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指导:利斯特菌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合集下载

内科学_各论_疾病:利斯特菌病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利斯特菌病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利斯特菌病>>>
诊断:
利斯特菌病鉴别诊断_如何诊断利斯特菌 病
应与流感、粟粒性结核、伤寒、传染 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败血症等鉴别。脑膜 炎者与其他细菌感染引起者鉴别,与其他 宫内感染性疾病相鉴别,均依赖实验室检 查结果确诊。
内科学疾病部分:利斯特菌病>>>
并发症:
利斯特菌病并发症_利斯特菌病有哪些并 发症
内科学疾病部分:利斯特菌病>>>
症状及病史:
激征,部分病人有惊厥、易激惹及定向力 障碍,症状类似其他化脓菌所致脑膜炎, 重症可于24~48h内昏迷。少数起病慢、 病程长而有反复。约1/4患者有局灶性神 经损伤。多数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数为 (0.1~10)×109/L,其中2/3为多形核, 半数葡萄糖含量<2.8mmol/L,蛋白质含量
内科学各论疾病部分 利斯特菌病
内容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利斯特菌病>>>
别名: 李氏杆菌病,李司忒菌病,李司忒氏菌病。
内科学疾病部分:利斯特菌病>>>
身体部位: 全身。
内科学疾病部分:利斯特菌病>>>
科室: 传染科。
内科学疾病部分:利斯特菌病>>>
简介:
利斯特菌病(listeriosis)又译为李司忒 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或 译为产单核细胞性利斯特菌病(listeria monocytogene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 者多在免疫功能低下时感染发病,主要见 于新生儿、老人、孕妇及免疫缺陷病人。 利斯特菌病是李斯单胞菌所致感
此外多脏器的播散性脓肿成肉芽肿, 呼吸或循环衰竭。重症可发生后遗症,肢 体瘫痪、共济失调、失语、眼球运动麻痹、 面肌麻痹、括约肌功能紊乱等。

李斯特菌脑膜炎

李斯特菌脑膜炎

李斯特菌脑膜炎一概述利斯特菌脑膜炎是由利斯特菌所引起的脑膜炎,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缺陷的成人患者。

本菌除引起脑膜炎外,还可引起妊娠感染、新生儿败血性肉芽肿、败血症及病灶性感染,如皮肤脓疮、化脓性结膜炎、淋巴结炎、心内膜炎(左心损害较多)、骨髓炎等。

根据菌体及鞭毛抗原的不同,将其分为四个血清型,1型、3型和4型分为若干亚型,抗原结构与毒力无关。

1型主要感染啮齿动物,4型主要感染反刍动物。

各型对人类均可致病,但以1a和1b最为多见。

能在普通冰箱冷藏室生长,是一种典型的耐冷性细菌,同时还具有耐盐性,热耐受性较强,50℃经40分钟不能杀死,63℃加热15~20分钟死亡,酸性、碱性条件下都适应。

利斯特菌可产生溶血性外毒素,侵犯宿主,并被宿主细胞吞噬后能在细胞内繁殖,随血流扩散至全身,在内脏器官发生细小化脓性病灶。

本菌可引起婴儿及新生儿的化脓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病死率可达70%。

在成年人中本病多见于老年人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也可发生于以前健康的青年人。

二病因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病为革兰阳性杆菌,兼性厌氧,无芽孢,有鞭毛及动力。

在多种培养基中生长,耐碱不耐酸。

最适宜的培养温度为30~37℃,低于4℃生长较差。

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不产气,过氧化氢酶阳性,甲基红及V-P反应阳性。

在含血清的葡萄糖蛋白胨水中能形成黏多糖荚膜。

在血琼脂平板上可产生溶血环。

在脑脊液标本中成对排列,形如球菌,可误为肺炎球菌。

当革兰染色过度脱色其形状又如流感杆菌,有时与类白喉杆菌也极易混淆,需按其生化特性等作鉴别。

三临床表现与其他细菌性脑膜炎相似,一般起病急,90%病例的首发症状为发热,大多在39℃以上。

有严重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

脑膜刺激征明显,且常伴有意识障碍,如木僵、谵妄等,亦可发生抽搐。

重症者可在24~48小时内昏迷。

少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而有反复。

如病变累及脑实质则可有脑炎和脑脓肿的表现。

个别发生脑干炎而呈复视、发音和吞咽困难、面神经瘫痪和偏瘫等。

新生儿利斯特菌病护理查房

新生儿利斯特菌病护理查房

早期诊断和治疗 是改善新生儿利 斯特菌病预后的
关键。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新生儿利 斯特菌病是由单 核细胞增多性李 斯特菌引起的一 种严重感染性疾 病。
传播途径:主要 通过接触污染的 食物、水、空气 等途径传播。
病理生理:新生 儿利斯特菌病可 引起败血症、脑 膜炎、肺炎等多 种并发症,严重 时可导致死亡。
易感人群:新生 儿、老年人、免 疫功能低下者等 是高危人群。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01
临床表现:发热、呕吐、腹泻、败 血症等
02
诊断标准:血常规、粪便培养、影 像学检查等
03
鉴别诊断:与其他感染性疾病进行 鉴别
04
治疗原则:抗生素治疗、支持治疗、 对症治疗等
治疗原则与方案
01 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监测频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确定 监测频率
监测意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 治疗提供依据
喂养与营养支持
01
02
03
04
评估新生儿的喂 养方式,如母乳 喂养、配方奶喂 养等
监测新生儿的进 食量,确保摄入 足够的营养
观察新生儿的体 重增长情况,调 整喂养计划
预防和治疗新生 儿的营养不良, 如补充维生素、 矿物质等
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
04
营养支持治疗:如静脉营养、 肠内营养等
02
抗病毒治疗:如利巴韦林、 奥司他韦等
05 并发症治疗:如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等
03
免疫调节治疗:如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等
06
预防措施:如保持环境卫生、 避免接触感染源等
新生儿患者基本情况介绍
年龄:出生天数/月龄

利斯特菌脑膜炎科普宣传课件

利斯特菌脑膜炎科普宣传课件
发病率较低,但病情严重,可 导致死亡或永久性残疾。
怎样预防利斯 特菌脑膜炎?
怎样预防利斯特菌脑膜炎?
食品安全:要保证食物卫生,避免奶等。
个人卫生:保持身体卫生,勤洗手 ,避免接触家禽、野生动物及其体 液。
怎样预防利斯特菌脑膜炎?
利斯特菌脑膜 炎科普宣传课

目录 简介 什么是利斯特菌脑膜炎? 怎样预防利斯特菌脑膜炎 ? 如何确诊和治疗利斯特菌 脑膜炎? 如何应对利斯特菌脑膜炎 ? 结论
简介
简介
利斯特菌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细菌 性疾病,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病情危重。 传播途径包括食品、土壤、动物等 ,普遍存在于我们周围。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简介
本课件旨在宣传利斯特菌脑膜 炎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相关 知识,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 识和预防意识。
什么是利斯特 菌脑膜炎?
什么是利斯特菌脑膜炎?
利斯特菌脑膜炎是一种由利斯 特菌引起的细菌性感染。 病症通常在感染后3-30天发生 ,包括发烧、头痛、呕吐、意 识模糊、抽搐等。
什么是利斯特菌脑膜炎?
保持环境清洁:清洗水果蔬菜 、勤换洗衣物,保持室内空气 清新。
如何确诊和治 疗利斯特菌脑
膜炎?
如何确诊和治疗利斯特菌脑膜炎?
确诊需要进行细菌培养和抗生 素敏感性测试等检测操作。 治疗方案一般为口服或静脉注 射抗生素,通常治疗期长,并 需贴心护理。
如何确诊和治疗利斯特菌脑膜炎?
合理饮食,多休息。
如何应对利斯 特菌脑膜炎?
如何应对利斯特菌脑膜炎?
发现症状要及时就医,接受专家诊 治。 大力支持研究,加强科学防控,保 护公众健康安全。
结论
结论
利斯特菌脑膜炎是一种较为危 险的细菌感染疾病,预防仍需 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家庭、饮 食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入手。

利斯特菌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利斯特菌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利斯特菌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利斯特菌病(listeriosis)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病翻译而成〔或者是单核细胞性利斯特菌病(listeriamonocytogene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主要感染新生儿、老年人、孕妇和免疫缺陷患者。

利斯特菌病是由李斯单胞菌引起的。

利斯特菌有三种菌种,只有单核细胞增加性利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可引起人类感染。

多见于新生儿和免疫缺陷儿童。

1.病因革兰阳性杆菌是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病,兼性厌氧,无芽孢。

~3μm,有鞭毛和动力。

生长在多种培养基中,耐碱不耐酸。

最适宜的培养温度是35~37℃,低于4℃生长不良,可发酵多种糖,产酸不产气,过氧化氢酶阳性,甲基红及V-P反应阳性。

粘多糖荚膜可以在含血清的葡萄糖蛋白水中形成。

溶血环可以在血琼脂平板上产生。

它成对排列在脑脊液标本中,形状像球菌,可误认为肺炎球菌。

当革兰染色过度脱色,形状像流感杆菌,有时容易与白喉杆菌混淆时,应根据其生化特性进行鉴别。

二、发病机制细菌从胃肠道侵入后,被小肠微绒毛上皮细胞摄入,感染巨噬细胞,并随巨噬细胞传播到全身。

李斯特菌可以产生溶血素,与细胞膜胆固醇结合,导致巨噬细胞死亡。

细菌类似于结核分枝杆菌和沙门菌。

它们是细胞中的寄生菌,可以是单核-巨噬细胞的繁殖可以影响李斯特菌在细胞中的生长和致病性,如铁化合物、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歧化酶、细菌表面成分和溶血素。

宿主对这些细菌的杀灭主要取决于细胞免疫。

实验证明,小鼠感染李斯特菌后,由脾脏和局部淋巴结引起T细胞的母细胞转化繁殖。

这种细胞,如被动转移到正常小鼠身上,可以使后者抵抗李斯特菌的致死感染;血清不能被动转移抗病能力。

T细胞的特殊保护能力取决于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是致敏的T在细胞的作用下,它们可以迅速动员到炎症部位,吞噬致病菌,并增强杀死致病菌的能力。

动物实验还证明,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抑制细胞免疫,杀死小剂量李斯特菌感染的动物。

利斯特菌脑膜炎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利斯特菌脑膜炎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症状和传播途径
症状:头痛、发热、颈部僵硬、恶心、 呕吐。
传播:通过食物中受污染的利斯特菌引 起。
3.预防和控制 措施
3.预防和控制措施
食品安全:选择新鲜的食材、 煮熟的食物。 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环境 清洁卫生。
3.预防和控制措施
避免接触受污染的动物和它们的排泄物 。
4.早期诊断和 治疗
4.早期诊断和治疗
及早就医,进行必要的血液和 脑脊液检查。
医生会根据病情开展适当的治 疗,包括使用抗生素。
5.教育和宣传
5.教育和宣传
加强公众对利斯特菌脑膜炎的认知。 提供正确的预防和控制知识。
6.利斯特菌脑 膜炎的可防可

6.利斯特菌脑膜炎的可防 可控
通过加强预防措施和教育,控 制利斯特菌脑膜炎的传播。 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确保 食品卫生。
利斯特菌脑膜 炎的科普知识
PPT课件
目录 1.什么是利斯特菌脑膜炎? 2.症状和传播途径 3.预防和控制措施 4.早期诊断和治疗 5.教育和宣传 6.利斯特菌脑膜炎的可防可控 7.注意事项 8.总结
1.什么是利斯 特菌脑膜炎?
1.什么是利斯特菌脑膜炎 ?
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
由利斯特菌引起,通过食物、 水或接触动物传播。
7.注意事项
7.注意事项
如有疑似症状,及时就医。 注意个人卫生和食品安全。
8.总结
8.总结
利斯特菌脑膜炎是一种细菌感 染引起的脑膜炎。
预防和控制利斯特菌脑膜炎的 关键在于食品安全和个人卫生 。
8.总结
加强教育和宣传意识,控制疫情的传播 。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传染病防治:利什曼原虫病

传染病防治:利什曼原虫病

传染病防治:利什曼原虫病为利什曼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由白蛉传播。

临床表现随虫种的不同而异。

一般有三种:内脏利什曼病、皮肤利什曼病和黏膜皮肤利什曼病。

利什曼原虫有两个寄主,即脊椎动物寄主如人、犬、鼠等和无脊椎动物寄主白蛉。

当白蛉叮咬人或其他动物贮存寄主时进行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

内脏利什曼病又称黑热病。

黑热病一词来自印度语,意为黑色的发热,因严重感染患者在发热后出现皮肤色素沉着。

由多氏利什曼原虫引起。

潜伏期为3—5个月,起病缓慢,临床上有发冷、发热、盗汗、疲乏、无力、肝脏和脾脏肿大。

双峰热(24小时内体温出现两次高峰)是本病的特征。

脾脏肿大明显。

诊断主要依据在骨髓涂片中找到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脾脏穿刺检查虫体的阳性率比骨髓穿刺高。

皮肤利什曼病表现为原发性皮肤溃疡,一般不产生内脏病变。

其病原体为热带利什曼原虫和硕大利什曼原虫。

无合并症者可在2—12个月内愈合,遗留一个下陷的瘢痕。

在溃疡边缘硬结区穿刺,抽出物作涂片染色检查,若在单核细胞内找到虫体,即可确诊。

黏膜皮肤利什曼病又称鼻咽黏膜利什曼病,其病原体为巴西利什曼原虫。

体表暴露部位皮肤出现与皮肤利什曼病近似的原发病灶,部分病例在1—2年后出现鼻腔、口腔和咽部黏膜的转移性病灶,病灶逐步破溃,并广泛地破坏软组织和软骨,产生变形和毁容。

早期在病灶边缘刮片检查,可找到大量虫体,后期则不易找到虫体。

五价睇剂(如葡萄糖酸睇钠)为治疗的主要药物。

对皮肤或黏膜皮肤利什曼病患者则应延长疗程。

抗睇患者可应用戊烷眯或两性霉素B。

预防主要是消除传染源,如治疗病人和消灭动物贮存寄主犬,每年定期喷洒杀虫剂以消除媒介白蛉等。

预防利斯特菌脑膜炎课件

预防利斯特菌脑膜炎课件
预防利斯特菌 脑膜炎课件
目录 引言 利斯特菌的传播途径 利斯特菌脑膜炎的预防措施 感染利斯特菌后的处理方式 结论
引言
引言
简要介绍利斯特菌脑膜炎的定 义和病因 强调预防的重要性和目标
利斯特菌的传 播途径
利斯特菌的传播途径
指出利斯特菌的主要传播途径,如食物 、接触感染等
强调避免食用感染的食品,如未经烹饪 的肉类和乳制品
利斯特菌脑膜 炎的预防措施
利斯特菌脑膜炎的预防措 施
提到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存 和烹饪食品
利斯特菌脑膜炎的预防措 施
推荐避免食用处于高风险的食品,如生 海鲜和未经处理的新鲜蔬菜水果 提醒人们要注意食品的来源和质量,选 择可靠供应商和品牌
感染利斯特菌 后的处理方式
感染利斯特菌后的处理方 式
提醒人们要尽早寻求医疗帮助 ,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如发热、 头痛等
强调医生的建议和治疗计划的 重要性
感染利斯特菌后的处理方 式
提示人们在治疗期间要注意卫生,避免 传染给他人
结论
结论
重申预防利斯特菌脑膜炎的重 要性和措施 强调个人责任,每个人都可以 做出贡献,保护自己和他人的 健康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李斯特氏菌 运动

李斯特氏菌 运动

李斯特氏菌运动
李斯特氏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和耐
酸性。

它主要通过食物传播给人体,引起食物中毒,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李斯特氏菌在运动过程中的特点和机制对于了解其传播途径和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李斯特氏菌的运动主要通过鞭毛来实现。

它具有单极或双极鞭毛,通过鞭毛的
摆动来实现游动。

李斯特氏菌的游动速度较快,能够在不同环境中快速移动。

这种高效的游动能力使得李斯特氏菌更容易在食品表面或人体内传播,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李斯特氏菌的运动还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李斯特氏菌的游动能力
与其对宿主细胞的侵袭能力有关。

通过游动,李斯特氏菌能够快速接近并侵入宿主细胞,导致感染的发生。

因此,了解李斯特氏菌的运动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预防李斯特氏菌感染方面,控制其运动是一个重要的策略。

通过控制食品卫生,避免食品受到李斯特氏菌的污染,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

此外,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管理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减少李斯特氏菌在人体内的传播和生长。

总的来说,了解李斯特氏菌的运动特点和机制对于预防和控制其感染具有重要
的意义。

通过控制其游动,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保障公众的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避免李斯特氏菌的传播,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革兰氏阳性杆菌引起的疾病

革兰氏阳性杆菌引起的疾病

革兰氏阳性杆菌引起的疾病1)丹毒丝菌病丹毒丝菌病由红斑丹毒丝菌感染所致,临床表现最多的常为类丹毒型,是一种急性的但进展缓慢的皮肤疾病。

病因学和流行病学红斑丹毒丝菌(以前称隐袭丹毒丝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无荚膜,不形成芽胞,不活动的微嗜氧杆菌,分布于全世界。

它主要是腐生性的,然而它可感染各种活的动物包括昆虫,贝壳类动物,鱼,鸟和哺乳动物(特别是猪)。

人的感染主要是职业性的,典型的是用手操作可食或不可食动物[感染的动物尸体,提取的产品(油脂,肥料),骨,壳]时被刺伤而感染。

非皮肤感染罕见,通常有关节炎和心内膜炎。

症状和体征在外伤一周内出现局部隆起的紫红色的不形成水泡而发硬的斑丘疹,伴有瘙痒和灼热感。

局部肿胀界限明显,可使通常是感染部的手的使用受影响。

皮损的边缘可慢慢向外扩展,导致不适和不能活动长达3周。

但本病是自限性的,典型的是无区域淋巴结受累,极少发展为全身性皮肤疾病。

菌血症罕见,但可引起脓毒性关节炎或感染性心内膜炎,甚至无已知瓣膜性心脏病的人也可发生。

诊断活检厚皮片培养分离红斑丹毒丝菌优于病损扩展边缘处的针刺吸取物培养。

从磨损鲜红的丘疹所获取的渗出物作培养也具有诊断价值。

为诊断丹毒丝菌性关节炎或心内膜炎需从血液或滑膜液分离细菌。

编码为16srRNA的红斑丹毒丝菌DNA序列的PCR扩增试验有助于快速诊断。

治疗苄星青霉素G120万u肌注(每侧臀部各60万u1次注射)或红霉素0.5g口服每日4次连服7日可治愈类丹毒。

心内膜炎的治疗需青霉素G 2.5万~3万u/kg静脉注射每4小时1次或头孢唑啉15~20mg/kg静脉注射每6小时1次,共4周。

治疗关节炎宜用同样的药物和剂量(在退热或积液消退后至少再继续给药1周),此外还需对感染的关节进行反复的针刺抽吸引流。

2)利斯特菌病利斯特菌病是一种利斯特菌所致的感染。

(参见第260节新生儿感染中的新生儿利斯特菌病)病因学,发病率和流行病学利斯特菌为革兰氏阳性,不耐酸,无荚膜,无芽胞,能活动的兼性厌氧杆菌,世界各地均有发现,可见于非人类哺乳动物,鸟类,蜘蛛和甲壳类动物的肠内。

小儿利斯特菌病是怎么回事?

小儿利斯特菌病是怎么回事?

小儿利斯特菌病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利斯特菌病的病理病因,小儿利斯特菌病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小儿利斯特菌病病因*一、发病原因利斯特菌为革兰氏阳性,不耐酸,无荚膜,无芽胞,能活动的兼性厌氧杆菌,长1~3μm,有鞭毛及动力。

在多种培养基中生长,耐碱不耐酸。

最适宜的培养温度为35~37℃,低于4℃生长较差,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不产气,过氧化氢酶阳性,甲基红及V-P反应阳性。

世界各地均有发现,可见于非人类哺乳动物,鸟类,蜘蛛和甲壳类动物的肠内.只有溶血性利斯特菌(主要有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利斯特菌ivanovii亚种和seeligeri亚种)可引起人类和家畜及野生动物患病.美国的发病率为≥7例/(100万人年)其中以新生儿和70岁以上的老人最常见,7月至8月为感染的高峰期.通常因饮食污染的奶制品和生的蔬菜而感染,而且因为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能在冰箱温度存活生长而更容易造成感染.直接接触也可引起感染[产前和分娩期母亲传给子代,特别是流产(利斯特菌感染可引起流产)],以及在屠宰过程中感染动物传给屠夫和屠宰场工人.免疫功能不全者容易发生感染,可多达2/3的病人受感染.在含血清的葡萄糖蛋白胨水中能形成粘多糖荚膜。

在血琼脂平板上可产生溶血环。

在脑脊液标本中成对排列,形如球菌,可误为肺炎球菌。

当革兰染色过度脱色其形状又如流感杆菌,有时与类白喉杆菌也极易混淆,则需按其生化特性等作鉴别。

*二、发病机制病菌自胃肠道侵入后,由小肠微绒毛的上皮细胞内摄作用所摄取,感染巨噬细胞,并随巨噬细胞播散至全身。

李斯特菌可产生溶血素,后者可与细胞膜的胆固醇结合,并引起巨噬细胞的死亡。

病菌和结核分枝杆菌、沙门菌相似,是细胞内寄生菌,可以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多种因素能影响李斯特菌在细胞内生长及致病,如铁化合物、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歧化酶、细菌表面成分及溶血素等。

宿主对这类细菌的杀灭作用主要依靠细胞免疫。

利斯特菌病疾病研究报告

利斯特菌病疾病研究报告

利斯特菌病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李氏杆菌病,李司忒菌病,李司忒氏菌病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传染科病症体征:败血症,发热,恶心,脑膜炎,畏寒,咽痛,头痛,眩晕疾病介绍:利斯特菌病是怎么回事?利斯特菌病又译为李司忒菌病,李氏杆菌病 ,李司忒氏菌病,利斯特菌病是李斯单胞菌所致感染,多在免疫功能低下时散发性感染,主要见于新生儿,老人,孕妇及免疫缺陷病人,引起成人心内膜炎利斯特菌有3个菌种,仅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可引起人类感染,新生儿及免疫缺陷儿童比较常见症状体征:利斯特菌病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利斯特菌病的症状介绍:潜伏期从几天到数周不等。

临床约50%~60%的表现为脑膜炎;即覆盖大脑和脊髓的膜(脑膜)的感染。

25%~30%伴有高热的菌血症但无局部的症状和体征,约10%伴或不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实质性病变,5%的病人表现心内膜炎,其他尚有葡萄膜炎、眼内炎、颈淋巴结炎、肺炎、脓胸、心肌炎、腹膜炎、肝炎、肝脓肿、胆囊炎、骨髓炎及关节炎等炎症表现。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见的表现:1、脑膜炎(脑膜脑炎)是一种娇嫩的脑膜或脑脊膜(头骨与大脑之间的一层膜)被感染的疾病。

此病通常伴有细菌或病毒感染身体任何一部分的并发症,比如耳部、窦或上呼吸道感染。

包括蛛网膜和软脑膜及脑脊液的感染。

脑膜炎引起发热和颈硬,如不治疗可发展为意识障碍、昏迷和死亡。

多见于出生三天后的新生儿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

2、败血症败血症型利斯特菌病感染患儿多于分娩过程中经胎盘受感染,称为肉芽肿性婴儿败血症。

本菌是继大肠杆菌和B组链球菌之后,第三种最常见的引起新生儿脓毒血症和脑膜炎的病原菌。

临床表现与其他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相似,但白细胞分类中大单核细胞可高达8%以上,患者如无淋巴瘤,则有协助诊断的意义。

血培养阳性可确诊。

可见于免疫抑制者的成人及出生后3天起病的,母亲多为无症状携带者的新生儿。

怀孕期间患利斯特菌病时,细菌及其毒素,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这种情况新生儿多于出生后短期内发病。

利斯特菌脑膜炎讲课PPT课件

利斯特菌脑膜炎讲课PPT课件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 诊断方法:血培养、脑脊液培养、PCR检测等 鉴别诊断:与其他脑膜炎进行鉴别 临床治疗: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等
利斯特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03
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避免接 触感染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避免食用生食和 未经巴氏消毒的 乳制品
定期清洗和消毒 食品加工设备和 餐具
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研究资源和 信息,共同应对利斯特菌感染的 挑战。
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加强
各国政府和卫 生机构应加强 合作,共同研 究和应对利斯 特菌感染的挑
战。
分享最佳实践 和成功案例, 促进全球范围 内的防控工作。
加强国际合作, 共同研发更有 效的疫苗和治
疗手段。
建立全球监测 和预警系统, 及时发现并应 对利斯特菌感
公共卫生宣传和教育
宣传内容:利斯特菌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教育对象:公众、医务人员、学生等 宣传方式:海报、宣传册、媒体等 教育方式:培训、讲座、宣传片等
利斯特菌感染的治疗和管理
04
抗菌药物选择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对于青霉素过敏患者,可选用万 古霉素、头孢菌素等其他抗菌药 物
首选青霉素类药物,如氨苄西林、 哌拉西林等
染的爆发。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成功治疗案例分享
患者情况:一位 65岁的女性, 因患有糖尿病和 高血压病,导致 身体虚弱,容易 感染病菌。
感染病菌:利斯 特菌
症状:发热、头 痛、呕吐、意识 障碍等
治疗过程:采用 抗生素治疗,控 制病情,恢复健 康

利什曼病_精品文档

利什曼病_精品文档

利什曼病摘要: 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可引起人类皮肤及内脏黑热病。

介绍利什曼病的发病机理,宿主与寄生虫相互作用,临床表现及其预防等。

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在节肢动物及哺乳动物之间传播。

该病发生于80多个国家,估计患者数超过1500万,每年新发病例为40多万。

对于HIV感染者来说,利什曼原虫可能是一种条件致病的寄生虫。

病原体分类利什曼原虫是细胞内寄生原虫,属于锥虫科动基体目。

该属中许多种均可感染哺乳动物。

利什曼原虫分类最常用的之一是作同工酶免疫电泳。

利什曼原虫的形态学利什曼原虫为异种寄生,一生需要两个宿主。

它有3种不同形态:无鞭毛体,前鞭毛体,副鞭毛体。

无鞭毛体多在脊椎动物宿主细胞中,含有动基粒。

前鞭毛体和副鞭毛体多存在于蛉肠道及培养基。

前鞭毛体在无脊椎动物媒介中最为常见。

呈梭形,前端有一根鞭毛。

副鞭毛体是前两者的过渡形式。

媒介白蛉是公认的利什曼原虫传染的媒介。

白蛉在夜间活动,通过叮咬哺乳动物吸血生存。

只有雌性白蛉吸血,利于产卵。

白蛉在温暖的季节较为常见。

在适宜的条件下,它的生命周期为41~58天。

雌虫可产卵100个左右,需1~2周孵出。

幼虫需要适宜的温度,避光,以及有机物及发育成熟。

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白蛉叮咬已感染的脊柱动物,无鞭毛体进入白蛉体内,从无鞭毛体转变为前鞭毛体,这个过程需要24~48小时。

利什曼原虫多寄生在白蛉肠道内。

在肠内繁殖后,前鞭毛体迁移至白蛉的食道和咽内。

白蛉再次叮咬后,前鞭毛体进入脊椎动物体内。

它们停留于细胞外环境,并激活补体导致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聚集。

多数前鞭毛体被中性粒细胞吞噬破坏,部分前鞭毛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后,脱去鞭毛,在细胞内形成无鞭毛体,以两分裂增殖,导致巨噬细胞破裂。

流行病学利什曼病是人畜共患病。

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定种类的利什曼原虫不止感染一种动物宿主,很难确定一个特定的宿主。

在地中海盆地,多是由婴儿利什曼原虫引起的,狗为主要宿主。

欧盟成员国多种食源性细菌性人畜共患病传播情况报告

欧盟成员国多种食源性细菌性人畜共患病传播情况报告

欧盟成员国多种食源性细菌性人畜共患病传播情况报告
食源性细菌性人畜共患病是一种通过食物传播的疾病,它可以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

欧盟成员国对于这类疾病的传播情况进行了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以下是针
对欧盟成员国多种食源性细菌性人畜共患病传播情况的报告。

1. 沙门氏菌病情况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可以通过食物传播给人类和动物。

在欧盟成员国中,沙
门氏菌病例报告较为普遍,尤其是在肉类和禽类制品中。

鸡肉和鸡蛋是沙门氏菌的主要来
源之一,因此在养殖和加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卫生条件,以避免沙门氏菌的传播。

2. 弓形虫病情况
弓形虫是一种寄生虫,可以通过未煮熟的肉类和蔬菜传播给人类和动物。

在欧盟成员
国中,弓形虫病例报告较为常见,尤其是在生肉制品和新鲜蔬菜中。

需要提高公众的食品
安全意识,严格落实食品加工和检测标准,以减少弓形虫病例的发生。

3. 利斯特菌病情况
利斯特菌是一种通过食物传播的致病菌,可以在各类食品中被发现。

在欧盟成员国中,利斯特菌病例报告也较为普遍,特别是在生奶酪、冷藏海鲜和熟食中。

需要加强对食品生
产过程的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利斯特菌污染。

食源性细菌性人畜共患病在欧盟成员国中依然存在一定的传播风险,尤其是在鸡肉、
鸡蛋、生肉制品、奶制品和蔬菜等食品中。

需要加强对食品产
品安全监管力度,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以减少食源性细菌性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和发病率。

也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

简易识别利什曼

简易识别利什曼

简易识别利什曼
船尾一把小雨伞,
打开合笼较频繁,
雨伞颜色比较深,
简易鉴别利什曼。

利什曼病又称黑热病,它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血液寄生虫病。

利什曼原虫主要寄生于病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细胞或称组织细胞)里,由昆虫白蛉为传播媒介。

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长期不规则的发热、脾脏肿大、贫血、消瘦、白细胞减少和血清球蛋白的增加,如不予合适的治疗,患者大都在得病后1-2年内因并发其它疾病而死亡。

黑热病的最简易的诊断是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找病原体,找到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即利杜体为诊断依据。

由于利什曼原虫的利杜体外形与马尔尼菲青霉菌比较相似,临床是容易误诊。

但是认真仔细观察还是能区分的,本人总结出简易的区分办法就是:马尔尼菲青霉菌形态特点是“一河二岸,斗鸡眼”(前面已发表过解释文章),而利杜体形态特点是“船尾一把小雨伞”,意思是:利杜体呈船形(椭圆状)核稍大近中间,呈浅紫红色,除核外,还有一条细小的杆状小体称动基体,位于虫体的一远端,由于动基体颜色特别深(比核深得多),像似一把合笼的小黑伞横放在船尾上,有时在显微镜下虫体的位置不同,看动基体是竖着的,跟核呈T字形态,又像打形的小雨伞,个别在位置不好时也看不见动基体。

掌握这些形态特点,几秒钟就可以简易识别出来了。

利斯特菌脑膜炎健康教育PPT课件

利斯特菌脑膜炎健康教育PPT课件

谁容易感染?
谁容易感染?
高风险人群
包括孕妇、新生儿、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 。
这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和避免高风 险食品。
谁容易感染? 潜在因素
慢性疾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HIV感染等都 是增加感染风险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谁容易感染? 感染途径
通过食用被利斯特菌污染的食物感染,或通 过空气传播风险较小。
重症患者可能需要住院观察和支持治疗。
治疗方案有哪些? 预后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但晚期诊 断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定期随访有助于监测恢复情况。
为什么重视利斯特菌脑膜炎?
为什么重视利斯特菌脑膜炎?
公共卫生
利斯特菌脑膜炎的防控对保护高风险人群至关重 要。
提高公众对利斯特菌的认识,有助于减少感染案 例。
利斯特菌脑膜炎健康教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利斯特菌脑膜炎? 2. 谁容易感染? 3. 如何预防利斯特菌脑膜炎? 4. 治疗方案有哪些? 5. 为什么重视利斯特菌脑膜炎?
什么是利斯特菌脑膜炎?
什么是利斯特菌脑膜炎?
定义
利斯特菌脑膜炎是由利斯特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 ,通常影响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
保持良好的个人和食品卫生是预防的关键。
如何预防利斯特菌脑膜炎?
如何预防利斯特菌脑膜炎? 饮食安全
确保食物充分加热,避免生食或未煮熟的肉类和 乳制品。
定期检查食品的保质期,避免食用过期食品。
如何预防利斯特菌脑膜炎? 清洁卫生
勤洗手,特别是在处理食品前后。
厨房和餐具要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如何预防利斯特菌脑膜炎? 注意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斯特菌为革兰氏阳性,不耐酸,无荚膜,无芽胞,能活动的兼性厌氧杆菌,世界各地均有发现,可见于非人类哺乳动物,鸟类,蜘蛛和甲壳类动物的肠内。

只有溶血性利斯特菌(主要有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利斯特菌ivanovii亚种和seeligeri亚种)可引起人类和家畜及野生动物患病。

美国的发病率为≥7例/(100万人年)其中以新生儿和70岁以上的老人最常见,7月至8月为感染的高峰期。

通常因饮食污染的奶制品和生的蔬菜而感染,而且因为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能在冰箱温度存活生长而更容易造成感染。

直接接触也可引起感染[产前和分娩期母亲传给子代,特别是流产(利斯特菌感染可引起流产)],以及在屠宰过程中感染动物传给屠夫和屠宰场工人。

免疫功能不全者容易发生感染,可多达2/3的病人受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