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瘤和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胃肠道息肉病综合征——腺瘤性息肉病综合征
胃肠道息肉病综合征——腺瘤性息肉病综合征……腺瘤性息肉病综合征特点是多发性腺瘤伴有结肠癌的高发率。
主要有以下三种:1.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偶见于无家族史者。
全结肠与直肠均可有多发性腺瘤。
多数腺瘤有蒂。
乳头状较少见。
息肉数从100左右到数千个不等。
自黄豆大小至直径数厘米。
常密集排列,有时成串,其组织结构与一般腺瘤无异。
本病息肉并不限于大肠,如22例本病患者中有15例伴有胃息肉,并随访10年发现有9例也伴有十二指肠息肉;同时还发现有半数患者伴有骨骼异常,13%有软组织肿瘤,提示本病与Gardner综合征有相互关系。
常在青春期或青年期发病,多数在20~40岁时得到诊断。
有高度癌变倾向。
据报告,在息肉发生的头5年内癌变率为12%,在15~20年则>50%。
大多数患者可无症状。
最早的症状为腹泻,也可有腹绞痛、贫血、体重减轻和肠梗阻。
经乙状结肠镜活组织检查一般即可确诊。
患者应尽早作全结肠切除与回肠-肛管吻合术或回肠-直肠吻合术。
术后仍需定期作直肠镜检查,如发现新的息肉可予电灼治疗。
2.Gardner综合征是一种伴有骨和软组织肿瘤的肠息肉病。
一般认为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引起,其息肉性质和分布与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相似,但息肉数目较少(一般<100),体积较大。
也有高度癌变的倾向,但癌变年龄稍晚一些。
骨瘤主要见于头颅、上下颌、蝶骨和四肢长骨。
软组织肿瘤可为皮脂囊肿、脂肪瘤、纤维肉瘤、平滑肌瘤等。
此外这些患者也有甲状腺、肾上腺、十二指肠壶腹部癌变的倾向。
本病的骨和软组织肿瘤常先于肠息肉出现,因此有阳性家族史而体检发现有骨或软组织肿瘤者,应作肠道检查。
本病治疗原则与家族性息肉病相同。
3.Turcot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较少见。
其特征是患者有家族性结肠腺瘤病伴有其它脏器的肿瘤,通常是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如脑或脊髓的胶质母细胞瘤或髓母细胞瘤,因此也有胶质瘤息肉病综合征之称。
结肠腺瘤的癌变率高,有称常在十几岁时已发生癌变而导致死亡者。
胃肠道息肉病综合征
息肉病胃肠道息肉病综合征胃肠道息肉病综合征疾病概述本综合征是以累及结肠为主的多发性息肉病,大部分伴有肠道外表现。
按照胃肠道累及的程度、伴随的肠外表现、有无遗传倾向及其不同的遗传方式和息肉的大体与组织学表现而分类。
一般可分为腺瘤性与错构瘤性息肉病综合征两大类。
(一)腺瘤性息肉病综合征特点是多发性腺瘤伴有结肠癌的高发率。
主要有以下三种:1.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偶见于无家族史者。
全结肠与直肠均可有多发性腺瘤。
多数腺瘤有蒂。
乳头状较少见。
息肉数从100左右到数千个不等。
自黄豆大小至直径数厘米。
常密集排列,有时成串,其组织结构与一般腺瘤无异。
本病息肉并不限于大肠,如22例本病患者中有15例伴有胃息肉,并随访10年发现有9例也伴有十二指肠息肉;同时还发现有半数患者伴有骨骼异常,13%有软组织肿瘤,提示本病与Gardner综合征有相互关系。
常在青春期或青年期发病,多数在20~40岁时得到诊断。
有高度癌变倾向。
据报告,在息肉发生的头5年内癌变率为12%,在15~20年则>50%。
大多数患者可无症状。
最早的症状为腹泻,也可有腹绞痛、贫血、体重减轻和肠梗阻。
经乙状结肠镜活组织检查一般即可确诊。
患者应尽早作全结肠切除与回肠-肛管吻合术或回肠-直肠吻合术。
术后仍需定期作直肠镜检查,如发现新的息肉可予电灼治疗。
2.Gardner综合征是一种伴有骨和软组织肿瘤的肠息肉病。
一般认为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引起,其息肉性质和分布与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相似,但息肉数目较少(一般<100),体积较大。
也有高度癌变的倾向,但癌变年龄稍晚一些。
骨瘤主要见于头颅、上下颌、蝶骨和四肢长骨。
软组织肿瘤可为皮脂囊肿、脂肪瘤、纤维肉瘤、平滑肌瘤等。
此外这些患者也有甲状腺、肾上腺、十二指肠壶腹部癌变的倾向。
本病的骨和软组织肿瘤常先于肠息肉出现,因此有阳性家族史而体检发现有骨或软组织肿瘤者,应作肠道检查。
本病治疗原则与家族性息肉病相同。
遗传性结肠癌要怎么预防?
遗传性结肠癌要怎么预防?近几年有研究发现,在35岁前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中,35%的人本身是有基因疾病的,也就是说,35岁前被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中有1/3是因为遗传。
值得一提的是,患有遗传性结肠癌综合征的人,结肠癌发病风险非常高,接近90%~100%!遗传性结肠癌综合征是由特定的遗传突变引起的,这些突变本身足以引起结肠息肉、结肠癌和非结肠癌,常见的有以下几类:♦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结肠癌综合征,受影响的家庭成员从十几岁开始会长出大量(数百甚至数千个)结肠息肉。
除非早期发现并治疗(包括结肠切除),否则家族成员几乎都会发展为结肠癌。
最常见的发病年龄为40岁甚至更早。
这些患者也有可能发展成其他癌症,如甲状腺癌、胃癌和壶腹癌。
♦轻表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AFAP)轻表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AFAP)是程度较轻的一类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受影响的患者结肠息肉数不到100。
然而,他们在年轻时患结肠癌的风险很高,也有患胃和十二指肠息肉的危险。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HNPCC)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也称Lynch综合症,受影响的家庭成员在30到40岁时往往发展为结肠癌,通常在右半结肠。
某些患者患子宫癌、胃癌、卵巢癌、输尿管癌、胆管癌、脑癌和皮肤的风险也会增加。
♦MYH息肉病综合征MYH息肉病综合征是一种新发现的遗传性结肠癌综合征。
受影响的患者在40岁时通常会长出10-100个息肉,并且患结肠癌的风险很高。
MYH综合征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遗传。
大多数患者没有多代息肉或结肠癌的家族史,但可能兄弟姐妹有此病。
遗传性结肠癌综合征患者,早期筛查是关键患有遗传性结肠癌综合征的患者通常没有症状,也不知道自己患有结肠息肉,他们通常会在早期(通常在40~50岁前)发展为结肠癌。
因此,为了预防结肠癌,这些患者必须尽早开始结肠筛查。
例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应从12岁开始,每年做一次的乙状结肠镜检查;♦轻表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应从25岁开始,每年做一次的结肠镜检查;♦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患者应从25岁开始接受结肠镜检查(或比家族成员确诊结肠癌最小年龄早10岁)。
结肠息肉(病)的诊断与鉴别
结肠息肉(病)的诊断与鉴别摘要】目的结肠息肉是指结肠黏膜表面隆起性病变的总称,不管它的大小、形态及其组织学类型。
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息肉。
根据息肉多少,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若息肉大于100枚,称结肠息肉病。
讨论结肠息肉(病)的诊断与鉴别。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腺瘤为癌前期病变,遗传及环境因素可能为腺瘤性息肉的主要病因,APC基因发生突变可致腺瘤癌变。
内镜下切除息肉为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结肠息肉(病) 诊断鉴别结肠息肉是指结肠黏膜表面隆起性病变的总称,不管它的大小、形态及其组织学类型。
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息肉。
根据息肉多少,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若息肉大于100枚,称结肠息肉病。
(一)病因病因不清,有些与长期炎症刺激或遗传相关。
(二)分类根据息肉多少,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若息肉大于100枚,称结肠息肉病。
(三)临床表现1.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见;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亦有引致肠套叠外翻脱垂者。
2.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
3.直肠指诊可触及低位息肉。
4.肛镜、直乙镜或纤维结肠镜可直视见到息肉。
5.钡灌肠可显示充盈缺损。
(四)诊断及诊断标准1.肿瘤性息肉(1)大肠腺瘤(adenoma of colon):腺瘤为癌前期病变,遗传及环境因素可能为腺瘤性息肉的主要病因,APC基因发生突变可致腺瘤癌变。
内镜下切除息肉为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诊断要点:一是腺瘤可单发,也可多发,左半结肠多见;二是临床表现可有腹痛、腹胀、便血等,但多数患者无症状;三是病理组织学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性腺瘤。
(2)家族性结肠息肉病(familial polyposis coli):又称家族性腺瘤性结肠息肉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染色体5q上APC基因突变结果。
肠息肉分类及病理-中英双语版
肠息肉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
临床上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
常见的肠道息肉分类如下:1、幼年性息肉:约90%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以男孩为多见。
外观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
90%生长于距肛门25厘米的范围内,直径多数小于1厘米,绝大多数有蒂,约25%为多发性,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好而大小不规则的腺体,有的形成囊性扩张,中贮粘液,间质增生,并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有时表面有溃疡形成。
次类息肉一般不发生恶变。
2、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
分布以远侧大肠为多,一般均较小,直径很少超过1厘米,其外形为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多发性亦常见,组织学上次种息肉是由增大而规则的腺体形成,腺体上皮细胞增多造成皮皱缩呈锯齿形,细胞核排列规则,其大小及染色质含量变化很小,核分裂相少见。
其重要特点是肠腺隐窝的中、下段都有成熟的细胞出现。
增生性息肉不发生恶变。
3、淋巴性息肉:淋巴性息肉亦称良性淋巴瘤,多见于20~40岁成人,亦可发生于儿童,男性略多,多发于直肠,尤其是下段直肠,多数为单发,亦可多发,大小不等,直径可自数毫米至3~4厘米。
表面光滑或分叶状或有表浅溃疡形成。
多数无蒂,有蒂时亦短粗。
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良好的淋巴滤泡组织,局限于粘膜下层内,表面覆盖正常粘膜。
可以看到生发中心,往往较为扩大,有核分裂像,但周围淋巴细胞中无核分裂像,增殖的滤泡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淋巴息肉不发生癌变。
较少见的是良性淋巴性息肉病。
表现为数量很多的淋巴性息肉。
呈5~6厘米的小球形息肉,多发病于儿童。
组织学变化于淋巴性息肉同。
4、炎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肠粘膜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这种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中。
如何区分直肠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
如何区分直肠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压力明显加大,给身体健康带来了诸多问题。
不少人会患上直肠息肉疾病,虽然症状不明显,但存在癌变风险,因此需要及时治疗。
什么是直肠息肉?如何区分良性还是恶性?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1.什么是直肠息肉?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数量多少不一,有的只有1个,有的多达几十个。
息肉是异常增生组织,根据息肉的性质和组织学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肿瘤性息肉,主要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存在癌变风险。
其中,直径小于1cm的腺瘤,癌变风险为5%;直径大于2cm的腺瘤,癌变风险为50%。
另一类是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极少发生癌变。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直肠息肉好发于乙状结肠,其次是直肠,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也相应提高。
在50岁以上群体中,约有25%-30%能检查出肿瘤性息肉。
2.直肠息肉的发病原因直肠息肉的病因尚不清楚,和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等有关。
(1)基本病因。
①炎症和感染。
慢性炎症长期刺激直肠黏膜,会导致黏膜异常增生,继而形成息肉,常见如炎性肠病、肠道病原菌感染等。
②遗传因素。
以遗传性息肉病、Peutz-Ieghers综合征为例,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直肠息肉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诱发因素。
除了年龄增长、肥胖以外,长期食用油炸、腌制食品,或者吸烟、酗酒的人群,直肠息肉发病率明显提高。
3.如何区分直肠息肉的良恶性直肠息肉发病后,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多数是在肠镜检查时发现。
近年来,随着胃镜、肠镜检查技术的进步和普及,胃肠息肉的确诊率明显提高。
在病理学检查之前,如何区分直肠息肉的良恶性呢?可以参考以下几点:(1)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息肉样病变,例如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幼年性结肠息肉病等,发生癌变的概率高。
(2)息肉部位。
息肉位置越低,越接近肛门,恶性概率越大;息肉位置越高,距离肛门越远,良性概率越大。
结肠腺瘤是什么病呢?【健康小知识】
结肠腺瘤是什么病呢?
文章导读
说到结肠腺瘤,很多患者也会担心是不是恶性疾病,事实上结肠腺瘤是常见的
良性肿瘤,常出现贫血、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尤其是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吸
烟酗酒等,都是会诱发这些疾病的。
1、结肠良性肿瘤,以结肠腺瘤及结肠息肉最为常见,其他的结肠良性肿瘤较为少见。
本病病因多与遗传和体型、吸烟等许多危险因素有关,常出现贫血、便血、大便习惯改变
等症状。
2、其他结肠良性肿瘤较少见,如结肠脂肪瘤、结肠纤维瘤、结肠肌瘤、结肠腺肌瘤、结肠血管瘤和结肠乳头状瘤等。
结肠良性肿瘤病因与肿瘤类型密切相关。
3、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诱发结肠腺瘤原因。
胰岛素本身是一种生长因子。
它可能具有
直接的促瘤形成作用,或者通过生长因子-1间接发挥作用。
此外,酗酒可诱发结肠腺瘤。
肠息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肠息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较女性多见。
肠息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肠息肉形成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肠息肉形成的原因1.腺瘤性息肉:这是最为常见的息肉之一,也是临床上最受重视的息肉,在结肠和直肠最为多发研究表明,结直肠腺瘤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结直肠癌。
在病理学上又可以分为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绒毛样腺瘤的癌变率最高。
腺瘤性息肉大小不一,大部分的巨大息肉都是腺瘤性的,也有部分腺瘤性息肉比较小。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结肠腺瘤并不表现为隆起的息肉,而是平坦甚至凹陷性生长。
2.炎性息肉:又叫假息肉,这类息肉是由于粘膜在炎性刺激下增生形成的,临床上常常见于慢性结肠炎的病人,比如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肠道慢性感染等。
炎性息肉常为多发,多数在1厘米以下。
有时慢性炎症刺激可以使息肉成桥状,两端附着,中间游离。
炎性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
3.增生性息肉:在大肠,还常常发现增生性息肉。
尤其是在直肠和乙状结肠更多见。
这种息肉一般很小,直径很少超过1厘米,表现为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
增生性息肉不会发生癌变。
4.错构瘤性:这类息肉非常少见,比如幼年性息肉及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
有些错构瘤性息肉可以癌变,但是癌变率一般非常低。
5.其他:以息肉为表现的肠道疾病还有很多,比如一些除腺瘤以外的肠道肿瘤可以表现为肠道的息肉,比如有些淋巴瘤,肠道类癌等等。
在有些非常罕见的病例中,患者的息肉数目非常多,成百甚至上千,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临床医学称这种情况为息肉病。
最典型的是家族性结肠腺瘤样息肉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家族中常常多个成员患病,表现为结肠多发大量腺瘤,癌变率非常高,患者常常中年就罹患结直肠癌。
肠息肉的治疗治疗原则肠息肉的治疗原则是:对于有症状的息肉,应该予以治疗;对于无症状的息肉,也是临床绝大部分息肉,主要根据是否有癌变倾向决定治疗方法。
结肠息肉分型标准
结肠息肉分型标准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黏膜上突起的肿块,有时可能是良性的,但也可能是癌前病变。
结肠息肉的分型通常是根据其形态、大小、结构和组织学特征来进行的。
以下是一些通常用于描述结肠息肉的分型标准:
1.小型息肉:
•直径小于5毫米的息肉通常被认为是小型息肉。
2.大型息肉:
•直径大于1厘米的息肉通常被认为是大型息肉。
3.腺瘤性息肉:
•大多数结肠息肉属于这一类别,通常是良性的。
•包括腺瘤、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等亚型。
4.高级别腺瘤:
•包括高级别腺瘤、非典型性腺瘤等,这些息肉可能存在癌前病变。
5.腺癌:
•具有癌细胞的息肉被诊断为腺癌,可能需要更加积极的治疗。
6.超大型息肉:
•直径大于4厘米的息肉有时被描述为超大型息肉。
7.多发性息肉综合症:
•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等遗传性疾病的患者可能会有多发性结
肠息肉。
8.细胞学分类:
•根据结肠息肉中的细胞学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腺瘤型、腺瘤-管状腺瘤过渡型、管状腺瘤型、绒毛状
腺瘤型等。
结肠息肉的分类和术语可能会因医学研究和实践的进展而有所更新。
医生通常会根据结肠镜检查和组织学分析来确定息肉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指导治疗和随访。
及早发现和治疗结肠息肉有助于预防结肠癌的发展。
如果您或他人怀疑存在结肠息肉,请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诊断。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并一家系4例报告
查 发 现 全 结 肠 及 直 肠 数 百 到 数 千 枚 息 肉 ,病 理 为 管 状 腺 瘤 。在 硬 膜 外 麻 醉 下 行 全 结 肠 切 除 、 肠 粘 膜 剥 除 、 直 回肠 肛 管 吻 合 术 。 后 剖 开 结 肠 见 成 百 上 千 枚 从 0 2 .c 大 小 术 . ~0 6m 不 等 的息 肉 , 理 报 告 为 结 肠 管状 腺 瘤 。 后 恢 复 尚可 , 周 病 术 1 时 出现 吻合 口水 肿 狭 窄 、全 小 肠 梗 阻 ,予 吻 合 口置 管 引 流 、 胃肠 减 压 及 加 强 营 养 支 持 后 治 愈 。 后 2d出院 , 院 后 大 术 2 出
病 例 3 已亡故 多 年 , , 为病 例 12 母 亲 。 多 年 便 血史 , 、之 有
一
剥除、 回肠肛管 吻合 术 , 未做 回肠贮袋 。除术后早期 出现吻 合 口梗阻 , 守治愈外 , 保 无其他重大手术并发症 , 只是出院 以后 大便 次数较多 , 生活质量略嫌差 。 1 另 例为 防止 术后 出 现 大便 次数增 多及水 电解质紊乱 ,在术式 上予以创新 :保 留了回盲瓣 及约 lc Om长的盲肠 , 将远端盲肠与下段 直肠作 吻合 , 回盲瓣发挥部 分括约作用 , 籍 减少大便次数 。患者住 院期 间未出现 明显 并发症 ,术后 大便次数仅 在短期 内有增
的病 例 。 () 结 肠 切 除 +回 肠 直 肠 吻 合 术 。手术 较 为 简 单 2全
为管状或绒 毛状腺瘤 。在 硬膜外麻醉 下行保 留回盲瓣 的结
先天性(家族性)结肠息肉病与结肠癌
01
结肠息肉分为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恶性息肉即癌症。
02
先天性(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的息肉数量多、大小不一,部分
息肉可能发生恶变。
恶变过程通常经历腺瘤-腺癌序列,即从良性腺瘤发展为恶性腺
03
癌。
早期筛查与预防的重要性
01 早期筛查有助于发现结肠息肉并及时治疗, 降低结肠癌的发生风险。
02 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是筛查和预防结肠癌的 重要手段。
均衡饮食
保持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蔬 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减少 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
入。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 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疲 劳。
适度运动
定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增 强身体免疫力,促进肠道蠕动 。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有助于降低结肠息肉和结肠癌
的风险。
定期筛查与体检的重要性
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
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医生会建议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以了解家族成员 的患病风险。
02 结肠癌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结肠癌是发生在结肠部位的恶性肿瘤,通常由结肠息肉逐渐发展而来。
特点
结肠癌的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早期结肠癌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腹痛、 便血、腹部肿块等症状。
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
对于有先天性(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结肠 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治疗结肠息肉。
定期体检
保持定期体检的习惯,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 的治疗措施。
关注肠道症状
如出现便血、腹痛、腹泻等肠道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免延误 治疗。
心理调适与社会支持
家族性结肠息肉的治疗措施
家族性结肠息肉的治疗措施
*导读: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归属于腺瘤性息肉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偶见于无家族史者,全结肠与直肠均
可有多发性腺瘤,多数腺瘤有蒂,乳头状较少见。
……
家族性结肠息肉治疗
1、单纯结肠或结肠息肉为主,可行全结肠切除,回肠腹部造瘘或回肠贮袋成形直肠吻合术,定期随诊,检查直肠残端粘膜情况。
2、全结肠切除加直肠粘膜剥除,回肠贮袋成形,直肠鞘内肛管吻合术。
3、伴有全消化道息肉无法根治者,当出现肠套叠,大出血等并发症时可作部分肠切除术。
4、对症支持疗法。
5、中医中药内服外治灌肠等。
用药原则
1、不能手术者可用庆大霉素、灭滴灵、一般止血药物,维生素及中药口服及灌肠治疗。
2.、局限于大肠息肉可行手术切除。
3、出现并发症或息肉恶变应作病变肠段切除时,需用“a”、“b”、“c”项中、输液、抗生素、止血药、维生素等药物治疗。
a氨甲苯酸a 甲硝唑a 硫酸庆大霉素b 氯化钾b 葡萄糖b 维生素cc 人血白蛋白c 复方氨基酸。
家族性结肠息肉的预防
为什么要预防家族性结肠息肉 ?
为什么要预防家族性结肠息肉? 癌症风险
家族性结肠息肉患者若不加以控制,最终可 能发展为结肠癌。
定期筛查可显著降低癌症发生率。
为什么要预防家族性结肠息肉? 生活质量
息肉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和其他健康问题,影 响生活质量。
通过预防措施可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为什么要预防家族性结肠息肉? 经济负担
早期发现息肉可以通过内镜切除来预防结肠癌。
总结与展望
生活方式的影响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降低息肉形成风险至关重要。
饮食、锻炼和避免不良习惯都有助于改善健康。
总结与展望
未来的研究方向
需要进一步研究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以更好地理解家族性结肠息肉的发生机制。
这将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预防策略和治疗方案。
健康饮食有助于降低肠道疾病的风险。
如何预防家族性结肠息肉?
生活方式改变
保持健康的体重,定期锻炼,避免吸烟和过量饮 酒。
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降低 息肉形成的风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家族史
如果家族中有结肠息肉或结肠癌患者,应尽 早咨询医生。
医生可能会根据家族历史提供个性化的筛查 建议。
常见的类型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 林奇综合症。
什么是家族性结肠息肉? 症状
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一些患者会出现腹痛、出 血或便秘等表现。
早期发现和定期筛查至关重要。
什么是家族性结肠息肉? 风险因素
家族史是主要风险因素,家族中有结肠息肉或结 肠癌患者的人群风险更高。
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也可能影响风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表现
结肠息肉疾病研究报告
结肠息肉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结肠息肉所属部位:腹部就诊科室:内科,肛肠外科,消化内科病症体征:便秘,便血,排便频率异常疾病介绍:什么是结肠息肉?结肠息肉是怎么回事?结肠息肉是指一类从粘膜表面突出到结肠肠腔内的隆起状的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1,长期腹泻,很多病人肠道黏膜容易过敏,例如饮酒,吃辣椒或油腻食物或海鲜后出现腹泻,有些病人会无原因的出现腹泻,这样,肠道黏膜会出现慢性炎症,易导致肠道息肉生长2,长期便秘,便秘的病人经常是几天排便一次,粪便长期在肠道内储存会产生各种毒素,导致肠黏膜出现慢性炎症,易生长息肉3,遗传,例如家族性息肉病就是一种遗传疾病4,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等疾病易出现息肉症状体征:结肠息肉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有关结肠息肉症状的介绍:1、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见;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粘液或粘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亦有引致肠套叠外翻脱垂者。
2、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
化验检查:结肠息肉要做什么检查?以下就是有关结肠息肉要做的检查:1、直肠指诊可触及低位息肉。
2、肛镜、直乙镜或纤维结肠镜可直视见到息肉。
3、钡灌肠可显示充盈缺损。
鉴别诊断:结肠息肉要做什么鉴别诊断?以下就是有关结肠息肉要做的鉴别诊断:1.家庭性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又称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或家族性腺瘤病。
本病属常染色显性遗传性,外显率为50%,估计每700010000新生儿中有1人发病。
国内已有多个家系的报告。
亦有20%无家族史,可能是基因突变发生的新病例。
发病年龄在20岁左右,开始只有少数息肉,以后进行性增加,大小不一,腺瘤无蒂呈半球形,少数有蒂或呈绒毛状,分布常密集,排列有时呈串,总数大于100枚,可见于全结肠或直肠。
结肠癌是怎么得的
/
结肠癌是怎么得的
结肠癌是怎么得的?据了解很多人患上结肠癌都是因为饮食习惯不好,不是喜欢吃高热量的东西,就是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对肠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需要特别注意。
那常见的结肠癌的病因到底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常见的结肠癌的病因。
一般,常见的结肠癌的病因有:
1、大肠腺瘤:尸检材料研究发现,大肠腺瘤的发病情况与结肠癌基本一致,是常见的结肠癌的病因。
据统计,单个腺瘤的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
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易发展成癌,恶变率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2、环境因素: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结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
另外,结肠癌的病因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3、遗传因素:如果某人的一级亲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肠癌,他患此病危险性要比常人高8倍,同样属于结肠癌的病因。
大约1/4的新发病人有结肠癌家族史。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家族中患病率可达50%,如不治疗,10岁以后均有患结肠癌的可能。
4、慢性大肠炎症:据报道,结肠癌流行与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域呈正相关,一般认为,由于血吸虫而导致肠道的炎性改变,其中一部分会发生癌变,也是常见的结肠癌的病因。
肠道的其他慢性炎症也有癌变的可能,如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结肠癌是怎么得的?以上讲解的就是常见的结肠癌的病因,相信大家对此应该有所了解了。
原文链接:/jca/2015/0721/226911.html。
息肉分型标准
息肉分型标准息肉是指黏膜或皮肤表面突起的肿块,通常是良性的,但也有可能是恶性的。
息肉的分型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际上的共识,息肉可分为不同类型,主要包括乳头状息肉、腺瘤状息肉、平坦息肉和腺瘤。
下面将对这些息肉的分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乳头状息肉是指息肉表面呈乳头状突起,通常较大,形状不规则,表面光滑,呈红色或灰色。
乳头状息肉在结肠镜检查中比较容易发现,常见于结肠黏膜的突起部位。
乳头状息肉的形成与慢性炎症、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等有关,需要及时进行切除,以免发展为恶性息肉。
其次,腺瘤状息肉是结肠息肉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为良性,但也有可能发展为癌变。
腺瘤状息肉的形态多样,有的呈现圆形、椭圆形,有的则呈现不规则形状。
腺瘤状息肉的表面光滑,颜色多为粉红色或淡红色。
腺瘤状息肉的发生与饮食结构、遗传因素、慢性炎症等有关,需要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及时发现并切除。
再次,平坦息肉是一种较为隐匿的息肉类型,表面平坦,通常较小,颜色与周围黏膜相似,不易被发现。
平坦息肉的发生与遗传因素、饮食结构、慢性炎症等有关,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
因此,对于具有息肉家族史、慢性炎症疾病史的患者,建议进行定期结肠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切除平坦息肉。
最后,腺瘤是一种具有潜在癌变风险的息肉类型,通常表面较为光滑,颜色多为粉红色或淡红色。
腺瘤的形态多样,有的呈现圆形、椭圆形,有的则呈现不规则形状。
腺瘤的发生与饮食结构、遗传因素、慢性炎症等有关,需要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及时发现并切除。
总之,息肉分型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不同类型息肉的特点,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患者,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恶性息肉的发生率。
因此,建议患者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及时发现并切除息肉,以预防息肉的恶变和癌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14
19
国际大肠癌会议大肠腺瘤组建议的随访方案:
1.高危组:多发腺瘤、瘤体2cm和>2cm、广基、绒毛 腺瘤特别是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的患者在 首次治疗后3个月重复内镜检查,如为阴性,6—9个 月再次重复镜检,如仍为阴性,以后的镜检间隔延 至1年。仍为阴性时镜检间隔延至3年。复查中发现 新的腺瘤应立即治疗。治疗后随访方案从头开始新 一轮复查。
腺瘤组织学分型: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绒毛
管状腺瘤。3种腺瘤的构成比是52.16%、12.6%和 35.24%(上海长海医院1714颗腺瘤分型统计)。伦 敦圣马可医院2506颗腺瘤的3型比率为75%、9.7% 和15.3%。上述3型划定标准依WHO核准的标准是 绒毛成份的比例在25%以下者属管状腺瘤,高于 75%的绒毛成份者属绒毛状腺瘤。中间部分则属绒 毛管状腺瘤。我国在1982年制订的标准是绒毛成分 20%—80%属于绒毛管状腺瘤。两极分属其他两型 之一。
遍布全结肠。
● 1989年在IPW第三次学术会议上讨论了FPC
种名称,统一称为FAP并保留了Gardner综合症这
一沿用了三十多年的名称。对当时和后来的一些综
合症20谨20/11慎/14 地避免命名。
22
● FPC属常染色体显性遗性疾病,外显
率可达100%。
第一次出现肠道腺瘤可以低于 10岁。
10—12岁出现症状者很多,最小的3岁。
圣马克医院从幼儿研究确定开始出现腺瘤
2020/11/14
4
【四】腺瘤与癌的关系
腺瘤——不典型性增生——癌变演变序列 一些学者断言肠癌来源于良性息肉(ER
Helwig、BC Morson、HT Enterline等)。另 一些人主张肠癌直接起源于肠粘膜(TS Spart Jr、LV Akerman、B Castleman)。近 年来人们普遍接受Konishi-Morson关于腺 瘤——不典型性增生——癌变演变序列学说。
的平均年龄是24.5岁(Bussey 1975)
● FPC癌变率极高。发病后如不及时治
疗,5年后癌变率10%,20年后50%的患
者癌变。有人说患者生命允许时腺瘤癌变
率为100%。检出的平均年龄为36岁低于
一般大肠癌发病年龄
2020/11/14
23
● FPC组织图像与一般单发或散 发 腺 瘤 相 同 。 40% 的 FPC 患 者 在 胃 部或十二指肠。称“胃底息肉”, 良性可自行消退。
2.低危组:腺瘤单发、直径小于2cm,蒂长的管状腺瘤 无癌变或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切除后第二年重复内镜 检查。阴性者每年作一次大便潜血试验并每3年重复 内镜检查。
2020/11/14
20
治疗方法:
1.通过内镜:高频电、微波、电圈套、热活检 钳以及电凝等方法均可应用。
2.手法摘除:方法略。 3.手术切除:方法略。
13
炎性息肉:炎性息肉常被称为假性息肉,是 肠道炎症激发的炎性组织增生引起的息肉样 改变。属大肠炎症性疾病的继发性变化。
1.炎症性肠病继法的“假性息肉”:UC和CD 的肠粘膜溃疡在上皮再生和修复时纤维组织 增生和残留的岛状黏膜构成息肉样变化。息 肉无蒂大如黄豆,色白如华,质地脆嫩。形 状奇特多样;指头样、丝状、柱状杂陈。组 织学表现为正常的再生上皮。间质中有炎性 细胞浸润。
腺瘤发病年龄:腺瘤多见于成年人。尸检材料发
现40岁以上者半数以上在结肠能找到1个以上的腺瘤。 王建清组统计21—40岁者占29.18%,41—60岁者 44.4%。家族性腺瘤性结肠息肉病患者在青春期以前 可以发生多个腺瘤。
2020/11/14
3
【三】腺瘤病理学特征
腺瘤宏观特点:
3种不同形态,有蒂、无蒂(宽基)和短蒂。
蒂根部加大切除范围外可以不追加肠切 除。
3.黏膜下浸润性癌须追加根治性措施。
2020/11/14
18
治疗后的随访:腺瘤摘除后仍具有癌变 的危险。所以腺瘤摘除后随访实际上是 治疗工作的延续。据统计: 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率比结肠者高9倍 腺瘤直径>4cm者比<4cm者复发率高14倍 电凝切除复发率比局部切除者高10倍
2020/11/14
8
【五】临床表现
便血:特点血与少量粘液混合。 脱出肿物:直肠中下段腺瘤可脱出肛外。 排便习惯或粪便性质改变:次数增多,
粪便溏软,大肠绒毛状腺瘤可分泌大量 粘液和电解质。严重的可导致脱水、低 血钠、低血钾,最后因尿毒症、循环衰 竭而死亡。
2020/11/14
9
【六】腺瘤的诊断
5.癌变腺癌的形态特征:瘤体体积较大。多为广 基无蒂,活动度小。质硬而脆。有接触性出血。
瘤体表面粗糙,分叶明显,色赤褐,糜烂渗血 有溃疡形成。但是有经验的检查者告诫说:那 些小的、毫无特色的息肉也许正是危险的癌变 者。
2020/11/14
11
【七】鉴别诊断
增生性息肉(简称HPP):良性息肉。中老年人多
2020/11/14
5
1985年SR Hamiltan说肠癌来自腺瘤已经成为 共识(AM J Surg Pathol 1985 9:21)演变序 列的依据:
1.病理学研究显示癌中有残留的腺瘤组织 2.腺瘤和肠癌在大肠具有相同的解剖学分布。 3.腺瘤和肠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之势。 4.受监控的FAD家族性肠癌发病率得到控制。
2020/11/14
15
【八】治疗
基本原则:诊断必需精确;息肉性质、 形态、数目、分布以及结肠外表现和一 般健康状况须深入了解和全面评估。
完整的治疗方案包括:首次治疗方法的 选择,是否需要追加肠切除以及术后随 访三部分。
首次治疗的选择
2020/11/14
16
1.距肛缘8cm以下的息肉可以经肛门摘除。
临床检查
1.经肛门指诊:常规检查之一。注意直肠后囊 袋。指诊摸到息肉不应放弃进一步检查。
2.乙状结肠镜(硬质)检查:50-55%的大肠腺 瘤位于距肛门25cm范围之内。故该项镜检非 常重要。可曲内镜不能替代,须熟知盲区。
3.可弯曲性内镜检查:属高科技诊断手段,检
出率很高,但也有漏诊。洛阳高春芳统计
283例新检出的息肉中,有12%的息肉是上
次检查时遗漏的。
2020/11/14
10
4.腺瘤形态特征:典型的管状腺瘤—瘤体分叶,
中间有沟,外观绛红有细颗粒,偶有表浅糜烂。 多有短蒂但也有可能很短或被拉长。
典型的绒毛状腺瘤大小不一。瘤体菜花状
或状如柔软鸡冠,有细绒毛状突起,表面附粘
液,易出血。有报导瘤体直径达9.7cm,多数 为广基无蒂,偶然有短蒂或有粗蒂。
12
幼年性息肉(简称“JP”):绝大多数儿童大肠息肉
属此类型。通常单发或数枚散发。如此型密生可能
是幼儿型息肉病。JP亦可见于中青甚至老年。王建
清组最大年龄53岁。本病绝大多数有蒂并多为单发,
两枚以上者不足10%。JP可见于整个结肠但以直肠
为主。息肉表面灰红,有脓血覆盖,切面有特征性
的囊,内充粘液。故以前称潴留性息肉。JP的性质
2020/11/14
14
2.血吸虫卵沉积形成的息肉样病变:此种息肉 患者均是血吸虫病感染者。多见于直肠、乙 状结肠和降结肠。息肉小于1cm,呈圆锥形, 无蒂,表面光滑,充血水肿。在间质可见虫 卵。此种息肉可以癌变。
3.良性淋巴样息肉:大肠黏膜下大量淋巴细胞 和淋巴滤泡增生形成息肉样变。多在直肠, 多发,直径小于0.5cm,半球样。表面光滑, 色泽与周围黏膜一致。本病无特殊症状,也 不会发生癌变。有时可以自行消退。
有三种说法:Morson等认为JP属错构瘤性,是由错
构的胚胎组织组成。Goss等认为是腺瘤型息肉。王
建清认为JP是真性肿瘤。是特殊分化性腺管状腺瘤。
Helwig认为是粘膜炎症和溃疡堵塞肠腺管颈部,粘
液潴积,腺管扩张成囊并形成息肉。从组织学看JP
与炎症性肠病的炎症性息肉很难作出区别。一般都
同202意0/11/J14P不发生癌变。
腺瘤和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腺瘤
【一】概念
腺瘤是大肠息肉中最常见的一种。
若大肠上有很多息肉时称为结肠息肉病。
有遗传因素或家族性者称为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特指腺瘤性息肉病 。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伴有肠道外表现者就构成息肉 病综合征。以Gardner综合征、Turcot综合征为主。
一个以上,需要计数的就算是“很多”或多发。 没有家族性的一般称为散发性(或散在性)大肠 多发息肉。
附:不典型性增生(Dqsplasia)细胞异常发育, 以致组织结构紊乱,向癌转化。
2020/11/14
7
3.腺瘤的类型:腺瘤绒毛含量越高癌变机会越大。 上海沈俊、莫善兢一组45例早期大肠癌47%起 源于绒毛状腺瘤,39.8%起源于绒毛管状腺瘤, 13.2%起源于管状腺瘤。
4.年龄、性别:随着年龄的增长,腺瘤恶性变的 机会随之增加。椐洛阳高春芳统计,50岁以前 癌变率为2%,70岁以上可高达15.3%。男女性 别方面女性癌变率较高。约为22.6%:13.8% 。
2020/11/14
21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miliar Adenomatous Polyposis )
[一] 概念
腺瘤性息肉病是大肠息肉病中最重要的一个。
通常称为家族性结肠息肉病(Familiar Polyposis
Coil以下简称 FPC),很多同义词流行一时。1985
年国际肠息肉病协作组(IPW)确定排除纷乱的各
2020/11/14
17
摘除息肉发现癌变时的进一步处理
摘除的息肉检查出癌变时是否需要进
一步处理和怎样处理要依据各方面条件 综合分析后决定;包括腺瘤蒂长蒂短, 癌的浸润深度,癌的组织学,以及患者 年龄、健康状况和意愿。
1.局限于黏膜内的原位癌如息肉已完整摘除 可以不作处理。但须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