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目30讲全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第1讲数字迷(一)第2讲数字谜(二)第3讲定义新运算(一)第4讲定义新运算(二)第5讲数的整除性(一)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第7讲奇偶性(一)第8讲奇偶性(二)第9讲奇偶性(三)第10讲质数与合数第11讲分解质因数第12讲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一)第13讲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二)第14讲余数问题第15讲孙子问题与逐步约束法第16讲巧算24第17讲位置原则第18讲最大最小第19讲图形的分割与拼接第20讲多边形的面积第21讲用等量代换求面积第22 用割补法求面积第23讲列方程解应用题第24讲行程问题(一)第25讲行程问题(二)第26讲行程问题(三)第27讲逻辑问题(一)第28讲逻辑问题(二)第29讲抽屉原理(一)第30讲抽屉原理(二)?第1讲数字谜(一)数字谜的内容在三年级和四年级都讲过,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不少方法。
例如用猜想、拼凑、排除、枚举等方法解题。
数字谜涉及的知识多,思考性强,所以很能锻炼我们的思维。
这两讲除了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外,还要讲述数字谜的代数解法及小数的除法竖式问题。
例1 把+,-,×,÷四个运算符号,分别填入下面等式的○内,使等式成立(每个运算符号只准使用一次):(5○13○7)○(17○9)=12。
分析与解:因为运算结果是整数,在四则运算中只有除法运算可能出现分数,所以应首先确定“÷”的位置。
当“÷”在第一个○内时,因为除数是13,要想得到整数,只有第二个括号内是13的倍数,此时只有下面一种填法,不合题意。
(5÷13-7)×(17+9)。
当“÷”在第二或第四个○内时,运算结果不可能是整数。
当“÷”在第三个○内时,可得下面的填法:(5+13×7)÷(17-9)=12。
例2 将1~9这九个数字分别填入下式中的□中,使等式成立:□□□×□□=□□×□□=5568。
小学五年级数学奥数教程((第1讲)
小学五年级数学奥数教程(第1讲)数字谜的内容在三年级和四年级都讲过,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不少方法。
例如用猜想、拼凑、排除、枚举等方法解题。
数字谜涉及的知识多,思考性强,所以很能锻炼我们的思维。
这两讲除了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外,还要讲述数字谜的代数解法及小数的除法竖式问题。
例1 把+,-,×,÷四个运算符号,分别填入下面等式的○内,使等式成立(每个运算符号只准使用一次):(5○13○7)○(17○9)=12。
分析与解:因为运算结果是整数,在四则运算中只有除法运算可能出现分数,所以应首先确定“÷”的位置。
当“÷”在第一个○内时,因为除数是13,要想得到整数,只有第二个括号内是13的倍数,此时只有下面一种填法,不合题意。
(5÷13-7)×(17+9)。
当“÷”在第二或第四个○内时,运算结果不可能是整数。
当“÷”在第三个○内时,可得下面的填法:(5+13×7)÷(17-9)=12。
例2 将1~9这九个数字分别填入下式中的□中,使等式成立:□□□×□□=□□×□□=5568。
解:将5568质因数分解为5568=26×3×29。
由此容易知道,将 5568分解为两个两位数的乘积有两种:58×96和64×87,分解为一个两位数与一个三位数的乘积有六种:12×464, 16×348, 24×232,29×192, 32×174, 48×116。
显然,符合题意的只有下面一种填法:174×32=58×96=5568。
例3 在443后面添上一个三位数,使得到的六位数能被573整除。
分析与解:先用443000除以573,通过所得的余数,可以求出应添的三位数。
由443000÷573=773 (71)推知, 443000+(573-71)=443502一定能被573整除,所以应添502。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02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数字谜(二)这一讲主要讲数字谜的代数解法及小数的除法竖式问题。
例1 在下面的算式中,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相同的字母代表相分析与解:这道题可以从个位开始,比较等式两边的数,逐个确定各个(100000+x)×3=10x+1,300000+3x=10x+1,7x=299999,x=42857。
这种代数方法干净利落,比用传统方法解简洁。
我们再看几个例子。
例2 在□内填入适当的数字,使左下方的乘法竖式成立。
求竖式。
例3 左下方的除法竖式中只有一个8,请在□内填入适当的数字,使除法竖式成立。
解:竖式中除数与8的积是三位数,而与商的百位和个位的积都是四位数,所以x=112,被除数为989×112=110768。
右上式为所求竖式。
代数解法虽然简洁,但只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大多数情况还要用传统的方法。
例4 在□内填入适当数字,使下页左上方的小数除法竖式成立。
分析与解:先将小数除法竖式化为我们较熟悉的整数除法竖式(见下页右上方竖式)。
可以看出,除数与商的后三位数的乘积是1000=23×53的倍数,即除数和商的后三位数一个是23=8的倍数,另一个是53=125的奇数倍,因为除数是两位数,所以除数是8的倍数。
又由竖式特点知a=9,从而除数应是96的两位数的约数,可能的取值有96,48,32,24和16。
因为,c=5,5与除数的乘积仍是两位数,所以除数只能是16,进而推知b=6。
因为商的后三位数是125的奇数倍,只能是125,375,625和875之一,经试验只能取375。
至此,已求出除数为16,商为6.375,故被除数为6.375×16=102。
右式即为所求竖式。
求解此类小数除法竖式题,应先将其化为整数除法竖式,如果被除数的末尾出现n个0,则在除数和商中,一个含有因子2n(不含因子5),另一个含有因子5n(不含因子2),以此为突破口即可求解。
例5 一个五位数被一个一位数除得到下页的竖式(1),这个五位数被另一个一位数除得到下页的竖式(2),求这个五位数。
新定义新运算讲义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本教程共30讲定义新运算(一)我们已经学习过加、减、乘、除运算,这些运算,即四则运算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它们的意义、符号及运算律已被同学们熟知。
除此之外,还会有什么别的运算吗?这两讲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这些新的运算及其符号,在中、小学课本中没有统一的定义及运算符号,但学习讨论这些新运算,对于开拓思路及今后的学习都大有益处。
例1对于任意数a,b,定义运算“*”:a*b=a×b-a-b。
求12*4的值。
分析与解:根据题目定义的运算要求,直接代入后用四则运算即可。
12*4=12×4-12-4=48-12-4=32。
根据以上的规定,求10△6的值。
3,x>=2,求x的值。
分析与解:按照定义的运算,<1,2,3,x>=2,x=6。
由上面三例看出,定义新运算通常是用某些特殊符号表示特定的运算意义。
新运算使用的符号应避免使用课本上明确定义或已经约定俗成的符号,如+,-,×,÷,<,>等,以防止发生混淆,而表示新运算的运算意义部分,应使用通常的四则运算符号。
如例1中,a*b=a ×b-a-b,新运算符号使用“*”,而等号右边新运算的意义则用四则运算来表示。
分析与解:按新运算的定义,符号“⊙”表示求两个数的平均数。
四则运算中的意义相同,即先进行小括号中的运算,再进行小括号外面的运算。
按通常的规则从左至右进行运算。
分析与解:从已知的三式来看,运算“”表示几个数相加,每个加数各数位上的数都是符号前面的那个数,而符号后面的数是几,就表示几个数之和,其中第1个数是1位数,第2个数是2位数,第3个数是3位数……按此规定,得35=3+33+333+3333+33333=37035。
从例5知,有时新运算的规定不是很明显,需要先找规律,然后才能进行运算。
例6对于任意自然数,定义:n!=1×2×…×n。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18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本教程共30讲本教程共30讲最大最小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能碰到求最大最小或最多最少的问题,这一讲就来讲解这个问题。
例1两个自然数的和是15,要使两个整数的乘积最大,这两个整数各是多少?分析与解:将两个自然数的和为15的所有情况都列出来,考虑到加法与乘法都符合交换律,有下面7种情况:15=1+14,1×14=14;15=2+13,2×13=26;15=3+12,3×12=36;15=4+11,4×11=44;15=5+10,5×10=50;15=6+9,6×9=54;15=7+8,7×8=56。
由此可知把15分成7与8之和,这两数的乘积最大。
结论1如果两个整数的和一定,那么这两个整数的差越小,他们的乘积越大。
特别地,当这两个数相等时,他们的乘积最大。
例2比较下面两个乘积的大小:a=57128463×87596512,b=57128460×87596515。
分析与解:对于a,b两个积,它们都是8位数乘以8位数,尽管两组对应因数很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
直接计算出这两个8位数的乘积是很繁的。
仔细观察两组对应因数的大小发现,因为57128463比57128460多3,87596512比87596515少3,所以它们的两因数之和相等,即57128463+87596512=57128460+87596515。
因为a的两个因数之差小于b的两个因数之差,根据结论1可得a>b。
例3用长36米的竹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菜园,围成菜园的最大面积是多少?分析与解:已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米,即四边之和是定数。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因为长+宽=36÷2=18(米),由结论知,围成长方形的最大的面积是9×9=81(米2)。
例3说明,周长一定的长方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例4两个自然数的积是48,这两个自然数是什么值时,它们的和最小?分析与解:48的约数从小到大依次是1,2,3,4,6,8,12,16,24,48。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目录3-6册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目录(一、二年级用)word文档下载地址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第一章基础知识§1.1 神奇的1和0§1.2 余数的妙用§1.3 周期现象第二章填速算与技巧§2.1 加减巧算§2.2 乘法巧算§2.3 连续自然数求和第三章填数问题§3.1 用运算符号连算式§3.2 找规律填数§3.3 奇怪的算式§3.4 调整法趣谈第四章火柴棒游戏§4.1 简单的变式运算§4.2 复杂的变式游戏§4.3 图形游戏第五章图形问题§5.1 怎样数图形的个数§5.2 图形的识别与划分§5.3 怎样剪拼图形第六章简单应用题§6.1 解应用题的综合法与分析法§6.2 倍数问题§6.3 有关平均分的问题§6.4 事物推理问题§6.5 钟面上的数学问题第七章模拟试题模拟试题一模拟试题二模拟试题三模拟试题四模拟试题五模拟试题六模拟试题七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目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地址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第1讲加减法的巧算练习1第2讲横式数字谜(一)练习2第3讲竖式数字谜(一)练习3第4讲竖式数字谜(二)练习4第5讲找规律(一)练习5第6讲找规律(二)练习6第7讲加减法应用题练习7第8讲乘除法应用题练习8第9讲平均数练习9第10讲植树问题练习10第11讲巧数图形练习11第12讲巧求周长练习12第13讲火柴棍游戏(一)练习13第14讲火柴棍游戏(二)练习14第15讲趣题巧解练习15第16讲数阵图(一)练习16第17讲数阵图(二)练习17第18讲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练习18第19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练习19第20讲乘、除法的运算律和性质练习20第21讲乘法中的巧算练习21第22讲横式数字谜(二)练习22第23讲竖式数字谜(三)练习23第24讲和倍应用题练习24第25讲差倍应用题练习25第26讲和差应用题练习26第27讲巧用矩形面积公式练习27第28讲一笔画(一)练习28第29讲一笔画(二)练习29第30讲包含与排除练习30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地址.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练习1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练习2第3讲高斯求和练习3第4讲数的整除性(一)练习4第5讲弃九法练习5第6讲数的整除性练习6第7讲找规律(一)练习7第8讲找规律(二)练习8第九讲数字迷(一)练习9第10讲数字迷(二)练习10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练习11第12讲年龄问题练习12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练习13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练习14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练习15第16讲数阵图(一)练习16第17讲数阵图(二)练习17第18讲数阵图(三)练习18第19讲乘法原理练习19第20讲加法原理(一)练习20第21讲加法原理(二)练习21第22讲还原问题(一)练习22第23讲还原问题(二)练习23第24讲页码问题练习24第25讲智取火柴练习25第26讲逻辑问题(一)练习26第27讲逻辑问题(二)练习27第28讲逻辑问题(二)练习28第29讲抽屉原理(一)练习29第30讲抽屉原理(二)练习30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目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地址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第1讲数字迷(一)练习1第2讲数字谜(二)练习2第3讲定义新运算(一)练习3第4讲定义新运算(二)练习4第5讲数的整除性(一)练习5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练习6第7讲奇偶性(一)练习7第8讲奇偶性(二)练习8第9讲奇偶性(三)练习9第10讲质数与合数练习10第11讲分解质因数练习11第12讲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一)练习12第13讲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二)练习13第14讲余数问题练习14第15讲孙子问题与逐步约束法练习15第16讲巧算24练习16第17讲位置原则练习17第18讲最大最小练习18第19讲图形的分割与拼接练习19第20讲多边形的面积练习20第21讲用等量代换求面积第22 用割补法求面积练习22第23讲列方程解应用题练习23第24讲行程问题(一)练习24第25讲行程问题(二)练习25第26讲行程问题(三)练习26第27讲逻辑问题(一)练习27第28讲逻辑问题(二)练习28第29讲抽屉原理(一)练习29第30讲抽屉原理(二)练习30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地址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第1讲比较分数的大小练习1第2讲巧求分数练习2第3讲分数运算的技巧练习3第4讲循环小数与分数练习4第5讲工程问题(一)练习5第6讲工程问题(二)练习6第7讲巧用单位“1”练习7第8讲比和比例练习8第9讲百分数练习9第10讲商业中的数学第11讲圆与扇形练习11第12讲圆柱与圆锥练习12第13讲立体图形(一)练习13第14讲立体图形(二)练习14第15讲棋盘的覆盖练习15第16讲找规律练习16第17讲操作问题练习17第18讲取整计算练习18第19讲近似值与估算练习19练习第20讲数值代入法练习20第21讲枚举法练习21第22讲列表法练习22第23讲图解法练习23第24讲时钟问题练习24第25讲时间问题练习25第26讲牛吃草问题练习26第27讲运筹学初步(一)练习27第28讲运筹学初步(二)练习28第29讲运筹学初步(三)练习29第30讲趣题巧解练习30。
五年级数学 奥数精品讲义1-34讲
五年级数学奥数精品讲义1-34讲第一讲消去问题(一)第二讲消去问题(二)第三讲一般应用题第四讲盈亏问题(一)第五讲盈亏问题(二)第六讲流水问题第七讲等差数列第八讲找规律能力测试(一)第九讲加法原理第十讲乘法法原理第十一讲周期问题(一)第十二讲周期问题(二)第十三讲巧算(一)第十四讲巧算(二)第十五讲数阵问题(一)第十六讲数阵问题(二)能力测试(二)第十七讲平面图形的计算(一)第十八讲平面图形的计算(二)第十九讲列方程解应用题(一)第二十讲列方程解应用题(二)第二十一讲行程问题(一)第二十二讲行程问题(二)第二十三讲行程问题(三)第二十四讲行程问题(四)能力测试(三)第二十五讲平均数问题(一)第二十六讲平均数问题(二)第二十七讲长方体和正方体(一)第二十八讲长方体和正方体(二)第二十九讲数的整除特征第三十讲奇偶性问题第三十一讲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第三十二讲分解质因数(一)第三十三讲分解质因数(二)第三十四讲牛顿问题能力测试(四)第一讲消去问题(一)在有些应用题里;给出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未知数量间的关系;要求出这些未知数的数量.我们在解题时;可以通过比较条件;分析对应的未知数量变化的情况;想办法消去其中的一个未知量;从而把一道数量关系较复杂的题目变成比较简单的题目解答出来.这样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它叫做“消去法”.例题与方法在学习例题前;我们先进行一些基本数量关系的练习;为用消去法解题作好准备.(1)买1个皮球和1个足球共用去40元;买同样的5个皮球和5个足球一共用去多少元?(2)3袋子、大米和3袋面粉共重225、千克;1袋大米和1袋面粉共重多少千克?(3)6行桃树和6行梨树一共120棵;照这样子计算8行桃树和8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4)学校买了4个水瓶和25个茶杯;一共用去172元;每个水瓶18元;每个茶杯多少元?例1 学校第一次买了3个水瓶和20个茶杯;共用去134元;第二次又买了同样的3个水瓶和16个差杯;共用去118元.水瓶和茶杯的单价各是多少元?例2 买3个篮球和5个足球共、用去480元;买同样的6个篮球和3个足球共用去519元.篮球和足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练习与思考1、 1袋黄豆和1袋绿豆共重50千克;同样的7袋黄豆和7袋绿豆共重()千克.2、买5条毛巾和5条枕巾共用去90元;买1条毛巾和1条枕巾要()元.3、买4本字典和4本笔记本共、用去了68元;买同样的9本字典和9本笔记本一共要()元.4、9筐苹果和9筐梨共重495千克;找这样计算;2筐苹果和2筐梨共重()千克.5、妈妈买了5米画布和3米白布;一共用去102元.花布每米15元;白布每米多少元?6、果园里有14行桃树和20行梨树;桃树和梨树一共有440棵.每行梨树15棵;每行桃树多少棵?8、食堂第一次运来6袋大米和4袋面粉;一共重400千克;第二次又运来9袋大米和4袋面粉;一共重550千克.每袋大米和每袋面粉各重多少千克?9、3豹味精和7包糖共重3800克;同样的3包味精和14包糖共重7300克.每包味精和每包糖各重多少克?10、育新小学买了8个足球和12个篮球;一共用去了984元;青山小学买了同样的16个足球和10个篮球;一共用去1240元.每个足球和每个篮球各多少元?11、买15张桌子和25把椅子共用去3050元;买同样的 5张桌子和20张椅子;需要1600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需要多少元?12、3头牛和6只羊一天共吃草93千克;6头牛和5只羊一天共吃草130千克.每头牛每天比每只羊多吃多少千克?第二讲消去问题(二)例1、7袋大米和3袋面粉共重425千克同样的3袋大米和7袋面粉共重325千克.求每袋大米和每袋面粉的重量.3..三头牛和8只羊每天共吃青草93千克;5头牛和15只羊每天吃青草165千克.一头牛和一只羊每天各吃青草多少千克?练习与思考1.3个皮球和5个足球共245元;同样的6个皮和10个足球共()元.2.5盒铅笔和9盒钢笔共190支;同样的2盒铅笔和6盒钢笔共100支.3盒铅笔和3盒钢笔共()支;1盒铅笔和1支钢笔共()支.3.育才小学体育组第一次买了4个篮球和3个排球;共用去了141元;第二次买了5个篮球和4个排球;共用去180元.每个篮球和每个排球各多少元?4.3筐苹果和5筐梨共重138千克;5筐同样的苹果和3筐同样的共重134千克.;每筐苹果和每筐梨各重多少千克?5.某食堂第一次运进大米5袋;面粉7袋;共重1350千克;第二次运进大米3袋;面粉5袋;共重850千克.一袋大米和一袋面粉各重多少千克?6.3件上衣和7条裤子共430元;同样的7件上衣和3条裤子共470元.每件上衣和每条棵子各多少元?7.2千克水果糖和5千克饼干共64元;同样的3千克水果糖和4千克饼干共68元.每千克水果糖和每千克饼干各多少元?8.5包科技书和7包故事书共620本;6包科技书和3包故事书共420本.每包科技书比每包故事书少多少本?9.3个水瓶和8个茶杯共92元;5个水瓶和6个茶杯共102元.每个水瓶和每个茶杯各多少元?10.甲有5盒糖;乙有4盒糕共值44元.如果甲、乙两人对换一盒;则每人所有物品的价值相等.一盒糖、一盒糕各值多少元?第三讲一般应用题在小学里;通常把应用题分为“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两大类.“典型应用题”有基本的数量关系、解题模式;较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转化”;向基本的问题靠拢.我们已经学过的“和差问题”、和“倍差问题”等等;都是“典型应用题”.“一般应用题|”没有各顶的数量关系;也没有可以以来的解题模式.解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理清一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确定解题的方法.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借助线段图、示意图、直观演示等手段帮助分析.例题与方法例 1、把一条大鱼分成鱼头、鱼身、鱼尾三部分;鱼尾重4千克;鱼头的重量等于鱼尾的重量加身一般的重量;而鱼身体、的重量等于鱼头的重量加上鱼尾的重量.这条鱼重多少千克?例2、一所小学的五年级有四个班;其中五(1)班和五(2)班共有81人;五(2)班和五(3)班共有83人五(3)班和五(4)班共有86人;五(1)班比五(4)班多2人.这所学校五年级四个班各有多少人?例 3、甲、乙两位渔夫在和边掉鱼;甲钓了5条;乙钓了3条;吃鱼时;来了一位客人和甲、乙平均分吃这条鱼.吃完后来客付了8角钱作为餐费.问:甲、乙两为渔夫各应得这8角钱中的几角?例 4、一个工地用两台挖土机挖土;小挖土机工作6小时;大挖土机工作8小时;一共挖土312方.已知小挖土机5小时的挖土量等于大挖土机2小时的完土量;两种挖土机每小时各挖土多少方?例 5、甲、乙、丙三人用同样多的钱合买西瓜.分西瓜时;甲和丙都比乙多拿西瓜7.5千克.结果甲和丙各给乙1.5元钱.每千克西瓜多少元|?例 6、小红有一个储蓄筒;存放的都是硬币;其中2分币比5分币多22个.而按钱数算;5分币比2分币多4角.已知这些硬币中有36个1分币.问:小红的储蓄筒里共存了多少钱?练习与思考(第1~4题13分;其余每题12分;共100分.)1.有一段木头;不知它的长度.用一根绳子俩量它;绳子多15米;如果将绳子对折以后再来量;又不够04米.问:这段绳子长多少米?2.甲、乙两人拿出同样多的钱合买一段花布;原约定各拿花布同样多.结果甲拿了6米;乙拿了14米.这样;乙就要给甲12元钱.每米花布的单价是多少元?3.甲、乙丙合三人各出同样多的钱合买苹果若干千克.分苹果时;甲和丙都比乙多拿7.8千克苹果;这样甲和丙各应给乙6元钱.每千克苹果多少钱?4.学校买了2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了330元 .每张桌子的价钱是每把椅子的3倍.每张桌子多少元?5.某校六年级有甲、乙、丙丁四个班;不算甲班;期于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1人;不算丁班;期于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4人.已知乙、丙两个班的总人数比甲、丁两个班的总人数少1人;甲、乙丙、丁四个班共有多少人?6.李大伯买了15千克特制面粉和35千克大米;共用去31.2元.已知1千克特特制面粉的价格是1千克大米的 2倍.李大伯买特制面粉和大米各用去多少元?7.14千克大豆的价钱与8千克花生的价钱相等;已知1千克花生比1千克大豆贵12元;大豆和花生的单价各是多少元?8.某车间按计划每天应加工50个零件;实际每天加工56个零件.这样;不仅提前3天完成原计划加工凌驾的任务;而求多加工了120个零件.这个车间实际加工了多少个零件?9.用8千克丝可以织6分米宽的绸4米;现在有10千克的丝;要织75分米宽的绸;可以织几米?|第四讲盈亏问题(一)盈亏问题又叫盈不足问题;是指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固定的对象;如果按某种标准分;则分配后会有剩余(盈);按另一种标准分;又会不足(亏);求物品的数量和分配对象的数量.例如:小朋友分苹果;如果每人分2个;就多余16个;如果每人分5个;就缺少14个.小朋友有多少个?苹果有多少个?比较两次分的结果;第一次余16个;第二次少14个;两次相差1+14=30(个).这是因为第二次比第一次每人多分了5-2=3(个)苹果.相差30个;就说明有30÷3=10(个)小朋友.请小读者自己算出苹果的个数.例题与方法例1、将一些糖果分给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如果每人分3 粒;就会余下糖果17粒;如果每人分5粒;就会缺少糖果13粒.问:幼儿园下班有多少个小朋友|这些糖果共有多少粒?例 2、学生搬一批砖;每人搬4块;其中5人要搬两次;如果么人搬5块;就有两人没有砖可搬.搬砖的学生有多少人?这批砖共有多少块?例3某校在植树活动中;把一批树苗分给各班;如果每班分18棵;就会有余下24棵;如果每班分20棵;正好分完.这个学校有多少个班?这批树苗共有多少棵?练习与思考1.小朋友分糖果若每人分4粒则多9粒;若每人呢分5粒则少6粒.问:有多少小朋友?有多少粒糖果?2.小朋友分糖果;每人分10粒正好分完;若每人呢分16粒;则有3个小朋友分不到糖果.问:有多少粒糖果?3.在桥上测量桥高.把绳长对折后垂到水面;还余4米;把绳长3折后垂到水面;还余1米.桥高多少米?绳长多少米?4.某校安排新生宿舍;如果每间住12人;就会有34人没有宿舍住;如果每间住14人就会有空出4间宿舍.这个学校有多少间?要安排多少个新生?5.在依次大扫除中;有一些同学被分配擦玻璃;他们当中如果有2人擦4块;其余的人各擦5块;就会多下12块玻璃没有人擦;如果么人擦6块;刚好擦完.擦玻璃的同学有多少人?玻璃共有多少块?6.有一个数;减去3所的差的4倍;等于它的2倍加上36.这个数是多少?7.体育老师和一个朋友一起上街买足球.他发现自己身边的钱;如果买10个“冠军”牌足球;还差42元;后来他向朋友借了1000元;买了31个“冠军”牌足球;结果多了13元.体育老师原来身边带了多少元?8.某小学生乘汽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65人;就会有15人不能乘车;如果每辆车多坐5人恰好多余了一辆车.一共有多少辆汽车?有多少个学生?第五讲盈亏问题(二)上一讲;我们讲了盈亏问题的一般情形;也就是在量词分配中恰好洋盈(多余);一次亏(不足).事实上;在许多问题里;也会出现两次都是盈(多余);或者两次都是亏(不足)的情况.例 1、学校将一批铅笔奖给三好学生;每人9支缺15支;每人7支就缺7支.问:三好学生有多少人;铅笔有多少支?例2、某小学的部分同学外出参观;如果每辆车坐55人就会余下30个座位;如果每辆车坐50人;就还可以坐10人.有多少辆车?去参观的学生多少人?例3、学校规定上午8时到校.王强上学去;如果每分钟走60米;可以提早10分钟到校;如果每分钟作呕50米可以提早8分钟到校.问:王强什么时候离开家?他家离学校多远?练习与思考(第1~4题13分;其余每题12分;共100分.)1.同学们打羽毛球;每两人一组.每组分6个羽毛球;少10个球;每组分4个羽毛球;少2个球.问:共、有多少个同学打球?有多少个羽毛球?2.学校将一批钢笔奖给三好学生;每人8支缺11支;每人7支缺7支.问:三好学生有多少人?钢笔有多少支?3.某小学的部分学生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50人;就会余下30个座位;如果每辆车坐40个人;还可以坐10人.问有多少辆车?去春游的学生多少人?4.一筐苹果分给一个小组;每人5个剩16个;每人7个缺12个.这个小组有多少人?共有多少苹果?5.一些学生分练习本.其中两人每人分6本;其余每人分4本;就会多4本;如果有一人分10本;其余每人分6本;就会少18本.学生有多少人?练习本多少本?6.一个学生从家到学校;先用每分50米的速度走了2分;如果这样走下去;他会迟到8分;后来他改用每分60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早到学校5分.这个学生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7.筑路对计划每天筑路720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筑802米;这样;在规定完成任务时间的前3天;就只剩下1160米未筑.这条路多长?8.老师给幼儿园小朋友分苹果.每2人3个苹果;多2个苹果;每3人5个苹果;少4个苹果.问:有多少小朋友?多少苹果?第六讲流水问题想一想:从南京长江逆流而上去长江三峡;与从长江三峡顺水而下回南京;哪个花的时间少?哪个花的时间多?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在长江行船与在一个平静的湖这行船是不一样的;因为长江的水是一直从西向东(也就是从上游向下游)流着的;船的速度会受到江水的影响.而在平静的湖水中行船时;船的速度不会受到水流的影响.考虑船在水流速度的情况下行驶的问题;就是我们这一讲要讲的流水问题.船在顺水航行时(比方说;从长江三峡顺流而下到南京);船一方面按照自己本身的速度即船速(船在静水中行驶的速度)行驶;同时整个水面又按照水的流动速度在前进;水推动着船向前;所以;船顺水时的航行速度应该等于船本身的速度与水流速度的和.也就是顺水速度=船速+水速比方说;船在静水中行驶10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那么;船顺水航行的速度就是每小时10+5=15(千米).同学们可以想一想;上面的问题中;如果是问“船逆水航行的速度是多少?”答案又该怎么样呢?船逆水行驶;情况恰好相反.本来船每小时行驶10千米;但由于水每小时又把它往回推了5千米;结果船每小时只向上游行驶了10—5=5(千米).也就是船在逆水中的速度等于船速度与水速之差.即逆水速度=船速—水速例1、一艘每小时行驶30千米的客轮;在一河水中顺水航行165千米;水速每小时3千米.问:这艘客轮需要航行多少小时?例2、一艘船顺水行320千米需要8小时;水流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这艘船逆水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这艘船逆水行这段路程;需要多少小时?例3、甲船逆水航行360千米需要18小时;返回原地需要10小时;乙船逆水航行同样的异端水路需要15小时;返回原地需要多少小时?练习与思考1.一只小船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在176千米长的河中逆水而行;用了211小时.这只小船返回原处需要用多少小时?2.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25千米;河水流速位每小时5千米;一只船往返甲、乙两港共花了9小时;两港相距多少千米?3.两地距280千米;一艘轮船在期间航行;顺流用去14小时;逆流用去20小时.求这艘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的速度.4.一架飞机所带的燃料;最多可以用6小时;飞机去是顺风;每小时可以飞1500千米;飞回时逆风;每小时可以飞1200千米.这架飞机最多飞出多少千米;就需要往回飞?5.乙船顺水航行2小时;行了120千米;返回原地用了4小时.甲船顺水航行同一段水路;用了3小时.甲船返回原地比去时多用多少小时?第七讲等差数列(1)1;2;3;4;5;6;7;8;…(2)2;4;6;8;10;12;14;16;…(3)1;4;9;16;25;36;49;…上面三组数都是数列.数列中称为项;第一个数叫第一项;又叫首项;第二个数叫第二项……以此类推;最后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末项.项的个数叫做项数.一个数列中;如果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都相等;这样的数列叫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叫做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如等差数列:4;7;10;13;16;19;22;25;28.首项是4;末项是28;共差是3.这一讲我们学习有关等差数列的知识.例题与方法例1、在等差数列1;5;9;13;17;…;401中401是第几项?例2、100个小朋友排成一排报数;每后一个同学报的数都比前一个同学报的数多3;小明站在第一个位置;小宏站在最后一个位置.已知小宏报的数是300;小明报的数是几?例3、有一堆粗细均匀的圆木;堆成梯形;最上面的一层有5根圆木;每向下一层增加一根;一共堆了28层.最下面一层有多少根?例4、1+2+3+4+5+6+…+97+98+99+100=?例5、求100以内所有被5除余10的自然数的和.例6、小王和小胡两个人赛跑;限定时间为10秒;谁跑的距离长谁就获胜.小王第一秒跑1米;以后每秒都比以前一秒多跑0.1米;小胡自始至终每秒跑1.5米;谁能取胜?练习与思考(每题10分;共100分.)1.数列4;7;10;……295;298中298是第几项?2.蜗牛每小时都比前一小时多爬0.1米;第10小时蜗牛爬了1.9米;第一小时蜗牛爬多少米?3.在树立俄;10;13;16;…中;907是第几个数?第907个数是多少?4.求自然数中所有三位数的和.5.求所有除以4余1的两位数的和.6.0.1+0.3+0.58.+0.7+0.9+0 11+0 13+0 15+…0 99的和是多少?7.梯子最高一级宽32厘米;最底一级宽110厘米;中间还有6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中间一级宽多少厘米?8.有12个数组成等差数列;第六项与第七项的和是12;求这12个数的和.9.一个物体从高空落下;已知第一秒下落距离是4.9米;以后每秒落下的距离是都比前一秒多9.8米50秒后物体落地.求物体最初距地面的高度.10.求下面数字方阵中所有数的和.1;2;3;…;98;99;1002;3;4;…99;100;1013;4;5;…;100;101;102……100,101,102, …197,198,199第八讲找规律你能找出下面各数列暴烈的规律吗?请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1)8;15;22;();36;…;(2)17;1;15;1;13;1;();();9;1;…;(3)45;1;43;3;41;5;();();37;9;…;(4)1;2;4;8;16;();64;…;(5)10;20;21;42;43;();();174;175;…;(6)1;2;3;5;8;13;21;();55.例1. 1;2;3;2;3;4;3;4;5;4;5;6;6;7;…从第一个数算起;前100个数的和是多少?.练习与思考(第1题30分;其余每题10分;共100分.)(1)找规律;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1)1,3,9,27,( ),243;(2)2,7,12,17,22,( ),( ),37;(3)1,3,2,4,3,( ),4;(4)0,3,8,15,24,( ) ,.48;(5)6,3,8,5,10,7,12,9,( ),11;(6)2,3,5,( ),( ),17,23;(7)81,64,();36;();16;9;4;1;(8)21;26;19;24;();();15;20;(9)1;8;9;17;26;();69;(10)4;11;18;25;();39;46;2.一串数按下面规律排列:1;3;5;2;4;6;3;5;7;4;6;8;5;7;9;…从第一个数算起;前100个数的和是多少?3.有一串黑白相间的珠子(如下图);第100个黑珠前面一共有多少个白珠?4.在平面中任意作100条直线;这些直线最多能形成多少个交点?5.在平面中任意作20条直线;这些直线最多可把这个平面分成多少个部分?6.序号 1 2 3 4 5算式1+1 2+3 3+5 1+7 2+9序号 6 7 8 9 …算式3+11 1+13 2+15 3+17 …根据上面的规律;第40个序号的算式是什么?算式‘1+103“的序号上多少?7.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依次作出下面这些图形.已知第一幅图的周长是10厘米.(1)36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2)周长是70厘米的图形;由多少个正方形组成?已知第一幅图的周长是10厘米.(1)36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的周厂是多少厘米?(2)周长是70厘米的图形;由多少个正方形组成?8在方格纸上画折线(如本讲例4图);小方格的边长是1;图中的1;2;3;4;…分别表示折线扩大第1;2;3;4;…段.求折线中第100段的长度.长度是30的是第几段?能力测试(一)一、填空题(每空3分;工39分).1.在下面的括号里按照规律填上适当的数字.(1)1;2;3;4;8;16;();64;128.(2)5;10;15;20;25;();35;40.(3)4;7;10;13;16;();22;25.(4)1;1;2;3;5;8;13;21;()(5)1024;512;256;();64;32;16;8;4.(6)2;5;11;20;32;();65;86.(7)1;3;2;4;3;5;();6;5.(8)1;4;9;16;25;();49;64.1.9个人9天共读书1620页;平均1个人1天共读书()页;照这样计算;5个同学5天读书()页.2.如果平均1个同学1天植树()棵;那么;3个同学4天共植树120棵.3.买3只足球和9只篮球共用了570元;买9只足球和27只篮球要用()元.二、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2+4+6+8+10+ … +22+24+262.1+2+3+4+5+6+ … +1996+1997+1998三、应用题(第1~4题10其余每题10分;第5题11分;共51分).1.李老师将一叠练习本分给第一组的同学;如果每人分7本;还多7本.如果每人分9;那么有一个同学译本也分不到.第一组有多少同学?这叠练习本一共有多少本?2.一只小船在河中逆流航行176千米;用了11小时.一知水流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这只小船返回原处要用多少小时?3.4只篮球和8只足球共买560元;6只篮球和3只足球共买390元.问:一只篮球和一只足球各买多少元?4.有10元钞票与5元钞票共128张;其中10元比5元多260元.两种面额的钞票各是多少张?5.下面是一种特殊数列的求和方法.要求数列2;4;8;16;32;64;…;1024;2048的和;方法如下:S= 2+4+8+16+32+64+ … +1024+204822S = 4+8+16+32+64+ … +1024+2048+4096用下面的式子减去上面的式子;就得到S =4096 – 2 = 4094即数列2;4;8;16;32;64;…;1024;2048的和是4094.仔细阅读上面的求和方法;然后利用这种方法求下面数列的和.1;3;9;27;81;243;…;177147;531441.第九讲加法原理在日常生活与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分组、计数的问题.解答这一类问题;我们通常运用加法与那里与乘法原理这两个基本的计数原理.熟练掌握这两个原理;不仅可以顺利解答这类问题;而求可以为今后升入中学后学习排列组合等数学知识打下好的基础.什么叫做加法原理呢?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问题:从南京到上海;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轮船或者飞机.假如一天中南京到上海有4班火车、6班汽车;3班轮船、2班飞机.那么一天中乘做这些交通工具从南京到上海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我们把乘坐不同班次的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称为不同的走法;那么从南京到上海;乘火车有4种走法;乘汽车有6种走法;乘轮船有3种走法;乘坐飞机有2种走法.因为每一种走法都可以从南京到上海;因此;一天中从南京到上海共有4+6+3+2 = 15 (种)不同的走法.我们说;如果完成某一种工作可以有分类方法;一类方法中又有若干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工作的方法的总数就等于各类完成这件工作的总和.即N = m1 + m2 + … + m n (N代表完成一件工作的方法的总和;m1,m2, … m n 表示每一类完成工作的方法的种数).这个规律就乘做加法原理.例1 书架上有10本故事书;3本历史书;12本科普读物.志远任意从书架上取一本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例2一列火车从上上海到南京;中途要经过6个站;这列火车要准备多少中不同的车票?例3在4 x 4的方格图中(如下图);共有多少个正方形?例4 妈妈;爸爸;和小明三人去公园照相: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照法?练习与思考1.从甲城到乙城;可乘汽车;火车或飞机.已知一天中汽车有2班;火车有4班;甲城到乙城共有()种不同的走法.2.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杭州;中途要经过4个站;沿途应为这列火车准备____种不同的车票.3.下面图形中共有____个正方形.4.图中共有_____个角.5.书架上共有7种不同的的故事书;中层6本不同的科技书;下层有4钟不同的历史书.如果从书架上任取一本书;有____种不同的取法.6.平面上有8个点(其中没有任何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经过每两个点画一条直线;共可以画_____条直线.7.图中共有_____个三角形.8.图中共有____个正方形.9.从2;3;5;7;11;13;这六个数中;每次取出两个数分别作为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一共可以组成_____个真分数.10.某铁路局从A站到F站共有6个火车站(包括A站和F站)铁路局要为在A站到F站之间运行的。
五年级奥数基础教程-抽屉原理小学
抽屉原理(一)我们在四年级已经学过抽屉原理,并能够解答一些简单的抽屉原理问题。
这两讲先复习一下抽屉原理的概念,然后结合一些较复杂的抽屉原理问题,讨论如何构造抽屉。
抽屉原理1将多于n件物品任意放到n个抽屉中,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的物品不少于2件。
抽屉原理2将多于m×n件物品任意放到到n个抽屉中,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的物品不少于(m+1)件。
理解抽屉原理要注意几点:(1)抽屉原理是讨论物品与抽屉的关系,要求物品数比抽屉数或抽屉数的倍数多,至于多多少,这倒无妨。
(2)“任意放”的意思是不限制把物品放进抽屉里的方法,不规定每个抽屉中都要放物品,即有些抽屉可以是空的,也不限制每个抽屉放物品的个数。
(3)抽屉原理只能用来解决存在性问题,“至少有一个”的意思就是存在,满足要求的抽屉可能有多个,但这里只需保证存在一个达到要求的抽屉就够了。
(4)将a件物品放入n个抽屉中,如果a÷n= m……b,其中b是自然数,那么由抽屉原理2就可得到,至少有一个抽屉中的物品数不少于(m+1)件。
例1 五年级有47名学生参加一次数学竞赛,成绩都是整数,满分是100分。
已知3名学生的成绩在60分以下,其余学生的成绩均在75~95分之间。
问:至少有几名学生的成绩相同?分析与解:关键是构造合适的抽屉。
既然是问“至少有几名学生的成绩相同”,说明应以成绩为抽屉,学生为物品。
除3名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外,其余成绩均在75~95分之间,75~95共有21个不同分数,将这21个分数作为21个抽屉,把47-3=44(个)学生作为物品。
44÷21= 2……2,根据抽屉原理2,至少有1个抽屉至少有3件物品,即这47名学生中至少有3名学生的成绩是相同的。
例2 夏令营组织2000名营员活动,其中有爬山、参观博物馆和到海滩游玩三个项目。
规定每人必须参加一项或两项活动。
那么至少有几名营员参加的活动项目完全相同?分析与解:本题的抽屉不是那么明显,因为问的是“至少有几名营员参加的活动项目完全相同”,所以应该把活动项目当成抽屉,营员当成物品。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24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本教程共30讲行程问题(一)路程、时间、速度是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路程=时间×速度,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这一讲就是通过例题加深对这三个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
例1 一个车队以4米/秒的速度缓缓通过一座长200米的大桥,共用115秒。
已知每辆车长5米,两车间隔10米。
问:这个车队共有多少辆车?分析与解:求车队有多少辆车,需要先求出车队的长度,而车队的长度等于车队115秒行的路程减去大桥的长度。
由“路程=时间×速度”可求出车队115秒行的路程为4×115=460(米)。
故车队长度为460-200=260(米)。
再由植树问题可得车队共有车(260-5)÷(5+10)+1=18(辆)。
例2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以10千米/时的速度行进,下午1点到;以1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上午11点到。
如果希望中午12点到,那么应以怎样的速度行进?分析与解:这道题没有出发时间,没有甲、乙两地的距离,也就是说既没有时间又没有路程,似乎无法求速度。
这就需要通过已知条件,求出时间和路程。
假设A,B两人同时从甲地出发到乙地,A每小时行10千米,下午1点到;B每小时行15千米,上午11点到。
B到乙地时,A距乙地还有10×2=20(千米),这20千米是B从甲地到乙地这段时间B比A多行的路程。
因为B比A每小时多行15-10=5(千米),所以B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是20÷(15-10)=4(时)。
由此知,A,B是上午7点出发的,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5×4=60(千米)。
要想中午12点到,即想(12-7=)5时行60千米,速度应为60÷(12-7)=12(千米/时)。
例3 划船比赛前讨论了两个比赛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在比赛中分别以2.5米/秒和3.5米/秒的速度各划行赛程的一半;第二个方案是在比赛中分别以2.5米/秒和3.5米/秒的速度各划行比赛时间的一半。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
第1讲加减法的巧算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准确,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方法。
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
这种“化零为整”的思想是加减法巧算的基础。
先讲加法的巧算。
加法具有以下两个运算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即a+b=b+a,其中a,b各表示任意一数。
例如,5+6=6+5。
一般地,多个数相加,任意改变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
例如,a+b+c+d=d+b+a+c=…其中a,b,c,d各表示任意一数。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即a+b+c=(a+b)+c=a+(b+c),其中a,b,c各表示任意一数。
例如,4+9+7=(4+9)+7=4+(9+7)。
一般地,多个数(三个以上)相加,可先对其中几个数相加,再与其它数相加。
把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综合起来应用,就得到加法的一些巧算方法。
1.凑整法先把加在一起为整十、整百、整千……的加数加起来,然后再与其它的数相加。
例1计算:(1)23+54+18+47+82;(2)(1350+49+68)+(51+32+1650)。
解:(1)23+54+18+47+82=(23+47)+(18+82)+54=70+100+54=224;(2)(1350+49+68)+(51+32+1650)=1350+49+68+51+32+1650=(1350+1650)+(49+51)+(68+32)=3000+100+100=3200。
2.借数凑整法有些题目直观上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凑整。
例如,计算976+85,可在85中借出24,即把85拆分成24+61,这样就可以先用976加上24,“凑”成1000,然后再加61。
例2计算:(1)57+64+238+46;(2)4993+3996+5997+848。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30讲全[1]
小学(xiǎoxué)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30讲全[1]第1讲比较(bǐjiào)分数的大小第2讲巧求分数(fēnshù)第3讲分数运算(yùn suàn)的技巧第4讲循环小数(xún huán xiǎo shù)与分数第5讲工程问题(一)第6讲工程问题(二)第7讲巧用单位“1”第8讲比和比例第9讲百分数第10讲商业中的数学第11讲圆与扇形第12讲圆柱与圆锥第13讲立体图形(一)第14讲立体图形(二)第15讲棋盘的覆盖第16讲找规律第17讲操作问题第18讲取整计算第19讲近似值与估算第20讲数值代入法第21讲枚举法第22讲列表法第23讲图解法第24讲时钟问题第25讲时间问题第26讲牛吃草问题第27讲运筹学初步(chūbù)〔一〕第28讲运筹学初步(chūbù)〔二〕第29讲运筹学初步(chūbù)〔三〕第30讲趣题巧解第一(dìyī)讲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学们从一开始接触数学(shùxué),就有比较数的大小问题。
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简单,而比较分数的大小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对于两个不同的分数,有分母相同,分子相同以及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三种情况,其中前两种情况判别大小的方法是;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小。
第三种情况,即分子、分母都不同的两个分数,通常是采用通分的方法,使它们的分母相同,化为第一种情况,再比较大小。
由于要比较的分数千差万别,所以通分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简捷的。
下面我们介绍另外几种方法。
1,“通分子”。
当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大,而分子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小时,可以把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大小,这种方法比通分的方法简便。
如果我们把课本里的通分称为“通分母”,那么这里讲的方法可以称为“通分子”。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15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本教程共30讲本教程共30讲孙子问题与逐步约束法在古书《孙子算经》中有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意思是:有一堆物品,三个三个数剩两个,五个五个数剩三个,七个七个数剩两个。
求这堆物品的个数。
我们称这类问题为孙子问题。
例1 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
求满足条件的最小自然数。
分析与解:这道例题就是《孙子算经》中的问题。
这个问题有三个条件,一下子不好解答。
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先求出满足其中一个条件的数,然后再逐步增加条件,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呢?我们试试看。
满足“除以3余2”的数,有2,5,8,11,14,17,…在上面的数中再找满足“除以5余3”的数,可以找到8,8是同时满足“除以3余2”、“除以5余3”两个条件的数,容易知道,8再加上3与5的公倍数,仍然满足这两个条件,所以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数有8,23,38,53,68,…在上面的数中再找满足“除以7余2”的数,可以找到23,23是同时满足“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三个条件的数。
23再加上或减去3,5,7的公倍数,仍然满足这三个条件,[3,5,7]=105,因为23<105,所以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最小自然数是23。
在例1中,若找到的数大于[3,5,7],则应当用找到的数减去[3,5,7]的倍数,使得差小于[3,5,7],这个差即为所求的最小自然数。
例2求满足除以5余1,除以7余3,除以8余5的最小的自然数。
分析与解:与例1类似,先求出满足“除以5余1”的数,有6,11,16,21,26,31,36,…在上面的数中,再找满足“除以7余3”的数,可以找到31。
同时满足“除以5余1”、“除以7余3”的数,彼此之间相差5×7=35的倍数,有31,66,101,136,171,206,…在上面的数中,再找满足“除以8余5”的数,可以找到101。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目30讲全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目30讲全本章主要内容有:1.加法的拆分和组合:将一个数拆分成几个数相加,或将几个数相加得到一个数。
例如:7=4+3,或者2+5=72.减法的逆运算:从一个数中减去几个数,或者几个数相减得到一个数。
例如:9-4=5,或者8-3-2=33.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对于加法,先将个位数相加,然后将十位数相加,最后将得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相加得到结果。
对于减法,先将个位数相减,如果不够减,则向十位借1,然后将十位数相减。
例如:57+23=80,或者65-38=274.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与两位数的运算类似,只是需要将百位数也相加或相减。
例如:243+137=380,或者574-238=3365.数量的估算和比较:通过近似计算来估算一个数的大小,或者将两个数进行比较。
例如:估算52+38,可以先计算50+40,得到90;比较98和73,可以根据个位数进行比较,发现8比3大,因此98比73大。
6.乘法的基本性质:乘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即a*b=b*a,(a*b)*c=a*(b*c)。
例如:3*4=4*3=12,(2*3)*4=2*(3*4)=247.乘法的应用:求面积和周长。
例如,长为5米,宽为3米的矩形的面积为15平方米,周长为16米。
8.乘法表的学习:通过背诵乘法表,加深对乘法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背诵2的乘法表:2*1=2,2*2=4,2*3=6,依次类推。
9.除法的基本性质:除法满足除法的唯一性和传递性。
例如:如果a/b=c,那么a=b*c;如果a/b=c,b/d=e,那么a/d=c*e。
10.除法的应用:求长度和宽度。
例如,一个面积为12平方米,宽度为4米的矩形,求其长度为多少。
11.多位数的乘法和除法:与两位数的运算类似,只是需要将各位数分别相乘或相除。
例如,231*4=924,或者925/5=185通过学习以上内容,学生将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他们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小学奥数 五年级奥数竞赛班 讲义 [第30讲]多人相遇与追及(二)
1多人相遇与追及(二)A 、B 、C 、D 四个小镇之间的道路如下图所示,其中A 、O 两镇相距20千米,B 、O 两镇相距30千米。
某天甲、乙两人同时从B 镇出发,甲到达O 镇后再向A 镇走,到达A 镇后又立刻返回,而乙到达O 镇后直接向C 行进。
丙从C 镇与甲、乙两人同时出发,在距离O 镇15千米处与乙相遇。
当丙到达O 镇后又向A 镇前行,在与O 镇相距6千米的地方与甲相遇。
已知甲、乙的速度比为8∶9,求O 、C 两镇之间的距离。
如图,A 、B 两地相距54千米,D 是AB 的中点。
甲、乙、丙三人骑车分别同时从A 、B 、C 三地出发,甲骑车去B 地,乙骑车去A 地,丙总是经过D 之后往甲、乙、两人将要相遇的地方骑,结果三人在距离D 地5400米的E 点相遇。
如果乙的速度提高到原来的3倍,那么丙必须提前52分钟出发三人才能相遇,否则甲、乙相遇的时候,丙还差6600米才到D 。
请问:甲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2008年希望杯第六届六年级二试第16题,15分)如下图所示的三条圆形跑道,每条跑道的长都是0.5千米,A、B、C三位运动员同时从交点O出发,分别沿三条跑道跑步,他们的速度分别是每小时4千米,每小时8千米,每小时6千米。
问:从出发到三人第一次相遇,他们共跑了多少千米?(第4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第13题)图中的两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A,大圆直径48厘米,小圆直径30厘米。
两只甲虫同时从A 点出发,按箭头所指的方向以相同速度分别沿两个圆爬行。
问:当小圆上的甲虫爬了几圈时,两只甲虫相距最远?甲、乙、丙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立即下山,不断往返运动。
已知山坡长360米,甲、乙、丙的速度比为6∶5∶4,并且甲、乙、丙的下山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1.5倍。
经过一段时间后,甲到达山顶时,看见乙正在下山,此时乙距离山脚不到180米(乙不在山脚)。
求此时丙离山顶的距离。
在线测试题温馨提示:请在线作答,以便及时反馈孩子的薄弱环节!1.池塘周围有一条道路,A 、B 、C 三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A 和B 往逆时针方向走,C 往顺时针方向走,A 以每分钟80米、B 以每分钟65米的速度行走,C 在出发后的20分钟遇到A ,再过2分钟遇到B ,池塘的周长是()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第1讲数字迷(一)第2讲数字谜(二)第3讲定义新运算(一)第4讲定义新运算(二)第5讲数的整除性(一)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第7讲奇偶性(一)第8讲奇偶性(二)第9讲奇偶性(三)第10讲质数与合数第11讲分解质因数第12讲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一)第13讲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二)第14讲余数问题第15讲孙子问题与逐步约束法第16讲巧算24第17讲位置原则第18讲最大最小第19讲图形的分割与拼接第20讲多边形的面积第21讲用等量代换求面积第22 用割补法求面积第23讲列方程解应用题第24讲行程问题(一)第25讲行程问题(二)第26讲行程问题(三)第27讲逻辑问题(一)第28讲逻辑问题(二)第29讲抽屉原理(一)第30讲抽屉原理(二)第1讲数字谜(一)数字谜的内容在三年级和四年级都讲过,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不少方法。
例如用猜想、拼凑、排除、枚举等方法解题。
数字谜涉及的知识多,思考性强,所以很能锻炼我们的思维。
这两讲除了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外,还要讲述数字谜的代数解法及小数的除法竖式问题。
例1 把+,-,×,÷四个运算符号,分别填入下面等式的○内,使等式成立(每个运算符号只准使用一次):(5○13○7)○(17○9)=12。
分析与解:因为运算结果是整数,在四则运算中只有除法运算可能出现分数,所以应首先确定“÷”的位置。
当“÷”在第一个○内时,因为除数是13,要想得到整数,只有第二个括号内是13的倍数,此时只有下面一种填法,不合题意。
(5÷13-7)×(17+9)。
当“÷”在第二或第四个○内时,运算结果不可能是整数。
当“÷”在第三个○内时,可得下面的填法:(5+13×7)÷(17-9)=12。
例2 将1~9这九个数字分别填入下式中的□中,使等式成立:□□□×□□=□□×□□=5568。
解:将5568质因数分解为5568=26×3×29。
由此容易知道,将 5568分解为两个两位数的乘积有两种:58×96和64×87,分解为一个两位数与一个三位数的乘积有六种:12×464, 16×348, 24×232,29×192, 32×174, 48×116。
显然,符合题意的只有下面一种填法:174×32=58×96=5568。
例3 在443后面添上一个三位数,使得到的六位数能被573整除。
分析与解:先用443000除以573,通过所得的余数,可以求出应添的三位数。
由443000÷573=773 (71)推知, 443000+(573-71)=443502一定能被573整除,所以应添502。
例4 已知六位数33□□44是89的倍数,求这个六位数。
分析与解:因为未知的数码在中间,所以我们采用两边做除法的方法求解。
先从右边做除法。
由被除数的个位是4,推知商的个位是6;由左下式知,十位相减后的差是1,所以商的十位是9。
这时,虽然89×96=8544,但不能认为六位数中间的两个□内是85,因为还没有考虑前面两位数。
再从左边做除法。
如右上式所示,a可能是6或7,所以b只可能是7或8。
由左、右两边做除法的商,得到商是3796或3896。
由3796×89=337844, 3896×89=346744知,商是3796,所求六位数是337844。
例5 在左下方的加法竖式中,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相同的字母代表相同的数字,请你用适当的数字代替字母,使加法竖式成立。
分析与解:先看竖式的个位。
由Y+N+N=Y或Y+ 10,推知N要么是0,要么是5。
如果N=5,那么要向上进位,由竖式的十位加法有T+E+E+1=T或T+10,等号两边的奇偶性不同,所以N≠5,N=0。
此时,由竖式的十位加法T+E+E=T或T+10, E不是0就是5,但是N=0,所以E=5。
竖式千位、万位的字母与加数的千位、万位上的字母不同,说明百位、千位加法都要向上进位。
因为N=0,所以I≠0,推知I=1,O=9,说明百位加法向千位进2。
再看竖式的百位加法。
因为十位加法向百位进1,百位加法向千位进2,且X≠0或1,所以R+T+T+1≥22,再由R,T都不等于9知,T只能是7或8。
若T=7,则R=8,X=3,这时只剩下数字2,4,6没有用过,而S只比F大1,S,F不可能是2,4,6中的数,矛盾。
若T=8,则R只能取6或7。
R=6时,X=3,这时只剩下2,4,7,同上理由,出现矛盾;R=7时,X=4,剩下数字2,3,6,可取F=2,S=3,Y=6。
所求竖式见上页右式。
解这类题目,往往要找准突破口,还要整体综合研究,不能想一步填一个数。
这个题目是美国数学月刊上刊登的趣题,竖式中从上到下的四个词分别是 40, 10, 10, 60,而 40+10+10正好是60,真是巧极了!例6 在左下方的减法算式中,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
请你填上适当的数字,使竖式成立。
分析与解:按减法竖式分析,看来比较难。
同学们都知道,加、减法互为逆运算,是否可以把减法变成加法来研究呢(见右上式)?不妨试试看。
因为百位加法只能向千位进1,所以E=9,A=1,B=0。
如果个位加法不向上进位,那么由十位加法1+F=10,得F=9,与E=9矛盾,所以个位加法向上进1,由1+F+1=10,得到F=8,这时C=7。
余下的数字有2,3,4,5,6,由个位加法知,G比D大2,所以G,D分别可取4,2或5,3或6,4。
所求竖式是解这道题启发我们,如果做题时遇到麻烦,不妨根据数学的有关概念、法则、定律把原题加以变换,将不熟悉的问题变为熟悉的问题。
另外,做题时要考虑解的情况,是否有多个解。
练习11.在一个四位数的末尾添零后,把所得的数减去原有的四位数,差是621819,求原来的四位数。
2.在下列竖式中,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相同的字母代表相同的数字。
请你用适当的数字代替字母,使竖式成立:3.在下面的算式中填上括号,使得计算结果最大:1÷2÷3÷4÷5÷6÷7÷8÷9。
4.在下面的算式中填上若干个(),使得等式成立:1÷2÷3÷4÷5÷6÷7÷8÷9=2.8。
5.将1~9分别填入下式的□中,使等式成立:□□×□□=□□×□□□=3634。
6.六位数391□□□是789的倍数,求这个六位数。
7.已知六位数7□□888是83的倍数,求这个六位数。
第2讲数字谜(二)这一讲主要讲数字谜的代数解法及小数的除法竖式问题。
例1 在下面的算式中,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相同的字母代表相分析与解:这道题可以从个位开始,比较等式两边的数,逐个确定各个(100000+x)×3=10x+1,300000+3x=10x+1,7x=299999,x=42857。
这种代数方法干净利落,比用传统方法解简洁。
我们再看几个例子。
例2 在□内填入适当的数字,使左下方的乘法竖式成立。
求竖式。
例3 左下方的除法竖式中只有一个8,请在□内填入适当的数字,使除法竖式成立。
解:竖式中除数与8的积是三位数,而与商的百位和个位的积都是四位数,所以x=112,被除数为989×112=110768。
右上式为所求竖式。
代数解法虽然简洁,但只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大多数情况还要用传统的方法。
例4 在□内填入适当数字,使下页左上方的小数除法竖式成立。
分析与解:先将小数除法竖式化为我们较熟悉的整数除法竖式(见下页右上方竖式)。
可以看出,除数与商的后三位数的乘积是1000=23×53的倍数,即除数和商的后三位数一个是23=8的倍数,另一个是53=125的奇数倍,因为除数是两位数,所以除数是8的倍数。
又由竖式特点知a=9,从而除数应是96的两位数的约数,可能的取值有96,48,32,24和16。
因为,c=5,5与除数的乘积仍是两位数,所以除数只能是16,进而推知b=6。
因为商的后三位数是125的奇数倍,只能是125,375,625和875之一,经试验只能取375。
至此,已求出除数为16,商为6.375,故被除数为6.375×16=102。
右式即为所求竖式。
求解此类小数除法竖式题,应先将其化为整数除法竖式,如果被除数的末尾出现n个0,则在除数和商中,一个含有因子2n(不含因子5),另一个含有因子5n(不含因子2),以此为突破口即可求解。
例5 一个五位数被一个一位数除得到下页的竖式(1),这个五位数被另一个一位数除得到下页的竖式(2),求这个五位数。
分析与解:由竖式(1)可以看出被除数为10**0(见竖式(1)'),竖式(1)的除数为3或9。
在竖式(2)中,被除数的前两位数10不能被整数整除,故除数不是2或5,而被除数的后两位数*0能被除数整除,所以除数是4,6或8。
当竖式(1)的除数为3时,由竖式(1)'知, a=1或2,所以被除数为100*0或101*0,再由竖式(2)中被除数的前三位数和后两位数分别能被除数整除,可得竖式(2)的除数为4,被除数为10020;当竖式(1)的除数为9时,由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被除数的百位与十位数字之和应为8。
因为竖式(2)的除数只能是4,6,8,由竖式(2)知被除数的百位数为偶数,故被除数只有10080,10260,10440和10620四种可能,最后由竖式(2)中被除数的前三位数和后两位数分别能被除数整除,且十位数不能被除数整除,可得竖式(2)的除数为8,被除数为10440。
所以这个五位数是10020或10440。
练习21.下面各算式中,相同的字母代表相同的数字,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2.用代数方法求解下列竖式:3.在□内填入适当的数字,使下列小数除法竖式成立:第3讲定义新运算(一)我们已经学习过加、减、乘、除运算,这些运算,即四则运算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它们的意义、符号及运算律已被同学们熟知。
除此之外,还会有什么别的运算吗?这两讲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这些新的运算及其符号,在中、小学课本中没有统一的定义及运算符号,但学习讨论这些新运算,对于开拓思路及今后的学习都大有益处。
例1 对于任意数a,b,定义运算“*”:a*b=a×b-a-b。
求12*4的值。
分析与解:根据题目定义的运算要求,直接代入后用四则运算即可。
12*4=12×4-12-4=48-1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