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2021一轮复习政治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真题专练(无答案)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时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真题演练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课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真题演练1.(xx年广东学业)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 )A.商、夏、周 B.商、周、夏C.夏、商、周 D.夏、周、商解析: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夏、商、周。
答案:C2.(xx年广东学业)为巩固统治,西周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实行( ) A.宗法制 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度。
由题目中“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可知是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
故A项正确。
答案:A3.(xx年江苏学业)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礼乐丧葬制C.婚娶联姻制 D.功臣分封制解析:材料中提到“立子立嫡”可知,这里提到的是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A考点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xx年广东学业·双选)顾炎武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中,而天下太平矣。
”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废除君主专制 B.改革郡县制C.适当限制君主权力 D.恢复分封制解析:顾炎武所说的“封建”是指“分封制”,“封建其专在下”说明地方势力强大;“郡县其专在上”说明君主权力太大,故顾炎武主张“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中,而天下太平矣”即改革郡县制,适当限制君主的权力。
题目反映不出废除君主专制和恢复分封制。
答案:BC2.(xx年广东学业)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 )A.分封制度 B.三省六部制C.宗法制度 D.皇帝制度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D项,A、C两项西周已实行,B项创立于隋朝。
答案:D3.(xx年江苏学业)《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2021年人教版高中历史三轮复习专项训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突出地说明东汉时期()A. “三公”已无任何权力B. 尚书台权倾一时C. 君主权力明显加强D. “三公”与尚书令矛盾尖锐2.下列关于推恩令的理解与说明,最为确切的是()A.将皇恩推广于天下,让老百姓不同程度得到好处B.将皇恩施于诸侯王及子弟,以使之顺从皇帝,从而维护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准许诸侯王将封地再分给子弟以建立侯国,从而削弱王国直属领地,使之无力对抗中央D.推恩只是一种欺骗,是封建皇帝愈能臣下和人民的手段,根本不能实现3.宋太祖赵匡胤剥夺了功臣宿将的兵权后,鼓励他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
”他主要是为了()A.巩固专制统治B.奖赏功臣名宿C.鼓励土地兼并D.扩大地主队伍4.有学者认为,周代等级层次纷繁,社会统治权力亦层层相叠压,周王的地位虽然至高无上,但其所直接,臣属的仅限于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级,各国诸侯虽然不敢觊觎周王之位,但很少有与周王同心同德者。
材料表明周代()A.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B.天子尚未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C.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与发展D.权力体系内部蕴含分裂的因素5.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纪录。
其占卜的内容涉及天气晴雨,农作收成,打猎、祭祀等。
这一信息说明商朝的政治特点是()A. “家天下”的制度开始确立B.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 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宗法制D. 神权和王权相结合6.从春秋时期的“尊王攘夷”,到战国以后,原来被视为戎蛮的秦、楚两国,与韩、赵、魏、燕、齐并列七雄。
这一变化说明()A. 华夷观念改变B. 周朝历史结束C. 民族融合加快D. 诸侯争霸激烈7.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带来的重大影响不包括()A. 国家政权取代部落联盟B. 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C. 政治统治取代宗族统治D. 蒙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8.晚清重臣左宗棠有四个儿子,晚年时他安排分配家产,“拟作五份,以一为爵田(授予长子),余作四份,均给尔辈”。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评新人教版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小卷(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 /45分钟分值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左传?载:“周公……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尚书大传?又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
〞上述材料说明( )A.周公取代周天子,稳固了西周的统治B.西周形成了王国与邦国并存的多元政治格局C.西周完成了从政权稳固到制度建立的过程D.西周完成了从分权政治到集权政治的转变2.?左传?记载:“史佚之(西周初年太史)?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地域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B.宗法制度由此确立C.诸侯国离心倾向渐趋强烈D.“文化认同〞是区分种族的主要标准3.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国君往往有许多儿子,理论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然而,国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认为适宜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
这实质上(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王权至上D.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4.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
此材料说明( )A.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B.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分开C.权力分工构造表达原始色彩D.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5.唐朝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
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材料说明柳宗元( )A.抨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认为郡县制度优于分封制C.反对家天下的皇权专制D.主张公正合理地选拔人才6.?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2021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单元检测卷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12题,48分)。
1.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以下对①、②、③、④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①—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疆域广阔B.②—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C.③—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D.④—社会稳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2.下表为我国古代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节选):时期县级政区分等标准秦汉大县万户以上小县万户以下北周一等(7000户以上)二等(1500户以上)三等(1000户以上)四等(500户以上)唐(开元)上等(6000户以上)中等(3000户以上)中下等(3000户以下)下等(1000户以下)宋代望县(4000户以上)上县(2000户以上)中县(1000户以上)下县(1000户以下)明代上县(粮10万石以下)中县(粮6万石以下)下县(粮3万石以下)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经济实力是分等的重要依据B.县域越大等级越高C.疆域大小决定等级数量多少D.人口越少等级越低3.历史学家吕思勉指出:“天子之于诸侯,诸侯之于大夫,犹大宗之于小宗也。
此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一以贯之也。
”材料表明分封制与宗法制()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B.构建了家国同构的政治体制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D.保证了家与国间的良性互动4.有学者指出,西周中央王朝对诸侯的分封和对卿大夫的册命,都体现了“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的原则与特征,但只要“本大末小”的局面发生大的改变,情势与以往就会有大的不同。
该学者意在说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A.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局面B.强化了中央与诸侯国的关系C.隐含着使王权走向衰微的因素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权力结构5.有学者在谈到先秦政治时说:“秦帝国始祖秦襄公就是在周孝王赐给他诸侯称号和‘岐以西之地’的情况下开始立国开疆的。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作业新人教版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一) 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间 /40分钟一、选择题1.?后汉书·祭祀?载:“尝闻儒言,三皇无文,结绳以治,自五帝始有书契。
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
〞据此可知( )A.五帝时期中国已有成熟文字体系B.商周时期监察制度已具备雏形C.上古先贤倡导道德教化、诚信治民D.印玺尚未具备强烈的政治功能2.禹在统领众多邦国君长出征三苗时誓师说:“济济有群,咸听朕言。
……蠢兹有苗,用天之罚。
〞这说明( )A.王位世袭制确实立B.禹君主专制地位确实立C.禹已掌握最高王权D.“禅让〞观念的消除3.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管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材料中的“此制度〞是指(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君主专制4.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对周天子有缴纳贡赋的义务。
贡赋可以是马匹、粮食,也可以奉献地方特产、珍鸟奇兽。
材料说明西周( )A.贡赋的标准并不统一B.具备贵族政治的典型特征C.用血缘解决继承问题D.用经济手段控制地方5.西周初期,王室能够推行“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春秋时期那么成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一变化说明春秋时期( )A.华夷之争已日趋剧烈B.王权的影响已经不复存在C.君臣契约关系的解体D.王权衰微与大国争霸并存6.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根底,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 )A.一夫一妻多妾制习俗长期延续B.“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C.皇位继承“立嫡以长不以贤〞D.传统的“门当户对〞观念7.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盖天子、诸侯者,有土之君也。
有土之君,不传子不立嫡,那么无以弭天下之争。
〞材料主要说明( )A.宗法制度有利于政局的稳定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C.西周嫡长子继承制受到挑战D.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8.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题(解析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
下列发源于中国,推行于全世界,成为今日全球公务员考试制度滥觞的是()A.秦朝军功爵制度B.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制度C.隋唐时期科举制度D.汉朝时期察举制度2.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商王的子孙重建宋国B.商朝时期的都城在河南安阳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5.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
汉武帝这样做意在()A.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B.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C.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D.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6.“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留下上述祖训的皇帝是()A.唐太宗B.宋太祖C.明太祖D.清世宗7.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
1984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在天一阁看到了馆藏的《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8.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但在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
这一“回潮”的历史时期是()A.秦汉B.隋唐C.魏晋南北朝D.明清9.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说,西周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
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一)一、选择题1.“周代这种自上而下的分封制,还是造成了比夏、商二代更为统一的国家,更为集中的王权。
”这可以表明()A.西周是统一国家的开端B.从夏至周中央权力在加强C.分封制加强了专制王权D.国家统一必须借助分封制答案:B解析:“比夏、商二代更为统一的国家,更为集中的王权”表明从夏至周中央权力在加强,故B项正确;A、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表述正确,但不能体现材料的主旨,排除。
2.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答案:B解析: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故A项错误;材料“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故B项正确;官员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官员的德行和政绩,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故D项错误。
3.周代实行严格的爵位制度,对此有人指出“让天子与诸侯等不同等级的贵族一样,都有相应的爵位,因此天子并非‘绝世之贵’,故不敢‘肆于民上以自尊’”。
这表明该制度()A.促成不同等级和谐相处B.限制了周王的专制权力C.造成周王室势力的没落D.为分封制的实施创造条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据所学知识可知,周代实行的爵位制度是把诸侯分为不同的等级,并不是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所有贵族,不会促成不同等级和谐相处,故A 项错误;周代在诸侯中实行严格爵位制度的目的是保证周天子的权力,巩固统治,而材料“天子并非‘绝世之贵’,故不敢‘肆于民上以自尊’”说明有人主张限制周王的专制权力,故B项正确;周王室势力的没落是由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故C项错误;周代爵位制是对分封制下诸侯的等级规定,二者同时存在,故D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2小题)1.春秋时期,宋楚两军对垒,宋军不乘时出击而大败。
国人归咎于宋襄公,襄公辩称:“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其中“亡国”的“国”指()A.夏 B.商 C.西周 D.宋2.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有一个辅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它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该机构是()A.唐朝中书省 B.元朝的都察院C.明朝内阁 D.清朝军机处3.“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征”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由政府高官征辟属吏,然后向朝廷推荐。
这反映出汉代()A.皇帝亲自考查选拔人才B.无需通过考查即可任用C.孝廉是人仕的主要依据D.选官方式有一定主观性4.王国维认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
”其中“立子立嫡之制”是指()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5.王国维商周时期的政治变革时说:“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动;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
”该材料反映了()A.官吏选择和任命的出现 B.学在民间取代学在官府C.嫡长子继承制结束 D.王位世袭制出现6.乾隆皇帝曾说:“权衡悉由朕亲裁”,嘉庆皇帝则盛赞“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这两位皇帝如此得意,主要是因为()A.议政王大臣会议被皇帝控制B.军机处的设立C.宰相制度的废除D.内阁只获得了票拟权7.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刺史改州牧,拥有赋政治民之权,州由监察区变成了行政区,州牧位居郡守之上,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
这反映出东汉来年()A.郡县制最终形成B.中央集权得到巩固C.已经取消监察制D.刺史职能发生变异8.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秦王当了皇帝以后……建立了一个真正的专制制度,取代了古代的神权封建秩序”。
其中“封建秩序”对应的是( )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郡县制④行省制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9.明十三陵是皇家陵墓群,其以长陵(祖陵)为中心,有序地排列形成一个整体。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举竞选,三也。”钱穆先生所述的第一级和第三级演进分别开始于
A.秦汉、明朝B.西周、秦汉C.西周、隋唐D.秦汉、隋唐
A.唐朝与罗马一样实行了保护外国人的万民法
B.吐鲁番地区在当时已归属唐朝中央政府管辖
C.唐朝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D.唐朝开始大规模对外出口丝绸
14.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
A.嫡长子继承制B.民主选举首领
C.世袭制D.分封制
15.学者薛明扬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说,“这一制度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学者评价的是
A.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D.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
7.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于2009年的10月11日在山东举行,CCTV5体坛快讯也特别开设“走齐鲁看全运”板块,全景展现“齐鲁大地”的风采。山东省“齐鲁大地”称呼渊源于
A.商朝的内外服制度B.西周的分封制
C.秦朝实行的郡县制D.西汉初年的分封制
8.“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蕃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中书省B.理藩院C.宣政院D.枢密院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殷墟甲骨卜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
从10多万片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一切民事都被涂上了“神事”的色彩。
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大事小事,无事不卜。
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B. 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C. 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 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2.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士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
”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A. 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B. 民族认同感的增强C. 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D. 中原文化已经统一3.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与史实不相符的是A. 周武王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B. 姬姓贵族在分封对象中仅占少数C. 先代贵族和功臣也受到分封D. 武王认为姜尚是灭商的最大功臣4.《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 严格的等级关系B. 嫡长子有继承特权C. 通过神权强化王权D. 血缘和政治紧密结合5.西周甚至春秋早期,不但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就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
不唯如此,铭文和文字制度等也随着器物本身与工艺技术流往分封各地。
这说明分封制A. 强化君主专制权力B.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C. 推动国家走向统一D. 导致诸侯国不断发展威胁王室6.春秋末期的新兴地主阶级季孙氏设置了周天子才能使用的六十四人大型舞乐队。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一、选择题1.北宋初年,为制约宰相,()A.任用出身低微的人参与军国大事 B.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C.任用太尉参与负责军国大政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2.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它的原则是恐怖。
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A.秦朝确立了三公九卿制度B.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C.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D.清朝雍正帝设置了军机处3.被周王分封的诸侯不包括()A.先代贵族B.王族C.平民D.功臣4.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
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5.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6.“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既有相职,却无相权。
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以上描述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秦代的三公九卿制度 B.唐代的三省制度C.元代行省制度 D.明代的内阁制度7由上表可见,汉代察举制A.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 B.兼顾了各阶层利益C.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D.沿袭了世卿世禄制8.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
“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
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9.图中的“琅邪郡”管辖地在西周朝时的地方长官会是()A.周王 B.郡守 C.县令 D.诸侯10.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材料说明秦始皇()A.认为分封制不利统治B.认为自己功勋盖世C.准备推行郡国并行制D.主张实行严刑酷法11.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卷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建设服务型政府”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成为当前我国科学推进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口号。
纵观历代地方行政机构的变迁,下列不属于其变迁规律的是()A.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因B.沿袭为主、变革为辅是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线C.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组织,具有相对稳定性D.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不断增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从商周到秦朝我国政治制度变化的突出特点是()①由贵族政治变为官僚政治①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权力①血缘政治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3.周代金文“封建亲戚”中的“亲”字写作“”( 字的左边是监狱,右边探望,有血缘关系的人才会探监慰问),“戚”字写作“”(字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种武器)。
这反映了周代()A.受封诸侯的权利B.分封的对象C.受封诸侯的义务D.分封的目的4.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
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5.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
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
这说明元朝政治制度与前朝相比()A.君主权力相对削弱B.分割相权加强君权C.君主专制制度强化D.三权分立制约皇权6.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材料表明其主张是(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7.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具有皇帝家仆性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把皇帝家仆正规化、权力化;明清取消宰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整个国家机器。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1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测试卷(一) 人民版
专题测试卷(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届河南焦作高三定位考试,1)周公对周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诸侯不贡天子,人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
”据此可知,贡赋制度( )A.是周王室的重要财路B.有助于巩固西周统治C.强调森严的等级秩序D.是中央与地方的纽带解析:选B 根据材料“诸侯不贡天子,人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可知贡赋制度属于分封制下诸侯必须应有的义务,有助于巩固西周统治,故选B项;根据材料“诸侯不贡天子,人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可知材料主旨为贡赋制度对政治的影响而非经济,排除A项;分封制强调森严的等级秩序,排除C项;贡赋制度是诸侯是否向周天子尽义务的表现之一,排除D项。
2.(2020届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调研,1)《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
”还规定,白叟五十岁以后,不再服劳役;六十岁以后免服兵役。
并依据户口册核对老年人的家庭及其产业状况,规定“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这说明秦汉之前的养老制度()A.注重礼制和孝道B.带有宗法色彩C.受儒家思想影响D.重视礼法并施解析:选A 根据材料提炼关键词为“老”人,商周时期规定:老人50岁以后不服劳役;60以后免服兵役;80岁以上的老人家庭,至少有一个儿子不从政……,也就点明为秦汉之前的“养老制度”,可见商周时期注重礼制和孝道,故选A项;宗法制为统治阶级内部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互为表里,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儒家思想创始于春秋战国,此为商周时期,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法治”,排除D项。
3.(2019届安徽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24)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之制度大异于商者,包罗甚广。
不能在此一一论列,其中封建子弟一项,对华夏民族之形成影响巨大。
2021年上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练习一、单选题1.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2.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存在于A.秦朝B.汉朝C.宋朝D.明朝3.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逝,其诸子为争夺爵位而兵戎相见。
按照当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齐桓公国君位置的是()A.二儿子,齐桓公正妻所生B.大儿子,齐桓公最宠爱的妾所生C.三儿子,与大哥同母,手握兵权D.四儿子,为齐桓公最喜爱的儿子4.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
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B.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C.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D.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5.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
”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家族血缘关系B.中央集权意识C.家国同构观念D.安土重迁理念6.唐朝元和年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佑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佑的意见。
崔佑所属的部门应是(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参知政事7.专制主义制度很容易使皇帝与丞相之间产生矛盾,从汉至明清,历代皇帝曾经采取过的限制相权的措施不包括A.形成“中朝”“外朝”格局,使以丞相为首的中央官僚不能参与决策B.三省长官同为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C.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D.设立宣政院、理藩院管理宗教、民族等事务8.“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
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滚动检测试题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滚动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周初,周公封成王的弟弟叔虞于晋,唐代宗将河北地区分授给安史降将,封其为节度使。
唐代节度使和西周诸侯的共同之处是( )①与天子有宗法关系②所在地后来发展为割据势力③拥有辖区内的全权④职位设置的初衷为拱卫中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此题意在比较分封制下的诸侯和唐朝节度使的异同。
节度使与唐代宗并无宗法关系,故①是二者的不同之处,排除。
唐朝节度使和西周诸侯在所在辖区内都拥有全部权力,周初分封诸侯和唐朝设立节度使的初衷都是拱卫中央,其所在地后来都发展为割据势力,故选B。
答案:B2.“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解析: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以嫡长子继承制度为核心的宗法制。
答案:D3.(xx深圳调研)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
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
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形成B.个人素质的差异C.宗法制的影响D.封建家长的喜好解析:贾宝玉地位高是因为是正房所生,是嫡长子,贾环地位低是因为是妾室所生,是庶子。
这些特点符合宗法制的内容。
答案:C4.北京大学教授在其论文中指出:“西周封建制是传统中国中契约社会的代表,天子将土地分给诸侯,而诸侯则向天子效忠,从而以最简单的人际关系组织了复杂的社会治理体系”。
关于这段史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封建制即分封制B.天子与诸侯间契约强调相互的权利与义务C.分封制与宗法制共存于治理体系D.“契约社会”有当代主权在民的内涵解析:材料中“契约社会”意指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间相互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与当代主权在民的民主人文观有本质区别,故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轮复习古代中国政治真题专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11.0分)1.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 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 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2.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
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 皇帝制与郡县制B. 郡县制与刺史制C. 皇帝制与封国制D. 丞相制与刺史制3.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A. ①②④③B. ②③①④C. ③①②④D. ③①④②4.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 军功爵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5.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A.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 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 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6.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 ②③④①B. ②④③①C. ③②①④D. ④②①③7.“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
魏晋以来,浸以华重。
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
”这段话意在指出()A. 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B. 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C. 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D. 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8.《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这表明在西汉A. 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 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 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 官僚制度未能建立9.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10.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 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 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 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 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11.以下史实哪一项反映了唐代的民族交往?A. 鲜卑族的拓跋氏改姓元氏B. 胡床、胡服、胡食传到中原地区,并为汉人所接受C. 文成公主嫁往吐蕃时带去书籍、耕作用具和蔬菜种子D. 中央设宣政院兼管吐蕃事务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35.0分)12.阅读文本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
秦皇负扆(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
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
……末俗以秦皇方(比)汉孝武(汉武帝)……孝武一怒,则大臣莫保其性……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
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
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
……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非草茅、搢(缙)绅所能拟已。
--摘自《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材料二:谈到中国的代表性文化遗产,不能不提及44年前的考古发现,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地用铲子、刷子和棉签打开已尘封两千多年的黄土,一个排列严整、气势恢宏的神秘地下军阵重现世界。
谜一样的秦陵,谜一样的始皇帝。
有学者认为兵马俑生动传神,兵器与雕塑技艺高超;有学者则从历史认识入手,认为秦兵马俑是秦帝国复杂而高效的管理系统的象征,并分析秦朝立下的行政系统,从上到下要经过两层或三层的金字塔结构。
--据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等整理(1)仔细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论秦皇“秦制”建设有哪些特点,并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秦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价值意义和陶俑群塑所反映的制作艺人之精神。
②秦帝国“有功者必赏”的制度依据和造成“金字塔”结构的行政系统。
(只作选择不作阐述者,不得分)13.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材料三……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
……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
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1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
材料二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
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材料三明初开科取士并无南北之分,中期以后有了分地录取的新规定。
中央会试首先是南北分卷,后来进一步按南、北、中地域分卷考试,对不同地域考生按比例录取。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察举制始行于哪一朝代?其对官员素质的期待,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的治国理念?(2)分别指出魏晋和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
根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中期以后“开科取士”的新规定及其作用。
(4)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
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
15.“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材料二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材料四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里,国家最高权力的所有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民众都不太适应。
而国会的运作,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立制衡等西方话语,中国人也一直不是很清楚。
请回答:(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
(4)纵观上述材料,反思古代、近代的这些尝试,归纳要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应该从哪些方面提供保障?16.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材料二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哪个学派的经典?经学在明清时期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
17.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
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
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
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
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
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材料二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
(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
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国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
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廷官员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使臣所持态度的国内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