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中文)教学大纲 - 安徽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以及经济全球化问题的主要学科。
本课程从微观和宏观角度,探讨国家之间经济活动的原理、政策和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国际经济体系的基本规则、国际市场运作机制、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金融实践,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国家福利。
二、课程目标1、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政策,了解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经济发展与合作的内涵与外延。
2、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的原理、政策与实践,包括自由贸易、保护贸易、贸易政策的影响等。
3、理解并掌握国际金融的原理、政策与实践,包括汇率制度、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投资、国际债务等。
4、理解并掌握经济发展与合作的的理论与实践,包括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贸易谈判、发展援助与合作等。
5、能够运用国际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世界中的国际经济问题,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分为四个部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经济发展与合作、国际经济热点问题。
1、国际贸易(1)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理论(2)关税、配额和其他贸易政策工具(3)要素流动性与贸易模式(4)贸易与环境、劳动标准等问题2、国际金融(1)汇率制度与汇率决定理论(2)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储备管理(3)国际投资与国际债务管理(4)货币政策协调与国际金融合作3、经济发展与合作(1)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2)全球贸易谈判的历史与现状(3)发展援助与合作的实践与理论(4)国际技术与产业转移4、国际经济热点问题(1)全球化及其挑战(2)国际移民与劳动力流动(3)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4)新兴经济体的角色与挑战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政策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讲授:由教师讲解课程大纲中的基本理论、政策和现实问题。
2、案例分析:针对具体国家或行业,分析其贸易、金融和发展合作实践,探讨其经验与问题。
国际经济学教案
点
难
点
及
其
处
理
TheLaw ofComparativeAdvantage and theGains fromTrade;
TheOpportunityCosts and theBasisandGains fromTrade(These are the heart of the chapter).
TheShape of theCombinedSupplyCurve forWheat andCloth.
课
外
作
业
及
要
求
Questions for Review
1.Why do we study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What doe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study?
3.What is interdependence? And how to measure it?
Paul R. Krugman,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7thEd., Addison Wesley,2005
Thomas Pugel,International Economics,Mc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 13thed., 2007.
后
记
安徽财经大学教案专用页
内容
Chapter 2: The 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课时
4
教
学
目
的
与
要
求
This is another corechapter.In this chapterwe will examin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theory form the 17thcentury to the first half of 20thcentury. This historical approach is useful not because we are interested in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as such but because it is a convenient way of introducing the concepts and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from the simple to the most complex and realistic.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说明一、课程性质、任务:《国际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说明一、课程性质、任务:《国际经济学》是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的核心课和专业基础课,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国际经济理论和政策的学习,掌握稀缺的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有效分配的理论,以及各国由此发生的经济关系中应该采取的政策,掌握分析国际经济现实问题的方法和基本思路。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分析国际经济问题的基本方法。
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需要掌握的基本政策主要有对外贸易政策及其福利效应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平衡政策等。
在此过程中还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的分析和表达方式。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应用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分析某些国际经济现象学生学完该课程之后在知识上应当掌握以下一系列问题:是什么决定了国与国之间要发生贸易?贸易对一国经济回产生什么影响?决定贸易量和贸易额的因素有哪些?什么因素妨碍着商品在国际间的流动?那些试图改变一国贸易方式的政策对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水平有什么含义?汇率是如何被决定?贸易在宏观水平上怎样影响一国经济?为什么金融资本会快速大量地跨国界流动?国际交易如何影响一国政府利用其货币与财政政策来实现其国内目标?在技能和能力上:应当能够运用从本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工具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分析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的政策以及经济事件对各国的社会福利、收入分配、就业、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影响。
三、适用的专业与学时数:本课程适用于国际贸易专业,学时数为68个学时。
四、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其理论基础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因此,要学好国际经济学,必须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CHAPTER 2 LABOR PRODUCTIVITY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RICARDIAN MODEL
(1)Examining by labor demand curve (2)Examining by 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3)Relative demand and relative supply (ⅳ)Relative Pric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Ⅱ.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Specific Factors Model (ⅰ)Resources and Relative Supply 1.Assumption 2.Change in resource and relative supply 3.RS for 2 countries (ⅱ)Trade and Relative Prices (ⅲ)The Pattern of Trade 1.Budget constraint 2.The pattern of Trade (ⅳ)Income Distribution and the Gains From Trade 1.The effects of trade on particular groups In general, trade benefits the factor that is specific to the export sector of each country but hurts the factor specific to the import-competing sectors, with ambiguous effects on mobile factors.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GS0404课程中文名称:国际经济学课程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Economics课程类型:必修课程学分数:3课程学时数:48授课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与金融一、课程简介《国际经济学》是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和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主权国家之间经济活动的学科,它主要由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国际投资理论和政策、国际金融理论和政策等构成。
该课程阐述国际经济活动(贸易、投资、金融)的基本理论,诠释国际经济政策,并应用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分析国际经济现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国际经济现象的基本分析方法。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1.绪论课程教学内容: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框架、研究特点以及理论发展过程。
课程的重点、难点:重点是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框架;难点是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脉络。
课程教学要求: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框架、研究特点以及理论发展的过程。
2.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和主要分析工具以及国际贸易的起因。
课程的重点、难点:重点是封闭条件和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国际贸易的起因;难点是封闭条件和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
课程教学要求: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理解国际贸易的起因。
3.古典贸易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课程的重点、难点:重点是比较优势理论;难点是国际均衡价格的确定。
课程教学要求:了解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理解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的模型结构;掌握比较优势理论贸易型态的确定和贸易利益的衡量。
4.新古典贸易理论课程教学内容:H-O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罗伯津斯基定理以及里昂惕夫之谜。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International Economics)一、编写说明《国际经济学》授课对象主要为国际贸易学研究生,属必修课;也可作为产业经济学等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
51学时,每周3学时,3学分。
《国际经济学》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以及国际金融和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选择比较重要的现实国际经济问题,采取课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基本原理和最新理论动态。
2、提高观察现实国际经济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学习分析现实国际经济问题的理论与方法,开阔学术视野和现实经济问题研究领域,为学位论文选题提供帮助。
(二)本课程的教学方式1、结合国际贸易学的学科特点和授课教师的研究专长,选择重要专题作系列研讨。
2、课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鼓励提出问题,相互切磋,教学相长。
3、主讲教师为张友仁教授和钟惠中教授。
二、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绪论一、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二、国际经济学的组织结构:贸易与金融三、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四、国际经济学的考核方法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一、比较优势的概念二、单一要素模型三、单一要素世界中的贸易四、比较优势的谬误五、多种产品模型中的比较优势六、对李嘉图模型的验证第三章特定要素模型与收入分配一、特定要素模型二、特定要素模型中的贸易三、收入分配与贸易所得四、贸易中的政治经济学:初步分析第四章 H-O模型一、两要素经济模型二、H-O模型三、H-O模型的验证第五章标准贸易模型一、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二、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三、国际收入转移与贸易条件四、关税和出口补贴与贸易条件第六章新国际贸易理论一、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概述二、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三、不完全竞争理论四、垄断竞争与贸易五、外部经济理论六、外部经济与国际贸易第七章国际贸易工具一、关税的基本分析二、关税的成本与收益三、贸易政策的其他工具四、贸易政策效应的总结第八章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一、支持自由贸易的观点二、反对自由贸易的社会福利依据三、收入分配和贸易政策第九章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一、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二、二元经济问题三、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第十章国际收支一、国际收支的界定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三、国际收支差额分析第十一章汇率与外汇市场一、汇率二、外汇市场三、外汇资产需求四、外汇市场均衡五、利率、预期与均衡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1、考核方式:书面考试2、成绩评定标准:平时提问、发言、讨论成绩与学期论文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30%和70%。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ZJ030105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总学时:51周课时:3学分:3开设专业:开课教研室:开课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2.课程任务: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作用与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内在机制,掌握对这种机制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是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理论。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起因与影响,贸易保护的影响与依据,国际要素流动的动机与效果的理论。
熟悉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以其对经济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经济发展过程2.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3.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第二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结构1.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3.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特征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1.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2.绝对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3.绝对利益学说的其他有关叙述4.对于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评价※第二节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1.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2.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3.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其他有关叙述4.对于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评价※第三节比较利益的分解1.得自交换(贸易)的利益2.得自分工的利益3.利益的合成分析与评价讨论: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第三章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第一节相互需求方程式1.相互需求方程式的提出及基本内容2.相互需求方程的解释3.相互需求方程式均衡的条件及对其评价第二节提供曲线及其分析1.贸易无差异曲线2.提供曲线的作图及说明3.国际贸易的均衡价格※第三节出口的贫困增长1.出口的贫困增长的图形分析2.出口贫困增长的条件与案例3.出口贫困增长的政策含义及对其的评价第四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Ⅰ)※第一节H-O模型及其分析1.H-O模型的基本命题2.H-O模型的基本内容3.雷布津斯基定理4.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5.对H-O模型的评价※第二节列昂惕夫反论及新要素理论1.列昂惕夫反论2.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3.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讨论:(1)H-O理论的现实分析(2)生命周期理论在现实的应用研究※第五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Ⅱ)※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1.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与假设前提2.产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3.新H-O模型4.需求偏好相似(重叠)论5.规模经济产生的贸易6.新张伯伦模型7.产业内贸易指标8.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评价※第二节政策贸易理论1.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2.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提出3.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4.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5.战略性贸易理论的政策结果分析6.对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简要评价第三节贸易扭曲理论1.扭曲的发生2.国际贸易条件下扭曲的形式3.产生扭曲的原因及影响4.消除贸易扭曲的措施讨论:(1)中美产业内贸易的比较分析(2)战略性贸易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分析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关税分析1.关税的基本概念2.小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3.大国小税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4.关税谈判中的博弈第二节进口关税与配额的比较分析1.进口配额分析2.进口配额与等额关税的比较分析第三节幼稚产业的保护1.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2.幼稚产业的保护3.关税的有效保护率第四节倾销与反倾销的经济分析1.倾销的界定2.倾销的危害性3.倾销的经济效应分析4.反倾销的经济效应分析实验内容:就某些商品的关税政策效应分析说明关税与补贴给国内经济带来的影响第七章国际收支分析第一节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1.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2.国际收支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3.国际收支状况的含义与经济分析第二节国际收支的调节1.国际收支的失衡2.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若干理论3.现实中国际收支失衡的其他调节措施讨论:就某连续3年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说明国内经济状况※第八章汇率决定理论第一节外汇与汇率1.外汇定义及其作用2.汇率定义与汇率的标价法第二节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1.汇率决定的传统理论2.战后汇率决定的理论※第三节汇率的决定1.一价定律与远期汇率的决定2.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扩大3.购买力平价法的实际应用讨论: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以及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探讨※第九章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第一节货币危机理论1.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2.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3.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4.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的比较第二节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1.健全理想的国际货币体系2.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第三节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1.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2.牙买加协定形成的过程3.东亚金融危机4.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和问题实验内容:东南亚金融危机与次贷危机的比较分析第十章要素的国际流动※第一节资本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1.资本国际流动2.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分析3.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第二节劳动力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1.劳动力的国际流动2.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分析3.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含义及案例分析第三节技术转移及其经济效应1.技术的国际移动2.国际技术转移的经济分析※第十一章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第一节国际商品交换领域中的传导机制1.加入国际商品交换因素的经济均衡与失衡2.通过国际商品交换产生的传导3.影响国际商品交换领域中传导机制的因素※第二节国际资金流动领域中的传导机制1.加入国际资金流动后的经济均衡与失衡2.通过资本国际流动产生的非均衡传导3.影响国际资本流动领域传导机制的因素第三节国际劳动力流动领域中的传导机制1.加入劳动力国际流动后的经济均衡与失衡2.通过国际劳动力流动产生的非均衡传导3.影响劳动力国际流动领域传导机制的因素第四节其他国际经济领域中的非均衡传导机制1.经济非均衡的无形传导方式2.经济非均衡的无形传导过程3.影响经济非均衡无形传导的因素讨论:经济非均衡传导的作用机制探讨※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第一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第二节宏观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1.经济的宏观目标2.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经济分析※第三节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1.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形2.三元悖论讨论:不可能三角在现实经济中的理论解释第十三章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第一节经济一体化分析1.关税同盟与经济一体化分析2.关税同盟的经济分析3.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分析※第二节最优货币区理论与实践1.单一货币区理论研究2.单一货币区的成本分析及评价3.单一货币的收益分析及其评价4.经济一体化的案例分析第三节国际经济组织及其作用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作用2.世界银行及其作用3.世界贸易组织及其作用4.地区经济组织及其作用第四节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与南北关系1.国际经济秩序2.国际经济新秩序讨论:就某一区域一体化组织的运行,分析区域一体化对全球经济及相关国家经济的影响。
经济学系《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系《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课程代码:ZB1005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学分:3学时:54(理论学时:54;实验实践学时:0)面向对象:经济学专业先修课程:宏、微观经济学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主要分为微观(国际贸易)和宏观(国际金融)两大部分。
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着重介绍商品和要素贸易的起因、贸易格局的决定、贸易利益及分配,以及贸易政策等内容。
国际经济学的宏观部分,讨论国际经济关系与一国宏观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着重介绍国际收支、汇率决定与制度、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国际货币制度等内容。
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在系统介绍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的同时,注重讲解规范的经济学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不仅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而且能够熟悉一些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分析技巧和工具,培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知识与技能:1.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整体的理论框架;2.能够运用基础经济学理论分析开放条件下的相关内容;3.形成良好的经济学思维逻辑与思维习惯,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素养,在专业学习中能较好地进行知识迁移;4.能用所学的基本原理,解释、分析现实经济中的各种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现象与政策,并具备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要求1.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国际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课程知识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重点考核学生运用基本国际经济理论来分析与解决经济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
2.考核形式:包括两部分,--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卷面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3.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卷面考试占70%。
《国际经济学I(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I: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对国际实验班实施全英教学;对国内实验班实施双语教学)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32103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I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Economics I: International Trade—theory & Policy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务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本课程主要阐述国际经济学中微观部分的基础理论,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注重介绍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思想与开放条件下微观经济分析的具体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动态,国际贸易政策及其效应分析,要素流动的产生原因及其对各国生产、消费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等;不同条件下的贸易模式;国际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分析;国际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现实问题等,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开放的经济世界并掌握开放条件下进行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英文简介:This course introduces to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e microeconomic section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including the theory & polic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t is one of major courses that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ust master in our senior education with emphasis on fundamental theory and analysis tool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main topics include:caus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vements, and their effect on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social welfare of trading countries; the determinants of trade pattern; the analysis of trade and industry polici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aiming to help students to know the real economy world and grasp the basic way of micro-economics to analyze reality in the open economy condition.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国际贸易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
《国际经济学》(中文)教案-安徽财经大学(可编辑修改word版)
【1】薛敬孝、佟家栋、李坤望主编:《国际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华民著:《国际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美]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著:《国际经济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课外作业及要求
1.李嘉图模型的基本结构。
重点难点及其处理
重点:
1.长、短期下关于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假设,特定要素的含义。
2.特定要素模型。
3.商品价格变化对可自由流动要素与特定要素实际收入的影响。
4.短期内国际贸易对贸易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难点:
1.特定要素模型与要素禀赋模型的区别。
2.存在特定要素情况下的要素最佳配置、要素价格决定。
3.重叠需求理论的图示说明。
4.技术变化与技术差异。
5.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技术变化。
6.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图示说明。
7.重叠需求理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
后记
内容
(标题)
第七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课时
3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新贸易理论的研究角度、理论基础,了解规模经济的含义及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重点掌握的内容包括外部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决定作用、内部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产业内贸易形态,以及规模经济下的贸易利益的表现。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区别有清醒的认识。在知识应用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市场结构的特点来分析、结实国际贸易中的一些新现象。
课外作业及要求
1.短期与特定要素的含义。
2.特定要素模型的假设与均衡解。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课程编号:020011开设单位:金融系开课教研室:国际金融教研室先修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高等数学内容概要:“国际经济学”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活动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而设置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研究对象是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以及由此发生跨越国界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由于国际经济具有显著不同于国内经济特征,因此国际经济学通常被视为一门孕育于经济学但又相对独立分支学科。
作为经济科学一个分支,国际经济学同样注重于分析资源配置,但其基本分析单位是主权国家或者独立行政区域,所以国际经济学有其特定视野,分析特定经济关系。
总之,国际经济学必须涉及这样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资源在世界范围内配置问题;二是国际间商品和资源流动问题。
在具体内容上,国际经济学最为关注领域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前者主要探讨国际贸易发生原因,分析国际贸易形态决定以及贸易利益产生和这种利益在贸易参与国之间分配;后者从货币运动观点出发,研究国际经济交易价值转移和平衡问题,探讨国际经济调整及其相应调整机制,并讨论如何构建一种合意国际货币和金融制度。
从分析方法上看,作为经济学在开放条件下扩展,国际经济分析实际上是运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方法来研究国际经济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微观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因此,经济分析一般原则和技术同样是学好国际经济学工具。
推荐使用教材:《国际经济学教程》黄卫平彭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年《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前言(一)本门课程性质和教学目《国际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是我校经济类专业本科学生必修课。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等专业。
本门课程教学内容分为18章,主要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讲述国际贸易理论,包括第一至五章,系统介绍从古典到现代主要贸易理论;第二部分讨论国际贸易政策,包括第六、七、八章,重点分析关税和非关税贸易政策含义及经济效应;第三部分包括第九、十章,所涉及内容是资本国际流动;第四部分讲述国际货币金融理论和制度,主要由第十一至十五章构成,着重介绍有影响汇率理论和国际收支理论;第五部分内容包含第十六和十七章,讨论开放经济下内外部均衡和宏观经济政策。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61558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学分: 3.0 总学时:48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0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层次:汉族本科开课学期:5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先修课程:国际贸易概论后续课程:国际金融等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随着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中的一个独立学科分支,已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同时在国内外经济学类教学中,国际经济学也已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
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帮助学生学习国际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为完成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其他经济类专业各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①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
包括比较优势原理、要素禀赋理论、新国际贸易理论、贸易保护的原因和形式、区域经济理论和国际要素流动理论等。
②国际金融和开放宏观经济学理论。
包括国际收支、外汇与外汇市场、汇率的决定、国际收支调整理论和内外平衡理论等。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1.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
3.理解和掌握国际金融和开放宏观经济学理论三、教学内容及安排学时分配第1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发展、研究对象,及其与其他经济学学科的关系,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研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国际经济学的意义。
重点和难点: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1.1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内容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1.2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1.3 国际贸易的起因第2章古典贸易理论(2学时)教学目标:古典贸易理论起源于亚当·斯密,后经李嘉图和穆勒的发展日趋完善。
从本质上讲,古典学派是从生产技术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与影响,只不过在古典生产函数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教学要点
第一节 短期中的生产要素
第二节 特定要素模型的均衡解
第三节 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
第四节 特定要素模型的评价
一、短期与长期的比较
二、特定要素模型的政策含义
第6章 重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
二、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第四节 国际贸易的起因
一、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
二、国际贸易的起因
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2.1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古典贸易理论的研究角度、内容和发展
重点要求掌握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使学生能够根据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判定一国的比较优势,以及开放后的国际分工格局和贸易形态
文档来自网络,是本人收藏整理的,如有遗漏,差错,还请大家指正!
《国际经济学》(中文)教学大纲
课程号:0020257 大纲编写:冯德连
一、开课院(部)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二、教学对象
经济类本科专业、管理类部分本科专业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不同高等院校、不同学者对《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内容体系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以说,有多少种公开出版的《国际经济学》教材,就有多少种观点
6.1 教学要求
了解需求因素、技术进步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了解代表性需求、重叠需求和产品周期的概念
需重点掌握的内容包括收入水平与需求结构之间的关系、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以及在产品周期过程中生产技术的演变、各种投入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不同阶段比较优势、贸易方向的决定
此外,还要求学生能够对重叠需求理论、产品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之间的区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结合前面已介绍过的贸易理论,对国际贸易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和新的特点给予合理解释
二、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本书的内容安排与的学习方法
第1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1.1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些预备知识,掌握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围和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特点,以及国际贸易理论部分所采用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模型,为以后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7.华民:国际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蒋振中:国际经济学原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国际经济学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下称《考试用书》
八、讲授提纲
第0章 绪论
22分 六、教材
《国际经济学》,薛敬孝 佟家栋 李坤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版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编写的教材
七、主要参考书目
1.Dominick Salvator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朱宝宪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Paul R. Krugman & Maurice Obstfel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海闻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Dennis R.Appleyard & Alfred J.Field J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龚敏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第3章 相互需求、提供曲线与国际贸易
3.1 教学目的
比较成本论说明了国际贸易能够为两国带来利益,但是,带来的利益范围有多大?在这个范围内,双方各得多少?比较成本论没有回答
相互需求论回答了这个问题
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相互需求方程式、提供曲线,以及提供曲线与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
第4章 要素禀赋、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
4.1 教学要求
了解要素禀赋理论的研究角度、要素丰富和要素密集度的基本概念,以及H-O定理、斯托珀-萨谬尔森定理和罗伯津斯基定理的基本内容
在了解要素禀赋理论基本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的逻辑推理过程,弄清主要模型的前提条件和适用范围
其中要重点理解要素禀赋、要素密度与比较优势和贸易形态之间的关系,理解国际贸易中商品相对价格变化对要素实际收入的影响过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达到以下目的和要求:
1.要求学生不仅能了解战后科学技术所促进的生产力大发展及其带来的经济全球化以及在这种背景下学习国际经济学的必要性,而且更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确辨别国际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去粗取精,为我所用
学生对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整个体系有明确的把握,并做到理论与实践想结合
6.要求学生掌握并能运用国际经济定性分析特别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工具,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好一些方法论上的准备
特别是对哪些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学生,本课程的学习能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我国对外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7.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国际经济学的保证
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分支科学,其理论基础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要很好地理解国际经济学,必须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
对于那些学过西方经济学,又把它还给老师的学生,国际经济学的学习可能是你重新翻开经济学教科书的最好理由
要正确理解各种原理和原理的说明方法,以及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方法
四、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3.2 教学重点
第一节 相互需求方程式
第二节 提供曲线
一、提供曲线的起源与含义
二、由贸易三角形推导提供曲线
三、由贸易无差异曲线推导提供曲线
第三节 提供曲线与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
一、贸易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
二、米德的一般均衡贸易模型
三、对提供曲线的评价
6.2 教学要点
第一节 重叠需求理论
一、收入水平与需求水平
二、国内需求的重要性
三、重叠需求理论的基本思想
四、重叠需求理论的图示说明
五、重叠需求贸易理论的意义
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思想
多选、错选、漏选均得零分 10分 判断题 10小题,每小题1分
若判断正确,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上"√"号;若判断不正确,则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上"×"号 10分 名词解释 5小题,任选4题,每题5分 20分 简答题 5小题,任选4题,每题7分 28分 论述题 3小题,任选2题,每小题11分
一、罗伯津斯基定理
二、要素积累与贸易条件
三、经济增长的福利效果与悲惨增长
四、要素积累与比较优势
第5章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5.1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特定要素的含义、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重点掌握特定要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分清特定要素模型与要素禀赋理论的一同,区分长、短期内国际贸易对要素实际收入影响的差别
1.2 教学要点
第一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二、社会无差异曲线
第二节 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基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分析
二、基于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分析
第三节 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与分解
一、贸易条件、消费利益与生产利益
4.要求学生认识到货币的本质尤其是货币在各国之间流动主要反映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国际上流动这样的本质,了解这种流动对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产生的影响进而对该国经济均衡发展的影响
5.要求学生认识和了解自资本原始积累以来以国际经济活动为基础的国际经济关系即国际生产关系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未来,把握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及其前景
总时数:54学时
学时分配:授课45学时,讨论6时,作业3学时
各章的时数分配如下表:
表1 《国际经济学》各章时数分配表
第0章 绪论 3 第1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2 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3 第3章 相互需求、提供曲线与国际贸易 3 第4章 要素禀赋、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 1 第5章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2 第6章 重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 3 第7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3 第8章 贸易保护的依据 3 第9章 贸易壁垒与出口促进 3 第10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卡特尔 3 第11章 要素国际流动 3 第12章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3 第13章 国际收支 3 第14章 外汇市场 3 第15章 汇率决定理论 3 第16章 国际收支调整 3 第17章 固定汇率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3 第18章 浮动汇率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2 第19章 国际货币体系 1 第20章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1 五、考核
2.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发生的基本原因即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交换的必然性以及国际交换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及根据这些贸易理论而应该采取的贸易政策
3.要求学生认识到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的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对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影响以及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4.Gilancarlo Gandolfo.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国际经济学(第二版)(王小明等译),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5.佟家栋,高乐咏:国际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朱钟棣:国际经济学(MBA教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经济类本科专业:考试;管理类本科专业:考查
试卷结构如表2:
表2 《国际经济学》考核试卷结构
题型 小题数量,分值,答题要求 分值合计 单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