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雷震《村晚》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村晚》原文、翻译及赏析

《村晚》原文、翻译及赏析

《村晚》原文、翻译及赏析《村晚》是宋代诗人雷震所作,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村晚》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村晚宋代: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注释陂(bēi):池塘的岸。

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

寒漪(yī):水上波纹。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归去:回去。

池塘:堤岸。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1、写景的艺术特色:《村晚》的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

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瞧,"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

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乐融融的了。

同时,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2、诗歌的意境的创造: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笛呢,则是"无腔信口",是诗人厌倦了尘世的喧嚣,看破了"红尘滚滚"呢,还是他天性好静、好无拘无束呢?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唐诗赏析-雷震《村晚》原文翻译与练习题

唐诗赏析-雷震《村晚》原文翻译与练习题

雷震《村晚》原文翻译及练习题'《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晚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宋代: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注释①陂 (b ē i) :池塘。

②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寒漪 (y ī ) :水上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1.本诗中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表达出怎样的感情?(5 分)2.本诗前两句的写景极有特色,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至少两处 )。

(6 分 )3.这首诗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5 分 )宁静的晚村暮色图景,(描绘画面略 ),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赞美向往之情。

(答出乡村晚归或乡村暮色,给 1 分 ;答出特点: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任意一点给 1 分;描绘画面 1 分;情感 2 分。

)2、(6 分 ) ①用“满”字写出青草茂盛,池水盈盈;②“衔”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③ “浸”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

(答出两点就给 6 分。

)3、①炼字。

两个“满”字生动地写出了茂盛而美丽的春草,柔美的春山倒映在澄澈春水中,浑然一体,别有趣味; “浸”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 ②动静结合。

作者先写静景后写动景,由近及远,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幽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③比拟。

“山衔落日”,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④借景抒情。

借恬静优美的景色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向往,情与景高度统一。

诗歌赏析——村晚

诗歌赏析——村晚

诗歌赏析——村晚【宋】雷震同学们,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的生活、学习按下了暂停键,虽然我们不能到校上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居家学习。

今天,就有张老师带你们一起赏析一首南宋诗人雷震的诗歌——《村晚》。

一、知作者这位作者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响亮的名声,甚至连他的生卒年月、人生经历都没有留在史书当中,完全是凭借一首诗而流传千古的诗人。

没有更多的作品,没有其他的名气,但是却击穿千年,留下一首被后人传颂的诗,一定别有韵味。

二、解诗题这首诗的题目也非常简单,《村晚》就是乡村傍晚,说明描写的情景就是某个小乡村的傍晚时光。

这首诗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

三、抓字眼陂:池塘的岸。

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含住了。

浸:淹没。

漪:水中的波纹。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归去:回去。

信口:随口。

四、知诗意诗前两句写背景。

首句“草满池塘”是说节令已在盛夏季节,池塘里的青草已经长满,“水满陂”,是说正逢多雨季节,因此水涨得很高。

次句写远山落日。

用一个“衔”字,形象地现出落日挂在山头上的情况。

又用一个“浸”字,写落日青山倒映水中。

诗围绕池塘为中心,以池塘中的绿草与澄净的池水,带出青山与落日,中间以一“浸”字作维系,使池塘显得很热闹,色彩也十分绚丽。

在这样宁静优美的背景中,主人公——牧童登场了。

他骑着牛儿,走向村庄,手中拿着支短笛,随意吹着。

与上两句的恬静相比,这两句描绘得非常生动活泼。

牧童骑着牛,不是规规矩矩地骑,而是横坐着;他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无腔信口吹”。

于是,牧童调皮天真的神态,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为之耳目一新。

五、想意境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村晚的注释和译文和古诗

村晚的注释和译文和古诗

村晚的注释和译文和古诗一、原文《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二、衍生注释:1. “陂(bēi)”:池塘的岸。

2. “衔”:这里是指太阳落山时好像被山含在口中一样,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3. “浸”:泡在水里,形象地写出了落日映照在水中的情景,有动态感。

4. “寒漪(yī)”:带有凉意的水的波纹。

5. “无腔”:没有固定的曲调。

6. “信口”:随口,随意。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农村晚景图。

情感方面,它传递出一种闲适自在、悠然惬意的情绪。

从表现手法来看,首句“草满池塘水满陂”通过描写水草丰美、池水满溢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一种生机蓬勃的基调。

“山衔落日浸寒漪”这句的画面感极强,“衔”字把山拟人化,生动地刻画了夕阳西下时的美妙景色,“浸”字让整个画面更有动态美。

最后的“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简直把那种乡村生活的随性诠释得淋漓尽致,小牧童横坐在牛背上,吹着不成调的笛子,这样的场景暗示了乡村生活没有太多的约束,人们自由自在,尽享生活的乐趣。

四、作者介绍:雷震,宋代诗人。

关于他的生平虽没有太多详细的记载,但从这首《村晚》可以看出他对农村田园生活有细致的观察和热爱。

他能够捕捉到那些平常而又独特的乡村景致,用简洁而生动的笔触把它们描绘出来。

五、运用片段:1. 黄昏时分,我和朋友们来到了一个郊外的小乡村。

落日的余晖洒在一片片绿色的田野上,远处还有一个小小的池塘,那景象让我不禁想起“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我激动地跟朋友分享这首诗,告诉他们这诗里描绘的景象就如同我们眼前般美好又自在。

2. 去山区旅游的时候,住在一个农家小院里。

傍晚看着远处的山腰慢慢吞噬着太阳的光芒,旁边牧童悠闲地骑着牛回来,那牛儿慢悠悠地走着,小牧童还瞎吹着笛子,那股悠然劲,就像雷震诗里写的“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诗太契合眼前的景儿了。

3. 在公园里看到一块类似于乡下模样的人造景观区,里面有个小池塘,周围长满了草。

宋代雷震《村晚》原文、译文及注释

宋代雷震《村晚》原文、译文及注释

宋代雷震《村晚》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从这首诗风格看,这首诗约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很可能为宋度宗年间)。

原文: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翻译: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注释:
〔陂〕池岸。

〔漪〕水中的波纹。

〔腔〕曲调。

〔信口〕随口。

村晚宋雷震古诗意思

村晚宋雷震古诗意思

村晚宋雷震古诗意思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寄托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村晚》古诗的意思如下: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往家里走去;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村晚》古诗全文如下: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写乡村美景的古诗

写乡村美景的古诗

写乡村美景的古诗原文:《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一、衍生注释:“陂”指池塘。

“衔”是口里含着的意思。

“漪”指水波。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悠然超凡、充满乡村生活情趣的画面。

池塘里长满了青草,池水也快溢满了。

远处的青山,衔着红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诗人把乡村傍晚的景色和牧童的天真活泼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心生向往。

三、作者介绍:雷震,宋朝人,生平不详。

但从这首《村晚》中,可以看出他对乡村生活的熟悉和喜爱,以简洁而生动的笔触,为我们留下了这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四、运用片段:我和朋友来到了一个小乡村,那景色就像雷震诗中的“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一般迷人。

远处的青山和落日相互映衬,池塘边的青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我们坐在草地上,感受着这宁静的氛围,仿佛时间都静止了。

这难道不比城市里的喧嚣更让人陶醉吗?原文:《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一、衍生注释:“黍”是黄米。

“合”指环绕。

“郭”指城墙。

“轩”指窗户。

“桑麻”泛指农事。

二、赏析: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青山在城郭外横卧。

打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一边举杯畅饮,一边谈论农事。

整首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朋友的真挚情谊。

三、作者介绍: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他的诗大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意境优美。

在一个周末,我去拜访了乡下的亲戚。

那里真可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看着那绿树环抱的村庄和远处绵延的青山,我心情格外舒畅。

大家围坐在一起,聊聊家常,谈谈今年的收成,这不就是孟浩然诗中的美好场景吗?原文:《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村晚课堂笔记

村晚课堂笔记

村晚课堂笔记
《村晚》课堂笔记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乡村傍晚美景的诗,即南宋诗人雷震的《村晚》。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美丽,以及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二、作者简介
雷震,南宋诗人,生平不详。

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明快流畅为主要特点。

三、诗词分析
1. 诗歌题目:《村晚》
2.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雷震在乡村生活时所写,通过对乡村傍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3. 诗句解释:
“草满池塘水满陂”,描述了乡村池塘中长满了青草,水面几乎溢出池岸
的景象。

“山衔落日浸寒漪”,描写了夕阳西下,半山腰将落日紧紧衔在口中,倒
映在池塘的水面上泛起层层寒意。

“牧童归去横牛背”,描绘了放牧归来的小童横坐在牛背上,慢慢走回家
的情景。

“短笛无腔信口吹”,意思是牧童随意地吹着短笛,虽然没有固定的曲调,却别有一番风味。

4. 诗歌主题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通过对乡村傍晚景色的生动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深深眷恋。

他笔下的乡村是宁静、美丽的,而牧童和短笛则增添了一丝田园生活的乐趣和自由自在的气息。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村晚》,我们领略了雷震笔下的乡村美景,感受到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以其明快流畅的语言和生动细腻的描绘,让我们对乡村生活有了更深的向往和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这首诗中汲取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村晚杨万里的古诗全解

村晚杨万里的古诗全解

《村晚》杨万里的古诗全解:《村晚》作者是雷震,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池水漫上了塘岸,太阳正要落山,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冰凉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牧童赶着牛回家,横坐在牛背,手拿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前两句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字,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字,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

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优哉游哉、其乐融融的了。

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短笛,却是“无腔信口”。

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村晚》原文、译文及注释

《村晚》原文、译文及注释

《村晚》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从这首诗风格看,这首诗约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很可能为宋度宗年间)。

原文: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对照翻译: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注释:
①陂(bēi):池塘。

②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寒漪(yī):水上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⑧归去:回去。

⑨池塘:堤岸。

村晚原文及赏析

村晚原文及赏析

村晚原文及赏析原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注释陂(bēi):池塘的岸。

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

寒漪(yī):水上波纹。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归去:回去。

池塘:堤岸。

赏析:这首诗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诗前两句写背景。

首句“草满池塘”是说节令已在春末,池塘里的青草已经长满,借鉴谢灵运《登池上楼》名句“池塘生春草”,但以“满”字易“生”字,显出节令的不同。

“水满陂”,是说正逢多雨季节,因此水涨得很高。

次句写远山落日。

用一个“衔”字,形象地现出落日挂在山头上的情况,与杜甫“四更山吐月”的“吐”字同见炼字之工。

又用一个“浸”字,写落日青山倒映水中,与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句情景非常相似。

诗围绕池塘为中心,以池塘中的绿草与澄净的`池水,带出青山与落日,中间以一“浸”字作维系,使池塘显得很热闹,色彩也十分绚丽。

在这样宁静优美的背景中,主人公——牧童登场了。

他骑着牛儿,走向村庄,手中拿着支短笛,随意吹着。

与上两句的恬静相比,这两句描绘得非常生动活泼。

牧童骑着牛,不是规规矩矩地骑,而是横坐着;他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无腔信口吹”。

于是,牧童调皮天真的神态,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为之耳目一新。

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

雷震《村晚》原文翻译及练习题

雷震《村晚》原文翻译及练习题

雷震《村晚》原文翻译及练习题《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晚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村晚》原文宋代: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译文及注释译文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注释①陂(bēi):池塘。

②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寒漪(yī):水上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村晚》练习题1.本诗中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出怎样的感情?(5分)2.本诗前两句的写景极有特色,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至少两处)。

(6分)3.这首诗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5分)宁静的晚村暮色图景,(描绘画面略),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赞美向往之情。

(答出乡村晚归或乡村暮色,给1分;答出特点: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任意一点给1分;描绘画面1分;情感2分。

)2、(6分)①用“满”字写出青草茂盛,池水盈盈; ②“衔”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③ “浸”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

(答出两点就给6分。

)3、①炼字。

两个“满”字生动地写出了茂盛而美丽的春草,柔美的春山倒映在澄澈春水中,浑然一体,别有趣味;“浸”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②动静结合。

作者先写静景后写动景,由近及远,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幽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③比拟。

“山衔落日”,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④ 借景抒情。

借恬静优美的景色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向往,情与景高度统一。

《村晚》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村晚古诗赏析

村晚古诗赏析

村晚古诗赏析
《村晚》是宋代诗人雷震的一首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诗,全诗如下: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赏析:
首句“草满池塘水满陂”,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夏末秋初的田园风光。

池塘边长满了茂盛的野草,映衬着满满的池水,展现出一派生机盎然、宁静和谐的画面。

第二句“山衔落日浸寒漪”,运用拟人手法将山峦赋予生命,似乎山也在忙碌一天后疲惫地“衔”着即将落下的夕阳。

夕阳余晖洒在微波荡漾的水面(寒漪),使整个画面被染上一层暖暖的金黄色调,同时又透出一丝凉意,预示着夜晚即将到来。

第三、四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转而聚焦于生活在这片美景中的牧童形象。

牧童悠闲地横坐在牛背上回家,手中拿着短笛随意吹奏,没有固定的曲调,表
现出孩童纯真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和心灵世界。

这一场景既是对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和诗意之美。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人文活动的交融,展现了乡村傍晚的独特韵味和闲适恬静的生活氛围,表达出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平淡的美好向往以及对淳朴田园生活的深深眷恋。

村晚诗歌鉴赏

村晚诗歌鉴赏

村晚诗歌鉴赏《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原文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⑴,山衔落日浸寒漪⑵。

牧童归去横牛背⑶,短笛无腔信口吹⑷。

注释⑴陂(bēi):水岸。

⑵衔:口里含着。

此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

寒漪:带有凉意的水纹。

漪(yī),水波。

⑶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⑷腔:曲调。

信口:随口。

译文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往家里走去;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作品鉴赏这首诗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诗前两句写背景。

首句“草满池塘”是说节令已在春末,池塘里的青草已经长满,借鉴谢灵运《登池上楼》名句“池塘生春草”,但以“满”字易“生”字,显出节令的不同。

“水满陂”,是说正逢多雨季节,因此水涨得很高。

次句写远山落日。

用一个“衔”字,形象地现出落日挂在山头上的情况,与杜甫“四更山吐月”的“吐”字同见炼字之工。

又用一个“浸”字,写落日青山倒映水中,与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句情景非常相似。

诗围绕池塘为中心,以池塘中的绿草与澄净的池水,带出青山与落日,中间以一“浸”字作维系,使池塘显得很热闹,色彩也十分绚丽。

在这样宁静优美的背景中,主人公——牧童登场了。

他骑着牛儿,走向村庄,手中拿着支短笛,随意吹着。

村晚古诗翻译

村晚古诗翻译

村晚古诗翻译《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如下: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全诗译文: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简析: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村晚》宋雷震古诗翻译如下:池塘里长满了水草,水波溢向岸边;夕阳斜倚在山边,仿佛被山托着,它们的影像倒映在水面上,仿佛沉浸在冰冷的水波中。

回家的牧童坐在牛背上,嘴里胡乱吹着短笛。

《村晚》赏析这首诗也使用了前面所说的七言诗句的描写方法。

“草满池塘水满陂”与“山衔落日浸寒漪”,这样的描写方法,使诗歌如画一样,画中有长满水草的池塘和溢满水波的河岸,而它们的位置则由读者自行配置。

前两句的风景和后两句的牧童基本无关。

风景只是一种背景,起到渲染情绪的作用。

在这张背景图的渲染下,背上坐着公牛,随意吹着短笛的牧童,表现出了一种比较悠闲的神态。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原文如下: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池塘里长满了绿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堤岸。

远处的青山,嘴里衔着红色的晚霞,一起倒映在水中的影子,闪着波光。

小牧童骑在牛背上,慢慢回到了家;手持短笛,自由吹奏,没有固定的声腔。

村晚的意思是:村晚:雷震原文:一个长满草的池塘里,水满了水,山遮了浪。

牛郎的孩子坐在牛背上,漫不经心地用短笛吹奏着曲子的曲调。

译文:池塘里长满了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堤岸。

远处的青山,嘴里衔着红色的晚霞,一起倒映在水中的影子,闪着波光。

村晚的诗意和诗情

村晚的诗意和诗情

村晚的诗意和诗情
1、《村晚》是宋朝诗人雷震的七言绝句,全文内容如下: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村晚》的诗意是: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3、《村晚》的诗情是: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描写了自然景物变化和牧童的活动,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
山衔②落日浸寒漪③。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
①陂(bēi):指池塘。

②衔:口里含着。

③漪:水波纹。

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池水漫上了塘岸,太阳正要落山,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冰凉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牧童赶着牛回家,横坐在牛背,手拿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前两句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字,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字,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

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优哉游哉、其乐融融的了。

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短笛,却是“无腔信口”。

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阅读训练】
1从表现了牧童自在悠闲的无穷?趣。

2诗中有一处拟人写法,是。

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人们大都喜爱朝霞满天的早晨,可是,一天中的黄昏同样令人心醉:似火的晚霞、袅袅炊烟、回归的人们……去观察傍晚时的景色吧,写一写迷人的黄昏,相信你会有崭新的发现。

牧童
雷震的《村晚》写到一个骑牛的牧童,清代的诗人袁枚也写过牧童。

野外林阴道上,一个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

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响,整个树林全被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挺直脊背,嘴巴紧闭,?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

原来小牧童看到了一只蝉,小牧童想要捉住它呢!他怕他的歌声惊飞了蝉儿。

袁枚看到这个情景后,对牧童的行为忍俊不禁,于是写了《所见》,将牧童天真无邪的神态描绘得惟妙惟肖。

所见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