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合集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

近年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在农村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的儿童。

他们在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方面都面临一系列问题,其中道德行为问题成为了焦点。

本文将从道德行为存在的问题和教育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展开深入讨论。

一、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存在的问题1. 缺乏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缺乏家庭教育的他们在道德行为方面容易出现问题,比如缺乏规矩、懒惰等。

2. 缺乏社会交往经验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机会相对较少,他们缺乏良好的社会交往经验,对如何与他人进行合理的交往缺乏经验和意识。

3. 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照顾,农村留守儿童在自我管理能力上也存在一定问题,比如缺乏自律和自控等。

二、教育对策1. 家庭教育政府应该出台政策,鼓励父母回乡创业或者减少外出务工时间,增加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2. 学校教育学校应该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修养。

3. 社会帮扶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出台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成长支持和教育资源。

4. 心理疏导对于道德行为出现问题的农村留守儿童,应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存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等多方面的支持和教育对策。

只有通过全面、深入的教育,才能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在个人观点上,我认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是一个需要重视并且紧迫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面的教育和关爱,才能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道德行为问题,实现健康成长。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这个问题的解决中来。

以上就是我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的文章撰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为工作等原因离开农村,把孩子留在农村由其他亲属或祖父母照管的现象。

由于长期的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的不足,农村留守儿童在道德教育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如道德价值观的淡化、品德修养的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薄弱等。

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意识。

尽管留守儿童不常与父母在一起,但作为社会的一员,他们同样需要接受道德教育。

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与责任感,重视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培养,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使其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

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

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其发展的基础。

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帮助他们排解情绪,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可以通过组织才艺表演、文化活动、心理咨询等方式,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增强自信心。

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帮扶。

社会应该关注和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倡导社会各界关注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发展需求。

建立留守儿童专项基金,用于改善他们的学校环境、生活条件和文化教育,提供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关注与支持。

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应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了解和实施正确的育儿方式。

政府可以设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留守儿童家庭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咨询服务,提高他们的父母教育水平。

对策的实施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合力。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增加投入,完善制度和政策,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

学校要加强儿童的道德教育,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开展多样化的道德教育活动。

家庭要重视亲子沟通,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引导,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社会各界应积极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参与志愿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才能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在农村老家由亲戚或爷爷奶奶照料的儿童。

由于长时间的分离与缺乏父母的陪伴,农村留守儿童在道德情感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下面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温暖与关爱,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他们往往没有人倾听他们的心声,也无法得到及时的心理支持。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对别人产生敌意。

应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适当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由于长时间的与父母分离,农村留守儿童可能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在他们孤独的成长环境中,可能没有一个良好的榜样来引导他们正确的行为。

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教育他们尊重他人、助人为乐和遵守社会规范。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亲密关系,可能会面临性别角色认同的问题。

他们可能无法正确地理解男女之间的关系,容易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导致性别歧视和暴力行为的出现。

应加强性别角色教育,教育他们相互尊重和平等对待。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离父母,可能面临教育资源的匮乏。

他们可能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缺乏知识和技能,这会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应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支持和资源投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社会应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加强对他们的关注和保护。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留守儿童福利和保障措施。

社会组织应发起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性别角色教育、教育资源支持和社会关怀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机会。

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产生原因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等。

家庭因素是导致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无法亲自照顾孩子,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往往被转嫁给了老人或其他家庭成员。

这些家庭成员可能由于年龄、健康或知识水平等问题,无法提供足够的关爱和教育,导致留守儿童在道德教育方面缺乏引导。

学校教育因素也是造成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方面,部分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落后,缺乏良好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无法为留守儿童提供优质的德育教育。

由于留守儿童难以融入当地社区,他们在学校中常常受到排斥或歧视,缺乏同龄伙伴的交流和影响,从而影响了他们的道德发展。

社会环境因素也对留守儿童的德育产生不良影响。

农村地区社会风气相对宽松,道德教育的力度不足,留守儿童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和价值观的影响,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独自生活,可能缺乏监管和约束,自由意志发展较早,容易产生一些不良行为。

面对留守儿童德育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加强家庭教育。

政府应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和调动家庭成员的积极性,解决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问题。

加强家庭教育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育儿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照顾和引导孩子。

改善学校教育环境。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改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学校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力度,组织开展更多的德育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加强社会教育。

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的道德教育宣传,提高农村居民的道德素质和教育意识。

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提供心理咨询、社会支持和法律保护等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机会。

加强留守儿童的监管和管理。

政府、学校、家长等各方应共同参与,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照顾和管理,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信息登记和跟踪制度,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动态,了解他们的成长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介入和解决。

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远离家乡到城市工作,将孩子留在农村由亲戚或奶奶爷爷照顾。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主要产生以下几个原因:留守儿童缺乏亲子关系。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很少与父母互动和交流,导致亲子关系的疏远和沟通不畅。

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很难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教,无法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留守儿童面临的环境差异较大。

在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在相对简陋的条件下,与城市儿童相比,他们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活动场所,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

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不足导致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主要生活在农村,离城市较远,他们的问题往往被忽视或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缺乏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亲子关系的建立。

政府和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鼓励父母和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和互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加强家庭教育的支持和辅导。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为留守儿童的父母提供相关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育儿技能和教育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教育和管理孩子。

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学校和教学设施,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活动场所,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

增加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媒体可以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促使有关部门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问题。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可以积极参与到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工作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机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大规模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留守家中,而其中一部分留守者是未成年人,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的分离和孤独,以及家长的关注缺乏和家庭环境的萎缩等多种原因,往往存在较多的行为问题,这其中就包括了道德问题,不少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品德低下、不尊重老师、不尊重父母等行为问题。

本文就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1.缺乏家庭教育对很多留守儿童而言,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往往导致他们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儿童道德教育的第一道防线,但许多留守儿童因缺乏监管和引导,往往会放纵自己,不注重品德修养。

除了家庭教育外,社会教育也是孩子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留守儿童往往离开城市学校,回到乡村,他们接受的社会教育较少。

一些留守儿童长大后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厚道”、“守信”,对一些简单的社会规则也不甚了解。

3.受欺凌和孤立的困扰留守儿童比较容易出现被欺凌和孤立的情况。

因为他们经常处于一个新的环境中,受欺凌的可能性很大,导致他们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进而影响到其道德修养的培养。

4.缺乏关注和教育资源留守儿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常常缺乏资源和关注。

即使有些孩子有优秀的家庭教育,但他们的家长会因为忙于赚钱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道德教育。

同时,在乡村地区,教育资源虽然有所提高,但与城镇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

家长需要与自己的孩子保持联系,平常多跟孩子沟通,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加强社会教育除了家庭教育外,社会教育也是孩子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教育部门应该采取措施强化留守儿童在社会教育上的资源和支持。

例如,可以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社会教育,组织孩子参加各种文化和体育活动,提供与城市孩子相似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从而使留守儿童也能充分接触和感受城市文化。

浅析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学生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无法与父母同住而留在农村的未成年人。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学生长期处于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的环境之中,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其中包括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农村留守学生的道德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家庭教育。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学生往往无法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缺乏家庭的榜样和教导,容易产生道德观念混乱的问题。

2. 缺乏社会关爱。

在农村,留守学生的生活往往比较贫困,缺乏社会的关爱和支持,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从而导致道德观念淡化。

3. 缺乏正面引导。

由于长期独自生活,留守学生缺乏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对于道德问题容易产生混淆和误解。

针对农村留守学生的道德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家庭教育。

对于留守学生来说,家庭是最早的教育机构,因此需要加强对留守学生家庭的教育指导,帮助父母更好地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塑造良好的道德风尚。

2. 增加社会支持。

社会应该加大对农村留守学生的关爱和支持力度,通过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等机构,为留守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怀。

3. 开展心理辅导。

针对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自我认知和情感调节能力。

4. 推动教育改革。

教育部门可以针对留守学生的特殊情况,调整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留守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空间。

农村留守学生的道德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增加社会支持、开展心理辅导以及推动教育改革等措施,才能够帮助农村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为他们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各界人士都能够关注农村留守学生的成长环境,共同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未来。

【2000字】。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远离家乡外出务工,由于长期不在家,导致无法亲自照顾孩子的一类特殊群体。

据调查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经高达数千万人,他们通常生活在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家中,与父母的联系主要通过电话或偶尔的视频通话来维持。

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缺乏家庭关爱的状态下,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缺乏家长的教导和引导,导致道德情感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他们容易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缺乏安全感和依恋感,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情感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十分严峻,他们面临着身心健康、学业发展和人格养成等诸多问题。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情感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改善他们的生活现状。

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共同为他们的未来努力。

1.2 道德情感问题的严重性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问题的严重性主要体现在他们缺乏家庭关爱的影响、学校教育的不足、社会环境对道德情感的影响等方面。

这些问题导致留守儿童的道德情感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表现出行为不端、情绪波动大、缺乏自信等现象。

缺乏家庭关爱是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怀,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

这种缺失导致他们对待他人缺乏同理心,容易产生攻击性和孤僻的行为。

学校教育的不足也加剧了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问题的严重性。

许多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低下,导致留守儿童在学校无法获得有效的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难以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情感认知。

社会环境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情感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无人看护的情况使得留守儿童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缺乏正确引导,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产生不良行为。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慕名流入城市。

然而,在追求更好生活质量的同时,他们也背离了自己诞生和成长的地方,家中年幼子女被迫留在了乡村。

这些被称为“留守儿童”的孩子由于缺乏亲情支持、教育资源匮乏等原因,面临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心理健康问题1.1 孤独与寂寞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往往在自己小小世界里度过大部分时间。

他们缺少伴侣陪伴以及认同感,导致孤独感和寂寞感增强。

1.2 安全感降低缺乏家人关怀和保护使得留守儿童常常无法获得安全感。

尤其是在面对暴力或者性侵等危险情境时更易受到伤害。

1.3 心理问题增多长期独居,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适应社交生活的机会,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出现抑郁、孤僻、自卑等心理问题。

二、教育资源匮乏2.1 教育投入不足许多农村地区的学校经济条件较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加之部分父母对于子女受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导致留守儿童在接受基础教育方面处于劣势地位。

2.2 学业压力过大由于缺少监督和关爱,在完成作业和学习上自我要求过高成了常态。

同时无法享受到有序的学校管理以及友谊中得到来自同伴间相互扶持与鼓舞也给他们增加了很大壓力。

三、身体健康问题3.1 饮食营养不均衡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时无法照顾到孩子的生活起居细节,留守儿童往往只能依靠简单而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填饱肚子,长期以来导致偏食与营养不良。

3.2 缺少运动乡村地区往往缺乏适合孩子活动的场所和设施。

由于没有人引领和监督,留守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长减少,容易引发一系列身体健康问题。

3.3 日常生活不规律由于家长无法给予有效的日常安排,在作息时间上,留守儿童往往存在混乱、随意等情况。

这样会对他们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可能损害身心健康。

对策:一、加强学校教育资源建设1.1 增加投入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地区学校的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并提高师资力量,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同样优质与公平的教育资源。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等原因,无法与其父母长期同住,而留在农村的儿童。

他们通常由老人或其他亲戚照料,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容易面临道德情感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往往存在以下道德情感问题:道德观念不健全。

由于缺少父母的教育和引导,留守儿童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道德观念,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出现道德品行不端的情况。

情感发展不良。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家庭温暖,容易导致心理上的孤独和失落感,情感发展不健全,表现为内向、自闭,缺乏社交能力和同理心。

缺乏安全感。

长期独自生活的留守儿童常常面临身心安全的问题,缺乏父母的保护和照顾,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对生活充满忧虑。

缺乏家庭教育。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和规范,容易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甚至影响到学业和未来发展。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情感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立健全的家庭教育机制。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关爱力度,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帮助留守儿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加强心理疏导和辅导。

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和辅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

加强社会关怀和支持。

社会各界可以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力度,组织志愿者和社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为他们提供温暖和关爱。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保护。

社区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和监护服务,保障留守儿童的生活安全和身心健康。

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情感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多方合力解决。

通过建立健全的家庭教育机制,加强心理疏导和辅导,加大社会关怀和支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保护,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建立健康的道德情感,促进其全面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农村来到城市。

因为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农村不断增加,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的道德情感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家庭关系紧张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家庭教育,家庭关系往往比较紧张,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照顾,缺乏安全感,容易心理失衡。

2.缺乏正确认识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和学校的良好教育,容易受到网络、电视等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以致产生错误的认知,如早恋、吸烟、喝酒等不良行为。

3.心理逐渐闭塞留守儿童在长期孤独、寂寞的环境中生活,容易逐渐闭塞内心,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弱,情绪容易失控,容易产生孤僻、抑郁等不良心理现象。

二、对策建议1.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学校,家长应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呵护,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培养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

2.重视学校教育学校应当加强留守儿童的道德情感教育,通过声乐、体育、美术、心理咨询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自信、乐观的心态。

3.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保障权益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农村留守儿童保障力度,制定相应政策,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和教育机会,切实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

4.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多的机会,培养优秀的人才,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非常受社会关注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利用社会资源、家庭资源和学校资源,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

浅析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留守学生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分离家庭,缺乏家庭教育的熏陶和监督,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一些不良的道德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留守学生的道德心理问题出发,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留守学生的道德心理问题1. 自我封闭留守学生长期独自生活在家中,缺乏与家人、同伴的交流,导致他们在心理上更加封闭。

这种自我封闭使他们缺乏对外界社会道德规范的了解和接受,容易产生道德认知上的偏差。

2. 孤独与焦虑留守学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温暖和陪伴,导致他们容易感到孤独和焦虑。

这种心理状态容易使留守学生对周围的社会环境产生排斥感,从而形成一些消极的道德情绪。

3. 缺乏自律缺乏家庭和学校的监督,留守学生容易形成缺乏自律的心理状态。

他们的行为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缺乏良好的道德操守和自我约束。

4. 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知偏差长期处于家庭和学校双重缺席状态的留守学生容易形成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知偏差。

他们容易受到一些消极价值观的影响,对社会的价值观念产生偏差,导致出现一些不良行为。

1. 家庭教育的强化家庭是孩子们性格养成的重要阶段,针对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需要进行强化。

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与他们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沟通,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从而减少孩子的孤独感和焦虑感。

2. 学校的注意与帮助学校在教育留守学生时,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对于孤独和自我封闭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引导,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环境。

3. 社会的关爱与支持社会各界要关心留守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可以开展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形式,为留守学生提供关爱和帮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4. 建立心理咨询机制针对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制,在学校或社区设立心理咨询室,为留守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建立健康的道德心理。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儿童长期留守在家中独自生活的儿童。

由于缺乏家长的爱与照顾,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容易缺乏道德教育,导致行为上存在一些不良问题。

因此,如何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 缺乏家庭关爱: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身心发育不平衡,心理容易扭曲。

2. 社会交往少,教育参与少:因为家在农村,留守儿童缺乏与城市居民接触的机会,缺少社会参与的体验和知识。

3. 缺乏正面榜样:由于亲人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成员的监管和激励,往往无法有规律、有策略、有思考地开展自主学习、自我提升。

1. 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多属于特困群体,政府应该落实保障留守儿童的基本权利,如社会保障、医疗保健等,同时也应该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督导和关注。

2. 加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经验,应该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己和生活,帮助他们理解爱和陪伴的意义,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3. 丰富课余活动: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如文艺比赛、兴趣小组等,充分发掘留守儿童的潜力和深层次需求,培养个人兴趣爱好,扩大交往范围,增强社交能力。

4. 通过新媒体传递良好信息:新媒体的普及为留守儿童带来了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为留守儿童提供魔法师般的思想启示。

新媒体达到必要使用教育性产品,广泛传达正能量、营造阳光氛围。

总之,在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问题的解决上,需要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联动,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和自我效能感,并鼓励其主动学习知识,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精神抑郁:由于缺乏父母的照顾和爱护,留守儿童往往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容易出现精神抑郁症状。

2、缺乏学习动力:由于缺乏父母的鼓励和监督,留守儿童往往会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成绩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3、缺乏社会交往能力:由于缺乏父母的引导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缺乏社会交往能力,容易产生孤僻、自闭等行为。

4、缺乏安全感:由于缺乏父母的保护,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2、增加社会关注:政府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

3、开展社会活动:学校应该开展各种社会活动,让孩子们有机会参与,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4、建立志愿者组织:可以建立志愿者组织,让志愿者们经常到村里去帮助留守儿童,给他们带去温暖和关注。

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孩子长时间在家独自生活和成长的一类特殊群体。

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父母缺席留守儿童的父母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长期离家,导致孩子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

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引导,孩子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其德育发展。

二、缺乏教育资源留守儿童所在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教育条件差,教师也缺乏对这一类特殊群体的关注和支持。

这使得留守儿童在德育方面被忽视和轻视。

三、社会环境影响留守儿童所在地区的社会环境复杂,犯罪率较高,不良风气较重。

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对留守儿童的德育产生负面影响。

四、自身心理问题长期独居的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僻、自闭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也会对他们的德育造成影响。

对于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解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一、家庭教育政府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关爱和支持,提供一定的补贴和扶持措施,鼓励父母亲回家照顾孩子,保障留守儿童在家庭环境下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成长。

二、学校关怀学校需要针对留守儿童制定专门的德育计划和活动,提供心理辅导和关怀服务,保障留守儿童在学校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

三、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引导社会各界资源投入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解决,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

四、心理辅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可以建立心理咨询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保障其健康成长。

五、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所在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学校教育条件,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保障留守儿童在学校获得优质的德育教育。

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都需要关注并参与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解决,共同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析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许多农村家庭的父母纷纷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

他们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家庭关爱和监督,容易形成一些道德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中的留守学生更容易受到道德心理问题的影响。

本文将从留守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浅析。

一、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1、道德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学生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容易陷入道德问题。

一些留守学生因长时间无人照顾,习惯了独自生活,出现道德底线下降的现象,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进行违法违纪的行为。

2、自控能力不足由于长期独自生活,留守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容易被一些不良行为所诱导。

在没有家长的监督下,他们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一些不良行为。

3、心理问题长期缺乏家庭关爱的留守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一些留守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孤独、无助,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和消极情绪,甚至出现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到他们的道德心理健康。

二、对策1、加强家庭教育政府和学校可加强对留守家庭的帮扶政策,鼓励父母回家扶持孩子成长。

加强对父母的家庭教育,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家庭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关心和教育孩子,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加强学校教育学校可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关爱和教育,组织各类活动,增强留守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

3、社会关爱社会可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关爱力度,组织义工团队和社会组织,开展义务辅导、心理疏导和道德教育等活动,为留守学生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4、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政府可加大对留守学生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保护留守学生的合法权益,严惩对留守学生进行违法违纪活动的人,为留守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针对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提高父母素质,加强社会关爱和完善法律法规,为农村留守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提高他们的道德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浅析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学生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在农村家中独自生活或由亲戚照顾的儿童。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护,农村留守学生往往存在一些道德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农村留守学生的道德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引导,留守学生对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缺乏了解和认同。

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行为后果不够重视,缺乏责任心和义务感,容易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举止和行为。

留守学生的孤独感和情感需求不被满足,也是道德心理问题的表现。

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留守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孤独感,缺乏亲密的家庭关爱和情感支持。

他们往往寻求替代的情感依靠,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和诱惑,从而产生一些道德问题。

由于缺乏父母的监护和引导,留守学生容易陷入道德困境。

没有家长的约束和引导,留守学生的自律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

他们容易受到同伴的引导和社交媒体的影响,对道德准则的判断模糊,容易跟风从事不良行为。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提高农村留守学生的道德心理素质。

加强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

学校、社区和家长应当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动,引导留守学生正确理解和认同社会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加强留守学生的心理关爱和情感支持。

学校应当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团队,提供留守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社区和亲朋好友应当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关心和陪伴,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和关爱。

提高留守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社交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或活动,帮助留守学生提高自律和自控能力。

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他们正确的交友观念和交际技巧,避免跟风从事不良行为。

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心理问题的存在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关爱,才能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提高道德素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浅析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许多农村家庭选择外出务工,留下孩子在家乡接受教育。

这些被留守的农村学生,他们的身心健康和道德心理问题日益凸显,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存在着不利影响。

对于农村留守学生的道德心理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力求解决这一社会现实问题。

留守学生的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道德观念模糊。

由于长期独自留守,缺乏家庭教育和社会关怀,留守学生的道德观念常常不够清晰,缺乏对于善恶的准确判断,容易受到外部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行为不端,甚至违法犯罪。

二是心理健康问题。

留守学生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怀,心理上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会导致其道德心理的扭曲,影响其正常的成长和发展。

三是人际关系问题。

由于缺少家庭成员的陪伴,留守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交流能力也相对较差,容易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出现各种冲突,甚至导致暴力行为的发生。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帮助农村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家庭教育。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留守学生家庭的扶持力度,通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关爱孩子,传授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留守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并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帮助。

加强学校和社会的关怀。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关注和关爱,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帮助他们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建立留守学生关爱机构。

政府和社会应该建立留守学生关爱机构,提供生活、学习、心理等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为留守学生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呵护,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学生的道德心理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其解决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浅析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农村留守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他们通常是因为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老家上学,面临着家庭分离、孤独等心理问题。

而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留守学生的道德心理问题也愈发凸显出来。

本文将从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道德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1. 家庭分离带来的孤独感农村留守学生通常因为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在老家,缺乏与家人的亲密互动,容易产生孤独感。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教导,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导致留守学生的孤独感更加强烈。

2. 缺乏情感交流的问题父母的缺席导致留守学生缺乏家庭的温暖和情感交流。

他们常常面对空荡荡的家,没有人可以倾诉心事或分享喜悦,缺乏情感的支持很容易让留守学生感到迷茫和孤独。

3. 学业压力和自卑情绪农村留守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家庭教育水平的不足、人际交往的匮乏等原因,容易产生学业压力和自卑情绪。

长期的孤立和自我放任容易让留守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产生迷茫和自卑情绪。

1. 自我放任的现象由于缺乏监督和家庭教育,留守学生容易形成自我放任的心理,不愿接受他人的批评和指导。

长期的自我放任容易导致留守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偏离正轨。

2. 行为倾向的不良化长期缺乏家庭的熏陶和正面的社会环境,留守学生容易产生行为倾向的不良化,比如逆反心理、抗拒学习、不良嗜好等。

这些不良行为会影响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并对周围的家庭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3. 缺乏道德约束和自律意识缺乏家庭教育和社会监督,留守学生的道德约束和自律意识较弱。

他们容易随波逐流,追求短期快乐,缺乏长远规划和自我约束。

1. 加强家庭教育和情感关怀针对留守学生的孤独感和缺乏情感交流的问题,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关怀和教育,鼓励家长多花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2. 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服务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为留守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排解情感困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浅析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出越来越严重,留守儿童数量也不断增加。

留守儿童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道德心理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将分析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情感孤独。

留守学生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和关爱,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进而影响他们的道德心理成长。

二、行为倾向不良。

由于缺乏家长的熏陶和监督,留守儿童容易自由放纵,表现出学习态度差、情绪不稳定、不愿意和别人沟通等不良行为,失去了健康的道德心理品质。

三、自我评价低。

由于长期缺乏家长的关爱和鼓励,留守学生往往自卑、自闭,缺乏安全感和认同感,对自己的学习和社交能力缺乏信心,感到自己没有用处。

一、建设“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利用心理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促进留守儿童良好的道德心理成长。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关亲情和友情的故事、情感共鸣、情境模拟和自我评价等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孤独和无助感。

二、加强学生联络。

在学校内部建立“班级家庭”,教师以班为单位,定期关注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发现个别问题及时解决,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三、强化家庭监护。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对孩子进行情感和道德引导,建立亲情和信任的纽带。

四、提供心理援助。

学校可以组织心理辅导员、专业心理咨询师等人员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孩子们处理好心理问题,提升他们的道德心理品质。

总之,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需从多个方面入手,促进留守儿童积极健康的道德心理成长。

希望相关机构和个人共同关注、支持这一群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第37期(总第313期)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深度关注▲
《厉害了,我的国》天天在CCTV上直播不知通向何方的高速公路、气壮山河的跨海大桥、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却从不把镜头对准老少偏远的广大农村与撂荒的土地,从不长期关注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尽管距离2020年全面脱贫只剩下不到二十个月),从不关注1000万~6000万农村留守儿童的心酸与眼泪,从不关注他们天天在呼喊着爸爸妈妈回家。

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素质存在的许多问题
1949年后,我国全盘继承了苏联的城乡二元化模式,束缚农民的人身自由,通过人为制造的、长期的工农业剪刀差牺牲农业,牺牲农村,牺牲农民发展工业、城市与军队,造成了1978年7亿农民一贫如洗,人均粮食消费量甚至低于1789年的法国农民。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城乡二元制结构有所松动,农民获得了一定的迁徙自由,但农村发展始终追不上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更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重创下全军覆没,农民生活水平、人均收入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

这就造成了每年3亿农民(相当于农民总数的三分之一)不得不离乡进城打短工,从而留下了数以千万计的农村留守儿童——他们已经沦为了事实上的孤儿。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总数无法精准统计,有人说超过1000万,有人说达6000万,长期与父母的分离,农村生活的贫困、愚昧,不法之徒的猖獗,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素质问题严重。

(一)教育缺位
由于父母长年外出,而农村老人们文化水平极低(文盲数量极大),思想保守愚昧,顽固仇恨终身学习(据统计,每个中国农民每年读书不超过2本),造成留守儿童根本不可能受到高素质的家庭教育,在家里没有道德约束(尽管在农村这种道德约束往往是棍棒教育),更不可能推进家校合作模式,许多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许多农村小学里老师比学生还多),沦为“双差生”。

许多教师对留守儿童无可奈何,干脆放任不管,听之任之,造成大量留守儿童厌学、逃学、辍学,甚至离校、离家出走,被推向社会。

(二)心理健康堪忧
今天城市里在大声疾呼不能溺爱独生子女,不能把他们娇生惯养成“小太阳”,而同样年龄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与呵护,更享受不到“阳光教育”“感恩教育”,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在学校里、在生活中还经常被欺负,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目前存在的严峻现实是:农村孩子年龄越小,父母越缺位!),他们的性格高度内向,敏感,自卑,沉默寡言,非常悲观,胆怯,不会正确表达自己,自我管理能力很差,性格出现缺陷,上网,赌博,抽烟,酗酒成瘾;无钱挨饿,有钱乱花,比阔气,赊账下馆子(等父母回家结账)。

据有关机构统计,绝大部分留守儿童有轻微暴力的倾向,他们往往故意捉弄别人引起关注,用愤怒来保护自己。

从贵州毕节到四川自贡,每年都有留守儿童自杀,惨不忍闻。

(三)违法犯罪严重
绝大部分留守儿童不知法,不懂法,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自私任性,霸道蛮横,自暴自弃,自甘堕落,遇事容易简单粗暴地对待,对他人冷漠,对社会仇视,为寻求刺激向流氓无产者看齐,沦为“混混”;许多留守儿童以违反校纪校规,打架斗殴为荣,把野蛮斗狠、擂肥当成出风头;还有许多留守儿童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不务正业,胡作非为,甚至走向寄生型违法犯罪道路,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率暨重新犯罪率近年来大幅上升。

目前留守儿童犯罪率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

二、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素质的对策
(一)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三农”问题
有人发表高见,长篇累牍地阐述“小农经济最适合中国国情”,“中国的小农经济高度先进,非常有前途,高度符合国情农情,高度领先于全世界,高度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他却从来不看美国没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春运),也从来不看全世界只有中国拥有六千多万农村留守儿童!从来不以为这是国耻!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广西贺州市钟山县两安乡中心小学 盘世友
【摘要】从计划时代到市场时代,我国长期以来奉行极其不合理的城乡二元制结构,造成了严重的“三农”问题,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在严重的“三农”问题面前似乎只属于一个“次要方面”。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品行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必须加以严肃对待,认真研究,提出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素质;问题;对策
2018年第37期(总第313期)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

深度关注
所谓“三农”问题,仅仅只是工业化、电气化时代的“三农”问题。

我们必须意识到:相对于石油、黄金暨IPHONE,农业没有比较利益,这是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客观事实。

——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继承顽固死守城乡二元制结构,继续进行人为的城市对农村、农民、农业的剥削,那么,农民只有继续世世代代守穷的命运,中国的“三农”问题必定将演变成严重全面的“三农”危机甚至社会危机。

——只有承认美国、日本的农村美得像风景画,只有下定决心,不惜任何代价改革落后的城乡二元制结构,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必须立即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其次必须在广大农民中推进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这是治本之道。

(二)增强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
必须正视当前农村山高皇帝远,治安差,低素质村民胡作非为也无人过问的实际情况,必须正视当前数以千万计的留守儿童被欺凌、被欺负的残酷事实。

国家必须向农村留守儿童倾斜资金,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向他们进行人身安全与自我保护教育,切实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必须把这些事实上的孤儿当人看,当“小太阳”看。

(三)加强城乡小学的双向交流
目前城市里的独生子女怕吃苦,意志薄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而农村的留守儿童自尊心强,自卑感重,情感封闭,看
不到外面的世界——所以非常有必要进行城乡小学的双向交流,组织城里的小学生下乡,体验留守儿童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让他们学会感恩;组织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开展城乡手拉手、一对一帮扶,不仅要安排他们与父母团聚,而且要依靠城市先进、强大的师资力量与志愿者群体(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志愿者分布在城市)让他们感受到关怀与爱心,让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看到不一样的生活,看到改变命运的可能性,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意识到有尊严地生活,成为未来中国的合格公民是一种责任与义务(当前所有的公民教育,实际上全部针对的都是城市子女,而非农民后代,这是重大缺失)。

三、结束语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在道德素质上暴露出很多问题,但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不是他们的过错,这是时代的错误,这是长期扭曲式发展的路线式错误。

我们必须意识到农村留守儿童不是小痞子而是受害者。

我们必须记得自己的祖辈也是农民,我们必须爱他们,关心他们,呵护他们,把阳光教育的温暖辐射到他们的身上,帮助他们自立改变命运,改变自我,最终改变“三农”危机。

【参考文献】
[1]李宁,傅凯.关于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以济宁市农村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52):288-291.
学校管理者来说,激励的方式有很多,不过大体可以分成两种,分别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物质激励对于小学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等被管理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恰当的物质奖励可以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合理的精神奖励则可以让教职工和学生获得工作和学习的自信与成就感。

小学学校管理者应充分理解、信任、关心被管理者,让管理者和教职工、学生都可以成为朋友,通过交流沟通发现问题,找出解决方案,提高管理效率。

在激励方面,小学学校管理者应采用物质奖励为基础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出人本化管理模式应有的作用。

(三)结合教师和学生的特性制定规章制度
小学学校是人与人的集合组织,要实现高效管理,就必须重视人的特性。

首先,教师作为小学学校的主要管理对象之一,其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工作方面,小学教师从事的工作是具有较高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较为艰苦;第二是心理方面,小学教师对于学校的组织结构十分敏感,对于职位升降颇为重视。

其次,学生作为小学学校管理的另外一个主要对象,其特性主要体现在心理方面。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又缺少自我控制能力。

小学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要充分结合教师和学生的特性,在管理教师方面,应对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给予肯定,将学校的校长、主任等人员都称作教师,将上
下级关系转变为同事关系,降低教师对上下级关系的敏感度。

同时要经常和教师沟通,认真参考教师提供的合理建议,合理的部分给予实施。

学校在针对学生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应采取不伤害学生自尊的方式,以激励为主要管理手段。

小学学校管理者需将学校现有的不符合人本化管理的条款及时修改,尽量体现出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关爱,这样才能实现人本化管理效果,让小学教职工和学生都能从心底认同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自觉遵守。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繁杂,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

人本管理不仅是《新课标》对学校管理提出的要求,也是小学学校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

所以小学学校管理者应加深对人本管理的认识,从心里接纳并认可这一管理模式的作用,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明确管理主体,重视人的需求,以人的特性为依据制定规章制度,重视人本精神和人本情怀,实现真正的人本管理。

【参考文献】
[1]周保圩.浅谈学校的人本化管理[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06):100-101.
[2]王冀宁.基于人本管理理念下的学校管理探究[J].学周刊,2016(35):226-227.
上接1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