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文3云南的歌会说课稿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八年级下册)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八年级下册)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八年级下册)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根据文本的内容,结合学情分析,将本课从说教材,说教学流程,说课后拓展这几方面去说课。

一、说教材(一)文本的解读《云南的歌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作家沈从文用他精妙之笔描绘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

每个场面的描写各具特色,内容各有侧重,表现手法各不相同。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这篇散文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展示了云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二)教学的设想1.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布置学生查找文资料,了解作者的主要作品,民歌的表现手法及云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中篇小说《边城》,要求学生了解其艺术特色。

介绍上世纪的电影《阿诗玛》,《五朵金花》,学生对云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有个初步的了解。

介绍上世纪的电影《刘三姐》,学生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民歌表现手法有个大致的了解。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抓住文本的写作特点。

沈从文的散文《云南的歌会》以“歌” 为线索,根据唱歌的不同地点和形式,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大块内容贯穿在一起,表现“人物美”,“环境美”,“风俗美”。

3.引领学生细读文本,深入探究作品的艺术特色。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给读者最大的感受是“美”和“自然”融为一体。

本文所表达的是歌美,人美,景美和民俗风情美。

特别是景物描写,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表现手法,人和自然相互映衬,两者融为一体。

第四自然段,描写戴胜鸟的“发生了兴趣”,“沉默”,等词语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它的习性,体现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写云雀,“一面不住唱歌……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

也运用了拟人手法,把云雀写成了调皮的孩童,炫耀自己的本领。

写山坡上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

”也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报春花确实可爱。

第五自然段,写“村寨传歌”上每桌人轮流唱歌,“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说课稿(全)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说课稿(全)

此环节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并能联系文化背景和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使他们对中国传统习俗、传统文化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认识到重视传统文化,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避免一些盲目崇洋思潮的侵蚀,从而达到道德教育与审美熏陶的双重教育目的。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对文本进行赏析品味,最后跳出课本,关注社会,反思生活。
1自主学习
A、提供自学材料;B、个人尝试练习;如:完成课后练习二
2合作学习, 品读文章
以小组为单位, 请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探究感受最深和最感兴趣的。小到一个词汇,大到文章的结构、写法和内容。
3教师适时点拨、明确。
“山野对歌”强调的是才智,通过外貌和神态的刻画,突出人物美;“山路漫歌”通过是花、鸟、人的刻画突出的是环境美;“村寨传歌”突出的是传歌的场面、特点和目的,展示的是云南的风俗美。这部分采用教、扶、放的方式。(导读、交流、自学)
(四)、品读悟理 探究文章的写法
抓住本课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段进行分析,谈谈你认为他写得好在哪里?可进行遣词造句的锤练。
如课文第四段,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声,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这部分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与教学过程相照应,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教法:导入——阅读——拓展
学法: 归纳复述——搜索整合——诵读品味——合作感悟——探究反思
四、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首先向学生出示食物图片,让他们猜猜这些食品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一些传统节日的风味小吃。此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归纳复述知识的能力。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云南的歌会》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云南的歌会》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1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云南的歌会》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民俗文化为主题,大多写各地风俗,也讲述民间艺人轶事,为我们开启了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的大门。

学习民俗文化,可以加深对我们民族的了解。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描绘了三个场合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写作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2、教学目标:依据本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教材特点,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2)、理解三种不同场合民歌的形式、内容和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在歌会场景所触发的情感。

3、教学重点:1、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

2、深入理解云南歌会所蕴含的美。

[难点]:品味“山路漫歌”这个片断的立体美。

二、说教法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的。

主要特点,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要在教师主导作用下,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

这是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关键。

2、协作讨论法:通过同学间的协作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

本课教学中主要运用这一教法感知内容、品味语言。

3、多媒体演示法: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语文课堂,充分运用视听结合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创设优良的课堂教学氛围,扩大教学信息量。

三、说学法(在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养成自己会学习的习惯。

)1、朗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好的文章更要多读,可采用范读、自由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八年级下册 16、云南的歌会说课稿

八年级下册 16、云南的歌会说课稿

16、云南的歌会说课稿一、说教材《云南的歌会》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

这个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了解民俗,关注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增强学生的民族感情。

本文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色,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基于对教材的这种认识,本课我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1、品读、赏析、学习文中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其精彩的语言。

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体会、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3、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领略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初二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对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和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度上还有待提高。

而且我们江南的学生对云南的民风民俗可能存在陌生感,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深入理解云南歌会所蕴含的美。

难点:理解“山路漫歌”一段铺写如诗如画自然环境与写“赶马女孩的歌唱”的关系。

二、说教法和学法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为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本文教学中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烘托法本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产生积极的阅读期待,主动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2、反复朗读法新课标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他们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云南的歌会》初二语文说课稿

《云南的歌会》初二语文说课稿

《云南的歌会》初二语文说课稿第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的节目风俗和民间轶事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无穷乐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感情《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2、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基于对教材的这种认识本课我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①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②体会云南歌会的美③体会山路漫歌的立体美初二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对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和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度上还有待提高而且我们北方的学生对云南的民风民俗可能存在陌生感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分别是:[重点]:1、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2、深入理解云南歌会所蕴含的美[难点]:品味体会山路漫歌这个片断的立体美第二、教学方法、手段本文所写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情趣根据文章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使学生深入体会云南歌会的美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第三、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我的导语是这样的: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这和同学们在电视或广播中接触过的演唱会、音乐会大不相同云南的歌会有些特色呢?我们通过学习《云南的歌会》这篇文章来了解一下我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并提出问题:云南的歌会有三种形式?学生通过初步的阅读思考归纳出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这三种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更好的体会云南歌会的美我分两步来讲清本课的教学重点(二)讲析重点第一步:以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采用比较阅读分析比较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在内容上的侧重点和写作手法上的差异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学生能够明确:山野对歌具有对抗赛的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作者主要写唱歌人在外貌神态等方面对演唱者进行工笔描绘云南女子的独特服饰高超的打秋千本领显示了她们开朗、活泼和充满智慧的性格美人美唱出的歌一定会更美山路漫歌是即兴的自由歌唱作者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的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村寨传歌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不论男女老幼全都热情高涨六人围坐一桌足足有三十来桌传歌盹地点是住处院子的两楼和长长的屋廊下人们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传歌的目的是老一辈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使民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作者写传歌的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点面结合生动精妙的向我们展示了云南的民风民俗让我们领略到一种独特的地域美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对课文中的一些手法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第二步我让学生找出自己特别喜爱的场景或句子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云南歌会蕴含的美自古以来云南人民能歌善舞大量的民歌流传至今具有独特的风俗美这种风俗美与特定的环境当地的人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是需要学生深入体会的地方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难点是:体会山路漫歌这个片断的立体美为了引导学生真正理解风俗美与特定环境、当地人物之间的密切关系我让学生精读山路漫歌这个片断并设置三个问题突破难点第一个问题:山路漫歌这个片断几乎没有写所唱的歌写了些什么内容?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能够分析出这个片断重在描写景物:蓝蓝的天成片的树林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和蓝天相呼应的粉蓝色报春花着重写了两种鸟:一种是喜欢独唱的戴胜鸟另一种是喜欢群唱的云雀这些景物构成了云南四季如春、自由奔放地域环境第二个问题:作者写这些景物运用了些手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讨论后明确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调动多种感觉器官绘形、绘声、绘色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描写:蓝天白云、葱翠的树林、山花烂漫的小山坡是静态的是色彩斑谰的;戴胜鸟和云雀边飞边唱嬉戏呜叫是动态的它们的歌唱是欢快悦耳的作者运用动静结合、声色相融的手法使这幅立体自然画卷真得是美不胜收赶马女孩子面对如此美景心中充满喜悦为之陶醉情动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怎能不情不自禁的纵情歌唱呢?我设置的第三个问题是:假如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又是赶马女孩子中的一员你会唱出什么样的歌?结合自己的日常积累主要是歌曲积累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创设情境唱出自己心中的歌设置这个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营造了想象和联想的空间学生能在想象中身临其境真正体验在这种宛如画卷的环境中当地的人们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欲望赶马女孩子热情、奔放、好歌的性格的形成和环境有着根本的联系从而学生会真正体会和思考:民俗的形成与环境、人物的密切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云南的人美、歌美主要是因为云南秀丽明媚的环境美这种歌会的风俗也代代相传下来(四)、巩固运用对课文的阅读、分析、品味之后为了巩固学习内容我设置了当堂的口头作文让学生介绍一种自己了解的民俗并试着分析这种民俗形成的原因(五)、归纳小结《云南的歌会》是介绍云南民俗风情的散文我所确定的重点、难点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云南歌会的独特之处还能引导学生关注民俗了解民间文化感悟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美好(六)、布置作业:1、推鉴课外阅读书:《沈从文散文选》2、写一篇介绍家乡民俗的作文四、时间安排启发导入2分钟讲授新课25分钟巩固应用10分钟归纳小结2分钟余下的时间让学生读书、质疑、反馈矫正帮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五、板书设计山野对歌:才智外貌神态人物美山路漫歌:花鸟人环境美村寨传歌:场面特点目的风俗美。

云南的歌会优秀说课稿

云南的歌会优秀说课稿

云南的歌会优秀说课稿云南的歌会优秀说课稿「篇一」本文所写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情趣,根据文章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使学生深入体会云南歌会的美,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

云南的歌会优秀说课稿「篇二」《云南的歌会》是一篇不太好上的课文,我自己上的时候感觉要讲的东西很多、学生对文章的热情度不是很高、课堂难以有更多的生成、课文挖掘的深度不够,但燕平老师仿佛轻车熟路,轻轻松松就化解了我的问题。

她的不同凡响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教态从容老练,陈老师讲课时的手势、声音、语气语调、表情眼神都是那么富有鼓动性、感召力,而且面带微笑,极具亲和力,所以每一个坐在她的课堂里的人不得不被她吸引,走神是不可能的。

二、教学流程自然,有序推进,版块清晰,各环节之间能注意上递下承,环环相扣。

比如陈老师先借用《刘三姐》中对歌的一段视频来激趣导入唱歌在云南人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那么都会有哪些人在唱歌?在哪里唱歌?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唱歌?这三个问题一抛,文章的思路就出来了,陈老师在黑板上用不同的颜色一展示,学生立即就大致把握住了这篇课文。

理清思路的环节好了之后如何引入下一个环节?陈老师说:云南的歌会可谓是时时唱,处处唱,人人唱,那它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下面请大家到三幅画面中去找找你嘴喜欢的细节,读一读,品一品。

所以课堂的设计非常自然轻松,不知不觉中就化解了一个个难点、重点。

就某一环节来说也很注意设计,如体会文章主旨这个环节,老师没有生硬的让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主题,而是从会歌人的表现中让学生来谈谈他们的精神风貌,学生自然想到很有活力,老师也顺手引入沈从文先生的一段文字,正是用来解读活字的鲜活生动,未经世俗目光浸染过的纯朴自然、未被现代快节奏生活扭曲的自然天性,就是热爱生活,歌唱生活,创造生活。

学生对主题的理解非常的到位。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说课)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说课)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说课)《云南的歌会》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说课)孟瑞霞我说课的课题是: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云南的歌会》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手段、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第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八年级下第四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介绍了我国局部地区的节日风俗和民间轶事,组成了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无穷乐趣。

本单元的《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了解趣味昂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学法。

2、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基于对教材的这种认识,本课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云南歌会,三种形式及三个场合内容和写作上的差异。

(2)从语言角度体会云南歌会的美。

(3)了解热爱民俗,初步理解民俗与环境、人物的关系。

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根底,但是对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和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度上还有待提高。

而且我们北方的学生对云南的民风民俗可能存在陌生感,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分别是:重点:1三种形式及体会作者的表现手法 2品读语言深入理解云南歌会所蕴涵的美。

难点:民风民俗的成因与环境、人物的关系。

第二,教学方法、手段。

本文所写内容丰富,语言生动丰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情趣,根据文章这一特点,我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

运用自主合作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使学生深入体会云南歌会的美,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作者的情怀及思考生命的立场。

第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精益求精,小组讨论选出最正确小标题,进行再思考。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6《云南的歌会》说课稿眉县青化中学王睿一、说教学资源:1、教材资源:《云南的歌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开篇之作,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彰显着民族文化独特的魅力。

文章篇幅较长,但层次清晰。

无论是精雕细刻的人物描写,还是动静结合、声色相融的景物描写,或是气势恢宏、热闹非凡的场面描写都是值得品味和挖掘的。

因而在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创设的美妙意境,以及内在情感美。

2、教师资源:课余搜集各民族民歌视频,组织学生观看,激发学生兴趣。

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去品,去悟;,3、学生资源:云南民歌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

但随着“民族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把探究本土文化作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

学生对本地的民俗文化是并不陌生的。

充分利用这份已有的宝贵资源,来拓展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性认识。

二、说学情学法:1、学情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开始接触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但对这些民族文化的兴趣是远不及周杰伦、尚雯婕等人的流行歌曲的。

因而,要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实现和文本、作者的对话与交流,不免有一定的难度。

但只要想象还在,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和理解,结合对身边民族文化的切身体验,一定可以唤起学生对云南民歌的立体认识的。

2、学法探讨:其一,朗读法。

学生进行充满感情的朗读,能更好地感悟语言魅力,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读人使人如见其人,读声使人如闻其声,读景使人如临其境,读事使人如历其事。

”而本文正是一篇具备了人美、景美、情美的文章,需要引导学生朗读,读出作品的韵味。

其二,自主合作探究法。

通过品读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美的能力,同时学会自主运用一定的语言感悟方法进行互读、自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中的独特体验。

其三,情境体验法。

学习本文,需要学生舍身处境地去感受体验其意境,从而获得知识和美的享受。

三、说教法:其一,平等对话法。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

三、说教法
1、启发式教学法: 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启发式教学法的 主要特点,是强调自学为主,学生要在教师主导作用下,通过自学主动的学习掌 握知识。自学是学生逐渐不依赖他人而独立获得知识成为学习主人的关键。 2、协作讨论法: 通过协作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 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本课教学中 运用这一方法感知内容、品味语言。
四、说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我努力遵循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作品富 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文学欣赏能力。让学 生感受语文学习的新途径,初尝自主学习的 无穷乐趣。不再一味听记,而是主动探究, 亲身实践,开动脑筋,探求真知。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层层铺垫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深察文章的情趣。本节课由导入、 整体把握,感知文章大意、课堂探究,品 味细节、能力提升,感悟文本、课外拓展 等主要板块构成。由课外到课内,由课内 到课外,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沈从文
成县苇子沟学校
高磊磊
一、说教材 《云南的歌会》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第四单元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所 选材料内容是云南民族风情文化,具有 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有利于开 拓学生眼界,增长学生见闻,了解风格 非凡的民俗风情文化。
二、说标
知识与能力: 1、从整体把握文章框架,能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 场面的内容与特点。 2、引导学生赏析品味文中精彩的人物描写、环境描 写。 过程与方法: 引导启发、小组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 情感。

2024年《云南的歌会》说课稿(通用4篇)

2024年《云南的歌会》说课稿(通用4篇)

2024年《云南的歌会》说课稿(通用4篇)《云南的歌会》说课稿1大家好!我是某某,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云南的歌会》,我将从教材地位,学习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第一:教材地位《云南的歌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选取了介绍我国部分地区的节日风俗和民间轶事的五篇课文,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三的学生对文章的感受能力,分析能力相对提高,同时初三的学生生活阅历浅,对特定地区的民风民俗了解不多,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以上特点,我把学习目标设计为:第二: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云南歌会的不同的形式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朗读,揣摩精彩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本色生命及其精神文化内涵。

第三:教法学法:本节课我采用尝试教学法授课,通过设计练习让学生根据标题猜想文章的内容,尝试猜想有利于读思结合,使阅读插上联想,想象的翅膀,提高阅读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针对目标一,学生的学法是圈点法,速读课文的同时,圈画出歌会的形式。

我的教法是情景教学法,通过播放《云南美》为学生创设情景,再现云南歌会场面,使学生了解到云南歌会的一些形式。

针对目标二,学生的学法是诵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在反复的诵读中,归纳总结出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我的教法是朗读教学法,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并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体会到人物的特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针对目标三:学生的学法是讨论法,在讨论交流中,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本色生命的艺术形式,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和阅历。

我的教法是情景教学法,通过播放《安塞腰鼓》为学生创设情景,进一步领略“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第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云南美》。

然后声情并茂的介绍:云南地势雄奇险峻,自然风光绮丽,物产丰富,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特殊的民俗,比如,泼水节,歌会等等,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去了解一下云南的民风民俗。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云南歌会说课稿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云南歌会说课稿

板桥学校集体备课说课稿
我的导入是这样的,采取通过PPT展示云南风光和云南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再让学生通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并提出问
描绘了哪三个场合的民歌演唱,试根据下表对三个场合的民
歌演唱进行梳理。

村寨传歌”这三种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

教师接着问:三种场合下的演唱在内容侧重点上有何不同?
并根据文中的具体词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全班分为三大组,围绕各自的问题合作探究。

方法提示 1、从重点词语着手,品句子之精髓
2、从修辞角度出发,品句子之精妙
3、从表现手法切入,品句子之作用
4、从联系上下文入手,品句子之深意
第一:山野对歌部分
引导学生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合作探究,分析讨论,体会人物美。

第二:山路对歌部分(本课难点)
教师深入本小组,启发性地提四个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它们
注:①上交时,请同时提交打印稿和电子稿各一份。

②可根据需要加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范文:《云南的歌会》

八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范文:《云南的歌会》

八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范文:《云南的歌会》
家长在在学期中一定督促孩子认真完成作业和注意学期安全。

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八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供大家参考。

第一:教材地位
《云南的歌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选取了介绍我国部分地区的节日风俗和民间轶事的五篇课文,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三的学生对文章的感受能力, 分析能力相对提高,同时初三的学生生活阅历浅,对特定地区的民风民俗了解不多,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以上特点,我把学习目标设计为:
第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云南歌会的不同的形式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2、通过讨论,朗读,揣摩精彩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理解本色生命及其精神文化内涵。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云南的歌会》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才能。

那么你有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的《云南的歌会》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欢送阅读,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我说课的课题是,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云南的歌会》。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手段、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展说明。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介绍了我国局部地区的节目风俗和民间轶事,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学习这个单元,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民俗,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无穷乐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感情。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一样,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理解兴趣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2、教学目的及重点、难点基于对教材的这种认识,本课我确立了三个教学目的:①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

②体会云南歌会的美。

③体会“山路漫歌”的立体美。

初二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已有了一定的阅读根底,但是对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和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度上还有待进步。

而且我们北方的学生对云南的民风民俗可能存在生疏感,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分别是:1、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

2、深化理解云南歌会所蕴含的美。

品味体会“山路漫歌”这个片断的立体美。

本文所写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情趣,根据文章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使学生深化体会云南歌会的美,理解课文的深化含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怎么写:《云南的歌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怎么写:《云南的歌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怎么写:《云南的歌
会》
家长在在学期中一定督促孩子认真完成作业和注意学期安全。

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八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供大家参考。

第一:教材地位
《云南的歌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选取了介绍我国部分地区的节日风俗和民间轶事的五篇课文,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三的学生对文章的感受能力, 分析能力相对提高,同时初三的学生生活阅历浅,对特定地区的民风民俗了解不多,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以上特点,我把学习目标设计为:
第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云南歌会的不同的形式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2、通过讨论,朗读,揣摩精彩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理解本色生命及其精神文化内涵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最新初中语文:《云南的歌会》说课稿-word文档

最新初中语文:《云南的歌会》说课稿-word文档

初中语文:《云南的歌会》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的节日风俗和民间轶事,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无穷乐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感情。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2、基于对教材的这种认识,本课我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2、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3、品味本文精妙的文笔,学习场面描写的不同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散文的特点,品味文章极具特色的语言。

2、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本文的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追求幸福人生的情感。

3、初二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对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和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度上还有待提高。

而且我们江南的学生对云南的民风民俗可能存在陌生感,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分别是:教学重点:1、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

2、品味本文精妙的文笔,学习场面描写的不同手法。

教学难点:1、场面描写的不同手法、环境描写的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二、说教法本文所写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情趣,根据文章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使学生深入体会云南歌会的美,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

语文八年级《云南的歌会》说课稿-精选文档

语文八年级《云南的歌会》说课稿-精选文档

语文八年级《云南的歌会》说课稿各位评委:我说课的课题是,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云南的歌会》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手段、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第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的节目风俗和民间轶事,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无穷乐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感情。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2、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基于对教材的这种认识,本课我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①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

②体会云南歌会的美。

③体会“山路漫歌”的立体美。

初二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对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和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度上还有待提高。

而且我们北方的学生对云南的民风民俗可能存在陌生感,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分别是:[重点]:1、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

2、深入理解云南歌会所蕴含的美。

[难点]:品味体会“山路漫歌”这个片断的立体美。

第二、教学方法、手段本文所写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情趣,根据文章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使学生深入体会云南歌会的美,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

第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我的导语是这样的: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云南的歌会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的节日风俗和民间轶事,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无穷乐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感情。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2、基于对教材的这种认识,本课我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2、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3、品味本文精妙的文笔,学习场面描写的不同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散文的特点,品味文章极具特色的语言。

2、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本文的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追求幸福人生的情感。

3、初二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对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和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度上还有待提高。

而且我们江南的学生对云南的民风民俗可能存在陌生感,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
1、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

2、品味本文精妙的文笔,学习场面描写的不同手法。

教学难点:
1、场面描写的不同手法、环境描写的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二、说教法
本文所写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情趣,根据文章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使学生深入体会云南歌会的美,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

1、教学课时安排:
一课时
2、教学设计思路:
本篇课文用两课时完成。

按照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出文章围绕云南的歌会写了哪几个场合的歌唱情景,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云南歌会的特点。

还要把握不同场合的歌唱又怎样的特色。

在写作方法上,不同的内容是怎样表现的。

画出文章中自己所欣赏的语段,通过反复研读,及比较阅读体会文章写法和语言上的特色。

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课外收集有关民歌的资料,在拓展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彩云之南是我国的哪个省吗?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而且几乎每个民族都能歌善舞,甚至有人说他们“会说话的都会唱歌,会走路的都会跳舞。

每逢集会或节目,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

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岁月在变,不变的是他们的民族气息。

今天我们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美妙抒情的笔触,去领略云南民歌的风采。

【开课激趣,引导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
(二)走近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介绍作者,了解文章写作风格】
(三)整体感知。

听朗读,边听边想:云南的歌会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四)自主合作探究。

1、自主探究: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面?其内容分别是什么?(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通过初步的阅读思考,归纳出三个场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自主探究后明确:
第一部分:山野对歌。

对歌具有对抗性,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第二部分:山路漫歌。

这是即兴的自由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第三部分:村寨传歌。

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

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2、合作探究:文中所描绘的三个唱歌场合在手法上有何不同?
合作探究后明确:(合作中教师巡视、指导。


在手法上,三个部分一写唱歌人,一写唱歌的环境,一写唱歌的场面。

“山野对歌”主要写唱歌人,对歌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山路漫歌”部分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

这是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村寨传歌”更是盛况空前。

写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

【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对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手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自主探究:课文主要写了在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演唱的方式和内容都不相同.想一想,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色,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同时力求调动学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自主探究后明确:
云南歌会淳朴自然、气势壮观等。

①云南民歌内容:其十分丰富。

无论是重大事件、男女爱情、生产斗争、婚丧礼俗、丰收节庆,还是历史知识、生产知识、生活知识、礼仪知识,几乎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在云南民歌中都有生动的反映。

②云南民歌艺术形式:它融民间诗歌、民族戏曲、曲艺音乐、说唱音乐为一体。

③云南民歌艺术地位:它是云南民族音乐的核心和基础,而且是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她不仅是民族歌舞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乐曲发展的胚胎,它不仅孕育了少数民族戏曲、曲艺音乐的形成,同时也为戏曲说唱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4、教师范读第四段,然后学生读,注意读出韵味,读后学生点评。

(指导学生热情洋溢地读出对自然、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


合作探究:
(1)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引伴”,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

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家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

【让学生找出自己特别喜爱的场景或句子,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云南歌会蕴含的美】
合作探究后明确:
“赶马女孩的歌唱”是这一段的主脑。

但是作者并没有直奔主题来写这些内容。

首先,这是一种写实:云南确实有着如此美丽的风光,也有如此动人的赶马女孩,作者此时所做的只是据实而录---他一笔一笔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写到“赶马女孩的歌唱”。

其次,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境。

山花烂漫,山鸟齐唱,这又是何等的生机活泼,而生活在其间的“女孩”日日领略,潜移默化,在性格气质上早已渐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

地灵人杰,诚哉斯言。

第三,山鸟或悠扬或质朴的鸣唱,写“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互为辉映,交织成一片动人的田园交响曲。

5、指名朗读第五段,自主探究:本段从哪几个方面刻画“金满斗会”的情景?“金满斗会”的演唱方式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自主探究后明确:
从发起、处所、人数、曲名、唱法(声响)、时间、参加者(妇女饰扮,熟人身份)、作用和歌师傅等方面刻画。

方式:每桌各自轮流低唱,唱和相续。

内容:《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的曲子。

(五)拓展延伸:
1、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①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②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

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沈从文《边城》)
2、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说说我们这个地区有哪些民风民俗?
(答案可以多样性,言之有理即可.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对语言的细致分析、体味,有理有据。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分析、品味之后,对课文学习进行延伸拓展学习,并设置了当堂的口头作文,让学生介绍一种自己了解的民俗,并试着分析这种民俗形成的原因,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
(六)小结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