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2鉴赏诗歌的语言实战演练
专题07 古代诗歌鉴赏和默写题(二)2023年高考语文重点知识真题研读
【关键能力】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题材、 诗句含义、重要词句的作用和诗歌风格的理解赏 析能力。
【失分剖析】学生对领联的意思理解错 误,领联两句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 表露了诗人与唐少府的交往情况。
2022年全国乙卷
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2021年全国甲卷
•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
陈师道
• 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 【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 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 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 姿。
欧阳修的《画眉鸟》,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 悦目。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里也 要了解的是,作者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写作此诗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最后,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前二句,通过声音与色彩的对比,描绘出山林中一种自由无拘、生机勃勃 的景象:画眉鸟自由自在,鸣声婉转动人,其生存环境又是那样美好。作者这种写法的真正用意,在于和后 二句构成鲜明的对比。而后二句又通过“金笼”与“林间”的对比,说明了“锁向金笼听”远远不如“林间自在啼”的 歌声优美,其原因就在它受到拘禁,失掉了自由。这样,“锁向金笼”四个字,与前二句描写的景象形成了强 烈的反差,诗人由此抒发了深长的感慨,呼唤自由,歌唱自由,追求自由,使自由成为全诗的主旋律。巧妙 地运用对比手法,对照分明,反差强烈,有利于突出诗歌的主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七考点学案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四大考点
01
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
辨识诗歌人物形象了解诗歌中来自人物身份、性格特征、 情感倾向等。
探究人物形象的意义
理解人物形象在诗歌主题表达、情感 抒发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手 法,以及对比、衬托、烘托等艺术手 法。
诗歌景物形象鉴赏
1 2
拟人
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情感和 动作,增强诗歌的亲切感和形象 感。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 称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 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使语言更加 凝练、和谐。
01
比喻
通过相似点将抽象事物具体化、 形象化,使表达更加生动贴切。
02
03
夸张
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 征、作用等,表达强烈的情感和 突出事物本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 题七考点学案掌握古代诗 歌表达技巧题的四大考点
汇报人:XX 2024-02-04
目录
• 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 考点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 考点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 考点四: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 • 高考真题演练与解析 •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针对考点三
选取几首运用表现手法 的诗歌,让学生识别和 赏析其中的表现手法。
针对考点四
提供几首结构严谨的古 代诗歌,让学生分析其 中的结构技巧并说明其
作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结构技巧鉴赏
1 起承转合
诗歌的开头、承接、转折、结尾等结构安排得当,使整 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 前后照应
诗歌中的前后内容相互呼应,使整首诗更加连贯、完整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隋堤怀古①张祜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
锦帆②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
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
那堪重问江都事③,回望空悲绿树烟。
【注释】①本诗写于唐朝后期,当时的帝王大多生活腐化,荒淫无度,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声色犬马等现实享乐之中。
②锦帆:陆楫《炀帝开河记》有“舳舻相继,接连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连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句。
③江都事:指炀帝南游江都,日夜纵酒荒淫,最后被缢死江都宫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题的“怀古”点明了题材,“隋堤”则是怀古对象,让人联想到隋炀帝的奢侈生活。
B. 首联后句写隋炀帝以“猛虎”自居,“自为”则写出其盲目自信,狂妄之态可见一斑。
C. 颈联运用数字形成对比,形象地写出了隋炀帝妄想江山永固却又难以实现的悲剧。
D. 尾联点明隋炀帝的下场,往事不堪回首,诗人以无奈的叹息和想象之景收束全诗。
(2)诗人面对“隋堤”,思绪万千,试分析诗中流露出来的情绪。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念奴娇•中秋苏轼凭高眺远,见长空,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注释】本诗是作者被贬黄州时作。
水晶二句: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李舟以笛遗李牟,"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甚为精壮,山河可裂……及入破,呼吸盘擁,其笛应声粉碎”。
李牟,或作李谟。
此喻胸中豪气喷薄而出。
(1)分析“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在词中的作用。
(2)请从下片入手,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张十一功曹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一、诗歌鉴赏1.诗歌赏析题老学庵壁陆游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释】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 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 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
D. 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2)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C解析:(1)C(2)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
【解析】【分析】(1)C项,“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错误,颈联其实是说国土沦丧,百姓却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所以诗人为此担忧。
故选C。
(2)要求概括诗人“少睡眠”的原因,注意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答,此题可根据首联中的“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可以看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颈联“太平民乐无愁叹”写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因而“少睡眠”;“衰老形枯”写诗人年事已高,形神衰老,因而“少睡眠”。
故答案为:⑴C;⑵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
【点评】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二常考题型篇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语言pptx课件
[典例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原早秋①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②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 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秋天。这年夏季,诗人与友人元演同游 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历时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 季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即心宿。“大火流”意谓秋 季开始。
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典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凤林寺西岭 孟浩然
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 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 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 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描写了烟雾散开、远树初露、春色满山,一派清幽的景象,景中融情。 B.颈联对仗工稳,直抒胸臆,写诗人与友人饮酒酣歌,情谊款洽,逸兴遄飞。 C.本诗叙述与友人同游之事,意境清幽,洋溢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D.本诗写游山、玩水、赏石、品酒、弹琴、歌咏之乐事,反衬对仕宦的厌倦。 解析:“反衬对仕宦的厌倦”这一分析脱离文本实际。
古代诗文阅读
第2讲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 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 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炼字、 炼句、赏析诗眼和赏析语言风格。其中炼字(品味关键词)和炼句(赏析关键句)是热 考题型。
[知识导图]
精准突破一 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古人写诗, 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 现诗歌语言艺术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宝典: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宝典古代诗歌鉴赏(一)诗歌鉴赏考点分析诗歌鉴赏原来包括两方面内容,即古代诗歌鉴赏和现代诗歌鉴赏。
采用选择题的考查方式。
2002年采用主观题的方式,学生的答题量增加了,就不能古代现代都考了。
命题之所以选择古代诗歌作为考查内容,一是从能力出发,古诗和新诗鉴赏,在考查的能力要求上是一致的;其次,古代诗歌命题在选择范围上来看,比现代诗歌余地要大得多;第三,古诗中有不少诗句或脍炙人口,或蕴含哲理,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非常有益。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丝毫没有贬低新诗的意思,新诗有新诗的特点,新诗同样有感染和鼓舞人的作用,只是高考试卷的容量有限,命题只能选择其一。
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二)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常见错项例析内容方面:1.词语句子有误:[例1·1999·8·C]《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错误选项:二、四句分别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句的“静”对比鲜明。
【作者小传】: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
一生坎坷。
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
有《杜工部集》。
2.内容主旨有误[例2·2000春·9·D] 《虞世南·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 诗歌鉴赏诗歌讲练测练习(原卷版)
诗歌鉴赏专题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筝柳中庸①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诗人的族侄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南方。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写听筝的感受,“听”是此诗的关键,所写内容都是围绕“听”字铺开。
B.首联“悲怨”二字概括了听筝的总体感受,并为全诗奠定了悲怨的情感基调。
C.颈联诗人展开想象,用“谁家”“何处”连连发问,孤独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D.全诗情感非常丰富,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伤春之悲、怀人之愁、离别之恨。
2.古人描摹音乐颇有心得,请比较一下本诗颔联与《琵琶行》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句在描摹音乐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淡黄柳①姜夔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
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
强携酒,小桥宅。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①此词是姜夔客居江淮间合肥所作,合肥曾被金人入侵劫掠,当时是宋、金对峙的前沿。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首句“空城晓角”与《扬州慢》中“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一样,写出了塞北边城清晨荒凉寂静、紧张萧条的氛围。
B.“看尽”二句写景,由眼前的“鹅黄嫩绿”的柳色联想到江南的景色,好像“都是江南旧相识”,淡淡的思乡情绪蔓延开来。
C.上片从听觉、触觉和视觉三方面写出了客居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正岑寂”三字收束上片,包笼下片,写出环境冷清、心情寂寞之感。
D.下片写在异乡逢寒食,更增添乡愁,“强”字表明词人满怀愁绪,“怕”字说勉强寻春遣怀,仍恐春亦成秋,转添愁绪。
4.清代文学家王闿运评论此词“语妙”,请指出下片后三句“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妙在何处。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答题规范: 1 .指出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及特点。 2 .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 3 .简析该表达方式在人物塑造、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题规范: 1 .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 2 .阐述内容的转换,景情的关联。 3 .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效果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考情梳理 考点突破 学案1 整体阅读指导 学案2 题型梳理及解题方法
例1
答题规范: 1 .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 2 .形象的基本特征(是如何展现的)。 3 .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先“盖帽”,即说出诗歌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 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一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答题规范: 1 .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的神韵 。 2 .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理、志)。
答题规范: 1 .明确指出要分析的对象,即“象”。 2 .揭示对象的内涵,即“意”。 3 .必要的情况下,分析意象的作用和表典故的词,含意象的词),由表及里揭示其含意 。 2 .把句子放在全篇表达的思想感情中来分析其意义。
答题规范: 1 .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 2 .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诗歌中能支撑自己观点的诗句并阐述 理由。
答题规范: 1 .描图景。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 .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3 .析感情。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题规范: 1 .描绘景物所构成的画面(视题干要求)。 2 .点明情景关系。 3 .分析作者抒发的情感。
答题规范: 1 .首先,明确指出其作用。 2 .然后对所写景物进行分析,一定要与“作用”对应。 3 .若“作用”是多方面的,可按题干要求逐条归纳观点并作具体 分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古诗词鉴赏技巧文句翻译题答题技巧: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
(“信”)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
(“达”)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
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1、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
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2、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3、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特别是比较熟悉的、特征性明显的作者,不能生贴标签,应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分步作答。
4、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如果判断准确,就要敢于大胆使用;如果不能肯定,要学会运用模糊语言,做到不懂装懂,尽量获取分数。
、整体把握诗词和诗词中的句子,注重概括。
56、弄清题目问的角度,这就是我们回答的角度,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有针对性。
弄清题目怎么问的,问的方式即是回答的方式,做到“怎么问,怎么答”。
特别提示、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1、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2、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3原则:忠实于题干,“问什么,答什么”,忠实于文本,“要什么,给什么”。
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微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Word版含答案.doc
微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古代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其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遣词造句、韵律格式、诗眼,其次是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以下几点为考查重点:微点突破一炼字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
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和叠词等。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 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4分)答:剖析解答此题,可按照阐释词义、明确表现手法、描绘“斗”“攒”所展现的图景、概括景物特征四个步骤进行。
“斗”“攒”两字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字将高耸的山崖人格化,江流回转曲折,两岸山崖遥望对峙,如同相互争斗一样;而“攒”字将群峰人格化,描绘了太阳被遮挡时群峰聚集的画面。
答案①“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2分)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2分)技法透视1.常见题型(1)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这首诗(词)中的某字可否换为另一字?请阐述理由。
(3)请对某句中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
(4)某句中的某字换为另一个字,你认为哪个更恰当?为什么?2.联系语境巧炼字(1)所炼之字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实战演练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题组一1.阅读下面的元诗,完成后面的题。
济州西湖①[元]李②渺渺澄湖望不穷,画船曾驻夕阳中。
千峰倒映嶙峋碧,一水平铺潋滟红。
鸦背浮金归古戍,雁行如字写晴空。
玉箫吹彻游人醉,十里荷香送晚风。
【注】①济州西湖:即马场湖,在济宁城西二十里老运河北,今已埋为平地。
②李:元代济南人,曾任济宁知州。
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的颈联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将晚霞比作“浮金”,形象生动,表现了诗人对西湖傍晚景色的喜爱;“背”“写”赋予事物以人的特点,使画面富有动感,增添了情趣。
【解析】“背”和“写”是人的动作,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乌鸦飞向古老的城堡,雁儿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美景,赋予西湖以动态美。
“浮金”的原意是水面闪耀的光芒,在句中暗指晚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①王昌龄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
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
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然②。
一宿阻长会,清风徒满川。
【注】①潞府:潞州府,治所在今山西长治。
客亭:旅馆。
崔凤童:作者新结识的友人。
②依然:形容思念依恋。
与诗的首联相比,颔联写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颔联主要从动静结合的角度写景。
上句描写愁客(作者)独对秋月的情态,是静景;下句描写傍晚的天空回荡着山寺钟声的情景,是动景;进一步渲染了空寂的氛围。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的表达技巧,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专题练习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专题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山坡羊·闺思(元)张可久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春闺一觉伤春睡。
柳花飞,小琼姬,一声“雪下呈祥瑞”,团圆梦儿生唤起。
谁,不做美?呸.,却是你!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坡羊”是曲牌,标题“闺思”既暗示诗中人身份,又点明诗歌的题材和主题。
B.“云松”喻女子蓬松的头发,“螺髻”写发型,“伤春”之情实因“闺思”而起。
C.“小琼姬”指美丽的小丫头,“雪”字运用了比喻手法,巧应上文的“柳花飞”。
D.“生”意为“硬生生”,突出小丫头吵醒女主人团圆梦的无情以及女主人的懊恼。
2.有评论者认为曲末的“呸”用语粗俗,应该删去,你赞同他的说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美堂①暴雨宋·苏轼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激池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②,倒倾鲛室③泻琼瑰。
【注】①有美堂:在杭州吴山上。
熙宁六年初秋,时在杭州通判的苏轼和几位诗友设宴小饮于此,忽遇暴雨,即兴写下此作。
②泉洒面:唐玄宗曾谱新曲,召李白作词。
白已醉,以水洒面,使之醒后,即时写了多篇。
③鲛室:神话中海中鲛人所居之处,这里指海。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起句突兀,诗人不说雷声从空中来,却说从“脚底”出,说明了雷声离人之近,衬托出有美堂位置之高。
B.颈联运用比喻,写景与写意交相并用,气势充沛,从视觉上渲染了暴雨中的西湖湖水几乎满溢而出的神奇景象。
C.尾联用典,以洒泉水唤醒诗仙李白和倾倒鲛屋里满室的珠玉诱人遐想,暗喻奇妙景物可以诱发诗人的佳句美文。
D.这首即景诗以雄奇的笔调、新妙的语言,前赋后比,有声有色地摹写了诗人于有美堂所见骤然而至的急雨之景。
4.请简要赏析诗歌颔联是如何表现“暴雨”的。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9分)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含解版)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品味关键词(炼字)、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
其中品味关键词(炼字)和赏析关键句(炼句)是热考题型。
题型一炼字(含诗眼)炼字,多指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
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数量词、叠词。
“诗眼”,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字词。
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
“句中眼”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
“篇中眼”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或句子。
1.教材中古代诗歌锤炼的常见6类词性炼字类别表达作用教材典例动词化静为动,化凡为美,有动态感。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形容词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虚词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数量词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突出强调的作用。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颜色词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诗眼类型类型示例分析思想的凝聚点“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深”是诗眼,它不仅概括了诗的内容,而且将“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起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2鉴赏诗歌的语言专题演练(2021年整理)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2 鉴赏诗歌的语言专题演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2 鉴赏诗歌的语言专题演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2 鉴赏诗歌的语言专题演练的全部内容。
考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临江仙苏庠猎猎风蒲初暑过,萧然庭户秋清.野航渡口带烟横.晚山千万叠,别鹤两三声。
秋水芙蓉聊荡桨,一樽同破愁城。
蓼花滩上白鸥明.暮云连极浦,急雨暗长汀。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上片开头两句点明时令是夏过秋至.一阵秋风扫着蒲叶而来,庭院中萧瑟的样子,表明清秋季节到来。
句内照应,两句之间过渡自然。
B.上片中间一句意谓野外渡口还笼罩在未散尽的雾霭之中,渡船清晰地横在眼前;后两句说傍晚的山重重叠叠,离去的鹤留下几声鸣叫。
C.词的上片写风吹蒲柳,冷落的庭户,迷蒙、寂静的渡口,重叠的晚山,凄厉的鹤声,描绘了一幅清疏明远的初秋傍晚图,为下文的抒情营造了氛围.D.下片中间一句说滩边蓼花火红火红的,白鸥镶嵌其中,两种事物互相映衬,鲜丽明亮,句内颜色对比后的解说,落在了一个“明"字上.E.下片最后两句绘景,天边的乌云连着遥远的水边,急雨密布,长长的水边平地也暗下来,意象暖色,也照应前面的“一樽”.【答案】BE【解析】B.“渡船清晰地横在眼前”不准确,原句是“带烟横”,说明渡船是模糊的、朦胧的。
E.“意象暖色”分析不正确,应该是“意象冷色"。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倾杯(宋)柳永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
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
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
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①。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
楚峡云归②,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
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注]① 鳞翼:即鲤鱼、大雁。
古人以为雁能为人传道书信。
②楚峡云归: 用楚王遇巫山神女的故事,借指欢乐不再。
(1)上阙中“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一句中的“起”字非常富有表现力。
请分析一下它的表达效果。
(2)本词下阕是怎样抒写离愁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秋斋独坐寄乐天兼呈吴方之大夫刘禹锡空斋寂寂不生尘,药物方书绕病身。
纤草数茎胜静地,幽禽忽至似佳宾。
世间忧喜虽无定,释氏销磨尽有因。
同向洛阳闲度日,莫教风景属他人。
(1)简要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品令·茶词黄庭坚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①。
金渠②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释】①孤令:孤零。
②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 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
C. 词人在松林喝茶,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和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D. 这首词上阕主要写品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拟行路难(其六)鲍照①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题组一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颔联中“浮云”“流水”两词用得极为贴切,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浮云、流水两词都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出别后像浮云一样漂泊不定,十年的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返,表达了诗人对别后多年漂泊、岁月流逝、年华易老的人生感喟(感慨)。
【解析】颔联统包了分别十年繁复的世事人情,直接抒发十年阔别的伤感。
别后人世沧桑,千种风情,不知从何说起,诗人只在“一别”“十年”之前冠以“浮云”“流水”,便表现出来了。
意境空灵,真是“疏可走马”。
“浮云”“流水”暗用汉代苏武李陵河梁送别诗意。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黄氏延绿轩[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①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①芜:丛生的草。
“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②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解析】“葱葱”指“郁郁葱葱”,形容树木苍翠茂盛,充满生机;“靡靡”写江边丛草的繁密。
“葱葱”“靡靡”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茂盛之貌。
通过写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表达了作者看到浓重春色后的欣喜之情。
妙用叠音词,富有音律美,增强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得好。
“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闹”字用拟人和通感的手法,具体、生动、形象、传神地刻画了杏花怒放的春天景色。
花开本来没有声音,这里用拟人的手法使其具有了声音,展现出春意盎然、杏花闹春的景象,使人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突出了春天美丽而有生气的特征,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
【解析】题干的要求是:“你认为这个‘闹’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要求回答两问,第一问回答用得好不好,第二问回答理由。
回答理由时需要回答出所有要点。
题组二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秋浦途中①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一、二两句描写水陆风光,景中蕴情,再现诗人风尘仆仆的身影和暗淡凄迷的心态。
B.三、四两句直接抒发旅途的孤寂愁闷、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悲情感慨,凄婉动人。
C.“为问寒沙新到雁”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归雁来喻思归之人,表达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
D.“来时还下杜陵无”一句,轻声一问,把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羁旅的愁思,婉转深致地表现出来。
E.这首诗透过景物的描写,蕴藉而含蓄地抒写怀抱,富有情韵,给人以深至的回味。
【答案】BC【解析】B.“直接抒发”错,应该是“间接抒发”。
C.“比喻”错,应该是“拟人”。
(2)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萧萧”描落叶纷飞之状,暗含秋风无情、寒意萧疏;“淅淅”状秋风飒飒之态,泛起波光,掀动菖蒲,暗含行舟水上、漂泊无依之感。
表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衬托了孤寂悲凉之情。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诗句解释两个拟声词的含义,然后结合整首诗的思想情感,阐释其情感内涵。
5.(2017年辽宁铁岭协作体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唐]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①。
【注】①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D.诗人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这首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
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答案】BE【解析】B.“相接”应为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
E.诗歌体现出的是苍茫、悲凉、沉郁的基调,突出诗人的寂寞和忧愁。
(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眼分别是“摇”“滴”。
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
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
【解析】在古诗词中充当“诗眼”的,有相当一部分是动词。
由于动词的作用,使某些诗句成为名句,这便叫“动词效应”。
据此找出“摇”“滴”两个动词,然后加以赏析。
赏析时首先结合语句解释这两个动词的含义,城是不会“摇”的,但“凉风发”,水摇,影摇,给人的幻觉,城也摇荡起来;月亮是不会“滴”露珠的,但“独上高楼”,凝神仰望秋月皎洁如洗,好像露珠是从月亮上滴下似的。
其次再赏析“滴”与“摇”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异趣横生的艺术效果。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阙题①[唐]刘眘虚②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②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
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
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
早年逝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E.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答案】AC【解析】B.“孤寂”错,应为“宁静”。
D.“直抒胸臆”的理解与分析失当。
E.“淡淡的忧伤”错。
(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
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
作者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
【解析】赏析写水之句“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结合语句从表层含意和深层含意加以分析即可。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①。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③前!【注】①四垂天:天幕从四面下垂。
②六幺:又名绿腰,唐时琵琶曲名。
③尊:同“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堤上游人逐画船”,写所见之人。
“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
B.“拍堤春水四垂天”,写所见之景。
“拍”字形象地描绘出春水不断拍打着堤岸的情形,用天幕的“静”反衬春水的“动”,表现了春水的生命力。
C.“白发戴花君莫笑”中“白发”泛指老人。
老人头插鲜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描绘出一幅老少同乐的热闹的春游图景。
D.“六幺催拍盏频传”一句,形象地写出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场面。
E.“人生何处似尊前”一句表达了词人希望借醉人的春光和春酒来排解内心的郁闷和不平。
写得凄怆沉郁,耐人品味。
【答案】BC【解析】B.“用天幕的‘静’反衬春水的‘动’”错,应该是“春水的‘动’与天幕的‘静’相互映衬”。
C.“‘白发’泛指老人”错,应该是词人自指;“描绘出一幅老少同乐的热闹的春游图景”错,应该是表现词人狂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
(2)有人认为“绿杨楼外出秋千”一句中“出”字用语不当,应该用“荡”字才符合实际情形。
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出”字用得好。
“出”字既符合秋千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状,又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使人们好像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在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
而“荡”则无此丰富的意蕴。
【解析】首先明确肯定“出”用得好不好。
其次结合“出”字的含义及其在诗句中的画面、表达效果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