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版传染病学-第六章 螺旋体病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
其临床特点为高热、全身酸痛乏力、球结合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和明显的腓肠肌疼痛重者可并发肺出血、黄疸、脑膜脑炎和肾功能衰竭等。
钩端螺旋体病疾病别名:钩体病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传染科症状体征:淋巴结肿大发热血尿蛋白尿头痛咯血黄疸钩端螺旋体病-病因病原学致病性钩体为本病的病原钩体呈细长丝状,圆柱形,螺旋盘绕细致有12~18个螺旋,规则而紧密,状如未拉开弹钩端螺旋体病簧表带样钩体的一端或两端弯曲成钩状,使菌体呈C或S字形。
菌体长度不等一般为4~20μm,平均6~10μm,直径平均为0.1~0.2μm钩体运动活泼,沿长轴旋转运动,菌体中央部分较僵直两端柔软,有较强的穿透力。
钩体革兰染色阴性在暗示野显微镜下较易见到发亮的活动螺旋体。
电镜下观察到的钩体结构主要为外膜、鞭毛(又称轴丝)和柱形的原生质体(柱形菌体)三部分钩体是需氧菌,营养要求不高,在常用的柯氏(korthof)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孵育温度25~30℃。
钩体对干燥非常敏感,在干燥环境下数分钟即可死亡极易被稀盐酸、70%酒精、漂白粉来苏儿、石炭酸、肥皂水和0.5%升汞灭活钩体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如紫外线、温热50~55℃30min均可被杀灭。
发病机理1.入侵途径体内繁殖及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钩体自皮肤破损处或各种粘膜如口腔、鼻、肠道眼结膜等侵入人体内,经淋巴管或小血管至血循环和全身各脏器(包括脑脊液和眼部),迅速繁殖引起菌血症钩体因具特殊的螺旋状运动,且分泌透明质酸酶,因而穿透能力极强可在起病1周内引起严重的感染中毒症状,以及肝、肾肺、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病变。
其病变基础是全身毛细血管损伤轻者常无明显内脏器官损伤,病理改变轻微,而感染中毒性微血管功能的改变较为显著电镜下可见线粒体普遍肿胀,嵴突减少,糖原减少以及溶酶体增多2.内脏器官损害各脏器损害的严重度因钩体菌型毒力及人体的反应不同,钩体病的的表现复杂多样,病变程度不一临床往往由于某个脏器病变突出,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类型,如肺弥漫性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功能衰竭型和脑膜脑炎型等。
传染病学:钩 端 螺 旋 体 病

赫氏反应
表现:
(Jarisch-Herxheimer)
青霉素首剂注射后2-4h出现突发畏寒、寒战、 发热、出汗、严重者出现低血压休克、厥冷。
机理:螺旋体大量裂解释放内毒素。
预防:小剂量与分次给药:
首剂5U万,4h后5U万,4h后20-40U万,Q6-8h。
处理:
降温、镇静、糖皮质激素、抗休克、呼吸兴奋剂。
寒热“三痛”爬不起, 拒绝检查腓肠肌, 眼红出血淋巴肿, 流行多在夏秋季。
治疗要点
原则:“三早一就” 一般治疗 病原治疗 对症治疗
病原治疗
1青霉素:首选 首剂:40U万肌注,重者:2h后追加40U 万 Q6-8h,160-240U万/日,至退热后3天。 注意赫氏反应
2其他抗生素: 庆大霉素: 8U万,Q8h,肌注。 四环素: 0.5g,每日4次,连用5-7天。
肺出血先兆
胸闷气促心不安, 面色苍白唇发绀, 脉搏呼吸渐消失, 湿性罗音满肺间。
钩体病肺出血型
钩 体
病
:
双
肺
广
泛
性
大
片
阴
影
黄疸出血型
初期与单纯型同,4-8天后: ①肝损害:消化道症状、黄疸、肝功能异常。
②出血倾向:
③肾损害:蛋白尿、管型尿、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钩体巩膜黄染
钩体病肝细胞损害性黄疸
2 特异性检查: ⑴钩体分离:血、尿液培养,20-70%(+),一周 ⑵血清学检查:
①显凝试验:第7-8天出现阳性,恢复期 >4倍。
②ELISA法: ⑶肺部X线:肺出血型见双肺呈毛玻璃状或点状、片 状融合性阴影。
诊断要点
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症状 实验室检查 确诊:特异性抗体(+),培养(+)。
传染病学课件:钩端螺旋体病

新入疫区的人易感性高,且易于发展为重型。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1.流行地区:遍及全世界,以热带、亚热带地区多见。国
内26个省市自治区均有本病发生或流行。以长江流域及 其以南、东南沿海及西南各省市自治区较严重。 2.发病季节:多在夏秋季(6~10月),8、9月为高峰。
流行病学
传染源
鼠:黑线姬鼠、褐家鼠;带菌率高,时间长。
南方稻田型的主要传染源,主要菌群为黄疸出血型。
猪:带菌率高,时间长,排菌量大。
北方洪水型或与雨水型的主要传染源,主要菌群为波摩那群。
犬:带菌率高,活动范围大。
雨水型的主要传染源,主要菌群为犬群。 其他:牛、羊、马 人:
人尿为酸性不宜钩体生存,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寒热身痛全身乏,眼红腿痛淋结大”: 发热、全身酸痛乏力、结合膜充血、腓肠肌压痛及浅表 淋巴结肿大。部分病例可伴有肺、肝、脑膜或肾等脏器 损害。
病原体
leptospira, 长6~20µm,直径0.1~0.2µm,由12~18个螺 旋规则而紧密盘绕的密螺旋体,一端或二端弯曲成钩状 而得名。
病原体
三症状 :寒热,身痛,全身乏 三体征 :眼红,腿痛,淋巴结大
临床表现
二、中期(器官损伤期):3-10天
1.流感伤寒型:无明显器官损害,病程5-10天,此型最多见
2.肺出血型(lung haemorrhage type):病程的3~4天 以全身毒血症状及轻重不一的咯血为特征 分型:肺出血轻型和肺弥漫性出血型 黄疸出血群引起
洪水型 猪
波摩那群 洪水泛滥
夏季 洪水泛滥区
集中 南、北方
单纯型 少数脑膜脑炎型
发病机制
钩端螺旋体病

传播途径
人主要通过皮肤(尤其是破损的皮肤 )和黏膜接触含有钩体的疫水而感染 。
流行特征
本病遍及全世界,在东南亚地区尤为 严重。我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 有本病的存在和流行,以农村为多, 青壮年农民发病率较高。
临床表现及分期
01
早期(钩体败血症期)
起病急骤,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等
显微镜凝集试验(MAT)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是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间接血凝试验
检测血清中钩端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操作简便快速。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应用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检测钩端螺旋体DNA,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早期诊断 。
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消毒和灭菌 处理,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废弃物处理
实验废弃物应严格按照生物医 疗废弃物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04
临床治疗与护理要点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选择
01
02
03
首选药物
青霉素G,对钩体病有特 效,且副作用小,治疗早 期使用可缩短热程,减少 并发症。
替代药物
对青霉素过敏或治疗无效 者,可选用庆大霉素、四 环素、第三代头孢菌素或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切断传播途径方法
环境卫生整治
改善环境卫生条件,清理垃圾、 污水等,减少病原体滋生地。
个人防护
避免接触疫水,不在疫区游泳、 洗衣等,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消毒处理
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场所等进 行消毒处理,杀灭病原体。
易感人群保护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钩端螺旋体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了解预防措施和早 期症状。
传染病学-06.01钩端螺旋体病

概述
定义:是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引起的急性 动物源性传染病。
传染源:主要是鼠类及猪 分 布: 几乎遍及世界各地 临床特点:早期:钩体败血症
中期: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 晚期:各种变态反应后发症 常见死因:肺弥漫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
心肌炎、溶血等。
黄疸出血型 也称外耳病,近年国内少见。病初感染 中毒,于病程4-8日出现: 黄疸与肝损 腔道出血(鼻、消化道) 肾损
肾衰竭型:钩体发生肾损害十分普遍。 脑膜脑炎型:较少见,头痛、呕吐、颈项强
直等脑膜炎症状;神志障碍、瘫痪、昏迷等 脑炎症状。可出现脑水肿、脑疝致呼吸衰竭。
(三)后期(恢复期或后发症期)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一)发病机制: 1 早期(钩体败血症期):钩体经皮肤或粘膜侵入
体内,经淋巴系或直接进入血循环繁殖,产生毒 素形成初期钩体血症,引起全身毒血症状群。 2 中期(器官损害期):钩体螺旋状运动,且分泌 透明质酸,穿透力极强,其毒素造成组织器官 (肺,肝,肾,脑膜,肌肉等)毛细血管损伤。 3 后期(后发症期或恢复期):免疫病理反应
临床表现
早期
败血症期(1~3 天)
(轻者 3~5 天自愈)
畏寒发热
流 感
全身酸痛 衰弱无力
伤 结膜充血
寒 型
腓肠肌痛 淋巴结肿
其他表现
中期 内脏损害期 (3~5 天时出现) 肺出血型 黄疸出血型 脑膜脑炎型 肾型
后期(恢复期) 变态反应期
(病后 2 周~6 月内) 后发热 眼后发症 反应性脑膜炎 闭塞性脑动脉炎
肺出血型:
早期败血症后3-4天出现。 1 、肺出血轻型:咯血和痰中带血,出血量不 多,体征不显,X线有散在点状局限出血侵润 2、 肺弥漫性出血型:是我国钩体主要的死亡 原因,其特点是:来势迅猛、迅速出血、病情 危重、预后不良,呼吸循环衰竭,窒息死亡。 分3期,但三期不能截然分开,咯血与病情轻重 不平行。
传染病学笔记 总结7:钩端螺旋体病

07 钩端螺旋体病【概述】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所引起的急性动物源性传染病1 主要传染源:鼠和猪2 人群经皮肤和粘膜接触含钩体的疫水而感染3 病理损伤机制:全身毛细血管的中毒性损伤4 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腓肠肌痛、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为主-早期钩体败血症-中期损伤肝、肺、肾、脑等器官: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肺出血型、肾衰竭型、脑膜脑炎型-后期有发热、闭塞性脑动脉炎等后并发症5 青霉素治疗为主,注意赫氏反应(早期使用大量青霉素,导致大量钩体死亡聚集释放毒素,疾病加重)【病原学】钩体呈细长丝状,有12-18个螺旋一端或两端弯曲成钩状1 电镜结构·菌体:圆柱形·轴丝(鞭毛)·外膜(外膜具有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其相应抗体为保护性抗体)2 特性·革兰氏阴性,需氧,含兔血清培养基培养,适宜温度28-30℃·幼龄豚鼠腹腔内接种分离提高分离阳性率·抵抗力弱:常用的各种消毒剂均可灭活:苯酚、稀盐酸,pH 7.0-7.5的潮湿土壤和水存活1-3个月3 常见流行群·黄疸出血群(毒力最强,稻田型的主要菌群)·波摩那群(分布最广,洪水型和雨水型的主要菌群)【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主要是鼠类和猪1 鼠类:南方稻田型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黄疸出血群为主,其次波摩那群、犬群和流感伤寒群2 猪:是我国北方洪水型或雨水型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波摩那群为主,其次是犬群和黄疸出血群3 犬:雨水型流行的重要传染源,毒力低,少见二、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主)1 带钩体动物排尿污染周围环境,人的皮肤和粘膜与环境中污染的水接触是主要感染方式2 接触病畜或带菌牲畜的排泄物、血液和脏器3 经鼠、犬咬伤;护理患者;实验室工作人员经食物消化道传播三、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可获得较强同型免疫力(保护性抗体)四、流行特征1 地区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较严重2 季节分布:夏秋季发病多(6-10月)3 年龄、性别及职业分布: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儿童易感;多为农民、渔民、矿工等【病理解剖】1 钩端螺旋体肝:斑驳的外观,肝脏肿大,包膜下出血,多发性肝坏死2 钩端螺旋体肾:肾肿大,多灶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管坏死的肾实质外观3 钩端螺旋体病肺:多灶性出血明显,弥漫性点状出血【临床表现】潜伏期:2-28天,一般为7-14天一、早期:钩体败血症期主要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三症+三征(发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结大)(一)症状1 发热伴畏寒2 头痛3 明显乏力(二)体征1 全身肌肉酸痛(起病即出现腓肠肌痛)2 眼结膜充血3 浅表淋巴结肿大(腹股沟淋巴结多见)二、中期:器官损伤期1 流感伤寒型:最多见2 肺出血型:肺出血轻型、肺弥漫性出血型(无黄疸型钩体病的常见死因)3 黄疸出血型:肝损害、出血、肾脏损伤(主要死因)4 肾衰竭型5 脑膜脑炎型:脑膜炎症状(头痛、呕吐、颈强直);脑炎症状(昏迷、谵妄、瘫痪、抽搐)三、后期(恢复或后发症期):钩体诱发的变态反应1. 后发热:热退后1-5天,再次出现发热,不需抗生素,1-3天自行退热2. 眼后发症:以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常见3. 反应性脑膜炎:预后良好4. 闭塞性脑动脉炎:病后半月-5月脑基底部多发动脉狭窄致脑缺血,引起偏瘫、失语、多次反复短暂肢体瘫痪【实验室检查】一、一般常规检查1 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或正常2 尿常规: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二、血清学检查1 显微凝集试验(MAT):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
第六章钩端螺旋体病

重者每天用量可达1000~2000mg。根据心率、心音情况,可给予强心药。应注意慎用升压药和提
高血容量的高渗溶液,补液不宜过快过多,以免加重出血。 (3)黄疸出血型 加强护肝、解毒、止血等治疗,可参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如有肾功能衰竭,可 参照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
传染病学(第9版)
4. 后发症治疗 (1)后发热、反应性脑膜炎 一般采取简单对症治疗,短期即可缓解。 (2)葡萄膜炎 可采用1%阿托品或10%去氧肾上腺素滴眼扩瞳,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 (3)闭塞性脑动脉炎 大剂量青霉素联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辅以血管扩张药物等。
传染病学(第9版)
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二)血清学检查
1. 显微凝集试验(microscopic agglutination test,MAT)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一般在病后1 周出现阳性,15~20天达高峰。1次凝集效价≥1︰400,或早、晚期两份血清比较,效价增加4倍即有 诊断意义。此法是目前国内最常用钩体血清学诊断方法。 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特异性及敏感性均高于显凝试验,用此法检测钩体IgM抗体,对早期 诊断有重要价值。
洪水泛滥区
较集中 北方和南方 流感伤寒型 少数脑膜脑炎型
四
发病机制与病理
传染病学(第9版)
(一)发病机制
钩体病病情轻重及临床表现类型与钩体的群型、毒力、数量和人群免疫状况有关。
早期(钩体血症期):侵入体内经小血管或淋巴管至血循环到全身,钩体繁殖、裂解,形成钩体血症。 中期(器官损伤期):钩体进入内脏器官,使其受到不同程度损害,造成中期多个器官损伤。 后期:可出现由迟发型变态反应引起的发热、眼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后发症。
传染病学(第9版)
钩端螺旋体病简介

钩端螺旋体病简介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疾病名称•5英文名称•6钩端螺旋体病的别名•7分类•8ICD号•9流行病学o9.1传染源o9.2传播途径▪9.2.1接触传播▪9.2.2经鼻腔粘膜或消化道粘膜传播▪9.2.3其他o9.3易感人群o9.4流行特征▪9.4.1发病年龄▪9.4.2好发季节▪9.4.3流行形式▪9.4.4易感人群•10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因•11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病机制o11.1肺弥漫出血型的主要病变▪11.1.1尸检肉眼观察▪11.1.2光学显微镜检查▪11.1.3电子显微镜观察o11.2黄疸出血型的主要病变▪11.2.1肝脏▪11.2.2肾脏▪11.2.3毛细血管出血▪11.2.4横纹肌病变▪11.2.5心脏▪11.2.6其他组织器官的病变o11.3晚期后发病▪11.3.1眼后发症▪11.3.2神经系统后发症•12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o12.1早期(钩体血症期)o12.2中期(器官损伤期)▪12.2.1流感伤寒型▪12.2.2肺出血型▪12.2.3黄疸出血型▪12.2.4肾功能衰竭型▪12.2.5脑膜脑炎型o12.3恢复期或后发症期▪12.3.1后发热▪12.3.2眼后发症▪12.3.3神经系统后发症▪12.3.4胫前热•13钩端螺旋体病的并发症•14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o14.1流行病学史o14.2典型临床表现o14.3检验方面o14.4早期诊断▪14.4.1钩端螺旋体DNA探针技术▪14.4.2DNA基因扩增技术•15实验室检查o15.1常规检查o15.2病原体检查o15.3血清学试验•16辅助检查•17需与钩端螺旋体病鉴别的疾病o17.1发热o17.2黄疸o17.3肾炎o17.4肌痛o17.5出血或咯血o17.6脑膜脑炎•18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o18.1一般治疗o18.2早期及钩体血症型的治疗▪18.2.1镇静药物▪18.2.2抗菌药物▪18.2.3肾上腺皮质激素o18.3肺弥漫性出血型的治疗▪18.3.1镇静药物▪18.3.2抗菌药物▪18.3.3肾上腺皮质激素▪18.3.4强心药物▪18.3.5输液o18.4黄疸出血型的治疗▪18.4.1精心护理▪18.4.2出血处理▪18.4.3保护肝脏▪18.4.4保护肾脏o18.5肾衰竭型的治疗o18.6脑膜脑炎型的治疗o18.7后发症治疗▪18.7.1葡萄膜炎▪18.7.2脑内闭塞性动脉炎•19钩端螺旋体病的预后•20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o20.1消灭和管理传染源o20.2切断传播途径,消除传染因素o20.3药物预防o20.4增强人体抵抗力,保护易感人群•21相关药品•22相关检查•23参考资料•附:o1钩端螺旋体病相关药物o2治疗钩端螺旋体病的中成药1拼音gōu duān luó xuán tǐ bìng2英文参考leptospirosis[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3概述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简称钩体病[1]。
《钩端螺旋体病》课件

《钩端螺旋体病》
后发症
• 后发热:热退1-5d,再发热,1-3d后消失 • 眼后发症:热退1w-1m出现,波摩那群有关,葡萄
膜炎、虹膜睫状体炎 • 反应性脑膜炎:后发热同时出现 • 闭塞性脑动脉炎:0.5m-5m出现,偏瘫、失语、短
暂肢体瘫痪。脑基底部多发A狭窄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
中 期(3-10d)
• 1.流感伤寒型:无器官损害 • 2.肺出血型:
• 颇为常见,在早期基础上,第3-4d开始加重 • 以全身毒血症状及轻重不一的咯血为特征 • 分型:肺出血轻型、肺弥漫性出血型
《钩端螺旋体病》
2.肺出血型
• 肺出血轻型:
• 咳嗽、痰中带血、肺部少量湿啰音 • X线:肺部小片影,无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脑损害 • 后期-恢复期(第7-10d后)---后发症
《钩端螺旋体病》
临床分型
• 流感伤寒型--最常见 • 肺出血型(轻型、弥漫出血型) • 黄疸出血型 • 脑膜脑炎型 • 肾功能衰竭型
《钩端螺旋体病》
早 期(1-3d)(各型相同)
• 三症状
- 发热:急起稽留或弛张,可有寒战 - 肌肉酸痛:全身肌肉酸痛,以腓肠肌为著 - 全身乏力 • 三体征 - 结膜充血出血:无炎性分泌物 - 腓肠肌压痛 - 淋巴结肿大及压痛:腹股沟及腋窝淋巴结
六、实验检查
常规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轻度增 高。 • 尿常规:蛋白尿,少量细胞及管型。 • 肝功能、肾功能 • 脑 脊 液 : 压 力 ↑ 、 蛋 白 ↑ 、 wbc < 500×106/L、糖↓、氯正常
钩端螺旋体病 leptospirosis
《钩端螺旋体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学(第9版)
五、临床表现
2. 中期(器官损伤期) 起病后3~10天,为症状明显阶段,各临床类型表现各异,主要分为以下类型: (1)流感伤寒型 (2)肺出血型: ①肺出血普通型 ②肺弥漫性出血型 (3)黄疸出血型 (4)肾衰竭型 (5)脑膜脑炎型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传染病学(第9版)
(二)病理
➢ 基本病理变化:全身毛细血管感染中毒性损伤。 ➢ 临床类型的病理基础:由全身毛细血管病变导致的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则形成了主要的临床表现,并依据
受累主要靶器官的不同,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临床类型。 ➢ 本病的病理特征: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组织形态轻微变化不相一致,较易逆转。如肺弥漫性出血时,其
广泛出血。 ➢ 肾衰竭为本型死亡的主要原因。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传染病学(第9版)
五、临床表现
(4)肾衰竭型 ➢ 各型患者均可出现,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及少量细胞和管型。 ➢ 仅严重病例可出现氮质血症,少尿或无尿,甚至肾衰竭。 ➢ 此型常与黄疸出血型合并出现,并为其致死的主要原因。单独的肾衰竭型较为少见。
要菌群。 ➢ 钩体的型别不同,其毒力和致病性也不同。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三
流行病学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传染病学(第9版)
三、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钩体的动物宿主相当广泛,鼠类和猪是主要的储存宿主和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 直接接触病原体是主要途径。 ➢ 消化道传播。 ➢ 其他 有报道经鼠、犬咬伤后可感染。并且有护理者和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的报道。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目录
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八、预后 九、治疗 十、预防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一
概述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五
临床表现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传染病学(第9版)
五、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7~14天,长至28天,短至2天。 (二)本病典型临床发展过程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暗视野下的钩端螺旋体
电镜:钩端螺旋体(×10000)
钩端螺旋体镀银染色(×1000)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传染病学(第9版)
二、病 原 学
(二)培养 ➢钩体需氧,营养要求复杂,常用含兔血清柯氏培养基培养,培养的适宜温度为28~30℃,生 长缓慢,约需1周以上。 (三)抵抗力 ➢钩体在湿土或水中可存活数月,在传播上有重要意义。在加热、干燥及寒冷条件下易死亡。 一般常用的消毒剂可迅速将其杀灭。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传染病学(第9版)
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四)其他检查
约70%的脑膜脑炎型患者脑脊液检查可见压力增高,蛋白增加,白细胞多在500×106/L以下, 淋巴细胞为主,糖正常或稍低,氯化物正常。脑脊液中分离到钩体的阳性率较高。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传染病学(第9版)
五、临床表现
3. 后期(恢复期或后发症期) 少数患者热退后于恢复期可再次出现症状和体征,称钩体后发症。 (1)后发热 (2)眼后发症 (3)反应性脑膜炎 (4)闭塞性脑动脉炎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传染病学(第9版)
一、概 述
➢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
➢ 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 (Leptospira, 简称钩体) 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其主要传染源是鼠类和猪。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雨水型 猪与犬 波摩那群 暴雨积水 地势低洼村落 分散 北方和南方 流感伤寒型
洪水型 猪
波摩那群 洪水淹没 洪水泛滥区 较集中 北方和南方 流感伤寒型 少数脑膜脑炎型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四
发病机制与病理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二
病原学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传染病学(第9版)
二、病 原 学
(一)形态结构
➢ 细长,一般呈12~18个细密规则的螺旋状结构,一端或两端呈钩状,故称钩端螺旋体。 ➢ 能运动,穿透力强。由菌体、轴丝、外膜组成。 ➢ 染色:革兰染色阴性,镀银染色为黑色。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传染病学(第9版)
五、临床表现
(3)黄疸出血型
➢ 于病程4~8天后,在感染中毒症状的基础上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出血和肾损害。 ➢ 轻型病例仅有黄疸,无明显出血和肾功能损害,能在短期内恢复。 ➢ 重型病例常因肾衰竭、肝衰竭或大出血而死亡。出血部位以胃肠道最常见,也可表现为全身皮肤及黏膜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传染病学(第9版)
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二)血清学检查
1. 显微凝集试验(microscopic agglutination test,MAT)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一般在病后1 周出现阳性,15~20天达高峰。1次凝集效价≥1︰400,或早、晚期两份血清比较,效价增加4倍即有 诊断意义。此法是目前国内最常用钩体血清学诊断方法。 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特异性及敏感性均高于显凝试验,用此法检测钩体IgM抗体,对早期 诊断有重要价值。
传染病学(第9版)
钩体病临床特点: ➢早期 为钩端螺旋体血症,表现为急性发热、全身酸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浅表 淋巴结肿大、出血倾向等; ➢中期 为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 ➢后期 为各种变态反应后发症。 重者可引起肺弥漫性出血、肝肾衰竭、脑膜脑炎、心肌炎等,预后差。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六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传染病学(第9版)
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一般检查
1.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轻度增高或正常,血沉增快。 2. 尿常规 约2/3的患者有轻度蛋白尿,少量白细胞、红细胞或管型。 3. 血生化检查 可有相应的肝功能、肾功能改变。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传染病学(第9版)
三、流行病学
(四)流行特征 1. 地区分布 本病分布广泛,几乎遍及世界各地,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较为严重。我国以西南和
南方各省多见。 2. 季节分布 全年均可发生,主要夏、秋季流行。 3. 流行性 青壮年为主,男性高于女性。疫区儿童亦易感染。多发生于农民、渔民、屠宰工人、野
传染病学(第9版)
五、临床表现
1. 早期(钩体血症期) 起病急骤,起病后1~3天内,主要表现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 发热 ➢ 头痛、身痛 ➢ 全身乏力 ➢ 眼结膜充血 ➢ 腓肠肌疼痛 ➢ 淋巴结肿大 三症状:寒热,身痛,全身乏;三体征:眼红,腿痛,淋巴结大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传染病学(第9版)
(一)发病机制
钩体病病情轻重及临床表现类型与钩体的群型、毒力、数量和人群免疫状况有关。 ➢ 早期(钩体血症期):侵入体内经小血管或淋巴管至血循环到全身,钩体繁殖、裂解,形成钩体血症。 ➢ 中期(器官损伤期):钩体进入内脏器官,使其受到不同程度损害,造成中期多个器官损伤。 ➢ 后期:可出现由迟发型变态反应引起的发热、眼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后发症。
外工作者和矿工等。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
主要传染源 主要菌群 传播因素 感染地区 发病情况 国内地区 临床类型
钩体病主要流行类型及其特点
稻田型 鼠类 黄疸出血群 鼠尿污染 稻田、水塘 较集中 南方水稻耕作区 流感伤寒型 黄疸出血型 肺出血型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传染病学(第9版)
二、病 原 学
(四)分型 ➢ 钩体的抗原结构极为复杂。 ➢ 从人和动物中分离出对人致病的25个血清群,200多个血清型。国内有19个血清群,75个
血清型。 ➢ 波摩那群分布最广,是洪水型和雨水型的主要菌群;黄疸出血群毒力最强,是稻田型的主
第六章
螺旋体病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