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学科意识
马工程 课件 ppt
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
苏联社会主义实践
马工程课件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 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了苏联
模式的特点和局限性。
古巴社会主义实践
马工程课件介绍了古巴在社会主义 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和成就,强调了 古巴在应对外部压力和困难时所采 取的策略和措施。
越南社会主义实践
马工程课件分析了越南社会主义实 践的特点和经验,强调了越南在经 济、政治和社会方面所取得的进步 和成就。
其他国家马克思主义实践
朝鲜社会主义实践
马工程课件总结了朝鲜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 和教训,分析了朝鲜在维护国家独立和发展 经济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老挝人民民主主义实践
马工程课件介绍了老挝在人民民主主义实践 中取得的经验和成就,强调了老挝在维护国
社会工作
马工程课件在社会工作方面的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制作一系列的课件,如社区建设、社会保障 等,能够帮助学习者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和服务水平。
文化领域
文化理论
马工程课件在文化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 在文化理论上,如文化学基本原理、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这些课件能够帮助 学习者深入了解文化现象和文化传承, 培养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精神。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规律的科学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规律,也是马克思 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政治经济学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剥削本质,揭示了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历史局限性,阐明了社会 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 件的学说,它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 历史使命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 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见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06.06•【文号】学位[2012]17号•【施行日期】2012.06.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见(学位[2012]17号)各有关学位授予单位:为适应新时期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教学和研究中的指导地位,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现就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义、基本原则和目标1.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的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以来,学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学科规模拓展,科研成果显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队伍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新形势下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质量,凝炼学科研究方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科队伍素质,完善机构设置,促进学科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2.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高校主要担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任务。
学科建设应坚持如下原则:一是把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服务作为学科建设的基本任务;二是遵循学科建设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三是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各主要组成部分内在关系的研究和把握,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关系的研究和把握。
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扫描论文
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扫描论文摘要:本文描述了近5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包括基本原理的内容与拓展、中国化、经典文本的研究、学科建设、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等方面。
这些方面代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向和最新成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文本研究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及其面临的挑战1、关于马克思主义体系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理论体系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有学者认为,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体系首先要承认哲学是一门学科,哲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应当有许多经过实践检验而成立的原理且构成了一个前后一贯的完整严密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包括三个层次:宇宙、人类社会、精神活动。
而有的学者希望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能够消除以往教科书的“板块结构”,有意识地涉及自然哲学、社会理论、伦理学、美学、辩证逻辑以及中外哲学史研究等分支领域的基础理论问题,从而建构一个以实践观点贯穿始终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
还有学者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区分为“内核”和“外围”两个部分。
一方面,适当放宽和调整对理论之外围的理解;另一方面,坚守对理论之核心内容的信念。
2、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虽然这不算一个新话题,但依然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
有的认为应急需纠正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某些简单化、绝对化倾向,需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创性观点,把握其基本精神,吸纳研究的新成果,搞清其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将其转化为现实的思想路线。
有的指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固有特性,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前提。
另外,学者们还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模式、马克思主义与解释学的关系。
2006年《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目录索引
高校改 革 发展 背景下 的和 惜校 同建 设 /徐生 涌 / 7・ 8 2 ) 0 0 (6 社会资 本 与思想 政治 教育 的理论 创新 /许 苏 明 / 9 0 ) 0 (8 思 想政 治教 育 发生论 的 问题 意识 /杨 成 / 9 1 ) 0 (2 青少年 “ 网婚 现象 的伦理 考量 /王正平 ,胡 中元 / 9 1 ) 0 (6 政 治社 会化 视域 中的 思想政 冶教 育 /刘军 /l( 4 01 )
政 治认 同 :思想 政治 教育的 目标 取 向 /方 旭光 / 1 7 O( ) O 网络时 代青年文 化 的内在矛 盾 及其成 因 /黄稽 祯 / 11) 0 (3
美国思想 政治教 育解 析 /吴锦 旗 / l 1 ) 0 (7 价值 资源开发与个 体意义生成——当代学 校课堂教 学中道德价 值的形 成过程探 讨 /杨 小微 / 2 1 ) 0 (1 政 治课 改革发 展的 历程 与价 值取 向 /刘梅 / 2 1 ) 0 (6 女大学 生成才 的性 别文化 背景 及教 育应 对 /刘 皴/ 2 2 ) 0 (2
维普资讯
思想理论教
20 年 《 06 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 目录索引
特 稿 有情 的德育和 德育的 有情— —兼论德 育中 师爱之情的传 递 / 梅 仲孙 / 3 o ) o (8
牢牢把握 社会 主义 大学 的两大 历史责 仟 /李宣 海 / 10 ) 0 (4
生 /0 (8 60 )
考 /朱贻庭 / 50 ) 0 (4
科学理 解 系统 把握 整体 建设— —关于 马克 思主 义理 论 一 级学科 建设 的思 考 /顾海 良 / 6 0 ) 0 (4 高校素 质教 育的 核心 推动 力 :文化 素 质教育 与思想 政 治教 育 的有机 结 合 /黄 蓉生 ,白显 良 / 7・ 8o ) 0 o (4 论 自主创新 的人 格诉求 / 厚佳 ,郑 永廷 / 90 ) 郭 0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成就、问题与对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成就、问题与对策■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斌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学术界针对学科内涵、学科定位、研究领域等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主要就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相对全面地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的成就、问题和对策,旨在更好地推进该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和全面发展。
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建设问题,成为专家学者的重点研究领域。
学术工作者针对该学科建设中的学科内涵、学科定位、研究领域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在取得较大成果的同时,也发现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就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全面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的成就、问题和对策,旨在更好地推进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为重点,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多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规律、特点和理论成果。
[1]近年来,一些科研单位和学者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就。
(一)学科定位精准,学科意义深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处于中心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标志性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应用和继承,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和保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其学科意义主要体现在学术功能、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上,尤其是在意识形态、政治宣传、社会服务等方面,既有助于引导人们用正确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用辩证的思维发展马克思主义,又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特别是对于繁荣发展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确保正确稳定的社会发展方向都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马原的基本原理
马原,即马克思主义原理,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学科。
马原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们的认识是通过实践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来获得的。
2. 辩证法:辩证法是研究事物发展规律的方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与斗争。
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自然的、必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理论依据。
4. 阶级斗争: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体现为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条件。
5. 剩余价值:马克思提出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和规律。
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除去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部分之外的那一部分。
6. 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代替资本主义的先进社会制度,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无产阶级专政等手段,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
7. 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追求人类社会的全面自由、平等和幸福。
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精神境界高度发达,消除阶级差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发展。
以上是马原的一些基本原理,这些原理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运用马原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浅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方法论
浅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方法论论文摘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而言,需要学习和摸索以及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方法性。
自觉的方法论意识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以下的6个二级学科,都是很有必要的。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方法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研究生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仍着力在对具体内容的认知及其梳理,这当然是需要的,但毫无疑问是不够的。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而言,需要学习和摸索以及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方法性。
自觉的方法论意识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以下的6个二级学科,都是很有必要的。
一、背景底色和理论空间马克思主义在其产生之后,如同人类一切重大的思想形态或重大的理论学说,都有一个其创始者、原创理论与后继者、后来实践之间的互动。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有必要研究其概念、范畴和原理,因为它们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土壤底蕴”、“背景底色”和“理论空间”等。
例如,马克思主义发展论本身不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内容本身,即不同于理论认知,也不能等同于实践,而是根源于实践而对实践所作的能动的思维理论和逻辑把握。
其研究的基本对象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自身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原理的生成和演变的历史逻辑;二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自身转化为其对象世界之中并从而认识、改造这一世界的实践进程;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自身所独有的逻辑规律;四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即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逻辑性、理论性和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发展论研究的概念范畴有:马克思主义的主旨及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与事实;马克思主义的取向与趋势;马克思主义的现有与应有;马克思主义的文本与阐释;马克思主义的文体与话语;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性”与“非正统性”;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性与现代性;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民族性;马克思主义的“西方性”与“非西方性”;马克思主义的区域性与世界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性、学术性与理论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逻辑等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建设规划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建设规划Ⅰ二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负责人:陈宇宙Ⅱ现状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石。
作为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决定和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所属其他二级学科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的深入系统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和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水准,对于提升整个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指标性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和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研究和教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其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特殊而重大的意义,在构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本学科点有一支学术造诣较高、师资结构合理、勤奋进取、团结合作、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队伍。
现有教授1人,在读博士2人,副教授5人,硕士5人。
Ⅲ总体规划为确保本学科建设主要目标的顺利实现,提升本学科在省内外的地位和影响力,特作出如下建设规划:1,把学科队伍建设工作放在首位,形成以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为主,老中青结合的学科队伍内核,由此奠定学科建设的坚实基础。
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教师积极攻读博士学位、申报教授职称,加大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其在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2,加强学科基础建设,多渠道筹措经费,确保本学科建设的需要。
根据本学科发展的需要和本学科原有基础以及筹资能力,将进一步加强图书资料等支撑条件的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提高现有图书资料的使用效益。
3,加强科研管理,提高科研整体实力和水平,以科研促进学科发展。
学科建设期间,组织学科科研团队,积极争取省级和国家级项目,出一批标志性成果,以项目促科研,以项目经费养科研。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意义摘要:《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重要意义一、发挥前沿阵地的宣传作用高校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前沿阵地,而马克思主义学院是这个阵地中最坚固的战斗堡垒。
马克思主义学院除了培养专业人才之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负责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因此,马克思主义学院肩负着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以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众多重要使命。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面对西方国家的虎视眈眈,我们必须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挥出高校应有的阵地作用。
教育在发挥好理论宣传作用的同时,更要注意价值引领和精神保障。
不要在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和甜言蜜语之下沦陷,我们应该正面、正向、正能量的回应社会热点、社会关切,发挥新时代青年应有的积极风采和能量,让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中生根发芽、遍地开花,让马克思主义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持续的生命力。
为了发挥出前沿阵地的宣传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必须力戒形式主义,找准切入点、聚焦点,与实践相结合,真正体现出主阵地的作用,关注现实问题,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和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让马克思主义学院真正做到马院姓马,在马言马,在马信马,在马传马。
二、肩负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站稳立场,明确责任、使命、担当,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承担重任,肩负起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把提升政治素养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
思政课建设是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被赋予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要使命。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与主渠道主阵地不断同向同行,探索高质量高效率的创新机制和路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解读
在 马克思主义理 论一级学科 中 ,马克思 主义 中
国化这个 级学科 的博士 、硕 士学位授 权点是比较
具 体实践相结合;它的基本 出发点、 立足点 ( 或根本 立场 ) 是把 中国革命 、 建设和改革的利益放在一切关 系的首要地位 , 独立 自主地根据 中国革命 、 建设和改 革的实际需要 和客观可能考 察一切问题 ,制定 中国
马克思主义 。1 [ 1 它的核心和实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
形成马克思 主义 自身所 固有的 品格—— 马克思 主义 普遍真理 与各国具体 实际相结合 。 同时 , 这又是马克
思主义的生命 力和力量所在 。因为马克思主 义的强
论和中国革 命、 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之统一 , 或说马克 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 同中国革命 、建设和 改革的
共产党的路线 、 方针和政锈 它所要求 的民族形式是
多的 。这为深 化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及 其理论 成果的 研究 , 提供 了强有 力的学科支撑 。 现在问题是 , 如何
把握住马克思 主义在当代 中国发展 的大好机 遇 ,抓
紧抓好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学科 的建 设 。而要抓好 马
赋予马克思主义 “ 以新鲜活泼 的、 中国老百姓所喜 为 闻乐见的 中国作风和 中国气派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 1 是 当今 马克 思主义发展 的重要 特点和历史趋势 ,是 马 克思主 义在发 展过程 中 多样性 和生 动性的表现 , 是马克思 主义一般性 与特殊 性关系的体现 。正是 马 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 同各国具 体国情相结合 ,才形成 了各具特 色的马克思 主义。这种生动性和 多样性 的
统一正 是马克思主 义固有本性的体现 。马克思 主义
克思主义 中国化这一学科建设 ,前提 是要正确认识 和把握这一学科本 身。 本文是就这一 问题作一解读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问题意识”
程, 而是通过不断成功 地解决社会历史重 大问题 而获
向, 才能够按 照学科发展 的本来 目标来加 以探 索 。在
思考马克思 主义理论学科 建设 的基本 问题 之前 , 我们 还应该首先反思 什么是 学科建设?
的推动作 用。 但是 , 能否提 出有意义 的问题 , 这是关键 。 爱因斯
们通 常才需要有 “ 学科 带头人” 。所谓学科带头人 , 就
基金项 目: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的伦理经济学研究 ” ( 2 0 1 2 M0 1 ) 作者简介 : 韩喜 平( 1 9 6 5 -) , 男, 内蒙古 巴彦淖 尔人 , 吉林 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 教授 , 博 士生导 师; 吴宏政( 1 9 7 3 - ) , 男, 黑龙 江青冈人 ,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博士生 出所要研 究的问题 , 从
而使研究 目标 明确清晰 , 有针对性 。这对 于马克思主 义理论学科建设来说 是非常重要 的。“ 马克思 主义发
展的历程 , 主要 的不是把更多的社会历史 事实纳入思 想逻辑 的过程 ,也不是 添补思 想逻辑 上 的缺环 的过
主义理论 的整体 性问题 。很 多学 者都意识 到 , 马克思 主义理论作为一 门独立的学科 , 首先应该思考 的重大
、
什么是“ 问题意识"
论 作为一 门独立 的学科则是 近几年 的事情 。 在这 门学
任何一 门学科 的研 究工作 , 都要求研究 者首先确 立一种“ 问题意识 ” 。所 谓问题意识 , 就是指在 科学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基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阶级斗争为纲领,以社会主义建设为目标,具有自己特定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它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过程,是一个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它主张从事物的物质性质与发展演进规律去分析社会现象,揭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基础。
它认为世界是由矛盾斗争推动前进的,事物是由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来实现的。
辩证唯物主义关注矛盾的普遍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强调矛盾的发展与解决是推动事物变革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彼此对立的利益关系,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剩余价值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的超过自己生存所需的价值,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并得到实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剩余价值是剥削的根源,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
马克思主义追求实现劳动者的解放,消除剥削关系。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目标与实践指导。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人占有和剥削是社会不平等的关键因素。
马克思主义倡导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和公有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消除阶级和剥削。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对于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认识和改造社会的方法论,指引着共产主义运动的前进。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理念的重构
地体现 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 、 发展性和 综合性。《 原理》 课程 由原来 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和《 组成 , 并增加了
科学 社 会 主义理 论 内容 , 涵盖 了马克 思 主义理 论 的
三大组成部分及其之间的密切关系 , 完整体现了马 克思主义理论。《 概论》 课程 由《 毛泽东思想概论》 和《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门 两 课而来 , 阐述 马克 思 主义 在 中 国 的新 发 展 , 由两 大
平 的提 高。
[ 键词 ] 马克 思主 义理 论课 ; 学理 念 ; 关 教 重构 【 者简 介 ] 潘玲 霞 , 作 武汉 工 业 学院人 文 系副教 授 , 北 武 汉 4 0 2 ; 湖 30 3 龚新 桥 , 职 于湖 北省 植 物保 供
健 中心 , : 武 汉 4 0 2 湖} 匕 30 3
“ 5方 案 ” 设置 的两 门马克 思 主义理论 课 , O 新 即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以下简称《 ( 原理》 和《 ) 毛 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 论和“ 三个代表 ” 要思想概 重 论》 以下简称 《 ( 概论 》 , 9 ) 与“ 8方案 ” 比, 相 更好
学科定位 和归属 由此清 晰。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 级学科 以及所属二级学科 , 改变了马克思主义理
潘玲 霞 , 新 桥 龚
[ 摘 要 ] 随着 马克 思 主 义理 论研 究 工程 和 学科 建 设 的 不 断 完善 以及 我 国社 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发 展 ,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如何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 , 不断提 高教 学实效性?文章认 为转变教 学理念是前 提, 要树立学科意识、 以人为本理念和创新教 育的观念 , 以教 学理念 的转 变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 学水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的四个基本维度
关键 词 :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 育; 基 础理论 ; 实 践研 究 ; 思 想历 程 ; 比较 借 鉴
D O I : 1 0 . 1 5 9 3 8 / j . c n k i . i p e r . 2 0 1 7 . 0 3 . 0 1 1 ‘
思 主 义最鲜 明 的政 治立 场 ; 坚 持 一 切从 实 际 出 发 ,
理论 联 系实 际是 马克 思 主义最 重 要 的理 论 品质 。 l J
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 的研究 , 提 高理论教 育 的实效
性。 自2 0 0 5年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一 级 学 科 建 立 以 来, 马 克 思 主 义理 论 教 育 研 究 取 得 了长 足 进 展 , 从 现 有研 究 来看 , 学 术界 主要 从 四个基 本 维 度 对 马克
思 主义 理论 教 育进 行 了深 入研 究 。
一
不 管是 经典作 家 的 马克思 主 义 , 还 是 中国化 的马 克 思 主义 , 无 不 体 现着 这 些 本 质 规 定 性 。其 次 , 坚 持 马克 思 主义 的整 体性 要 破 除对 传 统 “ 三分法” 的机 械理解 。无 论 马克 思 恩 格 斯 , 还是列 宁, 他 们 都 一
在马克思主义 理论体 系 中, 马克思 主义立场是基
基金项 目: 湖 南省哲 学社会科 学基金 项 目“ 不同历史时期党 内马克思主 义理论集 中教 育实践 活动研 究” ( 1 4 Y B B 0 0 8 ) ; 长 沙学院 思想政 治研 究课题 “ 大学生 日常思想政 治教 育与思想政 治理论课协 同机 制研 究” ( 2 0 1 5 C D WH 0 5 ) 作者简介 : 刘丽萍 (1 9 8 0 一) , 女, 湖南衡 阳人 ,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 院博士研 究生, 长沙学院马克思主义 学院讲师。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的认识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的认识作者:王娟王爱萍来源:《商情》2013年第20期【摘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的构建基本原则、促进科学性与意识形态的统一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方面探讨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体系的认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研究自然、社会以及思维认识过程等方面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
同时也是对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发展客观规律的一种阐明。
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应该如何构建,在构建的过程中应该重点解决哪些问题?这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研究过程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而这些内容都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的基本构成有关。
只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才能构建起一个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也只有构建起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之后,才能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化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是建立在实践性基本原则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初是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创立的,因此其会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让体系自身更加深刻、丰富、合理。
自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其发展以及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融合已经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与其所处时代相接触、相融合的能力。
其能够为关注其自身、研究其自身的时代提出最迫切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更加完善。
从这个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非远离现实发展的抽象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持续发展的,其特征蕴含在该原理自身当中。
当前,我们提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创新,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重新解释,更加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修正”。
这种创新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够和时代、现实相融合的基础之上的,即创新的基础应该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现构建过程中必须以实践性为基本原则,这是其基本内涵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核心思想乃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它对于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关系以及唯物史观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1.物质决定意识:唯物史观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物质条件决定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而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
唯物史观强调,在实践活动中人们的社会地位、经济基础以及生产力决定着人们的意识形态。
2.政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唯物史观指出,社会的政治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的性质。
政治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它们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而上层建筑则是指政治、法律、宗教等意识形态和组织形式。
3.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不可避免。
二、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史观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之一,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也是唯物史观在历史学科中的具体表现。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而唯物史观则更加突出了阶级斗争这一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注重社会经济制度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而唯物史观则更加关注社会存在与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唯物史观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唯物史观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发展的方向是由物质生产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我们要紧密结合具体国情,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容及建设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着力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综合研究的一门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学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一级学科目前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六个二级学科。
第一,转变观念,树立学科意识。
与会专家认为,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实现了由二级学科到一级学科的“跨越式”发展,不能再按照原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建设的观念或其他学科建设理念进行本学科的建设,应树立本学科建设的正确的思路和理念。
有专家指出,我们应认清形势,提高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自觉意识,提高对本学科战略地位的认识。
一是对本学科特性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既具有一般学科的普遍性质,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学科的特殊性质。
因此,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身规定性十分必要。
努力实现三个方面的统一,即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整体性与综合性的研究领域的统一,学术性与教育性的统一。
二是对本学科与原有的马克思主义相邻学科的关系的认识。
三是对本学科建设的战略意义的认识。
四是教育行政部门、各个高校应高度重视这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此外,还要增强本学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服务、为思想理论建设服务的意识。
还有专家认为,学科意识有内、外之别。
所谓“内”,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部对自身的看法。
转变观念,树立学科意识,首先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一门科学的学科这样一种认识;其次,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性的认识,整体性特点若不存在,也就无所谓本学科的独立性了。
所谓“外”,则是指其他学科对本学科的看法。
相对稳定的社会认同是一个学科之所以成为学科的要素之一。
对于本学科而言,要获得普遍的社会认同,还需要长时期的发展和建设。
第二,学科建设重在提升质量。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应在现有基础上稳定发展规模,特别要控制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增长规模,集中精神抓好学科建设,提升建设质量。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
作者: 李正亭
作者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云南 昆明650224
出版物刊名: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页码: 98-100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期
主题词: 高校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
摘要:任何学科建设都应该而且必须树立和强化学科意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同样如此,但长期累积的各种因素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事实上普遍缺少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
本文拟从地方高校尤其是农林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缘结构视角入手,强调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分析养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关键环节和具体措施,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的凝聚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属性 问题并 没有 解决 。马克思主义 理论 与思想政 治教育学科是 在整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和思想
政 治 教 育 两 个 教 育 层 面 ,整 合 了这 两 支 教 师 队 伍 的 基 础 上 建 立 起 来 的 。 学 科 建 设 不可 能 离 开 学 科 建 设 主 体 的 自身 状 况 , 专 业 背 景 、 术 研 究 基 础 都 程 度 其 学
建 设 与 发 展 的 关 注 。 种 声 音 日渐 强 大 , 么样 才 能 一 怎
要的理 由是 思想政治教 育学 是中国共产党有计划有
组 织 地 对 受 教 育 者 进 行 意 识 形 态 教 育 的 学 科 ,阶 级 性 和 党 性 是学 科 的 核 心 特 征 。一 种 观 点 认 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学 应 该 属 于 教 育学 ,主 要 的 理 由是 思 想 政 治 教 育是 教 育活 动的 一 种 形式 , 该 遵 循 教 育的 规 律 , 应 而 不是 政 治 的 规 律 。 庸 置疑 , 个 争 论 对 于 深 化 学 毋 这 科 研 究 发挥 了积 极 作 用 。 但是 , 争论 本 身 也暴 露 出 其 学 科 归 属 并 不 明确 的 问题 。 思 想 政 治 教 育学 学 科 调 整为 “ 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 马 之后 , 于 关 学 科 归 属 的 争 论 虽然 减 少 了 ,然 而 事 实 上 的 关 于 学
保证本学科 的质量?如此忧患 是情理之 中的 。本文
认 为 ,马克 思 主 义 理 论 的学 科 建 设 不 可 回避 对 其 学 科 意 识 的 强 化 。这 既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学 科 建 设 与 发 展 的 关 键 ,也 是 对 其 产 生 的 基 础 学 科 在 以 往 建 设
养 。 借 鉴 相 关 学 科研 究 成 果 是 一 个 学 科 发 展 的 必 然 要求, 也是 该学 科 保 持 进 步 的 不 竭 动 力 , 来 是 值 得 本 提 倡的 , 而一些 识 , 反 却 普 遍 存 在 着 “ 鸡 下 相 借
维普资讯
论 马克 思 主 义理 论 学科 建 设 中 的学科 意 识
李 辉
( 中山 大 学 教 育 学院 ,广 东 广 州 5 0 7 ) 1 2 5
I 摘
要 l学科 意识是 学科建 设者遵循 学科 内在规律而 形成 的对一定学科 的 自觉态度。 学科发展初
历程 中所存在 问题 的反省。
所 谓 学 科 意 识 ,就 是 人 们 遵 循 学 科 内在 发 展 的
思
规律在 学科建设 中形成 的 自觉态度 。这种态 度具体
表 现 为 如 何 认 识 一 个 学 科 的 特 殊 性 ,怎样 建 设 该 学
科等 问题 。 中, 其 如何 认识 一定学科 的特性 , 在相 当
第一 , 用相 关 学 科 替代 本 学 科 而 产 生 的 替 代 倾
李 辉 /中 山大 学 教 育学 院教 授
不 同地影 响到学科的定位 。几 年来的实践也 充分证
实 了这 一 点 。 事 马克 思 主义 理 论 教 育 的 人 , 来 源 从 多 于哲学 、经济学 、历史学 、政治学等相关专业领域 ,
始, 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科就面I 临着三个 学科意识不 强的倾 向, 即用相关学科替代本 学科 的替代倾 向、 用教 学意识替代 学科 意识 的简单化倾 向、学术研 究问题 意识不强导致的表面化倾 向。本 文认为 ,强 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学科 意识 需要树 立学科研 究的整体 意识、学科发展 的实践意识 、学科面对 的开 放意识。 I 关键词 l马克 思主义理论 学科建 设 学科 意识
思 主义理论学 科设立的基础 。 因此 , 这两个学科 在 已
有 的 学 科 意 识 方 面和 所 暴 露 出 来 的 问 题 ,一 方 面 对 新设 置的 马克 思 主 义 理论 学 科 具 有 直 接 的 借 鉴 意 义 , 另一 方 面也 影 响 着 马 克思 主 义理 论 学 科 的 未 来 走 向 。
0 I " O
0
9)
∞
1 3
维普资讯
思想
因而不可避免地 从这些学科的视 角 、依托这些学科
的 话 语 体 系来 建 设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与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感染力。 教育者为 了达到这些要求 , 自然需要充分吸
收相关学科的知识 , 不断调整教育内容 , 改革和完善
向 。 在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学 学 科 建 设 过 程 中 , 已经 存 早 就 在 了两 种 具 有 代 表性 的 关 于 学 科 归 属 的 争 论 。一 种 观 点 认 为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学 科 应 该 归 属 于 政 治 学 ,主
级学科博士点 。 这个变化 , 即引发了人们 对本学科 立
教 育 方 法 , 动 学 生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 就 是 人 们 所 探 调 这 讨的从 以教 师为中 心向以 学生为 中心的转 变过程 。
点I
学 科 。从 事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人 直 接 和 受 教 育 者 的思
想 行为相联系 , 对教育观念的更新 、 人的 道德发展和 心 理健康等 比较微观 的问题具有较 强的敏感性 ,因 此 也不断地从教育学 、 伦理学 、 心理学等学科汲取营
I 图分类号 IA I 中 8 文献标识码 lA I 文章编号 l 0 7 12 2 0 ) 50 1 —4 10 —9 X(0 6 0 —0 30
新 调 整 设 置的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一 级 学 科 ,从 原 来 的 “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与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2 个博 马 8 士 点 增 加 到 2 个一 级 博 士 授 予 权 单 位 ,2 0多 个 二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