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解剖第六章--腹部
局解资料(腹部)
局解资料(腹部)一、名词解释1.小网膜(1)位置:由肝门移行到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皱襞。
(2)分部: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3)内容:肝胃韧带内有胃左、右血管;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出入肝门的三个重要结构通过:左前方有肝固有动脉,右前方有胆总管,二者后方是门静脉。
2.弓状线(1)位置:在肚脐下方4-5cm处,腹直肌鞘后层缺如。
(2)构成:腹外侧壁三块扁肌的腱膜在此全部转至腹直肌前面移行成为腹直肌前鞘,后鞘的下缘呈一凹向下的弓状游离缘。
3.腹股沟三角(1)位置:位于腹前壁下部内侧。
(2)周界:外侧界为腹壁下动脉,内侧界为腹直肌外侧缘,下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半。
(3)意义:腹腔内容物由此三角突出则为腹股沟直疝。
4.腹股沟韧带(1)位置:连于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之间。
(2)构成:由腹外斜肌腱膜的下部卷曲增厚形成的腱性结构。
5.腹股沟管(1)位置: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一横指,从外上斜向内下肌筋膜裂隙。
(2)长度:约4-5cm。
(3)两口:内口为腹环,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一横指处,由腹横筋膜形成;外口为皮下环,在耻骨结节外上方,由腹外斜肌腱膜形成的三角形裂隙。
(4)四壁: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外侧1/3处有腹内斜肌起始部;后壁为腹横筋膜,内侧1/3处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
(5)内容:男性为精索,女性为子宫圆韧带通过。
6.腹直肌鞘(1)构成:其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前层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和腹横肌腱膜构成。
但后层在脐下4-5cm以下,三块扁肌的腱膜均移行成为腹直肌前鞘,鞘的后层缺如,形成弓状线。
7.胃床(1)概念:胃后壁邻近结构的总称。
(2)包含:胰、脾、左肾、左肾上腺、横结肠及其系膜。
8.胆囊三角(1)周界:外侧界为胆囊管,内侧界为肝总管,上界为肝下面。
(2)内容:胆囊动脉。
(3)意义:胆囊摘除术时是寻找胆囊动脉和异常的胆囊动脉部位。
9.网膜囊(1)位置:是小网膜和胃后壁腹膜与腹后壁腹膜之间的一个扁窄间隙。
局部解剖学腹壁操作
操作要点
切开腹壁后,找到疝囊并 分离,将疝囊回纳腹腔, 修补腹壁的薄弱部位。
注意事项
在分离疝囊时要特别小心, 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同 时要确保腹壁修补严密, 防止术后复发。
THANKS
感谢观看
腹壁操作案例一:剖腹产手术
手术目的
通过切开腹壁和子宫,将胎儿从 母体内取出。
操作要点
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切开皮肤和 皮下组织,分离肌肉和腹膜,切开 子宫取出胎儿。
注意事项
手术过程中要保护好腹部血管和神 经,避免损伤;同时要确保切口缝 合严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腹壁操作案例二:肠切除手术
手术目的
整治疗方案。
03
腹壁操作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出血的处理
出血是腹壁操作中常见的并发症,可 能由于手术操作损伤血管所致。
处理方法:术中及时发现出血点,采 取电凝、结扎等止血措施。术后若出 现出血不止,应及时进行压迫止血, 并重新打开伤口进行止血处理。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01
预防感染是腹壁操作的重要环节 ,术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
手术后的处理
术后观察
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 监测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
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必 要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止 痛药等。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 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生理 功能。
随访和复查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复查, 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
保护功能。
腹膜
覆盖在腹部脏器表面的 薄膜,具有保护、润滑
和固定作用。
腹壁的肌肉和骨骼
肌肉
腹部的肌肉分为外层、中层和内 层,各层肌肉协同作用,完成腹 部运动。
局解剖第六章 腹部
2、内容:
男:精索、髂腹股沟N、生殖股N生殖支
女:子宫圆韧带、髂腹股沟N 、生殖股N生殖支
五、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Hesselbach三角)
⒈ 界限:
外 — 腹壁下A
内 — 腹直肌外缘 下 — 腹股沟lig
⒉ 意义 :
此区为薄弱部位;
3、肌层:
腹外侧壁: ⑴ 腹外斜肌 — 其腱膜形成腹股沟lig、腔隙 lig、皮下环 ⑵ 腹内斜肌 —其腱膜分为两层包绕腹直肌
⑶ 腹横肌
腹前壁:
—其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融会为腹
股沟镰(联合腱)
⑴ 腹直肌鞘前层 ⑵ 腹直肌
⑶ 腹直肌鞘后层
4.腹横筋膜: 是腹内筋膜的一部分,紧贴腹横肌内面。
形成物:
⑴ 腹股沟管深环— 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
⒉ 体表投影(参考教材)
第二节
腹后壁
腋后线
腹前外侧壁
腹直肌外缘
腹前壁 腹外侧壁
腹前外侧壁
一、层次
1.皮肤:
薄,富于弹性、延展性,临床皮瓣、皮片的
供皮区。
神经节段性分布 : T7 — 剑突平面 T8 — 肋弓平面 T10 — 脐平面 T12 — 髂前上棘平面(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 L1 — 腹股沟平面
胃胰lig—胃幽门窦部到胰
3、胃的动脉 胃左A — 起自腹腔干
胃右A
—
起自肝固有A
— 起自脾A
胃网膜左A
胃网膜右A
胃短A 胃后A — —
—
起自胃十二指肠A
起自脾A 起自脾A,出现率72%
4、胃的神经
⑴ 交感神经— 随腹腔干分支至胃壁,抑制 胃的分泌、蠕动,使血管收缩 ⑵ 副交感神经— 迷走N前干:肝支、胃前支 迷走N后干:腹腔支、胃后支
《人体局解腹部》课件
腹膜的解剖结构
腹膜分为壁腹膜、脏腹膜和间腹 膜等不同层次。
腹部疾病
• 胃病:包括胃溃疡、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 肠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 • 肝脏疾病:如肝炎、脂肪肝等肝脏疾病。 • 胰腺疾病:如胰腺炎、胰腺癌等。 • 腹膜疾病:如腹膜炎、腹水等。
课程大纲
本课程包括胃、肠道、肝脏、胰腺和腹膜等腹部重要器官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常见腹部疾病。通过深 入了解腹部解剖学,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和维护腹部健康。
Hale Waihona Puke 胰腺1 胰腺的部位
胰腺位于腹腔深层,靠近 胃和十二指肠。
2 胰腺的生理功能
胰腺分泌胰液,帮助消化 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和 碳水化合物。
3 胰腺的解剖结构
胰腺由头部、体部和尾部 组成,含有胰腺管和内分 泌细胞等结构。
腹膜
腹膜的部位
腹膜包覆腹腔内的器官,形成腹 膜腔。
腹膜的生理功能
腹膜提供保护和支撑,帮助器官 间的滑动。
《人体局解腹部》PPT课 件
本课件介绍人体腹部的解剖学知识,包括胃、肠道、肝脏、胰腺和腹膜等重 要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常见腹部疾病。
胃
胃部位
胃位于上腹部,与食管相连。
胃的生理功能
胃负责储存和消化食物,分泌胃液进行化学消化。
胃的解剖结构
胃具有贲门、体部、幽门和底部等解剖特征。
肠道
1
肠道部位
肠道包括小肠和大肠两部分。
2
小肠的生理功能
小肠吸收和消化食物中的养分物质。
3
大肠的生理功能
大肠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并排出未消化物质。
4
肠道的解剖结构
肠道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等部位。
局解腹部
腹外斜肌 External oblique
腹外斜肌腱膜 External oblique, aponeurosis
Medial crus
Intercrural fibers
• 腹股沟管皮下环 superficial inguinal ring:内侧脚medial crus、 ( 1) 腹外斜肌 external oblique 外侧脚lateral crus 、脚间纤维 intercrural fibers. muscle
Rectus sheath, anterior layer
弓状线 Arcuate line
Pyramidal m.
(4)腹直肌 rectus abdominis (5)锥状肌 pyramidal muscle
三层扁肌腱形成的结构: (1)腹直肌鞘:由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这三层扁肌的腱膜形成的包裹腹直肌的腱性鞘, 称为腹直肌鞘。内有腹直肌、腹壁上、下血管等。
腋静脉
深静脉
腹壁下静脉
(3) 神 经
腹横筋膜 Transverse fascia
• 精索内筋膜internal spermatic fascia
腹横筋膜 Transverse fascia
• 腹股沟管深环deep inguinal ring • 窝间韧带 interfoveolar ligament
• 腹股沟韧带inguinal ligament、腔隙韧带lacunar ligament、耻骨梳韧带pectineal ligament
Internal oblique muscle
Internal oblique m. aponeurosis
(2)腹内斜肌及其腱膜 internal oblique muscle & aponeurosis :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后层,结合腱 和提睾肌。
局解——腹部
系膜
1.
2.
3.
小肠系膜mesentery:系膜根长约15cm, 自第2腰椎左侧斜至右骶髂关节前方。十二 指肠水平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右输 尿管和右腰大肌在其后方。 乙状结肠系膜sigmoid mesocolon:其附着 处越过左输尿管前方。 横结肠系膜transverse mesocolon:其在腹 后壁的附着从结肠右曲开始,向左依次经 过右肾、十二指肠降部、胰头、胰体和左 肾等达结肠左曲。
腹后壁血管
1.
动脉:
1. 腰动脉:4对,起自腹主动脉。 2. 骶正中动脉:发自腹主动脉后壁,有时 从其起始部发出1对第5腰动脉,又称腰 最下动脉。
2.
静脉: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左腰升静 脉向上移行为副半奇静脉;右腰升静 脉向上移行为半奇静脉。
腹后壁神经
主要为腰丛分支: 1. 髂腹下神经(T12~L1) 2. 髂腹股沟神经(L1) 3. 股外侧皮神经 4. 股神经(L2~4):行于腰大肌与髂肌之间的沟内, 经腹股沟韧带中点深方入股。 5. 生殖股神经(L1~2):行于腰大肌表面。 6. 闭孔神经 7. 肋下神经:与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一起,都 是肾后方的重要毗邻。
深筋膜
腹肌表面及肌层之间的深筋膜较薄,不 明显。 在最深层肌深面的筋膜发育良好,特别 在下腹部,称腹横筋膜。
肌
1.
层
2.
3. 4. 5.
腹直肌:腱划与腹直肌鞘前紧密结合不易剥离,腱划在肌后面不明显,亦 不与腹直肌鞘后层融合。 腹外斜肌:上、中部肌束由外上斜向内下方,下部肌束几乎垂直向下。其 后缘游离,构成腰下三角的外侧界。与腹外斜肌腱膜有关的结构: 1. 腹股沟韧带 2. 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浅层 中层 深层 1. 内侧脚:较薄,附于耻骨联合。 后侧面浅 后侧面深 2. 外侧脚:较厚,附于耻骨结节。 3. 脚间纤维:防止两脚分离,有增强浅环的作用。 3. 反转韧带:从外侧脚开始,经精索与内侧脚深方,返折向上,止于腹 白线。 腹股沟区1 2 3 4 5 6 4. 腔隙韧带:由腹股沟韧带内侧端的腱膜折向后下方,附于耻骨梳内侧 份。 腹内斜肌:肌纤维方向与腹外斜肌相反,在手术中,容易识别。 腹横肌:肌束方向横行 与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下缘有关的结构: 1. 提睾肌和提睾肌筋膜 2. 腹股沟镰:又称联合腱。由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缘的肌束拱过精索至 其后方时移行为腱膜,共同形成的肌腱附于耻骨梳。它有增强腹股沟 管后壁的作用,在施行疝修补术时,可用作增强后壁的一个重要结构。
系统解剖学第六章肌学
肌得形态和构造 肌得起止 肌得命名/配布 肌得辅助装置
肌学--总论
一、肌得形态
长肌:四肢多见 短肌:躯干深层,如肋间肌 阔肌:躯干表层,分布胸腹壁 轮匝肌:分布孔、裂周围
肌得形态和构造
二、肌得构造
肌腹
肌腱(腱划、腱膜)
大量横纤维组成, 腱纤维(胶原纤维束)组
色红、柔软而有 成,色白、坚韧而无收缩
肌学--总论
五、肌得辅助装置
1、筋膜:
浅筋膜(皮下脂肪,皮下组织) 深筋膜(肌间隔,血管神经鞘)
2、滑膜囊 3、腱鞘
肌得辅助装置
肌学--总论
1、筋膜:位于肌得表面
(1)浅筋膜(皮下筋膜) 疏松结缔组织、皮下脂
肪、浅静脉、皮神经以及浅 淋巴结和淋巴管等。
维持体温
保护深部结构
药物皮下注射
肌学--总论
3、功能: ①肩关节内收、内旋(小结节嵴
旋后)和后伸(胸廓不动) ②当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则上提
躯干(如引体向上)
肩胛提肌
起止点: C1-4棘突→→肩胛骨上角 作用: 上提肩胛骨; 同侧屈颈(肩胛骨固定)
菱形肌
起止点: C6-7、T1-4棘突→肩胛骨内侧缘
作用: 使肩胛骨靠近脊柱并向上移动。
竖脊肌(骶棘肌)
腱鞘可起约束肌腱得作 用,并可减少肌腱在运动时 得摩擦。
腱鞘炎(囊肿)
肌学
肌学各论
躯干肌 头肌 颈肌 上肢肌 下肢肌
★学习肌肉要点
1、大体肌肉位置(体表) 2、起止点 3、功能(止点向起点靠拢得作用)
肌学--躯干肌
躯干肌
背肌 胸肌 膈 腹肌
躯干肌
肌学--躯干肌
背肌 背浅肌:斜方肌
局部解剖第六章第三节课后习题
第六章体腔第三节盆腔作者:蒋贞阳名词解释1.腹下丛(hypogastric plexus):腹下从包括包括上腹下丛和下腹下丛。
上腹下丛在第5腰椎前方下行至盆腔,在骶骨岬附近分为左、右腹下神经,在第3骶椎高度,于直肠两侧,左、右腹下神经与各侧的交感干骶神经节的节后纤维及盆内脏神经汇合成下腹下丛。
该丛又称盆丛,其纤维随髂内动脉的分支至盆内脏器。
2.直肠膀胱陷凹(rectovesical pouch):约在直肠的中、下1/3交界处,覆盖在直肠前壁的腹膜向前反折,在男性,移行于膀胱的脏腹膜,在直肠和膀胱之间形成直肠膀胱陷凹,陷凹的底距肛门约7.5cm。
在坐位或半卧位时,直肠膀胱陷凹是男性腹膜腔的最低处,在腹膜腔积液时,液体可积聚于此,临床上可经直肠前壁做穿刺,以引流该处的积液。
故急腹症或腹、盆腔手术后的患者宜采取半卧位。
在直肠膀胱陷凹的两侧有直肠膀胱襞,男性的输尿管和输精管在其深面的前部行向膀胱底。
3.直肠子宫陷凹(rectouterine pouch):约在直肠的中、下1/3交界处,覆盖在直肠前壁的腹膜向前反折,在女性,腹膜从直肠前壁向前下,达阴道穹的后方,向上盖于子宫颈和子宫体的背面,在直肠和子宫之间形成直肠子宫陷凹,该陷凹较深,又称为Douglas腔,陷凹的底距肛门约5.5cm。
在坐位或半卧位时,直肠子宫陷凹是女性腹膜腔的最低处,在腹膜腔积液时,液体可积聚于此,临床上可经阴道穹后部作穿刺,以引流该处的积液。
故急腹症或腹、盆腔手术后的患者宜采取半卧位。
在直肠子宫陷凹的两侧有直肠子宫襞,其深层即为骶子宫韧带。
4.耻骨后隙(retropubic space):又称膀胱前隙或Retzius间隙,位于耻骨联合与膀胱之间,两侧界男性为耻骨前列腺韧带,女性为耻骨膀胱韧带;下界为尿生殖膈,向上与腹前壁的腹膜外间隙相续,临床上可经此间隙作膀胱、前列腺或子宫的腹膜外手术。
5.直肠后隙(retrorectal space):又称骶前间隙,位于直肠筋膜与骶前筋膜之间向上经骨盆上口与腹膜后隙相续,两侧界为直肠侧韧带。
局解腹部
第一节:概述一、境界和分区腹部体表的上界由剑突结合处、肋弓、第十一肋前端、第十二肋下缘和第十二胸椎棘突的连线围成。
下界为耻骨联合上缘、耻骨嵴、耻骨结节、腹股沟、髂前上棘、髂嵴至第五胸椎棘突。
腹壁以腋后线为界分为腹前外侧壁和腹后壁。
腹腔上界为膈穹隆,下界通过骨盆上口突入盆腔腹部分区为九分法:两侧肋弓下缘最低点(相当于第十肋)连线,两侧髂结节连线,经过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垂直线将腹部分为:腹上区、季肋区、脐区、左右腹外侧区、腹下区和左右腹股沟区第二节:腹前外侧壁腹前外侧壁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层(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筋膜和壁腹膜。
腹前外侧壁的深筋膜与其他部位的深筋膜不同,薄而不完整所以一般不单作为一个层次一、浅层结构(1)皮肤:薄而有弹性,常作为游离皮瓣的供皮区(2)浅筋膜:主要是脂肪和结缔组织,分为两层:浅层为Camper筋膜,含有丰富的脂肪组织,又称脂肪层,向下与股部的浅筋膜相互延续;深层为Scarpa筋膜,是富有弹性纤维的膜性层,在中线处紧紧附着于白线,向下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大约一横指处紧紧附着于股部的深筋膜(阔筋膜),在耻骨结节之间不附着,而是越过耻骨联合向下到阴囊,与会阴浅筋膜相延续浅动脉: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浅静脉:脐以上的浅静脉经过胸腹部静脉回流入腋静脉(上或下腔静脉阻塞时,引起纵行腹壁浅静脉曲张)。
脐以下的浅静脉经过腹壁浅静脉汇入大隐静脉。
浅静脉在脐区还可与深部的附脐静脉相吻合,附脐静脉又与门静脉沟通。
皮神经;与胸部相似,有肋间神经的前皮质和外侧皮支。
前皮质从正中线两旁浅出,外侧皮支在腋中线的延长线处穿腹外斜肌浅出(第8肋间神经分布于肋弓中点平面,10分布于脐平面;肋下神经分布于脐与耻骨联合中点平面;第一腰神经分布于腹股沟韧带的上方)二、深层结构肌层(1)腹直肌:(1)腹直肌纤维中间有3个纤维性横带相隔,称为腱划,第一个位于脐平面,第二个对应剑突游离末端,第三个位于两者之间,有时脐下方可见1-2个不完整的腱划,一般认为腱划是随腹直肌的发生而出现的肌间隔(2)腹直肌外侧缘在腹前壁表面形成一个弓形的沟,称为半月线,从第九肋软骨到耻骨结节(3)腹直肌鞘:由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腱膜形成的包裹股直肌的肌鞘。
局部解剖腹部概述腹壁讲解
Linea alba
脐疝
2. 半月线Semilunate line
3. 弓状线 Acuate line
位于脐下4~5cm处,是 腹直肌鞘后层的游离下缘, 呈凸向上方的弓形。 此线以下鞘的后层全部 转移至腹直肌的前面参与 构成鞘的前层,此线以下 缺乏鞘后层,腹直肌直接 与腹横筋膜相贴。
腹横筋膜
1. 位置、形态
•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 •由外上斜向内下 •是肌与筋膜形成的潜在性裂隙
2. 通过结构
3. 构成---两口、四壁
A.内口 --腹股沟管深(腹)环
E A 腹内斜肌 腹外斜肌腱膜
B.外口
--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C.上壁
--…与…的弓状下缘
D.下壁
--腹股沟韧带 E.前壁 --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 肌(外侧1/3) F.后壁
外科手术分离肌层时应循肌纤维方向进行
Next
2. 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
•位置
--白线两侧、腹直肌鞘内 •形态 --是上宽下窄的带形多腹肌 --有3~4条腱划Tendinous intersection,此处常有 血管通过 •与腹直肌鞘结合特点 --鞘前层结合紧密(尤腱划 处),但与腹直肌鞘后层 结合疏松
亦起自腰丛。 在髂腹下神经下方一横指与之伴行(可共干),向下入腹 股沟管,最后经腹股沟管浅环浅出。 分布于阴囊(大阴唇)前部的皮肤。
(4)生殖股神经生殖支Genital branch of genitofemoral n.
为腰丛的分支。 向下入腹股沟管,经浅环浅出。 分布于提睾肌、阴囊(大阴唇)皮肤。
腹股沟疝修补术注意事项★
勿损伤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及生殖股神经生 殖支,以免所支配的肌瘫痪、萎缩,导致疝复发
猪病理解剖第六章腹腔:肝、脾、肾、泌尿生殖系统
6.33
生肤有 的严异 尿重常 保 酸坏沉 育 盐死淀 猪 。或物 肾
频,切 繁这面 地些, 使沉在 用淀邻 化物近 学可肾 方能盂 法是的 治由肾 疗于小 而猪管 产皮中
6.34 肾切面,肾盂中有一结石,细菌引起的肾盂肾炎。见 于尿路上行性感染。
6.35 生长猪肾浅层小囊肿,注意切面楔形的充血病灶,见 于栓塞转移性肾炎。
第六章 腹腔:肝、脾、肾、泌尿生殖系统
6.1 生长猪慢性寄生性间质性肝炎或“白斑肝”,注意由 边缘的小面积散射到整个肝的表面。见于蛔虫病。
6.2 生长猪白斑肝,见于猪蛔虫感染,这是屠宰时最常见 的一种肝病。
6.3 生长猪白斑肝的放大,注意由边缘穿透肝叶间。见 于蛔虫病。
6.4 白斑肝切面,炎症先在表面反应,然后扩散入肝实质 几毫米,随后进入小叶间中隔。
6.14 A. 生长猪肝硬化,器官变小,表面不规则。再生性红色盘 状小结被灰白色的纤维结缔组织退化环所包围。见于营养不良性 肝硬化后期。B. 生长猪肝硬化切面。注意不规则表面和纤维结缔 组织增生。
6.15 种猪肝增大,不规则表面,肝周围炎,颜色变浅,见于淋 巴肉瘤。猪很少见此病例。
6.16 前图肝切面,肝实质内浸润着灰-白渗出物,这些组织 由新生淋巴细胞组成。见于淋巴肉瘤。
6.44 子宫内膜增生性囊肿放大,该农场中PRRS非常严重, 子宫内也检出大肠杆菌。
6.45 母猪子宫蓄脓,阴道分泌粘液,该猪突然死亡。注意子宫角 扩张,有血样化脓性内容物,子宫壁严重水肿,为增生性、坏死性 子宫内膜炎。见于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引起的子宫蓄脓。
6.46 前图放大,子宫壁严重水肿。见于大肠杆菌内毒素菌 株感染。
6.5 来自于小型农场的种猪肝脏,注意白色的突出结节 扩散到整个肝的实质。见于结核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12/31
5.腹膜外组织(腹膜外脂肪、腹膜外筋膜): 脂肪组织,位于腹横筋膜与腹膜壁层之间,在
腹股沟处较多,易与腹膜剥离,故行腹膜外手术 可以经此入路(如:宫颈Ca子宫切除,腹膜外剖 腹产,直肠Ca直肠切除,前列腺经膀胱切除等)。
第六章 腹 部 ABDOMEN
2019/12/31
第一节 概述
一.境界与分区
⒈ 境界: 上界 — 剑突、肋弓、第11肋前端、第 12肋下缘、 T12棘突的连线,与 胸部为界 下界 — 耻骨联合上缘、耻骨结节、腹股 沟、髂嵴、L5棘突连线
2019/12/31
⒉ 分 区: 有四分法、九分法。 九分法:即四线三部九区
2019/12/31
2、内容: 男:精索、髂腹股沟N、生殖股N生殖支 女:子宫圆韧带、髂腹股沟N 、生殖股N生殖支
2019/12/31
五、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Hesselbach三角)
⒈ 界限: 外 — 腹壁下A 内 — 腹直肌外缘 下 — 腹股沟lig
⒉ 意义 : 此区为薄弱部位; 疝囊从腹壁下A内侧突出,经海氏三角、皮
下环,至皮下,甚至降入阴囊,为直疝。 疝囊从腹壁下A外侧突出,经腹股沟管、皮
下环,至皮下,甚至降入阴囊,为斜疝。
2019/12/31
六、睾丸下降与腹股沟斜疝
胚胎早期在腹后壁脊柱两侧,腹膜之外,腹 内筋膜之内;
3个月下降到髂窝; 7个月下降到腹环; 9个月下降到腹股沟管; 出生前下降到阴囊,腹膜鞘突闭合。 如腹膜鞘突未闭,则易并发先天性腹股沟斜 疝。右侧下降晚,所以右侧多见。 ※ 如生后未降入阴囊,即为隐睾症。
*以上脏器与胃隔网膜囊相邻,又称“胃床”
2019/12/31
2、胃的lig 小弯侧:肝胃lig 肝十二指肠lig
小网膜
大弯侧:胃结肠lig—胃到横结肠 胃脾lig—胃到脾门 胃膈lig—胃贲门到膈 胃胰lig—胃幽门窦部到胰
2019/12/31
3、胃的动脉 胃左A — 起自腹腔干 胃右A — 起自肝固有A 胃网膜左A — 起自脾A 胃网膜右A — 起自胃十二指肠A 胃短A — 起自脾A 胃后A — 起自脾A,出现率72%
2019/12/31
4、胃的神经
⑴ 交感神经— 随腹腔干分支至胃壁,抑制 胃的分泌、蠕动,使血管收缩
⑵ 副交感神经— 迷走N前干:肝支、胃前支 迷走N后干:腹腔支、胃后支 鸭爪形支
腹直肌外缘
腹前外侧壁
腹前壁 腹外侧壁
2019/12/31
一、层次
1.皮肤: 薄,富于弹性、延展性,临床皮瓣、皮片的
供皮区。
神经节段性分布 :
2019/12/31
T7 — 剑突平面 T8 — 肋弓平面 T10 — 脐平面 T12 — 髂前上棘平面(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 L1 — 腹股沟平面
2.浅筋膜:
肝圆lig 肝下间隙
膈下腹膜外间隙
2019/12/31
右肝下间隙
肝胃lig 左肝下间隙
左肝下前间隙 左肝下后间隙
二、胃
1、位置与毗邻:
位置:大部在左季肋区,小部分在腹上区 毗邻:
胃前壁:右侧半:肝区 左侧半:膈(上)、腹前壁(下)
胃后壁:左侧半:脾(上)、横结肠(下) 右侧半:肾、肾上腺(上)、 胰(下)
二、表面解剖
⒈ 体表标志 ⑴ 耻骨联合 ⑵ 耻骨结节 ⑶ 髂嵴 — 平L4 棘突 ⑷ 脐 — 平L3、L4之间 ⑸ 髂前上棘 — 有腹股沟韧带附着 ⑹ 半月线 — 右侧与肋弓相交处为胆囊底体表 投影点;与肋弓的夹角为前肾点
⒉ 体表投影(参考教材)
2019/12/31
第二节 腹前外侧壁
腋后线
腹后壁
故为疝的好发部位
2019/12/31
四、腹股沟管:
位于腹股沟lig内侧半上方,长约4-5cm ⒈ 构成:四壁、两口
前壁 — 腹外斜肌腱膜,外1/3有腹内斜肌起始部 后壁 — 腹横筋膜,内1/3联合腱(腹股沟镰) 上壁 —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游离缘(弓状下缘) 下壁 — 腹股沟lig 内口 — 腹环(深环) 外口 — 皮下环(浅环)
四条线: 上水平线 — 过两侧肋弓最低点的水平线 (T10高度) 下水平线 — 过两侧髂结节(或髂前上棘) 连线 左、右垂线 — 分别过两侧腹股沟lig中点的 连线
2019/12/31
三部 上腹部 中腹部 下腹部
九区(中间) (两侧)
腹上区
左、右季肋区
脐区
左、右 腰 区
腹下区
左、右 髂 区
2019/12/31
3、肌层: 腹外侧壁: ⑴ 腹外斜肌 — 其腱膜形成腹股沟lig、腔隙 lig、皮下环 ⑵ 腹内斜肌 —其腱膜分为两层包绕腹直肌 ⑶ 腹横肌 —其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融会为腹 股沟镰(联合腱) 腹前壁: ⑴ 腹直肌鞘前层 ⑵ 腹直肌 ⑶ 腹直肌鞘后层
2019/12/31
4.腹横筋膜: 是腹内筋膜的一部分,紧贴腹横肌内面。
2019/12/31
腹膜腔分区
概念: 腹膜腔 — 脏、壁腹膜之间的潜在性腔隙 腹 腔 — 腹内筋膜包围成的腔隙
分区:
横结肠及其系膜 结肠上区
2019/12/31
结肠下区
第三节 结肠上区
一、膈下间隙
介于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共7个。
镰状lig 右肝上间隙
肝上间隙 肝下缘
三角lig 左肝上前间隙
左肝上间隙 左肝上后间隙
浅筋膜发达,由脂肪和结缔组织组成。
脐以下分为两层: ⑴ 浅层 — 脂肪层 Comper筋膜 ⑵ 深层 — 膜性层 Scarpa筋膜,在中线附于 腹白线;向下附于腹股沟lig,延
续为大腿深筋膜;并与阴囊内膜、
会阴浅筋膜(coller筋膜)相续。
血管:
胸腹壁V
腹壁浅A、V
2019/12/31
旋髂浅A、V
6.壁腹膜(腹膜壁层) 皱襞: 脐以下,5条 脐正中襞 — 1条,内有脐尿管索 脐内侧襞 — 2条,内有脐动脉索
2019/12/31 脐外侧襞 — 2条,内有腹壁下血管
二、腹股沟区:
1、境界: 上 — 髂前上棘到腹直肌外缘的水平线 内 — 腹直肌外缘 下 — 腹股沟lig
2、特点: ⑴ 腹外斜肌在此移行为腱膜,并有裂孔(皮下环) ⑵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缘未达到腹股沟lig内侧半 ⑶ 有一先天性潜在性裂隙(腹股沟管) ⑷ 人体直立时该部所受压力比平卧高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