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三年级上劳动与技术教案
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本教案适用于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
一、教材概述本册教材是“劳动与技术”学科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学科的基本概念、劳动生产中的技术知识、生活中的实践技能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2.增强学生对生产劳动的认识和理解,增加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培养健康的劳动态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学生能够理解生产社会化和劳动生产中的科技发展趋势,为未来做好职业规划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包括了全册内容的概述以及各个重点章节的详细介绍。
1.概述本册教材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与科技发展:生产和科技是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本册教材从生产和科技的角度,介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变化以及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2)劳动生产基础知识:本册教材着重介绍了劳动生产的基础知识,包括生产力的概念、生产方式的变化、工具的发展、组织和管理的方法等。
(3)生活实践技能:本册教材也涉及了许多生活实践技能,如饮食安全、文明礼仪、安全知识等等。
2.劳动生产基础知识本章介绍了生产基础概念和劳动生产的基础知识,如生产力的概念、生产方式的变化、工具的发展、组织和管理的方法等。
(1)生产力的概念:学生应该知道什么是生产力以及其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学会分类理解不同的生产力和其特点,从而理解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生产方式的变化:学生应该知道目前生产方式的不同形态,了解生产方式的历史变迁和演变过程,从而懂得现代生产方式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3)工具的发展:生产工具的发展是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在本章中,学生应该理解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生产工具,他们的功能和特点,从而了解工具的发展重要性。
(4)组织和管理的方法:生产需要有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方法,本章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生产组织和管理的方法以及相应的特点和重要性。
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2. 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会与人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劳动:学习劳动的意义,了解不同行业的劳动者。
2. 学习劳动技能:学习简单的清洁、整理、制作等劳动技能。
3. 实践劳动:进行课堂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
4. 合作劳动:分组进行合作劳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 创意劳动:发挥想象,创作劳动相关的手工艺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难点:学习并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演示法:展示劳动技能,让学生跟随操作。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4. 合作法:分组进行劳动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设置劳动角,展示劳动工具和作品。
2. 劳动工具:准备简单的清洁工具、制作材料等。
3.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4. 评价表:制定劳动评价表,对学生的劳动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进程:1. 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a. 讲解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b. 学生分享对劳动的认识和体会2. 教学环节二:学习劳动技能a. 演示简单的清洁、整理、制作等劳动技能b. 学生跟随操作,学习劳动技能3. 教学环节三:实践劳动a. 学生分组进行课堂劳动实践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4. 教学环节四:合作劳动a.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劳动任务b. 教师观察并评价团队合作情况5. 教学环节五:创意劳动a. 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劳动相关的手工艺品b.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劳动,提供指导七、教学评价:1. 学生劳动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劳动实践中的表现,评价其劳动态度、技能掌握等情况。
2. 团队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劳动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包括沟通、协调、合作等。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上册)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整理、清洁、维护等。
培养学生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
培养学生自觉维护环境、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认识劳动与技术课文:《劳动的乐趣》讨论: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实践:班级卫生打扫2. 第二单元:基本的劳动技能课文:《我是劳动小能手》教学内容:整理、清洁、维护等基本劳动技能实践:教室环境布置3. 第三单元:运用技术解决问题课文:《科技改变生活》教学内容:简单工具的使用、电子产品的基本操作实践:制作小手工,如纸飞机、风车等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劳动与技术知识。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表现,如参与程度、动手能力等。
2. 结果性评价:评价学生作品的设计、功能、创新等方面。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品质量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劳动与技术》2. 教具:清洁工具、手工制作材料等3. 课件:PPT、视频等4. 网络资源:相关劳动与技术的文章、案例等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认识劳动与技术(2课时)2. 第二单元:基本的劳动技能(4课时)3. 第三单元:运用技术解决问题(4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劳动与技术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第一单元,认识劳动与技术2. 第二周:第二单元,基本的劳动技能3. 第三周:第三单元,运用技术解决问题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定期收集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三上劳动与技术教案(湖北省编版)
2016年9月1、花球朵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做彩色花球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观察——讨论——实践——评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制作花球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剪花球和整理花球。
教学准备:各色皱纹纸、剪刀、订书机、针、线。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实物,激发兴趣:1.教师戴一串花球,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2.师:这些花球圆圆的、茸茸的,漂亮吗?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做花球。
板书课题:花球朵朵二、观察讨论,掌握方法:1.每组分发一个花球进行观察思考。
2.感知课本,进一步掌握花球的制作方法。
3.指名回答制作方法,教师适时板书:订牢、剪圆、剪边、整理。
三、教师示范:1.教师利用半成品示范作花球的方法与步骤。
2.让学生来整理花球。
四、学生动手实践1.学生动手制作花球。
2.老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养成良好制作习惯,不要把纸屑散一地)。
五、展示与评1.让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花球。
2.把你的方法与体会和同学们交流。
六、拓展:1.花球可以作成许多饰品,非常有趣,花球还有什么作用?2.希望同学们课后自己动手设计自己喜欢的饰品。
板书设计:花球朵朵方法:订牢、剪圆、剪边、整理2、小船扬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折小船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自己看图折叠小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观察动手实践与教师示范掌握的方法学会折小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劳动态度和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折小船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看图自己折叠小船。
教学准备:小船、正方形彩色纸或彩色包装纸等。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揭示课题:1.欣赏小船,激发学生兴趣2.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3.你发现它的形状有什么特点?4.纸折的小船可好玩了,让我们一起动手做一做吧!5.板书课题:小船扬帆二、感知课本,初步尝试:1.让学生感知课本中的图文2.学生动手尝试制作小船,不懂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三、教师示范、掌握方法:1.教师示范折小船的步骤,引导学生注意观察2.提示学生慢慢拉,小心不要拉破了四、动手实践1.学生动手折小船2,教师巡视指导五、展示评价,分享快乐1.展示作品然后评价2.折小船时,你是怎样在折叠中使它角对着角、边对着边!把你的方法告诉你的小伙伴3.回家可以试试它能平稳地“航行”板书设计:小船扬帆材料:各色彩纸、剪刀3、折剪图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折纸方法剪出不同的图案。
三年级上劳技教案
三年级上劳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劳动与技术教育》三年级上册第二章《身边的工具》,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常见的家用工具,如锤子、螺丝刀、剪刀等;了解这些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通过动手实践,学会使用这些工具进行简单的家居维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家用工具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安全使用工具的意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品质,增强家庭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正确使用家用工具进行简单的家居维修。
重点:认识常见家用工具,了解其用途及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用工具模型或实物、PPT、教学视频等。
学具:每组一套家用工具、实践操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用工具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家用工具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结合PPT和教学视频进行演示。
3.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操作。
4. 例题讲解:以修椅子为例,讲解如何使用锤子和螺丝刀进行简单维修。
5.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家居维修实践,如修理损坏的玩具、组装小家具等。
六、板书设计1. 家用工具名称及用途2. 家用工具使用方法3. 家居维修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在家里找一件需要维修的物品,使用本节课学到的工具进行维修,并记录维修过程。
2. 答案: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但部分学生在使用工具时仍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帮助家人进行家居维修,提高家庭责任感;组织学生参加社区义务维修活动,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重点:详细介绍家用工具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案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2. 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劳动导入: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学生分享自己对劳动的理解。
展示一些劳动的场景,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多样性。
2. 第二课时:基本的劳动技能(一)讲解并演示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擦桌子等。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3. 第三课时:基本的劳动技能(二)继续讲解并演示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整理物品、清洁工具等。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第四课时:团队合作讲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学生分组进行团队活动,如集体打扫卫生、整理教室等。
5. 第五课时:劳动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教师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基本的劳动技能。
2. 示范法:演示基本的劳动技能,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分享法:学生分享自己的劳动心得和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评价学生的劳动技能掌握情况。
2. 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了解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3. 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和态度,了解学生的劳动观念。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劳动的意义和基本的劳动技能。
2. 实践材料:如扫把、拖把等清洁工具。
3. 评价表格:用于记录学生的劳动表现和成果。
教学反思:本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讲解清晰,示范准确,指导及时,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六、第六课时:手工制作技能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技能。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上册)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上册)第一章:认识劳动与技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定义。
2. 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劳动与技术的理解和经验。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劳动与技术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评价方式:学生分享和案例分析的表现。
第二章:学习劳动与技术的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习劳动与技术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学习劳动与技术的方法。
2. 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讲解学习劳动与技术的方法:如观察、实践、反思等。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分享自己的合作经验。
3. 实践练习:让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的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评价方式:小组讨论和实践练习的表现。
第三章:家庭劳动技能培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家庭劳动技能。
教学内容:1. 家庭劳动的意义。
2. 家庭劳动技能的培养。
教学活动:1. 讲解家庭劳动的意义:如培养责任感、独立性等。
2.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劳动经验和感受。
3. 家庭劳动技能训练: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家庭劳动技能训练,如打扫卫生、洗衣服等。
评价方式:学生分享和家庭劳动技能训练的表现。
第四章:学校劳动技能培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学校劳动技能。
教学内容:1. 学校劳动的意义。
2. 学校劳动技能的培养。
教学活动:1. 讲解学校劳动的意义:如培养团队合作、自律性等。
2.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校中的劳动经验和感受。
3. 学校劳动技能训练: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学校劳动技能训练,如整理教室、种花等。
评价方式:学生分享和学校劳动技能训练的表现。
小学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案
小学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巧手》中的第5课《剪出美丽》。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剪纸艺术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进行,通过学习简单的剪纸图案,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观念。
2.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剪纸的技巧和方法,如何运用剪刀和纸张创作出美丽的图案。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剪刀、彩纸、胶棒、展示板、范例作品。
学具:剪刀、彩纸、胶棒、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剪纸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你们想不想也动手剪出这么美丽的作品呢?”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如对折、沿线剪等,并示范剪纸过程。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剪纸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学生将完成的剪纸作品贴在展示板上,共同欣赏。
5. 课堂小结:教师点评学生作品,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剪出美丽》2. 内容:(1)剪纸的基本技巧(2)剪纸步骤(3)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剪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并贴在作业本上。
2. 答案:无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其他民间艺术,如捏泥人、画糖画等,进一步了解和传承民间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剪纸的技巧和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运用剪刀和纸张创作出美丽的图案。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模仿和实践,逐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章:认识劳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定义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3. 引导学生参与劳动,体验劳动的乐趣。
教学内容:1. 劳动的定义和意义。
2. 劳动的种类和形式。
3. 劳动的价值和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讨论劳动的定义和意义。
2. 组织学生参观劳动现场,了解不同种类的劳动。
3. 让学生参与简单的劳动活动,体验劳动的乐趣。
第二章:手工制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爱好。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教学内容:1. 手工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2. 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3. 手工制作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1. 介绍手工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2. 示范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3. 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
第三章:家庭劳动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自觉参与家庭劳动的习惯。
2. 培养学生照顾自己和家人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家庭劳动的种类和重要性。
2. 家庭劳动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3. 家庭劳动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1. 讨论家庭劳动的种类和重要性。
2. 示范家庭劳动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3. 组织学生参与家庭劳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第四章:环境保护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3. 引导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理念。
2. 环保活动的种类和形式。
3. 环保行动的实施方法和技巧。
教学活动:1. 讲解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理念。
2. 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等。
3. 引导学生总结环保行动的实施方法和技巧。
第五章:健康饮食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和意识。
2. 培养学生合理搭配食物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健康饮食的基本原则和知识。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1、变幻的花结教学内容:学习花结的制作方法教学目标:1.学习花结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2.在制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编有创意的花结。
教学重难点:学习花结的制作方法,创编有个性的花结。
教学准备:缎带,订书机,双面胶,透明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用五彩缤纷的缎带可以编制出一个个美丽的蝴蝶结,我们可以把他们扎在小姑娘的辫梢上,戴在小朋友的衣服上,还可以装饰在漂亮的礼品盒上……赶快动手做吧!二、学习花结的制作。
1.观察思考。
仔细观察,你知道单蝴蝶结是怎样编制的吗?2.实践探索。
挑选你满意的缎带,学习编制花结。
单蝶结编制方法:A在缎带的一端留10厘米折成一个圈。
B将较长一端的缎带折向中心点,往下绕圈。
C较长一端的缎带绕至后面。
D继续绕向前,成为一个圈。
E缎带向右,从短缎带的背后向前绕一个圈。
F缎带穿过绕成的圈,使圈包住花结。
G双手拉紧缎带的两个圈和两端,调整好比例,使它成蝴蝶结形。
双蝶结:A绕两个大小不同的缎带圈。
B将小的缎带圈重叠放在大的缎带圈上。
C用一根缎带在中心打结,并整理成形。
3.评一评。
你做的是单色蝴蝶结还是双色蝴蝶结?好看吗?三、课后拓展延伸。
花结的式样多种多样,编制的方法也各有不同。
借助书本提示,挑选自己喜欢的花结自己编制。
2、五彩的小花教学内容:学习用缎带制作五彩的小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学习用缎带制作五彩的小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在制作的过程通过看图学习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观察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花结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各色纸缎带,剪刀,双面胶,卡纸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看老师制作的这些小花,漂亮吗?这些小花也是用五颜六色的纸缎带穿编成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制作这些小花。
二、学习小花的制作过程。
1、观察思考。
仔细观察小花,你有什么发现?想一想:小花是由几部分组成的?编制小花有几个步骤?2实践探索。
三上劳动与技术教案
三上劳动与技术教案教案:三上劳动与技术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和技术的基本概念。
2.掌握劳动与技术的关系,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劳动和技术的基本概念。
2.劳动与技术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3.劳动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劳动与技术的关系和相互影响的理解。
2.劳动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的分析。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学生教材。
3.劳动与技术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劳动吗?请简要阐述。
-你认为技术对社会有什么影响?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他们的答案。
3.教师进一步解释劳动和技术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了解劳动和技术的关系。
二、理论知识讲解(20分钟)1.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教材,讲解劳动和技术的基本概念。
2.引导学生思考劳动和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技术对劳动方式的影响。
3.分析技术革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举例说明。
三、案例分析(30分钟)1.选择一个实际案例,如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织业发展或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等。
2.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向学生展示案例中劳动和技术的关系。
3.引导学生分析该案例中技术对劳动方式、劳动效率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小组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技术的发展如何改变劳动的方式?举例说明。
-技术对劳动效率的提高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
-技术的发展如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举例说明。
2.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五、总结(10分钟)1.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回答,并强调劳动和技术的关系。
2.引导学生思考,劳动和技术的发展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和挑战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劳动和技术的概念,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对劳动方式、劳动效率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和技术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劳动与技术的概念,了解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曾经参与的劳动活动,如家务、植树等,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和关系,强调技术在劳动中的作用。
2.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劳动和相关的技术,如农民种田、建筑工人搭建房屋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劳动的技术需求。
3. 讲解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和技术知识,如使用工具、绘画等。
三、实践活动(20分钟)1. 分组让学生参与一个小型劳动项目,如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整理教室等。
2.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劳动技能和技术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分享经验和技巧。
四、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劳动技能和技术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作业,如观察身边的劳动活动并写下自己的感受,或者制作一件简单的手工艺品。
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和对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示范劳动与技术的应用。
2. 视频展示不同劳动和相关技术的案例。
3. 相关的劳动工具和材料。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展示。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并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更多的劳动活动,如义务劳动、社区服务等,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劳动与技术研究,如探索一种特定工艺的发展历程等。
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章:认识劳动与技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定义。
2. 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让学生对其有初步了解。
2. 分享实例:通过举例说明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其重要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劳动与技术在校园和家庭中的具体应用,并分享讨论成果。
作业:1.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讨劳动与技术在家庭中的应用,并记录下来。
第二章:学习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
2. 动手操作的实践。
教学活动:1. 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并通过示范进行展示。
2. 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3. 分享实践成果,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作业:1. 学生回家后,运用所学的基本技能进行一次家庭劳动,并记录下来。
第三章:培养劳动与技术的美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美感。
2.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美感。
2. 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活动:1. 讲解劳动与技术的美感,并通过实例进行展示。
2. 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作品的创作,教师指导并进行评价。
3. 分享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
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庭中的劳动与技术产品,并尝试对其进行审美评价。
第四章:学习劳动与技术的创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创新。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创新。
2. 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活动:1. 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创新,并通过实例进行展示。
2. 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作品的创新,教师指导并进行评价。
3. 分享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
作业:1. 学生回家后,尝试对家庭中的劳动与技术产品进行创新改进,并记录下来。
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和意识。
2. 培养学生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劳动任务。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劳动:学习劳动的意义,了解劳动的种类。
2. 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拖地、整理物品等。
3. 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会与同学一起完成劳动任务。
4. 实践劳动:进行实际的劳动操作,体验劳动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实际的劳动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采用示范法,教授学生简单的劳动技能。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劳动操作。
4.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劳动工具,如扫把、拖把、整理箱等。
2. 准备劳动场地,如教室、走廊、操场等。
3. 准备劳动任务,如扫地、拖地、整理物品等。
4. 准备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劳动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不同的劳动种类,让学生了解劳动的多样性。
3. 教学劳动技能:示范并教授学生简单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拖地、整理物品等。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劳动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 实际操作:学生进行实际的劳动操作,体验劳动的乐趣。
七、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态度、技能和合作情况,进行评价。
2. 结果评价:评价学生完成劳动任务的质量和效果。
3. 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劳动竞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
2. 邀请家长参与劳动活动,增进家校合作。
3. 开展劳动主题活动,如劳动节、劳动周等。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
鄂教版三年级上劳动与技术教案
王垸小学三年级上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课纸工初步教学目标:1、了解纸的知识,知道纸也是一种手工的好材料。
2、认识常用的纸工工具和纸工制作的符号。
3、知道纸工制作时的案例防护。
教学重难点:了解纸的知识,认识常用的纸工工具和纸工制作的符号。
教学准备:各类纸工工具、投影仪、纸工作品图片、劳动vcd光盘教学过程:一、课程内容说明:师:纸工,是三年级学生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内容。
从本学期开始,大家将系统地学习使用剪刀、美工刀、胶水、胶带、直尺等纸工常用工具,学习运用剪、刻、折、帖、撕、拼、插、卷、编、植等纸工基本技法来制作作品;拼接玩具,纺织书签,做团花、拉花、彩灯和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二、了解纸的知识:1、相互说说自己知道的纸,充分感受纸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议一议纸的产生和发展,了解纸的相关知识,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造纸术的发明:在造纸术没有发明以前,中国古代曾先后使用龟甲、兽骨、金石、竹简、木牍、缣帛等作为书写材料写字记事。
直到西汉时期,简牍、缣帛依然是十分重要的书写材料。
但由于简牍笨重,缣帛昂贵,于是寻求廉价、方便易得的新型书写材料成了迫切的社会要求。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古代劳动人民终于发明了用麻绳头、破布、旧鱼网等废料制成植物纤维纸的方法,这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
纸的诞生为交流思想、传播文化和发展科学技术提供了重要工具。
1986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天水放巴滩汉墓中发现一幅纸质地图。
其纸质薄而软,纸面光滑平整,呈黄色,纸上用细墨线条绘制出山脉、河流、道路等图形。
这次出土的纸质地图是目前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纸实物。
另外,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的故纸堆中也发现了西汉时代的纸。
这表明早在东汉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中国已发明了纸。
(2)早期的造纸方法:将砍伐来的植物,比如麻类植物,用水浸泡,剥皮,剁碎,放在锅里煮;待晾凉后再行浸泡、脚踩,用棍棒搅拌,使其纤维变碎、变细;掺入辅料,制成纸浆;用抄纸器(竹帘之类)进行抄捞、晾干,即可制成为纸。
小学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案
小学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材第三单元《动手动脑,我最棒》的第5课《小小手,巧制作》。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手工制品,学习基本的剪刀使用技巧和简单的手工制作方法,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剪刀使用技巧,了解简单的手工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观察力和创造力。
3. 增进学生对劳动与技术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剪刀的使用技巧,简单手工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手工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剪刀、胶水、彩纸、卡片、范例作品等。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把安全剪刀、彩纸、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范例作品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生活中常见的手工制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剪刀的使用技巧,演示简单手工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制作步骤。
3. 动手实践(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动手尝试制作手工作品。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练习制作手工作品,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成果展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分享制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小小手,巧制作》2. 内容:剪刀使用技巧简单手工制作方法创意手工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创意手工作品,主题自定。
2. 答案: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一个手工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寻找更多手工作品素材,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提高动手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生活中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所学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动手实践环节的组织4. 作业设计的要求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本次教学中,重点在于剪刀的使用技巧和简单手工制作方法。
三年级上劳动与技术教案
三年级上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劳动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劳动与技术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
主体:引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劳动问题,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
2. 第二课时:学习基本的劳动技能导入:讲解劳动技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主体:教授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擦桌子等,让学生动手实践。
3. 第三课时:团队协作劳动导入:讲解团队协作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中的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主体:分组进行团队协作劳动,如共同打扫教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4. 第四课时:劳动与技术实践导入:讲解实践的意义,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主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劳动项目,进行劳动实践。
三、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技能、团队协作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劳动实践成果、心得体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成果。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劳动与技术教育教材。
2. 教具:扫把、拖把、毛巾等劳动工具。
3. 课件:有关劳动与技术的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
2. 注重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4.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5. 定期组织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六、第六课时:了解不同职业的劳动导入:讲解不同职业的劳动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各种劳动的价值。
主体:让学生调查家人或周围人的职业,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垸小学三年级上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课纸工初步教学目标:1、了解纸的知识,知道纸也是一种手工的好材料。
2、认识常用的纸工工具和纸工制作的符号。
3、知道纸工制作时的案例防护。
教学重难点:了解纸的知识,认识常用的纸工工具和纸工制作的符号。
教学准备:各类纸工工具、投影仪、纸工作品图片、劳动vcd光盘教学过程:一、课程内容说明:师:纸工,是三年级学生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内容。
从本学期开始,大家将系统地学习使用剪刀、美工刀、胶水、胶带、直尺等纸工常用工具,学习运用剪、刻、折、帖、撕、拼、插、卷、编、植等纸工基本技法来制作作品;拼接玩具,纺织书签,做团花、拉花、彩灯和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二、了解纸的知识:1、相互说说自己知道的纸,充分感受纸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议一议纸的产生和发展,了解纸的相关知识,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造纸术的发明:在造纸术没有发明以前,中国古代曾先后使用龟甲、兽骨、金石、竹简、木牍、缣帛等作为书写材料写字记事。
直到西汉时期,简牍、缣帛依然是十分重要的书写材料。
但由于简牍笨重,缣帛昂贵,于是寻求廉价、方便易得的新型书写材料成了迫切的社会要求。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古代劳动人民终于发明了用麻绳头、破布、旧鱼网等废料制成植物纤维纸的方法,这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
纸的诞生为交流思想、传播文化和发展科学技术提供了重要工具。
1986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天水放巴滩汉墓中发现一幅纸质地图。
其纸质薄而软,纸面光滑平整,呈黄色,纸上用细墨线条绘制出山脉、河流、道路等图形。
这次出土的纸质地图是目前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纸实物。
另外,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的故纸堆中也发现了西汉时代的纸。
这表明早在东汉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中国已发明了纸。
(2)早期的造纸方法:将砍伐来的植物,比如麻类植物,用水浸泡,剥皮,剁碎,放在锅里煮;待晾凉后再行浸泡、脚踩,用棍棒搅拌,使其纤维变碎、变细;掺入辅料,制成纸浆;用抄纸器(竹帘之类)进行抄捞、晾干,即可制成为纸。
(3)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年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年增长率。
2001年我国年产量已达3 200万吨以上,居世界前三位。
但是我国人均纸和纸板消费量仍然较低,仅为世界人均消费量的1/3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量。
(4)介绍几种常用的纸:书写纸、精制双胶纸、铜牌纸、箱板纸、地图纸、账册纸、静电复印原纸,电脑打印原纸。
三、认识常用的纸工工具和纸工制作符号:1、纸工工具。
1) 剪刀——最方便的裁剪工具。
2) 美工刀——切刻的工具。
3) 胶水——常见的粘贴材料,使用时注意卫生。
4) 胶带——有双面胶,透明胶等,粘贴时干净又迅速。
5) 直尺——用来计算、刻和划线的工具。
2、纸工制作符号。
纸工材料卡片上有各种各样的符号,主要有以下一些(出示):1)山线2)谷线3)剪切线4)粘贴面5)挖切3、纸工的基本技法。
播放vcd光盘上的有关纸工技法的内容。
4、纸工制作时的安全防护。
1)讨论纸工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2)总结:使用纸工工具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触摸剪刀、美工刀的刀刃;把刀具传递给同学时,刀锋不要对着他人;用刀沿着手指紧压的直尺刻划时,手指应与尺的外缘保持一定距离,以防划破手。
四、板书设计:1、纸工初步了解纸的知识认识常用的纸工工具和纸工制作符号纸工制作时的安全防护五、教学反思:纸工,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也是最便于开展的一项手工制作劳动。
在学习做纸工的起始阶段,教材安排了“纸工初步”这一单元,旨在通过帮助学生了解纸的基本知识,认识常用的纸工工具和纸工制作符号,并动手制作一把最简单的折扇,让学生体验纸工基本技法的运用,在制作中辨认符号,使用工具,为以后顺利开展纸工制作活动奠定良好的认知和技术基础。
认识纸工工具、纸工制作符号是进行纸工制作的基本条件第二课学习纸工基本技法教学目标:1、复习纸的知识。
2、复习纸工制作符号的意义,温习纸工制作的注意点。
3、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纸工的基本技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掌握纸工的基本技法。
教学准备:劳动vcd光盘、纸工材料、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复习纸的知识:造纸术是谁发明的?早期的纸是如何制造的?2、投影仪出示各类纸工制作符号,指名说说意思。
3、说说有哪些纸工需要的制作工具?二、学习纸工基本技法:1、师介绍纸工的几种基本技法:剪刻贴撕拼插卷编植2、播放vcd,逐一观察基本技法的操作。
3、学生实践练习。
4、介绍学习较为复杂的纸工技法:1)山线切折——在正面用针(或小刀)沿着山线符号划线(如用刀划,用力一定要轻,以免将纸划穿),然后再折(正面朝外),折成像山形的样子。
2)谷线切折——先在谷线符号的两端用针扎孔,再在反面的两个洞眼之间用针(或刀)划痕,最后折成正面相靠(背面朝外),形成像山谷形的样子。
3)压印法(以压出凸起的鱼眼为例)选择有圆孔的模板(也可用硬卡纸刻圆孔做模具),把圆孔对准鱼眼的部位,捏紧,不要移动。
翻个身,平放在桌上。
用有圆头的棒(钢笔圆形尾部也可),在纸上磨,找到轮廓后,沿轮廓反复轻压。
再将卡纸鱼翻个身,鱼眼就凸现了。
鱼鳞的做法与眼相似。
5、学生练习山线和谷线的切折。
注意知道安全操作。
6、教师巡视,展示正确的学生操作。
三、板书设计:2、纸工基本技法剪、刻、贴、撕、拼、插、卷、编、植山线切折谷线切折压印法四、教学反思:纸工制作时,要求学生先明确卡片材料上的点、线等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再动手操作。
这是第一次需要学生操作,因此使用纸工工具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要不断提示学生:不要用手触摸剪刀、美工刀的刀刃;把刀具传递给同学时,刀锋不要对着他人;用刀沿着手指紧压的直尺刻划时,手指应与尺的外缘保持一定距离,以防划破手。
“压印法”对学生来说较有难度,可选择让学生课后在家长的单独指导下进行尝试练习。
第三课制作折扇教学目标:1、通过制作,能够正确识别卡片上的符号,看懂制作步骤。
2、掌握山线、谷线的划痕折叠。
3、会在操作过程中保护自己。
教学重难点:掌握山线、谷线的划痕折叠。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投影片的制作(纸工符号、制作步骤、纸工制品等),实物投影仪及其他电教辅助设备。
(2)消毒棉球、创口贴等。
2.学生准备:(1)课前了解纸的相关知识,收集一些不同种类的纸制品或图片。
(2)纸工工具一剪刀、美工刀、胶水、胶带、直尺、针、线等。
(可分组准备)(3)每人一张01号纸工材料。
教学过程:一、欣赏折扇,激发兴趣导入:1、展示各类美观的折扇。
2、介绍苏州的檀香扇。
3、今天我们要来自己制作一把折扇。
二、学习教材:1、自学教材“折扇”部分的内容2、指名说一说你学到了些什么?三、学习制作方法:Vcd播放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方法,学生仔细观察制作方法。
四、学生小组学习,制作纸扇:1、回顾纸工制作的安全注意点:不要拿着剪刀、美工刀等玩耍、嬉闹2、4人一小组,讨论分工安排,互相帮助制作折扇。
3、教师巡视。
五、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再指导:1、山线、谷线折叠之前的划痕可以用针、用刀,或者用没有油的圆珠笔芯刻划。
2、做纸工时剪切下的边角料要及时处理干净,装入垃圾袋。
切刻材料时要垫上垫板,以免损坏课桌或操作台。
六、学生再练习,独自完成一把折扇的制作。
七、评一评:完成作品后,按照“方法正确、作品美观、团结互助、粘贴严整、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要求进行评价。
选出优秀作品。
教师打分记录成绩。
八、板书设计:3、制作折扇1)、剪切制作部件,划山线2)、划谷线3)、折叠4)、结扎,粘贴,完成。
九、教学反思:制作折扇,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卡片上的符号,看懂制作步骤,会运用工具正确操作。
制作折扇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山线、谷线的划痕折叠,教师可示范操作,帮助学生突破这个准点。
在课上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采用“先做、后教、再练”的教学模式,即让学生自己看制作步骤图及说明,在小组内讨论后先自主操作尝试,动手做一做,在此基础上教师指点、辅导,帮助学生完成作品的制作。
第四课十五巧板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七巧板、十五巧板的来历,了解这种传统民间游戏深受人们喜爱,是老少皆宜的好玩具。
2)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几何图形,用它们可以拼接成许多复杂有趣的图形。
2、能力目标:1)比较熟练地使用纸工工具。
2)能够用七巧板、十五巧板拼出几种简单的人物或自然现象。
3)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七巧板、十五巧板的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业精神。
教学重难点:1、制作十五巧板。
2、用十五巧板拼接图形。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仪、十五巧板示范作品2.学生准备:直尺、剪刀、胶水、和劳动制作材料02号,另备方形或圆形纸板。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
1、为激发学生制作十五巧板的兴趣,可以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七巧板、宝高拼装玩具等人手。
让学生说一说七巧板等,进而引导学生了解十五巧板。
2、讲故事:七巧板的故事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
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一一请客吃饭的桌子。
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则拼成三角形一人则拼成四方形,6人则拼成六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很好。
后来,有人把宴几改变为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
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
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
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
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七巧板呢!l 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外国人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
由于这种玩具简单到可以由小孩子自己用厚纸板制作,而玩起来的无穷趣味足以使成人为之着迷。
所以流传极广。
在此同时.,不少七巧板的玩家还编写专著,公布自己的拼图成果,现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里,就有《七巧新谱》藏本。
相传拿破仑在流放生活中,也曾以拼合七巧板作为消遣。
2002年8月20日至2 8日在中国举办了国际数学家大会,会上:展出了七巧板、鲁班锁、九连环等古典游戏。
清代童叶庚对古代七巧板和蝶几形图进行研究后,产生¨环规为圆,合矩成方·千变万化,十色五光的方案。
制成十五巧板。
取名益智图。
二、制作十五巧板。
1、介绍制作过程:首先沿最外围的剪切线剪下两块相连的大正方形,划山线,将它们相对粘贴(图案在外),再按照图剪切出大小三角形4块,梯形2块,平行四边形1块,半圆形2块,折尺形2块,不规则图形4块。
2、投影仪下老师演示制作过程,学生仔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