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2018届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16-21课时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案(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21课时文言文阅读

【复习内容】文言文阅读

【总课时数】6个课时(16-21课时)

【考点导学】

1.理解常见词在文中的含义,准确解释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及古今异义。

2.把文言句子准确顺畅翻译成现代汉语。

3.准确断句。

4.语段的阅读理解:①整体感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准确概括事件,分析人物形象。

②比较阅读。③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或道理。④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或对文章某一方面提出看法或疑问。

第16课时

【授课时间】

【复习内容】理解常见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导学】

1.文言词法包括虚词和实词。

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虚词:以、而、于、则、虽、焉、其、之、然、且、为、乃

(可参考《中考考点技法点拨》的内容,考试中一般只考词义,不考词法。)

2.对于文言词,学习的基本方法就是积累。复习时要以课本为本,以书中注释为主,注释中有“这里指什么”的要注意。借助课本例句,对文言词的常见用法及意义进行归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3.推断词义大致从下面四个方面考虑:

(1)组词推断:即把文言单音词补充为现代汉语双音词。如:“吴既赦越”中“赦”直接译为“赦免”,“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中“恶”直接译为“厌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组词法时首先要注意原词的词性,组成词语后的词要保持词性不变。

(2)联想推断:当试卷给出某一加点的实词时,应联想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一下,辨别其异同,再确定其含义,如“去之南郡”中的“去”字,此句出自课外语段,应联想到课内有关“去”字的句子,如“去国还乡”,“旦辞爷娘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这几个句子中的“去”,其义依次是“离开”、“离开”和“距离”,再同“去之南郡”中的“去”比较一下,即可明确其义为“离开”。而“席上食菱,欲以去热也”中“去”则为“除去”。

(3)语境推断:就是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的意思来确定某个实词的意思。如“漂母饭(韩)信”中的“饭”,“大丈夫不能自食”中的“食”,如果按照今义去理解就不符合原意,此时要结合语境来推断,“饭”是“给……饭吃”,用作动词。“食”是“养活”的意思。

(4)词性推断: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推断起词性和意义,如“陛下不能将兵,而能将将。”(《多多益善》)中前一个“将”是动词,理解为“率领”,后一个“将”为“将领”,是名词。

【例题分析】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杨子之邻人亡.羊亡: (2) 既反.反:

分析:第一题考查实词“亡”的意义,结合课内所学的知识思考词语“亡”的意义,例如①“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通无意思是“没有”之义;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中的“亡”是“逃跑”之义;③“暮而果大亡其财”、“亡羊补牢”中的“亡”是“丢失”之义。本文中的“亡”与③中的“亡”意思相同都是“丢失”之义。

第二题重在考查对通假字的理解和掌握。通假字的识别应当从掌握通假的规律入手。构成通假的前提是读音相同或相近,具体而言,通假的现象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用“声旁字”代替形声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中的“反”通“返”。②形声字代替“声旁字”。“食之不能尽其材”中“材”通“才”。③同声旁的形声字相互替代:“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④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通假。“固以怪之矣”“以”通“已”。联系所学的知识可知道题中的“反”通“返”,是“返回,回来”的意思。

【牛刀小试】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②故人来,方.与之食()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吴)起不食待之。B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C.故人来,方与之食。 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巩固练习】

(一)解释段中加点词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彩,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民同其劳.(),终灭吴。

(二)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②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注释:①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下人:迁就他人。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枉于法,则免.于相免:避免。 B.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尽:都。

C.其弟子谏.曰……谏:规劝。 D.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唯:正因为。

(三)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

【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②指:同“旨”,主要意思。③甫冠:指刚满二十岁。④华靡:奢华。⑤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⑥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 退.为家人讲() (2) 光持石击瓮破.之() (3) 同列语.之曰()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闻讲《左氏春秋》,爱之.(代家人) B群儿戏于.庭(在)

C众皆.弃去(全、都) D 乃.簪一枝(于是、就)

第17课时

【授课时间】

【复习内容】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考点导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