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设置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国内外大学创新教育比较研究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被视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其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文化视野下对中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比较分析。
中美两国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定位上存在差异。
美国的高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鼓励学生面对挑战并寻找解决方案。
美国的大学提供丰富的创业资源和机会,如创业实验室、创业竞赛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而中国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中国的大学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教育,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创新成果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中美两国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上存在差异。
美国的高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采用较为灵活和自由的教学方式。
美国的教育体系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
而中国的高校更注重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训练,常采用集中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
中国的教育体系强调考试成绩和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的表现有明确的评价标准。
浅谈中西方大学英语教学的差异以及我国英语教学的创新
志上包含大量文化信息 的材料 , 涉及场合 、 身份 、 相互关系等社会 因素 , 使学生既能学 习语 言 , 能学到一些英语 国家 的社 会文化 又 知识。而且在课堂 中让学生 自己用英语 来讲 解 、 复述或介绍这些 内容 , 通过这种轻松的课 堂环境鼓励学 生讲英语 。学生通过学习 真实的语 言材料 , 使文化知识 的学 习贯穿于外语学习的全过程。
20 09年( 3 第 8卷) 3来自 第文 化 体 育 浅 谈 中西 方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的差 异 以及 我 国英 语 教 学 的创 新
焦 娜
( 兰州理 工 大学 国际合 作 处 , 肃 兰州 705 ) 甘 300
摘要 : 本文分析 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 渊源而导致英语教 学观 念及方法的不同,并结合我 国实际 ,就大学英语教 学的模 式、 内 容、 手段及评估体 系等 几个方 面的教 学创新进行 了探 索 , 出英 得 语教 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 以培 养学生的独 立思考和 学习能 力为 根本 出发点, 这才是教 学创新 的根本。 关键词 : 中西文化 差异 英语教学 教学评价体 系 中西文化属于完全不同的文明 , 以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为 基础的西方文化不同于以儒 、 、 为基础的 中国文化 。 佛 道 中国的教 育体制几千年来受 中国文化 的影 响, 强调学校 的权威性 、 生的 学 服从性以及产生成功是由考试而生 的观念 ; 而西方的教育 则强调 人 的个性和 自主、 自由以及学 习的能力和创造力 , 个人是人性 和 社会教育的核心 , 教育本质是“ 让学 习者 了解 自己” 。因此在教育
21 运 用 多种 课 堂教 学 方 法 .. 2 多种课堂教学方法 的运用就是要打破 一些课堂教学法 的常
规。首先 , 在教学手段上 , 要充 分利 用现 代多媒体 教学 , 进行多手 段、 多模式的教学。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学 习英语并 了解英美文化 提供 了十分直观 的教学手段 , 有助 于学生感知英美人 的体态语 言 等非语言交际形式。教师平 时应注意收集相关资料 , 在有 条件的 前 提下制作 Pw ro t o ePi 课件 , n 穿插 一些 英语原声影音 、 影像内容 , 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 出 良好 的英语语言学 习环境。 文化上中西方存在很大的差异 , 高等教育 中的英语教学亦如此 。 其次 ,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 要充分鼓励学生的参与。 具体可 以 然而随着国际交流的快速发展 ,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 程也 越来越 小 到对单词 的讲解 , 大到对整篇课文的评价 , 并适 时地给予引导。 快, 在英 语教学中更应合理 吸收西方的优秀教学法 , 从而推动 我 课 堂上教师鼓励 学生 大胆开 口, 用语言交流思想 以培养学生 的语 国英语教学 的创新并促进其长 足发展。 言交 际能力 , 而不需要 基于纠正学 生的语言错误 , 以免影响学生 的语言流畅性和积极性 。 1 中西方英 语教 学 中观 念 及方 法的差 异 22依据创新教育确 立全新 的课堂教学 目标和评价体 系 - 现 阶段在我国 ,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的 目的是考试合格 , 他 教学指导思想 的转变 , 定了其 目标和评价体系必须进行相 决 们相信在学校的成功与得 到体面工作之间存在着必然 的联系。 而 应地调整。 传统 的教学质量观是 以教师传授知识量 的多少 为教学 西方 的教育 目的是 以提升认知能力为主 ,基 本知识是 次要 的 , 老 目标和评判标准 , 并以学 生掌握 的程度 ( 通常参照笔试成绩 ) 为评 师帮助学生 自主学习、 提问 , 批判性的思考 , 学生学 习的动机来 自 估依据。而创新教育 , 则不以一时的知识点 或考 核点 的掌握为 目 于内在 的兴趣 , 他们追求愉快学习 , 认为得胜 就是一种奖赏 , 即为 的, 而是为培养学生的思维方 式和学 习能力 服务 的。合理 的教学 后续 的学习动机 。 目标能让学生最终感受到学习的成功感 , 在愉悦 的情绪和探究的 在英语教学方 面 , 国内教师充当着知识 的传授 者 , 堂教学 心态中逐步推进更高层次的 目标。 课 以教师为中心 , 师重知识传授 , 教 课堂教学重语音 、 词汇 、 语法 的 与此同时 , 课堂教学 的评 价体 系也应有相应 的变革 。 目前我 讲解 , 轻听 、 、 写技能的训练。教 师让学 生死记硬背 , 说 读、 课堂活 国外语教学过多 的依赖终结性评价 , 把学生 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 动单调 , 教学 内容僵化 , 这不仅违背了语 言教学 的规律 , 更不利于 教学效果 的唯一标准 , 使得外语教学走进 了应试教育 的误 区。笔 教师和学生 的成长 。如果不充实教 学内容, 不运用一些创新方法 者认为 , 依据我国 目前 的实际情况 , 考试必不可少 , 但是教师可以 进行多手段 、 多模式的教育 , 学生会逐渐丧失学 习英语 的兴趣 , 从 采 用多种评估方式。 并且 四六级考试改革后加大了听力 的测试并 而导致学生 产生厌恶情绪而放弃学 习。 因此必须鼓励学生积极主 删除了单纯 的语法词汇题 , 正是对创新教育思想 以及确立全新的 动参与英语学 习活动 , 激发 和培养学生对学习英语 的兴趣 , 学 教学评价体系的体现。笔者 认为 , 使 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 语学 习 生树立英语学习 的自信心 , 从而形成积极 的学习态度。 成果 的测试 , 仅以笔试成绩 为依据是不够 的 , 仅 今后应适时引入 并 加大 口试和面试成绩 的 比重 , 这样才能更为全 面、 更为客观 地 2 大学英 语课 堂教 学 中的创新教 育 评价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和应用能力 。 笔者通过参与西方国家英语课堂教学而 了解到 : 他们 针对 英 3 结束 语 语为非母语 的学生讲 授英 语时 , 注重实际的应用能力 , 在轻松 的 课堂环境 中鼓励 学生 多问、 多思考 。英语教学如果仅把精力放在 综上所述 ,通过 比较 中西方英语教学 中观念及方法的差异 , 语言知识的传授上 , 要求学生死记一条条 的语 法规则 , 甚至去 背 而认识 到我 国语言教育 中的不 足 , 因此在整个教学 中, 包括教学 词典。这样培养的学 生也许能够产生合乎语言规范的句子 , 但却 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以及 评价体 系都应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 缺乏语言交际的能力 。 因此通过以上 中西方英语 教学 中观念及方 精神 、 独立思考和学 习能 力为根本 出发点 , 让学生 充分 发挥能动 法 的差异 , 笔者认 为可以结合我 国实 际, 以下几个方 面探索大 性 , 在 真正参与到教学 中来 , 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也只有 如此 ,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中 的创 新 教 育 。 学英 语教学才能摆脱应试教学的模式 , 回归语言教学 的本质。毕 21在英语课堂教 学中建立师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 竟, 授人以鱼 , 不如授人以渔 ,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在语言教学 中 ,要 改变以往的 以教师 为中心的课堂教 学方 参考文献: 式, 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 主体 的概念 , 学生是课堂 的主角 , 应积极 【 】 菲利 普・ 阿特 巴赫. 高等教 育: 1( 美) G・ 比较 知识、 学与发展 【 . 大 M】 北京: 2 0 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 是讲 解语法知识, 而 人 民教 育 出版 社 ,0 1 是扮演学生学习促进者, 因此课堂教学 的内容和手段都必 须向学 【 】 自然. 用学与英语学 习【 . : 2何 语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 9. 17 9 生的实际需要开放 , 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 3 薛理银 . 当代 比较 教 育方 法论研 究【 . M】 北京 : 师 范大学 出版社, 首都 211 . 拓展 丰 富 的教 学 内容 . 19 93 教师在讲授基本教材的基础上 , 可以组织学 生搜集一 些他 们 【】谢 晓科. 4 微探 大 学英语 学 习与中 西文化 导入 【】 甘 肃科技 纵横 , J. 感兴趣的 、 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 的真实 的语 言材料 , 如报 刊杂 2 0 ,8 0 ) 19 0 9 3 ( 2 :5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及原因剖析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及原因剖析【摘要】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在于对教育目的、方法和价值观念的不同理解。
中西教育观在体现方式上表现为注重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的结合,而西方教育更加强调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
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来自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传统背景不同,西方更加推崇个人主义和独立思考,而中国则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
中西方的教育价值观念也存在差异,西方更加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中国传统更加关注道德修养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了两种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的碰撞,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念也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西教育观、差异体现、体现方式、原因剖析、文化传统差异、价值观念差异、结论1. 引言1.1 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观念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教育的目标、方法和理念上,也反映在学生的表现和发展上。
要深入了解中西教育观的差异,需要从文化传统差异和价值观念差异两个方面进行剖析。
通过对这些差异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西教育体系的优势和劣势,也可以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方式和原因剖析两个方面入手,探讨其中的文化传统差异和价值观念差异,以期能够加深对中西教育观差异的理解。
结束。
2. 正文2.1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中西教育观的差异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教育目标上,中西教育观的主要差异体现在中西方对于教育的理念与目标的不同。
西方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而中国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应试能力培养,重视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
在教育方法上,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的不同。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倡导互动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中国教育传统上更注重师生关系,以教师为中心,强调传统的讲授与背诵。
高等教育国内外比较研究
高等教育国内外比较研究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国内外比较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和竞争日益增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系统的特点、优势和弱点也日益显现。
本文将从教育质量、课程设置、学生发展等多个维度探讨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差异,并对比分析其优劣势。
一、教育质量比较教育质量是衡量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
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差异,首先体现在教育质量上。
国外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努力满足社会的需求。
相较之下,国内高等教育过于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国外高校教师普遍具备较高的研究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而国内高校教师大多忙于教学任务,导致科研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提供有针对性的学术指导。
二、课程设置比较课程设置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部分,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国内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偏向传统学科和理论知识的培养,强调基础课程的学习。
然而,社会对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导致国内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
相比之下,国外高校注重实践教学,提供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和实习机会。
国外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多样,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
三、学生发展比较学生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国内高校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和考试表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关注度较低。
这导致学生缺乏综合能力,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
而国外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社会实践机会和参与项目。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国内外高等教育在教育质量、课程设置和学生发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虽然国外高等教育在一些方面比国内高等教育具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费用高昂、文化差异等。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加强高等教育的改革,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中西方教学差异
中西方教学差异刘成玮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教育和文化本有着天然的血肉关系,或者说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但是,传统教育存在一定的弊端,过分注重对分数的要求,而忽略了教育本身的意义以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一系列无法挽回的局面。
现如今我们提倡素质教育,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教育改革,而在改革过程中,吸收与借鉴其他国家的课堂管理经验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的教育是继承孔子的儒家教育,对于教学都是基于课本,很少有创新。
对于学生都是言听老师的指导,很少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以至于对思维方式存在局限性。
人们习惯了照本宣科,而考试又是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唯一能证明自己,能得到好的前程的唯一方式。
而西方从孩子上小学起,他们的教育环境就是自由开放的,让孩子易于发现自己的特长,然后学会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
相比之下,中国教育教育出来的孩子就是千篇一律般,没有特点,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都只会考出好成绩,在其他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努力的与西方各国形成良性交流,中西方的活动也更加频繁如互惠生和交换生,但是,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中西方课堂教育的差异日益凸显,学生不适应老师的上课方式,影响了教学质量。
因此,对中西方课堂教学差异的思考和研究也刻不容缓。
1.客观方面的差异1.1社会环境的不同中国是个庞大的国家,13多亿的人口,虽然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但是周围面对都是自己的同胞,根本就没有说英语的环境。
再加上学校的课业很重,每天花在写作业上的时间,时间就所剩无几了。
有重视英语的学生可以听BBC、VOA 等来练习听力,但是要想练习口语,实在是没有时间更没有机会了。
所以导致大部分中国学生都要在学习哑巴英语,毕业后能真正张口说的少之又少。
而西方的学生在学习外语时,老师留的作业也大都是读后感或者自己做PPT演讲,西方更注重的是平时成绩和学生自己的思想、想法和观点。
鼓励学生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时俱进,不会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
国内外高等教育的比较
国内外高等教育的比较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培养人才、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国内外的高等教育在发展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就国内外高等教育的比较展开讨论,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与特点。
一、发展模式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以大学为主导,采用学历教育模式,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中国高校在教学上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侧重于学科专业的分化和细化。
而国外的高等教育模式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他们实行学分制,课程设置更加灵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同时,国外高校的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强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讨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二、学术环境国内高等教育的学术环境相对封闭,秉承着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学生往往被视为被教育的对象,教师在课堂上会注重讲述知识,鲜有讨论和互动。
与此相对照的是,国外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术自由和开放性,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加平等,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研究。
三、教育资源国内高等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大高校的设施和教育资源不断改善和扩充,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尤其是在一些科研设备和图书资源方面,与国外高等教育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与此相反,国外高等教育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尤其是在图书馆、实验室和科研机构方面。
学生能够通过各类资源和平台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知识。
四、国际化程度国内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有限。
虽然在一些优秀高校中也有国际学生的招收和教师的交流,但整体上国内高校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
相对而言,国外高等教育具有更高的国际化程度,吸引了大量的国际学生和教师。
学生可以在国外高校获得更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机会。
五、就业前景国内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大学毕业生数量过剩,就业竞争激烈。
就业市场对于一些专业的需求量有限,导致就业难度较大。
关于中外大学校园文化差异的对比
关于中外大学校园文化差异的对比——英语(师范)11101班李万景摘要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美高等教育由于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形成了多元化的高校文化体系。
通过分析、对比我国与欧美高校文化的核心差异,强调可供我国大学吸收与借鉴的因素和有价值的文化成果。
结合国情,为我国建设更加丰富和完善的大学校园文化谏言献策。
关键词: 校园文化; 高等教育; 欧美文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 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
要进步,要创新就要不断地学习,并及时引入鲜活的元素使大学教育工作时刻保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不可否认的是欧美高校校园文化就为我国高等院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1、大学校园文化的含义从广义上说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为主体的校园生活与学习生活的总和。
狭义地讲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以德育活动、课内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校园生活的思想行为表现活动为载体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现象之一,其产生与学校的产生是同步的,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也包含着校园文化发展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影响着高校自身的发展,同时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磨炼意志的作用。
因而建设合理的、科学的大学校园文化既是新时期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同时又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进步的需要。
由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教育制度、经济体制等诸多因素不同,中外校园文化建设各有特点。
欧美国家中美国教育发展十分迅速,充分发育的市场经济体系,兼容并包的各民族文化杂交系统以及高度的思想自由、学术自由氛围,使美国校园文化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与中国呈现一定的差异。
中外教育研究方法比较基于国内外九种教育研究期刊的实证分析
中外教育研究方法比较基于国内外九种教育研究期刊的实证分析一、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教育研究方法的比较与借鉴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中外教育研究方法在理念、理论框架、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差异与共性,以期为我国教育研究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选取了国内外九种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研究期刊,通过对这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内容分析,梳理出中外教育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这些期刊包括《教育研究》、《教育学报》等国内知名期刊,以及《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等国际知名期刊。
通过对这些期刊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外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内容比较和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对中外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演变和理论基础进行梳理通过内容比较,分析中外教育研究方法在研究对象、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处理等方面的异同通过案例研究,深入剖析中外教育研究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与问题。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比分析中外教育研究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研究实践,为我国教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同时,本文也有助于推动中外教育研究方法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全球教育研究的共同进步。
1. 研究背景:介绍当前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以及中外教育研究方法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教育研究方法不仅关乎教育学科自身的进步,更直接影响到教育实践的质量与效果。
由于文化背景、教育传统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中外教育研究方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中外教育研究方法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方法论体系和研究范式等方面。
中西文化教育差异
中西文化教育差异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西文化教育差异中国的教育体制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少显得有点窘破,在全国人民的强烈呼声之下,改革也是一种必然,但如何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呢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需要慎之又慎!今天我写为什么西方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的文章是想警醒国人,继续发挥中国上千年来最大的传统美德:学其精华、弃其糟粕;把西方好的学习模式和教育方法引进来。
希望咱们的改革能朝着最有利的方向发展。
一、学校的教育1、中西方教育的本质区别: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研究的成果。
中国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先将成人的经验告知学生,让学生按已有成功经验去操作(并非所谓的真学习)按部就班,在经验的指导下学习实践,同样,也是可以得到自己的结论,但是往往很难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
两者的最大差异就在于西方教育以人为本,从人的学习的本能出发,符合学习论,而中国教育是一种消除错误的“生产”教育,将学生当作产品,希望在生产线上生产出的是合格品,而不是次品。
正是不能正视“学习是可以犯错的”这一规律,使得学生缺乏应有的创新思维。
2、从教师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看中西方文化教育的差异:西方教育大都是基于人文思想展开的,从小开始培养人的实践和分析能力,鼓励思想的自由,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
它最大可能的保护了人类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开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学习,这在西方是老师常常思考的问题。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积极发言,学以致用。
在中国,课堂属于老师,老师在讲台上涛涛不绝的讲课,学生认真的听讲、记笔记,对课本的答案和教师的答案深信不疑,是一种倾向性的灌输式教育。
论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的重要意义
论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的重要意义
学习比较中西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对个人学习生活大有裨益,也是大学生深造及更高教育探索前行的重要铺垫。
现在,国际化发展是时代的潮流,而跨文化的沟通和交流几乎占据了科技发展的核心地位。
学习比较中西方文化,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融入现代化社会,也可以有效地促进跨文化沟通和交流。
此外,在今天的社会,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内容是不可忽视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资源,吸收更多的国外的文化内涵,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见识。
另一方面,不同文化中不仅有许多不同,也有许多共通之处,学习比较中西文化的相似之处,既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拓展人们的视野,也使人们掌握不同文化之间深层次的关联,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发挥中西文化的优势,在思维定式当中也得到了新的领悟。
换句话说,学习比较中西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它能使人们更多地理解文化差异的内涵,更好地发挥文化的优势,为我们广泛发展国际视野,更臻完美提升高等教育做出社会贡献。
论中西方差异化教育的比较研究
论中西方差异化教育的比较研究作者:杨丽莉来源:《速读·下旬》2017年第04期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又沉重的话题,它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工具,但同时,它本身就是带有强烈民族性格的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竞争的激烈,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全世界发展所关注的问题。
中国也不例外。
从80年代到现在,短短的20年间,中国就进行了八次课程改革,在频繁的课改中,中国大量地引进了西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希望能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教育经验来发展我国的教学工作,培养出能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教育似乎离教育最初的本质越走越远,所谓的教育改革只是新瓶中装着依旧令人心碎的旧酒。
中国改革其弊端在于:在引进西方教育理念的时候,变革的只是教育的形式,没有真正意识到中西方教育背后强大的文化差异。
一、受教育者曾经接触过这样的一个视屏:在2005年11月20日东方卫视台《头脑风暴》栏目的“中外名校长谈教育”节目中,中国名校(上海中学)和英国名校(伊顿公学)的校长,面对亿万电视观众各自讲出了心中的“好学生”的三个标准,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的“好学生”标准是:“人品好、素质高、潜能强”;伊顿公学校长(托尼李特)的“好学生”标准是“热情、有归属感、有恒心”。
(一)中国学生:被选择上海中学校长好学生的标准符合大部分中国人的中国式审美的评价思维——注重外部的评价。
“好学生”的三条标准——人品、素质、潜能,这些都是自我是无法界定的,只有社会通过学生一系列的行为来进行判断,比如说这个学生遵纪守法、尊师重道、尊老爱幼,遵守八荣八耻,遵守这个社会通俗化、表面化的传统伦理道德说教,那他就会被认定是人品好;这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且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符合中国社会对于素质人才的界定,那么他就会被认为素质高。
至于“潜力强”这个很难以界定,但是中国人独特的成才思维认定,如果这个学生学习很轻松,付出的努力少,但是成绩优秀,就被认定为一个潜力很强的学生。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17、从知识层面来说: 西方教育更容易发掘天才:西方教育重视学生创造力的 培养;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对学 生的教育是点到为止;西方的基础教育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 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较大选择的自由。比如,一位学生对 物理、化学或生物不感兴趣,感觉有很大的困难,可以只选 修比较基础的课程,而选修较多的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课程, 只选修理、化、生其中的一门,同样可以达到高中毕业要求, 也能进入顶尖大学,同样有机会成为“精英”。
3、中西方班容量差异: 如果将中国的高中和英国的A级的学校做一 些比较,可以得出:在中国一些平常的教 室里面,大概是一个班有50个人,而在英 国这个规模是10到16人,16人是最多的, 平均是12个人。
4、 教课的气氛差异: 中国,非常安静,是一方单向的交流,常 常出现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教育的 成果可想而知。 而在英国,问题非常多,学生甚至挑战 老师,问老师很多的问题。
16、考生成绩的计算方式:
在西方学生成绩的计算方式是:课堂纪律和出勤 率占15%,课余作业成绩占15%,小组互动讨论 占20%,论文写作和答辩占50%,从这几个方面 来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情况,比较客观和公正。由 于西方教学的目的是运用,而不是分数,所以分数 只是一个参考值。
在中国,成绩是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命根子,一 切唯高分是从。一些综合分数低,而偏科成绩比较 严重的学生,反而被埋没了。成绩主要以期中和期 末考试成绩来定,主要是笔试,比较单一,另笔试 的成绩很容易被复制。像高考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方 式很容易因为发挥失场,而与大学教育失之交臂。 高分低能那是我们国人的最大悲哀呀!
中西方学校教育差异之具体表现
1、对知识的态度: 在西方的国家,孩子是比较主动的。西方的中学 普遍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在中国 ,中国家庭的父母有一种统治的角色,他 们有时候鼓励甚至逼迫他们的孩子要更努力的学 习,以求获得高分,好名次。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指在高校教育体系下,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培养和支持。
中美两国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两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比较分析。
一、教育理念中美两国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理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美国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创新创业。
而中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更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科知识的应用,相对较少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美国高校更加注重实践性课程的设置,鼓励学生深入实践项目中,提供实际的创新创业机会。
而中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相对较少,更多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很少提供实际的实践机会。
三、创业资源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创业资源的支持。
美国高校拥有丰富的创业资源,包括创业导师、创业孵化器、投资机构等,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支持。
而中国高校在创业资源方面相对较少,尤其是创业导师和创业投资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不足。
四、创新创业氛围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需要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美国高校有着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学生在大学阶段就能接触到许多成功的创业案例,创业成功者的故事也鼓舞着学生勇于创新创业。
而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氛围相对较弱,缺少成功的创业典型案例和积极的创业文化。
五、政策支持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美国政府制定了许多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例如税收政策、创业基金、创新创业竞赛等。
而中国政府在近年来也加大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创业资源、创新创业氛围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美高校可以相互借鉴,吸取优点,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中国高校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的培养,加强创业资源的建设,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大学创新教育的课程设置
大学创新教育的课程设置
舒家捷;肖云龙
【期刊名称】《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年(卷),期】2002(000)011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本文论述了高等学校创新教育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以及各类课程设置要点.
【总页数】4页(P33-36)
【作者】舒家捷;肖云龙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高教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高教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8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大学创新教育的课程设置 [J], 舒家捷;肖云龙
2.大学创新教育课程设置的探讨 [J], 韩慧萍
3.课程设置与创新教育——中外高校创新教育比较研究 [J], 胡诗红
4.大学创新教育的课程设置 [J], 舒家捷;肖云龙;
5.大学课程设置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国内外大学创新教育比较研究 [J], 江学建; 蔡加成; 朱剑; 谢治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学习文化对比分析
conscientiousness
学习文化 =
企业文化
目标:获得利益
努力:知识、技能、业绩、经验、利润
发展: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创新产品
结论与方向:
有意识地将中西方学习文化中积极有益的 成分整合,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积极的外语学习系统流程
input
intake
output
notice
外语教学课堂人际互动小组组合方式变化
外语课堂教学的延伸效益
LESSONS OF PERSONAL communication creation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SOCIETY LESSONS responsibility
平等/横向/水平线
创新/开拓/进取
保守/求稳/求同
谦虚/含蓄
进攻/求变/求异
张扬/公开
中国
西方
包办/依赖/服从
礼教/约束/惩罚
独立自主
自由/释放/奖赏
面子
中西外语学习文化差异对比
中国
教师为中心
教为主 重语言知识/学用法 重输入/重结果 求懂/考核准确性
西方
学生为中心
学为主 重语言交际能力/学应用 重输出/重过程 求会/追求流畅性
灵活弹性
案例分析:
•
•
中国孩子在美国上学所引发的教育启示
中国留学生初到西方的学习行为与反映
•
•
中国学生对西方教学法的认识误区与反馈
美国教师在中国教学的反映
•
中西外语学习文化对比分析
文化根源
信念、态度、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特征 中国 团体/集体/群体/人伦 西方 个体/人本
等级/纵向/垂直线
中外高校教育比较研究
中外高校教育比较研究摘要:中国高校教育与外国高校教育对比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当代世界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随着中国加入WTO,各种竞争更是日趋激烈。
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能否适应当今世界的激烈的竞争环境呢?“填鸭”式的教育与“放羊”式的教育何者更能适应当今世界的要求呢?中西方教育的差异究竟何在呢?关键词:教育体制;中外差异;差异类型Abstract:China's education and foreign college education college schods contrast, education for this. The contemporary world competition in the final analysis is the talented person's competi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to education, education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related to national future and destiny. With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all kinds of competition is fierce. China's current education system, education concept can adapt to today's world of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Duck" type of education and "sheep" type of education which is more can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oday's worl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education what on earth?Key words:Education system;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Differences type 一、中西方大学教育体制国外基础教育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着重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才智和能力。
中西方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西方国家在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增加,教育也不例外。
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的方式,对于国家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教育模式的角度,比较分析中西方教育模式的异同。
一、教育特点中西方教育模式在教育特点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西方教育模式强调启发式教育,即通过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选择权,使其主动思考,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而中式教育模式则更为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基础功夫的打好,尤其在高考为重的中国大陆更为突出。
这种方式可能能够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成绩,但是在不利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过多牺牲学生自由度等问题上也备受争议。
同时,西方教育注重全人教育,即通过对人格、体育、音乐、艺术等的教育,使得学生在多个领域都能够进行全面的发展。
而中式教育相对注重知识教育,对于其他领域的发展并不太注重。
二、教育体制与管理相比于中式教育,西方教育模式的教育体制更为开放民主,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更为平等。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科目和老师,并且有许多不同的学校类型可供选择。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促进了学生的自由思考和发展。
而中式教育则注重纪律,学生在上课期间必须遵守规矩,学习科目必须按照教师的计划进行,学校的选择也相对较为有限。
学生的自由与个性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不同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教育内容和方法在教育内容和方法方面,中式教育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此,韩式教育制定了相应的学科分类,科目详细明确,每种科目的考试标准和要求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与此相反,西方教育注重全人教育,强调开发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西式教育也对教育内容有所调整,增加新科目,例如英语、物理等。
在教育方法方面,西方教育注重启发式教育,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设计和实践中去,使其发展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同时,增强其领导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大学科研创新推文标题
大学科研创新推文标题
1、现代大学创新文化构建
2、提升大学创新能力,服务国家战略大局
3、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基于本科生获奖以及创新能力提高差异的实证分析
4、全球化视野下的大学创新发展之路——伦敦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5、关于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特征研究
6、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特点
7、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构建与机制创新
8、新时期加强大学创新教育的现实选择
9、大学课程设计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国内外大学生创新教育比较研究
10、马克思人文视野中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11、信息时代研究型大学创新发展的孵化器——密西根大学“媒体联合体”实验的启示
12、中美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13、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基于8所大学的抽样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 sb l v h tt ec riuu src u ei dr cl n u n e yan to sc lu ea di h r ei et a h u rc lm tu tr s ie t if e c db ain’ ut r n e y l n tr fe t ain sin v t n e c t n Chn u tds ad c ran ta io a ut r l u n afc san t ’ n o ai du ai . o o o iam s ic r eti r dt n lc l a i u
大 学 课 程 设 置 体 现 的 中西 文 化 差 异
国 内外 大 学创 新教 育 比较研 究
江学建 ,蔡加 成,朱 剑 ,谢 治国
( 中国科 学技 术大学人文学院 , 安徽 合肥 202) 306
摘
要: 通过对 美国 B i e ot 学和 我 国清华 大 学计 算机 系与创 新教 育相 关的本 科课 r gpr大 d
Difrn e ewe nEa tr n etr l r fe td i h r iu u S r cu e fe e csb t e se n a d W sen Cu t eAsRe lce n t eCu rc lm tu t r u A m p rtv t d fI n v t n Ed c to tCh n s n o eg ie ste Co a a ieS u y o n o ai u a in a i e ea d F r i n Un v r i s o i
ee n si t nv ri d c t n i r e otan in v t ep o l. lme t n i u iest e u ai no d rt r i n o a i e p e s y o v Ke rs nv riy u r u u sr cu e utr lta iin ywod :u iest ;c ri lm tu t r ;c lu a rd t c o
维普资讯
第 1 总第 7 期] 期[ 8
20 0 6年 0 3月
教 育与现 代化
d c to a d mo r z to e u a in n de ni a i n
No 1 . M a. 2 0 r 。0 6
文章编 号 :1 0 —0 1 2 0 ) 10 2 — 6 0 73 5 ( 0 6 0 —0 60
维普资讯
江学建等 ・ 大学课程设置体现 的 中西文化差异
・ 7・ 2
流大学相比, 差距仍然十分明显 , 尤其在创新 个很重要 的问题。 _ I造成我 国与西方发达 国家 - 1 方面。世界前一百名大学每年科 学论文索 引 在创新教育方面存在差距的原 因较多 , 一是我 (C) S I一般在 20 00篇 以上 , 国内大学最多 国大学教育起步较晚, 而 二是发展路线受苏联影 只有几百篇 。现在有 了一些改观, 部分大学已 响较重 , 再加上教育投入的匮乏等多方面, 但 经达到 10 篇 以上。此外 , 00 师资水平和管理 在很大程度上 , 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关 。中国 水平等方面, 国与世界相 比, 我 也有一定 的差 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别 , 尤其 距。 对科学的认识上差别更大E 。我们 对 比中外 2 ] 2 世纪 9 年代 以来 , O O 知识经济在美国等 大学课程设置, 从文化角度着 眼, 分析东西 方
JAN X e in AI i c e g HU i , E Z i u I G u r a ,C a h n ,Z j J— Ja XI h— o n g
( nvri f S i c n eh oo yo hn U iesyo ce e d T cn lg .C ia.He e, h i 30 6 t n a f f i An u 0 2 ) 2
Abta t sr c :An a ay i ma eo h n eg a u t urc lm o n o ain e u ain a n lssi s ̄ d ft eu d r r d aec riuu frin v t d c t t o o
t eB ig p r nv ri ft eU. . a d a heTsn h a Unv r i fChn . Th u h r e o tU iest o h s n tt lg u iest o ia d y y ea —
新中国成立之后 , 我国的高等教育无论是 长足的发展 , 培养的学生成 了社会各个领域 中 在学生的数量 , 还是在学校的规模上都得到了 的技术或管理 的主力军 。然而, 我国与国外一
收稿 日期 :0 6 0 —1 20- 1 1
作者 简介 : 江学建 (95 )男 , 15一 , 安徽省安庆市人 , 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人文学院党委 副 15一)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党支部书记
朱剑 (95 )男 , 17一 , 江苏省吴进县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科技 史与科技考古 系博士 生. 谢治 国(97 )男 , 17一 , 福建省泗县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科技 史与科技考古 系博士 生.
程设置体 系的分析 , 为课程 设 置直接 受 文化 背景 的影 响 , 影响创 新教 育的 开展 。 因 认 并 此 , 国大 学教 育必 须对 传统文化 有所“ 我 扬弃” 才能培养适应 未来发展 的创新型人 才。 , 关键词 : 学; 程设置 ; 大 课 文化 传统 中图分类 号 : 4 G62 文献标识码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