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心灯夜夜明——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传灯活动
###禅寺“灯祈大典”活动初案
送圣吉祥佑众圆满****禅寺“灯祈大典”活动初案○缘起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逐渐在中国延伸开来。
在佛教中,“灯”代表佛法,佛法代表智慧,“灯”是光明和智慧的表现,亦是佛门的主要供具之一,用灯来供养菩萨三宝是佛教界的传统,象征把佛陀的智慧和慈悲传递到大众心中,从而带来无限温暖与希望、祥和与欢喜。
佛前供灯,是佛教重要的仪式之一。
通过借助诸佛智慧之灯所放光明,照破世人自身的无明,使得心生慧解,自性光明显现,破除一切黑暗。
《华严经》有云:“善男子!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
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入于众生心室,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烦恼业,种种暗障,悉能除尽。
”○创意设想佛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然而在数千年的传承变迁中,一些内涵逐渐被遗忘遗失,这对佛教发展的延续性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我们期望通过重现上元燃灯暨《灯祈大典》这一古朴而庄严的佛教仪式,唤起人们对佛教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关注,普及佛教文化知识,让更多有信仰的人了解这一盛典,通过祈福祝祷,重塑并坚固人们的内心信仰。
我们期许将《灯祈大典》这一传统的佛教仪式打造成为本地乃至于全国佛教文化领域的一项品牌文化活动。
与此同时,我们将把盛典形式加以创新,融入时代元素及当代人的审美情趣,既使人们阅古览今,也使文化传承紧跟时代潮流。
○商业价值目前,国内尚无佛教机构对佛教文化中的上元燃灯仪式进行重现,我们将作为首个继承地,将《灯祈大典》作为地方佛事文化特色品牌活动进行打造,既可使这一盛典仪式永久流传,亦是对佛教文化的传承创新,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灯祈大典》这一佛教文化品牌活动的重塑与打造,使这项文化品牌成为城市发展中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一张名片,让这张文化名片为我们的城市形象更添亮色!此外,通过活动我们可以收获较好的社会效益,亦能带来经济效益。
贤首宗宝通滨如性洪灯系化迹述要优先出版
贤首宗宝通滨如性洪灯系化迹述要◎任宜敏内容提要贤首一宗,初由帝心杜顺和尚依《大方广佛华严经》立法界观,云华智俨尊者专业其门、创具规模,贤首法藏发扬光大、开宗立派,至“大统清凉国师”澄观和尚盛撰疏钞、精释微言、大振宗风、复兴鸿业,自是纲举目备、领挈襟张,六相五教四法界十玄门,经纬于疏钞之海,奥旨幽义,如揭日月于中天。
自唐以降,千余年间,虽屡逢时世变乱,迭遭兵燹重创,复加法运衰微、祖道陵夷,然而,秉大智印、入总持门、证一真法界者,代有闻人。
传至明末清初,更衍为高原、雪浪、云栖、宝通四大法系。
其中,宝通法系于有清一代,可谓枝繁叶茂,学众济济,法嗣绳绳,不绝如缕,蔚成弘传贤首宗旨之主力军。
尽管法脉传承大有关于慧命之所系,但长期以来,此段昭穆枝庶,却一直尘封高阁。
本文以稽考《宝通贤首传灯录》《宝通贤首传灯续录》等珍逾球璧、难获一睹之古籍为基础,提要钩玄,对“宝通四支”中滨如性洪一系法脉传承之伦序节次,作一简要梳理。
关键词贤首宗宝通法系滨如性洪法脉传承〔中图分类号〕B94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6)04-0013-07贤首一宗,自法藏大师融智海播辩河、敷演微言阐扬秘赜、广开喻筏之门备阐传灯之教以降,千余年间,正传派衍,继美踵芳,代不乏人,不可悉数,递至明末清初,一范四叶,衍为高原、雪浪、云栖、宝通四大法系。
其中之宝通法系,于有清一代,可谓枝繁叶茂,学众济济,法嗣绳绳,不绝如缕,蔚成弘传贤首宗旨之主力军。
宝通法系以华严三祖贤首法藏大师为第一世,其后依次为清凉澄观、圭峰宗密、妙圆真奥、开明普朗、圆显法现、灵光洪敏、长水子璿、晋水净源、神鉴希冲、道鸣妙观、玉峰师会、慧珠了心、竹坡道悟、方山清介、珍林慧琼、南山妙萃、春谷际遇、别峰大同、汴梁古峰、栖岩慧进、达庵广通、野庵普泰、一江真澧、月川镇澄、颛愚观衡,而迄第二十七世不夜照灯,是为宝通法系实际开创者。
①不夜照灯(1604-1682年),祖籍江西吉安,俗姓欧阳,为宋代大儒欧阳修后裔,祖父宦游沧州,遂移居焉。
在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作者: 觉光
作者机构: 香港佛教联合会
出版物刊名: 法音
页码: 7-7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5期
主题词: 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中国佛教协会;社会和谐;致辞;主办单位;文化交流;服务社会
摘要:尊敬的各位长官、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中国佛教协会、香港佛教联合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今天隆重开幕。
我谨代表主办单位,对各位表示热烈欢迎!社会和谐,人人有责。
服务社会,构建和谐,缔造和平。
是佛教徒应有的使命。
当今世界,人类面对不少困难。
举办世界佛教论坛的目的,就是运用佛法,化解矛盾,克服困难,让佛法深入人心,让社会变得和谐。
和谐世界,同愿同行。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
不但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契合了佛教的主张和理念。
我们希望。
通过这次国际会议,我们向世界传达爱好和平、追求和谐的意愿。
佛教徒们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平等、和谐、繁荣、幸福,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守望米拉热巴道歌
守望米拉热巴帕洛仁波切法名丹增多吉,8岁那年被认定为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尼玛江热乡羊日岗寺的住持活佛,从此成为“第六世帕洛仁波切”。
与此同时,他又拥有另一个身份——西藏自治区“非遗”、藏传佛教直贡噶举派“米拉热巴古尔鲁道歌”第四十二代传人。
撰文/ 陈无诤 摄影/ 英童帕洛仁波切正在画唐卡,佛像的轮廓已经成形。
他眼神专注澄净,不时用毛笔轻轻地描线。
9月12日下午,拉萨色拉寺旁的勉拉顿珠唐卡中心,帕洛仁波切上午刚从西藏佛学院活佛班上完课,就到了这里。
“年轻时觉得活佛是个荣誉,长大后越发感觉是一种压力,从我的角度讲,自身的修行很重要。
修行过程中,做一个诚恳的人是最重要的。
”帕洛仁波切法名丹增多吉,8岁那年被认定为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尼玛江热乡羊日岗寺的住持活佛,从此成为“第六世帕洛仁波切”。
与此同时,他又拥有另一个身份——西藏自治区“非遗”、藏传佛教直贡噶举派“米拉热巴古尔鲁道歌”第42代传人。
与此前历代传人不同,帕洛仁波切是一个很“潮”的年轻人,熟谙现代文化艺术传播方式。
他将米拉热巴道歌与电子音乐结合,出专辑、组乐队、各地巡唱,但他一直践行着自己的理想与初心:以唱诵米拉热巴道歌的方式,弘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
“道歌在藏语里叫古尔鲁。
”帕洛仁波切和米拉热巴道歌的结缘并非偶然,“我小时候就喜欢佛教音乐。
长号啊唢呐啊,法鼓啊铃啊,都特别喜欢,后来也就特别痴迷米拉热巴大师的道歌。
”米拉热巴尊者(1040~1123年)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著名高僧、禅修大师,出生于芒域贡塘地区(今日喀则地区吉隆县)。
晚年声望很高,施主与追随弟子众多。
他的传教方法独特,常以歌唱教授门徒。
15世纪,噶举派高僧桑结坚赞编辑完成了《米拉热巴道歌集》,500余首,刻版印刷,流传于世。
这也是帕洛仁波切守望和传承米拉热巴道歌的缘由:“他的歌词里,有最宝贵的藏文学的诗词,就像一个诗学方面的宝库一样,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
”缘起帕洛仁波切与道歌佛乐的缘分,似乎从小就已经萌芽扎根。
唐诗中的维摩诘意象
唐诗中的维摩诘意象摘要:在文人的眼中,“维摩诘”充满了魅力。
每一位知识分子,都有他们所各自理解的维摩诘。
“居士佛教”概念的形成,与“维摩诘”的居士形象渊源非浅。
唐代文人所用的《维摩诘经》意象,可由《全唐诗》收录的作品窥见,计有“维摩默然”、“香积佛饭”、“宴坐”、“有女月上”等十余种;其中的维摩诘形象可归纳为“心悟无生,传无尽灯”、“外服儒风,内宗梵行”、“现身有疾,当可患厌”、“身闲爱静,逍遥庄生”和“酒肆淫舍,不离道场”五类。
关键词:维摩诘;居士佛教;唐诗;《维摩诘经》意象《维摩诘经》今存三种译本,其中以鸠摩罗什所译最为流行,也是公认文辞最为优美的一本。
“维摩诘居士”的形象深受中国文人接纳,无论诗文或是绘画,多有以维摩诘为主题者。
经中的思想底蕴与故事情节,对中国文学有着深厚的影响;维摩诘的形象,更成为中国居士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人物范式。
维摩诘作为一个在家居士,既像一位自在旷达的隐逸之士,又是一位辩才无碍、洞达真理的智者。
在文人的眼中,“维摩诘”充满了魅力。
每一位知识分子,都有他们所各自理解的维摩诘,反映他们的生命情调。
本文尝试先回到经论之中,重新考察“维摩诘”的居士形象在佛教中的意义。
并试着讨论本经在“居士佛教”概念的形成中扮演的角色,而后归纳《全唐诗》收录的作品,以呈现唐代文人所用的《维摩诘经》意象。
一、佛教经论中的维摩诘形象考察(一)维摩诘的“白衣”身分《维摩诘所说经》最突出处,便是主角维摩诘的“白衣”身分。
而且在本经中,维摩诘不但呵责佛陀的声闻弟子、菩萨弟子,更与“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酬答不二之义。
《维摩诘经》如此描述维摩诘居士: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若至博弈戏处,辄以度人;受诸异道,不毁正信;虽明世典,常乐佛法;一切见敬,为供养中最;执持正法,摄诸长幼;一切治生谐偶,虽获俗利,不以喜悦;游诸四衢,饶益众生;入治政法,救护一切;入讲论处,导以大乘;入诸学堂,诱开童蒙;入诸淫舍,示欲之过;入诸酒肆,能立其志;若在长者,长者中尊,为说胜法……长者维摩诘,以如是等无量方便饶益众生。
一行禅师基于和平思维的佛教教育理念和实践
一行禅师基于和平思维的佛教教育理念和实践作者:阮氏秋霜来源:《西部学刊》2020年第02期一、前言1967年,一行禅师被马丁·路德·金(Dr. Martin Luther King,Jr)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禅师早年身处在越南长期战争时期,体会到越南人民的痛苦、贫穷和恐惧等不安的生活,于是禅师致力于佛法基本教义的研究与教育的实践,在佛教教育中善巧地融合南北传佛教的教义,以南传“观呼吸”“四念处”的法义,结合中国华严宗“无尽缘起”与禅宗“活在当下”的理念,随时注意身心一如,念念分明地做手中当下的事,并事事无碍平等自在地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充满着喜悦与温暖。
一行禅师认为,和平不只是没有暴力,和平是培养了解、智慧与慈悲,并结合行动。
禅师所创造的和平思维,是以正念分明,看事情不二分的方法,带入到和平运动。
禅师想透过宗教心灵教育促进和平,以正念修习和平,从个人内在转化出发,进而引导世界走上和平。
本文主要是探讨禅师一生的教育理念是如何导入在和平道路上的思想开展与实践作为。
二、禅师佛教教育理念走向和平道路的历程禅师经历了法越战争与越南抗美战争两次大战乱,战争对越南人民来说,是一场长长的噩梦,人们渴望和平,渴望过着平淡安定的生活。
面对当时越南的情形,他想推动佛法僧团教育改革,透过僧团与信众的互动,促使双方能在佛法的正念禅修上有所精进,整体提升人们的心灵修为,进而推动和平。
一行禅师说:“世界和平来自于心灵和平,而心灵和平在于秉持正念。
”(一)禅师和平思维的背景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越南对美战争规模一发不可收拾。
推动和平运动的一行禅师,对局势日渐焦虑。
当时很多越南僧人参与抗战活动,但禅师却选择另一条道路,来救国护民,他离开了佛教组织,于1965年初,与越南大学教授、学生,创立青年社会服务学院,当时北美报界称为“小和平军”,纳入万行佛教大学之教育体系,推出相关课程。
主要是引导青少年积极地投身到救助战争受害者的活动中,重建家园。
五灯会元白话译文
五灯会元白话译文五灯会元是中国禅宗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佛教盛会,也是五代十国时期河南黄州(今湖北黄州)举办的一次闻名于世的佛事盛会。
该盛会于公元1012年举办,邀请了当时中国五大禅宗祖庭的五位禅师、五位中觉禅师、五位下座禅师以及其他众多禅师参加,共有禅宗百余位高僧。
五灯会元会上,各位禅宗祖庭的代表依次传授佛法,对禅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是五灯会元的白话译文,以供参考:第一位禅师:南岳大师南岳大师是当时临济宗的主持人,他在五灯会元上首先讲授佛法。
他强调了禅定与智慧的平衡,并强调通过体验直接认识佛性。
南岳大师认为,只有在禅定与智慧相融合的状态下,才能真正觉悟。
第二位禅师:黄檗大师黄檗大师是曹洞宗的主要代表,他强调了禅修的实践方法。
黄檗大师主张直接观察心境,摆脱对于外界境界的执着,通过体验内心的本质来实现觉悟。
第三位禅师:天童大师天童大师是禅宗临济宗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强调了对禅修过程的深入理解和洞察。
天童大师认为禅修是通过平常心去体验一切,去除心中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从而实现觉悟。
第四位禅师:曹洞禅师曹洞禅师是曹洞宗的创始人,他在五灯会元上以哲学的方式探讨了禅宗的核心理念。
曹洞禅师认为,禅修是为了寻找人生的真正意义,通过观照现象的本质,超越相对的境界,从而实现真实自我的觉悟。
第五位禅师:净土大师净土大师是华严宗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强调了信仰与修行的结合。
净土大师认为,通过发愿往生净土、持诵佛号,可以追求解脱和觉悟。
五灯会元是中国禅宗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佛教盛会,五位禅师的演讲对禅宗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这次盛会,禅宗不同宗派之间的思想交流得到了加强,禅宗的核心理念也得到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对于禅宗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灯会元译文结束。
【致读者】本文通过对五灯会元的白话译文,介绍了五代十国时期举办的重要佛教盛会。
通过五位禅师的讲授,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禅宗宗派之间的思想差异以及各自强调的修行方法。
道次第略论第二讲内容整理
道次第略论第⼆讲内容整理第2讲序论如济迦⿇罗喜罗寺说法之轨则序论的主题是说法轨则。
宗喀巴⼤师依照的是印度济迦⿇罗寺的说法轨则,当时印度说法⽐较著名的有济迦⿇罗寺和那烂陀。
不同的寺庙有不同的宗风、有⾃⼰的⼀套教育,说法轨则也代表着⼀种教育⽅式。
先须讲明作者之重要与法之重要,及如何说听彼法之三事说法的轨则,在讲法之前需要讲明三点:⾸先要说明作者的重要;其次要考察法的重要性——就是要说的这个法的重要;第三点就是说听的规则。
于此菩提道次第之引导分四:⼀、为明法源清净故,释作者之重要。
⼆、为于教授⽣敬信故,释法之重要。
三、于具⾜⼆种重要之法,应如何听受讲说。
四、如何是以正教授引导弟⼦之次第。
第⼀点就是讲作者的重要,为什么重要呢?主要是要考察法的来源问题,法是从哪⾥来的?源头清净不清净?所以说作者重要主要是要说明法源的清净,传承的法来源是正的,我们现在学⾃然也就是正的。
《菩提道次第论》的作者是宗喀巴⼤师,可是我们现在这⾥所讲的作者是阿底峡尊者。
为什么呢?因为《菩提道次第⼴论》主要是依据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炬论》作的。
所以宗喀巴⼤师在介绍作者的时候就介绍阿底峡⽽不是介绍⾃⼰,这也体现了宗⼤师的谦虚。
关于作者的重要从⼏个⽅⾯来说:第⼀讲他的⽒族、家族,阿底峡尊者的家族;第⼆讲阿底峡尊者的求学经历,求学经历也就是他所接受的教育;第三就是阿底峡尊者所成就的功德;第四就是阿底峡尊者所做的事业。
共有四个⽅⾯。
本论总依弥勒菩萨之《现观庄严论》,⼜以别依《菩提道炬论》,故《道炬论》之作者,即是本论之作者,其名燃灯吉祥智⼤阿闍黎,别号具德阿底峡。
《道次第》总依是《现观庄严论》,《现观庄严论》是弥勒菩萨解释般若经的。
《道次第论》的建构就是把下⼠道、中⼠道都作为上⼠道的⽀分,作为菩萨不仅仅要学习菩萨道,同时也要学习声闻道、解脱道,这种思想就是来⾃于《现观庄严论》——般若经的思想。
别依,就是特别地依,《道炬论》在西藏的历史上是⼀部⾮常重要的论典。
传灯的意义及个人实践体会
传灯的意义及个人实践体会传灯是一个古老而神圣的仪式,它在佛教传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传递火焰,从一个灯亮到另一个灯,传灯象征着智慧的传承和慈悲的燃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传灯仪式的深层意义,并分享我个人的传灯实践体会。
首先,传灯仪式象征着智慧的传承。
佛陀的教诲一直流传至今,通过传灯,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份智慧的延续。
每一位点亮新灯的人,都接受了前辈们的指引和教诲,将他们的智慧传递给下一代。
通过这个过程,佛法的智慧能够不断地传承下去,不断为人们带来启迪和指引。
传灯仪式不仅仅是一种象征,它还具有实际的教育作用,让我们认识到我们自己作为灯的角色,亦即要成为传播智慧的使者。
其次,传灯仪式也象征着慈悲的燃烧。
灯光代表着慈悲和爱心,它的传递旨在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慈悲之火。
慈悲是佛教修行的核心,通过传灯仪式,我们被提醒要将慈悲之光传递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这种传递并不仅仅是在仪式上点亮一盏灯,更应该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行动和言语中。
我们可以通过善行和慈悲的生活态度,将慈悲之火点亮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为整个世界带来温暖和希望。
个人实践体会上,我参与了一次传灯仪式,这次经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传灯的意义。
当灯火从前辈的手中接过,我感受到一种庄严和责任。
我明白,我所承载的不仅是智慧,更是那份慈悲的火焰,我必须用心对待。
在接过灯后,我仔细地观察着火焰的摇曳,思考着我将如何传递它。
我决定以身作则,用我自己的行动去启发他人,让他们感受到慈悲的力量。
我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关心他们的困境,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我亲身体会到,慈悲的燃烧不仅可以温暖他人的心灵,也使我自己得到了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此外,传灯仪式还提醒着我们生活的瞬间性和无常性。
当我们点亮一盏新灯时,旧灯会熄灭,这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变化。
它让我们明白,时光如梭,生命短暂,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瞬间,把握好当下。
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可以在每一刻都保持现在的觉知和善行。
传灯仪式提醒我们要活在当下,不要被过去和未来的忧虑所困扰,而是专注于眼前,用智慧和慈悲去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传灯的意义及个人实践体会
传灯的意义及个人实践体会传灯,是佛教中一种特殊的传承方式,意为将佛法在不同时代之间传承下去,保持佛教教义的连贯性和延续性。
这个传统近年来在世俗社会也有所流传,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符号。
本文将探讨传灯的意义,以及我个人对传灯的实践体会。
首先,传灯对佛教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佛教强调“正法不绝经”,传承佛法是确保佛教教义不被忽视或误解的关键。
通过传灯,佛法能够在各个历史阶段传承下去,并且不断发展与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
传灯传输的不仅仅是教理,更是一种智慧与信仰的传承,通过这种方式,佛教得以在不同时代中发展壮大。
其次,传灯在世俗社会中也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传统价值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传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灵的寄托和价值的认同。
在世俗人群的眼中,传灯不仅仅是佛教的传承方式,更是一种对美好传统和智慧的追求。
传灯意味着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体现了人类智慧的连续性与延续性。
个人而言,我也有幸参与传灯仪式,并从中得到一些实践与体会。
首先,传灯作为一种传统仪式,要求我在其中保持专注和敬意。
在仪式中,我通过研读佛经和与老师交流,逐渐了解佛教哲学的精髓和智慧。
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是一种心灵的体悟与提升。
通过传灯仪式,我学会了珍惜与尊重传统文化,以及对智慧和启示的感悟。
其次,传灯给我带来了对禅修的体验和理解。
在传灯的仪式中,沉浸于静默和内观的状态中,我开始体验到禅修的力量和深度。
传灯仪式让我感受到了如何抵达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以及如何通过内省和反观自己来认识自我。
这种体验使我对禅修和冥想的价值与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我在日常生活中寻求平衡与内心宁静提供了一条途径。
总的来说,传灯作为佛教传承的一种方式,在佛教中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世俗社会中,传灯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对传统价值和智慧的追求。
对我个人而言,传灯仪式成为了一次珍贵的体验和实践,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佛教哲学与禅修的内涵。
传灯的意义及个人实践体会
传灯的意义及个人实践体会传灯是一个古老而神圣的仪式,代表着知识、智慧和精神的传承。
在佛教传统中,传灯是一种由老师向学生传递智慧和启示的仪式。
在现代社会,传灯不仅仅局限于宗教范畴,更是一种思想和知识的传承方式,具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传灯代表着知识的传承和智慧的传授。
在古代,传灯是一种师徒制度的延续,通过传灯仪式,老师将自己积累的知识和智慧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继承并发扬光大。
这种传承方式不仅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更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知识的传承变得尤为重要,传灯仪式成为一种仪式化的知识传递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发展个人潜能。
其次,传灯象征着精神的传承和生命的延续。
在宗教仪式中,传灯代表着宗教信仰的传承和生命意义的传递。
通过传灯仪式,信徒可以在心灵上得到慰藉和力量,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坚定信念,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同时,传灯也提醒人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珍视精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宝贵财富。
对我个人而言,参加传灯仪式是一次意义深远的体验。
在这个仪式中,我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的珍贵。
跟随老师的脚步,我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智慧的光芒,从而激发了我对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同时,传灯仪式也让我更加珍视生命的意义和内心的平静,学会坚定信念,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我能够更加从容和坚强。
总的来说,传灯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是一种传承和体验。
通过参与传灯仪式,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的珍贵,更可以获得对生命和精神世界的启示与感悟。
无论是在宗教仪式中还是在现代社会中,传灯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它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清澈泉源。
愿我们能够继续传承这份信念,发扬智慧,照亮前行的路程。
传灯,照亮我心。
分享传灯的意义和实践的体会
分享传灯的意义和实践的体会
很多人都听说过“传灯”这个词,尤其是在佛教当中,例如:《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五灯会元》等等,以传灯命名的典籍非常多,为什么以“传灯”命名呢?
“灯”是佛门六种供具之一,用灯来供养佛菩萨三宝。
以“一灯能破千年暗”为象征,通过“灯灯相传,传灯无尽”传递美好的愿望。
点亮了真理和慈悲的明灯,从此,苦海里的众生有了希望。
象征智慧光明的心灯,象征了佛法的薪火相传。
般若经中说:“诸佛弟子凡有所说,一切皆承佛威神力,与诸法性常不相违。
依佛所说法,精勤修学,证法实性,故佛所言如灯传照。
”这是佛经当中记载关于传灯的最初概念,即把佛法一代代的传承下去,传法于他人,如同灯灯相传、心心相印,故名传灯。
法能破暗,如灯能照明。
将法传下去,如同把解脱的光明传给弟子,以譬喻命名为传灯。
《维摩经》中说:“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
”这是说传灯的作用,能使佛法永不停止,且发扬光大,普及到任何一个地方,所谓法轮常转。
借此实质的传灯,暗喻佛法的弘扬将无边无尽。
同时,以灯灯相传、光光互照,燃起我们的心灯,使大慈大悲的大爱传遍世界的每个角落,把佛法的甘露妙雨洒遍每个人的心中。
《五灯会元》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五灯会元》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五灯会元》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五灯会元》是佛教禅宗史著作。
光明节的来历
光明节的来历光明节是佛教中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被庆祝为佛教圣德的象征。
此次文章将为您介绍光明节的来历,以及庆祝光明节的习俗和意义。
一、光明节的起源光明节源自佛教中的传统故事,讲述了佛陀在一次特别的冥想中所发生的奇迹。
据传,佛陀于每年的第八个月圣诞日,在尼伊加勒山上进行坐禅冥想。
这次坐禅冥想为期七天,期间佛陀将辅佐圣德明星燃亮。
二、光明节的习俗与庆祝活动1. 点亮蜡烛在光明节期间,佛教寺庙和信徒的家中都会点亮蜡烛。
蜡烛象征着光明和智慧的到来,也寓意人们要照亮自己的内心,追求真理和智慧。
2. 朗诵经文信徒们在光明节期间通常会再三朗诵佛经,以表达对佛陀的敬意,并祈求光明和祝福降临自己的生活。
3. 施舍布施在光明节期间,人们会进行慈善施舍活动,向贫困家庭和需要帮助的人提供物资和食物。
这是为了向佛陀所倡导的无私和慈悲精神致敬。
4. 忏悔和清洁身心光明节也是一个反思和忏悔的时刻。
信徒们会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维,反思过去一年的过失,以及悔过改正的诚意。
三、光明节的意义与启示光明节在佛教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被教导去寻求内心的光明和智慧。
光明代表着真相,智慧代表着清醒和觉醒。
这个节日提醒我们,通过反思和修行,我们可以超越人世的痛苦和迷茫,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此外,光明节还教导我们要关爱他人,向他人提供帮助。
施舍布施不仅能改善贫困人士的生活状况,也能让施舍者体验到无私和慈悲的美好。
这个节日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来自于为他人付出和帮助他人。
总结:光明节是佛教传统节日之一,庆祝的是佛陀圣德明星的到来。
人们在这个节日里点亮蜡烛、朗诵经文、施舍布施,并进行反思和忏悔。
光明节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寻求内心的光明和智慧,以及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重要性。
通过庆祝和实践光明节的习俗,我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
五灯会元白话译文[001]
五灯会元白话译文
五灯会元是中国佛教史上极富影响力的一部禅宗史书,里面收录
了唐代禅宗六祖惠能及其弟子们的语录和教诲,对于今天的禅修者和
寻求内心安宁的人们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五灯会元记录了惠能禅师的真传,其弟子们根据师传口授的禅宗
宗旨和规范,继承并传承惠能的精神,形成了禅宗五家。
这本书被誉
为是禅宗的圣典,里面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禅宗的深奥涵义。
在五灯会元中,六祖惠能的教诲宛如一面明镜,指导着我们如何
探寻内心的真实与归属感。
其弟子们通过实修禅定和领悟禅意、传承
禅宗之道,共同创立了禅宗五家,成为了禅宗的代表性思想流派之一。
禅宗始终以直观通过的方法来寻求真正的解脱。
五灯会元给予我
们广阔的视野,展示了禅宗的精髓和在经史学问题上追求坚定不移的
態度。
五灯会元不仅仅是一本经典,更是一本指南书。
它不仅教授我们
如何通过禅修来寻求内心平静与归属感,而且也指导我们如何走上正道,达到彻悟的境界。
在当今社会,大多数人都感受到了压力和焦虑的困扰。
五灯会元
让我们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回归内心,找到内在的宁静和和谐。
同时,
它也启迪人们不断追求真理与自我提升,超越现实的束缚,走向内心
的真实之路。
五灯会元的精华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阅读这本书,对于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思想境界、品尝人生无穷的乐趣,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五灯会元是一本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禅宗经典,其内涵丰富,能够帮助读者理解禅宗思想并引导我们实践禅宗的教义。
它对于广大禅修者和寻求内心宁静的人士都是一本必读的经典。
综合性学习名胜古迹中的楹联搜集与整理
上联:此地古称佛国 下联:满街都是圣人
上联:作一切智善巧船师 下联:度诸众生使到彼岸
原句是“又于生死 海,作一切智善巧 船师,度诸众生, 使到彼岸”。这个 是开元寺本生院门 口石牌坊上的楹联, 乃是《华严经》里 的原句。
弘一法师,原名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是 我国著名音乐家其淡如水。执象而求, 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而亡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上联:无尽奇珍供世眼 下联:一轮圆月耀天心
这是在开元寺内部的弘一法师纪念馆中 的对联(特殊原因没能拍下照片)。这 是赵朴初先生对弘一法师的高度评价。 世人评价他:弘一法师,天地间一个孤 寂的僧侣,更是一位神圣的使徒。
何光沪《怀大爱心·做小事情》全文赏析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何光沪何光沪(1950- ),贵阳人。
哲学博士。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系教授。
主要从事宗教学、宗教哲学、基督教神学等领域的研究。
著有《天人之际》和《百川归海--走向全球宗教哲学》等。
她创建的组织有四亿多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捐款给她;她的手下有七千多名正式成员,还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义务工作者分布在一百多个国家;她认识众多的总统、国王、传媒巨头和企业巨子,并受到他们的仰慕和爱戴……可是,她住的地方,唯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三套,而且自己洗换;她只穿凉鞋没有袜子……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在这个世界上,古往今来有不少富豪,对穷苦人慷慨解囊,有不少慈善家,开办了不少孤儿院养老院……然而,她不是富豪,因为她没有留给自己一分钱,甚至她不去挣钱,不去募款;她也不是一般的慈善家,因为她的目的,不是仅仅为穷人和鳏寡孤独者提供衣食住处,不是仅仅为病人和遭灾遭难者提供医疗服务,而是要在这一切之中,这一切之外,给这些人带去爱心,让他们感到自己有尊严、感到自己被人爱!为此,她愿意向这些人下跪;她立志要服侍穷人,所以先变成了穷人;她放弃了安适的修女和教师生活,穿上穷人的衣服,一头扎进贫民窟、难民营和各种各样的传染病人之中,五十年如一日;她的追随者们为了让服侍的对象觉得有尊严,也仿效她的榜样,过着穷人的生活,以便成为穷人的朋友。
这种远远超过一般慈善事业的宗旨,体现在她的这句话中:“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孤独也是一种饥饿,是期待温暖爱心的饥饿。
”所以,她的一生,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她,就是被称为“贫民窟的圣人”的特蕾莎(亦译德肋撒或特雷莎修女)。
她也被世人亲切地称为“特蕾莎嬷嬷”。
1979年,诺贝尔委员会从包括促成埃以和谈的美国总统卡特在内的56位候选人中,选出了她,把诺贝尔和平奖这项殊荣授予了这位除了爱一无所有的修女。
拈花湾导游词 完整版
拈花湾导游词各位游客:欢迎来到拈花湾,我是您的讲解员。
拈花湾,犹如纯净美丽的五瓣莲叶,座落于无锡马山太湖国际旅游度假岛的山水之间,佛光普照的灵山胜境之畔。
2012年无锡灵山被确定为世界佛教论坛永久会址,作为会址重要组成部分的拈花湾,通过禅意山水、建筑、景观、活动、业态,提供独特的禅意文化体验,传达简单、快乐、健康的生活方式,打造成为一个世界级禅意旅居度假目的地。
作为灵山胜境的五期工程,灵山小镇·拈花湾将带领大家从佛文化观光旅游来到禅文化休闲度假旅游。
拈花湾规划面积1600亩,建筑面积约18.9万平方米,由鹿鸣谷——生态禅谷区;禅心谷——论坛会议中心区;银杏谷与竹溪谷——禅居度假区;香月花街——禅文化特色主题人文街区;云门谷——旅游综合服务区等几大功能区组成。
拈花湾的取名因其选址犹如纯净美丽的五瓣莲叶,更源于佛教中拈花微笑的典故。
相传公元前七世纪,灵山胜会上佛祖拈花示众,却一句话也不说。
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大弟子迦叶微微一笑,自此以心传心的禅宗就这样开始传承了下来。
佛祖向我们传递的是一种坦然自得的心态,也是拈花湾想向世人所传递的美好心态。
禅,是拈花湾的核心文化内涵。
拈花湾的禅是生活的禅,是当下自然而然的生活,他更加的突出“禅意”,使小镇有别于传统江南水乡,形成独特的滋养身心的心灵度假模式。
云门谷——旅游综合服务区,是拈花湾的游客中心、中心停车场、内外交通换乘中心,是拈花湾最南端的一个山谷,是“莲花八观”中“五片花瓣”的第五片花瓣。
对于真正的禅客来说,有云无云,有门无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您只有从“云门”入门,才能进入拈花湾,开始您的禅意生活。
进入云门谷,您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下车上车。
下车是放下,上车是慈航。
上下之间,禅心已度。
走进拈花湾,您会发现景区用的竹子的元素特别多,还有紫竹,所谓“紫竹林中观自在”就是让我们在拈花湾能够放下、自在,正如拈花湾景区的主旨——好好生活。
供灯赞读诵
供灯赞读诵《供灯赞》是根据唐代韩愈的名篇所作,文章内容主要描述了当时佛寺香火兴盛、僧众供奉诸佛菩萨之后普济一方百姓而感受欢乐。
整体大意为:昔日释迦牟尼尊者教导弟子,你们应该将智慧传授给别人,也不忘记培育自己的种性,更需要广行布施来圆满自己和他人的福德因缘。
今天在此对比世俗,愿我们皆能以恭敬心供养诸佛菩萨的功德光明。
那么这个偈语到底在说些什么呢?先看《供灯赞》开头第二句“佛灯长明”就可知道这个偈语只讲了两件事情,即供灯与传灯。
由于经典里面关于供灯与传灯的论述非常多,很难一一分析出它们各自蕴含着怎样深刻的含义,所以这里仅选择《供灯赞》中最核心的部分进行解读。
首先,赞颂偈语从结构上分为三段,每一段都用相同的字数,共计九十八字。
前六句颂词讲的是“佛灯长明”,从文中可见,这里指的是“燃灯续佛”;后四句讲的是“供灯利人”,从文中可见,这里指的是“利益众生”。
再往下推,可发现第七句是点睛之笔,偈语告诉我们:我们既然已得到无量光明,则就更加要好好地利用,造福万物,让人间充满祥和与幸福!如果把前面所有的话连起来看,便会明白这里所言及的利益众生是包括人类社会的全部成员。
“供灯利人”的本质是利益人类社会,故又称“利人”,即为人民谋取幸福。
“利人”一词古人早有运用,如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足见古人对于“利人”的重视程度。
《礼记·大学》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其身,而后可以为人;……正其心,而后可以为人师……”《供灯赞》中“利人”思想的提出,标志着儒家“仁政”理念的完善,即把儒家思想中的人伦关系扩展至一切生命,使得儒家思想的人文色彩更加浓厚。
其次,赞颂偈语虽未直接涉及佛法,但却通过具体的故事阐释了《供灯赞》中所包含的佛法思想。
第五句话“见灯无尽”表达的是对佛法的坚定信仰,第七句话“慈悲救苦”表达的是对人民的关爱,第八句话“同登觉岸”则是对一切众生的期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 ‘-
‘
-
● ● 一 ●一
● J ~ ‘
●
‘ ; . : 源自i ; . 。 1 。
一
一
●
、
维普资讯
’_ \
~ ,
。. .
●
一
,
|
.
; ’e・ 一,I | O
.
;。
●
●
,
● E .
一
● 一
'l
, k
一 o
一
●
● .
-
~
●
一
I 鲁I
,
0. I
1巴
-
o
: , . ’‘ I ・ 一 二
-
,●-
一
— 一
-
. =
。
传灯 过程 旨在 唤醒 每一位 信 徒对 从而经 历了 “ 和谐 世 界 ,从 心开 始”
当夜幕 初降 时 ,千年 利 普济寺 佛 法 智慧 的使 命感 ,对传 承佛 陀心 灯 的心 灵感悟 ,每 一盏心 灯就 像 一颗 启 殿 ; 已是信 众 齐集 ,普陀 I 佛 教协 的责任 感 。心灯 代表 着 光明 ,以一 灯 明 星 ,让每个 人真 切的 体会 到 “ j' t l J l J 感受 会的 法师们 取 来普 济寺 凼通 宝殿 琉璃 点 燃千 万灯 ,佛 法 的光 明就像 火炬 一 普 陀洛迦 ,体 验心 灵 日出 ” ,启发 人 长明灯 的 火种 ,点燃 了灯 坛 上 千盏莲 样 ,照 亮 每个人 的心 地 ,照亮 所有 的 们对 世 界 、对 社会 、对 人生 和平 、和 化状 心灯 ,瞬 I ,寺 前烛 光 『 烁 .宛 善念 ,照亮世 界的每个角落。 h J ^ J 耍 金 色琉璃 ,熠 熠 生辉 阶前 光影 ¨ 、宝 信 众们 不断将 手 中的烛 火传给 身 谐 、和合的思考 。
随着 传灯活 动 的接近 尾声 ,普济
璀 璨 ,溉 印池 泉 水淙 淙 ,营造 出海 旁 的 人 , 然 后 灯 灯 相 传 , 手 中 的 烛 火 禅寺 海 印池 周围燃 放的 各式 烟 火 ,流
人佛 、琉 璃 l l j 的光 明彼 岸 ,体现 不会 I 传给 他人 而减 弱 ,这表 示智 慧 光溢 彩 、花 团锦簇 。人 『 净 土上浓 郁 日 J
道 场 佛 光 普照 ,佛 法 无边 的宏 是 可 以与他 人分 享而 不会 丧失 的 。最 的禅 意 、璀 璨 的光 影 、虔 诚的心境 衬
人气势
振 奋 人心 的是看 到一 点烛 火如 何在 黑 托夜 空熠 熠清 辉的 明 月 ,一 时天 上人
点灯 后 便开 始传灯 信 徒们 手捧 暗 中变 成 光亮的 海洋 ,让在场 的每 一 I ,澄清光华 ,吉祥法喜 。 h J 象 ) 叫 币 智慧 的莲 花灯 传灯 ,山法 个 人 皆 置 身 于 光 明 之 中 。 人 们 由 一 盏 1 u 已 帅带 领 .默 默 许愿 ,缓缓 绕 行 ,伴 随 心灯 的莹 莹烛 火至千 万盏 心灯 的光亮
维普资讯
无尽 心 灯 夜 夜明
一 一
首 届 世 界 佛 教 论 坛 传 灯 活 动
首 世 界佛教 论坛 “ 尽心 灯夜 着 永寿 桥上 演奏 的江 南丝 竹佛 乐 .汇 澄澈 的过 程 中 ,体悟 到 了 “ 无 莹莹 一 点 夜 I ”传灯活动 于4 5 J I 】 月l 日晚 在浙 汀 普 聚成明亮壮观 的光 的海洋 。 陀 l 酱济佯寺 举行 l I 照迷 津 ,光 夺须弥 日月轮 ”的禅 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