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第二章 第3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末页
结束
2.合作探究——议一议 (1)如何利用速度图像求解物体运动的位移?
提示:速度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 小,若面积处于时间轴上方,则说明位移为正;若面积处于时间 轴下方,则位移为负。 (2)什么是微分思想与微元法? 提示:利用微分思想的分析方法称为微元法。它是将研究对象(物 体或物理过程)进行无限细分,再从中抽取某一微小单元进行讨 论,从而找出研究对象变化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三、用图像表示位移 1.定义:以 时间 t 为横坐标,以位移 x 为纵坐标,描述位移 随时间变化情况的图像叫位移—时间图像。 2.匀速直线运动的 x-t 图像:是一条 倾斜 直线。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x-t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 抛物线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1.自主思考——判一判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多练提能·熟生巧”见“课时跟踪检测(六)”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 t 内的位移 x= vt 。
2.在速度图像中,位移在数值上等于 v-t 图像与对应的时间
轴所围的面积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在 v-t 图像中的表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物体的位移对应着 v-t 图像中的图线和 时间轴 包围的面积。如图所示,在 0~t 时间内的位移大 小等于 梯形 的面积。 2.位移公式 x=v0t+12at2。式中 v0 表示 初速度 ,x 表示物 体在时间 t 内运动的 位移 。
路程与位移
单元主题:路程与位移【第1-2节】❖位置的描述1.位置的描述:(1)位置描述原则:①先选(任选)②标示相对于参考点的与。
❶我的车子停在火车站的西方80m处❷有路人向晓华问路:「请问中兴国中在哪里?」。
晓华用手指向一栋白色大楼,并向路人说:「那栋白色大楼就是了」(2)以「坐标」描述位置的方法:①直线坐标:用来描述上的物体,坐标表示为P(X)。
❶原点:参考点❷右方坐标为,左方坐标为。
A 坐标为:,表示距离原点向公分处B 坐标为:,表示距离原点向公分处C 坐标为:,表示距离原点向公分处⇨若改以A 点为原点时:B 坐标为:;C 坐标为:。
②直角坐标:用来描述上的物体,坐标表示为P(X,Y)。
❶原点:参考点❷可以方位及距离表示ACB若以 A 为原点,B 位置,C 位置。
若以 B 为原点,A 位置,C 位置。
若以 C 为原点,A 位置,B 位置。
③球面坐标:用来描述上的物体,以表示。
❶经度:分东经、西经❷纬度:分南纬、北纬甲乙X BX 甲乙❖路程与位移 1.路程与位移:(1)意义区分:①路程:物体运动的路径长(非向量)②位移:物体位置移动的直线距离与方向(向量) (2)基本表示法:①路程:运动的路径长度=路程 ②位移:由起点向终点作箭矢❶位移的大小=。
❷位移的方向=。
⇨说明:物体由甲沿黑粗线走至乙时:(3)直线坐标表示法:①路程:实际路径长,恒正值。
②位移:❶位移大小:以终点坐标减起点坐标表示,可能负值。
❷位移方向:以位移的正、负值表示运动方向 (a )位移>0:表示朝向运动 (b )位移<0:表示朝向运动 (c )位移=0:。
运动路径 路程 位移 甲→乙 乙→甲 甲→乙→甲甲 乙❖范例解说1.①甲从C→A,路径长=cm;位移=cm。
②乙从B→O,路径长=cm;位移=cm。
③丙从O→B→C,路径长=cm;位移=cm。
④丁从B→O→B,路径长=cm;位移=cm。
⑤戊从C→A→O,路径长=cm;位移=cm。
直线运动中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普通)
第三节直线运动中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普通)北京市杨镇第一中学刁脊教学设计思想:本节教学内容是位移时间图象描述运动规律,是以数学中的图象为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展现物理规律。
由于本节是学生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图象问题,而图象方法又是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和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本章及整个物理学中有重要地位,为后面的速度时间图象,振动图象等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在教学方式上,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真正研究图象问题,主要采用学生动手体验,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等方法,使图像中的物理意义变的简单、清楚,使学生由简单入手,兴趣出发,从定性到定量,多角度处理物理问题,为以后讲述图像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x)x-t1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运用的思想中,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2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精神,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的建立过程和方法2、理解图象的意义,能从图中获取所反映出来的物理信息,时间,时刻,位移、位置、速度。
3、图象工具的学习与掌握教学难点:1、理解横轴代表时间2、图象和运动轨迹的区分教材内容的变化1、旧教材直接给出位移时间图象的做法和物理意义,通过习题训练使学生理解和应用图象。
新教材由学生活动开始,通过学生亲自实践,讨论交流等主体参与形式的方法获得对位移时间图象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2、旧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层次划分不明显,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知识的获得;新教材层次划分明显,利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3、旧教材以教师为主体,不利于在课堂获得学生的反馈;新教材更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强调教学的互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结论:不是。
问题2、图像怎样定义?由此教师给出图象定义——在一个坐标系中,画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的图线叫做图象。
(二)借鉴推理,定量画图像教师:同学已经定性分析了图线规律,但还没有准确的定量关系, 这种画法不能规范的画出位移时间图象那么我们如何来规范的画出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面我们就定量研究位移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及画法。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二节:1.2《时间和位移》(共19张PPT)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第二秒末 第一秒末 第三秒末
0 1 2 3 4 5 t/s
第一秒
第三秒
第二秒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0 1 2 3 4 5 t/s
前三秒 前二秒 前一秒
• 3.时间的测量:在实验室中常用秒表和打点计 时器.
1.学习了时间与时刻,蓝仔、红孩、紫珠和黑 柱发表了如下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 ) A. 蓝仔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 时刻 B.红孩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 时间 C.紫珠说,下午2点上课,2点45分下课,上 课的时刻是45分钟 D.黑柱说,2点45分下课,2点45分是我们下 课的时间
“位置” x2,那么x2 -x1就是物体的“位移”记为
Δx= x2 -x1
O
X1
Δx
X2
x
练习 物 XB=体-从2mA,运它动的坐到标B,变初化位量置Δ的X坐=标?是XA=3m, Δx
B
O
Δx= XB- XA =-2m-3m =-5m
A
x
练习: 有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已知各时刻质点位置如图
t=3s t=5s
分别是( D )
A、7m、7m
B、5m、2m
C、5m、3m
D、7m、3m
三、矢量和标量
矢量:
在物理学中,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 物理量叫矢量,如位移、速度
标量:
在物理学中,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的 物理量叫标量,如质量、温度
思考与讨论
C
B
A
SAC+SCB=SAB
四 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物体在t1时刻处于“位置”x1,在t1时刻处于
5 X/m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 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4月10日星期日2022/4/102022/4/102022/4/10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022年4月2022/4/102022/4/102022/4/104/10/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102022/4/10April 10,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单元作业课件粤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3 −1)2
答案
10.BD 【解题思路】
秋千从摆动到停下的过程受空气阻力,振幅不断减小,为阻尼振动,A错误;在最低点,根据牛
2
2
顿第二定律有N-mg=m ,可得秋千对手机的支持力N=mg+m ,可知秋千对手机的支持力大于手机所受的重力,B正确;
秋千的周期为从最大振幅偏角到另外一最大振幅偏角位置再回到最大振幅偏角位置所用的时间,所以两次经过最低
答案
8.BC 【解题思路】
因质点通过M、N两点时的速度相同,说明M、N两点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由时间的对称性可
知,质点由N点到最大位移处的最短时间与由M点到最大位移处的最短时间相等,均为t1=
=0.5
2
s,则2=tMN+2t1=2 s,即
T=4 s;由对称性可知,质点在这2 s内通过的路程恰为2A,则2A=12 cm,A=6 cm。故选项B、C正确。
点,有两次向心加速度最大,故周期为T=t3-t1,C错误;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t3-t1=2π
正确。
4π2
,可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
,D
(3−1)2
实验题
11.(7分)[2023宁波效实中学高二期中](1)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测得
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小球直径为
多项选择题
8.[2023临川二中高二期末]如图所示,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先后以相同的速度依次通过M、N两点,历时1 s,质点通过N
点后再经过1 s第2次通过N点,在这2 s内质点通过的总路程为12 cm,则质点的振动周期T和振幅A分别为(
A.T=3 s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间和位移的概念是如此基础和普遍,我们几乎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
然而,在物理学的微观世界中,时间和位移变得极其重要,它们是构建宇宙模型的基本元素。
本文将探讨高中物理中的时间和位移概念。
我们要理解什么是时间。
在物理学中,时间是一个测量事件顺序或持续时间的量。
它是绝对的,意味着无论在何处,时间的流逝都是一致的。
例如,不论在地球还是火星上,一秒的时间都是相同的。
时间单位可以是秒、分钟、小时、天等,它们根据特定的需求和场合被使用。
接下来,我们要探讨位移。
位移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直线距离。
它描述了物体在空间中移动的距离和方向。
位移是一个矢量,因为它包含方向和大小两个要素。
例如,如果你从家里的位置走到公园,位移就是从家到公园的距离。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改变了行走的方向,那么你的位移也会相应地改变。
时间和位移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我们需要了解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这些都是时间和位移的函数。
速度是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量。
通过使用这些概念,我们可以理解并预测物体的运动行为。
时间和位移的概念也与能量和动量等物理量密切相关。
例如,动能和势能是描述物体由于运动或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形式。
同样地,动量和冲量也是描述物体运动和力作用的物理量。
这些概念都与时间和位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时间和位移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它们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能量转换以及许多其他物理现象都至关重要。
通过在高中阶段学习和掌握这些概念,我们可以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时间长度。
具有瞬时性和不可逆性。
时间瞬时即逝,无法被人们控制和改变。
在物理学中,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与位移、速度等物理量密切相关。
位移是指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的变化,通常用矢量表示。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第2单元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1、匀速直线运动:沿着一条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模型。
当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一、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公式的推导: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设初始时刻(t=0)速度为0v ,t 时刻速度为v ,a 是定值(不变),则由加速度的定义得tv v t v v t v a 000-=--=∆∆=,整理得at v v +=0。
此式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理解:①公式中0v 表示物体运动的初速度,at 表示t 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用开始时物体的速度0v 加上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at 就得到t 时刻的瞬时速度v 。
此公式中有四个物理量,只要知道其中的任意三个物理量,就可以确定最后一个物理量。
注:该公式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对曲线运动或加速度变化的运动均不适用。
②速度公式中0v 、v 、a 都是矢量,用速度时间公式进行运算时,必须先规定正方向,通常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加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正值,at 表示t ~0时间内的速度增加量,t 时刻的速度等于初速度0v 加上at ,加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取负值,at 表示t ~0时间内速度的减小量,t 时刻的速度等于初速度0v 减去at ;若计算出v 为正值,则表示末速度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v 为负值,则表示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③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分为几个阶段,全过程不是匀变速运动,但各小段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可以在每小段应用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公式求解。
④当00=v 时,at v =,表示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说课稿: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说课稿: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背景介绍《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中的一节重要内容。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描述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理解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进而掌握速度与位移、时间的关系等重要物理概念。
本单元的学习将对学生进一步培养科学思维、观察和实验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速度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讲授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并能够正确描述速度的含义;2.学会计算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速度的单位;3.掌握速度与位移、时间的关系,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概念;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三、教学内容和流程1. 速度的概念介绍在课堂开始时,我将向学生介绍速度的概念。
速度是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它包括两个要素:位移和时间。
我将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确速度的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接下来,我将向学生介绍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我将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并引导他们进行练习。
3. 瞬时速度的概念与计算在学生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后,我将向他们介绍瞬时速度的概念。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可以通过极限思想得到。
我将通过图示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
4. 速度单位的介绍为了让学生熟悉速度的单位,我将向他们介绍常用的速度单位:米每秒(m/s)。
我将解释这个单位的含义,并与其他常见的速度单位进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速度单位的认识。
5. 速度与位移、时间的关系我将带领学生探讨速度与位移、时间的关系。
通过一些实例,学生将学会运用速度、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6. 练习与巩固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我将提供一些练习题给学生完成。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八篇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八篇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篇1【教学目标】(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的意义;(4)知道公式和图象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物理工具且各有所长、相互补充。
【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变速直线运动s-t图象。
【教学难点】s-t图象的理解。
【教学过程】1、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应该是“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面位移相等”的运动,现实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是几乎不存在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其特点是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即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一次函数关系。
2、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不是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为曲线。
(3)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改变的变速直线运动。
非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不是均匀改变的变速直线运动。
例1: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关于物体运动的以下描述正确的是(C)A.只要每分钟的位移大小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匀速直线运动B.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物体不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C.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变速直线运动D.无论是匀速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都跟运动时间成正比3、位移--时间图象(s-t图)(1)描述: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的图象,叫位移-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坐标轴的含义: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位移。
由图象可知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和发生某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4、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1)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或某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倾斜直线则表示其作匀速直线运动。
初二物理1到3单元练习题
初二物理1到3单元练习题1. 小明用计算器测量物体质量时,结果显示为3.2 kg,但小明知道该物体的质量应为3200 g。
请计算和解释测量结果的原因。
解答: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3.2 kg,而实际质量为3200 g。
这是因为计算器默认单位是千克,而小明知道该物体质量的单位应为克。
因此,计算器显示的结果需要换算成正确的单位。
1 kg = 1000 g所以,3.2 kg = 3.2 x 1000 g = 3200 g因此,测量结果显示为3.2 kg是正确的,只是单位与小明期望的不同。
在物理实验和测量中,我们要确保使用正确的单位,以避免产生误解。
2. 一辆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秒,求汽车的位移。
解答:位移可以通过速度与时间的乘积计算得出。
给定速度为10 m/s,时间为30秒。
位移 = 速度 x 时间位移 = 10 m/s x 30 s位移 = 300 m所以,汽车的位移为300米。
3. 一个物体以10 m/s²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5秒后速度达到60 m/s,求初始速度和位移。
解答:根据匀加速运动的公式,可以通过已知条件计算出初始速度和位移。
首先,已知加速度为10 m/s²,时间为5秒,速度为60 m/s。
v = u + at60 m/s = u + 10 m/s² x 5 s60 m/s = u + 50 m/su = 60 m/s - 50 m/su = 10 m/s所以,初始速度为10 m/s。
其次,求位移可以使用匀加速运动的位移公式:s = ut + 0.5at²s = 10 m/s x 5 s + 0.5 x 10 m/s² x (5 s)²s = 50 m + 0.5 x 10 m/s² x 25 s²s = 50 m + 125 ms = 175 m所以,位移为175米。
通过以上计算,初始速度为10 m/s,位移为175米。
汽车结构有限元分析03单元类型及单元分析
目前使用的梁单元除一次梁单 元外,还有二次梁单元、曲梁单 元和锥梁单元等。二次梁单元是 由三个节点确定的抛物线,曲梁 单元是由两个节点决定的、具有 曲率半径的圆弧,而锥梁单元则 是采用两个节点处截面积不等的 线性梁。
汽车结构有限元分析03单元类型及单 元分析
上述在局部坐标系中得出的杆单元或梁 单元刚度矩阵,由于整体结构中各杆梁位 置不同、倾角不同,有限元模型要求一个 单元在整体坐标系中能够任意定位,这就 需要建立两种坐标系下的转换关系。对平 面桁架、空间桁架、平面刚架与空间刚架, 都需要建立这种坐标变换关系。
形函数的构成要分成八个角点的形函 数和各棱边中节点的形函数两种情况表述。 其表达式如下:
汽车结构有限元分析03单元类型及单 元分析
由空间弹性力学几何方程,得应变表达式: 由空间弹性力学物理方程,单元内的应力可以
表示成: 单元刚度矩阵为 :
汽车结构有限元分析03单元类型及单 元分析
实体单元可以直接利用三维CAD所做好的 实体模型,所以非常容易理解。实体单元能够 适用于所有的结构,但其节点数或单元数可能 非常之多。虽然板梁结构都可以采用实体单元 建模,但对于符合板或梁形式的结构还是采用 梁单元或板壳单元为佳,其精度完全满足工程 结构设计要求。采用实体单元分析所花费时间 一般较采用梁单元与板单元为多,另外三维网 格调整是比较困难的,用板梁单元建立的模型, 截面内力容易判断,在初期设计阶段,更易于 评价计算结果。
2025年高中物理复习配套课件含答案解析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与应用
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之比1 : 2 : 3 和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之比1 : 2 : 3
对应为(
BD
)
A.1 : 2 : 3 = 3: 2: 1
B.1 : 2 : 3 = 3: 2: 1
C.1 : 2 : 3 = 1: 2: 3
高铁列车上安装有多套制动装置——制动风翼、电磁制动系统、空气制动系统、
摩擦制动系统等.在一段直线轨道上,某高铁列车正以0 = 288 km/h的速度匀速
行驶,列车长突然接到通知,前方0 = 5 km处道路出现异常,需要减速停车.列
2
车长接到通知后,经过1 = 2.5 s将制动风翼打开,高铁列车获得1 = 0.5 m/s 的
核心考点探究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物体在第一个时间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二个时间内先
做匀减速运动到速度为零后做反向匀加速
运动,取初始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画出物
体运动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针对两个运动阶段,由位移公式有
=
1
2
1
2
− = 1 ⋅ +
1
联立解得
2
=
1
2
1
.
3
−2
(2)中间时刻速度: =_____=
2
.
2
2
0 + 2
2
(3)位移中点速度: =_______.
2
知识自查必备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末、2末、3末、…、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1 : 2 : 3 : ⋯ : =
1: 2: 3: ⋯ :
_____________.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A.位移B.路程C.速度D.加速度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经过2s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m/s,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s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A.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与初速度同向B.加速度大小为10 m/s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C.加速度大小为10 m/s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D.加速度大小为10 m/s2,平均速度为10 m/s,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m/s2,那么,在任一秒内()A.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B.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C.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该秒的初速度大2 m/s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4.以v0=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6m/s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A.3 s内的位移是12 m B.3 s内的位移是9 mC.1 s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3 s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5.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其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A. B. C. D.6.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s内的位移大小为5m,则该物体()A.3s内位移大小为45m B.第3s内位移大小为25mC.1s末速度的大小为5m/s D.3s末速度的大小为30m/s7.一辆沿笔直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50m的电线杆共用5s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m/s,则经过第1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A.2 m/s B.10 m/s C.2.5 m/s D.5 m/s二.非选择题8.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1s内的位移是4m,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m/s2,第1s末的速度大小是m/s,第2s内的位移是m.9.如图所示,质点A从高为h的窗台上方H处自由下落.则A通过窗台所用的时间为.10.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0~t和t~3t两段时间内,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位移的大小之比为,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为,中间时刻速度的大小之比为.11.实验室备有下列仪器:A.长度为1m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B.长度为1m最小刻度为分米的刻度尺;C.秒表;D.打点计时器;E.低压交流电源(50Hz);F.低压直流电源;G.天平.为了测量重锤下落的加速度的数值,上述仪器中必须有的是(填字母代号).在实验开始时应(①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②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12.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中的某段如图所示,若A,B,C …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10s,从图中给定的长度,求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m/s2,打下C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m/s.(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1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A点时的速度为5m/s,经2s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11m/s,再经过3s到达C点,则它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多大?AB、BC段的位移各是多大?14.一个屋檐距地面9m高,每隔相等的时间就有一个水滴从屋檐自由落下.当第4滴水刚要离开屋檐时,第1滴水正好落到地面,求此时第2滴水离地的高度.(g=10m/s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A.位移B.路程C.速度D.加速度【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初速度为零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物理模型;图中相关物理量与时间成正比.【解答】解:AB、位移h=gt2,与时间不成正比,同理路程也不与时间成正比,故AB错误;C、根据速度公式,有v=gt=10t,故v与t成正比,故C正确;D、加速度a=g,恒定不变,故D错误;故选:C.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经过2s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m/s,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s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A.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与初速度同向B.加速度大小为10 m/s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C.加速度大小为10 m/s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D.加速度大小为10 m/s2,平均速度为10 m/s,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速度是矢量,规定正方向后求解速度的变化,再根据加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定义求解即可.【解答】解: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0=10m/s,2s后物体的速度为v=﹣10m/s所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故物体在2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平均速度为0,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m/s2,那么,在任一秒内()A.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B.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C.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该秒的初速度大2 m/s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考点】加速度.【分析】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解答】解: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知任一秒内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不是加速度是物体速度的2倍.故A错误,C正确.B、物体的初速度与前一秒内末速度相同.故B错误.D、物体在任一秒内的末速度比前1s内的初速度大4m/s.故D错误.故选:C.4.以v0=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6m/s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A.3 s内的位移是12 m B.3 s内的位移是9 mC.1 s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3 s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判断汽车是否停止,再结合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公式进行求解.【解答】解: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A、则3s内的位移等于2s内的位移,x=,故A正确,B错误.C、1s末的速度v=v0+at=12﹣6×1m/s=6m/s,故C正确.D、因为汽车2s末速度减为零,则3s末的速度为零,故D错误.故选:AC.5.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其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A. B. C. 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g方向竖直向下,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具有对称性.【解答】解:竖直上抛运动分为升过程和下降过程,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速度方向相反,所以对应的图象应在t轴上方和下方,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始终竖直向下,等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所以图形应该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故选A.6.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s内的位移大小为5m,则该物体()A.3s内位移大小为45m B.第3s内位移大小为25mC.1s末速度的大小为5m/s D.3s末速度的大小为30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物体做匀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位移公式可求得运动的加速度;则可求得3s 内及第3s内的位移;同速度公式可求得任意时刻的速度.【解答】解:由x=v0t+at2可得,物体的加速度a==10m/s2;A、3s内的位移为:x1=×10×32=45m,故A正确;B、第3s内的位移为45﹣×10×22=25m,故B正确;C、1s末的速度为v1=at=10m/s,故C错误;D、3s末的速度为10×3=30m/s,故D正确;故选ABD.7.一辆沿笔直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50m的电线杆共用5s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m/s,则经过第1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A.2 m/s B.10 m/s C.2.5 m/s D.5 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分析】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平均速度为,据此可正确解答本题【解答】解:物体经过两根电线杆的平均速度为:…①由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有:…②=联立①②两式代入数据得:v1=5m/s,即经过第一根电线杆的速度为5m/s,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8.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1s内的位移是4m,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8 m/s2,第1s末的速度大小是8m/s,第2s内的位移是12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第1s末和第2s初的速度,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第2s内的位移.【解答】解:根据x1=at12得,物体的加速度a==8m/s2,第1s末的速度v1=at1=8×1m/s=8m/s, 第2s初的速度等于第1s末的速度,为8m/s.第2s内的位移x2=at22﹣x1=×8×4﹣4=12m.故答案为:8,8,8,12.9.如图所示,质点A从高为h的窗台上方H处自由下落.则A通过窗台所用的时间为.【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分析】质点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列式求解出质点到窗台上沿的时间和质点到窗台下沿的时间,最后得到时间差即为所求时间.【解答】解:质点A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关系h=得:质点A到窗台上沿的时间,质点A到窗台下沿的时间,则A通过窗台所用的时间为t=故答案为:10.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0~t和t~3t两段时间内,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2:1,位移的大小之比为1:2,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为1:1,中间时刻速度的大小之比为1:1.【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求解加速度之比.速度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等于位移大小,由几何知识求解位移大小之比.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求解平均速度之比.【解答】解:根据“面积”等于位移大小,则有位移之比为x1:x2=vt:v•2t=1:2.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大小,则有在0~t和t~3t两段时间内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1:a2==2:1.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所以,中间时刻速度的大小之比也为1:1.故答案为:2:1;1:2;1:1;1:111.实验室备有下列仪器:A.长度为1m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B.长度为1m最小刻度为分米的刻度尺;C.秒表;D.打点计时器;E.低压交流电源(50Hz);F.低压直流电源;G.天平.为了测量重锤下落的加速度的数值,上述仪器中必须有的是ADE(填字母代号).在实验开始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①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②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考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自由落体运动.【分析】根据实验的原理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从而确定所需的器材.本实验是通过研究重锤做自由落体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注意要先开电源再放纸带.【解答】解:实验是通过研究重锤做自由落体运动来测量重锤下落加速度的.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理△x=aT2可以求出重锤下落的加速度大小.实验需要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电源选择低压交流电源(50Hz),刻度尺要用来测量纸带的点之间的距离,所以必须要有长度为1m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物体的质量不需要知道,所以不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打点计时器本身就是计时的仪器,所以不需要秒表.所以上述仪器中必须有的是ADE.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故答案为:ADE;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12.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中的某段如图所示,若A,B,C …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10s,从图中给定的长度,求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 2.0m/s2,打下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0.8m/s.(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解答】解:由于每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 C==0.8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a==2.0m/s2故答案为:2.0,0.80.1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A点时的速度为5m/s,经2s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11m/s,再经过3s到达C点,则它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多大?AB、BC段的位移各是多大?【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先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物体到达C点的速度大小.位移用位移时间公式求解.【解答】解:物体的加速度a==m/s2=3m/s2,则物体到达C点的速度大小v C=v B+at BC=(11+3×3)m/s=20m/s.AB段的位移为:S AB=v A t AB+=(5×2)m=16mBC段的位移为::S BC=v B t BC+=(11×3+)m=46.5m答:它到达C点的速度为20m/s,AB、BC段的位移分别是16m、46.5m.14.一个屋檐距地面9m高,每隔相等的时间就有一个水滴从屋檐自由落下.当第4滴水刚要离开屋檐时,第1滴水正好落到地面,求此时第2滴水离地的高度.(g=10m/s2)【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分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t、第2t、第3t的位移之比为1:3:5;根据上述结论得到第二滴水滴距地面的高度.【解答】解:由题意作出情景图,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t、第2t、第3t的位移之比为1:3:5;故第二滴水滴距地面的高度为:h==×9=5m;答:此时第2滴水离地5m.第11页(共11页)。
2022高一物理单元测试 第三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7(鲁科版必修1)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3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本试卷满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物理量中不属于矢量的是:()A. 路程B. 加速度C.速度D. 位移2.下列情况下的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是:()A.正在进行体操比赛的运动员B.测量沿斜面滚下的小球的运动距离C.测量木块密度时的木块D.测量火车过桥的时间3. 关于路程和位移,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必和路程相等B.质点做不改变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和路程完全相同C.两次运动的路程相同时位移也一定相同D.若质点从某点出发后又回到该点,不论怎么走位移都为零4.关于加速度和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越大的物体,加速度也越大B.速度变化越快的物体,加速度越大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的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数值不断减小,速度数值一定也不断减小5.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运用归谬推理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错误论断B.提出“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C.通过斜面上物体的匀加速运动外推出斜面倾角为90°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且加速度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无关D.总体的思想方法是: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猜想→数学推理→实验研究和抽象四维相结合6.某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的关系式为s=4t+2t2,s与t的单位分别为m与s,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A. 4m/s与2m/s2B. 0与4m/s2C. 4m/s与4m/s2D. 4m/s与07.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2 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4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2m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4m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2m/s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4m/s28.甲、乙两质点同时、同地点向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A.乙始终比甲运动得快B.乙在2s末追上甲C.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m远D.4s内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速度9. 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则( )A. A、B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B. 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大C.头4s内A、B两物体的位移相同D. t=4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10. 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5m/s的速度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10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A.50m B.56.25m C.75m D.150m11.如图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R,车轮沿直线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时,气门芯位移的大小为()A.πR B.2 RC.2πR D.24π+R二、填空实验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6分)12.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向东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可知0~10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_m/s2;在10s~40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_ m/s2;在40s~60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__ m/s2,方向是______________。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公式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公式第三单元的科学公式主要涉及到物质运动的相关知识和热学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式:
1.速度(v)公式:v = s/t
其中,速度(v)等于物体位移(s)除以经过的时间(t)。
2.加速度(a)公式:a = (v - u)/t
其中,加速度(a)等于物体最终速度(v)减去初始速度(u),再除以经过的时间(t)。
3.路程(s)公式:s = (v+u)/2 * t
其中,路程(s)等于初始速度(u)加上最终速度(v),再乘以经过的时间(t)的一半。
4.功(W)公式:W = F * s * cosθ
其中,功(W)等于力(F)乘以物体移动的距离(s),再乘以施力方向与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θ)的余弦值。
5.热传导(Q)公式:Q = k * A * (ΔT)/d
其中,热传导(Q)等于热传导系数(k)乘以截面积(A),再乘以温度差(ΔT),最后除以物体的厚度(d)。
这些公式只是第三单元中的一部分,如果你需要更多的公式或者拓展其他相关知识,可以提供更多具体要求。
《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课时教案第 单元 课题: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第案总第 案 年月日物理观念:理解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物理意义;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科学思维:体会速度的定义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态度和责任: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与应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1、速度、速率的概念及区别 2、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3、时间、时刻教学难点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 2、3、高考考点课型新授教具教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课前复习:1.什么是质点,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条件。
2.怎样理解位移 一、位置变化的描述完成课本 P18 第 6 题如图:三个质点①、②、③初位置分别位于 A、B、D,①、 ②经时间 t 分别到达 E、G 两点,③经 t’到达 H。
AB C DE F G H 12 34 5 678学生看图回答问题:问:①、②谁运动得快,①、③谁运动得快,②、③谁运动得快。
第1页共3页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由学生比较得出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1.时间同,看位移2.位移同,看时间3.时间、位移均不同,看位移和时间的比值。
二、速度为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新的物理量——速度。
1.定义: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
符号“v”定义式: v x t学生阅读课本 P19, 回答问题: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什么是速度;3.单位: m/s km/h2.物理意义;4.方向:矢量,时间 Δt 内的位移 Δx 的方向。
3.方向?说明:①v 与 Δx、Δt 没有比例关系,v 由 Δx 与 Δt 之比决定。
②Δx 是位移,而不是路程,Δx 与 Δt 对应。
例: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D )A、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03水平一 二年级 基本运动技能——位移速度单元5课时计划-《发展位移速度的游戏》教案-课后反思
本单元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依据2022版课程标准,全面把握教会、勤练、常赛,通过形式多样有效的趣味性练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位移速度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快速位移的能力,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积极进取、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位移速度是水平一基本运动技能中移动性技能内容,分为直线位移速度和多方向位移速度,是学生发展体能和学练专项运动技能的基础。
开展此项运动能够发展学生快速位移的能力,有效提高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积极进取,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有强烈的竞争心理和表现欲望,好奇心与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善于模仿;正处于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但力量素质较弱;有一定跑的能力和体能储备,但掌握差异性较大,各方面缺乏持久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教学中需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运动体验。
1.运动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体验直线位移速度和多方向位移速度的具体内容与和练习方法,能说出3种以上发展位移速度游戏的方法与规则;完成2-3种位移速度的游戏;协调发展移动性技能、非移动性技能和操控性技能,提高身体活动能力;积极参与展示与比赛。
2.健康行为: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乐于参与各项游戏比赛;形成良好的锻炼意识与习惯,能够适应练习环境,有效调控情绪,善于交流与合作。
3.体育品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竞争、不怕困难、勇敢顽强、追求卓越、遵守运动规则;在练习与比赛中保持人际关系融洽;能够胜任不同的运动角色。
单元教学重点:快速反应;单元教学难点:上下肢协调。
本单元是二年级基本运动技能中移动性技能大单元下的位移速度单元,共设计学时为4学时:第一课时位移速度——发展位移速度的游戏;第二课时位移速度——启动跑与游戏;第三课时位移速度——追逐跑与游戏;第四课时:位移速度——变向跑与游戏;第五课时:考核——50米跑教法:示范讲解法,互助合作法,展示法,考核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单元: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像,以及如何用图像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的意义
4、知道公式和图像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数学工具,它们各也所长,可以相互补充。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多种手段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
1、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用描点法描绘位移——时间图像,并能从图中获取所反映出来的物理信息。
教学难点:
如何分析物理图象而从中获取物理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用具:
有关教与学所用的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生了质点的概念,并且知道质点的运动轨迹如果是直线的话,质点的运动称为直线运动。
在直线运动里有一种最简单、最特殊的一种运动形式,那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知道位移图像不是运动的轨迹;
3、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能画出运动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能区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
(二)学生目标完成过程
1、匀速直线运动
用投影片出示图表并要求学生回答,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情况,它的运动有何特点?
学生分析后回答: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每2.5s秒内的位移为50m,每5s内的位移为100m,每10s内的位移为200m……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
师:对,这种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板书:匀速直线运动。
2、位移——时间图像
师:请同学以上面图表所给出的数据,以横轴为(t)轴,纵轴为位移(s)轴,用描点法作图,看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像,s与t存在一个什么函数关系?
教师边看边指导,然后把同学所画的图像在投影仪(实物)上打出分析:
学生:可以看出几个点几乎都在过圆点的一条直线上。
教师:同学们与我们在初中学过的一次函数y=kx对照,s与t有什么函数关系?
学生:s与t成正比。
师:对,这就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
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示,也可以用图像来表示,利用图像可以比较方便地处理实验(或观测)结果,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以后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用图像来处理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所以,现在我们就要重视图像的学生。
3、巩固性训练(出示投影片)
(1)请同志们看图,说出各图像表示的运动过程和物理意义。
(2)师生共评:在甲图中,0时刻即开始记时,已经有了位移s1;AB段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s与t成正比,t1时刻,位移为s2;BC段表示s没有变化,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CD段,物体匀速直线运动,位移越来越小,说明CD段物体的运动方向于AB段的运动方向相反,最后回到起始点,位移为0。
所以物理图像主要观测方法是:看横、纵轴表示物理量;其次看图像,从横纵轴上直接可获取的信息,联系实际,搞清物理情景。
4、变速直线运动
提问:汽车刹车时,飞机起飞时,其运动特点是什么?
学生:汽车运动越来越慢,飞机运动越来越快。
老师:那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吗?
学生:一定不相等。
老师:对,这就是变速直线运动。
板书: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就叫变速直线运动。
提问:那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还是直线吗?
学生分析:变速运动中,位移s与时间t不成正比,肯定不是直线,应是曲线。
归纳总结:只要是匀速直线的位移——时间图像,一定为直线,这是判定是否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的依据。
三、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生了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
在处理图像前,首先要看懂横、纵轴所表达的物理量,然后再去结合函数关系图像去认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四、作业
P 24 练习二2、4
补充:
如图所示的s —t 图象中,(1)、(2)、(3)表示物体作什么运动,(4)表示什么物理意义,t 1时刻对应两为s 1,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五、板书设计
⎩⎨
⎧--⎭⎬⎫
图象为曲线比,等,位移与时间不成正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
图象为直线比,相等,位移与时间成正任意相等时间内位移都时间关系—位移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t s t s 六、教学总结
本节教学主要采用自己动手、类比对照等方法,使图像中的物理意义便的很简单,很清楚,使学生从简单入手,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多角度处理物理问题,为以后讲述图像打下较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