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巢湖一中蒋士高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考纲细化及考题预测

二.复习目标及重难点

【复习目标】

1、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

2、应用实例,能够说出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3、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的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

【重难点】

1、了解城市的形态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应用实例说出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三.教材基础知识过关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一般将城市用地分

为、、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功能分区

(1)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空间上的。

(2)特点:无明确的,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类型及特点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概念: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和构成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也称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3、形成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

(1)经济因素——最重要的因素

a、表现: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城市里土地利用方式主要

决定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的高低。

b、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有和两个方面。

c、教材图2.7中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

(2)其他因素

a、的不同,会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b、高低。

c、种族或宗教团体(西方城市)。

d、历史原因。

4、发展变化

城市发展的初期:城市的地域范围,功能用地。随着城市的发展,市区的向外搬迁,工业用地改造为或其他用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

四.教学过程

(板书)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任何城市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和土地,根据城市土地的用途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导学与自主探究】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P18页内容,结合下图分析相关问题。

问题设置:城市中的土地有哪些主要利用方式?城市中土地利用方式与功能区之间有什么关系?

总结归纳:

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一般有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必将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形成各种城市功能区。

探索问题一:城市功能区的特点和类型

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教材19-20页内容,结合上面的几幅图思考下列有关的问题。

问题设置:

1.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的什么位置?为什么?说说我们所在的城市的商业区的分布。

2.随着城市的发展,住宅区会出现怎样的分化?不同等级的住宅区有什么差异?

3.中心商务区有什么特点?它和一般的商业区有什么不同?

4.工业区在位置上有哪些要求?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点评并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三种功能区的基本特点

1.住宅区

地位: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形成:工业革命前居住单元与劳动单元混杂布置,没有出现明显的地域分工,工业革命后形成。

2.商业区

特点: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

区位:区位需求是有便捷的交通,只有便捷的交通才能吸引大量的消费入口,所以商业区多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中心商务区特征(具有商业和服务的功能):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密集;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

3.工业区

工业集聚的原因与意义: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强。集聚既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又拓展原有城市的地域范围。

其他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组成,是各类城市共有的功能区,有些城市还有行政区和文化区,而中小城市这些部门占地面积小,或是分散布局,不能形成相应的功能区。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一)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阅读教材21、22页“阅读”部分内容,观察比较三种地域结构模式的形态有何不同、

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小结】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1.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2.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转折】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的形成与城市性质、城市发展历史及自然环境因素有关,也将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科学合理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能够保证城市的各项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但是一般来说,最主要是处理好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之间的关系。

(二)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

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1.经济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影响

探索问题二:读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分析下列问题。

1.读“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示意图,思考分析影响城市土地租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讨论如何确定图中各区段哪种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最强?

3.图中各区段城市土地所布局的相应各功能区具有什么优势?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点评并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对城市来讲城市土地有限,不同地段租金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经济活动才可能得到相应的地段,而不同的经济活动类型其付租能力(或愿意付出的租金)不同,直接影响各功能区的选址。

城市各区段地租高低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1)交通便捷程度:一般来说,交通便捷程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2)距离市中心的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商业、工业和住宅的付租能力也随空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