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从“拾柴火”看性格模式
人格测验树木测试详解
3.清晰的描画出多片树叶的茂密
在自己与他人的能量交流过 程中,叶子起到了过滤的作 用。叶子容易联想到强烈的 好奇心、充分利用感觉的相 当强的欲求
4.树冠整体布满小叶子的茂密
对真实的叶子的描画,表现 出了好奇心。尝试从环境中 吸收东西并同化成为自身的 内部结构。容易将不愉快的 事物以及对自身造成冲击的 影响进行过滤
树木人格测试的分析基准
由于树木人格测试是非言语以及印象表现型的投 射法,所以在分析判断时需要有一定的分析指标。 主要根据形态分析和空间象征。
把握随着发展年龄,树的形态变化。
树木的各个部分的解释基准。
了解空间象征理论,建立一定的解释基准。
树木人格测试的解释
1.焦虑指标(紧张感,焦躁感,阴暗感), 2.扭曲指标(形状的崩溃,迷乱,奇妙,不平均,不对称) 3.贫困指标(丰满度,茂盛度) 树冠、茂盛度、树枝、树叶、树干、树基、树根、地面和 附属物九个指标来对被试的人格进行分析。
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表现 的是对即将到来的特定事件 的期待
种类所决定的树木形态/抽象的树
幻想的树
1.空白部分被填满了的幻想树木 2.曲线的幻想树木 3.有棱角的幻想树木 4. 组合玩具树
1.幻想的树/空白部分被填满了的幻想树
木
浪漫的女性气质 童话中的王冠
分析相比更不确定,留意部 分领域中的描画、对称性、 内部的花纹的分布可以得到 有用的信息
2.现实的针叶树/栎树的形态(栎树、
丝杉、西洋杜松)
性格坚韧,面对困难表现 出很强的忍耐力,积极地 表现自己
3.现实的针叶树/喜玛拉雅杉树(西
洋的喜玛拉雅杉树与东洋的杉树)
有野心,对自己的能力很 自信,活动具有多样化的 倾向
种类所决定的树木形态/抽象的树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解析7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解析7单选题第1题: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______A.观察法实验B.自然实验C.实验室实验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实验相结合实验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自然实验。
第2题:心理学认为,当人的认知不平衡或不协调时,内心就会有不愉快或紧张的感受,就会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以达到新的平衡。
这种心理现象称为______。
A.依从B.认知失调C.自尊心D.内驱力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认知失凋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的。
他认为,当认知不平衡或不协调时,比如,新出现的事物与自己原有的经验不一致,或者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等,这时内心就会有不愉快或紧张的感受,个体就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以达到新的平衡。
第3题: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______的记忆策A.感知性B.理解性C.计划性D.调节性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若一个新信息与其他信息联系越多,回忆就越容易,因此它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第4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方式来表述、分析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这种方式属于下列哪种学习策略?______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监控策略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组织策略常用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
第5题: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做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______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B.发展性原则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做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第6题: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小学教育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景中学(学生)、教(教师)、环境三者相互作用(以前两者为主)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B )A.观察法实验B.自然实验C.实验室实验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其它科学研究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B )A.客观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3.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学习观是( A )A.罗杰斯B.布鲁纳C.班杜拉D.斯金纳4.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C )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性强化5.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C )A.学生的智力水平B.学习的理解和稳固程度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D.学习的方法6.梅耶学习过程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A )A.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B.强调模仿的作用C.强调强化的作用D.强调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7.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D )A.成正比关系B.成反比关系C.没有关系D.成倒U性曲线关系8.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A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9.提出认知发现理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 A )A.布鲁纳B.苛勒C.奥苏伯尔D.班杜拉10.多伊奇认为,对于学生的同伴关系和学习动机能够产生更为积极影响的目标奖励结构是( C )A.竞争目标结构B.个人主义目标结构C.合作目标结构D.友谊目标结构1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A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先后一致D.不快不慢12.一种学习中所习得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 D )A.正迁移B.横向迁移C.特殊成分迁移D.非特殊成分迁移13.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主要表现在( B )A.需要、动机、世界观B.理想、信念、世界观C.兴趣、动机、世界观D.兴趣、爱好、理想14.“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B )A.气质B.性格C.能力D.动机15.应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一种( C )A.复习策略B.群集策略C.形象联想策略D.元认知策略16.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 D )A.活动技能B.学习技能C.一般技能D.认知技能17.提出问题的解决的五步模式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标志是( A )A.杜威B.纽厄尔C.华莱尔D.巴甫洛夫18.1990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式的我国心理学家是( B )A.肖锋B.章志光C.邵瑞珍D.李伯黍19.教师往往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是由于教师扮演了( B )A.知识传授者B.学生楷模C.学生家长代理人D.严格管理者20.教师注意力的特点集中表现在( D )A.注意集中能力B.注意稳定能力C.注意转移能力D.注意分配能力二、多项选择题1.心理个体的发展具有的一般特点是( ABCD )A.连续性与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不均衡性E.关键性2.概念的结构包括( ABDE )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C.概念应用D.概念特征E.概念实例3.指导学生怎样集中注意力、设置学习目标、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等,都属于( ABCDE )A.元认知策略B.复述策略C.组织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E.复习策略4.知识应用的过程一般通过下面几个环节来完成( ABCD)A.审题B.联想C.知识理解D.课题类化E.背诵记忆5.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BCDE)A.群体成员的人数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C.对活动的满意感D.群体领导方式E.和谐的人际关系三、名词解释1.学习: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表现出来。
从收集爱好看出个人的心理活动
从收集爱好看出个人的心理活动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想要拥有的东西,拥有的多了,就会慢慢变成收藏,就像女人喜欢买衣服,这是爱美的天性,但是拥有一个品牌的衣服极多时候,这种拥有就变成了一种收藏。
相对于这种收藏,hi阿有许多就可以供手机的其它物品,比如有人喜欢收集邮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艺术收集。
还有许多人喜欢收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件,比如有人喜欢手机奖状,有人喜欢收集报纸,还有人喜欢收集照片等,这些收集都能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心理。
从弗洛伊德的投射理论角度来说,不同的收集爱好也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投射。
喜欢收集象征荣誉的物件,比如奖章、证书等物品的人,通常对自己的现况有些不满,总是觉得自己曾经的辉煌逝去得太快,属于自己的荣耀不应该那么快被湮灭,自己应该继续享受掌声和鲜花。
这种人根本没有意识到现在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时代,他们依靠不断回忆过去的光荣历史来抚慰自己的心灵,固守着曾经拥有的辉煌,不肯向前看。
但是,现在是竞争时代,人的生活犹如逆水乘舟,不进则退,依靠记忆活着是他们做出的最错误的选择。
收集书籍、杂志和报纸的人,大多学识渊博而且具有上进心。
他们喜欢在家里享受看书的乐趣,独处的时候也能够自得其乐。
不过,虽然他们藏书很多,拥有着丰富的资料,但杂志和报纸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的,看完就过时了,好好收藏它们也并没有太多的意义。
所以收集过多报纸和杂志的人在实际生活中总是比别人落后半拍,也缺乏冒险精神,不愿意创新,不愿意向前看。
喜欢收集照片、明信片的人经常会回忆过去欢乐的情景,照片和明信片正好可以拉近他们和记忆中的人和景的距离,使旧感情更加浓郁。
他们将自己的人生看做是自编自导自演的戏,照片就是这场戏的纪念,他们总是努力塑造出完美的自己,欣赏自己,同时也接受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
尽管对过去有些恋恋不舍,但是他们并不是守旧的人,因为他们总是再看向未来,对于他们来说,未来的路和美好的愿望会有他们备好一本更精彩的相册。
树木人格测验标准分析
一、分析一幅画:画面大小——图画面积的大小和作画者的自我评价有关。
1、画面非常大有可能是一种攻击性倾向;有可能因内心的无力感而表现出的外在的防御机制表现出情绪化,躁动的倾向2、画面非常小表现出对自我评价较低表现出拘谨、胆怯和害羞的倾向可能缺乏安全感可能情绪低落可能有退缩倾向画面在纸的上方且较小,表现出作画者心理能量较低画面位置1、位于纸的中间可能表明没有安全感,在人际关系上比较固执2、处于纸的上部表明高层次的抱负,会努力达到目标可能代表一种乐观,但有时是一种不合理的乐观3、处于纸的下部表明没有安全感代表一种匮乏感情绪低落倾向或悲观主义倾向4、处于纸的边缘或最下部没有安全感,或缺乏自信,需要外部支持依赖他人,害怕独立逃避尝试新的东西,或者沉迷在幻想中用笔力度1、有力的笔触表示思维敏捷、自信和果断2、特别有力可能代表自信、有能量、有信心可能代表神经绷紧可能代表攻击性或脾气暴躁可能代表器质性病变、如脑炎、癫痫等3、轻微力度可能代表犹豫不决、畏缩、害怕、没有安全感可能代表不能适应环境可能代表低能量水平4、断续、弯曲的笔触可能代表犹豫不决可能代表依赖和情绪化倾向可能代表柔弱与顺从线条特征1、长的线条表示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有时会压抑自己2、短的线条短而断续的线条表示冲动3、明显的线条方向强调横向直线代表无力、害怕、自我保护倾向或女性化强调竖向直线代表自信、果断强调曲线可能代表厌恶常规线条过于僵硬代表固执或攻击性倾向不断改变笔触的方向代表缺乏安全感颜色1、暖色调象征温暖、热情、能量;冷色调象征冷漠、无能量.但更多的是倾听作画者自己的解读2、如果过度使用一些颜色,则过度使用红色,可能与愤怒情绪有关过度使用暗色系,可能与忧愁情绪有关过度使用鲜艳颜色,可能有急躁症倾向过度使用很淡的,几乎看不清的颜色,可能想要隐藏自己3、一幅画中使用颜色的多少也有不同的信息如是单色或两种颜色,整体来说表明淡漠如是三色至五色,则是正常的,大多数人的选择如超过五色,则要寻找原因,因为超过五色,图画会显得繁复,可能有一种急躁症倾向,需要过问具体原因画的过程——最先画的部位或事物,是作画者最关注的方面1、如果有很多涂擦的痕迹,表明作画者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可能代表追求完美的个性可能代表对自己不满可能代表情绪焦虑可能代表想要隐藏真实的自我2、如果作画者花了很长时间去画一幅简单的话,表明作画者不愿意表现真实自我,在把哪些表现出来,如何表现等方面思虑过多3、如果作画者对自己的画不满意,可能有这几种情况把不满意的画撕掉,表明作画者追求完美的倾向在画得不满意的画稿上继续作画,表明作者为达到目的不在意挫折4、如果作画者画到中间时要求换纸,有时是因为被画出来的真实内容吓了一跳,重新画其实是进行整饰的过程二、分析人像画——如下解释仅当参考,一幅画只有完整看才是完整地解读人物整体信息1、巨大人物表明自我膨胀、自制能力差2、很小的人没有安全感、退宿、沮丧3、火柴人、漫画人、卡通人或过分抽象的画防御或拒绝态度对画图要求的不合作需要隐藏自己、不愿表露真实自我智商低4、整个人物缺乏结构化、整体化挫折容忍度低容易冲动5、人物倾斜度如果大于15度,表明个性变化无常、心理失衡6、出现的部分相对来说,出现全身且有脚的自画像。
男女对视10秒定律
男⼥对视10秒定律男⼥对视10秒,不是热恋就是深情!再长必是仇恨!常说眉⽬传情,就在⼀瞬间的四⽬相对⾥,读懂彼此眼神⾥所有的柔情蜜意和肝肠⼨断。
有研究表明异性对视8秒就会产⽣不可描述的故事,那么异性对视⼗秒会如何呢?今天⼩编就男⼥对视10秒定律简要分析,和⼤家⼀起分享!男⼥对视10秒定律和⼥孩对视是⼀个复杂的⼯程,对视的时候眼神需要坚定,但是⼀般来说三秒⾜以,如果三秒⼥孩眼神没有躲开,不要多想,直接开始调侃,⽐如:我从你的眼睛⾥看到了。
⼥孩:看到了什么? 你:看到了⼀个绅⼠!~(或者,你眼⾓有脏东西没擦⼲净),⽆所谓,怎么调侃都可以,⼥孩会配合你的!男⼥之间的定律,看懂的都吃过亏1、⼈与⼈之间也存在这样⼀个定理,初遇时两个⼈对视不⾜⼀秒,那两⼈之间便毫⽆⽕花,两秒则是⼼⽣好感,三秒可能⼼⽣爱慕。
2、恋爱关系升级在于肢体接触,⽽不是沟通,所以⽹聊是没有意义的,见⾯才是真的。
3、⼥⼈其实很看重男⼈的⾝体,本质是安全感和性有关,所以展⽰出健壮精神的精神很重要。
4、虽然嘴上不说,但⼥⼈对男⼈的性能⼒很看重,表⾯很被动,⼼⾥⾯很主动。
5、性爱次数多的关系⼀般⽐较密切,同样的道理,关系不密切的,性爱肯定不和谐。
6、⼥⼈说分⼿不⼀定是分⼿,男⼈说分⼿⼀半都是真的。
7、⼥⼈要你认错,要的不是做什么,⽽是态度,如果经常要你送贵重东西,多半是看上你的钱。
8、⼥⼈感官动物,没有安全感对⼥⼈⽽⾔,就是没法好好活。
9、⼤部分⼥⼈说分⼿,都是先找好下家。
10、渣男渣⼥⼀样多,只是⼥⼈出轨特点,让⼈很难发现。
11、同居越久结婚的可能性越⼩,尽量不要同居。
12、恋爱史两⼈相向各⾛50步,不是⼀⼈⾛90步另⼀⼈⾛10步。
13、深夜孤独容易露出真情实感,容易打开内⼼,也容易犯错。
14、酒后乱性都是借酒乱性,不喝点酒不敢犯错,真喝多了也没法犯错。
15、⼥⼈只有内⼼已经接受了对⽅才能出轨,内⼼不接受是不会出轨的,所以⼥⼈出轨只有0和100之分,某些⼥⼈的性⼦是改不了的。
众人拾柴火焰高
众人拾柴火焰高作者:颜华娜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2年第11期“校本教研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所谓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就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现场的教学问题为主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
但学校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存在散、空等弊病,因此本着“教研工作以校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根据群体工作动机,即群体决策增加了成员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更愿意承担所决定的任务和所需要的变革,我们以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面对的各种具体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专业成长为共同目标,积极探索校本教研形成合力的活动方式,“众人拾柴”,构建有凝聚力、有实效的新型教研网络,为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一、众人拾柴,让教学经验聚沙成塔“众人拾柴”注重的是群体、团队的建设,根据群体心理学原理,只有组合成强大的群体才能有更好的表现个体发挥才能的机会。
以校为本教研中的“教师合作”,注重的是教师教研群体的集体参与、专业的切磋、相互的尊重,彼此的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共同学习,共同成长,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倡导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严谨高效的教研氛围,提升教学研究效能的最大化。
实验表明,“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
”一项研究发现,教师在教学研究时,如参与校内同事间的群体互助合作交流,可有75%的教师能在课堂上有效应用所学内容,否则只有15%的教师能有同样的表现。
如何使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经验或在教学过程中富有闪光点的教学资源形成合力,在校本教研群体中聚沙成塔呢?⒈“闲聊”式参与根据马斯洛“人的自我实现需要”,我们鼓励年级教师进行教师间的“闲聊式”教研交流方式。
把教师间的“闲聊”放到课间短暂的校本教研交流,这正如玻璃易碎,但把它做成一扇门,人们反倒更加珍爱它一样,教师更珍惜这一课余校本教研时间,就某个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进行闲谈,或发表个人见解或展开评论,并努力获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
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1、甲同学表现为兴奋、易激动和奔放不羁的特征;乙同学表现为抑制、胆小、消极、防御等品质,试分析甲乙两位同学各属于什么气质类型?应该怎样对其加以教育?答:甲属于胆汁质,乙属于抑郁质。
对甲进行教育时,遇到问题要严厉批评,且要抑制其强烈反应,要做到既不激怒他又能触动其思想;表扬时应当恰如其分,不可夸张,以防止其骄傲。
对乙进行教育时,要突出关怀体贴,柔和细致,多帮助,多表扬鼓励,及时肯定其点滴进步,不要公开批评和指责,以增强其自信心,引导他多参加集体活动,消除疑虑,鼓舞勇气。
2、某初中班,有一名女同学,她在集体当中不太合群,大家做游戏时,她却独自坐在教室的角落里,似乎在沉思;她动作缓慢,不敢大声说话,人多场合更甚;她爱好不多,却对自己喜欢的小东西特别爱玩,很长时间也没见他改变;她感情脆弱,好哭,胆小,甚至不敢与老师对望,总是把头埋得低低的,她很听话,从没有违反过纪律,请问她属于什么气质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答:该学生的主要气质类型属于抑郁质。
教师对她的教育应注重细致耐心,轻言细语,不要太激烈。
号召全班同学多关心她,有意识地给她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引导她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特别是一些欢乐的激动人心的活动,帮助她树立对自己的信心,在生活和学习中逐渐“掩蔽”其弱型的神经系统特性,变成活泼开朗的学生。
3、王亮和王峰是双胞胎,同年入学,现在已经是某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了,他们两兄弟个子一样高,相貌也极其相似。
但是他俩的性情却大不相同。
王亮易激动,性情豪爽,办事果断,敢作敢为,行动迅速,喜欢参加各种争斗性活动,当受到挫折时怒发冲冠,爱打抱不平而不考虑后果。
王峰则性情温和、安静、稳定、办事优柔寡断,行动迟缓,即使在经受挫折时仍心平气和,不动神色,而两人的成绩却不相上下,齐头并进,这一实例说明了什么?试以气质类型学说加以分析。
答:这一事实说明:(1)气质类型并无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众人拾柴火焰高
众人拾柴火焰高作者:孟红来源:《文理导航》2011年第28期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模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是极为有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目前许多学校和教师都非常关注并加以实施和研究。
合作学习有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员合作教学三种形式。
一、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同伴互助合作学习的典型形式就是同桌之间的合作学习,同桌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更加容易交流,而且有着空间位置上的优越性,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沟通,能很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组合作学习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托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来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在国内外已被广泛运用,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笔者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大量的使用了此种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制定小组活动守则,规范小组合作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三种课堂情境: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个体;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合作。
首先要求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确定每个成员应尽的义务,必须具有强烈的个人责任感,并根据不同的活动确定他们每人的任务和小组整体的目标,在合作的过程中互帮互助,实现资源共享和共同进步。
小组间的成员以及各小组处于竞争和合作状态,并且制定小组内成员的个体自我评价、整个小组的总体评价以及小组间的竞争和评价。
众人拾柴火焰高
众人拾柴火焰高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
因此我们要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学生,将第一表达机会还给学生,将第一体验过程还给学生,将第一认知反思还给学生。
如何才能做到这些“第一”呢?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一、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分好小组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如何合理分组?我认为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
同一小组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
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
我将学生遵循以上原则分成8个合作学习小组。
我从全班挑选出8名学习成绩好、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有威信的学生,把他们编为1号,由他们担任8个小组的组长;然后我把剩下的学生按各科成绩从高到低编为2-8号。
之后,我从每类学生中各选一名构成8个小组,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特点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各组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细心地观察,发现小组活动中存在问题时,我随时都会暂停授课,及时调整、处理好问题,再继续上课。
我通过这些方法使小组合作学习始终处于良性循环中。
二、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关键:学会合作为了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培训好组长组长是小组的灵魂,是教师的帮手。
我利用课余时间找组长开会,明确告知他们职责:在小组内要带头讨论,并组织小组组员参与讨论;监督组员按照学习活动单的要求完成预习,监督组员完成各学科的作业。
我及时引导他们,给他们排忧解难。
小组活动实行一个月以后,我又找组长来开会,组织他们交流分享小组学习时经验,提出存在的问题,商讨对策。
2、排好座位我改变了传统的“秧田式”座位排列,采用“t形”座位排列,就是组内同学相向而坐,还有两位同学面朝黑板而坐,小组中间是小组内相对活跃、成绩好的学生。
树木人格测量法
1.树有根:表示受测者执着于尘世,稳重,不投机,不作轻率之举。
2.树无根,且无横线表示地面:受测者缺乏自觉,行动无一定之规,喜欢投机。
3.树立于形似山巅的地面上:受测者孤立自己,或有孤立之感,社会关系陷入扰乱不安的境地。
4.树干短且树冠大:有强烈自觉,富有雄心,有获得别人赞许的欲望,骄傲。
5.树干长且树冠小:发育迟滞,这种树型常见于儿童的图画之中6.树干由两条平行直线段构成:斤斤计较,实事求是,少想象,倔强固执。
7.树干由两条处处等距而波动的线条构成:活泼,有生气,易于适应环境。
8.树干由断续不整的短画构成:敏感易怒,思考问题凭直觉,很少使用推理。
9.树干左边有阴影:性格内向,拘谨。
10.树干右边有阴影:性格外向,乐于与外界接触。
11.树冠扁平:由于外界压力而变得拘谨,有自卑感。
12.树冠由同心圆组成:富于神秘性,缺乏活动,自我满足,性格内向。
13.树冠由环列的树枝构成:勤勉、进取,富有创造力,性格外向。
14.树冠似云:富于想象,多梦想,易激动。
15.树冠由一簇钩圈组成:热忱,坦白,好交际,健谈。
16.树形似棚:墨守传统,拘泥形式,善自制。
17.树倾向右边:好交际,易激动,对将来充满信心,善表现,擅长于活动。
18.树倾向于左边:节制,含蓄,小心,对将来充满恐惧。
19.树上有果实:善于观察,非常重视物质享受,现实主义。
20.树叶或果实落到地下:敏感、理解力强,缺乏毅力,听天由命。
(1)树枝的部分:代表你在现实环境中的表现,可以平且看出你的生活行动模式(表现力)。
(2) 树干的部分:表示你自我倾听的意识,即本能、爱欲及情感等(生命力)。
(3)树根的部分:意味着平时隐而不见的潜意识,也可看出你的自制力。
看你怎么强调这三大部分,就可窥伺你的潜意识与性格,如果树枝部份很茂盛,即可知此人表现欲强,如果树干且很细长,表示此人敏感易受伤害。
~~~~~~~~~~~~~~~~~~~~~~~~~~~如果画了地平线说明他没有安全感,树干粗的心胸宽阔,树上有小动物或果实的想象丰富,树冠分成许多小叉的人敏感画树可以看出人的性格认识自己,对现代人来说一直是件困难的事。
拾柴火的意思
拾柴火的意思拾柴火是一句古老的谚语,它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意指只有努力工作,持之以恒,才能得到回报。
这句话形象的描绘了一个人在暴风雨中采集柴木,生火取暖的场景,这也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情景。
拾柴火的本义是指用火柴点燃柴木取暖。
但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往往被用来表达“勤劳肯干,不断积累”的意思。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拾柴火的含义和用法吧。
铺陈下文:拾柴火的由来和含义拾柴火,这个古老的成语源于我国古代的习俗。
当时的人们没有现代的供暖设备,只能靠生火取暖。
为了在寒冷的冬天过得温暖,他们需要收集足够的柴火,不断地生火取暖。
因此,拾柴火这句成语就仿佛是一句警醒人们的话语,让大家知道,只有靠勤劳和努力才能得到回报。
拾柴火的含义很明显:只有做好每一个小事,才能够积累足够的力量,才能够迎接挑战。
拾柴火指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力量,使自己更加强大,更有能力去攻克困难。
展开第二部分:拾柴火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常常能够听到这样一句话:“拾柴火,积薪燃烧”,表达的是要勤劳肯干,不断地积累,才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拾柴火的用法非常广泛,在各种场合都可以用到。
例如,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听课、复习,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在工作上,我们需要踏实工作,让自己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技能。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求职市场上脱颖而出,找到更好的工作。
展开第三部分:用生动的故事说明拾柴火的作用有一个小男孩,他性格腼腆,不太善于和人打交道。
因此在美术课上,他更喜欢去角落里画画,而不愿意和其他人互动。
但是,他很有耐心,一幅画可以画上好几个小时。
老师看在眼里,甚是欣赏,于是就鼓励他在这方面继续努力。
他听了老师的话,开始更加用心地画画,并且不断向老师请教技巧,不断地提高自己。
最终,他的绘画水平越来越高,不仅赢得了老师的赞扬,同时也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的榜样。
这个小男孩的故事,就是生动地说明了拾柴火的作用。
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努力,才能够获得成功。
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年一度的森林庆典即将到来。
为了庆典能够顺利开展,山羊先生召集了犀牛、袋鼠和猴子来协助他做好庆典的准备工作。
山羊先生说:“首先,谢谢你们愿意来帮忙。
森林庆典是我们的一大盛事,需要好好准备。
我们需要先打扫完山顶上的落叶,然后摆好桌椅。
打扫由你们合作完成,摆桌椅由我来办,有问题吗?”犀牛、袋鼠和猴子纷纷表示没有问题,并承诺山羊先生会把工作完成好。
第二天,犀牛、袋鼠和猴子早早地在山顶上汇合了,他们分好区域后便开始打扫。
过了一阵,猴子觉得有些累了,他走到旁边的亭子里打算休息一会儿。
他坐下后,刚好看到了另一边正在认真打扫的犀牛和袋鼠。
猴子心想:有这么勤劳的合作伙伴,就算我少做一点儿,他们也会帮我完成的!更何况这本来就不是我一个人的任务,如果最后没完成,挨骂的也不只是我。
所以,我就在这安心地多休息一会儿,等到差不多了,我再去扫落叶做做样子。
犀牛和袋鼠打扫完自己负责的区域后,看到猴子所负责的区域竟然还有一大半没有完成!猴子满脸歉疚地说:“我的动作比较慢,耽误大家的进度了,但是如果今天打扫不完,明天就没办法摆桌椅……”犀牛叹了口气,说:“那现在只能是我们三个把这杜洪飞香港大学心理学博士,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博士后。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青年英才、特聘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心理学会行为与健康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健康研究中心国际研究员。
郭永兴心理学博士,格米科技创始人,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获得者。
特约审稿专家:格米科技专栏文/陈文薏责任编校/吴飞燕众人拾柴火焰高36格米科技是一个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心理服务平台,主要致力于学校心理健康数据的采集、分析研究和应用。
目前,公司已为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万所学校提供学生心理成长档案数字化、心理危机风险预测、心理健康教育等数据资源建设服务。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成立的吗?答案是不一定。
为什么故事中的猴子会在需要合作完成任务时“心安理得地偷懒”?也许“社会惰化”能够解答这个疑惑。
心理学实验——从“拾柴火”看性格模式
心理学实验——从“拾柴火”看性格模式现象实例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曾有人设计“拾柴火”的自然实验,实验对象是保育院的40个学生。
实验是在冬天晚上进行的。
实验者把湿柴放在附近的棚子里,而把干柴放在较远的山沟里,要求学生必须在晚上去拾柴生火取暖,自己则隐蔽在一旁观察孩子们的动静。
冬天的黑夜是寒冷而可怕的,结果发现有的孩子是兴高采烈地到山沟里去了;有的则边走边发出怨言;有的不敢走远,只是到附近的棚子里去取湿柴。
后来实验者对他们讲了有关勇敢者的故事,于是到山沟里取柴的人渐渐多了。
经过几个月的教育和观察,发现有20个孩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由此了解到孩子们的性格差异,有的勇敢主动,有的畏缩图方便;有的动摇,有的则是胆怯。
而他们的性格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
心理点评由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待冬天夜晚取柴以便烤火取暖这相同的客观现实,各人的态度不一样。
有人不怕黑、不怕冷,高高兴兴地到山沟里去取干柴;有人虽然也去山沟,却嘟嘟嚷嚷不愿意;有的怕黑又怕冷,图方便就近取湿柴等等。
可见每个孩子对待相同的事情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因而采取的行为模式也不同。
在心理学中将他们这些态度和行为称为性格特征。
用科学术语说,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稳定的心理特征。
所谓对现实的态度,反映了人们追求什么,拒绝什么,表明人们活动的动机和方向。
而行为方式即在其态度下与之相适应的行动,即指人们如何去追求他所要得到的事物,如何避免他所要拒绝的事物,并且这种态度是稳定的,行为方式也是习惯化了的行为模式。
以上述试验为例,说某个孩子是勇敢的,不仅是他的态度,而且有其在寒冷的黑夜里到山沟去取柴的行动,而这又是经常性的、稳定的。
所以恩格斯认为: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他在做什么,而且表现他怎样做。
人的性格是非常复杂的,其模式也各种各样。
如何了解人们的性格特征,则可以从其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着手。
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于1956年发表了“论困难条件下个性的意志表现”一文,其研究采用的方法是自然实验。
失火时选择物品测试你的性格
失火时选择物品测试你的性格导读:本文是关于失火时选择物品测试你的性格,希望能帮助到您!
选择钱
你是一个有大胆与冷静两种特性的人,凡事能以整体的利益为重,不会被眼前的小利所诱惑。
选择时钟
你是一个态度很积极的人、头脑很灵光,工作能力非常强,只是有一点小小的缺点-自信过盛。
选择食物
你是一个乐天派的人,喜欢帮助他人,只是一旦他人对你有所求时,即使自己做不到的也难以拒绝。
选择衣服
你是一个小心谨慎型的人,绝对不会鲁莽行事,有强烈的责任感,也因为责任感太强而产生了些压力,请特别注意。
选择日记
你是一个异性运很强的人,感情丰富,品味超群,常会有罗曼蒂克的际遇。
大家不要小看这些生活中的小物品,也不要小看人们在危机时刻的反应,这个时候往往是最能够体现一个人性格特征的。
因此在生活中,大家先要观察一个人,就要注意他的生活细节,善于识人,才更有利于大家的心理健康。
树木—人格投射测验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估应用
树木—人格投射测验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估应用树木—人格投射测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理学领域的测试方法,通过研究被测试者对树木的人格化认知,可以评估其个性特征、心理健康和情绪状态。
在中学生群体中,由于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学习、家庭、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因此对其进行心理健康评估非常必要。
本文将介绍树木—人格投射测验的原理、运用方法以及在中学生心理健康评估中的应用。
树木—人格投射测验最早于20世纪20年代由瑞士心理学家赖希福提出,其基本原理是将被测者对树木的人格化描述与其内心特征联系起来,探究其个性、价值观、情感状态等因素。
树木被视为一种具有人格特征的生命体,在不同形态、大小、颜色、纹理等方面体现了多种性格特征。
通过让被测者对树木进行细致的描述和人格化评价,测验员可以从中推断出被测者的心理特征和情感状态,进而评估其心理健康程度。
二、树木—人格投射测验的运用方法树木—人格投射测验通常采用书面形式,通过让被测者描述一棵树的外形、性格、特点等方面,绘制出其心理投影。
具体流程如下:1.向被测者提供一张没有绘制树木的白纸,让其自行绘制一棵树。
2.让被测者描述自己所绘制的树的形状、大小、花纹等特征,并人格化地形容其性格特点。
3.根据被测者的述说和绘图结果,从中推断出被测者的心理特征和情感状态,并作出对其心理健康的评估。
1.评估中学生的个性特征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个性特征的形成对其发展非常重要。
通过让中学生用树木来描述自己的个性特征,可以更客观地评估其性格、价值观、责任心等方面的表现,帮助其了解自我、提高自我认知。
2.检测中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中学生面临着学习、家庭、社交等多种压力,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通过让中学生利用树木来投射自己的情感状态和心理问题,可以及早发现其心理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3.提高中学生情商能力情商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智力、智慧和能力。
通过让中学生通过树木来表现情感和行为,可以提高其情商能力和社交技巧,培养其思考和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学校的环境。
七年级政治上册 4.2 众人拾柴火焰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
《众人拾柴火焰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了解建立共同目标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2.、锻炼自己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对新集体的归属感,尽快融入到新的班集体中;自觉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努力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共同担负起建设新集体的责任。
【学情分析】发展心理学认为,人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而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度过的,班集体是学生共同生活的环境,学生在这个环境中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
而且班级是一个小社会,适应班级生活有利于学生顺利社会化。
所以班级是学生发展的最重要环境之一,良好的班集体、同学间互帮互助的团结氛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而良好的班集体必须由所有同学共同建设、维护,本课就告诉学生如何为集体贡献力量。
【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明白建设良好班级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自觉热爱班集体,投身班集体的建设。
【学习过程】一、怎样的班集体才是一个好的班集体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第39页材料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怎样的班集体才是一个好的班集体?(2)在向着集体目标努力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时,集体成员应该如何做?有些同学可能会认为,班集体对自己来说不重要,只要自己学习好就行了;而更多的同学则是真心热爱班集体,希望维护集体荣誉,却不知从何做起。
本站的重点就在于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以及同学们应该为班集体做些什么。
首先,让同学们阅读课本材料,并提出问题:①能不能因为故事里的班级拔河失败了,就判断那个班级是不是良好的班集体?②怎样才是良好的班集体?③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我们每个人要做些什么?学生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一个班集体从内部结构要素来看,由五个方面组成:①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有良好、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
③有健全的组织机构,班委干部受拥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实验——从“拾柴火”看性格模式
现象实例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曾有人设计“拾柴火”的自然实验,实验对象是保育院的40个学生。
实验是在冬天晚上进行的。
实验者把湿柴放在附近的棚子里,而把干柴放在较远的山沟里,要求学生必须在晚上去拾柴生火取暖,自己则隐蔽在一旁观察孩子们的动静。
冬天的黑夜是寒冷而可怕的,结果发现有的孩子是兴高采烈地到山沟里去了;有的则边走边发出怨言;有的不敢走远,只是到附近的棚子里去取湿柴。
后来实验者对他们讲了有关勇敢者的故事,于是到山沟里取柴的人渐渐多了。
经过几个月的教育和观察,发现有20个孩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由此了解到孩子们的性格差异,有的勇敢主动,有的畏缩图方便;有的动摇,有的则是胆怯。
而他们的性格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
心理点评
由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待冬天夜晚取柴以便烤火取暖这相同的客观现实,各人的态度不一样。
有人不怕黑、不怕冷,高高兴兴地到山沟里去取干柴;有人虽然也去山沟,却嘟嘟嚷嚷不愿意;有的怕黑又怕冷,图方便就近取湿柴等等。
可见每个孩子对待相同的事情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因而采取的行为模式也不同。
在心理学中将他们这些态度和行为称为性格特征。
用科学术语说,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稳定的心理特征。
所谓对现实的态度,反映了人们追求什么,拒绝什么,表明人们活动的动机和方向。
而行为方式即在其态度下与之相适应的行动,即指人们如何去追求他所要得到的事物,如何避免他所要拒绝的事物,并且这种态度是稳定的,行为方式也是习惯化了的行为模式。
以上述试验为例,说某个孩子是勇敢的,不仅是他的态度,而且有其在寒冷的黑夜里到山沟
去取柴的行动,而这又是经常性的、稳定的。
所以恩格斯认为: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他在做什么,而且表现他怎样做。
人的性格是非常复杂的,其模式也各种各样。
如何了解人们的性格特征,则可以从其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着手。
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于1956年发表了“论困难条件下个性的意志表现”一文,其研究采用的方法是自然实验。
他布置了一个让寄宿制学校学生冬夜“拾柴火”的自然情境,即把一部分干柴火放在离宿舍稍远但一路有灯光的储藏室中。
冬天为了烤火,学校要求学生定期在夜晚去捡柴火(不指定地点),实验者则藏在叉路口小房内观察动静。
于是就发现一小部分学生负责而勇敢地去山谷取干柴,而大部分学生由于怕黑宁愿走远路去储藏室取湿柴,还有的则边走边埋怨。
据此,实验者开始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责任心与锻炼意志的教育,如进行题为“困难及其克服的必要性”的讲话,进行剖析性的个别谈话等。
这样,去山谷捡柴的人数就逐渐增多,而少量学生则变化不大。
通过这样的研究,不仅了解到学生性格上的差异,而且也检验了某些教育措施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