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和特点分析
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和特点分析
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和特点分析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萧山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总体经济实力强劲,区域发展能力迅速,民生改善不断提高。
基于这样一个现实,需要进一步科学认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法路径,建立科学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引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明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具体要求。
萧山结合实际,在2003年1月的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加快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实现由强县市型向都市型的转变的发展思路。
这个思路的提出,使萧山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渐渐凸显。
之后,在2003年7月区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做出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决议,使全区基本形成(空间、经济、人口、社会、生态)五个一体化格局,并相继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
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按照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要求,以空间重组为突破口,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来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空间融合和社会进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
萧山地处钱塘江南岸,为杭州南大门,东接历史文化名城绍兴。
全区总面积1420平方公里,2008年末总户籍人口12022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0929人。
辖有22个建制镇,4个街道。
城区4个街道总人口269964人,其中非农人口200953人。
主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988年萧山撤县设市时的7平方公里扩展到2001年撤市设区前的26平方公里,至2008年达到54.43平方公里,成为杭州实力最强、地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区域网络化大城区的框架初步形成。
2008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6.50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达到4.1:64.1:31.8。
全年财政总收入126.8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18亿元。
2008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52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569元,恩格尔系数0.356。
浅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现路径
段经济社会发展 的特 点和矛盾 而做 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是树 产 。一是 以发展县乡经济为重点 , 促进城 乡经济联动发展 。要 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的根本要求 , 是构建和谐社会 , 促进经济 打破城 乡分割 , 解决二元经济 , 关键是加快县 乡经济的发展 ,
社会叉好叉快发展 的重要途径 。代表了今后我国城乡关系新 通过县乡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经济联 动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 的走向 ,成为今后我 国城 乡关系的主题 、主线和 新的 时代特 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 , 必须坚持正确 的政策取向 。 着力推
划 。在规划 中, 要聘请 国内规划专家 , 对村庄制定详细规划建 来增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 四是大力开展农民培训 。 农民
设 方案 。 按照 “ 前瞻性 、 和谐性 、 包容性和以人为本 、 适度超前” 素质不高是制约产业发展壮大 ,制约农民收入 增加 的重要 因 的原则 , 坚持 人与 自然和谐 , 坚持 不搞干篇一律 的要 求 , 按照 素。 围绕 优势产业、 特色产 业, 加大对农 民实用技 术培训 。 采取 科 学布 局 、 能配套 、 功 和谐发展 、 环境优 美、 因地制宜 、 突出特 政府免费培训、 企业定单培训 、 社会 义务 培训等多样形式 , 全 色的原则 , 结合地形 , 依山就势 , 靠水顺 水 , 临路 顺路 , 不搞千 面提升农 民就业技能 ;采取多种途径 ,不断加大农民转移力
动, 推进公共财政 向农 村倾斜 、 基础 设施向农村延伸 、 社会保 善合理的粮食安全责任分担机制 。 要严格保护耕地资源 , 大力
障 向农村覆盖 、 城市文明 向农村辐射 ,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 推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 , 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 要稳 发展 。我认为当前我国各级地 方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主 定完善支持粮食 、 生猪 、 油料、 奶业生产各项政策 , 逐步构建起
加快推进福建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探析
1 推 进 城 乡 一体 化 发 展 是 经 济 社 会 、 发 展 进 入 新 阶 段 的 客 观 要 求 。 胡 锦 涛 总 书 记在 党 的 十 六届 四 中全 会 上 指 出 . 在 工 业 化 初 始 阶 段 . 业 支 持 工 业 、 工 业 农 为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目标 的 必 由 之 路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省 农 业 和 农 村 发 生 了 翻 天 覆 地 的 我
必 须 按 照 统 筹 城 乡发 展 要 求 , 城 乡 体 制 在
改 革 关 键 环 节 上 取 得 突 破 . 定 和 完善 农 稳 村基 本经 营 制度 .完 善农 业支持 保 护 制 度 , 立 现 代 农 村 金 融 制 度 , 立 促 进 城 建 建 乡一 体 化 发 展 一 系 -体 制 机 制 。这 是 加 快 y 0 形成城 乡经 济社会 发展 一体 化新格 局 的 重 要 途 径 二 、 进 福 建 城 乡 一 体 化 发 展 面 临 的 推
变 化 . 城 乡 发展 仍 然 很 不 平 衡 . 业 基 但 农 础 薄 弱 、 业 生 产 力 落 后 、 村 社 会 事 业 农 农
滞 后 的 状 况 仍 很 突 出 . 续 推 进 城 乡 经 、 持 齐 社 会 一 体 化 发 展 的 长 效 机 制 远 未 建 立 起
提 供 积 累 是 带 有 普 遍 性 的 趋 向 : 但 在 工
一
、
社 会 发 展 一 体 化 新 格 局 , 能 不 断 强 化 现 才 代 农 业 基 础 加 快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 进 农 促 民持 续 增 收 , 进 农 村 全 面 进 步 , 才 能 推 也 确 保 我 省 提 前 3年 实 现 全 面 建 设 小 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社 会 的奋 斗 目标 。
乡村振兴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
乡村振兴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差距逐渐加大,乡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资源闲置和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出并纳入国家发展规划。
乡村振兴不仅着重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还力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本文将探讨乡村振兴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和措施。
一、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是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
要推动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优化水、电、气、路等公共设施,并加强农村的社会服务设施建设。
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力和生活品质。
二、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用新的产业形态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政府可以引导农民选择适合本地条件的农产品加工或者特色农业发展,培育一批富有竞争力的农业品牌。
同时,加强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等特色服务业发展,提升农村的附加值和知名度。
三、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振兴需要加强乡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激发农民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乡村治理应该注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推动乡村组织与政府共同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定和推进。
此外,农民的参与度和组织实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四、加强城乡土地整治城乡土地整治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合理规划和整治手段,可以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土地的功能和价值,可以实现城乡经济的良性互动,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五、加强城乡文化交流与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问题,还需要加强城乡文化交流与融合。
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推动城乡文化的融合,通过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和交流活动,增进城乡人民的相互了解和认同感。
同时,在教育、科技等领域加强城乡合作,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共享,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总之,乡村振兴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需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城乡土地整治,加强城乡文化交流与融合。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特征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特征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之间资源要素和功能的有机融合和互动发展的过程。
在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过程中,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特征日益明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首先,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特征表现为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地区逐渐发展为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率不断提高。
城市化的加速使得城市负责接纳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公共服务资源,同时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农村地区的农业规模化、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以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等都是城市化进程的具体表现。
其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特征还表现为农村现代化的推进。
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农产品供给结构得到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升级。
农村现代化的推进不仅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还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人口的流动。
再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特征还体现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城乡一体化是推动城市和农村之间资源要素的有机融合和互动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城市和农村之间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逐渐接近,城乡居民享受到公共服务的机会更加公平,并且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
最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特征还表现为城市和农村环境的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不仅是经济方面的有机融合,也是社会生态方面的有机融合。
城市和农村的环境协调发展是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内容。
随着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的推进,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生态环境逐渐融为一体。
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相互促进,促使城乡居民共享美丽环境,共同分享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总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特征主要体现在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现代化的推进、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以及城乡环境的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与路径
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与路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仅是增强社会和谐的需要,也是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1.促进城乡发展均衡:城市和农村是构成国家经济社会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城乡均衡发展不仅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而且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可以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
2.增强经济创新活力: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协同发展,加速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传统工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为经济创新注入新的生命力。
3.增强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助于打破城乡两极分化,增强社会公平正义,使资源分配更加公平,解决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1.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城镇化:促进城镇化,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是城乡一体化战略实施的基础。
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可以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不同来看。
因此城乡一体化战略中要更加注重城市建设规划以及区域内城乡规划的统一。
2.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根据资源和地域特点发展对应的产业。
以此来促进城乡间经济互补,实现城乡一体化。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产力和居民生活水平,有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1.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当前政府需要通过税收政策、银行信贷、人才等方面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支持,这样才能给农村地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2.加强城乡融合人才培养:培养更多懂得城乡发展规划及管理的有才能的人才。
同时,也需要变革城乡教育重心,使其更符合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3.加强法制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依据相应的法律规定实施,因此需要加强相关条例和法规方面的制定和实施,以保障城乡一体化的顺利实施。
加强监管、加快制定法律法规,以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效益和安全性。
城乡一体化发展前景分析
城乡一体化发展前景分析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的重要议题之一。
城乡一体化发展指的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融合与互动,旨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本文将通过分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探讨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义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首先,城乡一体化可以有效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通过发展乡村产业和农业现代化,可以有效利用农村的土地、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产业融合和协同发展。
其次,城乡一体化可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通过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的福利差距,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此外,城乡一体化还可以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目前,中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
由于长期以来城市发展优先的政策导向和资源投入,城乡之间存在很大的发展差距。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农村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设备和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此外,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土地流转、金融支持和市场渠道等问题的制约。
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获得感。
其次,加强土地流转和农村金融支持。
通过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和农村金融体系,解决农民土地流转和融资难题,激发农民发展乡村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城乡规划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加强城乡居民的交流与互动,促进城乡文化的交融与创新。
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前景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
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指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生态的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乡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本文将从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保障等方面探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策略。
一、资源优化配置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在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城乡资源的互补和共享。
首先,要坚持生态优先,保护好农田、水源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使城乡之间形成相互补充的生态系统。
其次,要加强农产品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商品和服务流通的无障碍,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另外,要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培育农村特色产业,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产业结构调整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实现城乡产业的优化布局和互动发展。
应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此外,要推动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培育乡村产业集群,吸引城市产业转移和投资,促进农民增收。
同时,还要加大农村电商和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创新发展。
三、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力度,消除城乡基础设施差距,提高乡村基础设施水平。
首先,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大农村道路、供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其次,要加强城乡公共交通的衔接,提升农民的出行便利性。
另外,要加强农村生活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公共服务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确保农村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
应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此外,要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还要加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满足农民对文化娱乐的需求。
综上所述,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包括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保障。
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们可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
1、城乡规划一体化。
统筹考虑城乡建设布局、生产力布局和人口布局,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实现城乡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利用。
2、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3、城乡建设同步化。
按照统一规划、同步推进的要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夯实农村可持续发展基础。
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
4、农业资源资本化。
将农村非货币形态的资源资产商品化、货币化、资本化、证券化是实现农村经济二次腾飞的有效途径。
5、乡村建设生态化。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强化生态保护,建设美丽武汉乡村。
6、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
乡村治理民主化。
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实现乡村和谐稳定。
城乡一体化中国城乡发展的协同与融合
城乡一体化中国城乡发展的协同与融合城乡一体化:中国城乡发展的协同与融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城乡发展的协同与融合成为重要的发展任务。
城乡一体化旨在实现城乡资源有机配置、城乡经济互利共赢、城乡社会文化共同进步,推动城乡发展协同并实现城乡一体化。
本文将分析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和意义,探讨城乡一体化的路径与措施,并展望未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前景。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和意义城乡二元结构长期以来制约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日益突出。
城乡一体化作为解决城乡差距问题的重要途径,已被写入国家发展战略。
城乡一体化能够促进城市与农村资源要素的有机配置,推动城乡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同时,城乡一体化还能够促进农村人口就业和农民收入增长,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城乡一体化还能够推动农村社会文化的发展,实现城乡社会文明共同进步。
二、城乡一体化的路径与措施1.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城乡空间布局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前提。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需要积极推进城市功能转移,减轻大城市的发展压力,提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能力。
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消除城乡基础设施差距。
2. 完善城乡融合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任务。
要加强城乡规划和管理的协同,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此外,要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增加农民土地经营收益。
3.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
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4. 加强城乡人才培养与流动加强城乡人才培养与流动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要建立健全城乡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农村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水平。
同时,要促进城乡人才流动,吸引高端人才进入农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城乡融合与一体化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城乡融合与一体化发展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与统一,中国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而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城乡融合与一体化发展占据着重要地位。
二、城乡融合的意义城乡融合是指城市和农村共同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的差异,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优化。
城乡融合的实施,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城乡融合的方式城乡融合的方式多种多样。
可以通过加强城市对乡村的支持,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可以通过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另外,还可以通过改善农村基层治理,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四、一体化发展的概念一体化发展是指城市和农村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过程。
它强调的是城乡之间的互动与平衡,不仅要注重城市发展,也要关注农村的积极发展。
五、一体化发展的路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采取多样化的路径。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城乡联动协作机制,加强政府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引导和推动;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城市企业向农村扩大投资,促进农业与城市产业的融合,提高农民收入。
六、城乡融合与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城乡融合与一体化发展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的经济、技术和人力资源,带动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也可以使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增加农村居民的福利水平;此外,城乡融合与一体化发展还可以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七、城乡融合与一体化发展的挑战城乡融合与一体化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平衡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另一方面,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不足,一些地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差距较大。
八、促进城乡融合与一体化发展的措施为了促进城乡融合与一体化发展,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其次,加强对农村产业的支持,推动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此外,还可以加强城乡统筹规划,提高城乡融合发展的整体效果。
乡村振兴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一、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概述乡村振兴是指通过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革命、农村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战略举措。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指城市与农村资源要素高度流动、要素配置高度一体、城乡区域发展高度一体的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共同为推动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
二、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是乡村经济的重要支撑,农村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通过推进种养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改造和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业的产出和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农村发展也要注重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农村社会服务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基础。
三、农村产业革命农村产业革命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之一。
传统农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需要通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向现代农业转型来实现农村产业的升级。
推动农村产业革命要注重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村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四、农村区域协调发展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面。
中国的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的差距较大。
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注重推动农村区域协调发展。
这需要加强农村土地整治,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
五、城市与农村要素高度流动城市与农村要素的高度流动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特征。
要促进城乡要素流动,需要加强农村人口流动和农业劳动力转移。
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和农民工就业政策,鼓励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增收。
同时,也要关注农村资源要素的流入,加强城乡土地、资金和技术的流动,促进城乡要素的优化配置。
六、城乡要素高度一体化城乡要素高度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面临新的经济形势,中国正加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平衡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是宏观战略,涉及制度、政策等方面,但城乡融合发展还需要涉及教育、医疗、交通等具体事务,才能真正落地。
本文将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路径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寻找合适的路径,路径的选择应该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在寻找合适的路径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把城市优势与农村发展相结合。
诸如现代农业、农村旅游等领域都是农村发展的切入点,通过这些领域大力发展可以实现农村与城市的互补、共同发展。
二、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模式。
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可以考虑在一个较大的地域内,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模式,通过城乡贯通、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城乡一体化。
三、强化乡村振兴。
新发展阶段,党中央特别提出要加快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农村的综合效益,提升农村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二、策略城乡融合发展还需要针对具体的事务设计出对应的策略。
下面,我们就具体事务来谈一些策略。
一、教育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对城乡融合发展至关重要。
在教育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增加实践机会,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实际操作情况,同时也为企业引进了一批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针对农村教育,要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建设现代化的学校设施,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医疗医疗是人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建设现代化的医疗设施,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医疗方面,我们可以考虑在乡村地区建设社区医院,医院可以引进优秀的医生,为乡村地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三、交通交通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城乡之间的通顺是城乡融合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在交通方面,我们可以考虑在城市周边建设一些交通枢纽,例如地铁、公共汽车等,为城乡交通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
综上,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的选择和策略的制定应注重实际情况。
城乡一体化规划
城乡一体化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是指对城镇和乡村地区进行统筹规划,实现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
这一规划旨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推进农村产业的升级转型,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一、城乡一体化规划的背景与意义城乡一体化规划是适应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需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地区面临着人口减少、土地闲置、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实施,可以有效调动和利用农村资源,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二、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原则和目标城乡一体化规划应坚持统筹兼顾、分类制度和动态调整的原则,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乡一体化规划模式。
其目标包括:促进城乡产业有序转移,推动乡村振兴;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
三、城乡一体化规划的主要内容1. 优化城市规划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促进城市扩大和乡村减量安置,实现城乡资源的有机衔接。
2.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
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打破城乡发展差距。
3.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引导农民转变经营方式,推进农村产业的升级转型。
四、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实施路径1. 加强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财政资金和税收优惠等政策,为城乡一体化规划提供保障。
2. 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
3. 提高社会参与度。
鼓励农民、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形成多方合力。
五、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案例分析以某省乡村旅游开发为例,制定了城乡一体化规划,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改善农民收入,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
该规划注重保护乡村环境,挖掘乡村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探讨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探讨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前中国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城乡差距愈发显著,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城乡一体化”作为一种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制度安排,有助于实现中国城乡共同繁荣的目标。
那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究竟是什么呢?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探讨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至关重要的。
过去,中国的城市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导,而农村则以农业为主导。
这种单一产业结构使得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因此,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就必须通过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实现城乡产业的互补和融合。
城市可以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农村则可以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赋予农村新的经济活力。
其次,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探讨中,要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农村土地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基础资源,土地制度的改革关乎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目前,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土地流转难、承包期限短等,导致农村土地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因此,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就需要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除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制度改革,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探讨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非常关键的。
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基础设施不平衡不充分,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
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就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
比如,在交通、水利、电力等方面加大投入,实现城乡之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促进资源要素的流动和城乡经济的有机结合。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探讨中,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均衡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过去,由于教育和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教育医疗差距。
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就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缩小城乡教育医疗差距。
乡村振兴的特点与路径
乡村振兴的特点与路径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新的发展阶段,乡村振兴催生了一些特点和路径,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一、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的特点之一是农业现代化。
农业是乡村的重要支柱,对于实现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农业现代化需要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并推动农业数字化发展。
二、产业多样性乡村振兴的特点之二是产业多样性。
乡村经济的发展需依靠多样的产业结构,而不仅仅依赖于农业。
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可以增加乡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
三、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乡村振兴的特点之三是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乡村地区的环境和生态资源优势是其发展的宝贵财富,因此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通过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加强农村污水处理等措施,保护好乡村环境,使之成为各方争相前往的宜居宜业之地。
四、创新创业乡村振兴的特点之四是创新创业。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创新创业意识,鼓励农民创业,增加新业态和新动能。
推动创客中心、众创空间的建设,培育一批农村创新创业示范点,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源投入乡村发展,激活农村人力资源优势。
五、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的特点之五是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振兴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包括道路交通、电力供应、通信网络等方面的建设。
优化乡村基础设施布局,提高乡村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为乡村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六、农民素质提高乡村振兴的特点之六是农民素质提高。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培养新型农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
加强农民培训、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创业能力和发展动力。
七、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路径之一是城乡融合发展。
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城乡融合发展可以通过推动乡村建设和农村农业转型来实现。
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
就业 的优势 , 削弱了对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 业化 大生产 的现代农业体系。 少数养殖 业
业的吸纳能力 。 缺乏投资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 难 以成 长 成 4 、 城 乡居 民福 利 、 医 疗 差距 明 显 。总 大规模企业 , 农 业效率长期低 下 , 农 民的 体来说 , 城镇已初 步建立了 比较完整 的基 收入 难 以提 高 。
5 、 农业的创新 力度 不够 , 可持续发展
年农 村居 民人 均生活 消 费支 出为 4 , 9 6 6 元, 而且 主要用于 吃穿住行 , 恩格 尔系数 较 高 ,而城 镇居 民该项支 出则为 1 6 , 2 5 4
元, 有很大 一部分用 于发展和 享促进, 城 镇 化 和 农业 现 代 救济和乡村集体办福利事业为主 , 除养老 不会选择这种见效慢的农业 ,久而久之 ,
化相协 调 , 促进劳动 力、 资本 、 技术 、 信 息 保险和医疗保险进行了改革试点 以外 , 其 农 业 和 非 农 行 业 的 差距 不 断 扩 大 , 农 村 基 医疗保 础设施建设极为薄弱。 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 自由流动 , 实现城 他保险项 目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 , 乡建设规划、 市场体系 、 经济主体 、 公共服 险的各项标准也与城镇有所 差别 。
以城 带 乡 、 工农互 惠、 城 乡 协 调 的 制 度 安 都在 原有制度 上进行 了改革和 完善 。但 非农业 的差距较大 , 投 资农业在短 时问内
排, 实现 工业化和信 息化深 度融合 , 工 业 是 , 在农村 地 区, 社 会 保 障 仍 然 是 以 国 家 很难获得 巨大 的效益, 所 以大 多数投 资者
关键词 : 城 乡一体 化; 发展模式; 路径 中图分类号 : F 1 2 文献标识码 : A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与机制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与机制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重要战略。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指促进城市和农村、不同区域和不同地区之间深入、广泛的交流、合作、融合,让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缩小,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健康发展。
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一直是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城市人口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总体上高于农村,这种差异助长了城乡间的弱势地位,城市人口占有更多的资源,而农村没有同样程度的机会,很容易被弱化。
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中国政府的优先任务。
在国家层面上,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政策,例如政策、房屋扶持计划、农业补贴、严格的环境规定等等。
这些政策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影响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发展。
但是在现实中,实现城乡一体化仍然有相当大的困难。
城乡结构分开仍然存在, 同时,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不同经济模式、社会文化等存在巨大差异。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增强城市对农村的支持中国的发展取决于城市和农村的完美互动。
但是,城市和农村需要在服务、技术、资金等方面实现互通共享。
如此一来,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才能进一步缩小。
城市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应该发挥长期作用,不仅是短期的经济政策,而是长期的规划战略。
支持应覆盖不同领域,例如教育、医疗、文化等。
特别是,政府应该为农村社区提供最基本的设施,例如道路、水,电等等。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村废物资源的回收与利用,促进农村循环型经济,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这能够使农村发展与城市相适应,不仅满足城市人口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同时也减轻了城市环境的压力,促进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产业转移城市和农村的产业发展有着显著的差异。
城市更依赖工业和服务业,而农村则依赖农业。
因此,需要透过合适的机制推动城市向农村转移产业,实现常态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交流,拓展农村资源可能性。
政府需要明确废弃农村劳动力向制造业、服务业、社区服务等方面的转移计划。
应加强产业对接,引导发展城乡一体化产业,让城市和农村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的路径研究
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的路径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同时加剧了城乡差距,制约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步伐。
为了实现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需要研究一些可行的路径。
本文将从政策、技术、教育三个方面来探讨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政策路径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政策制定和落实。
政策要点是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各项福利。
政策也需要提升农民权益,保障农村劳动力的公平竞争权利。
此外,政策也要关注农村环境和资源保护等问题,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
政策的制定不能脱离实际,需要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保状况进行周密的研究分析,确保政策真正能够促进城乡融合和共同发展。
二、技术路径技术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
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和农村的距离得到了极大的缩短。
比如,在教育领域,通过网络教育,城市的高质量教育资源可以向农村输送,有助于弥补农村教育资源差距。
在医疗领域,通过远程诊疗和健康管理技术,城市的先进医疗设备和科技可以为农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农业领域,通过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设施,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助于减少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教育路径教育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育是最基本、最广泛的社会公共服务,不仅可以提供知识和技能,更可以塑造公民素质和价值观。
教育是改变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实现城乡教育的融合和同步发展,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比如,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支持农村学校建设和师资培训,制定有利于农村教师就业的政策等。
此外,要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互通,建立城乡教育服务联盟,推动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交流互动。
通过教育,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和融合,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结语:城乡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具有长远意义的一项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和特点分析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萧山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总体经济实力强劲,区域发展能力迅速,民生改善不断提高。
基于这样一个现实,需要进一步科学认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法路径,建立科学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引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明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具体要求。
萧山结合实际,在2003年1月的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加快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实现由强县市型向都市型的转变的发展思路。
这个思路的提出,使萧山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渐渐凸显。
之后,在2003年7月区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做出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决议,使全区基本形成(空间、经济、人口、社会、生态)五个一体化格局,并相继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
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按照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要求,以空间重组为突破口,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来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空间融合和社会进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
萧山地处钱塘江南岸,为杭州南大门,东接历史文化名城绍兴。
全区总面积1420平方公里,2008年末总户籍人口12022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0929人。
辖有22个建制镇,4个街道。
城区4个街道总人口269964人,其中非农人口200953人。
主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988年萧山撤县设市时的7平方公里扩展到2001年撤市设区前的26平方公里,至2008年达到54.43平方公里,成为杭州实力最强、地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区域网络化大城区的框架初步形成。
2008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6.50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达到4.1:64.1:31.8。
全年财政总收入126.8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18亿元。
2008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52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569元,恩格尔系数0.35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987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287元,恩格尔系数0.349。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3.8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73.49平方米。
城乡统筹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城乡统筹的养老、医疗、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都比较高,全区城市化率超过了65%,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580.24亿元,成为萧山经济的支柱,尤其是民营经济占到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
城市化和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奠定了坚实基础,使萧山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有了现实基础。
二、路径选择解决城乡发展差距的现实途径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根本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萧山政府从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综合能力,营造城乡优美环境等不同方面进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来加快实现城乡融合。
(一)以规划修编为龙头,推进空间布局一体化。
2002年起,开展新一轮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确立了一个主城区,三个副城区,十一个重点镇的多组团城镇化发展格局,并以完善发展规划为契机来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框架。
一是统筹城乡规划,优化空间布局。
对中心城区和城市组团镇进行规模扩张和功能提升。
进一步细化区域发展规划,进行空间重组,功能融合,产业集聚。
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明确功能定位,加快构筑开放式、生态型、现代化的江南副城新格局。
二是整合专项规划,完善规划体系。
科学修编完善了中心城区、新城和组团、建制镇、中心村四个层面城市规划体系,进一步细化了城市建设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和交通道路、环境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基本形成了萧山区城乡一体化的规划框架。
三是结合本地实际,完善村庄规划。
按照人口向城镇集聚,工业向园区集中的要求,科学处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全区农村按照按城市示范村、集镇示范村、农村示范村、农村整治村四个类型修编村庄规划,形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特色鲜明的新型村庄规划体系。
四是整合园区规划,形成集聚效应。
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的要求,以经济区划和功能定位为纽带,基础设施为依托,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界限,强化工业园区规划的整合,拓展产业内涵,提高园区规划档次,努力实现资源共享,连片开发,逐步形成集聚效应。
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块状经济,促进镇街经济协调发展。
五是创新规划编制,严格管理管理。
建立健全科学、公正、公开和公平的规划制度,实行规划公示制和专家评审制,建立区规划咨询管理委员会。
严格规划执法,组建成立区规划分局并增设三大组团规划所,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积极探索创新镇街规划编制实施管理机制,切实维护规划的法定性和严肃性。
进一步加强规划协调,强化次区域规划与五大新城、三大组团、建制镇、十三个城市综合体等规划的衔接,努力实现区域规划一体化。
(二)以交通建设为突破,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
强化路网构筑,建立覆盖全区的海陆空交通构架,并以道路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城乡基础设施的大融合、全覆盖。
一是着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以建设农村交通路网与城市交通路网结构完全衔接,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大交通格局,形成快速高效、四通八达、功能齐全的快速公路网络,实现对内快速化、对外高速化、乡村网络化目标。
二是着力完善城乡公用服务设施。
按照“一城一交”要求,建立大公交管理体制,萧山和主城之间强调“多点相通,多线相接”,满足萧山和主城区之间高效对接的要求。
在萧山城区、组团、乡镇层面上,以“村村通公交”为导向,拉近城乡“距离”。
通过强调临浦、瓜沥、义蓬组团中心镇的凝聚力,强化萧山组团和城区之间的衔接,支撑城乡“一副三组团”的多级发展模式。
统筹城乡区域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城市环境卫生、信息网络等设施的规划建设,强化城市防灾设施和安全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应急快速反应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公用服务和供给保障水平。
三是着力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以村庄整治建设为有利抓手,整治村、示范村、生态村、卫生村、绿化村等创建项目的合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和提升,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得到了显著改善,涌现出了一批规范化农村新社区。
(三)以征迁项目为带动,推进农民居住一体化。
抓住“一港四区三组团”(机场二期工程,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江工业园区、钱江世纪城、湘湖旅游度假区,临浦、瓜沥、义蓬三组团)建设机遇,以项目带动农民公寓建设,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提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城中村整体改造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和“改造、整治、控制”的思路,编制城中村改造整体推进方案,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尽快完成城区围内的城中村改造任务,把城中村区域改造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城乡协调、社会文明、管理科学的现代化新型城市社区。
二是以项目带动推进农民多层集聚。
通过实施城市示范村多层住宅建设,既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建成城市示范村多层公寓149万平方米;安置农户4338户,安置面积88.7万平方米。
三是以示范村建设推进两户联建。
通过新农村两户两间房的集聚建设,使村镇建设规模扩张,村镇布局分散得以抑制,闲置浪费土地现象得到有效解决。
几年来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各类示范村大量农户的集聚,节约了大量建设用地。
目前已经形成像浦阳镇桃北新村以项目带动,进行整村迁建新建的示范村,像党山镇碧苑新村以全镇农户建房集聚镇域的示范村,像新街镇元沙村以土地整理引导农户集聚规划区块的示范村,像进化镇涂川村以旅游开发提升村容村貌的整理改建的示范村等。
(四)以生态建设为载体,推进环境保护一体化。
城市和乡村的环境是一个整体,唇齿相依。
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坚持城市和农村环境同步保护和共同改善。
一是大力推进城市生态环境。
积极倡导生态文明,普及生态环保知识,以创建省级生态区为目标,全面推进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生态镇和区级生态村等创建工作,加强水系、湿地、生态公益林等生态资源保护,努力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景更秀的生态城区。
二是着力优化农村生态环境。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污染治理和农村污水管网建设有序推进,开展殡葬改革和生态墓地建设,基本完成“三沿五区六座山”迁坟平坟和覆绿工作。
新创建市级以上生态镇13个、生态村12个,区级生态村140个。
开展主要公路两侧综合整治和生态带建设35公里。
今年开始,对区境内高速沿线进行综合整治,并对沿线涉及的行政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村容村貌进行全面提升。
三是建立城乡一体环卫处理机制。
全区“户投、村收、镇运、区处理”垃圾处理机制进一步确立。
全区现已建成29座垃圾中转站,基本实现“一镇一站”,关闭镇级垃圾填埋场21个,村级实现全关闭。
到目前为止,主城区和中心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全区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
中心城区122个村(社区)生活垃圾清运工作由区级环卫部门接管。
(五)以园区组团为平台,推进产业布局一体化。
以园区整合为突破口,构筑现代化工业发展格局。
园区是萧山发展的承载体,产业是园区建设的支撑力。
坚持园区建设与产业发展是并重的方针,提升发展水平,实现产业布局一体化。
一是大力发展经济,夯实统筹基础。
萧山的经济发展,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体,潜力在三产。
萧山区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加快三大产业的融合,推进城乡产业的一体化,努力构筑产业新高地。
统筹工业布局,促进扩量提质,统筹城乡产业,促进融合提升,统筹民资外资,促进民外合璧。
二是明确功能定位,发展块状经济。
进一步明确五大新城的功能定位。
按照“规模大、服务优、环境美、建筑好、竞争力强”的要求和“四高”方针,全面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加快五大新城开发建设步伐。
推进三大组团建设,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规划共绘、交通共联、产业共兴、环境共建、社会共享”的发展思路,推动三大组团由小城镇向小城市发展转变,加快形成相对独立、功能齐全、产业协调、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卫星城和城镇群。
正确处理中心城区、组团、新城、城市综合体的关系及其与建制镇的关系,按照“规模适度、注重特色、功能提升、环境整洁”的要求,加大“产业强镇、功能兴镇、特色活镇、生态建镇”的力度,推动建制镇可持续发展。
加快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
按照“错位发展、品质至上、功能优化、有序推进”的原则和“新建一批、整合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突出完善体制、加大扶持、加快建设,促进城市综合体与城市发展、市政配套、交通建设相协调,努力建设形成一批有特殊服务功能、多种功能配套的高效率建筑群,打造一批旅游城、奥体城、博览城、商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