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M)》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工程学制:4年学时/学分:讲授51/3 实验17/1制定者:卢芸审核人:曹玉辉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学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及网络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述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数据库知识设计数据库应用程序,解决数据处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关系数据库的理论;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了解数据库的恢复技术、并发控制、安全性和完整性。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全面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通过研究关系代数,函数依赖,多值依赖,Armstrong公理,关系模式的分解,关系模式的规范化让学生建立扎实的关系数据库理论基础;结合目前信息系统建设的实际全面讲授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关系数据库设计过程方法,使学生掌握现代信息系统中数据库开发技术;在数据库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讲授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技术,数据库实现基本技术以及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维护管理系统;对数据库技术的研究动态,如分布式数据库、数据挖掘等也作简略介绍,使学生简单了解目前数据库发展的前沿技术。
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配合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应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通过规范地完成一系列数据库原理实验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相关书本知识,在知识、能力、素质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教法特点:本课程教学以理论和实践并重,采用讲授与实验、课程设计相结合,与科研相结合的方法。
同时有选择地介绍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和新规定。
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或传统教学方法与投影、幻灯、演示相结合的方式。
4、先修课程: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必须掌握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数据表示、存储、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离散数学》等。
《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40305二、课程类型:必修课课程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3学分,课程设计2周/2学分)先修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三、课程性质与任务数据库技术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及其他相关学科的一门骨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重点学习关系数据库系统的相关内容,能熟练使用SQL语言,掌握数据库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初步掌握数据系统运行与维护的基本技术,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动态。
四、教学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一)绪论(4学时)1.数据管理技术及其发展2.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3. 数据模型概念及信息建模过程4. 数据库系统结构及应用系统结构5. 数据库系统组成(二)关系数据库(6学时)1.关系模型2.关系数据语言3.关系代数语言4.关系演算语言(三)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14学时)1. 数据定义语句2.数据查询语句3.数据更新语句4.视图的定义与使用5.数据控制方法6.嵌入式SQL(C语言)7.ODBC 、JDBC接口(四)关系系统及其查询优化(2学时)1.关系系统2.查询优化的一般策略3.关系代数等价变换规则及表达式的优化算法(五)关系数据理论(8学时)1.规范化理论以及数据依赖的概念2.1NF、2NF、3NF、BCNF等范式定义3.数据依赖公理系统4.模式分解方法,可分解至3NF的相关算法(六)数据库设计(4学时)1.数据库设计的特点2.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3.数据库设计各阶段的任务、意义和方法(七)数据库恢复技术(2学时)1.事务概念和数据库恢复的意义2.恢复的实现技术(数据转储、日志、检查点)3.故障的种类以及对应的恢复策略(八)并发控制(2学时)1.并发控制的概念及意义2.并发调度串行化3.并发控制的实现技术(封锁及相关协议)(九)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完整性(2学时)1.数据库安全性的概念及安全性控制方法2.数据库完整性约束条件及其完整性控制机制(十)数据库管理系统(2学时)1.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十一)数据库新技术(2学时)数据库建模、面向对象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等数据库新技术五、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具有良好的应用背景。
数据库原理 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一、引言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对于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检索起着重要的作用。
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本文将探讨数据库原理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二、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 数据库的定义和特点数据库是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
它具有数据的独立性、共享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等特点。
2. 数据模型和数据模型的分类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数据的抽象和描述,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等。
三、关系数据库理论1.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是以关系模型为基础的数据库系统,它通过表格的形式来组织和存储数据。
2. 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规范化是关系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步骤,它通过消除冗余和保持数据一致性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靠性。
3. SQL语言和关系代数SQL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查询语言,它可以用来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查操作。
关系代数是关系数据库的数学基础,它用来描述和操作关系数据。
四、数据库管理系统1.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定义和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来管理和操作数据库的软件,它提供了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更新和数据控制等功能。
2. 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和存储管理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包括数据文件、索引文件和日志文件等,存储管理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
3. 数据库的并发控制和事务管理并发控制是保证数据库操作正确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机制,事务管理用来保证数据库操作的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
五、数据库设计与优化1.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数据库设计是根据应用需求和数据特点来确定数据库的结构和内容,它包括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阶段。
2. 数据库性能优化数据库性能优化是提高数据库查询和更新效率的关键,它包括索引优化、查询调优和存储优化等方面。
六、数据库安全与备份恢复1. 数据库安全的基本原则数据库安全是保护数据库免受非法访问和数据丢失的重要措施,它包括用户认证、权限控制和数据加密等方面。
数据库原理课程介绍和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简介课程内容: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构成信息系统的基础。
《数据库原理》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的重要的专业核心课,同时也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从着重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方法。
课程内容包括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关系运算理论、SQL语言、关系规范化理论、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并发控制和系统故障恢复等。
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深入地学习数据库技术和今后从事系统设计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Brief IntroductionCourse Description:Database technology is a compute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now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branch of computer science. It is a founda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 The Database Principles is a specialized core cours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It can also take as a specialized course of software professionals.This course highlights the basic concepts ,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database system.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nclude concepts of database system, relation operation theory, SQL language, relation normalization theor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DB system, security technology, integrity control, concurrency control, DB recovery and so on..Through the curriculum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database system , get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use database technology to solve problem,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more in-depth study and engaged in the practice of system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1 数据库系统概述1.2 数据模型1.3 数据库系统结构1.4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教学难点:关系数据模型、数据物理独立性与逻辑独立性。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二、编写说明本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及数据库系统的架构、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的数学理论、规范化理论、关系数据库的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数据库的完整性控制、安全性机制、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机制和数据库设计的方法等。
课程总学时64,其中理论44学时,实验20学时。
三、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理解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工作机制;能够利用数据库系统原理对现实世界中对象进行分析,设计并建立恰当的关系模型以及具有合理的完整性控制、安全性控制策略;能够利用SQL语言解决实际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知识教学目标: 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数据库系统的架构原理、掌握关系数据模型的数学理论、掌握规范化理论、掌握关系数据库的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完整性控制、安全性控制和并发控制机制、理解关系数据库的设计方法。
2、能力教学目标:利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等)对关系数据库进行有效管理。
3、素质教育目标:能够利用关系模型的思想对现实世界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五、教学主要内容六、教学重点和难点七、学时分配表八、选用教材王珊,萨师煊编著.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M](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九、主要参考书目[1]王亚平.数据库系统工程师教程[M](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指定用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施伯乐,丁宝康,杨卫东.数据库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汤庸,叶小平,汤娜.数据库理论及应用基础[M]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周志逵,郭贵锁.数据库系统原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刘启芬,顾韵华.SQL Server 实用教程 [M] (第三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6]杨冬青等译.数据库系统概念(第四版)[M](Abraham Silberschatz, HenryF.Korth, S.Sudarshan , DATABASE SYSTEM CONCEPTS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年十、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即课程的考试成绩由学习期间的各项过程成绩组成,各项过程成绩的分数比例依次为:期末理论考核成绩 60%、实验成绩20% 、课堂作业与实验报告10% 、平时成绩10%。
《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407346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㈠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㈡目的: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软件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如何存储、使用和管理数据,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与掌握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过程,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全局结构;掌握关系模型的关系运算理论,关系数据库SQL语言的全貌和使用技术;了解和掌握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以及数据库设计的全过程,能进行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和简单应用系统的设计;了解数据库系统的保护措施;了解具有面向对象特征的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只有掌握了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才能应用现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才能掌握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
㈢开课对象:计算机系本科生二、先修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㈠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方法。
本课程理论性很强,讲授时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多媒体和班级进行教学,根据课程内容适当布置一些综合性、设计性题目。
㈡考核方式:笔试。
四、学时数分配总学时:60五、教学内容与学时第1章数据库概论(6学时)主要内容1.1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数据库系统特点。
1.2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概念模型;最常用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第模型。
1.3数据库系统结构: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数据库的二级映象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1.4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5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
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实体间联系,数据模型,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的全局结构。
学生掌握要点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数据模型中的层次、网状和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掌握数据描述的术语,数据模型的概念及关系模型,掌握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及组成,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及全局结构。
大学《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重点、难点
大学《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重点、难点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学分:3总学时:48(其中实验9学时)适用对象:本科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通讯等相关专业先修课程:数据结构二、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本大纲以一学期51课时讲授。
本课程的目的是向学生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常用数据库系统的使用,使学生能够使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开发。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上机实践为辅,配合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能力的培养,以实际应用为例,提高理论教学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安排学时安排:16周X3学时二48学时,其中课堂教学13周X3学时=39学时,上机实验3周X3学时=9学时。
课堂讲授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工作原理,上机实验练习理论的实现和一个典型的关系数据库系统。
课堂教学:第一章绪论(3学时)第二章关系数据库(6学时)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6学时)第四章(数据库安全性)和第五章(数据库完整性)(3学时)第六章关系数据理论(6学时)第七章数据库设计(6学时)第八章数据库编程和第九章关系查询与优化(3学时)第十章数据库恢复技术(3学时)第十一章并发控制(3学时)上机实验:实验1(3课时):E-R模式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掌握数据库系统和DBMS的组成,练习SQLServer的配置和使用,E-R模式设计,设计并实现一个具体的数据库。
实验2(3课时):数据库的范式设计和数据库的数据操纵的设计与实现。
利用E-R模式设计,进行关系模式设计和模式规范化过程的练习,设计并实现数据库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更新以及视图的设计与实现。
实验3(3课时):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和整体设计。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设计与实现;数据库系统的整体设计。
实验4(3课时):简单关系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48【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Principles of Database System【学时学分】64 学时;4学分【实验和上机学时】8【课程性质】专业课【开课模式】必修【先修课程】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开课单位】计算机应用软件教研室【开课学期】6【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方向)、网络工程专业【考核方式】考试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以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重点,系统地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使学生具备数据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为今后的学习和应用开发打好扎实的数据库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1. 数据库系统概论(6学时)①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②数据模型;(*)③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④数据库系统的组成;⑤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
2. 关系数据库(6学时)①关系数据模型;(*)②关系的完整性;(*)③关系代数;(*)④关系演算。
3. 关系数据库语言——SQL(12学时)①SQL语言概述;②数据定义;(*)③查询;(*)④数据更新;(*)⑤视图;(*)⑥数据控制;⑦存储过程;⑧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简介。
4. 查询处理与查询优化(4学时)①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查询处理;②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查询优化。
5. 关系数据理论(6学时)①关系数据理论的基本概念;②关系规范化理论;(*)③数据依赖的公理系统;④关系模式分解。
(*)6. 数据库设计(8学时)①数据库设计的特点、方法和步骤;②数据库设计的需求分析;③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④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⑤数据库的物理设计;⑥数据库的实施与维护。
7. 数据库的恢复技术(6学时)①事务的基本概念;(*)②数据库恢复概述;③故障的种类;④恢复的实现技术;(*)⑤恢复的策略;⑥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
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一、引言数据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数据库原理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数据库的深刻理解与应用能力。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数据库原理。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关系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技术。
3. 熟悉SQL语言的基本操作和高级特性。
4. 能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实际问题。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数据库基础知识1.1 数据库的定义和特点1.2 数据库体系结构1.3 数据模型与数据模型的分类1.4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与分类2. 关系数据库设计2.1 关系数据库模型的基本概念2.2 关系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2.3 关系数据库的范式理论与应用2.4 关系数据库的物理设计3. SQL语言3.1 SQL语言的基本操作(查询、插入、更新、删除)3.2 SQL语言的高级特性(联合查询、子查询、聚合函数、视图、索引)4. 数据库管理系统4.1 数据库安全与权限管理4.2 数据库性能调优4.3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4.4 数据库的并发控制与事务管理5. 实践与案例分析5.1 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实际问题5.2 数据库应用案例分析和讨论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系统介绍数据库原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
2. 实践操作:提供实验环境,让学生亲自操作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3. 讨论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并解决实际数据库应用案例。
五、教材1. 主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2. 参考书:- 《数据库系统概念》- 《SQL基础教程》- 《高性能MySQL》六、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报告等。
2. 作业:包括课后习题、实验任务等。
3.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数据库原理的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数据库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库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数据库原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份完整的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一、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数据库的定义和重要性。
数据库是指存储有组织的数据的集合,它能够提供高效的数据管理和访问功能,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学生需要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数据库基础知识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数据库的基础知识。
包括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数据类型和数据操作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的数据模型,如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如数据的插入、删除、修改和查询等。
三、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库类型,因此学生需要深入了解关系数据库的原理和特点。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型和关系代数等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设计关系数据库,包括实体-关系模型的设计和规范化等技术。
四、SQL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查询语言,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工具。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SQL语言的基本语法、查询语句和数据操作语句等。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掌握SQL语言的使用,能够编写复杂的查询语句和数据操作语句。
五、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是管理和操作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DBMS的基本功能和特点,以及常见的DBMS产品。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的DBMS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以及如何选择和使用合适的DBMS。
六、数据库安全性与完整性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是数据库设计和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概念,以及常见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措施。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二、学分:4三、先修课程:《 C 语言程序设计》四、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数据库原理》课程是必修专业基础课。
设立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数据库基本原理和技术,能灵活和教好地应用现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掌握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的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如何存储、使用和管理数据,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数据库应用领域已从数据处理、信息管理、事务处理扩大到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能、办公信息系统等新的应用领域。
本课程的任务有以下几项:(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过程,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2)掌握关系模型的关系运算理论,关系数据库SQL语言和使用技术;(3)了解并掌握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念以及数据库设计的全过程,能进行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和简单应用系统的设计;(4)了解数据库技术的新进展和新代数据库系统,包括分布式数据库、并行数据库、主动数据库、对象——关系数据库、数据仓库、工程数据库、统计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等。
五、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及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学习要求:数据库技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特点、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习并掌握数据模型概念及基本特点、以及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和体系结构。
本章学习的难点:数据模型概念。
课程内容:1.1 引言(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达到了解层次;(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包括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
通过学习比较,对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及不足达到了解层次;(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达到理解层次。
1.2 数据模型(1)数据模型要素:理解数据模型包含的几个方面,达到理解层次;(2)概念模型:基本概念达到理解层次,但对E-R模型方法应达到掌握层次;(3)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数据模型、网状数据模型和关系数据模型。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ySQL版)》教学大纲-3.16
《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48学时 3学分一、课程简介《数据库原理》课程是学科基础必修课,其先修课程是《离散数学》及《数据结构》,适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与信息安全专业。
该课程主要讲述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数据库设计的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数据库系统理论基础上,具有设计和使用关系数据库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系统发展、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关系运算方法、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语法及功能、关系规范化理论、数据库设计理论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保护机制。
能够基于一个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库的建立和SQL查询操作。
了解数据库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该课程相关原理和设计方法的学习,为学生达到“对本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具有分析、设计和实现等能力”的专业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四、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了解:了解学习数据库原理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了解数据库系统的产生和发展;了解常用的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及各自优缺点;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常用的几种结构。
掌握:掌握数据库原理课程整体概貌和知识点之间关系和要求;掌握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概念;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掌握数据库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E-R模型的绘制方法;掌握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两级转换的结构。
内容要点:●四个基本概念含义的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模型组成要素●E-R图的绘制方法●关系数据模型●网状数据模型的操作●三级模式两级转换的体系结构●进一步加深数据库系统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第二章关系数据库教学要求:了解:了解关系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了解关系演算语言;了解关系代数优化的必要性;了解物理优化方法;了解全关系系统准则。
掌握:掌握关系的定义、码的定义及关系性质;掌握关系完整性约束;掌握九种关系代数语法及书写;掌握关系代数表达式的等价变换规则;掌握查询优化的策略和算法;掌握关系系统的分类及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原理(M)》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数据库原理》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141310012(二)课程英文名称:The Principles of Database(三)开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系统完整地掌握当前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原理。
前导课程:数据结构,离散数学。
(五)教学目的:通过《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当前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原理,为从事数据库设计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六)教学内容、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本课程教学主要包括: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关系数据库、SQL语言、关系数据库规范理论、数据库设计、数据库保护和恢复技术、数据库技术新进展等。
学时数:48学时分数:3学分(七)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八)教学方法主要使用讲授法、举例法。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1.考核要求:考试课2.考核方式:笔试(闭卷)3.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实验(践)成绩等比例及平时的纪律要求按照教务处及二级学院的相关规定执行。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数据模型的构成和关系模型的特点,了解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的特点,理解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1、掌握数据库系统的概念2、了解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3、理解数据库系统的特点4、掌握数据模型的概念及组成要素5、了解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的特点6、掌握关系模型的特点7、掌握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8、理解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9、理解数据库系统的组成10、了解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教学时数: 4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数据库系统概述一、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二、数据库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三、数据库系统的特点第二节数据模型一、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二、概念模型三、最常用的数据模型四、层次模型五、网状模型六、关系模型第三节数据库系统结构一、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二、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三、数据库的二级映象功能与数据独立性第四节数据库系统的组成第五节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数据库系统结构、数据模型,难点是数据库系统结构。
考核要求:1、数据库系统概述1.1 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识记)1.2 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识记)1.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领会)2、数据模型2.1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识记)2.2 概念模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应用)2.3 关系模型的特点(领会)3、数据库系统结构3.1 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识记)3.2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领会)3.3 数据库的二级映象功能与数据独立性的概念(领会)第二章关系数据库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关系模式的概念,掌握关系的定义和特点,理解关系的三类完整性规则,掌握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
1、掌握关系模式的定义和组成2、掌握关系的定义和性质3、理解关系的三类完整性规则4、掌握关系代数的运算教学时数: 8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关系模型概述第二节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一、关系二、关系模式三、关系数据库第三节关系的完整性第四节关系代数一、传统的集合运算二、专门的关系运算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关系的完整性和关系代数,难点是关系代数。
考核要求:1、关系模型概述1.1 关系数据结构(识记)1.2 关系操作集合(识记)1.3 关系的完整性约束(领会)2、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2.1 关系的定义和性质(领会)2.2 关系模式的定义(识记)2.3 关系数据库的定义(识记)3、关系的完整性3.1 实体完整性(领会)3.2 参照完整性(领会)3.3 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领会)4、关系代数4.1 集合的并、交、差和笛卡尔积的运算(应用)4.2 选择、投影和连接运算(应用)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SQL的概念和特点,熟练掌握数据定义、查询和更新的方法,掌握视图的创建和使用方法,掌握数据控制方法。
1、掌握SQL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数据定义和更新的方式3、熟练使用查询4、掌握视图的定义和使用5、掌握数据控制方式教学时数: 12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SQL概述一、SQL的特点二、SQL语言的基本概念第二节数据定义一、基本表的操作二、索引的操作第三节查询一、单表查询二、连接查询一、嵌套查询二、集合查询第四节数据更新一、插入数据二、修改数据第五节视图一、定义视图二、查询视图三、更新视图四、视图的作用第六节数据控制一、授权二、收回权限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查询,难点是连接查询和嵌套查询。
考核要求:1、SQL概述1.1 SQL的特点(领会)1.2 SQL语言的基本概念(识记)2、数据定义2.1 基本表的操作(应用)2.2 索引的操作(应用)3、查询3.1 单表查询(应用)3.2 连接查询(应用)3.3 嵌套查询(应用)4、数据更新4.1 插入数据(应用)4.2 修改数据(应用)5、视图5.1 定义视图(应用)5.2 查询视图(应用)5.3 更新视图(应用)5.4 视图的作用(领会)6、数据控制6.1 授权(应用)6.2 收回权限(应用)第四章关系系统及其查询优化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数据库完整性的定义和分类。
1、理解实体完整性的定义2、理解参照完整性的定义3、理解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的定义教学时数: 2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完整性约束条件一、完整性约束的定义二、完整性约束的分类第二节实体完整性一、实体完整性定义二、实体完整性检查和违约处理第三节参照完整性一、参照完整性定义二、参照完整性检查和违约处理第四节用户自定义完整性一、属性上的约束二、元组上的约束三、属性级与元组级约束在定义上的区别第五节完整性约束的修改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难点是参照完整性。
考核要求:1、完整性约束条件1.1完整性约束的定义(识记)1.2完整性约束的分类(识记)2、实体完整性2.1实体完整性定义(领会)2.2实体完整性检查和违约处理(领会)3、完整性约束条件3.1参照完整性定义(识记)3.2参照完整性检查和违约处理(识记)4、实体完整性4.1属性上的约束(领会)4.2元组上的约束(领会)4.3属性级与元组级约束在定义上的区别(识记)5、完整性约束的修改(领会)第五章关系数据理论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规范化的概念以及规范化的过程,掌握范式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函数依赖的公理系统。
1、掌握数据依赖的概念2、掌握函数依赖的定义和分类3、掌握范式的定义和分类4、掌握规范化的定义和过程5、掌握函数依赖的公理系统6、掌握闭包的计算方法7、掌握最小函数依赖集的计算方法教学时数: 10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问题的提出一、关系模式的形式化定义二、数据依赖的定义第二节规范化一、函数依赖的定义和分类二、码三、范式第三节函数依赖的公理系统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规范化,难点是规范化和函数依赖的公理系统。
考核要求:1、问题的提出1.1 关系模式的形式化定义(识记)1.2 数据依赖的概念(识记)1.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领会)2、规范化2.1 函数依赖的定义和分类(识记)2.2 码的定义(识记)2.3 范式的定义(识记)2.4 2NF的定义(领会)2.5 3NF的定义(领会)2.6 规范化的过程(应用)3、函数依赖的公理系统3.1 Armstrong公理系统(识记)3.2 闭包的计算(应用)3.3 最小函数依赖集的计算(应用)第六章数据库设计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了解数据库设计各个阶段要完成的基本任务,掌握各个阶段的设计方法。
1、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2、掌握需求分析的任务和方法3、掌握概念结构的设计方法4、掌握逻辑结构的设计方法5、了解物理设计的内容和方法6、了解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方法教学时数: 6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数据库设计概述一、数据库设计的特点二、数据库设计的方法三、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第二节需求分析一、需求分析的任务二、需求分析的方法三、数据字典第三节概念结构设计一、概念结构二、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与步骤三、数据抽象与局部视图设计四、视图的集成第四节逻辑结构设计一、E-R图象关系模型的转换二、关系模型的优化第五节数据库的物理设计一、物理设计的内容和方法二、关系模式存取方法选择三、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五、评价物理结构第四节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一、数据的载入和应用程序的调试二、数据库的试运行三、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难点是逻辑结构设计。
考核要求:1、数据库设计概述1.1 数据库设计的特点(领会)1.2 数据库设计的方法(识记)1.3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识记)2、需求分析2.1 需求分析的任务(领会)2.2 需求分析的方法(识记)2.3 数据字典(应用)3、概念结构设计3.1 概念结构(领会)3.2 概念设计的方法与步骤(识记)3.3 数据抽象与局部视图设计(应用)3.4 视图的集成(应用)4、概念结构设计4.1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应用)三、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1、《数据库系统概论》,萨师煊,王珊,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崔巍,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数据库系统教程》,施伯乐等编,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范剑波,第一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编写负责人:田俊峰教研室主任:分管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