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市青云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 12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辅导教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教学工具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等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3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二、推进新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师:1.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的大(同温同压下)。

(3)能溶于水。

师: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液体,继续加压、降温,就可以变成固体。

现在我们一起观看固体二氧化碳。

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二氧化碳固体。

请几位同学小心将固体收集到饮料瓶中,观察它的状态及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三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两种不同的气体,他们的共同点是常温下都是气体,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篇一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且可与水、石灰水反应等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与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思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实验、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概括总结能力。

2、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理解并掌握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探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学科在世界的神奇奥妙,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热情和自豪感。

2、通过课件的演示和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的是二氧化碳的性质。

它是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础上,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同时根据总结出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去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学习者分析:学生在第一单元里学习了空气,对二氧化碳虽有了解,但二氧化碳具体有哪些性质、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并不清楚。

二氧化碳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看不见又摸不着的。

学生对二氧化碳肯定感兴趣。

所以我们要抓住学生渴求对二氧化碳要进行全面了解的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幻灯片,教师并加以引导,通过探究使学生获得知识。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决的措施:利用课件和实验探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来解决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解决措施: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师生的互动讨论来解决。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我们知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仅占空气体积分数的0._%,但是二氧化碳对人类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学过程课堂小探究1.请你根据课本P114页实验6-5和实验6-6的构想,设计一些实验来证明:(可画图)(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二氧化碳可溶解于水2.根据四朵浸有石蕊试液的小花在不同条件下颜色的变化,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生活事例链接1.北方的农村,许多人家里都设有地窖用来贮存蔬菜。

由于致使里面含有大量的气体,因此,人们在进入地窖之前,往往会做一个“灯火实验”:就是把燃着的先放入地窖里,如果看到,证明里面聚有大量的气体,不宜进入;当看到,证明里面的气体较少,可以进去。

2.为了让用石灰浆[Ca(OH)]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人们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2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变潮湿了?3.在意大利有一个奇怪的山洞,人称“死狗洞”。

人如果牵着一只狗进去的话,狗很快就会昏迷,但人却安然无恙,你能猜想这是为什么吗?后小探究家庭小实验:请你利用家庭中的一些小物品来制造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36264 8DA8 趨 u 25633 6421 搡224740 60A4 悤32692 7FB4 羴R31268 7A24 稤37242 917A 酺RM。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及性质;2.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制备和检验方法;3.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应用及危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制备和检验方法;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应用及危害。

三、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和化学品;2.准备课件和PPT。

四、教学过程1. 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及性质1.介绍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味淡、不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的气体。

2.介绍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大于空气;–不能支持燃烧;–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与水反应,可以生成碳酸。

2. 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检验方法1.介绍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碳酸盐酸和酸的反应法;–重碳酸钠和酸的反应法;–碳酸钙和酸的反应法;–金属碳酸和酸的反应法。

2.介绍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用钙化学方法检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Cl2和Na2CO3,若生成的CaCO3有气泡,说明有CO2。

3. 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及性质1.介绍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介绍一氧化碳的性质:–密度小于空气;–可以燃烧;–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CO2。

4. 一氧化碳的制备和检验方法1.介绍制备一氧化碳的方法:–还原二氧化碳法;–还原碳酸盐法。

2.介绍检验一氧化碳的方法:–用吸收剂法检验:将一氧化碳通入浓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CO32-离子,加酸后可以得到一氧化碳。

5.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应用及危害1.介绍二氧化碳的应用:–在保护环境方面,二氧化碳能够用于控制酸雨的生成;–对于影响健康的昆虫,如苍蝇、蟑螂等,二氧化碳可以作为杀虫剂。

2.介绍一氧化碳的应用:–一氧化碳在生产方面,可以作为还原剂和加热剂;–在治疗方面,可以用于治疗一些心脏血管疾病。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设计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思路】我在讲授本课题内容时,主要依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的。

二氧化碳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是本课内容重点,而这些内容完全可以通过简单且易操作的实验探究来教学。

基于此,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知识内容,我采用了让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对于干冰、二氧化碳的用途等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增大课堂容量,拓展学生视野,体会化学与生活的重要关系,强化环保意识。

课后通过猜想探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所有的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都有不同的收获。

【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并关注温室效应。

【重点、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难点:(1)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

(2)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2)现代媒体教学法【实验用品】集气瓶、玻璃片、烧杯、梯形铁片、喷雾瓶、酒精灯、橡皮塞(带导管)。

雪碧、矿泉水瓶(质地较软)、蜡烛(长短各几支)、石蕊染色的干燥小花、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附件1【板书设计】:(用大屏幕展示)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1:1),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①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

(不供给呼吸)②与水反应生成不稳定的碳酸。

CO2+H2O=H2CO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加热时分解更快。

H2CO3=CO2↑+H2O③与石灰水的反应CO2+Ca(OH)2=CaCO3↓+H2O(利用此反应可鉴定二氧化碳气体)3.用途:①光合作用的原料;②气体肥料;③灭火;④“干冰”用作制冷剂和用于人工降雨;⑤化工原料。

最新初中人教版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第2课时) (2)

最新初中人教版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第2课时) (2)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以及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理。

3.了解一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对比教学,教会学生类比的学习方法。

2.通过探究实验视频的观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及应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氧化碳性质的教学,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一氧化碳的可燃性与还原性。

三、教学难点
一氧化碳的可燃性与还原性。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

五、教学过程。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第1课时)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第1课时)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原因。
邀请一名学生用吸管向一杯无 色液体中吹气,其他学生观察现 象,分析原因。
培养学生的观 能力及分析问题 的能力。
通过魔术将课堂 气氛推向高潮, 同时培养学生的 观察、分析能力。
性质 → 用途
学生大胆推测。
【引导】
请同学们跟二氧化碳的性质大胆推测其用
途。
【投影】二氧化碳用途的图片
学生根据碳酸饮料中的碳酸水 大胆猜测:可能二氧化碳与水发 生反应。
鼓励学生大胆质 疑,培养学生严 谨求实的科学态 度。
【投影】实验探究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介绍】刚才的实验并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
水发生了反应,我们需要借助另一种试剂—
—紫色石蕊试剂,它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
学生观察现象:两个试管中紫色 培养学生的观察
到酸可以显出红色。
石蕊均变红。
能力。
【演示实验】①向盛有醋酸溶液的试管中滴
入紫色石蕊试液。
②将上个实验中矿泉水瓶中的液体倒入试
管中,并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教师质疑】刚才矿泉水瓶中得到的液体中 可能是哪种物质使石蕊溶液变红?
学生猜想使石蕊变红的物质:① 水②二氧化碳③水和二氧化碳 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逐步引导学生进 行科学探究,培 养学生科学品 质。
畅所欲言谈在日常生活中怎样 做才算是低碳。
通过二氧化碳功 与过的分析,使 学生学会辩证地 看待事物。
【视频播放】电影《后天》片段 【教师点拨】但如果二氧化碳过量排放造成 温室效应不断增强,势必会带来许多问题。
课堂小结 (2 分钟)
【教师提问 6】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 学生总结归纳本节。
了二氧化碳的哪些特点?
①向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 倒入约 1/3 的水 ②立即旋紧瓶盖 ③振荡 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矿泉水瓶 变瘪了。 讨论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二氧

九年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九年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知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3.能够正确使用实验方法和仪器观察和检测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环境污染影响。

三、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酒精灯、鸡蛋、烧杯、天平等。

实验药品:小苏打、醋、活性炭等。

教具:投影仪、实验视频、相关实验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Step1:导入(10分钟)1.教师引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概念,并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

2.看视频《环境问题,从这些气体开始》来了解大气层中的主要气体。

Step2: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性质(20分钟)1.使用实验演示的方式,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并观察其性质。

2.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并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总结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性质。

Step3:一氧化碳的制备与性质(20分钟)1.使用实验演示的方式,制备一氧化碳气体,并观察其性质。

2.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并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总结一氧化碳的制备与性质。

Step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环境污染(20分钟)1.分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并展示相关数据和案例。

2.学生讨论和总结,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环境污染问题。

Step5: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检测方法(20分钟)1.介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检测方法。

2.学生观看实验视频,学习使用实验仪器和方法检测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Step6:实验操作(30分钟)1.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操作,使用不同方法检测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学生通过操作实验仪器和记录实验结果来培养实验操作和科学思维能力。

五、课堂小结(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点。

2.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并进行解答。

六、作业布置1.让学生进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相关调查和研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2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2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carbon dioxide and carbon monoxide in Chem istry (Volume 1, grade 9, PEP)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2篇前言: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

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2、篇章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篇章1: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教学工具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等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知性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技能性目标:1、熟练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初步学会二氧化碳的制备。

体验性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

2、通过认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意识。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相关性质所需仪器。

板书设计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无气体无比空气大能溶于水2、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O2+H2O=H2CO3H2CO3= H2O+ CO2↑(2)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3)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3、二氧化碳的用途(1)二氧化碳可以制汽水。

(2)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3)二氧化碳是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等用途附:课堂练习一1、国外试行用“汽水”(碳酸饮料)浇灌植物,它的作用是()A、对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利B、加速光合作用的进行C、在植物上形成温室D、改良土壤2、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是()A、江、河、湖、海溶解二氧化碳B、大森林火灾C、原始森林的光合作用D、矿物燃料的燃烧3、意大利有一“死狗洞”,游客牵着小狗进入洞内,小狗会晕倒在地,而人却能安全出入,后来科学家波曼发现洞内湿漉漉的泥土中冒着气泡(CO2),据此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

4、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具有下列性质:(1)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2)CO2能溶于水。

随堂检测1、判断正误,并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人教版初三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
无气体无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和水反响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O2+H2O=H2CO3
H2CO3= H2O+ CO2↑
〔2〕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响
〔3〕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应呼吸。

3、二氧化碳的用处
〔1〕二氧化碳可以制汽水。

〔2〕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3〕二氧化碳是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等用处
二、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
无气体无比空气略小难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毒性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的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中毒。

〔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点燃
2CO+O2===2CO2
〔3〕一氧化碳的复原性

CO+CuO===Cu+CO2
3、一氧化碳的用处
有利的一面: 如作为能、冶炼金属等。

不利的一面: 假如使用不当会使人中毒等。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时,教师需强调以下几点:
1.作业内容要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旨在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实验设计和观察,培养其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
3.注重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备、用途等。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教师强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环保、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意识。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或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并撰写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步骤、结果和结论。
4.搜集有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环保方面的资料,了解它们在节能减排、改善环境等方面的作用,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宣传海报。
5.观察生活中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相关的现象,如碳酸饮料、煤气灶等,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其背后的化学原理。
3.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和问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4.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5.多元评价:采用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6.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环境的联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它们对环境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九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目标】1、知识与技术(1)、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2)、认识二氧化碳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1)、娴熟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初步学会二氧化碳的制备。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实验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察看、剖析实验现象及实验研究的科学方法。

(2)经过认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重要性,加强环保意识及人与自然的和睦一致意识。

(3)认识并关注温室效应。

【教学设计要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难点】实验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设计方法】剖析法、议论法、研究法、实验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学具准备】仪器 : 大烧杯( 2 个)、试管(6 个 ) 、导管、橡皮塞、酒精灯、试管夹、集气瓶、试管架、铁丝、火柴。

药品: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三瓶)、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蜡烛、稀硫酸、汽水。

【教学设计过程】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企图指导学生用课题 2 所议论分组装置二氧化碳的制备装初步学会二氧化碳的制取确立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置。

以供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碳气体。

之用。

指导学生研究二氧化碳的利用采集到的二氧化碳来探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物理性质并达成课本表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如理性质,学会察看剖析实格。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验现象。

溶解性等指导学生研究二氧化碳溶来实行研究获得结论并填在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和水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化学书的表格上,并作出剖析:能发生化学反响这一事变化?( 1 )石蕊是一种色素,遇实,学会依据现象、结论酸变为红色。

作出科学剖析。

( 2 )水不可以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二氧化碳也不可以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

( 3 )二氧化碳与水反响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

( 4 )碳酸不稳固,简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教师总结概括学生的分学生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娴熟写出相应化学方程析,用多媒体展现结论:CO2+H2O=H2CO3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重点和难点(一)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三、教学流程设计(一)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指导自学1、阅读课本113-115页中实验6-4、6-5、6-6,弄清实验过程及实验所需的药品和仪器,在课本中划出。

2、完成学案“学习内容一”。

(三)师生互动完成教学过程一、学生回顾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1、CO2与Ca(OH)2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CaCO32、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教师演示实验6-4、实验6-5,学生记录现象并进行讨论得出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1、CO2密度比空气大,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CO2能溶于水三、学生总结归纳上述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填入学案中的表三。

四、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教师演示实验后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成了红色?学生讨论后提出猜想:猜想一:猜想二:……进行相关实验,得出结论:C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

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五、回应““死狗洞之谜”得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供给呼吸”的性质。

六、学生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讨论二氧化碳的用途,完成表三。

(四)课堂小结【当堂训练】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D、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3、“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 )A、先变红后变紫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C、先变无色后变红D、先变蓝后变紫4、(多选)以下的事实或实验中,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有()A、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B、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要正放在桌面上C、一个两端(均挂有纸袋)平衡的天平,往一端纸袋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天平向倒入二氧化碳的纸袋一端倾斜;D、用二氧化碳气流吹肥皂泡,肥皂泡在空气中下沉。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人教版化学一、教材剖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的教学内容。

在教材编排上,是继氧气、单质碳等物质学习之后,进入化合物知识学习的启蒙课。

本章教材研讨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先生对二氧化碳比拟熟习,但缺乏系统性的看法。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践联络普遍的一种重要物质。

本节内容主要解说二氧化碳的性质,最后联络到用途。

本课题有利于稳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又为以后学习酸碱盐做了良好的铺垫。

本堂课的重点是采用探求式的方法调动先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动性,运用实验来讨论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学会从化学视角来看法二氧化碳。

二、学情剖析先生学习本课内容之前曾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聚,在日常生活中曾经了解了很多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例如碳酸饮料,植物光协作用,动植物呼吸等;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求有较浓重的兴味,希望经过自主探求来了解一类物质的相关知识,很有兴味的想停止一些探求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但是,先生关于实验探求的进程不很熟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员要无看法地培育先生的迷信探求才干,使先生初步看法迷信探求的进程和方法。

经过实验探求、剖析并总结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三、教学战略本课题采用实验探求法、观察讨论法、课堂协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充沛发扬先生的主体作用。

经过创设效果情形,引导先生对实验停止观察、交流讨论,总结归结得出结论,并能将结论运用到生活处置实践效果。

四、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艺1.看法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停止剖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进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探求物质的性质,从性质掌握物质的用途。

经过对效果的讨论与交流,学会探求效果的普通思绪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展开探求活动,培育先生迷信的态度。

2.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最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doc

最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doc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学习目标】1、通过预习和自主探究,能说出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2、通过思考和讨论,初步会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氧化碳中毒的有关问题。

3、通过观看视频和研讨,能归纳出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还原性,并理解记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

【教学重、难点】重点: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一氧化碳的毒性、可燃性、还原性。

难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预习导学】阅读教材117-118页,完成下列空白:(4)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说出用途:、(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相同的原因是【合作交流】1、在煤炉的上方,我们常常看到蓝色火焰出现,请问这是什么气体燃烧的结果?你能写出煤炉中产生该气体的有关化学方程式吗?2、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可燃气体,是煤气的主要成分,为了让人知道是否泄露,可采取什么措施?一旦发生泄漏,怎么办?3、目前已是冬季,烧煤取暖时怎样防止一氧化碳中毒?4、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应。

5、有人用炉火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火炉在放一盆水,这样做行吗?6、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7、如何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 ? 如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拓展延伸】观看视频,了解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课堂反馈】1、下列对CO和CO2两种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碳的氧化物B、都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C、都能由碳燃烧产生D、一个分子的构成不同2、下列气体中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O2 B、CO C、CO2D、N23、防止CO中毒的方法正确的是()A、在室内放一盆冷水活经常洒水B、在室内点一盆火C、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D、在室内放一盆石灰水4、下列关于CO的叙述,错误的是()A、CO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故有毒B、CO可作一种气体燃料C、CO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故CO有氧化性D、含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CO5、区别CO和CO2气体最好的方法是()A、用动物试验它们的毒性B、能否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6.某同学设计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教学目的:
1、探求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

2、联络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教学重点:
1、学习用迷信的方法停止探务实验。

2、对探求的结果停止总结,落实知识,学会运用。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响。

教学方法:
活动探求法。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教员演示实验导入,惹起先生兴味。

探求活动一:
探求二氧化碳灭火及二氧化碳溶于水。

先生停止两组探求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剖析得出以下性质:
1、二氧化碳不支持熄灭,也不可燃,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探求活动二:
探求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响。

先生对比实验,观察现象,剖析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响生成碳酸。

归结总结:
师生共同归结整理二氧化碳的性质。

将二氧化碳的性质归结完整,表达在板书上。

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推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课堂反应:
提出效果,先生入手实验,观察现象,剖析解释。

课堂小结:
先生交流本节课收获。

布置作业:
1、研讨性学习: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2、书P120 第
3、
4、6、7题
3、书P119 家庭小实验
课后记:本节课设计新颖,先生兴味很高,教学效果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 本周教学内容:1. 认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掌握这两种气体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它们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知道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2. 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知道如何防毒及简单的解毒措施,增强环保意识。

3. 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形成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观念。

4. 通过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对比,领悟到量变可以引起质变。

二. 知识要点:1.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比较: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 H O H CO 2223+= H CO H O CO 2322=+↑(3)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O Ca OH CaCO H O 2232+=↓+3. 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

4. 温室效应的形成、危害及对策(1)原因:(2)危害:(3)对策:5.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比较:6. 一氧化碳和单质碳性质的比较:(1)相似点:(2)不同点:7. 一氧化碳的毒性与解毒8. 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典型例题】例1. 四只没有标签的集气瓶,分别盛有洁净的空气、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试用简便的方法鉴别它们。

答: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四只集气瓶内检验。

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火焰立即熄灭的是氮气和二氧化碳。

再向使木条熄灭的两个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集气瓶,瓶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依旧澄清的是氮气。

例2. 目前,利用塑料大棚进行温室生产已经普及,使城市居民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蔬菜。

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生产时,可向温室内定期施放适量的CO 2,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

(1)请你解释为什么增加CO 2含量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2)可采用什么化学方法来增加CO 2的含量?写出化学方程式。

(3)无限增加大棚里的CO 2行吗?说明理由。

(4)农业科技人员的建议和做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答案:(1)CO 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CaCO 3与HCl 溶液反应可产生CO 2 CaCO HCl CaCl H O CO 32222+=++↑ 或:点燃C O CO +22(3)因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要进行呼吸作用,且CO 2过量也不利于大棚生产管理等,故不能无限增加大棚里的CO 2。

(4)启示: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质变的规律等。

例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的过程(括号内为杂质)。

()()();()1222CO CO CO CO答:()()12232Ca OH CO CaCO H O +=↓+ ()22CuO CO Cu CO ++∆【模拟试题】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 若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为() A. 无色—红色—无色 B. 紫色—红色—无色C. 紫色—红色—紫色D. 红色—蓝色—红色2. CO2能使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①CO2能溶于水;②CO2是气体;③CO2密度比空气大;④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3. CO2变成干冰是因为()A. 分子组成发生了变化B. 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C. 分子间间隔发生了变化D. 分子由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4. CO2在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干冰升华吸收热量B. 通入澄清石灰水C. 溶于水D. 参与植物光合作用5. 下列物质点燃后生成物相同的一组是()A. 氢气和碳B. 一氧化碳和碳C.二氧化碳和碳D. 氢气和一氧化碳6. 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A. 具有还原性B. 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 易燃烧D. 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其失去结合氧的能力7.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B. 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 一氧化碳有毒性,因此晚上应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吸收一氧化碳D.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冶金工业上常用作还原剂8.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 分子的构成不同B. 密度不同C. 生成它们的反应条件不同D. 用途不同9. 区别CO和H2最好的方法是()A. 利用它们的溶解性B. 根据它们燃烧后的产物不同C. 利用它们的还原性D. 根据它们燃烧时火焰的颜色10. H CO2、和C分别与黑色CuO反应,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反应都需要加热或高温 B. 都有暗红色物质生成C. 都是化合反应D. H CO2、和C都被氧化二. 填空题。

11. 干冰可用作致冷剂,用来保存易腐败的食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干冰还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

12. ▲烧杯内有燃着的两支高低不同的蜡烛,如图所示,沿着烧杯慢慢地倾倒CO2,观察到的现象是:下面的蜡烛________________,上面的蜡烛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CO2的两点性质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CO213. 久放石灰水的瓶壁上有一层白色固体,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形成该白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用已学知识思考洗去它应加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14. 试用三种不同方法,鉴别出CO和CO2两种气体:(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要除去CO中混有少量的CO2,应将混合气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除去CO2中混有少量的CO,应将混合气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计算题。

16. 有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18 g,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 g,求:(1)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2)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的CO2质量的质量比。

科学研究17. 有一种无色气体,可能由H CO CO22、、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将该气体进行如下实验: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浑浊现象。

②将气体经导管点燃,在火焰上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小烧杯内壁有水珠。

根据实验现象推断:(1)混合气体中一定有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气体中肯定没有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通过CO、CO2的学习探究,请写出物质的组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①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物质的性质;②物质的性质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一. 选择题。

1. C 2. B 3. C 4. A 5. B 6. D 7. C 8. A 9. B 10. C二. 填空题。

11.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 12. 先熄灭,后熄灭,①CO 2的密度比空气大,②CO 2不能支持燃烧13. 碳酸钙,()CO Ca OH CaCO H O 2232+=↓+,盐酸23222HCl CaCO CaCl H O CO +=++↑14. (1)滴加澄清石灰水,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是CO 2,没有现象的为CO ;(2)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使火焰熄灭的是CO 2,能燃烧的是CO ;(3)通过灼热的CuO ,能使CuO 变红色的是CO ,不能的是CO 2。

15. 澄清石灰水,()CO Ca OH CaCO H O 2232+=↓+灼热的CuO ,CuO CO Cu CO ++∆2三. 计算题。

16. 解:(1)设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为xCO CuO Cu CO x x x++--=+∆2284422184()284447x x x g=+=(2)混合气体中CO 2的质量=-=18711g g g生成CO 2的质量=+=4711g g g (或221111g g g -=)CO 2:()CO g g 2111111生成::==科学探究: 17. (1)H 2;小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反应物含有H 元素(2)CO 2;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18. ①组成、结构;②物质的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