由。
(6分)(3)简析材料三对辛亥革命政治意义的看法。
(6分)(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对辛亥革命形成不同认识的原因。
(4分)辛亥革命对农村社会状况尤其是地主的权益产生了一定冲击;农民得到的实际利益有限,封建思想未彻底清除。
(2)观点: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理由:民主共和成为军阀争权夺利的工具;袁世凯甚至废共和而复辟帝制;国人思想没有得到根本改造。
(言之有理即可)(3)这一评价比较客观。
该观点认为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历史意义不可低估;同时分析了人们忽视这一意义的原因,即往往没有把辛亥革命放到历史长河中去进行评价。
(4)评论者的个人立场不同;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差异;时代要求的差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