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补益剂
(方剂学笔记)补益剂
您的位置>首页>补益剂… 学习时数10学时… 学习目的①熟悉补益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②掌握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玉屏风散、四物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炙甘草汤、一贯煎、百合固金汤、肾气丸、地黄饮子;③熟悉当归补血汤、泰山磐石散、左归丸、右归丸;④了解人参蛤蚧散、八珍汤、补肺阿胶汤、益胃汤、龟鹿二仙胶、七宝美髯丹。
… 概念凡用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主治多种虚证的方剂,统称为补益剂。
… 立法依据"虚者补之"(《素问·三部九候论》),"损者益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适应范围┏气虚------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语音低微,动则气促,面色┃┃萎白,食少便溏。
┃┃血虚------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唇爪色淡,心悸,失眠。
┃┃气血两虚--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怔忡,食少倦怠,┃┃气短懒言。
┃虚证┫阴虚------形体消瘦,头晕耳鸣,潮热颧红,无心烦热,盗汗┃┃失眠,腰痠遗精,咳嗽咯血,口燥咽干。
┃┃阳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膝痠痛,下肢软弱无力,┃┃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
┃┃阴阳两虚--头晕目眩,腰膝痠软,阳痿遗精,畏寒肢冷,┃┗自汗盗汗,午后潮热。
… 分类(1)补气——气虚病证。
(2)补血——血虚病证。
(3)气血双补——气血两虚证。
(4)补阴——阴虚病证。
(5)补阳——阳虚病证。
(6)阴阳并补——阴阳两虚证。
… 注意事项(1)辨别虚实的真假。
《景岳全书》:"至虚之病,反见盛势;大实之病,反有羸状。
"(2)对虚不受补者,宜先调理脾胃,或适当配合健脾和胃,理气消导之品,以资运化,使补而不滞。
一、补气:本类方以补气药为主组成,适用于脾肺气虚病证。
方名功效特点主治病证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基础方脾胃气虚证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并能和胃渗湿脾胃气虚而挟湿证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为主内伤脾胃气虚发热或气虚下陷的脱肛、子宫下垂等证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表虚自汗及虚人感冒生脉散益气养阴,兼能止汗、止咳暑热汗多,耗气伤阴或久咳肺虚,气阴两伤证人参蛤蚧散补肺益肾,止咳定喘肺肾气虚,痰热内蕴,气逆不降之喘咳二、补血:本类方以补血药为主组成,适用于血虚病证,其中与心、肝、脾关系较为密切。
中药学-补益剂-医学精品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补益剂概述 • 补益剂常用中药 • 补益剂方剂介绍 • 补益剂的现代研究 • 补益剂的未来展望
01
补益剂概述
补益剂的定义与分类
补益剂的定义
补益剂是指具有补养气血、阴阳不足功效的方剂,主要是用 来治疗各种虚证,以增强人体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注意事项
在使用补益剂时,需注意个体差异和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不 良反应的发生。
05
补益剂的未来展望
补益剂的发展趋势
趋势一
补益剂的现代化。随着科技的发展,补益剂将更加注重现代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补 益剂的成分、药理和作用机制,提高补益剂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趋势二
补益剂的个性化。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补益剂将更加个性化,针对不同人群制 定不同的补益方案,提高补益剂的针对性和效果。
04
补益剂的现代研究
补益剂的药理作用
增强免疫功能
补益剂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
抗疲劳
补益剂具有抗疲劳作用,能够提高 机体的耐受力,减轻疲劳症状。
抗氧化
补益剂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 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过程。
抗炎
补益剂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 症反应,缓解疼痛和不适。
补益剂的临床应用
金匮肾气丸
要点一
总结词
温补肾阳,治疗肾阳虚证。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金匮肾气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 桂枝、附子七味药组成,是中医治疗肾阳虚证的经典方 剂。该方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对于因肾阳虚引起的畏 寒肢冷、腰膝酸软、遗精早泄等症状具有显著疗效。同 时,金匮肾气丸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 ,对于因肾阳不足引起的代谢障碍具有良好效果。
方剂学7补益剂
2019/11/3
方剂学课件
24
六味地黄汤如何体现三补三泻?
本方证以肾阴不足为主,虚火上炎为
次,故立滋阴补肾之法,以治其本。方
用“三补”滋肾阴,养肝血,益脾阴。
然全用滋补,有守无走,滞碍药力之吸
收,故加泽泻以佐熟地而泻肾浊;取丹
皮以佐山萸而泻肝火;选茯苓以佐山药
而渗脾湿。如此则三补三泻,补中有泻,
不 足
肾失固摄
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 痰饮水肿 小便反多 尿频夜多尿
温 补 肾 阳
干地黄 山茱萸 山药 泽泻 牡丹皮 茯苓
补肾填精 以化肾气
协调三阳 以泻助补
求 阳 补 中 有 泻
脉弱尺沉细
鼓动无权 舌淡而胖嫩
2019/11/3
方剂学课件
27
肾气丸组方特点
肾气丸是补阳之方,而以大量滋阴药辅以 少量温阳药组方这是因为:若单补阳而不 顾阴,则阳无以附,无从发挥温升之能; “少火生气,壮火食气,火不可亢,亦不 可衰” ,本方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 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以鼓午肾气, 取“少火生气”之义。如此相配,滋而不 腻,温而不热不燥,阴中求阳,使阳得阴 助,则生化无穷,诸症自除。
2019/11/3
方剂学课件
19
肌热面赤
劳
阳气浮越 脉洪大而虚 血 重按无力 虚
则
气
阴不 维阳
耗
化源 不足
阴血亏少
心烦不安 烦渴欲饮
发 热 证
黄芪
大补脾肺之气 固肌表资化源
阳 生
补 气
阴 长
生 血
当归 养血和营通脉
2019/11/3
有形之血不能速生;
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方剂学课件
补益剂(方剂学)
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各等分(各9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15g),水一盏,煎至七
分,通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 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
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组成】莲子肉一斤(500g)薏苡仁一斤(500g)砂仁一斤(500g) 桔梗一斤(500g)白扁豆一斤半(750g)白茯苓二斤(1000g)人参 二斤(1000g)甘草二斤(1000g)白术二斤(1000g)山药二斤 (1000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 减服之(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阴虚补阴,阳虚补阳,阴阳两虚则阴阳并补,这是补 益阴阳的常规方法。但因阴阳互根,孤阴不生,独阳 不长,故补阴药与补阳药常配合使用。《类经》卷十 四中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 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 泉源不竭。”因此,阳虚补阳时,常佐以补阴之品, 使阳有所附,并可借阴药滋润之性以制阳药之温燥。 阴虚补阴时,常佐以补阳之品,使阴有所化,并可借 阳药温运之力以制阴药之凝滞。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1.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 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 崩漏等。
2.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 脉虚大无力。
【方 解】
本方所主为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脾胃为营卫气血 生化之源,脾胃气虚,纳运乏力,故饮食减少、体倦肢 软、少气懒言、大便稀薄;脾主升清,脾虚则中气下陷, 升举无权,故见脱肛、子宫下垂等;清阳陷于下焦,郁 遏不达则发热,因非实热,故热势不甚,表现为时发时 止、手心热甚于手背,与外感发热有显著区别;气虚媵 理不固,阴液外泄,则自汗。治当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补益剂
生脉散与四逆汤的区别:
生脉散与四逆汤均可救急固脱, 主治脱证,如体倦气短,神衰欲睡。 生脉散: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气阴两伤,口渴汗多,脉虚数。 四逆汤:回阳固脱 。主治阳气不足, 阴寒内盛,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人参蛤蚧散;补肺益肾,止咳定喘,主 治肺肾气虚,痰热内蕴之喘息,咳嗽。
[方解]
君:人参15,白术15,茯苓15:益气健脾渗湿。 臣:山药15,莲肉9: 益气健脾,固肠止泻,合人参保肺生津。 白扁豆12,苡仁6: 助术,苓健脾除湿止泻,复中焦健运。 佐:砂仁6:醒脾和胃。行气化滞 桔梗6:宣肺以助升清化湿,载药上行。 佐使:大枣,炙甘草9:益脾和中,调和诸药
[运用] 1.用方指征:自汗恶风,面色咣白,舌淡,脉 浮虚。 2.加减运用: 对自汗较重者,加浮小麦、煅牡蛎、麻黄根, 以加强固表止汗之效。 对虚人外感而恶风较重者,加苏叶、生姜,以 增强辛散解表之功。 3.应用宜忌:对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或内热引 起的自汗,以及阴虚盗汗,不宜应用。
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气虚发热证 病机特点:所治之证虽多,但究其病机乃 因脾胃虚弱,中气不足为主。 脾胃气虚:面色晃白,食少体倦少气懒言, 便溏肢软; 气虚下陷: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 崩漏等脏器下垂; 气虚发热:气虚不固表,阳浮于外: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 舌淡,脉虚。
气虚发热
[配伍特点]
1,补中有行,补而不滞。 2,补中有升,升阳举陷。 3,甘温除热。 故本方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所以,黄芪当重用,升,柴用量宜轻。
[运用]
1.用方指征:食少体倦,少气懒言, 舌淡,脉虚无力。 宜忌:但阴虚发热,或阳热炽盛者忌用。
《医学课件》补益剂.pptx
主治
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 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 红少苔,脉虚数。
2.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主治:“腠理不密,易于感冒。”
功用
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
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晄 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 人腠理不固,易于感冒。
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本方能益气升阳,调补中焦脾胃, 故名补中益气汤。
方源
《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
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 胃乃伤。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 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
功用 补中益气 , 升阳举陷。
气虚发热证。
主治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
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症状解析
自汗恶风 易感风邪
固摄失职,津液外泄 防御无能,抗邪无力
面色晄白,舌淡苔白,脉浮 虚软
气虚
方解
君 黄芪二两(30g) 大补脾肺之气,固表止汗 臣 白术二两(30g) 健脾益气 佐 防风一两(10g) 祛风邪
黄芪得防风,固表不留邪; 防风得黄芪,祛邪不伤正。
临床运用
1
表虚自汗不止,可酌加牡蛎、 浮小麦、五味子;自汗较重者,可加 浮小麦、煅牡蛎、麻黄根。
临床运用
本方常用于内脏下垂、久泻、久 病、脱虹、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 性肝炎等;妇科之子宫脱垂、妊振及 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 科之眼险下垂、麻痹性斜视等属脾胃 气虚或中气下陷者。
生脉散《医学启源》
君 人参五分(15g) 益气生津,大补肺气 臣 麦冬五分(15g) 养阴清热,润肺生津 佐 五味子七粒(10g) 敛肺止汗
2
《方剂学 补益剂》课件
六君子汤
通过养心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提高体质。
补益剂研究进展
补益剂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现代药理学研究以及临床研究为补益剂的应用提供了更加科学 的依据。
1
现代药理学研究
通过体外和动物实验,揭示了补益剂的分子机制和药效。
2
临床研究
通过临床试验和观察,评估和验证了补益剂在人体中的具体疗效。
补益剂是指那些具有补益作用的中药方剂, 可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增强体质,提高 免疫力。
补益剂的主要功效特点包括滋补养生、强 壮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补益剂分类
补益剂可以按疗效和药物进行分类。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不同类别的补益剂。
按疗效分类
• 滋阴补肾类 • 益气养血类 • 补脾健胃类
3 注意事项
在应用补益剂时,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体质做出合理的调整和判断。
常用补益剂方剂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有一些补益剂方剂被广泛应用。了解这些方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不同的疾病 和体质问题。
人参养荣汤
适用于气血不足,气虚血瘀等症状。
四神丸
具有益气养血、安神补心的功效。
补中益气汤
适用于中气不足,脾胃虚弱等症状。
《方剂学 补益剂》PPT课 件
我们将为您介绍方剂学中的补益剂。通过本课件,您将了解到补益剂的定义、 分类、临床应用以及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发展前景。
补益剂定义
补益剂是中医方剂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具有独特的功效特点。了解补益剂的定义对于学习中医方剂 学至关重要。
1 概念解释
2 功效特点
补益剂的发展前景
补益剂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
表卫不固:汗出恶风
功用:益气实卫,固表止汗
君
臣
黄芪-益气、固表、止汗
白术-健脾益气
蒲辅周治验:白术剂量超过黄芪,乃脾健则运化有权
佐
防风-祛风,御风
配伍特点:
固表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黄芪与防风的配伍意义)
运用要点:
自汗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脉虚。
临床运用
往年尝以玉屏风散做汤用,大剂量,治表虚汗,3-5 剂后,即取得汗收的效验,但不日又复发,再服再效,再 复发,似乎此方只有短效而无巩固的长效作用。后见我院
病案
孙某,男,40岁,心悸一年多,伴头晕、疲 乏、失眠、心电图检查为频发性房性早搏,窦性心 动过速。初服西药镇静剂及心得安等,症状可减轻, 终未能控制心律,常于夜班或脑力活动后加重,少 食,肌肤消瘦,中医诊视: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六 脉沉细,76次/分,每三、五至一止,舌质红,苔薄 白。证属心脾两虚,拟心脾同治,予以归脾汤合炙 甘草汤,三剂后复诊,反见心律增快,92次/分,夜 汗,考虑属心气虚,兼心阴不足,改益气敛阴法, 药用生脉散加味,连服四剂而愈。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79(1)
岳美中治验:此方止血,关键在白芍、桑叶剂量要大。据 《止园医话》载,白芍止血力大,我加入方中常用30克以上, 治愈多人。 《岳美中医学文集》
为何用桑叶30g
《本草从新》:“(桑叶)凉血,止血”
从肝脾关系考虑
脾不统血
出
血
肝藏阴血不足
加重脾虚
乘脾
肝旺
继发肝不藏血
分析主治病证
黄芪30g 远志10g 木香10g 龙眼肉10g
主治证:营血虚滞
1、内科 2、妇科
中药汤头歌诀
理中汤主理中伤,甘草人参术黑姜,吐利腹痛阴寒盛,再加附桂效更彰。
吴茱萸汤温补方,降逆止呕止痛强,人参生姜和大枣,厥阴头痛效亦良。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合,重用饴糖补中脏,虚劳腹痛服之瘥。
大建中汤建中阳,饴糖人参配椒姜,中阳衰微脘腹痛,痛而拒按服之康。
真武汤温脾肾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寒水聚,阳虚水泛服之良。
敛肺止咳九仙散,粟壳乌梅五味添,参胶冬花贝桑皮,桔梗引药又祛痰。
欲知金锁固精丸,沙苑莲须芡实安,龙牡更兼莲子肉,遗精滑脱自能痊。
桑螵蛸散治尿数,参茯龙骨同龟壳,菖蒲远志及当归,补肾宁心健忘却。
真人养脏木香柯,粟壳当归肉蔻和,术芍参桂甘草共,久痢脱肛即安和。
四神丸用补骨脂,肉蔻茱萸五味子,姜枣同煎合为丸,五更泄泻服即止。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子黄芩甘草杏,痰热喘嗽服之康。
旋复代赭汤参草,生姜半夏和大枣,伤寒汗下病难除,噫气时升胸腹满。
【第十章】理血剂
核桃承气用硝黄,桂枝甘草合成方,破血下瘀疗蓄血,少腹急结立煎尝。
血府逐瘀桔梗膝,桃红四逆四物齐,活血祛瘀兼行气,胸中瘀痛最相宜。
生化汤宜产后尝,归芎桃草炮干姜,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温经效亦彰。
竹叶石膏草米配,参麦半夏共八味。余热未尽正己伤,清热益气使津回。
清营汤是温病方,热入心营犀地良,银翘连竹玄丹麦,清营泄热效力强。
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蓄血发狂舌质降,凉血散血病自痊。
清温败毒用知膏,芩栀连竹桔甘翘,犀地芍丹玄参配,两清气血建功劳。
新加香薷用银翘,厚朴扁豆五药疗,上焦暑热为寒遏,温凉并用署湿消。
黄连阿胶鸡子黄,黄芩白芍合成方,水亏火炽烦不卧,养阴清热自然康。
中医方剂学之补益剂PPT
·白芍、川芎助君、臣以增加活血行血之效。
配伍要点:
● 地、芍得归、芎之助则补血而不滞血; ● 归、芎与地、芍同用则行血而不伤血; ● 本方滋而不腻,温而不燥,补中有行,补而不滞,共
奏补血养肝,行血调行之效。是临证补血、调经的常 用基础方。
运用
1、本方药性平和,温面不燥,是治疗脾虚夹湿的代表方。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 脾胃气虚症状外,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
3、临证加减: 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 纳差食少者加炒麦芽、神曲、焦山楂 咳痰色白量多加半夏、陈皮
3.现代运用: · 常用于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 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夹湿者。
临床运用
1、本方是补血的常用方,也是调经的基本方。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 心悸头晕,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对于阴虚发热,以 及血崩气脱之证非其所宜。
3、临证加减: ● 兼气虚者加人参、黄芪 ● 瘀滞重者白芍易赤芍,再加桃仁、红花 ● 血虚有寒加肉桂、炮姜、吴茱萸。
3.现代运用: · 对妇女月经不调、胎产疾病、荨麻疹等慢性皮肤病、骨 伤科疾病以及过敏性紫殿、神经性头痛等属营血虚滞者 均可应用。
臣:山药、莲子肉—补脾益气,固涩止泻 扁豆、薏苡仁—健脾祛湿
佐:砂仁—行气和胃,化湿醒脾 桔梗—宣肺利气,载药上行 大枣—补脾养胃
使:甘草—调药和中。
配伍要点:
● 以四君子汤加渗湿健脾之品,虚实并治
● 输布精气养肺,体现“培土生金”之法 ● 配伍桔梗意义:方中桔梗一是借其升浮之性,
与渗利药配伍,降中寓升;二则取其上行入 肺,以其宣利肺气
【主治】 1、脾气虚夹湿泄泻证。 2、肺脾气虚痰湿咳嗽证。
医学补益剂
内
生
【配伍意义】
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 君
山药、莲子肉---健脾益气止泻
臣
白扁豆、薏苡仁---健脾渗湿
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湿
桔梗---宣肺利气,以通调水道 佐
载药上行以益肺气
甘草、大枣---健脾和中,
调和诸药
使
1、《局方·卷之三治一切气》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 少动,中满痞噎,心忪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噫。此 药中和不热,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
陷气虚津液失布—渴喜热饮
【配伍意义】
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君
人参、炙甘草---补气健脾 臣
白术---补气健脾
当归---养血和营
佐
陈皮---理气和胃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佐使
(炙甘草)---调和诸药
使
《脾胃论》·卷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 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 热”。
四君子汤《局方》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气短乏力, 语声低微,面色萎白, 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病证解析】
面色萎白,语声
脾纳 胃运 气无
脾胃虚弱,气低血微生,化气不短足乏力 脾失建运,胃纳饮不食振减, 湿少浊内生
虚权
大便溏薄
中焦脾胃气虚—舌淡苔白,脉虚弱
【配伍意义】 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 君 白术---苦温,健脾燥湿 臣 茯苓---甘淡,健脾渗湿 佐 炙甘草---甘温,益气补中 佐使 调和诸药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治荣卫气虚、 脏腑怯弱,心腹胀满,肠鸣泄泻,呕哕吐逆,大宜服之。”
《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阴、足阳明药也。人参甘温,大补元气, 为君。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茯苓甘淡,渗湿泻热,为佐。甘 草甘平,和中益土,为使也。气足脾运,饮食倍进,则余脏受荫 ,而 色泽身强矣。再加陈皮以理气散逆,半夏以燥湿除痰,名曰六君,以 其皆中和之品,故曰君子也。”
方剂学补益剂课件
2020/12/8
59
临床应用
用方要点 肝郁 + 阴虚
与逍遥散临床应用之异
肝经循行所过部位之胀痛 口干舌燥、舌红少津、脉细
2020/12/8
60
第五节 补阳
2020/12/8
61
肾气丸 (《金匮要略》)
2020/12/8
脾不统血证
2020/12/8
39
气血双补
2020/12/8
40
八珍汤 四君子汤与四物汤合方(加姜、枣)
气血双补的代表方剂 常用衍化方
2020/12/8
41
炙甘草汤 (《伤寒论》)
本方用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复脉汤”
2020/12/8
42
制方原理 证候病机
治法 配伍意义
脉之搏动,缘于阳气鼓动阴血 本证之成因于阳气与阴血俱虚
滋阴养血
(血中血药)
养血和血
(血中气药)
配入补气药是否可加强补血之效?
2020/12/8
30
张璐:“四君子乃胃家气分之专药,胃气虚而用之,功效立见。即血虚用四物,亦必兼此。故八珍 之主治,不独气血两虚也,即血虚者,亦须兼用。但补气则偏于四君,补血则偏于四物。若纯用血 药,不得阳生之气,阴无由以化也。
2020/12/8
85
脾不升清证
三大特征
1.脾胃气虚之象 2.病在五官头面 3.呈间歇性发作
2020/12/8
10
脾不升清证
临床表现主要有三方面特征: 1.脾胃气虚之象 2.病在五官头面 3.多呈间歇性发作
2020/12/8
11
头痛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伍意义 组成
黄芪 (君)
益气固表 助君药补气
白术 (臣)
(佐) 防风
肺脾并补
疏风散邪
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 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
临床应用
扶正固表御邪
1、体虚易感风邪 2、表虚自汗 3、辨证要点:自汗恶风,面色㿠
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
4、使用注意:若属外感自汗或阴虚 盗汗者,则不宜使用。
第二节 补 血 四 物 汤
黄芪
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 资化源,使气旺血生
当归
养血和营
当归补血汤
• 运用:1、辨证要点:肌热面红,烦渴欲 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 • 2、加减:若妇女经期,或产后感冒发热 头痛者,加葱白、豆豉、生姜、大枣以 疏风解表;若疮疡久溃不愈,气血两虚 而又余毒未尽者,可加金银花、甘草以 清热解毒;若血虚气弱出血不止者,可 加煅龙骨、阿胶、山茱萸以固涩止血。 • 3、使用注意:阴虚内热证禁用;实热、 湿热、暑热所致发热者禁用。
表情淡漠,四肢不温。舌质淡,舌体 胖嫩,苔白滑,脉沉细。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 20g 、党参
20g 、白术 15g 、当归 9g 、陈皮 6g 、柴胡 6g 、升麻 6g 、炙甘草 6g 、蔓荆子 9g 、川芎9g )。
二诊:服药 4 剂,头痛已减,精神好转 ,纳增,已能入睡。宗原方,再服4剂 ,头痛大减,已不头晕,心悸、气短 亦除。嘱按原方,再服4剂而愈。
5、补益剂的组成药物多味厚滋腻,煎煮时 间应稍长,使性味尽出,武火煮沸后,文火慢 煎30~60分钟,服药时间以空腹或饭前为佳。 6、在运用补益剂的时候,可以采取两种方 法:一是直接补益法:直接补益虚损的脏器。 二是间接补益法:可以依据脏腑相生的关系补 益虚损的脏器。 补气生血
间接补益
阴阳互求
子虚补母
病机:脾虚夹湿
方解
四君:益气健脾 —君 山药、白扁豆、莲子肉、薏苡仁: —臣 砂仁:行气化湿、便补而不滞 桔梗:载药上行、宣开肺气 —佐
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使
特点
一、作用: 1、补气强于四君—四君加莲、淮、 枣、扁、苡 2、祛湿和胃—砂仁(苓、术、扁、苡) 3、长于止泻:①补脾止泻 ②渗湿止泻 ③升提止泻
(君)
麦 冬——养阴生津
五味子——固敛气阴
(臣)
(佐)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
短懒言,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2、常用于呼吸与心血管系统疾病
3、加减:方中人参性味甘温,若属阴虚 有热者,可用西洋参代替;病情急重者全 方用量宜加重。若属外邪未解,或暑病热 盛,气阴未伤者,均不宜用。久咳肺虚, 亦应在阴伤气耗,纯虚无邪者,方可使用。
四君子汤《局方》
作用特点:
专补中气,平补不峻
四药味甘,均入中焦
人参多用党参
人参:大补中气—君 白术:补脾燥湿—臣 茯苓:健脾渗湿—佐 炙草:益气调和—使
益气补中
四君子汤为益气健脾方剂,为何要配伍祛湿药同用?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脾胃的基本方, 很多补气或健脾的方剂都是由本方演化而来。 主要用于脾胃虚弱,运化乏力而致的各种病 症,以面色晄白、食少气短、四肢无力、舌 淡苔白、脉虚弱为证治要点。
2、随证加减: 头痛加蔓荆子、川芎、藁本、白芷、细辛。腹痛加白芍。 兼气滞,加木香、枳壳。虚人感冒,加苏叶少许。 兼贫血,加补血药(四物)、补肾药(枸杞、鹿胶)。 月经过多,去柴胡、当归,重用人参或加止血药。 小便不利,加泽泻、车前。 便秘,重用当归或加适量火麻仁、肉苁蓉。
头痛案
患者,男,38岁。左前额痛已4年,继牵 及左颈、头顶、项背。痛势绵绵,遇烦劳 则甚,夜不能寐,头晕,体倦乏力,纳差 ,心悸气短,某医院诊为神经官能症,屡 治无效。诊见: 面色萎黄,语音低微,
玉屏风散
(《究原方》,录自《医方类聚》卷150)
玉屏风散
• 组成:防风 30g,黄芪60g,白术60g。 • 用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克,大 枣煎汤送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 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 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㿠白 ,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 不固,易感风邪。
病因
饮食失调—营血生化不足 思虑太过,过度劳倦—劳伤气血营阴 房事不节—损伤肾精元气 大吐、大汗、大泻-阴液气血耗损
分 类
气虚(肺、脾)—补气—四君子汤 阳虚(心、脾、肾)—补阳—金匮肾气丸 血虚(心、肝、脾)—补血—四物汤 阴虚(肝、肾)—补阴—六味地黄丸 气血两虚—气血双补—八珍汤 阴阳两虚—阴阳并补—地黄饮子
(白薇、白芍、知母、生龙牡、银花、连翘)
生脉散
(《医学启源》)
组成:人参9g,麦门冬9g,五味子6g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
气阴两伤证①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 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 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②久咳伤肺, 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 舌燥,脉虚数。 方解:人 参——益气生津
加药 . 莲 . 薏 . 扁 . 砂 . 桔 挟湿泄泻者 中气下陷者 加芪.升.柴.归.陈,去苓
补中益气汤
参 苓 白 术 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君子汤、山药、白扁豆、 组成 莲子肉、砂仁、薏苡仁、桔梗
用法
上方为细末、每服6g、枣汤调下
功用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脾虚湿盛证
主治
症见:食少便溏、或吐或泻、四肢乏力、 形体消瘦、胸脘痞闷、面色萎黄、舌淡苔白 腻、脉虚缓。
(君)
补而不滞,通而不破
熟地
白芍
滋阴养血 (血中血药) 养血和血 (血中气药)
(臣)
(佐)
当归
川芎
四物汤要点
补血代表方 调经常用方 血病通用方
配伍特点:
补中有散,补血不滞血,行血不 伤血,温而不燥,滋而不腻。补血 为主,调血为辅。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补血、调经之基 本方。以心悸头晕,面色无华,舌淡、脉细 为证治要点。 2、灵活运用: 君 血滞: 川芎 赤芍 当归 熟地 活血不伤血 月经不调:当归 偏虚:熟地 白芍 川芎 偏瘀:川芎 赤芍 熟地 腹痛: 白芍 偏虚:熟地 当归 川芎 偏瘀:川芎 当归 熟地 故云:“血家百病此方宗”
第六章 补 益 剂
概念
凡是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养 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主治 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为补益剂。属 八法中的“补法”。
适应 范围
补益剂为治疗虚证而设,虚证是对人体正 气虚弱所产生的各种虚弱证候的概括,即人体 的气、血、阴、阳等不足而产生的病证,具体 的说即久病体虚,脏腑亏损、津血不足、机能 衰退等各种病证。
患者,女,28岁,以间断性低热1年为主诉 于 1997年8月 5日初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 出现低热,经治疗热退(具体用药不详)。此 后低热经常发作,体温波动在37.2~37.7℃之 间,午后为甚,劳累后亦加重,恶风汗出,渴 喜温饮,全身乏力,时感头痛,纳眠尚可,二 便调,舌质红,舌苔薄白,脉细无力。
3、临床运用:常用于慢性胃肠炎、贫血、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及妇女带下属脾虚夹 湿者。
补 中 益 气 汤
《脾胃论》
组成 用法
黄芪、甘草、人参、白术、 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水煎服或作丸剂
功用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1、脾胃气虚。症见:食少、体倦 肢软、少气懒言、面色晄白、大便稀溏 、脉大而虚软。 2、气虚下陷。症见:脱肛、子宫脱 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3、气虚发热证。症见:身热、自汗 、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 无力。
使用 注意
1、要掌握补益剂的使用原则,必须在外 邪已解、正气已虚的情况下才可应用。若正 气已伤而余邪未尽,则在补虚扶正的同时兼 以祛邪,即“补正不忘祛邪”。 2、要辨别虚实真假,勿被假象所迷惑。 如“大实有羸状”之真实假虚之证,至虚有 盛候”得假实之证
3、要注意观察脾胃功能
4、不可滥用补益剂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 ——保持精神愉快
2、随证加减: 呕吐加半夏;胸膈痞瞒加枳壳、陈皮; 心悸失眠加酸枣仁; 畏寒肢冷,脘腹疼痛,加干姜、附子。
3、临床运用:临床用于慢性胃炎、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胃虚弱者。
使用要点
治疗脾胃气虚证的代表方与基本方
临证加减
兼气滞腹胀者 兼痰湿咳嗽者
加陈皮
异功散 六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加陈皮、半夏
兼湿阻气滞者 加陈、夏、香、砂 香砂六君子汤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组成 用法 功用
熟地、当归、白芍、川芎 水煎服
补血和血(调血)
主治
1.营血虚滞证。 症见: 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 无华。 2.冲任虚损症 症见:妇人月经不调、量少、血 色淡、痛经。以及胎动不安、血下不 止、及产后恶露不下。
病机:营血虚滞、冲任虚损、血行不畅。
配伍意义 组成
3、使用注意:阴虚发热及血崩气脱等证, 不宜使用。 4、现代运用:现用于妇女月经不调,胎产 疾病,荨麻疹等慢性皮肤病,骨伤科疾病,及 过敏性紫癜,神经性头疼等属于营血虚滞者, 均可应用。
四物汤+
1.桃仁、红花——桃江四物汤 2.阿胶、艾叶、甘草——胶艾汤 3.人参、黄芪——圣愈汤 4.黄芩、黄连——芩连四物汤 5.肉桂、附子——桂附四物汤
问题
1.补血之剂,为何配伍补气药? 2.补血之剂,为何重用补气药? 3.本方是否可治疗气血两虚之证 ?
本原为血虚发热证而设 重用黄芪之意在于益气固表以挽回浮阳 若以黄芪补气生血则一般2~3倍于当归
归 脾 汤《校注妇人良方》
组 成
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 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
主治
病机:脾虚气虚、清阳下陷。
脾胃气虚 气虚下陷 气虚发热
方解
黄芪(重):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君 人参:大补元气 炙甘草:益气调中 白术:燥湿健脾 —臣 当归:养血和营 陈皮:理气和胃,使补而不滞 —佐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助黄芪升提阳 气 —佐使 炙甘草:调和诸药 —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