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2020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2020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2020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要点生物标志物已被广泛用于心力衰竭的预测、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指导等各个方面。

其中,钠尿肽(NP)是心衰诊疗中应用最多的生物标志物,常用的是B型钠尿肽(BNP)和N末端前体BNP (NT-proBNP)。

钠尿肽反映心肌容量负荷及室壁压力变化情况。

心肌细胞受到压力/牵拉刺激后,即心室容积扩张、压力负荷增加时,首先形成BNP前体;BNP前体形成后被水解为BNP和无活性的NT-proBNP。

两者主要由心室肌产生并分泌入血,心室肌无存储BNP和NT-proBNP的功能。

BNP的生理功能包括扩张血管、排水、排钠,抑制RAAS和SNS;目前认为NT-proBNP无生理活性。

BNP由血清中的钠尿肽受体C和中性内肽酶降解,也可被肾脏等高血流量器官排泄;NT-proBNP在肌肉、肝脏、肾脏等高血流量组织器官中降解。

BNP与NT-proBNP的应用价值相当,但NT-proBNP的半衰期为120 min,长于BNP的20 min;NT-proBNP含量受脑啡肽酶抑制剂等药物的影响更小,因此更适合心衰药物疗效的监测。

预测心衰的发生BNP/NT-proBNP有助于预测心衰,特别是NT-proBNP。

BNP/NT-proBNP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时可以预测心衰的发生。

①测量心肌负荷标志物(BNP)、心肌损伤标志物(cTn)、肾功能不全标志物能有效预测心衰的发生,联合测量能显著提高预测价值。

(Ⅰ类推荐)②BNP/NT-proBNP单独应用或联合肌钙蛋白T (TnT)/肌钙蛋白I(TnI)或联合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对新发心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Ⅰ类推荐)③BNP/NT-proBNP,TnT/TnI联合炎症指标可溶性ST2(sST2),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对新发心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Ⅱa 类推荐)辅助诊断心衰生物标志物联合临床表现可以极大地提高心衰诊断的准确性。

BNP/NT-proBNP是目前最有价值的心衰诊断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多种类型的心衰诊断,包括无症状性心衰、慢性失代偿性心衰和急性失代偿性心衰。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在心力衰竭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不仅可以用于诊断,还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例如 ,高水平NT-proBNP或BNP往往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通过定期检测生物标志物水平,医生可以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进行动 态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生物标志物水平的降低通常意味着治疗有效和患者预后改善,因此监测 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在心力衰竭治疗指导中的应用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可以为医生提供 治疗指导。例如,根据生物标志物水 平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更合适的治疗 方案。
通过监测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医 生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从而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 效果和生活质量。
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心力衰竭患者, 如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 )患者,生物标志物可能有助于指导 个体化治疗。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实验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确保检 测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优化样本采集和处理流程
减少样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误差和干扰因 素。
采用先进技术和方法
应用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加强与临床沟通
与临床医生保持密切沟通,了解临床需求, 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组建专家团队
由心血管领域知名专家牵头,联合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相关机 构代表,形成共识制定团队。
文献回顾与证据收集
系统回顾国内外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相关研究文献,评估其临床 价值和应用前景。
多次讨论与修订
经过多轮专家讨论和意见征集,对共识内容进行反复修订和完善 。
共识的主要内容
生物标志物的定义和分类
炎症反应标志物
如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 介素-6(IL-6)等,反映心力 衰竭时的炎症反应。

《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精简版)》要点

《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精简版)》要点

《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 (精简版)》要点摘要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近年来,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预防和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本指南将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心力衰竭的定义、分类、分期、评估、诊断、预防、治疗及管理,以及心力衰竭的医疗质量控制等,以期为提高我国心力衰竭综合管理水平提供指导。

近年来,全球在心力衰竭(心衰)临床和研究方面取得了诸多进步。

为了在国内推广心衰领域最新诊疗成果,提高我国心衰和心肌病的诊治和管理水平,改善我国心衰和心肌病患者的预后,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立项发起,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从事心衰研究的专家,总结分析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证据,撰写了《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其中完整版发表在《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精简版发表在《中国循环杂志》。

1心力衰竭的定义、分类和分期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定义包含三个方面:(1 )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舒张功能)和(或)射血能力(收缩功能)受损;(2)产生相应的心衰相关的临床症状和(或)体征;(3)通常伴有利钠肽水平升高,和(或)影像学检查提示心原性的肺部或全身性淤血,或血液动力学检查提示心室充盈压升高的客观证据。

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和速度可以分为慢性心衰(CHF)和急性心衰(AHF)eAHF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慢性心衰的症状或体征突然恶化或急性加重,称为"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 )〃,是AHF的主要形式之一,约占80% ~ 90% ;另一种是既往有或无基础心脏病患者由于基础心脏病加重或急性心脏病变出现,抑或心脏因素导致的首次发作,称为〃新发的急性心力衰竭〃,约占10% ~ 20%。

根据患者初次评估时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水平,心衰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二〃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HFmrEF )〃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y。

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PPT课件

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PPT课件
实施路径
建立多学科管理团队,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包括药物治 疗、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并定期评估管理效果。
监测随访与效果评价
监测随访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管理方案。
效果评价
通过比较管理前后的病情变化、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评价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的效果。同时,开展临 床研究,不断探索和完善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的策略和方法。
生物标志物检测
利用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检测与心力衰竭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如B型利钠肽(BNP)等,以辅助诊断。
影像学检查
采用超声心动图、X线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进 一步明确心力衰竭的风险。
分层管理原则及实施路径
分层管理原则
根据心力衰竭的风险等级,将患者分为不同层级,针对不同 层级的患者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03
一级预防措施及实践指南
生活方式干预策略
合理饮食
规律运动
推荐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食用蔬菜 、水果、全谷物和鱼类等,减少高脂肪和 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鼓励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慢跑 等,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 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调适
强调戒烟的重要性,同时限制酒精摄入, 男性每天不超过两个标准饮品,女性每天 不超过一个。
抗血小板治疗
对于高危人群,如无禁忌症, 可考虑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
小板治疗。
多学科协作与综合管理
心血管内科与多科室合作
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包括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肾脏科、神经科 等,共同制定和执行心衰预防策略。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心衰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包括饮食、 运动、药物使用等方面的指导。

2020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2020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2020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要点生物标志物已被广泛用于心力衰竭的预测、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指导等各个方面。

其中,钠尿肽(NP)是心衰诊疗中应用最多的生物标志物,常用的是B型钠尿肽(BNP)和N末端前体BNP (NT-proBNP)。

钠尿肽反映心肌容量负荷及室壁压力变化情况。

心肌细胞受到压力/牵拉刺激后,即心室容积扩张、压力负荷增加时,首先形成BNP前体;BNP前体形成后被水解为BNP和无活性的NT-proBNP。

两者主要由心室肌产生并分泌入血,心室肌无存储BNP和NT-proBNP的功能。

BNP的生理功能包括扩张血管、排水、排钠,抑制RAAS和SNS;目前认为NT-proBNP无生理活性。

BNP由血清中的钠尿肽受体C和中性内肽酶降解,也可被肾脏等高血流量器官排泄;NT-proBNP在肌肉、肝脏、肾脏等高血流量组织器官中降解。

BNP与NT-proBNP的应用价值相当,但NT-proBNP的半衰期为120 min,长于BNP的20 min;NT-proBNP含量受脑啡肽酶抑制剂等药物的影响更小,因此更适合心衰药物疗效的监测。

预测心衰的发生BNP/NT-proBNP有助于预测心衰,特别是NT-proBNP。

BNP/NT-proBNP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时可以预测心衰的发生。

①测量心肌负荷标志物(BNP)、心肌损伤标志物(cTn)、肾功能不全标志物能有效预测心衰的发生,联合测量能显著提高预测价值。

(Ⅰ类推荐)②BNP/NT-proBNP单独应用或联合肌钙蛋白T (TnT)/肌钙蛋白I(TnI)或联合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对新发心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Ⅰ类推荐)③BNP/NT-proBNP,TnT/TnI联合炎症指标可溶性ST2(sST2),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对新发心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Ⅱa 类推荐)辅助诊断心衰生物标志物联合临床表现可以极大地提高心衰诊断的准确性。

BNP/NT-proBNP是目前最有价值的心衰诊断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多种类型的心衰诊断,包括无症状性心衰、慢性失代偿性心衰和急性失代偿性心衰。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目前全球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估计6 430万人。

我国心衰流行病学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35岁及以上的居民患病率为1.3%,估计现有心衰患者约为890万人。

在过去20余年,已发现多种反映心衰时神经内分泌激活、心肌牵拉、心肌损伤、心脏基质重构、炎症、氧化应激及肾功能不全等病理生理改变的生物标志物,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应用有助于心衰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其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

01心衰生物标志物的种类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一)心脏负荷/室壁张力相关生物标志物利钠肽家族中的A型利钠肽(A-type natriuretic peptide,ANP)和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反映心脏负荷/室壁张力的主要生物标志物。

临床检验科检测和具有临床数据的利钠肽种类包括BNP、N 末端B型利钠肽原(N 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心房利钠肽原中间片段(mid-regional pro-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MR-proANP),其中ANP又称心房利钠肽,BNP又称脑钠肽。

ANP和BNP是膜结合型鸟苷酸环化酶受体的天然配体,与这些受体结合后通过增加细胞内第二信使——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浓度来介导利钠肽的生物学功能。

1. BNP/NT-proBNP:利钠肽家族中的BNP和NT-proBNP 是目前临床检验科常规开展的项目,在心衰所有生物标志物中推荐类别最高,现已成为心衰高危人群识别、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最主要的生物标志物。

(1)利钠肽在心衰中的病理生理机制:70% 以上的BNP 释放来自心室,心脏容量和/或压力负荷超负荷时导致室壁张力增加,其他如缺血、缺氧等因素均可刺激心肌的BNP基因表达增加,初始产物为pre-proBNP1-134,被快速酶切割后成为激素原proBNP1-108,随后被蛋白水解酶分解为等摩尔的两部分:一部分为含76个氨基酸的NT-proBNP 1-76,另一部分为含32个氨基酸的BNP1-32。

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

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

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 in Heart Failure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一个世纪以来,HF理论经历心肾学说、血流动力学说、神经激素学说,到现代的心室重塑学说。

最新研究表明,HF是一个复杂的、连锁的、动态发展过程,不仅心脏超负荷或损伤可导致心衰,作用于心肌细胞和(或)心脏间质的遗传、神经激素、炎症和生化改变,也可导致心衰。

越来越多的酶、激素、生物学物质,心脏应激、功能紊乱以及心肌细胞损伤的其他标志物,它们统称为生物标志物,对临床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生物标志物包括基因变异体、临床影像、生理学检验和组织标本活检。

心衰的细胞因子假说根据心衰的细胞因子假说,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8)由受损的心肌细胞产生。

在交感神经系统的刺激下,这些细胞因子产生增多。

受损的心肌和因输出量减少而发生低灌注的骨骼肌,激活单核细胞产生相同的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进一步损害心肌功能。

这种来源的细胞因子还可释放入血。

处于应激状态的心肌释放钠尿肽,其释放可改善血循环。

炎症细胞因子炎症在多种类型的心衰发病机制和进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急性反映标志物。

近年来的研究揭示,CR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过程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超敏CRP是常用的检测CRP指标,超敏CR P>3.23mg/L的患者与超敏CR P<3.23mg/L的患者比较,前者心功能显著下降,研究表明,炎症反应的激活与慢性HF相关性。

超敏CR P升高是慢性HF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至少3种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1、-6和-18)被认为是促炎细胞因子,是由心脏的有核细胞生成的。

肿瘤坏死因子-2也是机体免疫与炎症反应的重要递质。

心肌表达TNF-α是心脏逐步走向扩张与衰竭的重要步骤。

2024年版《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2024年版《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管理糖尿病、肥胖和代谢综合征
血糖控制
对于糖尿病患者,合理使用降糖药物,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 内,减少心血管并发症风险。
减重手术
对于肥胖患者,可考虑减重手术等干预手段,改善代谢状况 和心血管健康。
治疗房颤
及时诊断
对于房颤患者,及时通过心电图等检查 手段进行确诊,并评估卒中和心衰风险 。
VS
合适治疗
根据房颤类型和风险评估结果,选择合适 的治疗策略,如抗凝治疗、心律控制或射 频消融等,预防心衰的发生。
定义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肥胖、高血 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多种代谢异常的症候群。
与心衰的关联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会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增加心衰风险。
预防策略
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肥,治疗代谢综合征中的各个组分。
心脏毒性药物使用史
1 2
定义
某些药物具有心脏毒性,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可 能导致心肌损伤。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
02
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心脏舒张功能减退。
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
03
左心室射血分数介于HFrEF和HFpEF之间。
心衰的发展阶段
A阶段
心衰高危人群,尚无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但存在心衰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B阶段
已出现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但无心衰症状和体征,如左心室肥 厚、无症状瓣膜病等。
03
通过以上解读,我们可以看到2024年 版《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 国专家共识》为心衰的早期筛查和一 级预防提供了全面、专业的指导。在 临床实践中,我们应充分理解和应用 这一共识,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筛查和预防方案,以期降低 心衰发病率,改善患者预后。

《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

《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

《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特殊人群心衰筛查1老年人增龄是包括心衰在内的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老年人群中心衰高风险和临床前心衰患者占比较高,发生心衰的风险高。

老年人群的心衰诊断评估具有特殊性,早期识别更为困难。

第一,老年人感觉减退,活动量减少,可能缺乏典型心衰症状,而纳差、乏力等不典型症状更为多见。

第二,老年人群中以HFpEF多见(40%~80%),常合并冠心病,但易被误诊、漏诊。

第三,多病因共存,合并症多。

中国住院心衰患者中合并症≥3个者占47.0%,<60岁、60~69岁、70~79岁和≥80岁的患者中合并症≥3个的比例分别为26.1%、42.9%、53.3%和61.3%。

第四,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和利钠肽在老年人群中诊断心衰的特异性较低。

心脏影像学新技术可帮助评估老年人群心衰风险,例如在无症状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中,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普遍存在,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受损可预测心衰发生。

老年综合征,如共病、多重用药、虚弱、失能、谵妄等,影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管理和预后,甚至可起决定性作用。

衰弱常与心衰共存,二者均与共病、衰老等相关,可加速个体功能状态下降,二者共存可增加不良预后的发生率。

临床前心衰患者中34.5%为衰弱患者,衰弱是临床前心衰患者1年全因死亡或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在≥80 岁的女性患者中,衰弱对1年全因死亡或再住院的预测价值高于NT-proBNP。

2肿瘤患者肿瘤和心衰可共存,肿瘤本身亦可引起心功能恶化,肿瘤放化疗的心脏毒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且部分抗肿瘤药物可引起心肌炎、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和心衰等。

接受多种抗肿瘤药物治疗时,不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可进一步加重心脏毒性。

有心血管病史或危险因素的患者抗肿瘤治疗前应由心血管专科医师进行评估,在接受潜在心脏毒性抗肿瘤治疗前应进行心功能评估,完善病史、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生物标志物检查,进行危险分层,推荐在药物使用前、中、后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利钠肽及肌钙蛋白检测。

心脏标志物即时检验(POCT)专家共识(全文)

心脏标志物即时检验(POCT)专家共识(全文)

心脏标志物即时检验(POCT)专家共识(全文)一、前言心血管医学是二十一世纪医学发展最为迅猛的学科之一,预防医学、循证医学和介入治疗技术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们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观念和手段不断更新。

我们已经认识到,只有对心血管患者进行早预防、早发现、早救治,才能最大程度防止致残、致死后果,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心血管检验是整个心血管领域中的"瓶颈"学科,因为只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正确诊断疾病,才能及时有效的将先进的治疗手段用于临床,使患者受益。

近年来,对于心血管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日益深入,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和证据,逐步明确了它们的临床适应征和新的研究领域,推动了它们的临床应用。

生物标志物的监测可直接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危险分层、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断。

2000年以来,美国AACC会议上开始列入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内容,每年展会产品也日见增多,2006年的欧洲MEDICA也增加了POCT的技术报告和现场演示报告。

POCT成为全球医疗器械及医学诊断产业中增长率最高的产品。

其中,心脏病实时检验成为了所有的POCT检测中发展最快的部分。

统计报告显示全球POCT诊断产品销量在2000年还只有1.22亿欧元,2007年预计将突破25亿欧元。

目前,国内心血管疾病的POCT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国外引进的和国产的POCT检测仪器和试剂也顺应心血管的诊疗技术在迅速发展,如15分钟检测心力衰竭的BNP或心肌梗死的Myo、CK-MBmass、cTn-I。

为了科学、合理应用心脏标志物,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曾于2006年制定了"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时心脏标志物临床检测应用建议(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Cardiac Marker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 and Heart Failure)"。

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ppt课件

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ppt课件

早期筛查实践案例
案例一:基层医疗机构筛查
• 全面覆盖,早期发现
• 在某大型社区医院,通过采用简单 有效的心衰筛查问卷,结合心电图 和超声心动图等基本项目检查,成 功识别出多名心衰高风险患者。这 些患者得以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进 行进一步确诊和治疗。
早期筛查实践向筛查
建议,大大提高了诊疗的效率和便捷性。
大数据分析优化医疗资源分配
03
通过对心力衰竭相关的医疗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能够更
合理地分配医疗资源,提升整体的诊疗效果。
政策和社会环境对心力衰竭管理的影响和期待
政策推动心力衰竭防 治体系建设
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 策,推动心力衰竭防治体系的建 立和完善,促进早期筛查和一级 预防工作的全面开展。
03 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 )的更新要点解读
更新要点的概述
01
新共识更加强调心力衰竭早期 筛查的重要性,提出详细的早 期筛查策略。
02
对心力衰竭的一级预防策略进 行了更新和完善,更加强调生 活方式的改善和药物预防。
03
引入新的临床数据和研究成果 ,对心力衰竭的评估和管理进 行了更为精细的指导。
与旧版共识的差异和进步
更加注重心力衰竭的早期筛查,这是旧版共识 中较少涉及的部分。
在一级预防策略中,更加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善 ,包括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具体建议。
相较于旧版共识,新共识在心力衰竭的管理和 治疗方面,引入了更多的最新科研成果,使得 共识更加符合当前医学界的认知和实践。
04 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 预防的未来展望
社会环境提升心力衰 竭防治意识
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多种 方式,提升公众对心力衰竭的认 知和防治意识,形成社会共同关 注心力衰竭防治的良好氛围。

心脏标志物即时检测专家共识

心脏标志物即时检测专家共识

心脏标志物即时检测(POCT)专家共识胡大一刘梅颜一、前言心血管医学是二十一世纪医学发展最为迅猛的学科之一,预防医学、循证医学和介入治疗技术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们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观念和手段不断更新。

我们已经认识到,只有对心血管患者进行早预防、早发现、早救治,才能最大程度防止致残、致死后果,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心血管检验是整个心血管领域中的“瓶颈” 学科,因为只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正确诊断疾病,才能及时有效的将先进的治疗手段用于临床,使患者受益。

近年来,对于心血管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日益深入,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和证据,逐步明确了它们的临床适应征和新的研究领域,推动了它们的临床应用。

生物标志物的监测可直接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危险分层、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断。

2000年以来,美国AACC会议上开始列入POCT (Point of care testing)内容,每年展会产品也日见增多,2006年的欧洲MEDICA也增加了POCT的技术报告和现场演示报告。

POCT成为检验医疗器械中增长率最高的产品,其中,血管病发病急,预后危重,即时检验(POCT)成为了所有的POCT检测中发展最快的部分,如15分钟检测心力衰竭的BNP或心肌梗死的Myo、CK-Mbmass、cTn-I。

统计报告显示,2006年销量1.22亿欧元,2007年预计将升为24.855亿欧元。

目前,国内心血管疾病的POCT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国外引进的和国产的POCT检测仪器和试剂也顺应心血管的诊疗技术在迅速发展。

为了科学、合理应用心脏标志物,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曾于2006年制定了“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时心脏标志物临床检测应用建议(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Cardiac Marker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 and Heart Failure)”。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2020)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2020)

常用心衰生物标志物的病理生理学作用
(二)炎症介质及心肌纤维化标志物 ✓一些新型的炎症标志物同时能够直接参与心肌纤维化和心肌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
也被证实能够作为心衰生物标志物。 ✓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是一种跨膜蛋白,能够
作为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的标志物; ✓肿瘤生成抑制因子2(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2,ST2)是IL-1家族中的一员,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专家 共识( 2020 )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Dr. HAN
背景
背景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必然终点,心衰的早期诊断、 疗效评估对于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有很大的意义。
✓心衰涉及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心肌牵拉、心肌损伤、心脏基质重构、炎症、氧化 应激及肾功能不全等病理生理学过程,其中每个方面均涉及相关生物标志物。
✓在诊断方面,虽然大量研究证实BNP /NT-proBNP拥有极高的敏感度,但特异度较 低影响了诊断的效率,在应用于不同临床情境时,BNP/NT-proBNP 的界值也多有 调整。同时,BNP /NT-proBNP对各种类型的心衰区分能力较弱。
✓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3个月死亡率约为10%,1年死亡率约为30%,3个月再住院 率约为1/3。因此,对高危患者的识别和预后的评估以及早期的强化治疗非常重要。
①BNP/NT-proBNP可作为急性心衰的预后评估指标,BNP 大于480~840 ng/ml 或 NT-proBNP 大于1 000 pg/ml 的患者事件率显著升高,出院前BNP/NT-proBNP水平 及住院期间变化率对于急性心衰预后评估更有意义。(Ⅰ类推荐)

2023心衰生物标志物临床专家共识推荐(全文)

2023心衰生物标志物临床专家共识推荐(全文)

2023心衰生物标志物临床专家共识推荐(全文)心力衰竭涉及的病理生理机制众多,大到脏器的结构,小到心肌细胞内的某个信号通蹈,在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与之相伴的是众多分子进入体液,成为用于评估病情的生物标记物。

越来越多的分子被筛选出来探索作为心力衰竭生物t前已糊的价值,常用的生物标记物主要反映心脏负荷、心肌损伤、纤维化、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几个方面。

最新发布的《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和我国实践经验,对目前心衰生物标志物的||伍床应用进行了总结,本文将就这些总结简要介绍。

心脏负荷/室壁张力相关生物标志物A型利制肤(A N P)和B型利纳肤(BNP);是反映心脏负荷/室壁张力的主要生物标志物,冥中A N P又称心房利纳肤,BNP又称脑纳肤。

临床常见的利纳肤种类包括BN P、NTpro BN P( N末端B型利纳肤原)和MRpro A N P (心房利纳肤原中间片段L应用参考:1心衰高危人群应考虑筛查利制肢,并对BNP>50 pg/m l或NTpro B NP >125 pg/m l的患者进行相应干预。

2对于怀疑心寰的患者,BNP/N Tpro B NP可考虑用于心衰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对于急性心衰,墓线BNP/N Tpro B NP水平检测可用于心衰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出院前BNP/N Tpro B NP水平检测可考虑用于心衰严重程度及出院后预后评估。

4慢性心衰患者可考虑动态监测BNP/N Tpro B NP水平,用于心衰的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

5.B NP/N Tpro B NP的检测可考虑用于指导慢性心衰的治疗。

6对BNP/N Tpro B NP的检测可考虑用于指导急性心衰的治疗。

7.M Rpro A NP是具有心衰预测、诊断及预后评估潜力的生物标志物。

利制肤临床应用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多种因素影响利纳肤水平,诊断急性心力衰竭时NT-pro B NP水平应根据年龄相肾功能情况进行分层。

【专家共识】规范应用心肌肌钙蛋白和利钠肽现场快速检测专家共识(2020年)

【专家共识】规范应用心肌肌钙蛋白和利钠肽现场快速检测专家共识(2020年)

规范应用心肌肌钙蛋白和利钠肽现场快速检测专家共识(2020年)摘要国内外多部指南建议使用心肌肌钙蛋白(cTn)和B型利钠肽(B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急、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危险分层,以指导相关治疗。

鉴于胸痛和胸痛等同症状以及胸闷(呼吸困难)是心血管病患者常见症状,而现场快速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具有仪器小型化、操作简单化、结果报告即时化(2~10 min 内提供结果)、不受时间与地点限制等优势,本共识优先推荐特异度和灵敏度都较好的POCT 技术检测 cTn 和 BNP/NT-proBNP 分别作为怀疑 ACS 和心力衰竭患者在适宜临床情况下的初诊检测项目。

但 POCT 在快速获得测试结果、检验周转时间短的情况下,可能会牺牲部分结果的准确性,还存在医生不规范使用 POCT 和解读检测结果以及质量控制与管理等影响结果准确性的因素,甚至有可能导致错误的临床决策,因此对 POCT 也需要加强质量管理。

为规范 POCT 技术检测 cTn 和 BNP/NT-proBNP 在临床的应用,特编写该共识。

关键词现场快速检测;心肌肌钙蛋白;利钠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力衰竭现场快速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也称患者近旁检测,具有仪器小型化、操作简单化、结果报告即时化(2~10 min内提供结果)、不受时间与地点限制等优势,已经广泛用于第一救治现场,如患者转运途中、急诊、病房及手术室甚至基层诊所等,可用于疾病早期筛查、危险分层、快速诊断和疗效检测等场景,有利于节省医疗成本和推动分级诊疗的实施。

2004~2013年期间,丹麦的POCT的总体、使用率增加了45.8%,2015年苏格兰60%的POCT服务已下沉至基层医疗机构。

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现患人数预估为3.30亿,死亡率居首位。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预防并发症
通过监测生物标志物,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如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等,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
提高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效果的措施
1 2
建立健康档案
为每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记录病情状况、治疗 方案、生物标志物水平等信息,方便医护人员全 面了解患者情况。
定期随访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生活状况 、自我护理情况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
强化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心力衰竭的疾病知识、护理技 巧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和预防能力 。
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指导
饮食指导
01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控制盐摄入量,避免过度饱食和暴饮
暴食,保持适量饮水。
运动指导
02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功能分级,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
03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在护理 中的应用
护理中生物标志物的监测与记录
监测频率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 定期监测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如
每日、每周或每月等。
监测方法
采用适当的检测方法,如实验室 检测、床旁检测等,确保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记录与报告
详细记录生物标志物的监测结果 ,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医生
目前,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正朝着更加多元化、精准 化的方向发展。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应用,将为心力衰 竭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02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的检测 与评估
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方法
实验室检测
通过抽取静脉血液样本, 利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包括酶联免疫法、化学 发光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
近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以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共同发布了《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以助力心衰管理。

预测心衰的发生
①测量心肌负荷标志物、心肌损伤标志物、肾功能不全标志物能有效预测心衰的发生,联合测量能显著提高预测价值。

(Ⅰ类推荐)
②B型钠尿肽(BNP)/N末端前体BNP(NT-proBNP)单用或联合肌钙蛋白T (TnT)/肌钙蛋白I(TnI)或联合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对新发心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Ⅰ类推荐)
③BNP/NT-proBNP,TnT/TnI 联合炎症指标可溶性ST2(sST2),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对新发心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Ⅱa类推荐)
④单独应用肾功能不全标志物(胱抑素-C,UACR)、炎症因子(TNF-α,IL-6,CRP或Gal-3)对新发心衰的预测作用较弱。

(Ⅱb类推荐)
心衰的诊断
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诊断
①BNP和NT-proBNP可用作急性心衰的诊断标志物,尤其在临床情况不明了的情况下,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值。

(Ⅰ类推荐)
②BNP<100 pg/mL可用于排除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诊断,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

(Ⅰ类推荐)
③NT-proBNP 可用作急性心衰标志物,界值450 pg/mL(<50岁),900 pg/mL (50~75岁),1800 pg/mL(大于75岁),有较高阴性预测值。

(Ⅰ类推荐)
④BNP>400 pg/mL 或NT-proBNP>450 pg/mL(<50岁),900 pg/mL (50~75岁),1800 pg/mL(大于75岁)应考虑心衰的诊断。

(Ⅱa类推荐)
⑤房颤或脓毒血症时BNP对心衰的诊断价值有限。

(Ⅱb类推荐)
⑥sST2对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诊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

(Ⅱa类推荐)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的诊断
①BNP ≥100 pg/mL或NT-proBNP ≥800 pg/mL可作为HFpEF的诊断界值,合并肺疾病、肾功能不全、肥胖等临床情况时,BNP的界值应上下微调。

(Ⅱa 类推荐)
②BNP联合舒张功能标志物、心肌重构标志物、炎症标志物等可以提高HFpEF 的诊断效能。

(Ⅱb类推荐)
心衰的预后评估
慢性心衰的预后评估
①BNP/NT-proBNP可作为预后评估的有效手段,伴随心功能分级、血流动力学数据的恶化,指导意义更大。

(Ⅰ类推荐)
②cTn也可作为预后评估的指标,高敏肌钙蛋白(hs-cTn)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对心衰患者预后价值更大。

(Ⅰ类推荐)
③sST2可作为心衰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重复测量出现动态升高者提示预后差。

(Ⅱa)
④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MR-proADM)对评估心衰患者的短期预后有一定意义。

(Ⅱb)
急性心衰的预后评估
①BNP 大于480~840 ng/mL或NT-proBNP 大于1000 pg/mL的患者事件率显著升高,出院前BNP/NT-proBNP水平及住院期间变化率对于急性心衰预后评估更有意义。

(Ⅰ类推荐)
②cTn阴性可作为急性心衰高危患者的排除标准之一。

(Ⅰ类推荐)
③sST2单次测量或多次测量动态升高提示急性心衰患者预后不良,可作为BNP/NT-proBNP的补充。

(Ⅱa类推荐)
④MR-proADM的升高对急性心衰短期预后有指导作用。

(Ⅱb类推荐)
HFpEF的预后评估
①NT-proBNP也可用作HFpEF预后的评估,但证据较少。

NT-proBNP>300 pg/mL提示预后不良。

(Ⅱa类推荐)
②半乳糖凝集素3(Gal-3)在HFpEF的预后评估和危险分层中有一定作用,但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评估价值有限。

(Ⅱb类推荐)
③sST2对HFpEF 的预后评估有一定作用。

(Ⅱb类推荐)
对心衰治疗的指导
评估急性心衰疗效
①BNP/NT-proBNP、cTn和sST2在急性心衰治疗期间的回落水平有助于评价治疗效果,但其理想回落水平尚未确定。

(Ⅱa类推荐)
②Gal-3不适合急性心衰治疗效果的评估。

(Ⅲ类推荐)
③肾功能标志物(血肌酐、尿素、胱抑素-C)对急性心衰疗效有一定指导作用。

(Ⅱb类推荐)
指导慢性心衰的治疗
①以BNP/NT-proBNP作为慢性心衰的治疗目标是否能够获益尚缺乏可靠的证据。

(Ⅱb类推荐)
②sST2和Gal-3水平对慢性心衰的治疗选择可能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Ⅱb类推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