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伴你行】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8 第2讲 古代诗歌的语言提能专训13模板

合集下载

2015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鉴赏诗歌的语言(生用)

2015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鉴赏诗歌的语言(生用)

2015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鉴赏诗歌的语言专题一:炼字一、考查方式1、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炼字)的方式考查;2、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3、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4、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一)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即炼字题。

品味语言,评析炼字炼句的作用。

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

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和副词。

1、设题方式⑴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⑵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⑶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品味语言,炼讲究字技法注重动静转换结合,追求画面的动态美。

注重运用想象、联想,追求化无形为有形。

注重语意双关,追求表达的含蓄与丰富之美。

注重表达诗人独特感受。

3、答题步骤:解释含义-----描述景象----点出作用。

第一步:解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该词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

(释含义)第二步:描述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描景象)第三步:点出作用: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点情境)4、练字的基本内容(1)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照动词。

巧用动词,可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

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之涣)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015届高考语文(新课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第二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共55张PPT)

2015届高考语文(新课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第二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共55张PPT)

字,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
美。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典 题 训 练 提素能
语文(SD)
第二,炼字艺术也注重运用想象、联想,追求化无形为有形的可 感性。如王安石的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绿”字、最为精警, 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 江岸,一片新绿,写出了春风的精神。
家”中的“疑”字,可谓“神来之笔”,不仅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 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一“疑”字让小园、蜂蝶、春色焕发
异彩,新鲜生动。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典 题 训 练 提素能
语文(SD)
2.答题步骤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该词特殊的语法现象或
对象的静态;虚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典 题 训 练 提素能
语文(SD)
从艺术效果的角度理解炼字艺术,需要关注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炼字艺术注重动静转换结合,追求画面的动态美。如苏轼 《蝶恋花》中“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中的“绕”
语文(SD)
解析:鉴赏“绿”字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可联想诗句“春风又绿
江南岸”。此处的“绿”可理解为使动,“使树绿”,展示的是一种
动态美,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春天的生机。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典 题 训 练 提素能

【与名师对话】2015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形象

【与名师对话】2015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形象

三、 四句写词人的心却仿佛终南山石缝中的一根青藤, 一任 严霜侵袭、暴雨击打,自己却等闲视之。由此不难看出词人容貌 病态怪异,性格却坚韧不拔的形象。分析上片可知,词人刻画自 我的外在形象时,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刻画自我的内在性格时,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 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高考真题体验
考点探究突破
对点训练巩
解题思路指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语文 ·课标版
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 “竹 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 表现了诗 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 “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 生活态度; “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 趣。
答案: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 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 愁,久别怀人之情。
高考真题体验 考点探究突破
对点训练巩 解题思路指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语文 ·课标版
仔细分析近几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 我们发现诗歌鉴赏题有 以下几个特点: 1.从体裁来看,诗、词、曲都有涉及。以诗词为主,曲只 是偶尔出现。 2.从内容上看,这些诗、词、曲的题材涉及山水田园、托 物咏怀、题画寓志、咏史怀古等多种,以写景抒情类作品为多。 3.从作品的时代来看,各时代都有选用,但以唐宋时期的 作品为主。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词作品中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 力。要分析词人的自我形象,考生可深入分析词的上片。这首词 上片共四句话,前两句写词人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高耸, 面带病容, 颧骨凸起, 比那光头垂眉、 闭目参禅的和尚还要奇怪。
高考真题体验
考点探究突破

201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2:诗歌的语言破解

201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2:诗歌的语言破解

第二节诗歌的语言破解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明发房溪二首(其二)杨万里春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清。

一个“清”字不但写出了霜水的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冷冷清韵,呈现出清幽澄明的境界。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①。

【注】①谢玄晖,南齐著名诗人,诗风和李白相近,和李白有着相同的遭遇。

颔联中“摇”和“滴”用得生动传神,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凉风吹拂,微波涌动,好像城垣在轻轻摇动;白露从空中垂落而下,像珍珠般晶莹,仿佛从月中滴出。

“摇”与“滴”使静止的画面流动了起来,情态逼真,使人浮想联翩。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菩萨蛮[宋]舒亶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

去住若为情①?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

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注】①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催”和“留”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催”字表现击鼓开船,催促离人上船出发;而“留”字表现楼上把酒话别,难舍难分。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鲜明的对比把将别而又不忍离别的情景映衬得十分强烈。

4.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8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8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 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 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 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
尾联,写作者要保存好珍贵的朝帽,言外之意是决不做异姓 之臣,宁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全诗感情起伏 动荡,由悲忧到镇定,表现了作者的气节。全诗由“旅 舍”“残春”总起,、三、四句承“残春”,五、六句承“旅 舍”,七、八句收束,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答案:(1)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 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 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2)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 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 全诗的格调。
诗歌鉴赏: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人以豪放的胸怀,描绘 ,描绘出边塞地区的荒凉。大雪连年 飘飞,“春风不曾到”,表明这里气候的寒冷,这也是“汉 使亦应稀”的原因。然而,这里又是连接着疏勒和武威的要 道,诗人将去这里,为王事辛劳,报效国家。虽然自己身怀 报国之志,并能够克服种种困难,但内心深处,还是有着思 乡之情的。这样,诗人便将思乡之情与报国之志有机融合, 使整首诗的思想情感变得更加复杂,更加丰富。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试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 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 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 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 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2 鉴赏诗歌的语言通关练习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2 鉴赏诗歌的语言通关练习 新人教版

鉴赏诗歌的语言一、对点练1.(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重点考查炼字。

解答本题,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句意,把握“望”“空”的基本义和语境义,联系语境分析比较其表达效果,明确用哪个更好。

作答时,要先明确用哪个更好,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答:(2)诗题的“过”字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解析】(1)鉴赏诗歌中的关键词,首先要明确词义,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本题中的“软”既可以看作形容词,形容风很软,也可以看作动词,微风吹拂,使江水变得绵软,这是一语双关的用法。

答题时,理解“软”字的意思,并指出手法,再指出其表达效果,然后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回答本题首先明确“过”的词义,“过”有经过,路过的意思。

诗题中的“过”字在文中主要体现在时间、地点与景物的变化上。

答题时抓住“遥辨市”“忽移湾”“一江水”“九子山”等表示移步换景的词语来回答。

【答案】(1)“软”可形容风,即微风吹拂,给人以软绵绵的感受;又可形容江水,即微风吹拂,江面微波荡漾,江水像绸缎一样波动铺展开来。

高2015级高考古诗词鉴赏之语言

高2015级高考古诗词鉴赏之语言

6、词类活用
古诗词中一些特殊的词法、句法,有 时固然是格律的需要,有时却是表达效果 的需要。弄清它们的特点合意义,首先是 对理解诗意有帮助,最主要的是对于理解 诗歌的思想感情有帮助。
作者曾用‚过‛、‚到‛、 ‚满‛等,但这些词语都 王安石 是以极普通的用法表现极 普通的意思,而改用一个 京口瓜洲一水间, 带有使动用法的‚绿‛字, 用来支配‚江南岸‛,就 钟山只隔数重山。 把千里江南似乎在一场春 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 风过后,一下子就变绿了 的景象表现了出来,着力 明月何时照我还? 表现了春风的力量,写出 了江南大地由枯变绿的过 程,展现了江南大地一派 勃勃的生机。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 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 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
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王维的
《山居秋暝》
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 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 铺 半江瑟瑟半江红。
一个‚铺‛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 夕阳西下时,金色的阳光几乎是贴 着地面,平缓柔和地洒在江面上的 情境,用得贴切恰当。
春色满园关不住, 关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个‚关‛字,将无形的春 光化作有形,表现了春天到 来后,万物蓬勃生长、充满 力量的情态。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燃。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之 语言
鉴赏诗歌语言:
1、语言的锤炼;
2、语言风格(特点)。
‚古人不废炼字之法,然以意胜,而不
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 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
莫泊桑说:‚不论人家要说的事情是什么,只有一 个字可以表现它,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一个形 容词可以限定它的性质。因此,我们得寻求着,直 到发现了这字,这动词和形容词才止,决不要安于 大致可以。‛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02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02 Word版含答案.doc

古代诗歌鉴赏02(二)从语言运用角度设问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例①:阅读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回答问题。

问:“暗”“惊”“寻”“没”四字妙在何处?答:“暗”字既透露了朦胧的夜色,又渲染出一片黑乎乎的森林;“惊”字不只是风吹草动,而且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寻”字说明昨晚夜射是误会;“没”字把将军射艺高超,臂力惊人的形象描绘出来了。

例②:阅读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回答问题。

问:“惜”字和“爱”字用得好在哪里?答:诗人以一个“惜”字和“爱”字赋予泉眼、树阴以人的感情。

泉眼爱惜,树阴爱恋,富有情趣。

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例①:阅读杨万里的《小池》(见上)一诗,回答问题。

问:“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句,人们常用来赞美什么?答:这句诗常被人们引用来赞美年轻人在学业、事业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初露头角,前程远大。

例②:阅读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扛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回答问题。

问:“春江水暖鸭先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答;这句诗不仅写出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早春景色,而且强调了实践精神,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探索精神。

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例①:阅读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旷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回答问题。

问: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答: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抒情气息。

全诗清丽自然,意境开阔,含蕴无穷。

例②:阅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回答问题。

问: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答: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显得清淡朴素,更加耐人寻味。

(三)从表达技巧角度设问1.对修辞方法的赏析(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双关等)例①: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 增分突破二 语言赏析类鉴赏答题要领实战演练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 增分突破二 语言赏析类鉴赏答题要领实战演练

增分突破二语言赏析类鉴赏答题要领1.(2015·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黄之隽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

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

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抓住“高卧”“仰看”等词表现作者的悠闲情态。

答题步骤:首先点明“休闲”“悠闲”所传达的情感;然后点明“插”字所体现的陡峭、挺拔的形象。

答案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

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

2.阅读下面的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注】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的能力,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解答这个题,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答案“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晚望郑珍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名师伴你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8 第3讲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名师伴你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8 第3讲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这首宋词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词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拟人。岁暮天寒,只有明月潜入溪水,默默相 陪,听词人诵读《离骚》。②用典。词人借用屈原的《离 骚》,抒发了有志难伸的满腔郁愤。③衬托。月悬高天,明月 为伴,衬托出词人的高洁与孤独。
2.抓关键词。“留春春怎知”“人归春也归”直抒胸臆, 直接表达了对春的无尽留恋之情和伤春之感。 3.借景抒情。“香红渐渐稀”从整体上写暮春时节百花逐 日凋零、芳春即逝的情景;“花褪雨,絮沾泥”,用花落如 雨、柳絮如泥的具体场景为代表,写尽了暮春时节的凋残之 景。点面结合,伤春之情溢于字间。 第三步:套模板,规范作答。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病因]
规范解题
高考价值
跟高分考生论解题规范
2.常见答题术语 记叙,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 表达 结合、声色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 方式 勒、工笔白描),抒情(直抒胸臆、寓情于 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议论 修辞 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对偶、夸 手法 张、排比、双关、反复、设问、反问等
表现 手法
远近上下关系、托物言志/象征、抑扬、 烘托、用典、渲染、对比/对照、衬托/反 衬(乐景衬哀情)、联想与想象 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意
[二轮备考讲义]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第 3讲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热点盘点
细研深究
必须回访的热点名题
[备考指导] 1.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 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 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四大部分的内容。诗 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有单独考查的, 也有结合形象、语言和思想感情来考查的。因此,它应该是我 们复习的重点。

2015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

2015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

2015 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2015 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考纲内容D 级。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考纲阐释掌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意会。

1.鉴赏诗歌的形象。

2.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考点点击语言包含品尝词语、评析诗眼、领会风格。

典型试题考纲解读考纲解读1练习稳固鉴赏诗歌的语言考点点击诗歌的语言1.品尝词语(1)精华传神的词①传神显旨的词,②以动衬静的词,③化静为动的词,④以动写静的词,⑤以实显虚的词,⑥以乐衬哀的词。

( 2)叠音妙用的词。

(3)颜色衬着的词。

(4)拟声形象的词。

2.评析“题眼” 。

所谓“题眼” ,也叫“诗眼” 。

就是指诗歌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

在阅读中,发现并评析“题眼”,能够帮助领会诗歌丰富的内涵。

“诗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要旨的关键词、重点句。

2典型试题考纲解读练习稳固诗歌的语言3.领会风格(1)委宛委宛凝练指意在言外,经常不直接表达,而是曲折地倾吐,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

(2)平庸平庸即朴素。

其语言力争朴实,不加修饰,不追求词采的华美,在平庸平实之中包含着深意。

(3)灿烂,语言追求华美的词采、灿烂的文采、工整的对仗。

(4)明快,语言直接、明亮、痛快、洁净利落。

( 5)豪放坦直而有气概。

(6)清爽用语新奇,不落俗套,给读者以清风迎面之感。

考点点击语言鉴赏技法1、品尝语言,评析炼字炼句的作用所谓炼字,就是磨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

先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磨炼过的关键字词,经常是最能显露诗歌感情和表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

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和副词。

2、评析“题眼”。

所谓“题眼” ,也叫“诗眼” 。

就是指诗歌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

在阅读中,发现并评析“题眼”,能够帮助领会诗歌丰富的内涵。

【名师伴你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8 第2讲 古代诗歌的语言提能专训13

【名师伴你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8 第2讲 古代诗歌的语言提能专训13

提能专训(十三)Ⅰ.古代诗歌阅读(边塞战争、感时伤乱诗)专练1.(2014·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①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②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

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意思答对即可)解析:韦庄是唐末乱世的漂泊者,他的行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首句写羁旅漂泊的身世已让他习以为常,其中“惯别家”体现了韦庄的无奈与辛酸。

通过“等闲”一词可看出,诗人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只是“等闲”之事而已。

诗人长久漂泊江南,远离家乡,但思乡思亲之情深埋心间,挥之不去。

一觉醒来,面对无言的山月,这个孤独的游子倍感惆怅。

2.(2014·东北三校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名师伴你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8 第2讲 古代诗歌的语言提能专训11

【名师伴你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8 第2讲 古代诗歌的语言提能专训11

Ⅰ.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咏物言志诗)专练1.(2014·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潮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注]。

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

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斑剥的花朵。

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中重要内容的正确理解与分析能力。

文学作品中写什么不写什么,不是按生活常态来确定的,而是根据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来确定的。

作者写此曲并不是要表现燕子的生活状态,而是要抒发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没必要写燕子衔泥。

2.(2014·陕西西安五校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孤雁崔涂①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②缴③,孤飞自可疑。

【注】①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

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

终生漂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

②矰:zēnɡ,短箭。

③缴:zhuó,系箭的丝绳。

(1)这首诗全篇皆实写“孤雁”,作者是怎样突出孤雁之“孤”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全诗,说说诗的最后两句中作者对孤雁有怎样的感情,又借孤雁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名师伴你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8 第2讲 古代诗歌的语言课件

【名师伴你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8 第2讲 古代诗歌的语言课件
[二轮备考讲义]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第 2讲
古代诗歌的语言
热点盘点
细研深究

1.高考对字词表达作用的考查角度是:解释关键词语的含 义;品评诗眼的艺术效果;总结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重点词关注 (1)能黏合情与景的实词(动词、形容词)、虚词(副词)。 (2)临时性词性改变的词,如各种活用。 (3)颠倒顺序的词。一般表强调,突出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 点。 (4)叠词。除描摹景物外,同时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山花子 刘辰翁 此处情怀欲问天,相期相就复何年。行过章江三十里,泪 依然。 早宿半程芳草路,犹寒欲雨暮春天。小小桃花三两处,得 人怜。 请赏析“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这两句词的表现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调研] [例1] (2014· 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罗 发 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步细研] 第一步:忆答题模板。 [步骤1]解析这个字本身的意思。 [步骤2]结合语境分析这个字在诗中的意思(或:这个字运用 了什么手法——多为修辞手法)。
请赏析“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中“丝丝”“点点” 两词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丝丝”指风轻,“点点”指雨柔。②“丝 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风轻雨柔的美好韵味尽 情透出,同时暗含了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形象生动地 描绘了春天的美妙画面。③为下面的抒情作好铺垫。(或:叠词 还起到了音韵和谐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能专训(十三)Ⅰ.古代诗歌阅读(边塞战争、感时伤乱诗)专练1.(2014·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①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②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

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意思答对即可)解析:韦庄是唐末乱世的漂泊者,他的行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首句写羁旅漂泊的身世已让他习以为常,其中“惯别家”体现了韦庄的无奈与辛酸。

通过“等闲”一词可看出,诗人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只是“等闲”之事而已。

诗人长久漂泊江南,远离家乡,但思乡思亲之情深埋心间,挥之不去。

一觉醒来,面对无言的山月,这个孤独的游子倍感惆怅。

2.(2014·东北三校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本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

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

②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

“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

(2)①“异乡”“独上”表达了作者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

②“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

③“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

(答出3条,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即可)解析:(1)颈联承接颔联写塞外风光。

角声四起,和着北风,或高亢嘹亮,或呜呜咽咽;原州城外,泾河水早已被冻住了,教人不禁顿起哀思。

作者耳闻声声塞角,呼呼北风,面对绝漠孤城,一脉冰河,内心涌起无穷无尽的感慨。

(2)首联采用了设问修辞手法,既为下面抒写展开了宏伟的画卷,又设定了“愁”这一主旋律。

中间两联写塞外风光。

西北边陲,天寒地冻,日暮时分,极目望去,眼前看到的只有边塞的雁群,心中不由涌起无尽的愁怨。

作者耳闻塞角,目睹冰河,不禁感慨万千。

尾联以贫官、异客之离恨作结,照应了开头的“牵愁”,点明了主旨。

全诗景象萧瑟,感情悲怆,和盛唐的边塞诗有霄壤之别。

3.(2014·浙江杭州学军中学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湖早春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此诗是《琵琶行》同期作品。

(1)请在颔联中的“乱”和“平”中选一字作简要的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这首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乱”是自然、随意。

这一“乱”字化静为动,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

“平”字作用有二:一是描述水的整齐,二是它与“铺”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的茂盛。

(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遭遇贬谪的忧闷心情。

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

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

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

诗人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郁的情绪。

解析:(1)颔联写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毫无秩序可言,显示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之态,故用“乱”字点出;时令尚早,大地刚刚苏醒,山杏初发,花开得不多,点缀在湖光山色中,故谓“碎红”,“乱点”则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

“乱”并非杂乱、零乱,而是自然、随意,“乱”中现出天然情趣。

而湖面之水,一望无际,犹如整齐地铺在水面上的绿色草坪,故说“平铺”。

水新生,叶子平铺水面,“平”与“乱”相互映照,向人展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唯在水乡,才见此景致,也让人觉得随着季节的推移,春色转浓,它们也会在湖面上不断伸展、扩大。

“乱点”“平铺”使原本静止的事物有了动感,让人仿佛看到春天不断生长的力量。

(2)这是白居易遭贬后在江州时所留下的作品。

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大雨刚过,地面和湖上经雨水冲洗,妩媚清新;早春时节,冷气袭人,阳光返照,景色秀丽,温暖明快。

山杏发,水生,欣欣向荣,红绿相映,色彩对比鲜明,是早春时节最富特征的景色。

白雁、黄鹂的飞舞和鸣叫,更增添了早春的妩媚可人之态。

最后两句显示出作者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

此前不久,诗人刚经历过人生道路上的重大痛苦与挫折。

公元815年(元和十年)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缉捕凶手,洗雪国耻,反被政敌诬为越职言事,被贬江州,现在冬去春回,创伤渐复,江南春色让他感到惊喜、欣慰。

可心头阴云未散,不能奋飞的白雁,学语未成的黄鹂,莫不带有他自身的影子,他在它们身上寄寓了自己的情感。

在谪居之地见到春归,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欣喜有所憧憬,又难以将心头积存的愁苦完全摆脱。

4.(2014·广东汕头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塞外杂咏①林则徐天山万笏耸琼瑶②,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被革职后,西行伊犁途中。

②琼瑶:美玉。

(1)诗中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天山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诗歌内容,简析诗中“笑”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以“万笏”比喻天山山峰;用“琼瑶”比喻天山山顶积雪。

表现了天山高耸峻峭(或众多连绵)、洁白晶莹的特点。

(2)诗中的“笑”表面上是作者将“山灵”引为知己,彼此相视而笑,实际上却是作者因遭受贬谪,遣戍边疆的自嘲(或是寂寞的苦笑),表达的是作者被贬边疆的满怀愁情、满腔不平。

解析:(1)本诗首句描写的景物是塞外天山的景象,这可以根据诗歌标题和首句第一个词推知,既然是这样的地点,根据我们的知识经验,这里应该是山峰林立,积雪覆盖,由此可知,诗句中的“万笏”和“琼瑶”就不应该是实指。

“笏”根据我们学过的《项脊轩志》可以明确其含义,“琼瑶”命题者已作了注解。

由此,可推知“万笏”指的是山峰众多、险峻,“琼瑶”自然是指山上的积雪。

明确首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就是比喻,天山的特点不言自明。

(2)根据全诗内容,特别是诗歌的第二句和注释来看,作者与山灵对笑绝不是欢欣的笑、幸福的笑、愉快的笑,而是被贬边塞,“寂寥”难耐的心境下只有与“山灵”作伴,相视而笑,再结合诗歌最后一句,作者的心境和情感就非常明朗了。

分析这一字的含义,既要从诗歌内容方面加以分析,也要考虑其表达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5.(2014·太原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注]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呼延: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战事的严酷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虽然写的是一场败仗,却处处显出“英雄豪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