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论
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的认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地球科学素养、地理信息技术素养、地理思维素养和地理实践素养。
本文将围绕这些核心素养,设计一堂高中地理课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地球系统的构成和运行规律,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地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了“地球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作为主题,通过对地球气候系统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培养他们对地球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1. 地球气候系统的构成和运行规律:通过PPT展示、实物模型等形式,介绍地球气候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圈和生物圈,讲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2. 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通过案例分析、视频资料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让他们了解国际社会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和实施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地理信息技术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展示卫星遥感图像、气象数据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气候变化研究和预测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提出问题、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形式,引入地球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的主题,唤起学生的兴趣。
3. 讨论与互动环节:设置小组讨论题目,让学生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看法,激发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呈现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就此展开讨论和分析。
地理教学设计教案
地理教学设计教案地理教学设计教案1教材分析1、本章是从教学的整体动身,介绍了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和宏观分布状况,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地形对地理环境和经济进展的影响。
2、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叉,地形简单多样。
3、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有严峻的影响着别的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因此,熟悉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学问奠定根底。
学情分析1、学生特点分析:对中学生的心理讨论说明,初中阶段是智力进展的关键年龄,同时学生的观看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快速进展。
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奇怪、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留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盼望得到教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留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制造条件和时机,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观看法、争论法、综合分析法,列表比拟法,空白图指认法等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限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国的名山。
力量目标:通过学习,初步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力量,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育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学生争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把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受和体验动身,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学问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喜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和我国的主要山脉,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山脉分布是本课的重点。
地理教学论 第六章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二、分析教学内容的关系(微观分析)
1、微观分析——了解教材逻辑结构
认识区域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
区域的定义 区域的特征
区域的类型
区域的分析
区 域 的 含 义
“日本”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
多火山地震 东 西 方 兼 容 的 文 化
地狭 人稠 岛国
多港湾、海上航运
丰富的人才资源
加工贸易发达
原料、燃料缺乏
。
案例:美国6-8年级地理课—— 中东地区的石油和水
学员活动: 与附近的学员自由组合,讨论: 您将如何设计“中东地区的石油和水”这个 主题的教学? 为什么?
讲解—接受地理教学模式程序
复 习 旧 课
导 入 新 课
讲 解 新 课
巩 固 新 课
检 查 反 馈
自学—辅导地理教学模式程序
提 出 要 求 独 立 自 学 讨 论 交 流 启 发 指 导 联 系 总 结
引导—发现地理教学模式
发 现 问 题 提 出 假 设 验 证 假 设 提 高 总 结
咨询—研究地理教学模式
认知水平: 与了解有关的 行为动词有: 说出、背诵、 描述、辨认、 列举、复述。
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
说出
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
区域的定义 区域的特征 重要的区域 常见的区域
了 解
描述 辨认 列举
区 域 的 含 义
二、重构合理明晰的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运用可观察、可测量 的具体行为动词,在一定的行为条件下,指出 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
第一步:分析课标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
陈述方式:“结果性目标”
句型结构:“基本结构:行为表现” 行为主体:略 行为条件:无 行为标准——行为动词:“了解” 行为指向——核心概念:“区域的含义”
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地理教学设计案例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对于地理课程的教学活动,需要想提早编写好教学教案。
那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地理教学设计案例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地理教学设计案例篇1一、教学目标1.知道东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地势特点、河流特点、气候特点。
2.通过浏览地图,能够从图中获取相应地理信息,提升识图、析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3.形成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山河散布特点和蔼候特点。
难点:山河散布及气候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进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歌曲导入法。
给学生播放李谷一先生的《赠缅甸友人》,引导学生注意听其中的歌词: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穷,共饮一江水。
提问学生:这里的江水是指的哪一条江?引发学生的摸索,进而导入到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地理位置与国家【教师活动】出示世界地图和东南亚地势图,引导学生视察,点拨识图技能。
【提问】你们能从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吗?并试着说一说他们的地理位置特点?【学生回答】连两大洲,通两大洋,类似于一个十字路口。
【教师总结】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大致位于23.5°N与10°S之间。
【教师活动】出示世界行政区划图,引导学生找出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国家有哪些?哪些与我国接壤?(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东南亚包含的国家主要由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等11个国家,其中与我国接壤的有老挝、缅甸、越南。
2.自然地理特点【教师活动】出示中南半岛的地势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视察。
【提问】中南半岛的地势、地势有什么特点?与之相干的河流呢?【学生回答】山河相间,地势北高南低。
河流由北向南延伸。
【教师总结】中南半岛的地势大致北高南低。
北部的地势高峻,与中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散布的地表形状。
河流上游湍急,流速快,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水流平缓。
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地理作为一门涵盖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世界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地理教学设计作为有效传授地理知识和培养地理素养的手段,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以期在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果方面提供一些思考和参考。
一、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1. 构建地理思维地理思维是指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地理教学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是核心目标之一。
要构建地理思维,教师可以采取开放性问题、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过程,提高他们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2. 引导地理探究地理探究是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能力。
在地理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探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制作地图、设计小研究、进行模型建立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动力。
3. 强调地理综合性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融为一体,它们相互作用影响着地球的演变过程。
因此,地理教学设计需要强调地理的综合性。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程项目、进行协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各方面的地理知识,并能将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地理认知结构。
二、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1. 从生活经验出发地理教学设计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地理现象、了解他们的家乡或其他地方的情况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乐趣。
从生活经验出发,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2. 采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将学习内容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真实或近似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在地理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如模拟地震、制作气象报告等,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思考,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就感。
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一系列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
本文将探讨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并分析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一、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1. 儿童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理论是地理教学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认知能力、兴趣和思维方式有着明显的特点。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儿童建立对地理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2. 情感教育理论情感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地理学科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他们关心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
通过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教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3. 交互式学习理论交互式学习理论认为教与学是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地理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提问、探索和合作。
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互动,可以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类型,通过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智能类型,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地理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智能类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二、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1.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地理教学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生动有趣的地理案例,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地理问题的背景、原因和解决方法。
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师生互动法师生互动法是地理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激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地理教学教案(优秀7篇)
地理教学教案(优秀7篇)地理教学教案篇一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
自豪感;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特点;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
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
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地理的教案篇二一、教学重点掌握中亚的地理位置,理解中亚在沟通亚欧之间交通上的重要作用。
记住与我国相邻的国家名称。
理解中亚在自然环境方面的特征与地理位置的关系及自然条件对经济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中亚干旱、半干旱气候对一系列地理要素的影响。
三、教学用具“中亚”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复习式导入)今天是新学期地理的第一节课,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上一个学期我们都学习过哪几个区域?学习一个区域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考虑?(引导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东亚、东南亚、南亚;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经济、典型的国家下面我们就按照大家的思路来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区域的学习。
地理课教师的地理教案模板
地理课教师的地理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目标是: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地理特征和主要地理要素;2.帮助学生学习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如地理环境、气候分布等;3.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地球的地理要素,如大陆、海洋、气候、生态等;3.全球范围内的地理环境差异;4.地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三、教学步骤本堂地理课的教学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阶段一:导入(10分钟)1.通过展示一幅地球仪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探索欲望;2.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吗?”,引导学生思考。
阶段二:知识讲解(15分钟)1.向学生介绍地球的结构和形状,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大陆和海洋的分布等;2.解释地球的地理要素,如大陆、海洋、气候、生态等的定义和特点;3.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呈现全球范围内的地理环境差异。
阶段三:实践探究(25分钟)1.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习能力设置适当的小组讨论或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探索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如气候分布、生态系统等;2.组织学生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引导他们发现地理现象与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阶段四:知识巩固(20分钟)1.进行课堂练习或游戏,巩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让他们彼此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阶段五: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1.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2.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份对地球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思考报告。
四、教学资源与评价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2.地球仪、地图等;3.教材和练习册等学习资料。
评价方式:1.观察学生在实践探究环节中的表现,如他们的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2.课堂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3.学生对于地球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思考报告。
关于地理教学设计教案【四篇】
关于地理教学设计教案【四篇】地理教案篇1一、教案背景:本课教案是在预习课本并且在网上搜集了众多资源,然后依据教学目标撰写的。
同时在上节课已经为学生播放了关于东南亚的视频短片。
二、教学课题:东南亚第一节三、教材分析:本节只是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第七章第二节内容的第一节课的教案。
东南亚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因此在节课的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所以对本区域的学习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较重要!本节课的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气候的一般特点。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
2、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用具: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提问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观看了东南亚的视频短片,大家还记得短片中的内容分吗?(请学生举手回答)生:东南亚包括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东南亚生产热带水果(教授新课):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棒,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东南亚。
1、十字路口的位置:师:用多媒体出示东南亚位置图和东南亚政区图。
生:讨论,找出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并在图上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并结合书上P28页活动题找出东南亚主要的国家。
师:出示马六甲航线示意图,引领学生理解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师: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东南亚位置图》生:结合教师给出的地图说出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多篇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多篇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案例3篇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乡村与城市的差异,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搜集相关图片,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分析城市的好处与不足,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
请同学观察下面几幅图,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呢?(边展示,学生边回答,教师强调图片分别反映了城市与乡村的景观。
)[承转]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
讲述新课:在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再举些例子。
[承转]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
那么,它们有何差别呢?让学生分别展示城市、乡村景观图片:引导、启发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讨论生活在城市里有哪些好处?[启发]教师可先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商店、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教师适当提示城市的学校教育条件、信息流通的快慢、生活娱乐的内容等方面来比较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并由学生课前做好小课件,上讲台当小教师,与其他同学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第一部分:教学目标与学情分析地理课程作为一门学科,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
因此,在设计和实施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兼顾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情,以促进他们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全面发展。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教材选择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根据教材的要求,选取与学生实际经验和生活相关的内容,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实用的地理知识以及对环境和社会问题的深入了解。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述、演示、实验、讨论、小组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部分:案例分析与实例讲解通过实例讲解地理现象和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理论知识。
教师可以结合地理实地考察、实验室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第五部分:教学资源与技术支持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如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地理软件等,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互动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六部分:课堂组织与管理良好的课堂组织和管理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
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结构和活动安排,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第七部分:评价与反馈机制通过评价和反馈机制,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进行纠错和补充,以提高教学效果。
评价可以包括笔试、口试、作业、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
第八部分:教师的角色与职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是知识传授者和学习引导者,又是评价者和激励者。
教师应扮演好这些角色,并履行好教育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九部分:学生的角色与职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应尊重教师的教导,课堂上做好记录和笔记,并主动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第十部分:教学创新与发展地理教学应与时俱进,关注时事和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时代意识。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论文7篇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论文7篇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论文【篇1】一不留神,半年的顶岗时光已经匆匆过去,身为实习生教师的半年地理教学路也已经走完了,收获还是颇多的。
再次,借着学校要求写一份教学工作总结的机会,谈一谈这半年来的体会。
地理是一门在初中教学中比较尴尬的学科,中考不考,在如今学校教学依然以升学为目标的情况下,很多地方学校并不重视地理教育。
但是,地理的的确确是一门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很多知识也是对生活非常有用的,学好地理,不仅仅能够走遍天下,还可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同时,作为初二学生,也必须对中国的地理状况有大致的了解,作为教师也就很有必要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我在半年的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大量点对点的尝试。
一、加强地理知识学习,虚心求教提高基本功在地理教学方面,我除积极认真的`学习资环学院编著的地理教学指南外,还主动向指导老师学习,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上好每一节地理课,我在一下几个关键点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1、课前: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分析教材。
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
②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和面对新课程的基本困难,有准备的开展教学活动。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认真编写教案,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和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课中:激情讲课。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把课堂气氛尽可能的活跃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课后:反思总结。
针对课上暴露出的不足,认真反思,做好课后总结,避免类似状况再次出现。
也做到查漏补缺。
二、时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思考,并注重将知识趣味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展示地理课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地理精准化课堂教学设计
地理精准化课堂教学设计引言:地理是一门涉及地球表面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和复杂的概念体系。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通常只能通过教科书上的文字和图片来理解地理现象,缺乏实际的感受和体验。
而地理精准化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地理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对地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一、课堂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教学目标:在地理精准化课堂教学设计中,首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例如,通过精准化的教学设计,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2.准备教学资源:在进行地理精准化课堂教学设计之前,需要准备教学资源,包括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地图、实地调查工具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
3.制定教学计划: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和教学方法选择。
教学计划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教学效果的达到。
二、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1.启发式教学法:在地理精准化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讲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时,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该问题。
2.实践活动:地理精准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实践活动。
通过实地调查、地图制作、数据分析等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例如,在学习地图制作时,可以让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制作一张自己所在城市的详细地图。
3.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精准化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进行实地调查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地理现象的调查和分析。
三、课堂后的反思和评价1.课堂反思:在地理精准化课堂教学设计之后,需要进行课堂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原则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原则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文章从地理学科特点、学生认知水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区域性和时代性等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素养,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1.全面性原则:教学目标应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层次性原则: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次设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
3.具体性原则: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便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估。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原则1.科学性原则:教学内容应符合地理学科的科学性,确保知识的准确性、系统性和逻辑性。
2.实用性原则: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动态性原则:教学内容应注重地理现象的发展变化,使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动态性。
四、教学方法的设计原则1.启发式教学原则:教师应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互动式教学原则:教师应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3.实践性教学原则: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的设计原则1.多元化评价原则: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地理素养。
2.发展性评价原则:教学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3.自主性评价原则: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原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这些原则,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地理课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课教案设计地理是一门涉及到社会、自然、文化等多学科领域的学科。
在初中阶段,地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地理思维能力、地理信息处理能力、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地理教学的方法不仅需要让学生了解地理概念、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带领学生去实地感受、味道和体验地球的魅力。
一、课堂设计(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引入教学话题,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口岸城市”的时候,可以从风景秀丽、海陆交通便利、进出口贸易互通、文化多元性等方面为引子,向学生展示口岸城市的魅力、她兴旺发达的面貌,使学生感觉到这是一个富有活力、充满机会的城市,而他们作为“此城市”未来的建设者,就要为此付出贡献。
2、测评重视知识与能力的考察考察地理知识和能力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实现知识和能力得到兼顾,既重视考查地理知识的准确性, 又把测评重点放在学生地理信息处理能力上。
举个例子,当学生学习了火山地理时,可以将测评重点放在注意事项、火山喷发原因分析、灾害应对等方面。
这既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测试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不仅仅记忆住知识点,更能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3、探究实践教学特别针对地理实践操作能力在课堂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学习活动感受到学习已经能与现实结合起来。
例如,在教授“天气的观察”时,可以让学生到户外去通过天气现象,观察温度、云层、风向等,让学生实际操作去修炼存储观察能力,真正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地理实践操作能力。
4、多元化教学强化广博知识面在地理教学上要注重广博化的学习,让学生不被局限于学习书本上内容,对地理文化的整体认识。
可以通过挖掘当地地方文化、历史等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中加强跨学科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理的理解更加全面。
二、课件设计1、课件设计中应突出重点在设计课件时,需要将重点展示出来和强化,教材中的内容应该在课件上加强并且突出展示出来。
教学设计地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地理教学设计标题:探索地理奥秘,大陆漂移理论的引入与探讨目标学生:初中地理学科的七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了解大陆漂移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证据;2.掌握大陆漂移对地球地理形貌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辨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大陆漂移的基本概念;2.大陆漂移的证据:地形拼图和岩层一致;3.大陆漂移与地球地理形貌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地理学科中已学过的有关地貌和板块构造的知识,引起学生对地理变化的思考。
2.导入问题:“地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行星吗?如果不是,有什么证据可以支持你的观点?”二、知识构建(30分钟)1.介绍大陆漂移的基本概念,通过图片和文字解释,引导学生对大陆漂移有初步的了解。
2.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大陆的地形特征,并在地图上标出。
然后要求学生将这些大陆的地形特征拼接在一起,观察它们是否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球地图。
引导学生从地形特征的拼接中体会大陆漂移的证据。
三、证据解读(30分钟)1.回顾学生对地形拼图实验的观察结果,引导他们讨论为什么大陆的地形特征可以拼接在一起。
2.教师引导学生研究并解读其他证据,如地层的一致性。
使用图表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和推理,激发他们的思考和猜测。
四、知识运用(3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大陆漂移对地球地理形貌的影响,如大陆间的相对位置的变化、海洋和山脉的形成等,通过实例和图片展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模型,模拟大陆漂移对地球地理形貌的影响。
并进行公开展示和解释。
五、反思总结(10分钟)1.学生展示模型,并结合观察和推理,总结并讨论对大陆漂移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2.引导学生思考大陆漂移理论对地理学科和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模型设计制作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态度。
2.检查学生对大陆漂移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学生展示和解释模型时的表达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应用型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应用型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地理学是一门多维度的学科,囊括了人文、自然、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
因此,如何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实践中,是中学地理教育中的一大挑战。
本文将运用课程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学地理教育的应用型课程建设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一、课程设计原则中学地理教育的核心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环境意识。
因此,中学地理教育应该注重以下几个原则:1. 关注学生的需求和背景。
地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因此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他们的需求和背景展开。
比如,考虑到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区域差异,为他们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案例。
2. 强调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地理学的知识和技能通常与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密切相关,因此中学地理教育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应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3. 特别关注跨学科和跨文化交流。
地理学的特点在于它是一门跨学科、跨文化的学科,因此中学地理教育应该注重与其他学科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二、课程实践方法为了实现以上原则,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1. 关注地理问题和社会实践。
通过探索和分析具体的地理问题和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到地理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比如针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或经济发展状况,设计课程活动,让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和实验,并将结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引入跨学科的资源和案例。
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资源,为地理课程设置更为丰富和多样的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例如,在学习海洋地理的时候,可以与生物学老师合作,让学生进行一些海洋生态保护的实践活动。
3. 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教学互动。
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并增强师生交互。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比如虚拟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等,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案例三: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 ”一节的教学过程设计 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 第一步,依案自学。 第二步,自学反馈。 第三步,尝试解疑。 第四步,课堂练习。 第五步,归纳总结。 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步,依案导学。 第二步,引导启发。 第三步,精讲点拨。 第四步,调控训练。 第五步,总结反思。
小结:
(1)知识教育、情感教育、行为教育的结合。 (2)一门课程、一章、一节、一课均应该有明确的教 学目的。 (2)教学目标表述注意A B C D。
案例二: :“日本” 一节的教学内容设计
多火山地震 东 西 方 兼 容 的 文 化
地狭 人稠 岛国
多港湾、海上航运 丰富的人才资源 加工贸易发达 原料、燃料缺乏
小结:
(1)按着地理教学方法设计程序开展教学方法设计; (2)不但重视组织方法,而且重视教学手段和认识方 法的设计与选择; (3)不但强调接收式学习,更强调探究式学习; (4)不但重视教法,更加重视学法。
练习题:
1、地理课堂教学方法设计依据有哪些。 2、举例说明如何设计地理教学方法。
真正的教育是什么?
刁传芳地理教学方法设计思想
(一)三类基本教学方法 根据在主要教学要素(教师、教材、学生)之间存 在着控制、使用和学习三种关系分类
教学方法名称 层 次 教学方法体系
学科教学方法 1 基本教学方法 2 具体教学方法 3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 认识方法 使用方法 组织方法
(教学手段)
观察法、逻 辑法、记忆 法、学习技 能方法、解 决问题方法 等
• 1、地理教学方法的纵向结构 • 案例:学习中国气温分布状况时 • 多使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的认识方法纵向结构; • 相应的采用了地图→教科书→地图册的教学手段纵向结 构; • 同时采用了指导自学→讲解→谈话的组织方法纵向结构。 • 结论:地理教学方法的纵向结构是指同一类教学方法内 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 2、纵向结构中各具体方法间的关系 • ①纵向结构中具体方法间相对独立。 • ②纵向结构中具体方法间相互联系。
教科书、地图、 讲授法、谈 地球仪、直观形 话法、讨论 象教具、示意图、 法、指导自 地理统计图表、 学法、复习 电化教学手段、 法等 微机等
(二)三类基本教学方法的横向结构 1、地理教学方法的横向联系
• 案例:在进行矿物、岩石的教学时一般采用的“指导学生观察矿物、岩石 标本”的教学方法,实际上这是:指导自学法+观察法+标本的使用,三种 基本方法之间相互结合而成的。
• 参考答案: (1)教学方法名称:归纳法、分析综合法、 略图法、讲授与谈话法相结合。 (2)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 生产者(绿色植物) 环境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 首先,讲授生态系中除了能量流动外,还有物质循环; • 其次,举例如食物链: 环境 草 羊 狼
细菌 • 结合该食物链实例讲授物质循环的环节;在此基础上, 归纳出物质循环示意图(如上图所示),通过谈话法、 分析综合法进一步说明物质循环主要环节和主要途径及 其规律; • 最后,归纳出结论: (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含义;(2)物质循环途径:食 物链;(3)物质循环规律:生物圈营养物质收支平衡。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教学方法设计
• 在生态系统中,进行能量流动的同时,生物维 持生命所需要的基本营养元素,如碳、氢、氧、氮、 磷等也参加流动。营养元素首先是以矿物质的形式 被植物从周围空气和土壤中吸收,然后以有机分子 的形式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生物体 死后再由分解者把生物遗体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质, 并把它们归还到环境中去,重新被生物所利用,完 成营养物质的生物循环。 • 任何一种生物都要从外界取得营养物质,最终 死后如数还回外界,并被其他生物利用,因此物质 通过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循环,从而维持着生 物圈营养物质的收支平衡。
第五章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论Fra bibliotek徐宝芳
Xbf@
讨论的问题 1、如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2、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
3、为什么要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 案例:通过对下面的案例分析,说明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表(陈澄一书第233页)
评
项目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设计合理 教学目标表述明确、具体 正确理解地理教材,呈现的地理信息科学、准确 突出教学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举例恰当,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结构与师生活动 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合理 师生教与学有较高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选择恰当 教学方法与手段 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师上课应严格遵照学校教务处批准的课程表,任课 教师、上课时间和地点不能任意变更。对课程安排 的任何变更(包括换教室、请假、调课和补课等) 都应有书面申请,批准后才能执行。 2\教师上课时着装(含服饰和化装)应庄重、得体,不 应穿休闲服装或运动服(体育课除外),带有演示 实验的课程教师应穿工作服。 3\教师上课应提前10分钟到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 如检查教室卫生情况,设备完好情况、学生上课准 备情况等。在多媒体教室、实验室上课应留有更充 分的准备时间。 4\教师上课应带齐以下五种材料:(1)教材,(2)教 学日历,(3)教学大纲,(4)教案,(5)教学 资料(如练习册、参考书、演示教具、课件、提供 给学生使用的网络资源和电子资源等)。
• (四)刁传芳地理教学方法设计思想
• 1、中学地理教学方法设计程序 • 一般中学地理教学方法设计要经过4个阶段: • A.基础工作阶段:设计的准备(分析地理课标、教材、分析学生 情况) • B.定向工作阶段:设计的构思(确定地理教学方法的总的方向、 总的“蓝图”,是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水平三者结合而 产生的) • C.形成方法结构阶段:设计认识方法 选择教具、设计使用 方法 设计组织方法。 • D.整体平衡与调整阶段:调整教育功能,调整教学时间,建立反 馈机制。 • 2、刁传芳地理教学方法设计思想 • (1)强调地理学习方法与地理教学方法相结合的设计思想; • (2)强调学生的学习方法设计的核心地位; • (3)强调地理基本教学方法设计的顺序性; • (4)强调地理教学方法设计的程序性思想; • (5)强调地理教学方法设计的系统性思想。
笔头语言设计 设计秘笈装到文本里
• 设计秘笈,如果只是装在肚子里,那就只能一人传 一人,人走技亡;如果装到文本里,就能一人传万人, 万人传后人,人走了,根永在。 • 这正如《大教学论》(第5页)一书所说:“一切 真正的财富,在性质上是可以由大家去分享的;他们 愈多地被大家所分享,他们对于大家的好处便愈多”。 小结:1、努力成为一个有表达能力的教师! 2、开展学案与教案的设计工作。
各种地理教学方法名称(参考答案:46个名称) 一、地理直观方法(4类13种) 1、象征图示直观方法:教学挂图、地图册、填充图册、立体地图; 2、图解直观方法:地理略图、地理板画、地理图表法; 3、形象直观方法:平面静态直观方法、立体静态直观方法、动态形象直观方法; 4、直感直观方法:地理观察法、地理参观法、地理实验法。 二、地理逻辑方法(4类;11种) 1、地理分析综合法、地理比较法、地理归纳法、地理演绎法; 2、地理比较法:类比法(同类同型事物比较、同类异型事物比较、异类共性 事物比较)、借比法、横比法、纵比法、中心内容比较法、综合比较法。(8种) 三、地理专题方法(2类9种) 1、部门地理知识教学方法 自然地理知识教学方法-----地形知识、气候知识、河流知识、资源知识; 人文地理知识教学方法-----产业地理知识、人地关系知识。 2、区域地理知识教学方法:大洲地理、地区地理、国家地理。
教师不懂 教师不懂 教师懂了 教师明白
(照本宣科)
学生糊涂 学生不懂 学生懂了
(方法不当)
(方法适当)
教师精通
(方法精妙)
学生明理
学生愿学而不懂,责任在教师
◆
案例五:口头语言设计
我国思想家荀子曰: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身能行之,口不能言之,国器也; 口能言之,身不能行之,国用也;
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 治国者,爱其宝,重其器,用其用,除其妖。
价
指
标
评 价 要 点 优
评价等级
良 中 差
教学地图、图表、教具选用恰当、熟练
板图、板画、板书设计规范合理 教学语言 与 教态 良好的语言表达 教态亲切自然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 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要求 学生反应好
教学效果
结论: 一节课应从如下6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案例) 2.教学内容(案例)
课堂练习:
试写出所学的各种地理教学方法名称。
要求: 1、一张白纸,写上自己的名字、学号、组别。 2、按照地理直观方法、地理逻辑方法、地理专题方法 顺序回答问题。 3、地理直观方法:一、二级分类的名称; 地理逻辑方法:四种,其中比较法八种; 地理专题方法:两类,其中部门地理知识的自然地 理知识(4种);人文地理知识(2种)。 4、时间:40分钟,当堂收答案。
3.教学过程(案例) 4.教学方法(案例)
5.教学语言(案例)
6.教学效果(有效教学)
◆
案例一:《日本》一节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日本的地理特征 (1)多火山、多地震的岛国: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多火山、多地震原因。 (2)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特点,说出日本工 业带的分布并其原因。说出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3)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 密切联系。 2、阅读日本地形图、火山地震带图、工业原料来源图和主要产品输出地、 工业分布图,学习读图技能和地图分析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日本地理特征的学习,掌握地理比较法、读图法和地理综合分析法。 2、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3、初步掌握国家地理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日本工业地理的学习,懂得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2、通过日本森林资源、渔业资源等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增强 保护环境意识。 3、通过地震知识的学习,培养防震、减灾意识。 4、通过日本经济、文化地理的学习,培养国际意识和全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