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
新课标下《全等三角形》复习课——基于平移、轴对称、旋转的全等探究
新课标下《全等三角形》复习课——基于平移、轴对称、旋转的全等探究一、教材解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符号意识、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本节课是基于学习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全等三角形》和第2章《轴对称图形》的一节复习课,学生己经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基本掌握了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通过本节复习课进一步启发巩固学生对基于平移、轴对称、旋转的全等三角形中相关知识的复习探究。
全等是相似的特殊情形,全等三角形的学习是后期学习相似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的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与平行线的研究一脉相承,分别从定义一性质一判定一应用四个方面进行展开,并以画图、实验、归纳、猜想、证明为探究学习方法。
通过平移、轴对称、旋转等方法来构造全等三角形,既体现了图形的运动变化,也体现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合同变换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并基本掌握全等三角形这章的基础内容,基本能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但是,在新课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未能从整体的角度分析掌握全等三角形,还无法从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知识结构等角度对整章知识进行整合梳理,还未形成对全等三角形知识的整体认识;学生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的方法来构造图形的意识不强,学习不够系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推理的逻辑性与条理性还不强。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回顾平移、轴对称、旋转的性质,能灵活构造并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图形,能灵活地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三种全等变换的思路找出或构造图形中的全等图形。
3. 情感与态度目标: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良好的几何学习习惯。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期末复习提优题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数学期末《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复习一.选择题(共4小题)1.如图,Rt△ACB中,∠ACB=90°,∠ABC的角平分线BE和∠BAC的外角平分线AD相交于点P,分别交AC 和BC的延长线于E,D.过P作PF⊥AD交AC的延长线于点H,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交DH于点G.则下列结论:①∠APB=45°;②PF=PA;③BD﹣AH=AB;④DG=AP+GH.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如图,将30°的直角三角尺ABC绕直角顶点A逆时针旋转到ADE的位置,使B点的对应点D落在BC边上,连接EB、EC,则下列结论:①∠DAC=∠DCA;②ED为AC的垂直平分线;③EB平分∠AED;④ED=2AB.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如图,Rt△ACB中,∠ACB=90°,△ABC的角平分线AD、BE相交于点P,过P作PF⊥AD交BC的延长线于点F,交AC于点H,则下列结论:①∠APB=135°;②PF=PA;③AH+BD=AB;④S四边形ABDE =S△ABP,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90°,∠DAB与∠ADC的平分线相交于BC边上的M点,则下列结论:①∠AMD=90°;②M为BC的中点;③AB+CD=AD;④;⑤M到AD的距离等于BC的一半;其中正确的有()1A.2个B.3个C.4个D.5个二.解答题(共8小题)5.如图1,在Rt△ACB中,∠ACB=90°,∠ABC=30°AC=1点D为AC上一动点,连接BD,以BD为边作等边△BDE,EA的延长线交BC的延长线于F,设CD=n,(1)当n=1时,则AF=_________;(2)当0<n<1时,如图2,在BA上截取BH=AD,连接EH,求证:△AEH为等边三角形.6.两个等腰直角△ABC和等腰直角△DCE如图1摆放,其中D点在AB上,连接BE.(1)则=_________,∠CBE=_________度;(2)当把△DEF绕点C旋转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时(D点在BC上),连接AD并延长交BE于点F,连接FC,则=_________,∠CFE=_________度;(3)把△DEC绕点C旋转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请求出∠CFE的度数_________.7.已知△ABC为边长为10的等边三角形,D是BC边上一动点:①如图1,点E在AC上,且BD=CE,BE交AD于F,当D点滑动时,∠AFE的大小是否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其度数.②如图2,过点D作∠ADG=60°与∠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G,当点D在BC上滑动时,有下列两个结论:①DC+CG 的值为定值;②DG﹣CD的值为定值.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选择正确的结论加以证明并求出其值.8.如图,点A、C分别在一个含45°的直角三角板HBE的两条直角边BH和BE上,且BA=BC,过点C作BE的垂线CD,过E点作EF上AE交∠DCE的角平分线于F点,交HE于P.(1)试判断△PCE的形状,并请说明理由;(2)若∠HAE=120°,AB=3,求EF的长.9.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H,G分别在AC,AB上,且HD=BD.(1)求证:∠B与∠AHD互补;(2)若∠B+2∠DGA=180°,请探究线段AG与线段AH、HD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10.如图,在等腰Rt△ABC与等腰Rt△DBE中,∠BDE=∠ACB=90°,且BE在AB边上,取AE的中点F,CD 的中点G,连接GF.(1)FG与D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FG与DC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2)若将△BDE绕B点逆时针旋转180°,其它条件不变,请完成下图,并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证明你的结论.11.如图1,△ABC中,AG⊥BC于点G,以A为直角顶点,分别以AB、AC为直角边,向△ABC外作等腰Rt△ABE 和等腰Rt△ACF,过点E、F作射线GA的垂线,垂足分别为P、Q.(1)试探究EP与FQ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连接EF交GA的延长线于H,由(1)中的结论你能判断并证明EH与FH的大小关系吗?(3)图2中的△ABC与△AEF的面积相等吗?(不用证明)12.已知如图1:△ABC中,AB=AC,∠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EF∥BC交AB、AC于E、F.①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请说明EF与BE、CF间有怎样的关系.②若AB≠AC,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如果有,请分别指出它们.另第①问中EF与BE、CF间的关系还存在吗?③若△ABC中,∠B的平分线与三角形外角∠ACD的平分线CO交于O,过O点作OE∥BC交AB于E,交AC 于F.如图3,这时图中还有哪几个等腰三角形?EF与BE、CF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八年级[丄]数学期末《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复习提优题【大海之音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小题)1.如图,Rt△ACB中,∠ACB=90°,∠ABC的角平分线BE和∠BAC的外角平分线AD相交于点P,分别交AC 和BC的延长线于E,D.过P作PF⊥AD交AC的延长线于点H,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交DH于点G.则下列结论:①∠APB=45°;②PF=PA;③BD﹣AH=AB;④DG=AP+GH.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考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垂线;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推理填空题.分析:①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与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出∠CAP,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ABP=∠ABC,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整理即可得解;②③先根据直角的关系求出∠AHP=∠FDP,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HP与△FDP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DF=AH,对应角相等可得∠PFD=∠HAP,然后利用平角的关系求出∠BAP=∠BFP,再利用角角边证明△ABP与△FBP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AB=BF,从而得解;④根据PF⊥AD,∠ACB=90°,可得AG⊥DH,然后求出∠ADG=∠DAG=45°,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DG=AG,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两腰相等可得GH=GF,然后求出DG=GH+AF,有直角三角形斜边大于直角边,AF>AP,从而得出本小题错误.解答:解:①∵∠ABC的角平分线BE和∠BAC的外角平分线,∴∠ABP=∠ABC,∠CAP=(90°+∠ABC)=45°+∠ABC,在△ABP中,∠APB=180°﹣∠BAP﹣∠ABP,=180°﹣(45°+∠ABC+90°﹣∠ABC)﹣∠ABC,=180°﹣45°﹣∠ABC﹣90°+∠ABC﹣∠ABC,=45°,故本小题正确;②③∵∠ACB=90°,PF⊥AD,∴∠FDP+∠HAP=90°,∠AHP+∠HAP=90°,∴∠AHP=∠FDP,∵PF⊥AD,∴∠APH=∠FPD=90°,在△AHP与△FDP中,,∴△AHP≌△FDP(AAS),∴DF=AH,∵AD为∠BAC的外角平分线,∠PFD=∠HAP,∴∠PAE+∠BAP=180°,又∵∠PFD+∠BFP=180°,∴∠PAE=∠PFD,∵∠ABC的角平分线,∴∠ABP=∠FBP,在△ABP与△FBP中,,∴△ABP≌△FBP(AAS),∴AB=BF,AP=PF故②小题正确;∵BD=DF+BF,∴BD=AH+AB,∴BD﹣AH=AB,故③小题正确;④∵PF⊥AD,∠ACB=90°,∴AG⊥DH,∵AP=PF,PF⊥AD,∴∠PAF=45°,∴∠ADG=∠DAG=45°,∴DG=AG,∵∠PAF=45°,AG⊥DH,∴△ADG与△FGH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G=AG,GH=GF,∴DG=GH+AF,∵AF>AP,∴DG=AP+GH不成立,故本小题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的性质,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做题时要分清角的关系与边的关系.2.如图,将30°的直角三角尺ABC绕直角顶点A逆时针旋转到ADE的位置,使B点的对应点D落在BC边上,连接EB、EC,则下列结论:①∠DAC=∠DCA;②ED为AC的垂直平分线;③EB平分∠AED;④ED=2AB.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考点:旋转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以及旋转的性质即可判断.解答:解:①根据旋转的性质可以得到:AB=AD,而∠ABD=60°,则△ABD是等边三角形,可得到∠DAC=30°,∴∠DAC=∠DCA,故正确;②根据①可得AD=CD,并且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C=AE,∠EAC=60°,则△ACE是等边三角形,则EA=EC,即D、E都到AC两端的距离相等,则DE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故正确;③根据条件AB∥DE,而AB≠AE,即可证得EB平分∠AED不正确,故错误;④根据旋转的性质,DE=BC,而BC=2AB,即可证得ED=2AB,故正确;故正确的是:①②④.故选B.点评:正确理解旋转的性质,图形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全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如图,Rt△ACB中,∠ACB=90°,△ABC的角平分线AD、BE相交于点P,过P作PF⊥AD交BC的延长线于点F,交AC于点H,则下列结论:①∠APB=135°;②PF=PA;③AH+BD=AB;④S四边形ABDE=S△ABP,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逐条分析判断.解答:解:在△ABC中,AD、BE分别平分∠BAC、∠ABC,∵∠ACB=90°,∴∠A+∠B=90°,又∵AD、BE分别平分∠BAC、∠ABC,∴∠BAD+∠ABE=(∠A+∠B)=45°,∴∠APB=135°,故①正确.∴∠BPD=45°,又∵PF⊥AD,∴∠FPB=90°+45°=135°,∴∠APB=∠FPB,又∵∠ABP=∠FBP,BP=BP,∴△ABP≌△FBP,∴∠BAP=∠BFP,AB=FB,PA=PF,故②正确.在△APH和△FPD中,∵∠APH=∠FPD=90°,∠PAH=∠BAP=∠BFP,PA=PF,∴△APH≌△FPD,∴AH=FD,又∵AB=FB,∴AB=FD+BD=AH+BD.故③正确.∵△ABP≌△FBP,△APH≌△FPD,∴S四边形ABDE=S△ABP+S△BDP+S△APH﹣S△EOH+S△DOP=S△ABP+S△ABP﹣S△EOH+S△DOP=2S△ABP﹣S△EOH+S△DOP.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90°,∠DAB与∠ADC的平分线相交于BC边上的M点,则下列结论:①∠AMD=90°;②M为BC的中点;③AB+CD=AD;④;⑤M到AD的距离等于BC的一半;其中正确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过M作ME⊥AD于E,得出∠MDE=∠CDA,∠MAD=∠BAD,求出∠MDA+∠MAD=(∠CDA+∠BAD)=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MD,即可判断①;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MC=ME,ME=MB,即可判断②和⑤;由勾股定理求出DC=DE,AB=AE,即可判断③;根据SSS证△DEM≌△DCM,推出S=S三角形DCM,同理得出S三角形AEM=S三角形ABM,即可判断④.三角形DEM解答:解:过M作ME⊥AD于E,∵∠DAB与∠ADC的平分线相交于BC边上的M点,∴∠MDE=∠CDA,∠MAD=∠BAD,∵DC∥AB,∴∠CDA+∠BAD=180°,∴∠MDA+∠MAD=(∠CDA+∠BAD)=×180°=90°,∴∠AMD=180°﹣90°=90°,∴①正确;∵DM平分∠CDE,∠C=90°(MC⊥DC),ME⊥DA,∴MC=ME,同理ME=MB,∴MC=MB=ME=BC,∴②正确;∴M到AD的距离等于BC的一半,∴⑤正确;∵由勾股定理得:DC2=MD2﹣MC2,DE2=MD2﹣ME2,又∵ME=MC,MD=MD,∴DC=DE,同理AB=AE,∴AD=AE+DE=AB+DC,∴③正确;∵在△DEM和△DCM中,∴△DEM≌△DCM(SSS),∴S三角形DEM=S三角形DCM同理S三角形AEM=S三角形ABM,∴S三角形AMD=S梯形ABCD,∴④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垂直定义,直角梯形,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定理进行推理的能力.二.解答题(共8小题)5.如图1,在Rt△ACB中,∠ACB=90°,∠ABC=30°AC=1点D为AC上一动点,连接BD,以BD为边作等边△BDE,EA的延长线交BC的延长线于F,设CD=n,(1)当n=1时,则AF=2;(2)当0<n<1时,如图2,在BA上截取BH=AD,连接EH,求证:△AEH为等边三角形.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动点型.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60°,再根据平角等于180°求出∠FAC=60°,然后求出∠F=30°,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解即可;(2)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利用∠CBD表示出∠ADE=30°+∠CBD,又∠HBE=30°+∠CBD,从而得到∠ADE=∠HBE,然后根据边角边证明△ADE与△HB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E=HE,对应角相等可得∠AED=∠HEB,然后推出∠AEH=∠BED=60°,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即可证明.解答:(1)解:∵△BDE是等边三角形,∴∠EDB=60°,∵∠ACB=90°,∠ABC=30°,∴∠BAC=180°﹣90°﹣30°=60°,∴FAC=180°﹣60°﹣60°=60°,∴∠F=180°﹣90°﹣60°=30°,∵∠ACB=90°,∴∠ACF=180°﹣90°,∴AF=2AC=2×1=2;(2)证明:∵△BDE是等边三角形,∴BE=BD,∠EDB=∠EBD=60°,在△BCD中,∠ADE+∠EDB=∠CBD+∠C,即∠ADE+60°=∠CBD+90°,∴∠ADE=30°+∠CBD,∵∠HBE+∠ABD=60°,∠CBD+∠ABD=30°,∴∠HBE=30°+∠CBD,∴∠ADE=∠HBE,在△ADE与△HBE中,,∴△ADE≌△HBE(SAS),∴AE=HE,∠AED=∠HEB,∴∠AED+∠DEH=∠DEH+∠HEB,即∠AEH=∠BED=60°,∴△AEH为等边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2)中求出∠ADE=∠HBE是解题的关键.6.两个等腰直角△ABC和等腰直角△DCE如图1摆放,其中D点在AB上,连接BE.(1)则=1,∠CBE=45度;(2)当把△DEF绕点C旋转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时(D点在BC上),连接AD并延长交BE于点F,连接FC,则=1,∠CFE=45度;(3)把△DEC绕点C旋转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请求出∠CFE的度数135°.考点:圆周角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确定圆的条件.分析:(1)先证明∠ACD=∠BCE,再根据边角边定理证明△ACD≌△BCE,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和对应角相等解答;(2)根据(1)的思路证明△ACD和△BCE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BE=AD,对应角相等得∠DAC=∠DBF,又AC⊥CD,所以AF⊥BF,从而可以得到C、E、F、D四点共圆,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即可求出∠CFE=∠CDE=45°;(3)同(2)的思路,证明C、F、D、E四点共圆,得出∠CFD=∠CED=45°,而∠DEF=90°,所以∠CFE 的度数即可求出.解答:解:(1)∵△ABC和△DCE是等腰三角形,∴AC=BC,CD=CE,∵∠ACB=∠DCE=90°,∴∠ACB﹣∠BCD=∠DCE﹣∠BCD,即∠ACD=∠BCE,在△ACD和△BCE中,,∴△ACD≌△BCE(SAS),∴BE=AD,∠CBE=∠CAD=45°,因此=1,∠CBE=45°;(2)同(1)可得BE=AD,∴=1,∠CBE=∠CAD;又∵∠ACD=90°,∠ADC=∠BDF,∴∠BFD=∠ACD=90°;又∵∠DCE=90°,∴C、E、F、D四点共圆,∴∠CFE=∠CDE=45°;(3)同(2)可得∠BFA=90°,∴∠DFE=90°;又∵∠DCE=90°,∴C、F、D、E四点共圆,∴∠CFD=∠CED=45°,∴∠CFE=∠CFD+∠DFE=45°+90°=135°.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等边对等角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四点共圆以及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的性质,需要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7.已知△ABC为边长为10的等边三角形,D是BC边上一动点:①如图1,点E在AC上,且BD=CE,BE交AD于F,当D点滑动时,∠AFE的大小是否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其度数.②如图2,过点D作∠ADG=60°与∠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G,当点D在BC上滑动时,有下列两个结论:①DC+CG 的值为定值;②DG﹣CD的值为定值.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选择正确的结论加以证明并求出其值.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探究型.分析:①∠AFE的大小不变,其度数为60°,理由如下:由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得到三条边相等,三个内角相等,都为60°,可得出AB=BC,∠ABD=∠C,再由BD=CE,利用SAS可得出三角形ABD与三角形BC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得出∠BAD=∠CBE,在三角形ABD中,由∠ABD为60°,得到∠BAD+∠ADB的度数,等量代换可得出∠CBE+∠ADB的度数,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FD 的度数,根据对应角相等可得出∠AFE=∠BFD,可得出∠AFE的度数不变;②连接AG,如图所示,由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得出三条边相等,三个内角都相等,都为60°,再由CG为外角平分线,得出∠ACG也为60°,由∠ADG为60°,可得出A,D,C,G四点共圆,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可得出∠DAG与∠DCG互补,而∠DCG为120°,可得出∠DAG为60°,根据∠BAD+∠DAC=∠DAC+∠CAG=60°,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到∠BAD=∠CAG,利用ASA可证明三角形ABD 与三角形ACG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出BD=CG,由BC=BD+DC,等量代换可得出CG+CD=BC,而BC=10,即可得到DC+CG为定值10,得证.解答:解:①∠AFE的大小不变,其度数为60°,理由为:∵△ABC为等边三角形,∴AB=BC,∠ABD=∠C=60°,在△ABD和△BCE中,,∴△ABD≌△BCE(SAS),∴∠BAD=∠CBE,又∠BAD+∠ADB=120°,∴∠CBE+∠ADB=120°,∴∠BFD=60°,则∠AFE=∠BFD=60°;②正确的结论为:DC+CG的值为定值,理由如下:连接AG,如图2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AB=BC=AC,∠ABD=∠ACB=∠BAC=60°,又CG为∠ACB的外角平分线,∴∠ACG=60°,又∵∠ADG=60°,∴∠ADG=∠ACG,即A,D,C,G四点共圆,∴∠DAG+∠DCG=180°,又∠DCG=120°,∴∠DAG=60°,即∠DAC+∠CAG=60°,又∵∠BAD+∠DAC=60°,∴∠BAD=∠GAC,在△ABD和△ACG中,∵,∴△ABD≌△ACG(ASA),∴DB=GC,又BC=10,则BC=BD+DC=DC+CG=10,即DC+CG的值为定值.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四点共圆的条件,以及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利用了等量代换及转化的思想,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8.如图,点A、C分别在一个含45°的直角三角板HBE的两条直角边BH和BE上,且BA=BC,过点C作BE的垂线CD,过E点作EF上AE交∠DCE的角平分线于F点,交HE于P.(1)试判断△PCE的形状,并请说明理由;(2)若∠HAE=120°,AB=3,求EF的长.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专题:计算题;证明题.分析:(1)根据∠PCE=∠DCE=×90°=45°,求证∠CPE=90°,然后即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2)根据∠HEB=∠H=45°得HB=BE,再根据BA=BC和∠HAE=120°,利用ASA求证△HAE≌△CEF,得AE=EF,又因为AE=2AB.然后即可求得EF.解答:解:(1)△P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PCE=∠DCE=×90°=45°∠PEC=45°∴∠PCE=∠PEC∠CPE=90°∴△P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HEB=∠H=45°∴HB=BE∵BA=BC∴AH=CE而∠HAE=120°∴∠BAE=60°,∠AEB=30°又∵∠AEF=90°∴∠CEF=120°=∠HAE而∠H=∠FCE=45°∴△HAE≌△CEF(ASA)∴AE=EF又∵AE=2AB=2×3=6∴EF=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解答(2)的关键是利用ASA求证△HAE≌△CEF,此题有一定的拔高难度,属于中档题.9.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H,G分别在AC,AB上,且HD=BD.(1)求证:∠B与∠AHD互补;(2)若∠B+2∠DGA=180°,请探究线段AG与线段AH、HD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1)在AB上取一点M,使得AM=AH,连接DM,则利用SAS可得出△AHD≌△AMD,从而得出HD=MD=DB,即有∠DMB=∠B,通过这样的转化可证明∠B与∠AHD互补.(2)由(1)的结论中得出的∠AHD=∠AMD,结合三角形的外角可得出∠DGM=∠GDM,可将HD转化为MG,从而在线段AG上可解决问题.解答:证明:(1)在AB上取一点M,使得AM=AH,连接DM,∵,∴△AHD≌△AMD,∴HD=MD,∠AHD=∠AMD,∵HD=DB,∴DB=MD,∴∠DMB=∠B,∵∠AMD+∠DMB=180°,∴∠AHD+∠B=180°,即∠B与∠AHD互补.(2)由(1)∠AHD=∠AMD,HD=MD,∠AHD+∠B=180°,∵∠B+2∠DGA=180°,∠AHD=2∠DGA,∴∠AMD=2∠DGM,又∵∠AMD=∠DGM+∠GDM,∴2∠DGM=∠DGM+∠GDM,即∠DGM=∠GDM,∴MD=MG,∴HD=MG,∵AG=AM+MG,∴AG=AH+H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结合了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解决这两问的关键都是通过全等图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将题目涉及的角或边进行转化.10.如图,在等腰Rt△ABC与等腰Rt△DBE中,∠BDE=∠ACB=90°,且BE在AB边上,取AE的中点F,CD的中点G,连接GF.(1)FG与DC的位置关系是FG⊥CD,FG与DC的数量关系是FG=CD;(2)若将△BDE绕B点逆时针旋转180°,其它条件不变,请完成下图,并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证明你的结论.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专题:探究型.分析:(1)证FG和CD的大小和位置关系,我们已知了G是CD的中点,猜想应该是FG⊥CD,FG=CD.可通过构建三角形连接FD,FC,证三角形D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来得出上述结论,可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延长DE交AC于M,连接FM,证明三角形DEF和FMC全等即可.我们发现BDMC是个矩形,因此BD=CM=DE.由于三角形DEB和AB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D=∠A=45°,因此∠AEM=∠A=45°,这样我们得出三角形AEM是个等腰直角三角形,F是斜边AE的中点,因此MF=EF,∠AMF=∠BED=45°,那么这两个角的补角也应当相等,由此可得出∠DEF=∠FMC,这样就构成了三角形DEF和CMF的全等的所有条件,可得到DF=FC,即三角形DFC是等腰三角形,下面证直角.根据两三角形全等,我们还能得出∠MFC=∠DFE,我们知道∠MFC+∠CFE=90°,因此∠DFE+∠CFE=∠DFC=90°,这样就得出三角形D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了,也就能得出FG⊥CD,FG=CD的结论了.(2)和(1)的证法完全一样.解答:解:(1)FG⊥CD,FG=CD.(2)延长ED交AC的延长线于M,连接FC、FD、FM,∴四边形BCMD是矩形.∴CM=BD.又△ABC和△B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D=BD=CM.∵∠AEM=∠A=45°,∴△AE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F是AE的中点,∴MF⊥AE,EF=MF,∠EDF=∠MCF.∵在△EFD和△MFC中,∴△EFD≌△MFC.∴FD=FC,∠EFD=∠MFC.又∠EFD+∠DFM=90°,∴∠MFC+∠DFM=90°.即△C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G是CD的中点,∴FG=CD,FG⊥CD.点评:本题中通过构建全等三角形来证明线段和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1,△ABC中,AG⊥BC于点G,以A为直角顶点,分别以AB、AC为直角边,向△ABC外作等腰Rt△ABE 和等腰Rt△ACF,过点E、F作射线GA的垂线,垂足分别为P、Q.(1)试探究EP与FQ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连接EF交GA的延长线于H,由(1)中的结论你能判断并证明EH与FH的大小关系吗?(3)图2中的△ABC与△AEF的面积相等吗?(不用证明)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BG≌△EAP,进而求出AG=EP.同理AG=FQ,即EP=FQ.(2)过点E作EP⊥GA,FQ⊥GA,垂足分别为P、Q.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解题.(3)由(1)、(2)中的全等三角形可以推知△ABC与△AEF的面积相等.解答:解:(1)EP=FQ,理由如下:如图1,∵Rt△ABE是等腰三角形,∴EA=BA.∵∠PEA+∠PAE=90°,∠PAE+∠BAG=90°,∴∠PEA=∠BAG在△EAP与△ABG中,,∴△EAP≌△ABG(AAS),∴EP=AG.同理AG=FQ.∴EP=FQ.(2)如图2,HE=HF.理由:过点E作EP⊥GA,FQ⊥GA,垂足分别为P、Q.由(1)知EP=FQ.在△EPH与△FQH中,∵,∴△EPH≌△FQH(AAS).∴HE=HF;(3)相等.理由如下:由(1)知,△ABG≌△EAP,△FQA≌△AGC,则S△ABG=S△EAP,S△FQA=S△AGC.由(2)知,△EPH≌△FQH,则S△EPH=S△FQH,所以S△ABC=S△ABG+S△AGC=S△EAP﹣S△EPH+S△FQA﹣S△FQH=S△EAP+S△FQA=S△AEF,即S△ABC=S△AEF.故图2中的△ABC与△AEF的面积相等.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性质,考查了等腰三角形腰长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AFQ≌△CAG是解题的关键.12.已知如图1:△ABC中,AB=AC,∠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EF∥BC交AB、AC于E、F.①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请说明EF与BE、CF间有怎样的关系.②若AB≠AC,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如果有,请分别指出它们.另第①问中EF与BE、CF间的关系还存在吗?③若△ABC中,∠B的平分线与三角形外角∠ACD的平分线CO交于O,过O点作OE∥BC交AB于E,交AC 于F.如图3,这时图中还有哪几个等腰三角形?EF与BE、CF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专题:计算题;证明题.分析:(1)根据EF∥BC,∠B、∠C的平分线交于O点,可得∠EOB=∠OBC,∠FOC=∠OCB,∠EOB=∠OBE,∠FCO=∠FOC,再加上题目中给出的AB=AC,共5个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EF 与BE、CF间有怎样的关系.(2)根据EF∥BC 和∠B、∠C的平分线交于O点,还可以证明出△OBE和△OCF是等腰三角形;利用几个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EF与BE,CF的关系.(3)EO∥BC和OB,OC分别是∠ABC与∠ACL的角平分线,还可以证明出△BEO和△CFO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解:(1)有5个等腰三角形,EF与BE、CF间有怎样的关系是:EF=BE+CF=2BE=2CF.理由如下:∵EF∥BC,∴∠EOB=∠OBC,∠FOC=∠OCB,又∠B、∠C的平分线交于O点,∴∠EBO=∠OBC,∠FCO=∠OCB,∴∠EOB=∠OBE,∠FCO=∠FOC,∴OE=BE,OF=CF,∴EF=OE+OF=BE+CF.又AB=AC,∴∠ABC=∠ACB,∴∠EOB=∠OBE=∠FCO=∠FOC,∴EF=BE+CF=2BE=2CF;(2)有2个等腰三角形分别是:等腰△OBE和等腰△OCF;第一问中的EF与BE,CF的关系是:EF=BE+CF.(3)有,还是有2个等腰三角形,△EBO,△OCF,EF=BE﹣CF,理由如下:∵EO∥BC,∴∠EOB=∠OBC,∠EOC=∠OCG(G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又∵OB,OC分别是∠ABC与∠ACG的角平分线∴∠EBO=∠OBC,∠ACO=∠OCG,∴∠EOB=∠EBO,∴BE=OE,∠FCO=∠FOC,∴CF=FO,又∵EO=EF+FO,∴EF=BE﹣CF.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此题难度并不大,但是步骤繁琐,属于中档题,还有第(1)中容易忽略△ABC也是等腰三角形,因此这又是一道易错题.要求学生在证明此题时一定要仔细,认真.。
八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课件:13.第1课时 画轴对称图
解:①作点A关于MN的对称点A′; ②连结BA′交MN于点P,连接AP,则∠MPA=∠NPB
9.如图所示,△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A′B′C′和 △A″B″C″关于直线EF对称.
(1)画出直线EF; (2)直线MN与EF相交于点O,试探究∠BOB″与直线MN,EF所夹锐角 α的数量关系.
3.如图,分别以直线l为对称轴,所作轴对称图形错误的是( C)
4.以直线l为对称轴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解:图略
5.仔细观察下列图案,并按规律在横线上画出合适的图形.
6.如图,小新把一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纸板ABC沿较短边的垂 直平分线翻折,则∠BOC的度数为_6_0_°_.
7.如图,在2×2的正方形格点图中,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ABC, 请你找出格点图中所有与△ABC成轴对称也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这 样的三角形共用__5__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如图,连接B′B″,作线段B′B″的垂直平分线EF,则直线EF是△A′B′C′ 与△A″B″C″的对称轴
(2)连结BO,B′O,B″O,∵△ABC和△A′B′C′关于MN对称,∴∠BOM= ∠B′OM,又∵△A′B′C′和△A″B″C″关于EF对称,∴∠B′OE=∠B″OE, ∴∠BOB″=∠BOB′+∠B′OB″=2∠B′OM+2∠B′OE=2(∠B′OM+ ∠B′OE)=2∠MOE=2α,即∠BOB″=2α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3.2 画轴对称图形
第1课时 画轴对称图形
1.已知对称轴l和一点A,要画出点A关于l的对称点A′,可采用以下方 法:过点A作对称轴l的___垂_,线垂足为点O,延长___A_至O ___A_′,使___O_A= _O_A_′_,则点A′就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讲义 第二讲: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
模型一:手拉手模型第二讲: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特点:由两个等顶角的等腰三角形所组成,并且顶角的顶点为公共顶点结论:(1)△ABD ≌△AEC (2)∠α+∠BOC =180°(3)OA 平分∠BOC例 1.如图在直线 ABC 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与∆BCE ,连结 AE 与CD ,求证: (1) ∆ABE ≅ ∆DBC (2) AE = DC (3) AE 与 DC 之间的夹角为60︒(4) ∆AGB ≅ ∆DFB (5) ∆EGB ≅ ∆CFB (6) BH 平分∠AHC (7) G F // AC变式精练1:两个等腰三角形∆ABD 与∆BCE ,其中AB =BD , CB =EB, ∠ABD =∠CBE =α,连结AE与CD,问:(1)∆ABE≅∆DBC是否成立?(2)AE是否与CD相等?(3)AE 与CD 之间的夹角为多少度?(4)HB 是否平分∠AHC ?变式精练2:如图,两个正方形ABCD 与DEFG ,连结AG, CE ,二者相交于点H问:(1)∆ADG≅∆CDE是否成立?(2)AG是否与CE相等?(3)AG 与CE 之间的夹角为多少度?(4)HD 是否平分∠AHE ?模型二:对角互补模型(1)全等型——90°条件:① ∠AOB =∠DCE = 90︒②OC 平分∠AOB结论:① CD =CE ;②OD +OE = 2OC ;③S四边形ODCE =S∆OCD+S∆OCE=1OC 22辅助线之一:作垂直,证明∆CDM ≌∆CEN辅助线之二:过点C 作CF⊥OC,证明∆ODC≌∆FEC结论:①CD =CE ;②OE -OD = 2OC ;③S∆OCE -S∆OCD=1OC 22条件:① ∠AOB =∠DCE = 90︒②CD =CE结论:①OC 平分∠AOB;②OD +OE = 2OC ;③S四边形ODCE =S∆OCD+S∆OCE=1OC 22(2)全等型——120°条件:① ∠AOB = 2∠DCE = 120︒②OC 平分∠AOB结论:① CD =CE ;②OD +OE =OC ;③ S四边形ODCE 模仿(全等型——90°)辅助线之一完成证明=S∆OCD+S∆OCE=3OC 24辅助线之二:在OB 上取一点F,使OF=OC,证明△OCF 为等边三角形(3)全等型——任意角α条件:① ∠AOB = 2α,∠DCE = 180︒- 2α结论:OC 平分∠AOB②C D =CE例:四边形ABCD 被对角线BD 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D 和直角三角形CBD ,其中∠A 和∠C 都是直角,另一条对角线AC 的长度为2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AB DC变式精练1:已知∠MAN ,AC 平分∠MAN .(1)在图 1 中,若∠MAN = 120︒,∠ABC =∠ADC = 90︒,求证:AB +AD =AC ;(2)在图2 中,若∠MAN = 120︒,∠ABC +∠ADC = 180︒,则⑴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变式精练2:已知:如图所示,Rt△ABC中,AB=AC,∠BAC=90°,O为BC的中点,⑴写出点O 到△ABC 的三个顶点A、B、C 的距离的关系(不要求证明)⑵如果点M、N 分别在线段AC、AB 上移动,且在移动中保持AN=CM.试判断△OMN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⑶如果点M、N 分别在线段CA、AB 的延长线上移动,且在移动中保持AN=CM,试判断⑵中结论是否依然成立,如果是请给出证明.模型三:角含半角模型(1)角含半角模型90°-1条件:①正方形ABCD ②∠EAF = 45︒结论:① EF =DF +BE ;② ∆CEF 的周长为正方形ABCD 周长的一半;也可以这样:条件:①正方形ABCD ②EF =DF +BE结论:① ∠EAF = 45︒;口诀:角含半角要旋转(2)角含半角模型90°-2条件:①正方形ABCD ②∠EAF = 45︒结论:① EF =DF -BE ;辅助线:(2)角含半角模型90°-3条件:①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②∠DAE = 45︒结论:① BD2+CE2=DE2;(勾股定理知识)辅助线:将△ACE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F,并连接DF.若∠DAE 旋转到△ABC 外部时,结论BD2 +CE 2 =DE 2 仍然成立。
初中数学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轴对称
§13.1 轴对称§13.1.1 轴对称(一)广元市利州中学于明清一、教学内容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的内容,在前面认识了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认识轴对称现象,为后面的等腰三角形的学习做充分准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及其对称轴,并能作出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图形的对称轴;说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区别与联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折叠、剪裁轴对称图形和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泛运用和它的丰富文化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学难点: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四、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中,许多建筑物都设计成对称形,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也从对称角度考虑,自然界的许多动植物也按对称形生长,中国的方块字中些也具有对称性……对称给我们带来多少美的感受!初步掌握对称的奥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轴对称是对称中重要的一种,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十三章:轴对称.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一节,认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一)导:1、动手做剪纸a.准备一张长方形纸b.对折纸c.在纸上画出一个图形d.沿线条剪下e.把纸展开让学生观察剪的图形,和周围同学比一比,议一议,剪得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从而引出课题。
2、看一看:投影和演示各类图案(如课本上所绘的图象或由学生课前收集的各类图案)分析各类图案的特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和分析,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二)学:看一看,想一想,细心观察下列图片和图形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请你想一想:将上图中的每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吗?学生:它们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图形》练习
问中 EF 与 BE、CF 间的关系是否存在?答:
(填“是”或“否”)
(3)如图③,若△ABC 中,∠B 的平分线 BO 与三角形外角平分线 CO 交于 O,过 O 点作 OE∥BC
交 AB 于 E,交 AC 于 F,这时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如果有,分别指出它们:这时 EF 与
BE、CF 关系又如何?并证明.
A.AE=EC
B.AE=BE
C.∠EBC=∠BAC D.∠EBC=∠ABE
5.如图,在△ABC 中,AB=AC,D 为 BC 上一点,且 DA=DC,BD=BA,则∠B 的大小为( )
A.40°
B.36°
C.30°
D.25°
6.如图,△ABP 与△CDP 是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且 PA⊥PD.有下列四个结论: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图形》练习
一、选择题(共 10 题) 1.下列“数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有且仅有一条对称轴的是( )
A.
B.
C.
D.
2.如图所示的方格纸,已有两个小正方形被涂黑,再将图中其余小正方形涂黑一个,使整个被涂黑
的图案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那么涂法共有( )种.
A.6
B.5
C.4
25. 如图,在△ABC 中,AC=BC,∠C=90°,D 是 AB 的中点,AE=CF, 求证:△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6.如图,在△ABC 中,∠ABC=45°,点 P 为边 BC 上的一点,BC=3BP, 且∠PAB=15°点 E 关于直线 PA 的对称点为 D,连接 BD,又△APC 的 PC 边上的高为 AH. (1)求∠BPD 的大小; (2)判断直线 BD,AH 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3)证明:∠BAP=∠CAH.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 全等三角形第2章 轴对称图形知识梳理
第1章全等三角形1、全等图形: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全等图形.◆全等变换:通过平移、旋转、翻折这几种方式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发生改变,换而言之,就是三种变换前后的图形是全等的,所以我们也把这三种变换叫做全等变换.2、全等三角形:两个能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仍然全等;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注意写法:字母一一对应)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延伸:①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中必须是三个元素,并且一定有一组对应边相等...........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基本思路◆已知两边:①找第三边(SSS);②找夹角(SAS);③找是否有直角(HL).◆已知一边一角:若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AAS).若边就是角的一条边:①找这条边上的另一角(ASA);②找这条边上的对角(AAS);②找该角的另一边(SAS).◆已知两角:①找两角的夹边(ASA);②找任意一边(AAS).6、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基本模型◆平移型:平行线,重叠线段◆翻折型: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旋转型:对顶角,重叠角和重叠线段◆一线三等角型:◆手拉手型:◆半角全等型:7、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常用辅助线◆直接连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倍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的方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截长补短构造全等三角形:(1)“截长法”,即在长线段上取一段,使之等于其中一条短线段,然后证明剩下的线段等于另一条短线段.(2)“补短法”,即延长短线段,使延长部分等于另一条短线段,再证明延长后的线段等于长线段;或延长短线段,使延长后的线段等于长线段,再证明延长部分等于另一条短线段.8、尺规作图①用尺规作角平分线②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③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第2章轴对称图形1、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轴对称的性质:①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②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拓展: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任何对应部分也成轴对称.2、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直线的垂直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经过线段的中点;②垂直于这条线段.注意: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一条直线,而不是一条线段,且只有一条.●4、线段:线段是轴对称图形,有2条对称轴,分别是线段所在直线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拓展: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判定定理: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5、角:角是轴对称图形,有1条对称轴,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角平分线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拓展: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6、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也可以说是底边上的中线或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与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注意:该定理需满足两个条件:1.直角三角形;2.斜边上的中线.7、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8、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也可以说是三边上的中线或三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60°.拓展:等边三角形每条边都能运用三线合一这性质.◆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尺规作图:●●1、画已知图形的对称图形(“三步法”):一找——找已知图形的关键点;二画——根据对称点的位置关系画出各关键点的对称点;三连——按照已知图形的形状连接各对称点,得到所要求作的图形.●●2、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2018年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全等、轴对称》专题复习资料(含解析)
2018年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全等、轴对称》专题复习资料【1】一.解答题(共15小题)1.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BC、AC边上,且BE=CF,BD=CE.求证:∠ABC=∠ACB=∠DEF.2.如图,已知:BE、CF是△ABC的高,在射线BE上截取BP=AC,在射线CF上截取CQ=AB,求证:(1)AP=AQ;(2)AP⊥AQ.3.如图,在Rt△ABC中,∠BAC=90°,∠ABC=60°,AD、CE分别平分∠BAC,∠ACB,(1)求∠AOE的度数;(2)试说明:AC=AE+CD.4.已知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任意一点,过点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1)如图1,当点D在边BC的什么位置时,DE=DF?并给出证明;(2)如图2,过点C作AB边上的高CG,垂足为G,试猜想线段DE,DF,CG的长度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5.△ABC中,∠ABC=110°,AB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AC于E,B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F、AC于G、AB的垂直平分线于H,求∠EBG和∠DHF的度数.6.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D∥EB,AC=BE,AD=BC,F是DE的中点,试探索CF与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7.如图,将一块三角板ABC的直角顶点C放在直尺的一边PQ上,直尺的另一边MN与三角板的两边AC、BC分别交于两点E、D,且AD为∠BAC的平分线,∠B=30°,∠ADE=15°.(1)求∠BDN的度数;(2)求证:CD=CE.8.将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ABC和直尺如图摆放在桌子上,然后分别过A、B两个顶点向直尺作两条垂线段AD,BE.(1)请写出图中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2)你能发现并证明线段AD,BE,DE之间的关系吗?9.在△ABC中,∠BAC=100°,∠ABC=∠ACB,点D在直线BC上运动(不与点B、C重合),点E 在射线AC上运动,且∠ADE=∠AED,设∠DAC=n.(1)如图①,当点D在边BC上时,且n=36°,则∠BAD=,∠CDE=;(2)如图②,当点D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其他条件不变,请猜想∠BAD和∠CD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当点D运动到点C的右侧时,其他条件不变,∠BAD和∠CDE还满足(2)中的数量关系吗?请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10.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2cm和21cm两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的长度.11.△ABC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A(﹣3,5),B(﹣5,2),C(﹣1,3),直线l经过点(0,1),并且与x轴平行,△A′B′C′与△ABC关于线1对称.(1)画出△A′B′C′,并写出△A′B′C′三个顶点的坐标:;(2)观察图中对应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写出点P(a,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P′的坐标:;(3)若直线l′经过点(0,m),并且与x轴平行,根据上面研究的经验,写出点Q(c,d)关于直线1′的对称点Q′的坐标:.12.如图1,在△ABC中,∠BAC=75°,∠ACB=35°,∠ABC的平分线BD交边AC于点D.(1)求证:△BCD为等腰三角形;(2)若∠BAC的平分线AE交边BC于点E,如图2,求证:BD+AD=AB+BE;(3)若∠BAC外角的平分线AE交CB延长线于点E,请你探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直接写出正确的结论.13.如图,已知△ABC中,∠ABC=45°,点D是BC边上一动点(与点B,C不重合),点E与点D 关于直线AC对称,连结AE,过点B作BF⊥ED的延长线于点F.(1)依题意补全图形;(2)当AE=BD时,用等式表示线段DE与B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14.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三道小题.(1)如图1,AB=AC.这两条线段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吗?如果是,请画出对称轴a(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2)如图2,已知线段AB和点C.求作线段CD(不要求尺规作图),使它与AB成轴对称,且A与C是对称点,标明对称轴b,并简述画图过程.(3)如图3,任意位置的两条线段AB,CD,AB=CD.你能通过对其中一条线段作有限次的轴对称使它们重合吗?如果能,请描述操作方法;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15.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ABC和△ADE中,∠ACB=∠AED=90°,AC=AE,BC=DE,连接CE交BD于点F.求证:BF=DF小明经探究发现,过B点作∠CBG=∠EDF,交CF于点G(如图2),从而可证△DEF≌△BCG,使问题得到解决(1)请你按照小明的探究思路,完成他的证明过程: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2)如图3,在△ABC与△BDE中,∠ABC=∠BDE,BC=DE,AB=BD,CF、EG分别为AB、BD的中线,连结FG并延长交CE于点H,是否存在与CH相等的线段?若存在,请找出并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018年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全等、轴对称》专题复习资料【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5小题)1.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BC、AC边上,且BE=CF,BD=CE.求证:∠ABC=∠ACB=∠DEF.【解答】证明:∵AB=AC,∴∠ABC=∠ACB,在△DBE和△CEF中,∴△DBE≌△CEF(SAS),∴∠BDE=∠CEF,∵∠ABC+∠BDE+∠BED=∠BED+∠DEGF+∠CEF=180°,∴∠ABC=∠DEF,∴∠ABC=∠ACB=∠DEF.2.如图,已知:BE、CF是△ABC的高,在射线BE上截取BP=AC,在射线CF上截取CQ=AB,求证:(1)AP=AQ;(2)AP⊥AQ.【解答】证明:(1)∵CF⊥AB,BE⊥AC,∴∠AEB=∠AFC=90°,∴∠ABE=∠ACQ=90°﹣∠BAC.∵BP=AC,CQ=AB,在△APB和△QAC中,,∴△APB≌△QAC(SAS).∴AP=AQ;(2)∵△APB≌△QAC,∴∠BAP=∠CQA.∵∠CQA+∠QAF=90°,∴∠BAP+∠QAF=90°.即AP⊥AQ.3.如图,在Rt△ABC中,∠BAC=90°,∠ABC=60°,AD、CE分别平分∠BAC,∠ACB,(1)求∠AOE的度数;(2)试说明:AC=AE+CD.【解答】解:(1)∵在Rt△ABC中,∠BAC=90°,∠ABC=60°,∴∠ACB=30°,∵AD、CE分别平分∠BAC,∠ACB,∴∠CAO=∠BAC=45°,∠ACO=∠ACB=15°,∴∠AOE=∠CAO+∠AOC=45°+15°=60°.(2)如图,在AC上截取AF=AE,连接OF∵AD平分∠BAC,∴∠BAD=∠CAD,在△AOE和△AOF中,∴△AOE≌△AOF(SAS),∴∠AOE=∠AOF=60°,∴∠AOF=∠COD=60°=∠COF,在△COF和△COD中,,∴△COF≌△COD(ASA)∴CF=CD,∴AC=AF+CF=AE+CD.4.已知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任意一点,过点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1)如图1,当点D在边BC的什么位置时,DE=DF?并给出证明;(2)如图2,过点C作AB边上的高CG,垂足为G,试猜想线段DE,DF,CG的长度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解答】解:(1)当点D在BC的中点上时,DE=DF,证明:∵D为BC中点,∴BD=CD,∵AB=AC,∴∠B=∠C,∵DE⊥AB,DF⊥AC,∴∠DEB=∠DFC=90°,在△BED和△CFD中,,∴△BED≌△CFD(AAS),∴DE=DF.(2)CG=DE+DF证明:连接AD,=S三角形ADB+S三角形ADC,∵S三角形ABC∴AB×CG=AB×DE+AC×DF,∵AB=AC,∴CG=DE+DF.5.△ABC中,∠ABC=110°,AB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AC于E,B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F、AC于G、AB的垂直平分线于H,求∠EBG和∠DHF的度数.【解答】解:∵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E,B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G,∴EA=EB,GB=GC,∵∠ABC=110°,∴∠A+∠C=70°,∵EA=EB,GB=GC,∴∠ABE=∠A,∠GBC=∠C,∴∠ABE+∠GBC=70°,∴∠EBG=110°﹣70°=40°,在四边形BDHF中,∵∠ABC=110°、∠HDB=∠HFB=90°,∴∠DHF=360°﹣∠ABC﹣∠HDB﹣∠HFB=70°.6.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D∥EB,AC=BE,AD=BC,F是DE的中点,试探索CF与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答】解:CF⊥DE,理由如下:∵AD∥EB∴∠A=∠EBC在△ADC和△BCE中∴△ADC≌△BCE(SAS)∴DC=CE又∵F是DE的中点∴CF⊥DE.7.如图,将一块三角板ABC的直角顶点C放在直尺的一边PQ上,直尺的另一边MN与三角板的两边AC、BC分别交于两点E、D,且AD为∠BAC的平分线,∠B=30°,∠ADE=15°.(1)求∠BDN的度数;(2)求证:CD=CE.【解答】(1)解: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B=30°,∴∠BAC=60°,又AD平分∠BAC,∴∠CAD=30°,又∠ACD=90°,∴∠CDA=60°又∠ADE=15°,∴∠CDE=∠CDA﹣∠ADE=60°﹣15°=45°∴∠BDN=∠CDE=45°;(2)证明:在△CED中,∠ECD=90°,∠CDE=45°∴∠CED=45°∴CD=CE.8.将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ABC和直尺如图摆放在桌子上,然后分别过A、B两个顶点向直尺作两条垂线段AD,BE.(1)请写出图中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2)你能发现并证明线段AD,BE,DE之间的关系吗?【解答】解:(1)结论:△ADC≌△CEB.理由:∵AD⊥CE,BE⊥CE,∴∠ACB=∠ADC=∠CEB=90°,∴∠ACD+∠CAD=90°,∠ACD+∠ECB=90°,∴∠CAD=∠ECB,∵AC=CB,'∴△ADC≌△CEB(AAS).(2)结论:AD=BE+DE.理由:∵△ADC≌△CEB,∴AD=CE,CD=BE,∵CE=CD+DE,∴AD=BE+DE.9.在△ABC中,∠BAC=100°,∠ABC=∠ACB,点D在直线BC上运动(不与点B、C重合),点E 在射线AC上运动,且∠ADE=∠AED,设∠DAC=n.(1)如图①,当点D在边BC上时,且n=36°,则∠BAD=64°,∠CDE=32°;(2)如图②,当点D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其他条件不变,请猜想∠BAD和∠CD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当点D运动到点C的右侧时,其他条件不变,∠BAD和∠CDE还满足(2)中的数量关系吗?请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解答】解:(1)∠BAD=∠BAC﹣∠DAC=100°﹣36°=64°.∵在△ABC中,∠BAC=100°,∠ABC=∠ACB,∴∠ABC=∠ACB=40°,∴∠ADC=∠ABC+∠BAD=40°+64°=104°.∵∠DAC=36°,∠ADE=∠AED,∴∠ADE=∠AED=72°,∴∠CDE=∠ADC﹣∠ADE=104°﹣72°=32°.故答案为64°,32°;(2)∠BAD=2∠CDE,理由如下:如图②,在△ABC中,∠BAC=100°,∴∠ABC=∠ACB=40°.在△ADE中,∠DAC=n,∴∠ADE=∠AED=.∵∠ACB=∠CDE+∠AED,∴∠CDE=∠ACB﹣∠AED=40°﹣=.∵∠BAC=100°,∠DAC=n,∴∠BAD=n﹣100°,∴∠BAD=2∠CDE;(3)∠BAD=2∠CDE,理由如下:如图③,在△ABC中,∠BAC=100°,∴∠ABC=∠ACB=40°,∴∠ACD=140°.在△ADE中,∠DAC=n,∴∠ADE=∠AED=.∵∠ACD=∠CDE+∠AED,∴∠CDE=∠ACD﹣∠AED=140°﹣=.∵∠BAC=100°,∠DAC=n,∴∠BAD=100°+n,∴∠BAD=2∠CDE.10.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2cm和21cm两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的长度.【解答】解:如图所示,设AD=DC=x,BC=y,由题意得,或,解得或,当,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为8,8,17,显然不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当时,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为14,14,5,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5,综上所述,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5.腰长是14.11.△ABC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A(﹣3,5),B(﹣5,2),C(﹣1,3),直线l经过点(0,1),并且与x轴平行,△A′B′C′与△ABC关于线1对称.(1)画出△A′B′C′,并写出△A′B′C′三个顶点的坐标:A'(﹣3,﹣3),B'(﹣5,0),C'(﹣1,﹣1);(2)观察图中对应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写出点P(a,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P′的坐标:(a,2﹣b);(3)若直线l′经过点(0,m),并且与x轴平行,根据上面研究的经验,写出点Q(c,d)关于直线1′的对称点Q′的坐标:(c,2m﹣d).【解答】解:(1)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A'(﹣3,﹣3),B'(﹣5,0),C'(﹣1,﹣1);故答案为:A'(﹣3,﹣3),B'(﹣5,0),C'(﹣1,﹣1);(2)由题可得,点P'的横坐标为a,设点P'的纵坐标为y,则=1,解得y=2﹣b,∴点P(a,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P′的坐标为(a,2﹣b),故答案为:(a,2﹣b);(3)由题可得,点Q′的横坐标为c,设点Q'的纵坐标为y,则=m,解得y=2m﹣d,∴点Q(c,d)关于直线1′的对称点Q′的坐标为(c,2m﹣d).故答案为:(c,2m﹣d).12.如图1,在△ABC中,∠BAC=75°,∠ACB=35°,∠ABC的平分线BD交边AC于点D.(1)求证:△BCD为等腰三角形;(2)若∠BAC的平分线AE交边BC于点E,如图2,求证:BD+AD=AB+BE;(3)若∠BAC外角的平分线AE交CB延长线于点E,请你探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直接写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证明:(1)如图1,在△ABC中,∠BAC=75°,∠ACB=35°,∴∠ABC=180°﹣∠BAC﹣∠ACB=70°,(2分)∵BD平分∠ABD,∴∠DBC=∠ABD=35°,(3分)∴∠DBC=∠ACB=35°,∴△BCD为等腰三角形;(4分)(2)证法一:如图2,在AC上截取AH=AB,连接EH,由(1)得:△BCD为等腰三角形,∴BD=CD,∴BD+AD=CD+AD=AC,(6分)∵AE平分∠BAC,∴∠EAB=∠EAH,∴△ABE≌△AHE,∴BE=EH,∠AHE=∠ABE=70°,(8分)∴∠HEC=∠AHE﹣∠ACB=35°,∴EH=HC,∴AB+BE=AH+HC=AC,∴BD+AD=AB+BE;(10分)证法二:如图3,在AB的延长线上取AF=AC,连接EF,由(1)得:△BCD为等腰三角形,且BD=CD,∴BD+AD=CD+AD=AC,∵AE平分∠BAC,∴∠EAF=∠EAC,∴△AEF≌△AEC,∴∠F=∠C=35°,(8分)∴BF=BE,∴AB+BE=AB+BF=AF,∴BD+AD=AB+BE;(10分)(3)正确结论:BD+AD=BE﹣AB,理由是:如图4,在BE上截取BF=AB,连接AF,∵∠ABC=70°,∴∠AFB=∠BAF=35°,∵∠BAC=75°,∴∠HAB=105°,∵AE平分∠HAB,∴∠EAB=∠HAB=52.5°,∴∠EAF=52.5°﹣35°=17.5°=∠AEF=17.5°,∴AF=EF,∵∠AFC=∠C=35°,∴AF=AC=EF,∴BE﹣AB=BE﹣BF=EF=AC=AD+CD=AD+BD.(12分)13.如图,已知△ABC中,∠ABC=45°,点D是BC边上一动点(与点B,C不重合),点E与点D 关于直线AC对称,连结AE,过点B作BF⊥ED的延长线于点F.(1)依题意补全图形;(2)当AE=BD时,用等式表示线段DE与B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解答】解:(1)依题意补全图形如图所示:(2)结论:DE=2BF.理由:连接AD,设DE交AC于H.∵点E、D关于AC对称,∴AC垂直平分DE.∴AE=AD.∵AE=BD,∴AD=DB.∴∠DAB=∠ABC=45°.∴∠ADC=90°.∴∠ADE+∠BDF=90°.∵BF⊥ED,AC⊥ED,∴∠F=∠AHD=90°.∴∠DBF+∠BDF=90°.∴∠DBF=∠ADH.∴△ADH≌△DBF∴DH=BF又∵DH=EH,∴DE=2BF.14.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三道小题.(1)如图1,AB=AC.这两条线段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吗?如果是,请画出对称轴a(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2)如图2,已知线段AB和点C.求作线段CD(不要求尺规作图),使它与AB成轴对称,且A与C是对称点,标明对称轴b,并简述画图过程.(3)如图3,任意位置的两条线段AB,CD,AB=CD.你能通过对其中一条线段作有限次的轴对称使它们重合吗?如果能,请描述操作方法;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如图1,作∠ABC的平分线所在直线a.(答案不唯一)(2)如图2所示:①连接AC;②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即为对称轴b;③作点B关于直线b的对称点D;④连接CD即为所求.(3)如图3所示,连接BD;作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即为对称轴c;作点C关于直线c的对称点E;连接BE;作∠ABE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d即为对称轴,故其中一条线段作2次的轴对称即可使它们重合.15.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ABC和△ADE中,∠ACB=∠AED=90°,AC=AE,BC=DE,连接CE交BD于点F.求证:BF=DF小明经探究发现,过B点作∠CBG=∠EDF,交CF于点G(如图2),从而可证△DEF≌△BCG,使问题得到解决(1)请你按照小明的探究思路,完成他的证明过程: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2)如图3,在△ABC与△BDE中,∠ABC=∠BDE,BC=DE,AB=BD,CF、EG分别为AB、BD的中线,连结FG并延长交CE于点H,是否存在与CH相等的线段?若存在,请找出并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答】(1)证明:∵∠ACB=∠AED=90°,∴∠DEF+∠AEC=∠ACE+∠BCG=90°,∵AE=AC,∴∠AEC=∠ACE,∴∠DEF=∠BCG,在△BCG与△DEF中,∴△BCG≌△DEF,(ASA),∴BG=DF,∠BGC=∠DFC,∴∠BGF=∠BFG,∴BF=BG,∴BF=DF;(2)解:CH=EH,理由:如图3,延长FH至L,使HL=FG,连接LE,则HL+HG=FG+HG,即LG=FH,∵∠ACB=∠AED=90°,CF、EG分别为AB、BD的中线,∴CF=EG,∵∠ABC=∠BDE,∠CBF=∠CFB,∠D=∠DGE,∴∠BFC=∠DGE,∵AB=BD,∴BF=BG,∴∠BFG=∠BGF,∵∠BGF=∠DGH,∴∠CFH=∠EGL,在△CFH与△EGL中,,∴△CFH≌△EGL,(SAS),∴CH=EL,∠ELH=∠CHF,∴∠ELH=∠EHL,∴EH=EL,∴EH=CH.。
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图形教材分析
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学生的动手操 作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归纳、探 究、论证的过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8
课时安排:
13.1 轴对称 13.2 作轴对称图形 13.3 等腰三角形 数学活动 小结
3课时 3课时 5课时
2课时
19
13.3 等腰三角形
21
12.3 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与“三线合一”性质
2、等腰三角形性质、判定与全等三角形
3、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及其轴对称 性(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4、文字命题的证明步骤 5、三角形中边与角不等关系的探究:
“不等”问题转化成“相等”的问题
22
23
演示结束!
感谢聆听!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关性质
会运用等
等 腰 三 角 形
了解等腰三角形、等 边三角形的概念,会 识别这两种图形;理 解等腰三角形、等边 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能用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性 质和判定解决问 题
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 形的知识 解决有关 问题
17
三、教学建议及各节教材的分析
1、联系实际,借助大量的实例理解轴 对称的有关概念和特征。
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用反射来定义。如果一
个图形的一部分被某一条直线反射后,得到的映
象恰好等同于原图形的其余部分,这个图形即被
称为轴对称图形。该直线叫做对称轴。
9
本套教材在不同阶段安排了图形变换的内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4平移(七年级下) 第 十三 章 轴对称(八年级上) 第二十三章 旋 转(九年级上)
8
轴对称变换是第二种保距变换。如果在一 张纸上画一个图形,把一面平面镜的末端放在纸 上,并且在镜子里看到这个图形,那么原图形就 被反射了。由反射产生一个图形的映象的过程, 也叫轴对称变换。反射由一条反射线所确定,反 射线也叫对称轴。反射线是连接图形中的任意一 点与该点映象之间的所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八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导图
八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导图第一章《三角形》三角形这章的主要考点有5个:(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主要能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能求线段的取值范围或证明线段的不等关系;(2)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和中线的应用;(3)有关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计算;(4)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5)数学思想的应用,这章主要有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化归思想的应用。
难点是数学思想的应用。
第二章《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主要考点主要有2个:(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2)角平分线的性质。
难点是三角形种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第三章《轴对称》本章考点有6个:(1)判断轴对称图形;(2)画轴对称图形;(3)坐标系内点的对称问题;(4)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5)利用轴对称解决最短距离问题;(6)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性质。
这章的难点是解决最短距离问题,我们数学称为将军饮马数学模型,也就是建模思想的应用。
第四章《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这章考点有5个:(1)幂的运算法则与逆运用;(2)整式乘除法运算;(3)乘法公式的应用;(4)0指数和负整指数幂;(5)因式分解。
本章难点是幂运算法则的逆运用和整体代换思想的运用。
第五章《分式及分式方程》分式这章的考点有4个:(1)分式的化简求值;(2)解分式方程;(3)分式应用题。
这章的难点是分式应用题,在解题应用题我们要注意应用题的基本等量关系及每份量×份数=总量,若每份量和份数都未知,可以确定为分数应用题;易错点是分式化简求值时,代入的值要保证原分式的分母和除数都不为零,解分式方程要记得验根。
学习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切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具备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再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学好初中数学。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几何精品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图形试题组卷及详细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几何精品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图形试题组卷及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B.过三角形的顶点,且过对边中点的直线是三角形的一条中线C.一个三角形同一边上的中线、高及这条边所对的角的平分线中,高最短D.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2.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C、BC的中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第2题第3题第5题A.DE是△ABC的中线B.BD是△ABC的中线C.AD=DC,BE=EC D.DE是△BCD的中线3.如图,在△ABC和△BDE中,点C在边BD上,边AC交边BE于点F.若AC=BD,AB=ED,BC=BE,则∠ACB等于()A.∠EDB B.∠BED C.∠AFB D.2∠ABF4.给出下列命题:①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腰上的高线和底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③斜边上的中线及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其中属于真命题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5.如图,△ABC中,AB=AC,BD⊥AC于D,CE⊥AB于E,BD和CE交于O,AO的延长线交BC 于F,则图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有()A.3对 B.4对 C.5对 D.6对6.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AD、BC于E、F,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A.2对 B.4对 C.6对 D.8对第6题第7题第8题第9题7.已知:如图在△ABC中,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P.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有()个.①PA=PB=PC.②点P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③∠APB=2∠ACB ④∠BPC=90°+∠BAC⑤∠BAP=∠CAP.A.2个 B.3个 C.4个 D.5个8.如图所示,点A为∠MON的角平分线上一点,过A任作一直线分别与∠MON的两边交于B、C,P为BC的中点,过P作BC的垂线交OA于点D.∠MON=50°,则∠BDC=()A.120°B.130°C.140°D.150°9.如图,点A为∠MON的角平分线上一点,过A任作一直线分别与∠MON的两边交于B、C,P 为BC的中点,过P作BC的垂线交OA于点D,∠MON=130°,则∠BDC=()A.50°B.60°C.70°D.不确定二.填空题(共6小题)10.如果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4;如果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6;如果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8;…;如果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n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n为正整数,用n表示)11.以下三题任选一题作答:①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周长为11,则腰长是.②如果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等于62°,则它的底角等于.③从中午12时整到下午3时整,钟表时针所转过的角的度数是.12.如图,点M是△ABC两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点N是△ABC两个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如果∠CMB:∠CNB=3:2,那么∠CAB=度.第12题第14题第15题13.在△ABC中,AD是中线,已知AB=5,AC=3,那么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14.如图,D是△ABC的边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给出3个论断:①DE=FE;②AE=CE;③FC∥AB,以其中一个论断为结论,其余两个论断为条件,可作出3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15.如图,若BD⊥AE于B,DC⊥AF于C,且DB=DC,∠BAC=40°,∠ADG=130°,则∠DGF=.三.解答题(共10小题)16.有两张完全重合的三角形纸片,小亮同学将其中一张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三角形AMF (如图1),若此时他测得BD=8cm,∠ADB=30°.(1)试探究线段BD与线段MF的数量关系,并简要说明理由;(2)小红与小亮同学继续探究.他们将△ABD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AB1D1,AD1交FM于点K(如图2),设旋转角为β(0°<β<90°),当△AFK为等腰三角形时,求旋转角β的度数;(3)在图2基础上小强同学继续探究,过点K作KC∥B1D1交AB1于点C,连接CM,(如图3)求证:△ACM∽△AKF;(4)若将△AFM沿AB方向平移得到△A2F2M2(如图4),F2M2与AD交于点P,A2M2与BD交于点N,当NP∥AB时,求平移的距离是多少?17.如图,在△ACB中,∠ACB=90°,AC=BC,点C的坐标为(﹣2,0),点A的坐标为(﹣6,3),求点B的坐标.18.阅读下列材料: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CB=∠BAD=105°,∠ABC=∠ADC=45°.求证:CD=AB.小刚是这样思考的:由已知可得,∠DCA=60°,∠DAC=75°,∠CAB=30°,∠ACB+∠DAC=180°,由求证及特殊角度数可联想到构造特殊三角形.即过点A作AE⊥AB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则AB=AE,∠E=∠D.∵在△ADC与△CEA中,∴△ADC≌△CEA,得CD=AE=AB.请你参考小刚同学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下面问题: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若∠ACB+∠CAD=180°,∠B=∠D,请问:CD与AB是否相等?若相等,请你给出证明;若不相等,请说明理由.19.已知: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EF交AD于点G.(1)判断AD与EF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说明理由.(2)若AE=,DE=2,求EF的长.20.如图,已知B(﹣1,0),C(1,0),A为y轴正半轴上一点,点D为第二象限一动点,E在BD的延长线上,CD交AB于F,且∠BDC=∠BAC.(1)求证:∠ABD=∠ACD;(2)求证:AD平分∠CDE;(3)若在D点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有DC=DA+DB,在此过程中,∠BAC的度数是否变化?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变,请求出∠BAC的度数?21.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的一点,F为CD上的一点,BE+DF=EF,求∠EAF的度数.22.如图,已知△ABC,分别以AB、AC为边作△ABD和△ACE,且AD=AB,AC=AE,∠DAB=∠CAE,连接DC与BE.G、F分别是DC与BE的中点.(1)求证:DC=BE;(2)当∠DAB=80°,求∠AFG的度数;(3)若∠DAB=α,则∠AFG与α的数量关系是.23.△ABC中,射线AD平分∠BAC,AD交边BC于E点.(1)如图1,若AB=AC,∠BAC=90°,则;(2)如图2,若AB≠AC,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若AB>AC,∠BAC=∠BDC=90°,∠ABD为锐角,DH⊥AB于H,则线段AB、AC、BH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并证明.24.如图,在△ABC中,∠ACB=90°,AC=BC,∠PCQ=45°,把∠PCQ绕点C旋转,在整个旋转过程中,过点A作AD⊥CP,垂足为D,直线AD交CQ于E.(1)如图①,当∠PCQ在∠ACB内部时,求证:AD+BE=DE;(2)如图②,当CQ在∠ACB外部时,求证:AD﹣BE=DE;=2S△ACD,求AE的长.(直接写结果)(3)在(1)的条件下,若CD=18,S△BCE25.如图①所示,已知AE⊥FE,垂足为E,且E是DC的中点(1)如图①,如果FC⊥DC,AD⊥DC,垂足分别为C、D,且AD=DC,判断AE是∠FAD的角平分线吗?(不必说明理由)(2)如图②,如果(1)中的条件去掉“AD=DC”,其余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成立吗?请说明理由.(3)如图③,如果(1)的条件改为,AD∥FC,(1)中的结论仍成立吗?请说明理由.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几何精品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图形试题组卷及详细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B.过三角形的顶点,且过对边中点的直线是三角形的一条中线C.一个三角形同一边上的中线、高及这条边所对的角的平分线中,高最短D.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解答】解: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故本选项错误;B、应为过三角形的顶点,且过对边中点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一条中线,故本选项错误;C、由垂线段最短,一个三角形同一边上的中线、高及这条边所对的角的平分线中,高最短正确,故本选项正确;D、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高线不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2.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C、BC的中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DE是△ABC的中线B.BD是△ABC的中线C.AD=DC,BE=EC D.DE是△BCD的中线【解答】解:∵D、E分别是△ABC的边AC、B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不是中线;BD是△ABC的中线;AD=DC,BE=EC;DE是△BCD的中线;故选:A.3.如图,在△ABC和△BDE中,点C在边BD上,边AC交边BE于点F.若AC=BD,AB=ED,BC=BE,则∠ACB等于()A.∠EDB B.∠BED C.∠AFB D.2∠ABF【解答】解:在△ABC和△DEB中,,∴△ABC≌△DEB (SSS),∴∠ACB=∠DBE.∵∠AFB是△BFC的外角,∴∠ACB+∠DBE=∠AFB,∠ACB=∠AFB,故选:C.4.给出下列命题:①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腰上的高线和底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③斜边上的中线及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其中属于真命题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解答】解:①有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这两边的夹角有可能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所以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为假命题;②腰上的高线和底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是真命题;③斜边上的中线及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是真命题,故选:C.5.如图,△ABC中,AB=AC,BD⊥AC于D,CE⊥AB于E,BD和CE交于O,AO的延长线交BC 于F,则图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有()A.3对 B.4对 C.5对 D.6对【解答】解:∵BD⊥AC,CE⊥AB,∴∠ADB=∠AEC=90°,∵AC=AB,∵∠CAE=∠BAD,∴△AEC≌△ADB;∴CE=BD,∵AC=AB,∴∠CBE=∠BCD,∵∠BEC=∠CDB=90°,∴△BCE≌△CBD;∴BE=CD,∴AD=AE,∵AO=AO,∴△AOD≌△AOE;∵∠DOC=∠EOB,∴△COD≌△BOE;∴OB=OC,∵AB=AC,∴CF=BF,AF⊥BC,∴△ACF≌△ABF,△COF≌△BOF.∵∠ABO=∠ACO共6对,故选D.6.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AD、BC于E、F,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A.2对 B.4对 C.6对 D.8对【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其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平分,∴AB=CD,AD=BC,AO=CO,BO=DO,EO=FO,∠DAO=∠BCO,又∠AOB=∠COD,∠AOD=∠COB,∠AOE=∠COF,∴△AOB≌△COD(SSS),△AOD≌△COB(SSS),△AOE≌△COF(ASA),△DOE≌△BOF(ASA),△ABC≌△CDA(SSS),△ABD≌△CDB(SSS).故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6对.故选:C.7.已知:如图,在△ABC中,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P.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有()个.①PA=PB=PC.②点P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③∠APB=2∠ACB④∠BPC=90°+∠BAC⑤∠BAP=∠CAP.A.2个 B.3个 C.4个 D.5个【解答】解:∵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P,∴PA=PB=PC,①成立;∵PA=PC,∴点P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②正确;∵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P,∴点P是△ABC的外心,∴∠BPC=2∠BAC,③正确;∠BPC不一定等于90°+∠BAC,④错误;AP不一定是∠BAC的平分线,∴∠BAP不一定等于∠CAP,⑤错误;故选:B.8.如图所示,点A为∠MON的角平分线上一点,过A任作一直线分别与∠MON的两边交于B、C,P为BC的中点,过P作BC的垂线交OA于点D.∠MON=50°,则∠BDC=()A.120°B.130°C.140°D.150°【解答】解:过点D作DE⊥OM于点E,作DF⊥ON于点F,如图,∵P为BC的中点,且DP⊥BC,∴DB=DC,∵OD平分∠MON,∴DE=DF,在Rt△DEB和Rt△DFC中,,∴Rt△DEB≌Rt△DFC(HL),∴∠DCF=∠DBE,∵∠DBE+∠OBD=180°∴∠DCF+∠OBD=180°,∴∠MON+∠BDC=180°,∵∠MON=50°,∴∠BDC=130°.9.如图,点A为∠MON的角平分线上一点,过A任作一直线分别与∠MON的两边交于B、C,P 为BC的中点,过P作BC的垂线交OA于点D,∠MON=130°,则∠BDC=()A.50°B.60°C.70°D.不确定【解答】解:如图:过D作DE⊥OM于E,DF⊥ON于F,则∠DEB=∠DFC=∠DFO=90°,∵∠MON=130°,∴∠EDF=360°﹣90°﹣90°﹣130°=50°,∵DE⊥OM,DF⊥ON,OD∠MON,∴DE=DF,∵P为BC中点,DP⊥BC,∴BD=CD,在Rt△DEB和Rt△DFC中,,∴Rt△DEB≌Rt△DFC(HL),∴∠EDB=∠CDF,∴∠BDC=∠BDF+CDF=∠BDF+∠EDB=∠EDF=50°.故选:A.二.填空题(共6小题)10.如果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4;如果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6;如果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8;…;如果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n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2n+2.(n为正整数,用n表示)【解答】解:如果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2×1+2=4;如果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2×2+2=6;如果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2×3+2=8;…;如果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n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2n+2,故答案为:2n+2.11.以下三题任选一题作答:①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周长为11,则腰长是 3.5或4.②如果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等于62°,则它的底角等于59°或62°.③从中午12时整到下午3时整,钟表时针所转过的角的度数是90°.【解答】解:①此题分两种情况:(1)当底长为4cm,腰长是:(11﹣4)÷2=3.5cm;(2)腰长即为4cm,此时底长为:11﹣2×4=3cm;经检验两种情况均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故答案为3.5或4.②当62°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时,底角的度数=(180﹣62)÷2=59°;当62°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时,其底角为62°,故它的底角的度数是59°或62°.故答案为:59°或62°.③时针经过3个小时,那么它转过的角度是30°×3=90°.故答案为:90°.12.如图,点M是△ABC两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点N是△ABC两个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如果∠CMB:∠CNB=3:2,那么∠CAB=36度.【解答】解:由题意得:∠NCM=∠NBM=×180°=90°,∴可得:∠CMB+∠CNB=180°,又∠CMB:∠CNB=3:2,∴∠CMB=108°,∴(∠ACB+∠ABC)=180°﹣∠CMB=72°,∴∠CAB=180°﹣(∠ACB+∠ABC)=36°.故答案为:36°.13.在△ABC中,AD是中线,已知AB=5,AC=3,那么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1<AD<4.【解答】解:如图,延长AD至E,是DE=AD,连接CE,∵AD是△ABC的中线,∴BD=CD,在△ABD和△ECD中,,∴△ABD≌△ECD(SAS),∴AB=CE,∵AB=5,AC=3,5﹣3=2,5+3=8,∴2<AE<8,∴1<AD<4.故答案为:1<AD<4.14.如图,D是△ABC的边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给出3个论断:①DE=FE;②AE=CE;③FC∥AB,以其中一个论断为结论,其余两个论断为条件,可作出3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3.【解答】解:第一种情况:若以①②条件,以③为结论.证明:在△ADE与△CFE中,⇒△ADE≌△CFE⇒∠A=∠ECF⇒FC∥AB本结论成立;第二种情况:若以①③条件,以②为结论.证明:∵FC∥AB∴∠ADE=∠CFE在△ADE与△CFE中,⇒△ADE≌△CFE⇒AE=CE本结论成立;第三种情况:以②③条件,以①为结论.证明:∵FC∥AB∴∠ADE=∠CFE在△ADE与△CFE中,⇒△ADE≌△CFE⇒DE=FE本结论成立;总上证明正确命题的个数是3.故答案为3.15.如图,若BD⊥AE于B,DC⊥AF于C,且DB=DC,∠BAC=40°,∠ADG=130°,则∠DGF=150°.【解答】解:∵BD⊥AE于B,DC⊥AF于C,且DB=DC,∴AD是∠BAC的平分线,∵∠BAC=40°,∴∠CAD=∠BAC=20°,∴∠DGF=∠CAD+∠ADG=20°+130°=150°.故答案为:150°.三.解答题(共10小题)16.有两张完全重合的三角形纸片,小亮同学将其中一张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三角形AMF (如图1),若此时他测得BD=8cm,∠ADB=30°.(1)试探究线段BD与线段MF的数量关系,并简要说明理由;(2)小红与小亮同学继续探究.他们将△ABD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AB1D1,AD1交FM于点K(如图2),设旋转角为β(0°<β<90°),当△AFK为等腰三角形时,求旋转角β的度数;(3)在图2基础上小强同学继续探究,过点K作KC∥B1D1交AB1于点C,连接CM,(如图3)求证:△ACM∽△AKF;(4)若将△AFM沿AB方向平移得到△A2F2M2(如图4),F2M2与AD交于点P,A2M2与BD交于点N,当NP∥AB时,求平移的距离是多少?【解答】(1)线段BD与MF的数量关系是:BD=MF.证明:∵△MAF是由△BAD旋转得来的,∴△BAD≌△MAF.∴BD=MF.∴BD与MF的数量关系是:BD=MF.(2)解:当∠F为顶角时,∴∠AKF=∠KAF,∴∠AKF+∠KAF+∠F=180°,且∠F=30°.∴∠KAF==75°.∴∠MAK=15°.即β=15°.当∠F为底角时,∠F=∠KAF,∵∠F=30°.∴∠KAF=30°.∴∠MAK=60°,即β=60°.综上所述:当∠F为顶角时,β=15°.当∠F为底角时,β=60°.(3)证明:∵KC∥B1D1,∴△ACK∽△AB1D1.∴=.∵△AB1D1≌△AMF,∴AB1=AM,AF=AD1,∴=.∵∠B1AD1=∠MAF=90°,∴∠B1AM=∠D1AF,∴△ACM∽△AKF.(4)解:如图4,由题意知四边形PNA2A为矩形,设A2A=x,则PN=x.在Rt△A2M2F2中,∵M2F2=MF=BD=8,∠A2F2M2=∠AFM=∠ADB=30°.∴M2A2=4,A2F2=,∴AF2=﹣x.在Rt△PAF2中,∵∠PF2A=30°.∴AP=AF2•tan30°=(﹣x)•=4﹣x.∴PD=AD﹣AP=﹣4+x.∵NP∥AB,∴∠DNP=∠B.∵∠D=∠D,∴△DNP∽△DBA.∴=∴=,解得x=6﹣.即A2A=6﹣.故平移的距离是(6﹣)cm.17.如图,在△ACB中,∠ACB=90°,AC=BC,点C的坐标为(﹣2,0),点A的坐标为(﹣6,3),求点B的坐标.【解答】解:过A和B分别作AD⊥OC于D,BE⊥OC于E,∵∠ACB=90°,∴∠ACD+∠CAD=90°∠ACD+∠BCE=90°,∴∠CAD=∠BCE,在△ADC和△CEB中,,∴△ADC≌△CEB(AAS),∴DC=BE,AD=CE,∵点C的坐标为(﹣2,0),点A的坐标为(﹣6,3),∴OC=2,AD=CE=3,OD=6,∴CD=OD﹣OC=4,OE=CE﹣OC=3﹣2=1,∴BE=4,∴则B点的坐标是(1,4).18.阅读下列材料: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CB=∠BAD=105°,∠ABC=∠ADC=45°.求证:CD=AB.小刚是这样思考的:由已知可得,∠DCA=60°,∠DAC=75°,∠CAB=30°,∠ACB+∠DAC=180°,由求证及特殊角度数可联想到构造特殊三角形.即过点A作AE⊥AB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则AB=AE,∠E=∠D.∵在△ADC与△CEA中,∴△ADC≌△CEA,得CD=AE=AB.请你参考小刚同学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下面问题: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若∠ACB+∠CAD=180°,∠B=∠D,请问:CD与AB是否相等?若相等,请你给出证明;若不相等,请说明理由.【解答】解:结论:CD=AB.证明:延长BC至E使AE=AB,则∠B=∠E.∵∠B=∠D∴∠D=∠E∵∠ACB+∠CAD=180°,∠ACB+∠ACE=180°,∴∠CAD=∠ACE在△CAD与△ACE中,∴△CAD≌△ACE∴CD=AE,∵AE=AB,∴CD=AB.19.已知: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EF交AD于点G.(1)判断AD与EF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说明理由.(2)若AE=,DE=2,求EF的长.【解答】(1)解:AD⊥EF.理由如下:∵AD平分∠BAC,DE⊥AB,DF⊥AC,∴DE=DF.∴D在线段EF的垂直平分线上.∵DE⊥AB,DF⊥AC,∴∠AED=∠AFD=90°,在Rt△ADE和Rt△ADF中,,∴Rt△ADE≌Rt△ADF(HL).∴AE=AF.又∵∠EAD=∠FAD,AG=AG,∴△AEG≌△AFG,∴EG=GF,∠AGE=∠AGF=90°,∴AD是线段EF的垂直平分线.∴EF⊥AD;(2)在直角△AE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D=3.∵AE•DE=AD•EG,∴EG=,∴EF=2EG=.20.如图,已知B(﹣1,0),C(1,0),A为y轴正半轴上一点,点D为第二象限一动点,E在BD的延长线上,CD交AB于F,且∠BDC=∠BAC.(1)求证:∠ABD=∠ACD;(2)求证:AD平分∠CDE;(3)若在D点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有DC=DA+DB,在此过程中,∠BAC的度数是否变化?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变,请求出∠BAC的度数?【解答】证明:(1)∵∠BDC=∠BAC,∠DFB=∠AFC,又∵∠ABD+∠BDC+∠DFB=∠BAC+∠ACD+∠AFC=180°,∴∠ABD=∠ACD;(2)过点A作AM⊥CD于点M,作AN⊥BE于点N.则∠AMC=∠ANB=90°.∵OB=OC,OA⊥BC,∴AB=AC,∵∠ABD=∠ACD,∴△ACM≌△ABN (AAS)∴AM=AN.∴AD平分∠CDE.(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3)∠BAC的度数不变化.在CD上截取CP=BD,连接AP.∵CD=AD+BD,∴AD=PD.∵AB=AC,∠ABD=∠ACD,BD=CP,∴△ABD≌△ACP.∴AD=AP;∠BAD=∠CAP.∴AD=AP=PD,即△ADP是等边三角形,∴∠DAP=60°.∴∠BAC=∠BAP+∠CAP=∠BAP+∠BAD=60°.21.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的一点,F为CD上的一点,BE+DF=EF,求∠EAF的度数.【解答】解:延长EB使得BG=DF,连接AG,在△ABG和△ADF中,由,可得△ABG≌△ADF(SAS),∴∠DAF=∠BAG,AF=AG,又∵EF=DF+BE=EB+BG=EG,AE=AE,在△AEG和△AEF中,∴△AEG≌△AEF(SSS),∴∠EAG=∠EAF,∵∠DAF+∠EAF+∠BAE=90°∴∠EAG+∠EAF=90°,∴∠EAF=45°.答:∠EAF的角度为45°.22.如图,已知△ABC,分别以AB、AC为边作△ABD和△ACE,且AD=AB,AC=AE,∠DAB=∠CAE,连接DC与BE.G、F分别是DC与BE的中点.(1)求证:DC=BE;(2)当∠DAB=80°,求∠AFG的度数;(3)若∠DAB=α,则∠AFG与α的数量关系是.【解答】解:(1)∵∠DAB=∠CAE,∴∠DAB+∠BAC=∠CAE+∠BAC,∴∠DAC=∠BAE.在△ADC和△ABE中,∴△ADC≌△ABE(SAS),∴DC=BE;(2)连接AG.∵△ADC≌△ABE,∴∠ADC=∠ABE.AD=AB.∵G、F分别是DC与BE的中点,∴DG=DC,BF=BE,∴DG=BF.在△ADG和△ABF中,∴△ADG≌△ABF(SAS),∴AG=AF,∠DAG=∠BAF,∴∠AGF=∠AFG,∠DAG﹣∠BAG=∠BAF﹣∠BAG,∴∠DAB=∠GAF.∵∠DAB=80°,∴∠GAF=80°.∵∠GAF+∠AFG+∠AGF=180°,∴∠AFG=50°.答:∠AFG=50°;(3)∵∠DAB=α,∴∠GAF=α.∵∠GAF+∠AFG+∠AGF=180°,∴α+2∠AFG=180°,∴∠AFG=90°﹣α.故答案为:∠AFG=50°,90°﹣α.23.△ABC中,射线AD平分∠BAC,AD交边BC于E点.(1)如图1,若AB=AC,∠BAC=90°,则=;(2)如图2,若AB≠AC,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若AB>AC,∠BAC=∠BDC=90°,∠ABD为锐角,DH⊥AB于H,则线段AB、AC、BH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AB﹣AC=2BH.,并证明.【解答】解:(1)∵AB=AC,AD平分∠BAC,∴BE=CE.∴.∵AB=AC,∴,∴=.故答案为:=;(2)成立,证明:作EH⊥AB于H,EQ⊥AC于Q,AN⊥BC于N,则EH=EQ,设AB=c,AC=b,BE=m,EC=n,EH=h1,AN=h2,∵S△ABE:S△AEC=h1c÷h1b=c:b,S△ABE:S△AEC=h2m÷h2n=m:n,∴c:b=m:n,即=;(3)AB﹣AC=2BH.理由:作DQ⊥AC交AC的延长线于Q,∴∠Q=90°∵DH⊥AB,AD平分∠BAC,∴DH=DQ,∠AHD=90°,∠HAD=∠CAD.∴∠AHD=∠Q.在△AHD和△AQD中,,∴△AHD≌△AQD(AAS),∴AH=AQ.∵∠BAC=90°,∠AHD=∠Q=90°,∴四边形AHDQ是矩形,∴∠HDQ=90°.∵∠BDC=90°,∴∠HDQ=∠BDC,∴∠HDQ﹣∠HDC=∠BDC=∠HDC,∴∠CDQ=∠BDH.在△DHB和△DQC中∴△DHB≌△DQC(AAS),∴BH=CQ,∵AB﹣BH=AH,∴AB﹣BH=AQ,∴AB﹣BH=AC+CQ,∴AB﹣AC=2BH.故答案为:AB﹣AC=2BH.24.如图,在△ABC中,∠ACB=90°,AC=BC,∠PCQ=45°,把∠PCQ绕点C旋转,在整个旋转过程中,过点A作AD⊥CP,垂足为D,直线AD交CQ于E.(1)如图①,当∠PCQ在∠ACB内部时,求证:AD+BE=DE;(2)如图②,当CQ在∠ACB外部时,求证:AD﹣BE=DE;=2S△ACD,求AE的长.(直接写结果)(3)在(1)的条件下,若CD=18,S△BCE【解答】解:(1)如图①,延长DA到F,使DF=DE,∵CD⊥AE,∴CE=CF,∴∠DCE=∠DCF=∠PCQ=45°,∴∠ACD+∠ACF=∠DCF=45°,又∵∠ACB=90°,∠PCQ=45°,∴∠ACD+∠BCE=90°﹣45°=45°,∴∠ACF=∠BCE,在△ACF和△BCE中,∵,∴△ACF≌△BCE(SAS),∴AF=BE,∴AD+BE=AD+AF=DF=DE,即AD+BE=DE;(2)如图②,在AD上截取DF=DE,∵CD⊥AE,∴CE=CF,∴∠DCE=∠DCF=∠PCQ=45°,∴∠ECF=∠DCE+∠DCF=90°,∴∠BCE+∠BCF=∠ECF=90°,又∵∠ACB=90°,∴∠ACF+∠BCF=90°,∴∠ACF=∠BCE,∵在△ACF和△BCE中,,∴△ACF≌△BCE(SAS),∴AF=BE,∴AD=AF+DF=BE+DE,即AD﹣BE=DE;(3)∵∠DCE=∠DCF=∠PCQ=45°,∴∠ECF=45°+45°=90°,∴△E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D=DF=DE=18,=2S△ACD,∵S△BCE∴AF=2AD,∴AD=×18=6,∴AE=AD+DE=6+18=24.25.如图①所示,已知AE⊥FE,垂足为E,且E是DC的中点(1)如图①,如果FC⊥DC,AD⊥DC,垂足分别为C、D,且AD=DC,判断AE是∠FAD的角平分线吗?(不必说明理由)(2)如图②,如果(1)中的条件去掉“AD=DC”,其余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成立吗?请说明理由.(3)如图③,如果(1)的条件改为,AD∥FC,(1)中的结论仍成立吗?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AE是∠FAD的角平分线;(2)成立,如图②,延长FE交AD于点B,∵E是DC的中点,∴EC=ED,∵FC⊥DC,AD⊥DC,∴∠FCE=∠EDB=90°,在△FCE和△BDE中,,∴△FCE≌△BDE,∴EF=EB,∵AE⊥FE,∴AF=AB,∴AE是∠FAD的角平分线;(3)成立,如图③,延长FE交AD于点B,∵AD=DC,∴∠FCE=∠EDB,在△FCE和△BDE中,,∴△FCE≌△BDE,∴EF=EB,∵AE⊥FE,∴AF=AB,∴AE是∠FAD的角平分线;。
精品 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综合练习题
7.已知如图:AB=DE,直线 AE、BD 相交于 C,∠B+∠D=180°,AF∥DE,交 BD 于 F,求证:CF=CD。
8.如图,已知∠BAC=∠DAE,∠ABD=∠ACE,BD=CE.求证:AB=AC,AD=AE.
9.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过 B 作 BE⊥AD 于 E,过 E 作 EF∥AC 交 AB 于 F,求证:AF=BE.
16.已知在△ABC 中, 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 E 是 AD 上的一点, 且 BE=AC, 延长 BE 交 AC 于 F, 求证: AF=EF.
17.△ABC 中,D 是 BC 中点,DE⊥DF,E 在 AB 边上,F 在 AC 边上,判断并证明 BE+CF 与 EF 的大小?
18.P 是△ABC 外角∠DAC 平分线上一点,比较 AB+AC 与 PB+PC 的大小。
②如图 2,若 0 BCA 180 ,若使①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则 与3,若直线 CD 经过 BCA 的外部, BCA ,请探究 EF、与 BE、AF 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 并给予证明.
1.如果两个三角形中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 ( ) A.相等 B.不相等 C.互余或相等 D.互补或相等 0 2.如图等边△ABC 中,∠BFC=120 ,那么 ( ) A.AD>CE B.AD<CE C.AD=CE D.不确定
10.已知,如图,AD∥BC,AE、BE 分别平分∠A、∠B,点 E 在 CD 上, 求证:(1)E 为 CD 的中点;(2)BC+AD=AB。
11.如图所示,已知 AE⊥AB,AF⊥AC,AE=AB,AF=AC。求证: (1)EC=BF; (2)EC⊥BF。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图形教材分析
二、本章知识结构
1
4
三、课程学习目标
1.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识别全等 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
2. 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3. 掌握基本事实: 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两角及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4.证明定理:两角和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分别 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5.探索并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 直角边”定理.
三、课程学习目标
6.能用尺规作图作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 直线的垂线;作三角形:已知三边;两边及其 夹角;两角及夹边;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
7.探索并理解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体会合 同变换.
8.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 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画图、观察、实验、猜想、 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初步建立空间观 念,不断发展合情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通过阅读材 料,感悟图形运动变化的思想和说理方法的多样 性;在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感悟“分 类”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1课时 1课时 8课时 1课时 1-2课时
五、课时安排及新旧教材对比
新教材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增加的3课时
1.增加1节SAS的巩固复习(需要经过一些SA,AAS合为1课时,新教材各立1课时;
3.增加 1节ASA,AAS的综合应用
五、课时安排及新旧教材对比
③ 已知两角找找夹任边一边ASAAAS
找夹角的另一角 ASA
七、中考链接
(2015.常州)
23.如图,在□ABCD中,∠BCD=120°,分别
延长DC、BC到点E,F,使得△BCE和△CDF都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主要包括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和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五个章节的内容。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1)“边角边”简称“SAS”(2)“角边角”简称“ASA”(3)“边边边”简称“SSS”(4)“角角边”简称“AAS”(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在学习三角形的全等时,教师应该从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出发,引出全等图形进而引出全等三角形。
通过直观的理解和比较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奥妙之处。
在经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等探索中激发学生的集合思维,启发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集合的真正魅力。
第十二章 轴对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性质: (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轴对称》知识要点归纳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知识要点归纳一、知识网络二、基础知识梳理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周长、面积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对应角相等性质对应边相等边边边 SSS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应用边角边 SAS 判定角边角 ASA 角角边 AAS 斜边、直角边 HL 作图 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定理A B C D E F 中和在DEF ABC ∆∆⎪⎩⎪⎨⎧===DF AC EF BC DEAB DEF(SSS) ABC ∆∆∴≌ A B C D EF中和在DEF ABC ∆∆⎪⎩⎪⎨⎧=∠=∠=EF BC E B DE AB DEF(SAS) ABC ∆∆∴≌ AB CDE F中和在DEF ABC ∆∆⎪⎩⎪⎨⎧∠=∠=∠=∠E B DE AB D A(4)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注意:①全等三角形问题中,找准对应点,对应边,对应角。
(突出对应) ②题中已知平移、翻折、旋转相当已知全等;③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且至少要有一组边对应相等,因此在寻找全等的条件时,总是先寻找边相等的可能性。
④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
⑤要善于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其中:一般三角形有四 种判定方法 。
直角三角形有五 种判定方法。
3、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DEF(ASA)ABC ∆∆∴≌ A B C DE F中和在DEF ABC ∆∆⎪⎩⎪⎨⎧=∠=∠∠=∠EF BC E B D A DEF(AAS)ABC ∆∆∴≌ A C BEFD中和在DEF Rt ABC Rt ∆∆⎩⎨⎧==DF AC DE AB )HL (DEF Rt ABC Rt ∆∆∴ ≌ ·ADP COB角平分线的性质)平分PD(PC OAPD OB PC AOB OP =∴⊥⊥∠ ·ADP CBAOB∠∠=∠∴=⊥⊥平分或:角平分线的判定)OP BOP(AOP PD PC OA PD OB PC注:①性质与判定都是由三个条件推出一个结论,要正确应用; ②会用尺规做一个角的平分线,依据为“边边边”。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全等—轴对称类三角形全等问题精练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全等—轴对称类三角形全等问题精练与角平分线相关的问题角平分线的两个性质:⑴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⑵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它们具有互逆性.角平分线是天然的、涉及对称的模型,一般情况下,有下列三种作辅助线的方式: 1. 由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2. 过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从而形成等腰三角形, 3. OA OB =,这种对称的图形应用得也较为普遍,AB OPPOB AA B OP【例1】 如图所示,OP 是AOC ∠和BOD ∠的平分线,OA OC =,OB OD =.求证:AB CD =.PDBOCA【例2】 如图所示, 已知AB DC =,AE DF =,CE BF =,证明:AF DE =.F DC BA【例3】 如图所示:AB AC =,AD AE =,CD 、BE 相交于点O .求证:OA 平分DAE ∠.ABCDEO例题精讲【例4】 已知:如图,AD BC =,AC BD =,求证:C D ∠=∠.ODCBA【巩固】如图,已知AC BD =,AD AC ⊥,BC BD ⊥,求证:AD BC =.C BA【例5】 已知:如图,B 、E 、F 、C 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C =,BE CF =,B C ∠=∠.求证:OA OD =.F E ODCB A【例6】 已知ABC ∆中,AB AC =,BE 、CD 分别是ABC ∠及ACB ∠平分线.求证:CD BE =.ED CB A【巩固】已知,如图,AB AC =,CE AB ⊥,BF AC ⊥,求证:BF CE =.F E CBA【例7】 如图,已知E 是AC 上的一点,又12∠=∠,34∠=∠.求证:ED EB =.E DC B A4321【例8】 已知ABC ∆中,AB AC =,GE 过A 且GE BC ∥,B ∠的平分线与AC 和GE 分别交于D ,E ,C∠的平分线与AB 和GE 分别交于F ,G .求证DE FG =.GFEDCBA【巩固】如图所示,C 是AB 的中点,CD CE =,DCA ECB ∠=∠,求证DAE EBD ∠=∠.EDC BA【例9】 如图,在△ABC 中,90BAC ∠=︒,BD 平分ABC ∠交AC 于D ,AE BC ⊥于E 交BD 于G ,FG ∥AC交BC 于F ,连接DF .求证:DF BC ⊥GFEDCBA【例10】 如图,ABC ∆中,AB BC =,90ABC ∠=︒,D 是AC 上一点,且CD CB AB ==,DE AC ⊥交AB 于E 点.求证:AD DE EB ==.CB DEA【例11】 如图,ABC ∆中,AB AC =,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DG BC ⊥于G ,EH BC ⊥于H .求证:DG EH =.HG ED CBA【例12】 在凸五边形中,B E ∠=∠,C D ∠=∠,BC DE =,M 为CD 中点.求证:AM CD ⊥.M EDC B A【巩固】如图,AB AE =,ABC AED ∠=∠,BC ED =,点F 是CD 的中点.求证:AF CD ⊥.F EDC BA【例13】 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过A 作AE DE ⊥,AF DF ⊥,且A E A F =.求证:EDB FDC ∠=∠.DFECBA【例14】 在凸五边形中,B E ∠=∠,C D ∠=∠,BC DE =,M 为CD 中点.求证:AM CD ⊥.M EDC B A【例15】 (1)已知:如图1,Rt ABC ∆中,90ACB AC BC ∠=︒=,,点D E 、在斜边AB 上,且45DCE ∠=︒.求证:线段DE AD EB 、、总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2)已知:如图2,等边三角形ABC 中,点D E 、在边AB 上,且30DCE ∠=︒,请你找出一个条件,使线段DE AD EB 、、能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并求出此时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 (3)在⑴的条件下,如果10AB =,求BD AE ⋅的值.图2图1E CBA ECBA【例16】 在ABC ∆中,AB AC =,CG BA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G .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如图1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为F ,一条直角边与AC 边在一条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恰好经过点B . (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BF 与CG 的长度,猜想并写出BF 与CG 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2)当三角尺沿AC 方向平移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一条直角边仍与AC 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交BC 边于点D ,过点D 作DE BA ⊥于点E .此时请你通过观察、测量DE 、DF 与CG 的长度,猜想并写出DE DF +与CG 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3)当三角尺在⑵的基础上沿AC 方向继续平移到图3所示的位置(点F 在线段AC 上,且点F 与点C 不重合)时,⑵中的猜想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说明理由)【例17】 如图,在Rt ABC ∆中,,,D E F 分别为AB 、AC 、BC 中点,H 为斜边AB 的高的垂足,G 是DH的中点.设O 为AB 上的任一点,求证:EOF ∠的最大的角便是EGF ∠.图图31. 如图所示,已知AD AE =,DF EF =.求证:AB AC =.A BC DEF2. 在ABC ∆中,D 为BC 边上的点,已知BAD CAD ∠=∠,BD CD =,求证:AB AC =.D CBA3. 如图,在ABC ∆中,60B ∠=︒,AD 、CE 分别平分BAC ∠、BCA ∠,且AD 与CE 的交点为F .求证:FE FD =.FBEDCA4. 如图,AB AC =,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AM CD ⊥于M ,AN BE ⊥于N .求证:AM AN =.E D NM CBA课后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5 图
1
图2 图6 图7 Q
P
图8
图9
八年级(上)数学试卷----《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
班级 姓名 考号 分数_______
一. 填空题(每题3分,共36分)
1.平面内点
A (-1,2)和点
B (-1
,6)的对称轴是________. 2.△ABC 中,AD ⊥BC 于D ,要使△ABD ≌△ACD ,若根据“HL ”判定,还需要加条件 ,若加条件∠B=∠C ,则可用 判定。
3.如图1将两根钢条AA ′、BB ′的中点 O 连在一起,使 AA ′、BB ′能绕着点 O 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作,则A ′B ′的长等于内槽宽 AB ,那么判定△OAB ≌△OA ′B ′的理由是___________.
4.如图2把Rt △ABC (∠C=90°)折叠,使A 、B 两点重合,得到折痕 ED ,再沿BE 折叠,C 点恰好与D 点重合,则∠A 等于 度.
5.如图3,已知ABC △的周长是21,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于D ,且OD =3,△ABC 的面积是_____.
6.如图4所示,在△ABC 中,∠ABC=︒100,∠ACB=︒20, CE 平分∠ACB ,D 为AC 上一点,若∠CBD=︒20,BD=ED ,则∠CED 等于_______.
7.如图5,已知相交直线AB 和CD ,及另一直线MN ,如果要在MN 上找出与AB 、CD 距离相等的点,则这样的点至少有 个,最多有 个
8.如图6,直线L 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B ,点A ,C 到直线L 的距离分别是1和2,则EF 的长为 .
9.如图7,四边形ABCD 中,∠B=∠C=90°,M 是BC 的中点, DM 平分∠ADC ,∠CMD=35°,则∠MAB 的度数等于 .
10.如图8,∠BAC=100º,若MP ,NQ 分别垂直平分AB ,AC , 则∠PAQ 的度数为 .
11.如图9,△ABC 与△'''A B C 关于直线L 对称,将△'''
A B C 向右平移得到△''""A B C ,由此得出下列判断:①AB ∥""
A B ②"
A A ∠=∠③"
"
AB A B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E C B A A
D O C B 图3 B 图4 L
A E
F
M
C
B
图10
(图例)
(备用图)
12.如图9,在△ABC 中,CF ⊥AB 于F ,BE ⊥AC 于E ,M 为BC 的中点,EF=5,BC=8,则△EFM 的周长是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观察下列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花纹,其中轴对称图形是 ( )
2. 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 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 A 、带①去 B 、带②去 C 、带③去 D 、带①和②去
3.课本中, 画∠AOB 的角平分线的方法步骤是:(如图)
①以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交OA 于M 点,交OB 于N 点;②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
MN 2
1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 的内部相交于点C ;③过点C 作射线OC 。
射线OC 就是∠AOB 的角平分线。
请你说明这样作
角平分线的根据是( ) A. SSS B. SAS C. ASA D. AAS
4.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DE ⊥AB ,DF ⊥AC ,
E 、
F 为垂足,则下列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DEF=∠DFE ②AE=AF ③AD 垂直平分EF ④EF 垂直平分AD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三.作图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电信部门要修建一座电视信号发射塔,如下图,按照设计要求,发射塔到城镇A 、B 、C 三村的距离必须相等,才能有相同的清晰度.你能确定发射塔应该建在什么位置吗?在图中画出它的位置。
(保留作图痕迹,不必写作法)
(1) (2)
2.如图(2)某两所大学和两条交叉公路.点M ,N 表示大学,OA 、OB•表示公路,现修建一座物资仓库,希望仓库到两所大学的距离相同,•到两条公路的距离也相同,你能确定出仓库P 应该建在什么位置吗?请在图中画出你的设计.(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3.如图是2×2的方格,在格点处有一个△ABC ,请你仿照图例在备用图中画出三种与△ABC 成轴对称的“格点三角形’
O
A
B
C
M
N
C
D B
E F A
四.解答题(共56分)
1.(8分)如图,小明在完成数学作业时,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AB=CD ,BC=AD ,请说明: ∠A=∠C 的道理,小明动手测量了一下,发现∠A 确实与∠C 相等,但他不能说明其中的道理,你能帮助他说明这个道理吗?试试看。
2.(8分)雨伞的中截面如图所示,伞骨AB=AC ,支撑杆OE=OF ,AE=
31AB , AF=3
1
AC ,当O 沿AD 滑动时,雨伞开闭,问雨伞开闭过程中,∠BAD 与∠CAD 有何关系?说明理由。
3.(10分)如图, 已知: 等腰Rt △OAB 中,∠AOB=900, 等腰Rt △EOF 中,∠EOF=900
, 连结AE 、BF. 求证: (1) AE=BF; (2) AE ⊥
BF.
4.(10分)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CD 在正方形ECGF 的边CE 上,连接BE 、DG ,(1)观察猜想BE 与DC 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图中是否存在通过旋转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若存在,请说出旋转过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5.(10分)如图,在Rt △ABC 中,AB = AC 。
∠A = 90°,点D 在BC 上任一点,DF ⊥AB 于F ,DE ⊥AC 于E ,M 为BC 的中点,试判断△MEF 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A
E F
B D M C
6.(10分)如图,是城市部分街道示意图,AB =BC =AC ,CD =CE =DE ,A 、B 、C 、D 、E 、F 、G 为“公共汽车”停靠点,“甲公共汽车”从A 站出发,按照A 、H 、G 、D 、E 、C 、F 的顺序到达F 站,“乙公共汽车”从B 站出发,沿B 、F 、H 、E 、D 、C 、G 的顺序到达G 站。
如果甲、乙分别同时从A 、B 站出发,在各站耽误的时间相同,两车速度也一样,试问哪一辆公共汽车先到达指定站?为什么?
五.探究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如图⑴,AB=CD ,AD=BC ,O 为AC 中点,过O 点的直线分别与AD 、BC 相交于点M 、N ,那么∠1与∠2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若过O 点的直线旋转至图⑵、⑶的情况,其余条件不变,那么图⑴中的∠1与∠2的关系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2.如图,点D 是等边∆ABC 外一点,且DB=DC,∠ BDC=1200
,将一个三角尺600
的顶点放在点D 上, 三角尺的两边DP 、DQ 分别与射线AB 、CA 相交于E 、F 两点. (1)当EF ∥BC 时,如图(1)证明:EF=BE+CF.
(2)当三角尺绕点D 旋转到如图(2)的位置时,线段EF 、BE 、CF 之间的上述数量关系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成立,写出线段EF 、BE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3) 当三角尺绕点D 旋转到如图(3)的位置时,(1)中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 如果不变化,直接写出结论;如果变化, 直接写出线段EF 、BE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