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原则ppt课件
中医的防治原则
中医的防治原则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有着独特的防治原则。
中医的防治原则包括预防为主、辨证施治、因人制宜和平衡调节等,这些原则既适用于疾病的防治,也适用于身体的健康保养。
中医强调预防为主。
中医认为,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为重要。
中医通过调整饮食、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法,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此外,中医也注重季节养生,根据气候的变化,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预防季节性疾病的发生。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将疾病分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进行辨证,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寒性疾病,中医会采用温补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对于热性疾病,则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
通过辨证施治,中医能够更好地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还强调因人制宜。
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是不同的,因此在治疗疾病时需要因人制宜。
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和症状,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中医注重调理人体的整体平衡,而不仅仅是治疗某一个症状,这样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
中医强调平衡调节。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的平衡密切相关,只有保持阴阳的平衡,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中医通过调整饮食、锻炼身体、调节情绪等方法,促进阴阳的平衡,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中医还注重人体与自然界的和谐,认为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息息相关,因此需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身体的平衡。
中医的防治原则包括预防为主、辨证施治、因人制宜和平衡调节等。
这些原则贯穿于中医的整个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是中医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中医的防治原则既适用于疾病的防治,也适用于身体的健康保养。
通过遵循中医的防治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中医的防治原则,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共同促进人体健康的发展。
辨证与防治原则详解课件
患者情况
患者年龄48岁,女性,糖尿病病史2年, 血糖波动在7.0-9.0mmol/L之间。
治疗原则
以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为治疗原则,采用 中药汤剂和针灸治疗。同时建议患者调整 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增加运动。
辨证分析
根据患者症状,舌脉表现,中医辨证为气 阴两虚型糖尿病。
案例三: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心病患者的综合治疗与管理
辨与防治原
目 录
• 辨证论治的概念 • 辨证的方法与步骤 • 防治原则 • 常见疾病的辨证与防治 • 案例分析
contents
定义与含义
定义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 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再根据“证候”来决定治疗 原则和治疗方法。
感冒的辨证与防治
风寒感冒
暑湿感冒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 鼻塞,流清涕,喉痒,痰稀薄色白。 治疗原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发热,汗出热不解,肢体酸重或疼痛, 头昏重胀痛,心烦口渴,胸闷,恶心 呕吐。治疗原则:清暑祛湿解表。
风热感冒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干,咽喉 肿痛,痰黄稠。治疗原则:辛凉解表, 宣肺清热。
切诊
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皮肤温 度等来判断病情。例如,脉浮
紧可能表示寒邪入侵。
八纲辨证
表里
寒热
虚实
阴阳
判断病位在表还是在里, 以及表里之间的转化。
判断疾病的性质是寒还 是热。
判断疾病的性质是虚还 是实,以及虚实之间的
转化。
判断疾病的性质是阴还 是阳,以及阴阳之间的
转化。
中医护理--护理防治与护理原则 ppt课件
治疗与护理原则
• 三因制宜
1. 因时制宜 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气候特点选用不同的治疗 护理方法。 2. 因地制宜
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制定治疗护理方法。
3. 因人制宜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治疗和护理。
ppt课件 14
治疗“八法”
• 治疗大法
又称基本治法,概括了多种具体治法的共性, 临床上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如: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ppt课件 21
治疗“八法”
• 消法:又称消导法
通过消食导滞和消坚散结作用,将气、血、痰、食、 水、虫等积聚而成的有形之邪逐渐消散的一种治法。 分为:消导食积、消痞化癥、消痰祛水、消疳杀虫、 消疮散痈等 注意:体质较虚者,使用消法时,应攻补兼施,以 防损伤正气。
ppt课件 22
治疗“八法”
• 补法:又称补益法
ppt课件 6
治疗与护理原则
• 治疗原则与护理原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原则指导下制定的,对中医临床有普遍指导意义。
• 治则与治法不同
--- 治则是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 --- 治疗方法是治则的具体化
课件
7
治疗与护理原则
• 护病求本
治疗与护理都必须抓住疾病的本质,并针对疾 病的本质进行施护。 本 标 正气 邪气 病因 症状 内脏 体表
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气去,阳 气复,经络通,血脉和,适用于脏腑经络因寒邪为病的一 种治法。 分为: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温化痰饮、温经散寒 等法。 注意:阴亏、血热等证,不宜用温法。孕妇亦当慎用。
ppt课件 20
治疗“八法”
• 清法:又称清热法
通过清热泻火,使邪热外泄,以清除里热证的一种 方法。 --- 主要用于各种里热证 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气血两清、清热解毒、 清脏腑热以及清虚热 注意:不宜久服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第十八单元防治原则预防1.预防与治未病的概念——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2.未病先防(1)养生以增强正气。
其措施主要有:①顺应自然,②养性调神,③护肾保精,④形体锻炼,⑤调理饮食,⑥针灸、推拿、药物调养等。
(2)防止病邪侵害。
其措施主要有:①避其邪气,《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②药物预防以防止病邪伤害。
3.既病防变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后,力求做到:(1)早期诊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2)防止疾病的传变:①阻截病传途径;②先安未受邪之地。
治则1.治病求本、治则、治法的概念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通过辨析其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并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因此,治病求本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位于治则治法理论体系的最高层次。
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循,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而制定的治疗疾病的准绳。
如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正治反治、治标治本、调理精气血津液及三因制宜等,属于基本治则,从属于治病求本的指导思想。
治法是在一定治则指导下制订的针对疾病与证的具体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和治疗措施。
其中治疗大法是针对一类相同病机的证而确立的,如汗、吐、下、和、清、温、补、消法等八法,其适应范围相对较广,是治法中的较高层次。
治疗方法则是在治疗大法限定范围之内,针对某一具体的证所确立的具体治疗方法,如辛温解表、镇肝息风、健脾利湿等,它可以决定选择何种治疗措施。
治疗措施,是在治法指导下对病证进行治疗的具体技术、方式与途径,包括药治、针灸、按摩、导引、熏洗等,是治法中的较低层次。
2.正治与反治(1)正治含义是指治疗用药的性质、作用趋向逆病证表象而治的一种常用治则。
如热证用寒药,故又称“逆治”。
适用范围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中医防治原则与治疗原则
防治原则与治疗原则防治原则主要介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因时因地因人治宜六大治疗总则。
一、养生与预防养生,中医又称为“摄生”,是指研究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
(一)未病先防概念:指在疾病发生之前,充分调动人体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体质,养护正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主动地适应客观环境,避免病邪侵袭,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1、注重调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
(调摄精神,锻炼健身,适应四时气候变化,预防为主)2、注意防止邪气的侵害(讲究卫生,避免六淫、疫疠等邪气侵袭)3、养生保健(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五禽戏)(二)既病防变概念:疾病已经发生,应早期诊断、有效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
1、早期诊治2、先安未受邪之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实脾。
——这也是五行学说用于指导治疗的体现)二、治病求本在治疗疾病时,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
主要包括治标与治本、正治与反治两方面。
它是辨证论治的一个基本原则。
本与标,具有多种含义,且具有相对的特性。
如:正气是本,邪气是标;病因为本,症状为标;旧病、原发病为本,新病、继发病为标。
(一)正治与反治正治:指逆其疾病症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规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性质相反。
常用的正治法如下:(1)寒者热之:寒性病证表现寒象,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来治疗。
(表寒证→辛温解表;里寒证→辛热温里散寒)(2)热者寒之:热性病证表现热象,用寒凉性质的方药来治疗。
(表热证→辛凉解表;里热证→苦寒攻里)(3)虚则补之:虚损病证表现虚弱的征象,用补益性质的方药来治疗。
(阳气虚→温补阳气;阴液亏少→滋阴养血)(4)实则泻之:邪实病证表现实证的征象,用攻邪泻实的方药来治疗。
(火热毒盛内炽→清热解毒泻火;阳明腑实、积滞内结→通腑泻热;瘀血疼痛→活血化瘀)反治:指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从治”。
中医学基础课件-防治原则
脏腑是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基础,脏腑功能失常可导致阴阳失调,进而引发各 种疾病。
调整阴阳平衡的方法
01
损其有余
对于阴阳偏盛的情况,应采取损其有余的方法,即通过祛除多余的阳气
或阴气来恢复阴阳平衡。例如,对于阳盛则热的实证,可采用清热泻火
的方法来治疗。
02
补其不足
对于阴阳偏衰的情况,应采取补其不足的方法,即通过补充不足的阳气
现代研究与发展
中医学防治原则源于古代医学典籍,如《 黄帝内经》等,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总结 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学防治原 则也在不断吸收现代研究成果,不断 完善和发展。
临床实践经验
中医学防治原则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 中不断总结出来的经验结晶,具有深 厚的实践基础。
02 预防为主原则
标本缓急的应用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情 的轻重缓急,确定治疗的主次先
后。
一般情况下,“治病必求于本”, 即抓住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在特殊情况下,如标病甚急,危 及生命或影响本病治疗时,则应 采取“急则治标”的方法,先解
决标病,再治本病。
标本兼治的方法
标本兼治是指在治疗疾病时, 既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又兼顾疾病的现象。
祛邪
运用各种治疗方法,如解表、清热、攻下、消导等,消除病邪,减轻或消除病理 损害,恢复正气。
扶正与祛邪的辩证关系
1 2 3
扶正与祛邪相互关联
扶正有助于祛邪,祛邪也有助于扶正。正气充足 则邪气易去,邪气去除则正气易复。
扶正与祛邪主次分明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正气与邪气的斗争是主要矛 盾。治疗时应根据病情的虚实缓急,确定扶正与 祛邪的主次。
防治原则-中医基础理论课件(配图很多)
(1)损其有余
即“实则泻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中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实证。 ①泻其阳盛:“阳胜则热”的实热证,宜用寒凉药物以泻其偏盛之阳热,此
即“热者寒之”之意。 ②损其阴盛:“阴胜则寒”的实寒证,宜用温热药物以消解其偏盛之阴寒,
此即“寒者热之”之意。
(2)补其不足
即“虚则补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中任何一方虚损不足的虚证。 ①阴阳互制之调补阴阳:当阴虚不足以制阳而致阳气相对偏亢的虚热证时,
1.增强人体正气
(1)顺应自然 是使各种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节律相应而协调有序,保持 健康,增强正气,避免邪气的侵害,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2)养性调神 七情太过,不仅可直接伤及脏腑,引起气机紊乱而发病, 也可损伤人体正气,使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减退。心的生理功能是喜宁静, 心静则神安,神安则体内真气和顺,就不会生病。
精可致精亏,治宜补气填精并用。
(4)调理精血津液的关系
“精血同源”,故血虚者在补血的同时,也可填精补髓;精亏者在填精补髓 的同时,也可补血。“津血同源”,病理上常有津血同病而见津血亏少或津 枯血燥,治当补血养津或养血润燥。
陆
三因制宜
①因时制宜
根据时令气候节律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时”,一是指自然界 的时令气候特点;二是指年、月、日的时间变化规律。
(2)急则治标 病证急重时的标本取舍原则是标病急重,则当先治、急治 其标。另外,在先病为本而后病为标的关系中,有时标病虽不危急,但若不 先治将影响本病整个治疗方案的实施时,也当先治其标病。
(3)标本兼治 当标本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当标本兼治。
举例:肿瘤、哮喘
叁
扶正与祛邪
(一)扶正祛邪的概念
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邪及康复能力。适用于各种虚 证,即所谓“虚则补之”。
防治原则PPT课件
阳、三因制宜治则
(二)难点 1.治则、治法的关系 2.“标本”之“本”与“治病求本”之“本”的不同 3.阴阳互制的补虚方法与阴阳互制的补虚方法 4.扶正与祛邪的关系及运用
二、知识点精析 (一)治则、治法的概念及其关系
①概念 ②适应证 ③正治的主要内容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
(2)反治
①概念 ②适应证 ③反治的主要内容
热因热用 寒因寒用 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
(3)正治与反治的关系
2.治标与治本 (1)标本概念的相对性
邪正而言,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病机与症状而言,病机为本,症状是标; 疾病先后言,旧病、原发病为本,新病、继发病是标; 病位而言,脏腑精气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等
一是概念不同: 二是内容不同: 三是方法不同:
(三)预防的内容
未病先防 预防的内容
既病防变
1防止病邪侵害
(1)养生以增强正气
①顺应自然
②养性调神
一是要注意避免来自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 二是要提高人体自身心理的调摄能力。
③护肾保精
④体魄锻炼
形体锻炼的要点有三
及阳, 以滋阴为主,补阳为辅;阳损及阴,则以补阳为
主, 滋阴为辅。主次分寸不同。
5.调理精气血津液
(1)调精
①填精:适应于精虚证。精虚以肾精亏虚多见。故填精补髓, 主要用于肾精亏虚。
(2)调整阴阳的内容 ①损其有余
损其有余 补其不足
适应证 ——“阳胜则热”的实热证
泻其阳盛 理论依据——根据阴阳对立制约原理,宜用寒凉药以泻其偏盛
之阳热。即“热者寒之”
阳胜则阴病——清热的同时,配以滋阴之品,即祛邪为主兼以 扶正。
中医基础理论预防与治则
概念: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治则。
采 用的方药 性 质与病 症 中假 象 的 性 质 相同 , 故又称 为“从治”。 寒因寒用:热因热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
适用范围: 疾病的 征象 与 其 本质不 完全相 符 的病证。 如热证见 寒象 、 寒 证见热 象等 。 这类情况 较少
(2) 反 治 的应用
( 2 )血病治则
治吐血三要法
宜行血不宜止血。 宜补肝不宜伐 肝。 宜降气不宜降火。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 吐血》:“吐血三要法: 宜行血不宜止血。血不行经络者,气逆上壅也,行血 则血循经络,不止自止。止之则血凝,血凝则发热恶 食,病日痼矣。 宜补肝不宜伐 肝。经曰: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者也。 肝为将军之官,主藏血。吐血者,肝失其职也。养肝 则肝气平而血有所归,伐之肝虚不能藏血,血愈不止 矣。 宜降气不宜降火。气有余便是火,气降即火降,火降 则气不上升,血随气行,无溢出上窍之虞矣。降火必 用寒凉之剂,反伤胃气,胃气伤则脾不能统血,血愈 不能归经矣。”
光” 扶阳以制阴
阳中求阴——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剂 中适当佐用扶阳药 。
( 2 )补其不足 (偏虚)
阴阳并补 适用于阴阳两虚证。须分清 主次来治疗。
回阳救 阴
亡阳——益 气 回阳固 脱 亡阴——益 气
都是一身之 气的突然大 量脱失,故 治脱均要兼 峻剂补气如 人参
调整阴阳的分析与总结
1 、损其有余 适用于阴阳偏盛。 阳盛则热——实热:清热 - 热者寒之。 阴盛则寒——实寒:祛寒 - 寒者热之。 2 、补其不足 适用于阴阳偏衰。 阴虚则热—补阴(以抑阳):阳病治阴。 “ 壮水之主,以制阳 光。” 阳虚则寒—补阳(以抑阴):阴病治阳。 “ 益火之源,以消阴 翳。” 阴中求阳:适用于阳虚。补阳为主,兼以补阴。 阳中求阴:适用于阴虚。补阴为主,兼以补阳。
最新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教学讲义PPT课件
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信守承诺 勇担过错
你家购买了一台
* 电视机,根据商场送 货部门的统一调配, 电视机在周日上午10 时送到。周日早晨, 爸妈临时有事,要求 你在家等候。而你已 跟同学约好上午8时到 学校出黑板报。在妈 妈的建议下,你打电 话与同学商量把时间 改为上午10点30 分……
*如果商场送货工不能按时送货, 那么会……
标本兼治
征象
高热大汗 口干脉数 舌红苔黄
(热象)
血压骤降 面色苍白 四肢厥冷
(Shock) (寒象)
本质
治法
实热壅盛
里热盛极 阳盛格阴
正治(逆治)
寒凉药
热则寒之
反治(从治)
寒凉药
寒因寒用
正治 反治
热则寒之 —高热———寒药 寒因寒用 —真热假寒—寒药
寒则热之 —胃寒———热药 热因热用 —真寒假热—热药
法
(
温:运用温热的方药——祛寒邪、补阳气
八 清:运用寒凉方药——清除热邪
法 补:运用补养作用的方药——消除虚弱证 )
消:具有消导和消散——治疗积、癥、痞等
思考题
1、为什么正治又称“逆治”,反治则称“从治” 2、标本缓急的治疗法则怎样区别应用? 3、阴盛、阴虚或阳盛、阳虚在疾病性质有治法
上有何不同?试列出2—3个鉴别症状。 4、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
◎使刘汀失约于同学的诺言,并 影响出墙报工作。
*如果送货工准时把电视送到你家, 而你家没人等候,那么会……
• ◎影响商场送货部门的调配计划, 并且会影响其它客户的送机时间。
*你认为最好的结果应该是……
• ◎电视机按时送到,刘汀同学能信守 承诺,依时回校和同学们一起出好墙 报。回家后,见爸爸己把电视机安好。 晚饭,我们一家三口,边吃饭边看电 视,日子越过越幸福......。
中医学PPT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课件
★既病防变包括: ⒈ 早期诊治:见微知著,防范未然 ⒉ 先安未受邪之地:见肝之病,当先实脾
五行生克乘侮传变规律。五脏相通,移 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多传其所胜。
一、养生与预防 (二)既病防变
高血压防治:滋补肝肾,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 糖尿病防治:补益气阴。葛根、山药、生地黄等 良恶性肿瘤防治:扶正消徵 哮喘的防治:补益脾肺,化痰
白芥子、细辛、甘遂和延胡索可以作为冬病夏 治穴位贴敷的基本药物 ,主要加减配伍药物 有生姜汁、麝香、麻黄和肉桂 ,肺俞是冬病夏 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 、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 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三伏天
2019年三伏天时间表(2019年伏天时长40天) 2019年初伏时间:7月12日-7月21日,10天 2019年中伏时间:7月22日-8月10日,20天 2019年末伏时间:8月11日-8月20日,10天
戴原礼医案
戴原礼治松江诸仲文,盛夏畏寒,常御重纩, 饮食必令极热始下咽,微温即吐。他医投以胡椒煮 伏雌之法,日啖鸡者三,病更剧。戴曰:脉数而大 且不弱。刘守真云,火极似水,此之谓也。椒发三 阴之火,鸡能助痰,只益其病耳。乃以大承气汤下 之,昼夜行二十余度。顿减纩之半。后以黄连导痰 汤加竹沥饮之,竟瘳。
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 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 ,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素问·至真要 大论篇 具体内容: 热因热用:以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真寒假热的病证。如《 伤寒论》:“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 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 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条)
中医(专长)-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第十三单元防治原则第一节预防预防,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有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1.未病先防(1)养生以增强正气。
主要是在未病时采用自身预防保健措施,从预防的角度看,可增强自身的体质,提高人体的正气,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2)防止病邪侵害。
其措施主要有:①避其邪气,《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②药物预防以防止病邪伤害。
2.既病防变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后,力求做到:(1)早期诊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2)防止疾病的传变:①阻截病传途径;②先安未受邪之地。
既病防变属于A.治病求本B.治未病C.因人制宜D.因地制宜E.因地制宜『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预防,即治未病,有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第二节治则治则是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制定的,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治疗方法是治则的具体化,任何具体的治疗方法,总是从属于一定的治疗法则。
一、正治与反治1.正治(逆治)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适用于疾病征象与疾病本质一致的病证。
具体方法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2.反治(从治)是指采用方药或施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
具体方法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1)热因热用:即以热治热,是指用热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
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
(2)寒因寒用:即以寒治寒,是指用寒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病证。
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
(3)塞因塞用:即以补开塞,指用补益方药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体质虚弱,脏腑精气功能减退而出现闭塞症状的真虚假实证。
如血虚的经闭、肾阳虚的尿少癃闭、脾虚的脘腹胀满、精血津液不足的便秘等,均应以补益药进行治疗。
防治原则与治疗
1.热因热用:
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治疗具有假热症 状的病证。 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 真寒假热证。临床虽见热象,但其本质为真 寒,治本之法当用温热药治之。
2.寒因寒用
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 病证。 适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反见寒象的 真热假寒证。虽外见寒象,但热盛是其本质 ,故用寒凉药以治其真热,从而消除假寒之 征象。
疾病 感冒 病因病机 风寒束肺 风热袭肺 暑热郁表 气虚邪侵 治疗 发散风寒 疏散风热 清热解暑 补气解表
久泄脱肛 崩漏出血 子宫脱垂 胃下垂
中气下陷
补中益气
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因时:根据气候季节特点考虑治疗方法和用 药原则 因地:根据地理环境特点,选择治疗方法和 用药原则 因人: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 习惯等的 不同特点,进行适当的治疗
五、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病情的发 展和病机的变化,以及邪正消长的差异,机 体的反应性不同,治疗上应根据其具体情况 ,运用不同的治法加以治疗。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病情发展 过程中,会出现相同的病机变化或同一性质 的证候,可以采用相同的治法治疗。
五、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二、吐
法
1.概念:吐法,也叫催吐法,是利用药物涌吐的性能,引导病 邪或有毒物质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 2.适应证:适用于食积停滞胃脘、顽痰留滞胸膈、痰涎阻塞于 气道而病邪有上涌之势者,或误食毒物尚在胃中等病证 3.临床应用:寒药吐法,适用于热邪郁滞于上的病证;热药吐法 ,适用于寒邪郁滞于上的病证;峻药吐法,适用于邪实于上,病 势急迫的病证;缓药吐法,适用于邪实正虚,病在上焦 4.应用吐法的注意事项: (1) 吐法是一种急救的方法,最易伤正气,故必须慎用。 (2) 临床中凡见病势危笃,老弱气衰,幼儿、孕妇或产后气血 虚弱者,均不得用吐法。 (3) 吐法,一般以一吐为快,不宜反复使用。 (4) 凡给予催吐剂时,吐后宜进稀粥以自养,并加强护理。
中医基础理论理论防治原则ppt课件
”养生家当以脾胃为先” ——《景岳全书》。
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对脾胃的调养,常用 的方法有
①饮食调节(勿使过饥或过饱)
②药物调节(白术 山药 薏苡仁等)
③精神调节(防止思虑伤脾)
④针灸按摩等(摩腹 灸足三里)
精选ppt课件最新
18
养生的基本原则
(四)保精护肾
指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调养肾精,使精 气充足,体健神旺,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 的。
养生的基本原则
(二)形神共养 形指形体,神即精神活动。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形与神俱“ 形神共养 :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也 要注意精神的调摄。
精选ppt课件最新
14
养生的基本原则
静以养神:清静养神、修性怡神、气功练 神等,以保持神气的清静,达到强身的 目的。
精选ppt课件最新
15
养生的基本原则
精选ppt课件最新
4
养生的意义
禀受于父母,先天而生
(一)增强体质 决定体质的因素
先天因素 后天因素
出生后受到饮食、起居、 劳动、锻炼等因素的影响
体质——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
“先天不足精选pp,t课件最后新 天可补”
5
养生的意义
(二)减少疾病 与发病有关的两个方面
发病的内在依据
发病的重要条件
正气
邪气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第九章:防治原则
学习目标
❖ 掌握养生的含义及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 ❖ 掌握预防、治则、治法的概念 ❖ 了解中医主要治则及其运用
精选ppt课件最新
1
第一节 预 防
预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 的发生与发展。
精选ppt课件最新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经》“标本相移” 以标本代表主次矛盾,病变中它们的主次地位可相互转移。
故,治疗重点、先后随矛盾主次地位的转移而调整
临床治疗:
可直接治本——一步到位 分清病证标本缓急, 制订治病求本的实施计划
先治其标——再治其本
标本同治——二者兼顾
标本治疗三步骤 急则治其标:
应用原则:标症紧急,有可能危及生命或影响对病本的治 疗——救急措施
精品课件
一、基本概念
治则:治疗疾病的法则
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基本精神为
指导
治则
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
可指导临床立法、处方用药
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治则——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具有概 括性、指导性)
治法——是治则的具体化,从属于治则(具 有灵活、多样性)
注:治则的确立必须以辨证为基础,是通过对疾病 的全面分析,使我们对疾病有一个纲领性认识,由 此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一经确定,使临床 方法、选方用药有所遵循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寒者热之 性质
具体运用
祛寒
散寒
※ 热者寒之 性质
求本即辨证,治病求本本于证。 因为“证”是疾病本质的高度概括,包括病因、 病位、病机、病性、邪正关系(或称病势)在内, 反映了疾病内在病理变化的本质。 结论: “治病求本”就是辨证论治的体现。 核心: 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 (二)“治病求本”的具体运用 1、治标与治本 传统又称标本先后、标本缓解。 首见于《素问·标本病传论》是急则治标、缓则 治本以及标本兼治之说的精品课概件 称。
目的是为治本创造有利精品条课件件。
缓则治基本 应用原则:针对标症不急、病情比较平稳的病证而 采取的常用治则——对指导慢性病的治疗有较大的意 义。 注:1、此时标症未危及生命。
2、或机体对标症的反应尚能适应。 操作:直接治其本,本去而标自消或先治其本继而 治标。 例:肺阴虚咳嗽—滋阴润肺使肺阴充足,咳嗽自消
含义
疾病发生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病情发展和变化。
方法
1、早期诊治
早期诊断——贝微知著(邪浅病轻或病
初,病人
自觉症不明显;
虽病较重,但症状隐匿,
无明显感觉—
—潜病期
早期治疗——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传
变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效治疗,截
断其传变途径(初期,
萌芽阶段)
2、预防性治疗
精品课件
第二节 治则 中医治疗学,一般可分为治则与治法两大类
精品课件
关节疏利 气机调畅
目的:提高自身免疫力,抵御邪气的侵入, 防止疾病的发生。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针对致病的邪气(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 件)
顺应四时—增强适应 环境的能力
防邪侵入 避开邪气 环境卫生
目的:防止病邪侵入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精品课件
(二)既病防变
无论二确、立治何则种的治总则纲,—都—要治着病眼求于本疾病本质。
针对其本质进行治疗——是具有最普遍指导意
义的治疗规律、是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基本
方针,对其他各种治则具有统领指导作用。
(一)含义
病因——“必伏其所主,而先
其所因”
本
病性——本于阴阳
病机——谨守病机
现代医家认为:
求——辨
本——证
精品课件
症状为标
在内为本(本质) 从病变部位而言
在表为标(表象) 先病为本(原发) 精品课件
注:标本之本与“治病求本”是不属于同一 层次上的概念。
治病求本——含义明确而单纯,指能决定疾 病病理变化规律的内在本质。
标本之本——相对于标而言,随不同运用范 围,有多种含义。
治标治本的临床应用 ※一般而言,治疗疾病总以“治本”为要。 古有“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无汗不发 汗,有热莫清热,喘生休耗气,遗精莫涩泄。 明得个中趣,方为医中杰。”之说 ※但是,疾病过程中的矛盾关系是可变的。
注:标症或标病治疗后,仍须治疗本病,是治本的必要前 提
精品课件
例:大出血者——紧急止血、固脱,再究出 血病因病机
蛔厥腹病——当先安蛔止痛,再图驱虫治本 原有慢性病复感外邪——先治外感再治宿疾 本病。 《内经》:中满、小大不利者,治其标。 中焦胀满——药食不能纳入
危及生命 大小便不利——邪无出路 例:水臌病先逐水通便,再调理肝脾。 注: 急则治标属权宜之计,可暂用而不可常用。
基本精神: 从复杂多变的病症中,区分轻重缓急,确定 治疗上的先后主次。体现了处理疾病过程中各 种矛盾的灵活方法,体现了重点突出、措施有 节的治疗步骤。
标与本的不同含义 以标与本分析各种疾病的主要与非主要矛盾,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运用范围的不同,标 本有多种含义。
精品课件
邪气为标
病因为本 从疾病关系而言
精品课件
方法 对于未病先防,中医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 因疾病的发生事关邪正双方,故治未病必
须从这两方面着手。 1、针对人体正气(正气充足与否是决定发
病的关键)
精品课件
调节精神、情志活动 调摄精神
避免不良刺激
饮食有节——节度 保养 正气 调节饮食起居
起居有常——规律
促进血脉流通 煅炼身体
本重于标,
必须治本
治标与治本
标急于本,暂时治标
标本并重,
标本兼治
2、正治与反治
是在“治病求本”根本原则指导下,针对疾
病有无假象而制定的两精品种课件治疗原则。
正治法 含义: 正:正规、常规 正治是逆疾病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则。 又称“逆治”——采用与疾病性质相反的方药 进行治疗。 适应: 疾病的本质与现象相一致的病证,现象真实地 反映出本质。 结果:当针对疾病本质治疗时,疾病的现象随 之消除。 常用治法:
第八章 防治原则
➢ 重点: ➢1、掌握预防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2、掌握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精品课件
第一节 预防 一、含义
预防,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制止疾病的发展。 《内经》谓之“治未病”
突显中医历来就重视预防的思想。包括未 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二方面。 二、预防的内容 (一)未病先防
含义 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做好预防工作,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
阳虚水肿——温补阳气使之振奋,水肿自 消
标本同治 应用原则:针对标病与本病错杂并重时采取的一种 治疗原则——标本兼顾同治 注:此时,疾病程度上不精品允课件许单独治标或单独治本。
例:
气虚外感——益气解表
阳虚水肿——温阳利水
注:标本同治并非治标与治本绝对平均对待,
或标多本少、或本多标少,有所侧重。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